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史上超全!!颌骨囊性常见病变的CT诊断

史上超全!!颌骨囊性常见病变的CT诊断

史上超全!!颌骨囊性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颌骨囊性病变主要包括:

•囊肿

•造釉细胞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其中囊肿包括:

1、起源于发生学上缺损所致的囊肿(球状上颌囊肿、切牙管囊肿)

2、齿源性囊肿(根尖囊肿、角化囊肿、单纯滤泡囊肿及含齿囊肿)

3、骨囊肿

球状上颌囊肿

系上颌和前上颌未完全融合所致的退行性变,也是最常见的缝隙性发生学性囊肿,常发生于牙尖部而使切牙和侧切牙移位。

切牙管囊肿

系一中线囊肿,位于切牙管区,其特征为囊肿位于骨面的凹陷处,而不位于骨内。

根尖囊肿

大多数是由根尖慢性感染所致,是齿源性囊肿中最常见者。牙周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而增殖,其内层上皮细胞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一般为单发,偶尔多发。

CT表现: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边缘清晰光整,可见齿根突入囊腔内

角化囊肿

来源于原始牙胚或压板残余,有人认为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为白色或黄色角化物或油样物质。好发生于下颌角区。

CT表现:病变分界清晰,边缘光整硬化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囊内一般无牙组织影。

单纯滤泡囊肿

一般认为系恒齿秞器上皮退行性变而形成,多见于磨牙区,以下颌较多见。囊肿多为单房,也可双房或多房,一般无症状,当囊肿增大时,颜面部局部隆起,齿区有肿物凸出,按之有乒乓球感,囊肿压迫神经可至疼痛。

CT表现:病变分界清晰,边缘光整而略显硬化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囊内无牙组织影,多房者其内可见薄壁骨性分隔。

含齿囊肿

系恒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牙冠已形成时发生,囊肿包绕齿冠。当囊肿长大时,由于囊内液体压力可至齿冠远离咬合面。病变好发于磨牙区。

CT表现:病变分解清晰,边缘光整的圆形或卵圆形囊性低密度区,囊内可见未萌出的牙齿,囊壁与齿冠相连,齿根居于囊外,这是与根尖囊肿的重要和鉴别点,附近牙齿可被挤压而推移或脱落。

骨囊肿

多见于年轻人,约半数病例有外伤史,Jaffe认为相当于长骨的孤立性骨囊肿,多发生于下颌骨。

CT表现:呈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锐利。骨皮质呈蛋壳状

造釉细胞瘤

是最常见的由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的一类肿瘤,属临界瘤,有局部浸润生长的特点。其组织来源可能来自于造釉器和牙板的残余上皮或牙周组织中的上皮残余,也可能来自于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或来自于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的衬里上皮,造釉细胞瘤患者多为青壮年,年龄30~50岁,主要分布于下颌骨磨牙区和升支部,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无自觉症状,后期因体积增大致颌骨膨胀,触之有乒乓球样感,呈膨胀性生长而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

CT表现

(1)多房型:有清晰骨间隔,分房大小不等,典型者囊内瘤体呈珊瑚样表现;

(2)蜂窝型:由大小基本相同的小分房组成;

(3)单房型:为圆形或卵圆形单房囊状低密度影,边缘分叶呈脐状,肿瘤增大时特别容易向齿槽突方向发展,引起骨质变薄,并引起牙齿根尖有整齐的骨质吸收表现和牙齿脱落。肿瘤附近牙齿受挤压呈倾斜或移位状态。

(4)局部恶性征型:颌骨无膨胀,但相邻骨皮质和房、室间隔消失。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主要为骨髓腔中纤维组织增殖,并有数量不等的骨样组织及骨化小梁,排列不规则,偶尔伴软骨化。纤维组织细胞有时甚少,仅有大量胶原纤维。在纤维组织中可见多形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破骨细胞。当发生髓质出血,则表现为骨囊肿,正常骨组织消失。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局部肿块,以及由肿块压迫邻近器官所产生的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侵犯鼻窦及鼻腔,可出现鼻塞、鼻分泌物多、鼻中隔偏曲。单骨型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在颅面骨多发。

CT表现

CT表现上因瘤体成分不同差异较大,可为均质略高密度或不均质和不规则疏密相间的低、等、高混杂密度影,以磨砂玻璃样并有小囊样改变最多见,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周围有硬化边缘。骨影膨大、增宽、变形,密度不均的阴影中有散在钙化斑点,但无骨膜反应。

