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潞安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回顾

(四)“十二五”发展简要回顾

1、各项经济指标连闯新高

2、煤炭核心产业做大做强

2006~2009年是“中国潞安”全面实施“7654321,方方面面争第一,建设能化大集团”发展战略的四年。集团公司本着“科学管理、超前预控、重点落实”的原则,围绕年度生产工作报告精神,制定生产重点工作实施纲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克服采掘衔接紧张和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的不利因素,特别是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二季度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三季度保障奥运电煤供应、四季度全球金融海啸等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的煤炭生产组织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的影响下,克服“瓦斯高、构造多、压力大、战线长、生产不均衡”的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煤炭集约高效生产实施纲要为工作主线,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采掘接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2009年的大面积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是山西省煤炭经济大变革的一年,是潞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面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大趋势,积极参加了整合工

作,同时更要精心组织生产,完成公司的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任务。

截止2009年底煤炭产业现状:

(1)2009年大矿 11 对,核定能力 2726万吨。

(2)2009年资源整合矿井34对,能力万吨。

(3)2006~2009年各矿产量变化趋势(详见表一)和2006~2009年度百万吨死亡率(详见表二)。

2006~2010年煤矿数量(省内):11、11、11、45、45

核定能力:2296、2167、3246、2726

生产能力:3000、3165、4100、5455

矿井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 1、 5、 2

(4)截止2009年底,采掘机械化程度(详见表三)、资源回收率、集约高效煤炭生产效率,没有形成千万吨级矿井。

2006~2009年煤炭主业连续大幅增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煤碳生产产量大幅增长:

2006年:全年完成3160.1699万吨,比05年净增产量500万吨以上。

生产效率: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单产达15.6259万吨/个/月;回采工效达12.5吨/工。

2007年:全公司全年可生产原煤3718.0899万吨,比06年净增产量558万吨。

生产效率: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单产达16.6742万吨/个/月,同比增长6.8%;回采工作面效率达73.177吨/工,同比增长6.7%。

2008年:全公司原煤产量完成4069.1089万吨,比07年同期净增351.019万吨。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综合单产19.57万吨/个/月,同比增长16.3%。

2009年:全公司原煤产量完成5190.2778万吨,比08年净增1121.1699万吨;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综合单产19.9886万吨/个/月,同比增长126.7 %。

从2006~2009年年均产量递增676.7026万吨。

矿井数量也从11个增加到46个。

采掘技术创新发展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

采煤方面:2006年准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屯留矿S2202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最高日产达24188吨,顶煤回收率达89%以上,探索出了一条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新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对我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2007年王庄煤矿利用大采高四柱电液阀放顶支架,将自动化集成技术应用于6203综放工作面,建成了全公司第一个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并顺利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203自动化工作面创造了日

产原煤33060吨的好水平,开创了放顶煤工作面日产最高纪录;最高月产65万吨的全国同类矿井领先水平。2008年屯留矿按照重型化、自动化,拓展型、实用型的要求,探索高瓦斯复杂条件下集约高效开采新方法。该矿S1201综采工作面,面长280米,装备8000KN大采高支架、930电牵引采煤机、槽宽1米的刮板机,循环产量2000吨,不仅大幅提高单产,提高了采区回收率,而且采掘衔接也得到缓解。2009年屯留矿在持续总结S1201综采工作面,面长280米,装备应用8000KN大采高支架、930电牵引采煤机、槽宽1米的刮板机,循环产量2000吨的高效采煤技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论证300米超长工作面集约高效生产技术。并于2010年将在N1203进行工业性试验和在N2105持续推广应用。

掘进和巷道支护方面:2006年复杂困难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取得突破。针对高应力、软煤层、高瓦斯复杂困难条件下巷道支护难题,集团公司生产处与天地公司合作并成功开发“新型强力锚杆、锚索、W钢带” 锚杆支护技术,该技术在常村矿S4-1皮顺、屯留S2203轨顺、漳村2202轨顺成功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掘进效率。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锚杆支护密度,提高掘进速度。2007年快速掘进实现大突破。从适应现有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和生产能力的要求出发,在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上进行综合攻关,技术上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锚杆支护密度,推广应用了高强度高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美国

