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除了海龙王、观音、天后等海神外,东海诸岛还有各具特色、区域性很强的地方神。这是海神体系中又一类型。这种类型与上述不甚相同。这是因为天后、观音和东海龙王,为东海渔民一致公认和共同信仰的东海大神,而地方性的海神信仰,在区域上有很大的限定性。如陈十四娘娘,浙南海岛信仰盛行,但在浙北海岛却无影响。如羊山大帝,信仰仅局限于浙北海岛。其次,地方海神信仰的形成有个明显特征,且口他们的身世和灵迹不仅与特定的岛屿有着历史上的联系,而其信仰的流传区域即为神灵的诞生地。他们的职责主要在海上,或传言在风急浪险之夜为渔民保驾护航,或是在风暴突袭之时救渔民于危难之中,其功能类似渔民的护岛神或护海神。

虽说,东海诸岛从南到北,纵横千里,海域广阔,岛屿林立,地方海神种类繁多,但梳理一下,大致归纳为四种。一种是圣人神。即为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清官、名吏等死后成神的,如羊山大帝。一种是英雄神,如戚继光、杨府神。一种是传说神,如陈靖姑、海宁公、氽来菩萨。另外一种是渔民神,如青滨庙子湖的龙裤菩萨。现择其地位显要者作一简述:

(一)羊山大帝。作为地方海神,羊山大帝在嵊泗列岛和江苏沿海渔民中颇有威望。昔日小洋岛上建有羊山大帝庙,“气象巍峨,为各岛冠”。所谓“规模宏大,甲于江南”①,“香火鼎盛,四时不绝”。大帝的神像为一木刻漕官像。殿中匾额除“羊山大帝”外,另有“山海庆安”、“忠武侯王” 两块,为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所题。

至于羊山大帝的来历,据庙中匾记所叙云:“大帝李讳,名江南。崇明人(又说江阴人)。进士出身,历任梁陈两朝粮官,官至运粮正史。生于梁大同十一年(545)六月廿九。卒于陈祯明二年(588),终年四十三岁。” 关于李讳为什么成为羊山大帝,自有一番缘由。据传,陈末隋初,运河未开,南方漕米经海路运至陈都建康(今南京),小洋岛是必经之路。“陈祯明二年,小洋闹饥荒,刚巧漕官李讳运粮避风至此,值山民食罄,尽发粮赈之”②。但私动皇粮有杀头之罪。大风过后,漕船难以回去复命。“李讳恐归受责,投海自尽。”③直至唐朝贞观年间,东南沿海五省渔民联名上表,奏禀李公为民舍身之德。康太宗命尉迟恭亲临海岛督造大庙,并追封李讳为羊山大帝,忠武侯王。尔后,岛民传言:“大帝忠烈,投海为神。漕船巡海,护岛庇民。”大帝信仰尤甚。

据《小洋乡志·传说篇》中所叙:“民国初年,有一江苏渔船在小洋海面捕鱼遇风,十分危险。祈求大帝,稍即风弱,后安全返港,记忆中似有一黑脸神官前来护航,知是李讳所救。”又日:“清嘉庆年间,海匪作乱。某日有海盗数百人来犯大小洋山岛。忽而大雾罩海,岛上金鼓齐鸣,大帝率漕船列阵而出,旌旗似海,神兵如云,海盗惊恐而退。”无疑,这些异灵传说的记载和流布,更进一步强化了羊山大帝的信仰和神威。为此,岛上习俗,除了南宋发端的春秋二祀和诞辰、忌日外,还从明朝始,增加四汛开捕祭和庙会活动。大庙的前门除举办重大庆典和贵客进香外,终年加锁,不开正门,以显示羊山大帝神灵之尊。

(二)龙裤菩萨。东海渔谚:“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龙裤菩萨又称渔民菩萨,实乃是舟山渔场和中街山列岛最享盛名的地方海神。