病检提示为纤维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正常骨组织消失。

来源:影领学院

医学知识之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 【病因】 本病的病因需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 (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 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 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 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 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症状】 【临床表现】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4.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角化囊肿(颌骨囊肿的一种类型)的囊液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 5.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诊断】 1.增大缓慢的颌骨无痛性膨胀、面部畸形,有乒乓感。 2.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牙源性角化囊肿则为白色角化或油脂样物。 3.牙源性者有病源牙或牙缺失。

颌骨囊肿疾病研究报告

颌骨囊肿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颌骨囊肿 所属部位:口 就诊科室:口腔科 病症体征:颌骨关节痛,颌骨囊肿,面部畸形,骨囊肿 疾病介绍: 什么是颌骨囊肿?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 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 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 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 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颌骨囊肿是怎么回事? 颌骨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由于严重的全身 疾病,代谢紊乱等造成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使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口腔内细菌经腮腺导管而致腮腺逆行性感染,称之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又名为外科性腮腺炎,继发性腮腺炎或手术后腮腺炎 现在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处理,体液平衡及口腔清洁,以及有效抗菌药物的 应用,手术后并发腮腺炎已很少见,所见的大多系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本病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发病无性别,年龄,地区 的差异,成年人,尤其体弱病员发病率高,本病主要是逆行性感染,因此,预 防的关键是加强口腔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 症状体征: 颌骨囊肿有什么症状? 颌骨囊肿多发生在青壮年,可发生在颌骨的任何部位。根尖囊肿多发生在上 下前牙。含牙囊肿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区也是好发部位。角化囊 肿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及下颌升支部。含牙囊肿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口内牙齿出现松动,移 位倾斜。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 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 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周炎的三种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特点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大小<1cm 1~2cm可以较大不一定 形状圆形圆形不规则 边缘清晰清晰有硬化边缘模糊或者较清晰 包膜无可有无 其他周围骨质正常偶有牙根吸收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 牙骨质结构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分为三期病变 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

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2.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3.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 阻生牙X线:目的是确定或了解:①阻生牙的位置:是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阻生或骨内阻生;②阻生牙的方向:如前倾、水平、垂直、侧向或颊舌向阻生;③阻生牙本身状况:如有无龋坏、龋坏程度及根尖有无炎症;④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紧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⑤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⑤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仅患牙疼痛,继之可迅速波及邻牙,疼痛明显。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X线:(1)弥散破坏期——①骨小梁模糊;②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和片状破坏;③骨膜反应。(2)病变局限期——两种表现:一种是炎症周围界限逐渐清楚,骨破坏区域内尚无可见的死骨形成;另一种为在边界逐渐清楚的骨破坏区域内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或尚未完全分离或已完全分离的高密度死骨形成(3)新骨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

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 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 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在临床上,CT影 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 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 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 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 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三、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影像学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 概述1 囊肿发生于颌骨内者称颌骨囊肿(cyst of jaw)。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偶诉有疼痛或颌骨膨隆,不少病例是在作X线检查时发现的,也有很多是在拔牙时被发现正如前面提到,不全角化型的复发率在12%~60%,而正角化型及其他各型囊肿的复发率不及1%。不全角化型角化囊肿复发率高的原因是由于囊壁薄而易碎、侵袭性生长穿入骨内或穿破骨质而累及软组织以及有卫星囊肿或多发表现而不能彻底刮除。上皮性囊壁较其他囊肿囊壁增生活跃也是因素之一。流行病学1 OKC在颌骨囊肿中所占的比例各家报告不同,为5%~20%。患者年龄多在20岁左右,男女无大差别。下颌较上颌多,为(2~3):1。10%~15%的病例系多发。下颌以下颌支或下颌支与下颌体交界部,上颌则以上颌后部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可以多发。 相关疾病1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含牙囊肿、根尖周囊肿、面裂囊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慢性脓肿、根尖周骨异常增生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 1、牙源性角化囊肿(OKC) 由Philipsen在1956年最先报道,是一种好发于下颌磨牙升支部的颌骨囊肿。与其他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OKC缺乏自限性,具有某些肿瘤的特征,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且其内衬上皮可发生瘤变甚至癌变,因此一直广受关注。在2005年WHO对头颈部肿瘤的新分类中,已将其归属为牙源性良性肿瘤,并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然而,目前国际上对这一新的命名存在诸多争议,支持方与反对方各执一词,很难达成共识。OKC的组织病理发生和原因尚未确定,大多认为发生自牙源上皮发育异常的早期阶段——牙板及其剩余,因此不少学者认为OKC就是始基囊肿根据其组织病理表现及生物学行为,OKC曾被分为两个亚型:不全角化型和正角化型。典型的OKC为不全角化型,囊壁由薄层、均匀一致的复层鳞状上皮组成。不全角化的上皮呈波纹状极少或没有钉突形成。基底层界限很清楚,由立方状或柱状细胞排列成栅栏状。不全角化型角化囊肿有潜在的侵袭生长特性,可以侵入邻近的骨和软组织,摘除以后易于复发,合并发生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比例较高。也有合并发生鳞状细胞癌者,但极少见。 不少报告此型有成釉细胞转化者正角化型上皮表层正角化,粒细胞明显,基底细胞扁平,不表现典型OKC上皮基底细胞层的栅栏状排列。正角化型很少具侵袭性,摘除术后的复发率很低,无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病例。正角化型在生物学行为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其衬里上皮的细胞增殖和分化特点有别于典型OKC所致,因此,在笼统归类为OKC的病例中,区