捷马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复杂条件下的巷道支护状况、提高了掘进效率,装备上积极探索掘锚一体化,人员上着力提高综全素质。将先进的支护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工序组织在全公司迅速推广,调动了公司各矿掘进队组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了掘进水平。掘进工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去年的0.291米/工提高到今年的0.31米/工,提高了6.5%。2008年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了高强度高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美国捷马技术),并进一步探索掘锚一体化和掘进自动化。王庄矿与佳木斯煤机厂合作开发EBZ—150型自动化掘进机及前配套设备,在6207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该设备适应工作面地质条件和生产环境,实现了掘进生产工艺自动控制,工业性试验期间日平均进尺可达20米,直接工效达到0.8米/工;漳村矿积极引进ZLT—120型机载液压超前支护设备并在2204工作面运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该设备保证了对顶板的主动支护,额定初撑力可达10KN,尤其是在过地质构造时,该设备可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此外,屯留矿、常村矿等矿井根据本单位实际积极进行锚杆钻车、液压锚杆钻机等施工设备的开发与研制。掘进工效由去年的0.31米/工提高到0.36米/工,增幅为16%。2009年王庄矿、漳村矿按照自动化、一体化,综合型、实用型的要求,全面提升采掘技术管理水平,在掘锚一体化、掘进自动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王庄矿与佳木斯煤机厂合作开发EBZ—150D型自动化掘进机及前配套设备,在4341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漳村矿积极引进ZLJ—10/21型机载液压超前支护设备并在北翼运输巷进行了工业性

试验;此外,屯留矿在南翼轨道大巷试验EBZ200岩巷掘进机,为确保2009年掘进进尺顺利完成起了积极作用;集团公司掘进工效由去年的0.309米/工提高到0.326米/工,增幅为5.5%。

集约高效生产水平进一步增强:

2006年矿井集约化生产有了新进展。漳村煤矿自动化矿井建设初成效,矿井集约化生产水平有了新进展,一矿一井一面年生产原煤400万吨;屯留矿采用准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技术,最高日产达24188吨,;王庄煤矿综采二队利用国产设备创造月产601868吨,年产630万吨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新纪录。

由煤炭协会授权山东枣庄集团组团来我公司进行高产高效矿井的验收,经验收团井上下的检查漳村矿和王庄矿达特级高产高效矿井,五阳矿达一级高产高效矿井。

王庄矿综掘二队创造年进12000米煤巷的新纪录,王庄矿综掘一队、漳村矿综掘队、常村矿综掘二队年进尺在10000米以上。

2007年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水平得到大提升。各生产矿井通过优化采掘部署和生产设计,扩大单面圈定储量,依靠不断提升装备水平,使工作面单面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各矿应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半自动机械式简易端头支护技术”,简化端头管理;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展掘进竞赛活动,完善高强锚杆支护体系,优化微观工艺,使掘进单进水平再上新台阶;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漳村矿、王庄矿、常村矿通过了煤炭协会委托窑街煤电公司组织的2007年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验收;五阳矿、石圪节煤业公司通过了行业级安

全高效矿井验收。

2008年加快构建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水平得到大提升

各生产矿井通过构建透明的地质平台,优化采掘部署和生产设计,依靠提升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的能力,使工作面单面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打造源头高效和源头安全,及时下发了《大超前管理规范》,把生产的系统性、超前性和创新性纳入到具体工作中;各矿应因地制宜简化端头管理、开展掘进竞赛活动、完善高强锚杆支护体系,优化微观工艺控制体系,使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漳村矿、王庄矿、常村矿继续保持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司马煤业公司也通过了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验收。