关于此神的信仰,始于清朝末年。清朝光绪年间,有个福建渔民姓陈,名财伯,因在中街山渔场捕鱼,不幸在一个大风暴天遇险、落海,后侥幸泅水上岛,在荒无人烟的庙子湖岛栖身石洞,以砍柴、种地瓜为生,活了下来。他联想自身的不幸遭遇,非常关心海上渔民的安危。日后,每逢海上大雾弥漫或是风暴之夜,他就登上庙子湖岛的“放火山”去点燃篝火,为即将遭受不幸的渔夫舟子指点迷津,使他们及时找到港湾避风,躲过一场场灾难。渔民因不知个中缘由,以为庙子湖岛有神仙显灵,称篝火为“神火”。每逢船过该岛,渔民们都要向山上跪拜、祈祷,以谢菩萨的恩赐和庇护。尤其是“神火”出现时,更是顶礼膜拜,激动不已。有一天,当渔民登岛去揭开这神火之谜,发觉财伯公手执柴把横卧在“放火山”的篝火旁,已经死了。众人赞叹之余,决定立庙塑像,祈典为神,永享渔家香火。因财伯公是个渔夫出身,他的神像与众不同:上穿背单,下着龙裤,浓眉大眼,赤脚而立。以此渔民形象登上菩萨宝座的恐为江浙沿海少有,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神灵信仰中,也绝无仅有的了。

此神习俗,因财伯公原是福建人,供奉的祭品中要讲究福建风味,如喜食“虾炒米面”、“鲳鱼米面”等。平时,庙檐下要悬挂“三官大帝”灯笼,元宵节滚鱼灯舞,七巧节“礼七姑”,冬至时到“放火山”去燃篝火,以示纪念。

(三)戚将军。戚将军即戚继光,山东登州卫人。生于明嘉靖七年闰十月(1528年11月12日),卒于明万历十五年冬(1587年12月28日),享年六十岁。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抗倭名将,曾在舟山、浙南海岛抗击倭寇,屡建奇功,在倭匪中有“戚虎”之称。至今在定海岑港、干硫以及温、台海岛尚有“戚公祠”等一批宫庙遗存,据悉,香火鼎盛,信仰者众多。这又是一位影响面较广的地方海神。

究其原因,一是戚继光功劳卓越,威震敌胆,护国佑民。据《明史》记载:戚继光出身于将门家庭,其父戚景通曾任登州卫都指挥、神机营副将等要职,称为孝廉将军。戚继光十七岁(1544)承袭父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岁考中武举人。嘉庆三十四年,戚继光二十八岁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书,司屯局事,第二年任命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从此驰骋在浙江沿海的御倭战场上,大显军威。首先是在定海岛的龙山所三战三捷,其次是倡议练兵组建戚家军,接着是岑港大战,火烧倭寨,荡平巢穴,后来又援兵台州,解桃渚之围后,乘胜追击,全歼温、台倭匪于温岭。由于台州之捷,戚继光三十四岁升为都指挥使。以后,他又率戚家军去福建沿海剿倭,屡战屡胜,使倭寇闻风丧胆。由于战功显赫,他相继被升任为镇守台州、温州等地的副总兵官,都督水陆戎务的福建、浙江两省的总兵官,直至太子太保、左都督、太子少保等官职,可以说是名垂青史。在明代,海岛人最大的灾害莫过于倭寇之患。戚继光剿倭有奇功,护民有业绩,理应受到岛民的敬仰。史书上多次记叙:“戚公功建于浙东,名闻于海外。”①人们建祠,刻石表彰他的平倭事迹。所到之处,岛民“箪食壶浆,争相馈饷”,空前热烈。二是戚继光英勇善战。他是一位建业于海疆的常胜将军,他的威严,他的神力和功绩足以威镇海疆上的妖魔鬼怪。他生前建功于海,情系于海,死后必

魂归大海,灵化为神,为民护航,确保安宁。所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敬他为海神,应是顺乎天理人心之事了。

戚公的信仰习俗,除了戚公寿诞、忌日两祀外,舟山岑港、台州温岭等地渔民还在渔汛的开捕与谢洋时进行祭祀。因他是太子少保,官位较高,因而祭品规格高于一般神灵。现今的海岛上,还流传着与他有关的吃“光饼”、带“山梁冠”以及举办“戈石节”等习俗活动,以示对戚公的祈祭和怀念。