上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单纯性囊肿,病变累及单牙位)临床路径【2020版】

上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上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颌骨囊肿(ICD10:K09.204) 行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ICD-9-CM-3:24.4x00x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检查存在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上颌骨囊肿影像。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上颌骨囊肿(ICD10:K09.204)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 (3)血生化;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曲面断层及CT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诊断有疑问时可行活检术; (2)必要时行囊肿累及牙齿的根管治疗。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选择牙源性颌骨病损切除术,其适应证为: 1.上颌骨囊肿诊断明确; 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选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1小时。上颌骨囊肿继发感染者按照治疗性用药原则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前用药:非限制级抗菌药物 (九)术后恢复为住院4-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深度学习]鼻腭管囊肿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CT表现(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鼻腭管囊肿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CT表现(建议收 藏)~~~ 鼻腭管囊肿鼻腭管囊肿(nasopalatine duct cyst)又称切牙管囊肿(incisive canal cyst),来源于切牙管内的鼻腭导管上皮剩余,可表现为切牙管囊肿和龈乳头囊肿,前者发生于骨内,后者则完全位于切牙乳头的软组织内。鼻腭管囊肿约占所有非牙源性的73%,为最常见的非牙源性囊肿。【临床表现】 鼻腭管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高发年龄为30~60岁,男性较多见。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仅在X线检查或戴义齿时偶然被发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腭中线前部的肿胀,有时可伴疼痛或瘘管形成。 【病理变化】 鼻腭管囊肿的衬里上皮变异较大,可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含黏液细胞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这些上皮类型可单独或联合存在。邻近口腔部的囊肿常内衬复层鳞状上皮,而近鼻腔部者常为呼吸性上皮。结缔组织囊壁内可含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束,为通过切牙管的鼻腭神经和血管结构,囊壁内有时可见小灶性黏液腺和散在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CT表现】 鼻腭管囊肿鼻腭管扩张,CT表现为硬腭中线部位、中切牙间囊性低密度团块,密度可均匀,囊肿边缘清楚、光滑,周围常见硬化边。切牙管囊肿表现为类圆形或梨形的囊性肿物,位于颌骨中央,向唇颊侧膨胀明显;龈乳头囊肿常呈不规则形,位于颌骨腭侧,向腭侧膨胀明显。鼻腭管囊肿可伸向牙槽骨致切牙及侧切牙移位。可有硬腭、鼻中隔、牙槽骨骨质缺损以及向鼻腔、鼻前庭、或鼻窦内突入。增强后无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图1~3)。 图1上颌鼻腭管囊肿