2009年随着公司的发展,煤炭生产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瓦斯越来越高,造成生产条件越来越差、困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因此,我们积极调整思路,积极构建“三大、六超前”大超前管理体系,确保变化条件下的安全高效生产。“三大”就是“大布局、大衔接、大系统”。“六超前”就是“地质超前、瓦斯抽采超前、探放水超前、技术超前、机电设备装备(监测监控)超前、支护超前”。通过抓“超前调度、变化调度、重点调度”为切入点,建立强有力的调度指挥体系,将大超前管理体系落实到日常管理中,提高管理的高度、力度和精度,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真正达到“管重点、管变化、管提升”的目的,努力确保变化条件下的矿井安全生产。漳村矿、常村矿、司马煤业公司继续保

持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五阳通过了行业级安全高效矿井验收。

各矿过地质构造能力不断增强。王庄矿62B1工作面通过了一条最大的正断层,王庄矿6206工作面在落差5.6米的断层中收尾。温庄矿150301综放面、五阳矿7802工作面均通过了落差4.0米以上的断层,公司各矿在提高过地质构造能力方面都有较好的经验。

顶板管理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成熟科技手段,探索试验新技术:

2006年开始股份公司四矿及石圪节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全部安装测初撑力的测力表,按科学数据操作支架。乳化液泵站全部自动配液。其他矿也积极推广应用测初撑力的测力表。同时加强了锚杆支护软件系统的升级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特别是潞宁矿坚硬顶板采煤技术、司马矿薄基岩开采技术取得圆满成功,保证了安全与稳产。

锚杆支护巷道的矿压监测,按照《潞安矿区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布置综合观测站,现行仪器有顶板离层指示仪、测力锚杆等常规仪器,进行日常观测和综合观测,人工采集数据,应用矿压监测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特别是漳村矿在2202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实现了在线监测。郭庄煤矿、夏店煤矿进行了支护技术改革,实现了煤巷支护全锚化。

2007年公司各生产矿井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全部安装测初撑力的测力表,乳化液泵站全部实现自动配液,整体提高了全公司综采工作面的支护效果。锚杆支护巷道的矿压监测,实现了由人工采集数

据到顶板离层仪实现在线动态监测,正常情况下顶板管理实现了科学有序管理。但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顶板条件复杂多样的特点也凸现出来。坚硬顶板、薄基岩、深井软煤层、小煤柱、动压掘进等多样化的顶板条件不断涌现;煤巷全锚支护技术由小断面到大断面,由简单条件到复杂条件,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采高放顶煤等新工艺的应用;生产过程中遇到高应力区、陷落柱、断层、褶曲等地质变化的机会不断增多给顶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在生产矿井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全部安装测初撑力的测力表,乳化液泵站全部自动配液的基础上,常村矿、漳村矿率先实现了综采工作面集中供液,漳村矿更进一步实现了泵站压力、乳化液浓度等指标的在线监测。王庄矿6203、漳村矿2303工作面全面配置电液操作阀,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速度和效果。加强了锚杆支护软件系统的升级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锚杆支护巷道的矿压监测,全部实现了由人工采集数据到顶板离层在线动态监测,正常情况下顶板管理实现了科学有序管理。

2009年王庄矿6206、漳村矿2105工作面在推广应用配置电液操作阀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自动化综采工作面乳化液水源的洁净化供应和输送工程,有效保证了自动化工作面的高效运转。

辅助运输多样化发展安全快捷的多种运输方式:

2006年通过技术革新和完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辅助运输安全快捷,一是在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推行“信集闭”自动化管理,强化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二是实现重载高速,把运输大巷原有24kg/m逐步更

换成38kg/m轨道,通过提高轨道质量、达到重载高速,猴车运人系统进行提速,基本上作到了一个小时把职工运到作业地点;三是完善倾斜轨道跑车防护装置,全面推广使用柔性吸能式跑车防护装置。