(四)陈靖姑。又称陈十四娘娘。这是流布在洞头、玉环一带的地方女海神。在浙南的影响,仅次于天后。《洞头海岛民俗》一书中云:“陈十四娘娘,姓陈名靖姑,福建古田人。她幼小学道,学成后回乡,为民除害。祈神者,多求雨降灾,或为渔民在海上驱邪避凶。洞头岛东岙有其庙,昔日香火鼎盛。”①另在吴在标的《海岛宫庙》一文中亦有记叙。其文日:“以洞头为例。这个人口11万,陆地面积仅有一百平方公里的海岛小县,大小宫庙却有152座。其中,以陈府庙里的陈靖姑等镇海神就占75010。”② 由此可见,陈靖姑的信仰不仅在丽水青田、松阳、缙云以及平阳等地十分兴旺,而在浙南海岛也很盛行。

关于此神的来历十分奇特:说是观音募银造洛阳桥,被吕洞宾戏弄一番,竟气白了两根头发。在一次坐禅中,观音将此两根白发梳理下来,缠在梳齿上。后来,趁观音外出赴会,两根白发私逃下凡,化作雌雄南蛇到人间作孽。观音知之大怒,遂“啮指弹血”,以三滴血送福建古田陈家,投胎为女,降生为陈十四,这就是陈十四的来历。接着,陈十四长大成人去闾山学法。学成归来,一路上斗水闸鬼,灭月鱼精,降蛤蟆怪,直至“大闹潮音洞”,捉拿“南蛇妖”,为了人间的正义,闹得天翻地覆,甚至不惜触犯“天规”而“折寿”。这种敢作敢为,大义凛然的女神,自然受到了海岛渔夫的崇敬,进而升华为一种信仰。

当然,这种信仰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其一,陈十四的信仰发源地在福建,在福建称为临水夫人、临水奶等。临水夫人自当与水有关,而岛民面临的大海则是最大的水域,按其神灵的原始属性当为水神或海神。其二,陈十四的主要灵迹是斩南蛇。南蛇在浙南作祟,直至横游东海,逃窜至普陀,一路上兴风作浪,对渔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陈十四把南蛇擒而除之,为渔民报仇雪恨,成为渔民所崇拜的英雄,这与舟山崇仰安知县斩海蛇尊为海神同出一理。其三,从西汉起,东瓯王奉诏率民迁徙。历经宋元明清,因海盗、倭匪猖獗,民不聊生,又有大批闽南人迁至温、台一带,直至在海岛定居,自然把陈十四的信仰带至洞头、玉环等地。尤其是通过“夫人词”、“夫人戏”等文艺形式广为传布,在浙南海岛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浙南海岛,潮流湍急,礁多滩险,历来多海怪、蛇妖传说。从地域环境上说,人们也急切盼望能找到一个能解救他们困苦的神性人物,而陈十四娘娘则是最理想的人选。

陈十四娘娘的信仰习俗较多。如《夫人戏》的习俗,演出时要祭台,祭台时要选红砂日,要用活鸡洒血染祭台,染喇叭,染戏神等。演出时还要挂陈十四偶像,夫人出场,要点香和烧纸表敬意。再如《夫人词》的习俗,唱《夫人词》的目的为了还愿,主要请鼓词艺人演唱。供祭仪式除挂夫人像外,还设供桌和供品。供桌上另摆一盏五方灯和一盏七星灯以及镜子、称锤等,以示对上天诸神的尊敬和镇邪。演唱时,老婆婆们还要敬酒、上烛、双手合十拜。个别小岛,还有在家