鼻腭管扩大呈囊性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光滑 交易担保三人行医学课堂知识店铺三人行医学课堂知识店铺 Mini Program 图2上颌鼻腭管囊肿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专注于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学科。它利用高科技设备如CT、MRI以及X光等技术,结合牙科医生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精确、可靠的诊断结果。本文将深入探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临床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初步的诊断信息,但无法全面了解患者口腔颌面部的病情。而影像学则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立体的扫描,获取大量的影像信息,为医生提供多个角度、全景式的观察。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技术是X光射线。X光技术通过将X射线通过患者体内的组织,再将其记录在感光板或数字接收器上,形成影像。X光技术在口腔颌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了牙齿的诊断、颌骨的骨质疾病、颌面部肿瘤等。通过X光技术,医生可以检查牙齿是否存在龋齿、牙根是否发生吸收,同时还可以了解颌骨的密度、结构以及任何潜在的病变。 除了X光技术,CT和MRI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CT技术通过旋转式X射线扫描,利用计算机重建出精确的三维图像。它适用于检查颌骨骨折、颌面部肿瘤和囊肿等。相较于CT,MRI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范围更广。MRI技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软组织信息,适用于检查颌骨结构、颌面神经炎以及颌面关节疾病等。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技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还有一项重要的发展即数字化口腔颌面摄影技术。数字化摄影技术通过数字探头,将患者

口腔及颌面部的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 和处理。这项技术使得医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口腔治疗计划的制定和 评估。同时,数字化摄影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影像技术相结合,提供更 准确、全面的诊断结果。 在临床应用方面,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 不仅用于正常的口腔检查,还可以应用于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 制定。例如,通过影像技术,医生可以确定牙齿与邻近牙齿、牙槽骨 的关系,判断牙周袋的深度,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牙植体治疗以及正畸治疗方面也有广 泛的应用。通过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评估患者骨质的情况,确定牙槽 骨的高度和宽度是否适合种植牙槽。在正畸治疗中,影像学可以帮助 医生确定牙齿的位置和根的长度,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3D打印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口腔 颌面部结构打印成为立体模型,为医生提供更直观、具体的观察工具。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符合患 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学科。它 通过高科技设备,为医生提供全方位的观察和诊断工具,可以大大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口腔 颌面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我们对口腔颌面疾病的认识将会 更加全面,治疗效果也将进一步提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课程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与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的影像学表现的学科。它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一门桥梁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习、讨论、总结,是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技术、口腔放射防护;了解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包括:(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史,X射线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2)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影像学表现,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口腔颌面部结构在X线平片上正常表现,颌骨炎症及颌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4)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涎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瘤样疾病的影像学表现;(6)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 参考学时: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讲课:32学时;见习: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 学分学时:建议最低学分1分,最低学时10个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阻生牙、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下颌骨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华氏位、后前位片正常X线表现,各种颌骨骨髓炎X线诊断;上下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颧骨、颧弓、鼻骨骨折的X线诊断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成釉细胞瘤、角化囊性瘤的X线诊断及各自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骨内癌、骨肉瘤的X线诊断。 熟悉:根尖片儿童牙及颌骨的X线表现,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牙髓病变、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颧弓位、开口后前位、鼻骨侧位片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关节造影片的正常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涎石症、各种涎腺炎、涎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颌骨各种囊性病损之间的鉴别要点;颌骨其它恶性肿瘤与骨肉瘤的鉴别要点;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了解:口腔颌面部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其它牙发育异常的X线诊断;颌骨以为定位方法;颞下颌关节CBCT 的影像学表现;涎腺良性肥大与涎腺结核的X线诊断;涎腺造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名词解释 Burnout征象:牙颈部因为投照技术的问题造成低密度影响 骨硬板:固有牙槽骨,为牙槽窝的内壁,X线上为包绕牙根的高密度影像 继发耀(secondarycaries):韻病经治疗之后,踽洞周围又发生體坏,X线上为填充物周围不规则低密度影 阻生牙(impactedtooth):由于种种原因,致便牙齿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并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牙脱位(tooth dislocation):外力作用使牙向颌面方向或根方向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入 牙内吸收(internal absorption of tooth):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髄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起髄室内牙本质的吸收 涎石病:发生在涎腺腺体及其导管的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Codman三角:骨肉瘤或炎症反应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被掀起,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牙周膜:X线上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的低密度线状影 残余囊肿:根尖周囊肿在拔出后未作适当处理,形成牙槽窝周围骨质区有低密度小圆形囊腔影致密性骨炎(condensingosteitis):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而缓慢的低毒性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牙根折裂:无外伤无舗病,只发生干后牙牙根的一种特殊的折断 撷下颌关节强直:因疾病、损伤、外科手术导致的关节固定和运动丧失,开口困难的疾病牆病(dental caries):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伴随牙缘性角化囊性瘤,同时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或癌以及其他异常的基底痣综合征 牙周炎(peridontitis):菌斑引起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炎症 畸形中央尖:在颌面中央窝处有一个额外的锥形牙尖 根尖周病: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牙根尖的牙骨质、根尖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尖周组织的疾病。 早在1895年伦琴宣布发现X线。Walklioff用干牙科 与辐射有关的因素1•辐射种类2•辐射剂量3•辐射剂量率4•辐射分次照射5•辐射照射方式 皮肤损害:1•轻度粘膜疹2•明显粘膜疹3•斑点4•融合性 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3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口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1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墩度;(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 2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 (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