2007年在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推行广应用“信集闭”自动化管理,强化矿井运输安全管理,屯留矿辅助运输系统逐步完善,形成大巷采用蓄电池电机车方式、采区上下山采用卡轨车方式、顺槽及工作面采用单轨吊方式的高效辅助运输模式;常村矿、五阳矿、王庄矿大巷重轨更换及机车监控系统地面控制台及井下线路已全部完成,实现重载高速,为生产提供一个“安全、准时、快捷、优质”的服务。王庄矿实施了51单道扩巷改造工程,使630水平实现了全程双轨运输。630高标准运输大巷正式通车,速度由原来的3.5m/s提高到6.5m/s,大巷往返时间缩短30—40分钟。运人猴车全部实现了安全提速,基本上作到了一个小时把职工运到作业地点,运人时间相对缩短,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 %以上,五阳矿7802回顺槽可伸缩架空猴车运人系统11月底投入使用,漳村矿完善提高长顺槽电牵引单轨吊运人技术,进一步减少了职工路途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完善了倾斜轨道跑车防护装置,全面推广使用了柔性吸能式跑车防护装置。

2008年:辅助运输围绕“安全、快捷、准时、优质“的工作目标,以创建矿井精品运输三线重点工程建设为主线,以运输会战、机车年审、运输设备设施管理、技术比武、科技创新为手段,不断优化改进辅助运输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2009年司马矿和屯留矿辅助运输方式方案进一步优化,司马矿

引进国外目前爬坡能力强、牵引动力大的齿轨卡轨车,高河矿积极试用了无轨胶轮车运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字化矿井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2006年提出建设数字化矿井的建设设想并组织调研论证。

2007年数字化矿井建设初见成效。以漳村矿自动化矿井建设主试点,漳村矿完成了矿井工业以太网平台,建成了井上下数字工业电视系统,井下动目标跟踪系统,小灵通无线通讯系统,井下七部皮带的集控系统,主煤流计量系统,四部架空人车的集控系统,西风井主扇监测监控系统,五号井地面风机、二部卡轨车监测监控系统,五个变电所的远程控制,洗煤厂集控系统,OA办公系统,减少岗位人员63人,正在对2303首个自动化工作面、地面压风、筛选、主排水、主扇风机、瓦斯抽放、卡轨车、矿井污水处理、矿灯智能管理等系统进行对接调试,到年底自动化矿井建设要大见成效,井下动态生产人员控制在1000人以下,今年公司已从漳村矿调出生产人员181人。

2008~2009年其它各矿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对本矿各主要生产系统积极进行数字化改进。

集约高效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2006年集团公司集约高效生产可持续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十大技术突破”、“十项基础工作”、“十大重点工程”和“三大支撑体系”为全年的工作重点。本着网络化管理,精细化落实的思路,下发了《煤炭生产主要工作实施纲要》。通过一年的实施,各矿的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和发展后劲都有了下同程度的提升。股份公司各矿

生产系统进一步优化,生产能力和抗灾级别同时提升,特别是新建的司马和屯留如期投产、改扩建的潞宁和夏店如期竣工,这些都大增强了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007年以全面落实《煤炭集约高效生产实施纲要》为工作重心,使公司可持续发展后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08~2009年大力推进《潞安集团煤炭集约高效生产实施纲要》的实施。《纲要》实施以来,各矿生产管理的超前性、系统性和高效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集团公司各矿生产系统进一步优化,生产能力和抗灾级别同时得到提高,确保煤炭生产稳定有序发展。

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成效显著:

2006年先后组织两批生产管理人员赴山东枣庄、兖州、新汶、龙口四个集团公司参观学习了质量标准化工作经验。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各级管理人员的眼界,增强了质量标准化意识,创新了工作思路。各矿有了亮点工程和闪光工程,为公司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增加了新动力。

2007年利用质量标准化工程基金对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治理,涌现了许多亮点工程,如王庄矿的高标准运输大巷、变电硐室、车场、井下配件超市等,大大改善了矿井面貌。

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百花齐放,各矿都有各自的亮点工程。整个集团的“精品”意识明显增强,王庄、漳村、五阳矿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展示了很多新亮点;司马矿新井新起点,展示了新形象;常村矿措施得力,正在发生大变化;新加盟潞安的矿井、各技改、控