设夫人神位、送船灯、五月十四寿诞节等习俗活动。据说这一切都同陈十四信仰有关。

(五)杨府神。这是洞头、玉环诸岛又一影响较大的地方海神,在洞头仅次于天后。杨府官规模宏大,构造精巧,有门楼、戏台、广场,大殿中有杨府公神像,旁边还有几艘很大的虎头神船。此神的来历,一说为唐太宗时人,姓杨名精义,入山修道登仙。但大多数人说是北宋名将杨六郎。杨六郎卫戍边关有功,这海岛也是边关要塞,故而其神灵到此镇守。在渔民的观念中,神灵是可以移址调防的。何况,民间还有大量杨府神传说,都是关于杨六郎在海上驱寇和护民的灵迹。据说,此神的信仰有两点很特别:一是五月二十三日为寿诞。寿诞的祭品中必有一盆炒豆,而且数量众多,意为杨六郎巡洋于海,炒豆模拟为弹药。二是海豚结队前来,在海上集体祭拜,欢腾跳跃,实属怪异。①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 告

编号:FS-DY-20287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等。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教徒中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聚会活动。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信

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言论,无传播异端邪教。参加聚会点的信徒在社会遵纪守法方面都较好,甚至个别信徒在地方上还有较好的威信。 二、产生信仰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入教的动机是为了求平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信教后自己及家人身体有好转,或做生意顺利,这都分人就最为虔诚。此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跟不上群众对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王进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助理馆员 徐建成 宁波市文广局文博处副处长 内容提要: 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主要人物有鲍盖、黄晟、罗清宗、观音、妈祖、姜毛二神、如意娘娘等,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并且从唐宋时期来往于中日韩的“明州商团”、福建商帮对于明州港发展的重要影响、“甬东天后宫”庆安会馆的建设对于宁波帮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妈祖信仰对于宁波港历史地位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宁波信奉海神的主要情结和历史文脉,提出新的认知观点。 关键词:宁波海神信仰主要情结历史文脉重新认知 自古以来,宁波老百姓既亲近大海又惧怕大海。之所以亲近大海,是因为大海有盐、有渔、有贸易往来。之所以惧怕大海,是因为大海中有不可预测的风暴海浪,甚至有追到城里岸上来的台风和海侵。宁波人既通过提高造船术来勇敢迈向大海,又通过

海神信仰来获取征服大海、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不过,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不止妈祖一个,只是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个中原因,值得研究。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提出一些观点,抛砖引玉,以求学者专家指正。 一、宁波民间信仰的主要海神人物 (一)鲍盖。古代,宁波城内15座庙宇中供奉的神是鲍盖菩萨,如灵应庙、显济庙、灵威庙、祥应庙、灵显庙等。鄞县邱隘、五乡、宝幢、东钱湖、下应以及大嵩、云龙一带50座庙宇中供奉的神也是鲍盖菩萨;鲍盖为什么被受宁波百姓如此敬重?他是何许人也? 鲍盖(267-316),后汉鄮邑人,永兴三年(306),任鄮县县吏,居高钱青山村(今鄞州东钱湖镇梅湖村)。鲍盖为官清正,两袖清风,除暴安良,保境安宁,深受老百姓爱戴。建兴四年(316),天闹灾荒,百姓流离失所,食树皮度日。正当危难之时,适逢鲍盖押粮船队在海上遇风浪,驶入鹿江暂避(今高钱),见途饿殍遍野,群众跪地求救。见此情景,鲍盖悲感交织,泪水纵横,毅然将所押粮食赈济灾民,由于难向官府交差,自己投江自尽,卒后百姓将其从鹿江上捞起来,葬于高钱下王鹿山。附近百姓为感其恩德,表彰英灵,鄞东鄞西一带纷纷立庙祀之。 相传,梁大通年间(527—529),有一个五台山和尚叫(释)昙鸾,雁门人,当时他听说江南有个居士陶弘景,胸怀广博,知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 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 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 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 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 等。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教徒中 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 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 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

聚会活动。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信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事务,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容。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进程方面做出贡献。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信仰情况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