[深度学习]含牙囊肿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CT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含牙囊肿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CT表现及鉴别诊 断(建议收藏)~~~ 含牙囊肿 含牙囊肿(dentigerous)又称滤泡囊肿,是环绕着未萌出牙或额外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发生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多见,上颌尖牙次之。所含牙多为恒牙。囊肿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停留在牙槽内的未萌出牙或额外牙刺激成釉细胞,使其增殖并产生分泌而形成,釉质被包围在囊肿内。囊肿虽生长缓慢,但可不断增大。增大的囊肿可压迫、吸收周围骨质,破坏局部结构及功能。少数可引起成釉细胞瘤,甚至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1【临床表现】 含牙囊肿多发生于10~39岁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区多见,其次为上颌尖牙、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前磨牙区。含牙囊肿内所含的牙大多数为恒牙,偶见含乳牙或额外牙,所含牙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可来自多个牙胚(含多个牙)。囊肿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未萌、缺失或错位而行X 线检查时被发现。囊肿发育较大时可引起颌骨膨隆或面部不对称、牙移位及邻近牙的牙根吸收。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囊肿内含牙的牙冠,囊壁较薄且附着于釉质与牙骨质交界处,囊液多呈黄色。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无炎症的含牙囊肿内,上皮较薄,由2~5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没有上皮钉突;纤维囊壁内炎症不明显,含丰富的糖蛋白和黏多糖;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层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状细胞组成,无角化。纤维囊壁内含丰富的糖蛋白和黏多糖。上皮结缔组织界面平坦。囊肿继发感染或炎症时,上皮增生,钉突明显。有些囊肿衬里上皮内可含有黏液细胞或纤毛柱状细胞。纤维囊壁内有时可见牙

口腔颌面外科学-医考讲义-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 口内片 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1.根尖片 最常用,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投照技术:分角线技术(最普遍)及平行技术(最准确) 2.(牙合)翼片 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3.(牙合)片(范围较大的病变) 上颌前部(牙合)片 上颌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上颌后部(牙合)片 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下颌前部(牙合)片 下颌颏部 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

下颌横断(牙合)片 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 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包括: 1.华特位片 2.颧弓位片 3.下颌骨侧斜位片 4.下颌骨后前位片 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7.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 8.髁突经咽侧位片 9.曲面体层摄影片 华特位片(鼻颏位片) 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常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颌面部外伤时。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协助诊断。

颧弓位片 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 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片 双侧上下颌骨的后前位影像 双侧对比观察升支骨质改变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对比观察两侧髁突内外径向的影像。