股矿井正视差距、奋勇赶超,质量标准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2008年,以建设精锐部队,实施精益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为主体,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形象与实质的双改进,努力营造本质安全高效生产大环境,创建集约高效、安全和谐、绿色新型的现代化矿区生产新秩序。

2009年:质量标准化办公室集成汇总各矿在精品矿井建设方面的现场管理亮点和创新作法41项,并在全公司推广,编制并施行了1元/吨的质量标准化工程基金,严格质量标准化工程基金专款专用,各矿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使公司质量标准化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资源整合成果斐然:

2007年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加快资源整合速度,实现规模化扩张,进一步提高潞安煤炭主业对市场的规模控制能力。特别是兼并重组新疆哈密煤业公司,成立潞安新疆煤化公司,整合能力500万吨;依托潞宁煤业公司,全力整合、开发宁武县煤炭资源,整合储量7.8亿吨,整合产能1260万吨;股份公司各矿加快整合步伐,采取一县一策、一矿一策,加快进入武夏矿区,对资源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地方矿井积极进行整合,五阳矿整全了左权佳新能源公司、司马整合了左权佳瑞能源公司、漳村矿整合上庄煤矿、常村矿整合了永红煤矿、温庄煤矿等等;公司各矿在大力整合地方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我们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对已整合的矿井从技术、装备和管理上进行提升。股份公司各矿积极探索一矿多井管理模式,在巩固本

部矿井生产的基础上,对整合地方矿井进行技改扩建,快速提升矿井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扩张

2009年在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过集团公司各主体矿井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整合矿井34个。

3、转型发展项目快速推进

4、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5、机制体制不断深化

6、经营管理格局日臻完善

7、企业党建工作成效斐然

8、和谐潞安建设硕果累累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旅游局 二O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3) (一)一核 (二)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三)六大旅游板块 (四)八条精品线路 (五)八大休闲度假区域 (六)重点旅游景区 四、旅游体系建设 (8) (一)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二)构建城旅融合的旅游城镇体系 (三)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五、旅游集聚区建设 (12)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优秀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业园区 六、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15) (一)培育和推广旅游品牌 (二)塑造和提升旅游形象 (三)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四)推广提升旅游节事活动 (五)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七、品质提升与质量监管 (18) (一)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二)加强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 八、产业创新与业态培育 (19) (一)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 (二)壮大旅游产业主体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九、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 (20) (一)旅游保障措施 (二)旅游规划实施

为指导我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推进我省文化旅游强省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景区素质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影响有效扩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全省累计接待境外游客458.16万人次,为“十五”期间的3.58倍;实现旅游创汇15.29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4.15倍;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5亿人次,为“十五”期间的2.06倍;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617.79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82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725.27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77倍,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规划目标已提前完成,旅游业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旅游战略升级、消费需求拉动、交通高速发展等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省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旅游业作为我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接续产业,将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先行先试和深化改革,获得转型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铁路运输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3]23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01 【实施日期】2013.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3〕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3月1日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及现状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山西省“十一五”铁路规划》,加快铁路干线建设,铁路路网进一步完善,线路质量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度增长,运输状况不断改善,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一)发展成就。 1.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路网格局不断完善。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铁路的快速发展期。部省合作建设的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太原南站及相关工程、太兴铁路、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准朔铁路等全面推进,其中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已建成运营通车,累计投产新线353.7公里,建成车站9个。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兴铁路、大西客运专线、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西南环线、准朔铁路以及北同蒲韩家岭至应县增四线、应县至原平新建取直线、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等新建和改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到‘十一五’末,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以上的快速铁路达353.7公里,以高速重载运输为重点的高标准铁路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全省铁路网络进一步得到改善,对我省通道能力的优化和中心城市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增强。先后完成湖东至大同东增建二线、湖东至大同南增建四线、古大联络线、宁朔复线等建设任务,地方铁路完成墨镫至左权段建设,路网结构日趋合理。 2.货物运输能力持续提升,能力保障大幅提高。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要求,以转型跨越发展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能效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工作重点,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与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投入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10年的2.24吨标准煤下降到1.877(2005年可比价)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6%,年均下降3.5%,实现节能量约4750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年均下降3.7%。 到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