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信仰佛教: 36(人)占19.25% 信仰基督教: 5(人)占2.67% 信仰天主教: 2(人)占1.07% 信仰道教: 1(人)占0.53% 无任何信仰: 143(人)占7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在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有如下特点。 1. 调查的主要情况: 1.1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感兴趣 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怀有一定的兴趣。据统计,对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3.5%。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81.8%,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11.4%,两者合计高达93.2%。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9%。但有些大学生对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6%。认为与科学精神不违背的49%,这无疑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从这里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文化冲击,因此对具有一定兴趣。

演讲稿:感悟红色、坚定信仰

感悟真理传承信念坚定信仰 发改委李杨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午好!我是李杨。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悟真理、传承信念、坚定信仰》! 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舞台上,既感到骄傲又觉得激动,骄傲的是在此次准备演讲材料的时候,以及刚才在台下听了前面几位选手的演讲,我发现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信仰是如此的坚定,我为他们骄傲;激动是,我可以用我所知道的优秀共产党员的的事迹来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 1921年的7月1日,南湖湖水迎风荡漾,神州大地光芒闪耀!中国共产党在一条小船上诞生了,开始托起苦难的旧中国起航,从此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程,正是无数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赴汤蹈火,在烽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树起了民族的脊梁,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弹指一挥间,90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檐土舍成了一片片的高楼,穷乡僻壤成了富饶的新都会,这些变化离不开我们光荣而伟大的党,离不开我们那些可爱又可敬的共产党员们。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

时时牢记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从风华正茂到耄耋白发,无怨无悔的把青春献给了党。 平凡孕育着崇高,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祖国的明天,奉献青春、抛洒热血。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孔繁森、“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好干部”杨善洲、“老百姓的组织部长”的李林森、“自建红色书屋”的好党员艾则孜等等,他们不正是这样的共产党员吗?正是无数的共产党员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才绽放了祖国这片万紫千红的春天!才成就了新农村这片现代化的广袤大地! 看看我们身边的的改变吧,当你在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上驰骋,感叹沿途的风光正茂时;当你在乡村集镇采买生活用品,为生活的便利感叹时;当你在庄稼收获,感谢老天的风调雨顺时,朋友,你回回首,请把您的目光献给在田间地头,河塘边上,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努力工作的共产党员们。 可能有人要问:这些共产党人的力量来自哪里?我要说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共产主义和心中的信仰。是啊!因为这种信仰,让共产党员成为愿意为理想而献身的“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因为这种信仰,即使在革命最困难、前景最黑暗、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他们都不曾动摇。因为这种信仰,让我们能够走过历史上一段段艰难时光,虽有曲折,终能迎来今天的光辉岁月。只有坚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除了海龙王、观音、天后等海神外,东海诸岛还有各具特色、区域性很强的地方神。这是海神体系中又一类型。这种类型与上述不甚相同。这是因为天后、观音和东海龙王,为东海渔民一致公认和共同信仰的东海大神,而地方性的海神信仰,在区域上有很大的限定性。如陈十四娘娘,浙南海岛信仰盛行,但在浙北海岛却无影响。如羊山大帝,信仰仅局限于浙北海岛。其次,地方海神信仰的形成有个明显特征,且口他们的身世和灵迹不仅与特定的岛屿有着历史上的联系,而其信仰的流传区域即为神灵的诞生地。他们的职责主要在海上,或传言在风急浪险之夜为渔民保驾护航,或是在风暴突袭之时救渔民于危难之中,其功能类似渔民的护岛神或护海神。 虽说,东海诸岛从南到北,纵横千里,海域广阔,岛屿林立,地方海神种类繁多,但梳理一下,大致归纳为四种。一种是圣人神。即为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清官、名吏等死后成神的,如羊山大帝。一种是英雄神,如戚继光、杨府神。一种是传说神,如陈靖姑、海宁公、氽来菩萨。另外一种是渔民神,如青滨庙子湖的龙裤菩萨。现择其地位显要者作一简述: (一)羊山大帝。作为地方海神,羊山大帝在嵊泗列岛和江苏沿海渔民中颇有威望。昔日小洋岛上建有羊山大帝庙,“气象巍峨,为各岛冠”。所谓“规模宏大,甲于江南”①,“香火鼎盛,四时不绝”。大帝的神像为一木刻漕官像。殿中匾额除“羊山大帝”外,另有“山海庆安”、“忠武侯王” 两块,为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所题。 至于羊山大帝的来历,据庙中匾记所叙云:“大帝李讳,名江南。崇明人(又说江阴人)。进士出身,历任梁陈两朝粮官,官至运粮正史。生于梁大同十一年(545)六月廿九。卒于陈祯明二年(588),终年四十三岁。” 关于李讳为什么成为羊山大帝,自有一番缘由。据传,陈末隋初,运河未开,南方漕米经海路运至陈都建康(今南京),小洋岛是必经之路。“陈祯明二年,小洋闹饥荒,刚巧漕官李讳运粮避风至此,值山民食罄,尽发粮赈之”②。但私动皇粮有杀头之罪。大风过后,漕船难以回去复命。“李讳恐归受责,投海自尽。”③直至唐朝贞观年间,东南沿海五省渔民联名上表,奏禀李公为民舍身之德。康太宗命尉迟恭亲临海岛督造大庙,并追封李讳为羊山大帝,忠武侯王。尔后,岛民传言:“大帝忠烈,投海为神。漕船巡海,护岛庇民。”大帝信仰尤甚。 据《小洋乡志·传说篇》中所叙:“民国初年,有一江苏渔船在小洋海面捕鱼遇风,十分危险。祈求大帝,稍即风弱,后安全返港,记忆中似有一黑脸神官前来护航,知是李讳所救。”又日:“清嘉庆年间,海匪作乱。某日有海盗数百人来犯大小洋山岛。忽而大雾罩海,岛上金鼓齐鸣,大帝率漕船列阵而出,旌旗似海,神兵如云,海盗惊恐而退。”无疑,这些异灵传说的记载和流布,更进一步强化了羊山大帝的信仰和神威。为此,岛上习俗,除了南宋发端的春秋二祀和诞辰、忌日外,还从明朝始,增加四汛开捕祭和庙会活动。大庙的前门除举办重大庆典和贵客进香外,终年加锁,不开正门,以显示羊山大帝神灵之尊。