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诊断分析

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中的表现与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CT及普通平片检查诊断颌骨肿瘤的4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31.3%)患者肿瘤位于上颌骨左侧,7例(14.6%)位于上颌骨右侧,14例(29.2%)位于下颌骨左侧,12 例(25.0%)位于下颌骨右侧。结论:临床诊断中将影像学CT与普通平片相结合 能全面仔细的观察患者颌底骨,准确定位颌骨肿瘤的位置,通过观察分析对肿瘤 的大小、形态及浸润程度有全面认识与把握,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颌骨肿瘤;影像学CT;普通平片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54-02 Radiographic CT and general X-ray film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jaw neoplasms Chen Tong.Yanting Cancer Hospital,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Mianyang 62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radiographic and CT plain film in jaw bone tumor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In the image data of 48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CT and plain film examination diagnosis of maxillofacial tumors were made on the May 2014 and 2015 may in retrospect analysis. Results 15 cases (31.3%) tumors were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mandible, 7 cases (14.6%)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upper jaw, 14 cases (29.2%) located in the left mandible, and 12 cases (25.0%) i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mandible. Conclusion Clinical diagnosis will be imaging study of CT and plain film combined overall and careful view To observe the patient's jaw bone, accurately locate the position of the jaw tumor, and analyze the size, shape and degree of invasion of the tumor 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Jaw neoplasms; Imaging CT; Plain film 人体骨骼系统中存在最为普遍的恶性肿瘤骨肉瘤在颌骨肿瘤中是较为少见的,骨肉瘤在颌骨肿瘤中的比例仅为6%~9%。临床症状表现差异大,缺少统一特点 是颌骨肿瘤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48例患者的颌骨肿瘤医学影像CT及普通平片,旨在研究颌骨肿瘤[1]患者CT及普通平 片的医学影像表现,希望帮助临床诊断正确选择对颌骨肿瘤检出率最佳的影像学 检测方法。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48例患者的颌骨肿瘤CT及普通 平片医学影像资料,48例患者中包括26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38.6±2.3)岁,肿瘤位置固定不移动的有10例,对局部施以力量按压 出现疼痛者15例,肿瘤质性较硬者18例,牙齿脱落、松动并伴有疼痛者5例。 5例纤维肉瘤,11例造釉细胞瘤,9例成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8例骨细胞瘤,7例巨细胞瘤,4例圆柱瘤。 1.2 一般方法 1.2.1医学影像获取方法 对48例患者的普通正位、斜位、侧位进行颌骨普通平片扫描,5例患者接受

口腔颌面部CT检查

第十一章口腔颌面部CT检查 CT由Hounsfield 1969年首先完成设计,于1972年在英国首先应用于临床。在口腔颌面部,主要应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涎腺及颞下颌关节疾患的检查。 第一节 CT简介 一、CT机的发展 (1)第一、二代CT机扫描是平移—旋转式,即X线管与检测器做同步直线移动。同时进行扫描,接着旋转一个固定的角度,再做平移扫描。如此进行,直至旋转180度,完成一个层面的扫描并获得足够的信息。 (2)第三代CT机扫描用扇形X线,采用旋转—旋转式,即X线管与多个检测器相对,以被查体为中心旋转,同时扫描。 (3)第四代CT机的扫描方式分为二种,一种为旋转—固定式,另一种为旋转—头式。 (4)第五代CT机则采用多个静止X线管和多个检测器,即全电子控制的多X线源、多检测器系统。可大大缩短扫描所需时间,电子计算机与储存系统更加完善。 CT 主要为横断成像,但带有越来越多的图象后处理系统,如多维断层重建,扫描后再次重建放大,薄层冠状成像,图象的伪彩色处理,立体模型与几何模型测量法等。 近几年来CT的主要进展有 1)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可清晰显示咽、喉的解剖,还可以研究吞咽及发音活动的各个时相。肺部HRCT,能显示次级肺小叶的解剖。2)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3DCT),所获得的骨性结构和肝内管道的立体图像,酷似解剖标本。 3)螺旋CT(spiral orhelical CT),它与现代图象后处理方法相结合可获得呼吸移动器官和血管造影的满意图象。 4)电子束CT(electron-beam,EBCT)其扫描速度(0.05秒/层)为一般CT的数倍至数十倍,能完成螺旋CT不能完成的任务,如冠状动脉CTA及心造影还可作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药物弥散等功能检查,因此EBCT亦称心血管CT.总之,CT技术正向着快速薄层三维立体功能化简单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 CT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1 CT的基本结构 (1) X线的发生部分包括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扫描框架,和冷却器等,其基本功能是提供一个稳定高压。 (2)X线检测部分包括检测器、检测回路和模数转换器等,其主要任务是检测人体对X线的吸收量。 (3)图象处理及显示部分包括电子计算机、图象显示器、磁盘、磁带和宽行打印机等。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数字处理和图象重建,以及记录、储存和显示有关信息或图象。 (4)操作控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台和诊断床,为整个CT操作或控制的命令部分。通过它进行X线曝射条件的选择,控制X线源-----检测系统工作,输入有关图象识别的多种数字(包括日期、患者、编号、层次的位置、层次的序数和患者所听眦线与垂直面所成角度等)。控制图象的显示以及窗宽、窗位的选择等。 2 CT基本原理