农业)分别控制在45.8万吨、5.21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50.7万吨、5.93万吨分别削减9.6%(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0.6%)、12.2%(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2.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27.6万吨、106.9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43.8万吨、124.1万吨分别削减11.3%、13.9%。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9.91万吨、35.23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77.68万吨、 39.14万吨分别削减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科学分解节能减排指标。强化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约束,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市人民政府。各市人民政府要根据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进一步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用电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跟踪监测,强化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统计,建立健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修订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评价指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 意见》的通知 来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 2013-01-29 晋发〔2012〕15号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省委、省政府同意《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7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精神, 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当前,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是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重要途径,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对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在发展群众自治组织、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我省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情况看,还存在着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社区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办公和服务设施薄弱、工作经费偏少和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各项建设的整体推进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着力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 (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发展目标,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努力使全省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居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社区群众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力量进一步充实;社区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调整方案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 调整方案 为更好保障 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二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全国方案“)下达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指标,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 一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二四中二五中二六中全会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二协调二绿色二开放二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二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二局部微调三 坚持原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三在 3

‘全国方案“下达的规划土地利用主要指标控制下,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对原规划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及其布局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优化,合理调整全省规划的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三 (二)全面谋划二统一标准三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 二调 )及年度地籍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各市人口二G D P增加量二规划实施 情况等作为主要因素,并综合考虑了 十二五 期间土地管理工作的批二供二用二补二查等环节,统一测算标准,统一计算公式,在新增用地规划指标安排上,对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分的,给予适当倾斜三 (三)严格保护二量质并重三 严格落实‘全国方案“下达本省的规划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确保规划的耕地保护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三对 二调 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二 十三五 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三 (四)统筹兼顾二突出重点三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二当前与长远二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二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重点考虑主要城市二重点园区二生态建设二扶贫攻坚二产业转型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优先保障民生(地灾与扶贫搬迁)二新兴能源(煤层气探 4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安培供稿)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

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

投入xxxx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xxx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xxxx万元发展到xxxx 万元,增章率为124%;2005年业务总收入为xxxx万元,2009年达到xxxx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71%;出院人数由xxx 人上升为xxxx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xxxx人次\年增至xxxxx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xx天降低为xx天;年手术例数由xxxx人次增至xxxx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xxx%下降至xxx%。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潞安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回顾 (四)“十二五”发展简要回顾 1、各项经济指标连闯新高 2、煤炭核心产业做大做强 2006~2009年是“中国潞安”全面实施“7654321,方方面面争第一,建设能化大集团”发展战略的四年。集团公司本着“科学管理、超前预控、重点落实”的原则,围绕年度生产工作报告精神,制定生产重点工作实施纲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克服采掘衔接紧张和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的不利因素,特别是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二季度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三季度保障奥运电煤供应、四季度全球金融海啸等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的煤炭生产组织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的影响下,克服“瓦斯高、构造多、压力大、战线长、生产不均衡”的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煤炭集约高效生产实施纲要为工作主线,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采掘接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2009年的大面积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是山西省煤炭经济大变革的一年,是潞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面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大趋势,积极参加了整合工

作,同时更要精心组织生产,完成公司的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任务。 截止2009年底煤炭产业现状: (1)2009年大矿 11 对,核定能力 2726万吨。 (2)2009年资源整合矿井34对,能力万吨。 (3)2006~2009年各矿产量变化趋势(详见表一)和2006~2009年度百万吨死亡率(详见表二)。 2006~2010年煤矿数量(省内):11、11、11、45、45 核定能力:2296、2167、3246、2726 生产能力:3000、3165、4100、5455 矿井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 1、 5、 2 (4)截止2009年底,采掘机械化程度(详见表三)、资源回收率、集约高效煤炭生产效率,没有形成千万吨级矿井。

2010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09年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9年,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2004年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2009年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10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200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2009年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08-2010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 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2009年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