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方面的表现及诊断探讨

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方面的表现及诊断探讨 【关键词】放射影像学;颌面骨肿瘤 颌面骨肿瘤(包括龈癌)是较常见的肿瘤,本文总结了我院1990年2月至2010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放射影像资料较完整的颌骨肿瘤(20例),着重对肿瘤的放射影像学方面的表现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报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4~70岁。平均42岁,其中30岁以上16例(占80%),吸烟者12例,饮酒者9例,嗜烟酒者7例。 1.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和体征颌部肿瘤20例,局部压痛13例,肿物质硬14例,按之如乒乓球感3例,肿物固定11例,牙痛、牙松、脱牙以牙病就医4例(口腔龈癌),早期同侧颈颌区淋巴节肿大5例。 1.3 病理造釉细胞瘤4例,巨细胞瘤3例,圆柱瘤2例,骨化纤维瘤1列,间叶源肿瘤1例,成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牙釉质母细胞瘤1例,其中病理显示恶性肿瘤未能分类1例。 手术切除15例,局部刮出2例,年龄及身体健康因素等不能手术化疗3例;20例患者中均作过随诊复查对比。但患者病后生存年限各有不同。 2 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表现 2.1 20例具有普通正位,侧位及斜位颌骨平片,其中8例具有颌面骨CR片,2例有口腔科就诊拍牙片。12例有CT扫描片,CT扫描机我院采用美国产螺旋GE1800及日本产东芝Asteion(型号TSX-021B)多层螺旋4排机器。主要采用颌面骨扫描条件,主要数据为:一般扫描层厚2 mm,140KV,200 mA,扫描时间1.0 s,螺距为1.5 mm,重建间隔2 mm。特殊情况下有必要时行病灶薄层高分辨(HRCT)多平面(MPR)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重建扫描技术,采用数字多平面重建和缩小扫描视野;层厚为0.5 mm。140KV,200 mA,时间为1.0 s,视野为(FOV)180 mm。 2.2 部位上颌骨3例(左侧2例,右侧1例),下颌骨17例(左侧9例,右侧8例),下颌体部10例,支部5例,颏部2例。 2.3 2.3.1 造釉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颌骨囊状骨质透亮,根据其房室大小,单囊或多囊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①多房型:房室呈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内呈大小不等之分房状透亮,互相重叠,间隔清晰。由于肿瘤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似肉芽样突入骨壁,结节间的骨嵴隆起,形成大小不等之多房性改变;②单房型:房室呈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晰,边缘整齐或有分叶切迹。由于瘤体大而包膜完整,瘤压迫骨壁形成骨质凹陷而出现边界锐利或有边缘切迹的单囊状改变,周边可硬化,瘤内可含牙根部等现象;③蜂窝型:卵圆形或不规则,边界清楚,内呈密集成簇样蜂窝小房,房隔较厚,呈不规则网格状,之间有较大的透亮区,内可有点状钙化。 2.3.2 牙根侵润型当肿瘤穿破纤维包膜时,可沿牙根间槽浸润时,可出现牙根浸润征,影像上表现为牙槽骨蜂窝状透亮。牙根中断或推移。 2.3.3 周边硬化征瘤缘可呈致密硬化带高密度影,环绕于肿瘤周围。这是由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单元牙及口腔颌面部典型病变X线影像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单元牙及口腔颌面部典 型病变X线影像 [单选题]1.骨性愈合X线征象出现于 A.1~3个月 B.2~4个月 C.3~6个月 D.4~(江南博哥)8个月 E.12个月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骨折的愈合:颌面骨骨折1~2个月后,临床上已有明显愈合;一般在3~6个月后可见骨性愈合X线征象。掌握“颌面部骨骨折”知识点。 [单选题]2.颧弓骨折 A.前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 B.前段多见、骨折线处呈M形 C.中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 D.中段多见、骨折线处呈M形 E.后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颧骨骨折常在骨缝处裂开,可呈嵌入性或粉碎性骨折,多伴有上颌窦外侧壁骨折。颧弓骨折以颧弓中段多见,如为三线骨折,则在骨折线处呈M 形。掌握“颌面部骨骨折”知识点。 [单选题]3.有关牙槽突骨折说法错误的是 A.常伴有牙损伤 B.好发于颌骨前部 C.以曲面体层片最常用 D.为低密度线条状影像 E.X线片上骨折线为不规则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牙槽突骨折多发生于颌骨前部,以根尖片和(牙合)片最为常用。在X线片上骨折线为不规则、不整齐的低密度线条状影像,呈横形、斜形或纵形,常伴有牙损伤。掌握“颌面部骨骨折”知识点。 [单选题]4.颌骨成釉细胞瘤X线特征 A.瘤内可含牙 B.牙根吸收呈锯齿状 C.颌骨膨隆,以向唇颊侧为主 D.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 E.以上说法均正确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颌骨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除上述四型外,还有一些共同特征:①颌骨膨隆,以向唇颊侧为主;②牙根吸收呈锯齿状;③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④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⑤瘤内罕见钙化;⑥瘤内可含牙。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单选题]5.占据整个上颌窦窦壁有膨胀性改变的是 A.牙瘤 B.骨化纤维瘤 C.成釉细胞瘤 D.根尖周囊肿 E.中央性骨髓炎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骨化纤维瘤:X线片多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分界清晰。下颌骨下缘密质骨可有膨胀,但完整性存在;上颌骨者可占据整个上颌窦,窦壁有膨胀性改变。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 [单选题]6.成釉细胞瘤分为四型 A.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 B.分叶型、多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 C.分叶型、多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 D.多房型、单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 E.以上说法均错误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X线表现:下颌多于上颌,下颌者多见于磨牙和升支区。X线表现可分为四型:①多房型;②单房型;③蜂窝型;④局部恶性征型。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 [单选题]7.成釉细胞瘤多房型错误的是 A.分房大小相等 B.唇颊侧为主 C.分隔清晰锐利 D.椭圆形密度减低影 E.被侵蚀呈锯齿状或截断状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成釉细胞瘤多房型:分房大小相差悬殊,房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影,分隔清晰锐利。颌骨骨质膨胀,以向唇颊侧为主。邻牙可被肿瘤推压而移位,也可被侵蚀呈锯齿状或截断状。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 [单选题]8.不属于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X线表现的是

腮腺疾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腮腺疾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解剖: 腮腺位于下颌后窝咀嚼肌后部,上抵颧弓,下达颌骨下缘,形态类似三角形,长6cm,宽3~4cm,最厚处约1.0cm。腮腺导管始于腺泡腔,经润管→纹管(小叶内)→排泄管,总导管开口于口腔内,全长3~6cm,外径2~4mm。血供为颈外A分出的颞浅A和颌内A分支。静脉最后汇入面总、面后和颈外V,穿行腮腺内的有面N、颈外A。 腮腺的筋膜: 颈深筋膜的浅层在腮腺下极分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筋膜,并分成很多分隔伸到腮腺实质内,将腺体分成很多小叶,也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裂隙,因此腮腺内外感染容易向外耳道蔓延。 腮腺的淋巴结: 腮腺内淋巴结分为浅组及深组,绝大部分为浅组。 腮腺浅组淋巴结多位于腮腺浅叶的后下极且散在分布; 其分布特点可以较好的解释腮腺浅叶后下极为腺淋巴瘤的常见发病部位,且具有多发性的特点。

浅深叶划分: 以下颌后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内侧的连线(或面神经)为界分为深叶和浅叶,以耳垂为界分为上下极,在矢状位上以下颌后静脉为界将浅叶再分为前上、下极和后上、下极。

涎 腺 疾 病 WHO 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恶性上皮性肿瘤 (1)腺泡细胞癌 2)粘液表皮样癌 3)腺样囊性癌

(4)多形性低度恶性涎癌 5)上皮-肌上皮癌 (6)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 7)基底细胞涎癌 (8)皮脂腺癌 9)皮脂淋巴腺癌 10)囊腺癌 (11)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12)黏液腺癌 13)嗜酸性腺癌(14)涎腺导管癌 15)非特异性涎癌 16)肌上皮癌(17)多形性腺瘤癌变 18)癌肉瘤 19)转移性多形性腺瘤(20)鳞状细胞癌 21)小细胞癌 22)大细胞癌 (23)淋巴上皮癌 24)成涎细胞瘤 2.良性上皮性肿瘤 (1)多形性腺瘤 (2)肌上皮瘤 (3)基底细胞腺瘤 (4)Warthin瘤 (5)嗜酸性腺瘤 (6)小管状腺瘤 (7)皮脂腺腺瘤 (8)淋巴腺瘤 —皮脂腺型 —非皮脂腺型 (9)导管乳头状瘤 —内翻性导管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状涎腺瘤 (10)囊腺瘤 3.软组织肿瘤 (1)血管瘤 4.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1)霍奇金淋巴瘤 (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