农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

农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 在2011—2012学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学期内,在曲竟玮老师的带领下,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方向的二十多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农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主要是针对各地农村地区,进行走访,做出抽样调查,来了解农村居民的信仰情况及对各个宗教的看法。我也在此次调查中走访了家乡附近的几个乡镇村屯,其中,主要对双龙泉村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在本县的各别信徒进行采访,并对此作出总结。 在走访的过程中,为了使调查更加真实、全面、深入,更能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我也采访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得到的答案虽然各有不同,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也发现,在村屯,有宗教信仰的村民中,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的信徒居多,很少或基本没有信仰道教、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的。这也降低了我的调查难度,更好入手。 因为在双龙泉村的亲属正是一名基督教信徒,使我有了有利的条件来更好的进行对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刘树芬,女,56岁,汉族,小学文化,农民,基督教教徒。她于2001年皈依该教,也是在同乡的介绍下而信仰基

督。在双龙泉就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基督教会。也就是在这里,来自本村和临近几个小村的信徒,常常聚会,或半月一次或每周一次。一起诵读《圣经》、观看相关的影碟书籍、探讨教义等等。现在她也成为了教会的主要负责人员。当初她信仰宗教也并非无事可做,而是因为自身的疾病,由于患有严重的肝病久治不愈,而听同乡说基督的好处,才皈依基督。至今疾病有所好转,也更加虔诚。在平日中,常常也把主挂在嘴边,时时不忘劝人信教。以下是我对她采访中的部分内容。 Q您在能感受到神灵的存在吗? 刘:能,主经常指引我,教我怎样对别人好,教我爱护天下的兄弟姐妹。主是万能的,无处不在的。主可以指引我们让我们远离疾病,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免我们进入地狱。 Q您的亲属朋友中,也有信其他教的,平时也常常在一起聊天吗? 刘:也聊,大家自己信自己的,谁也犯不着谁。那别人也有信佛的什么的,我也管不着。但是我认为基督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才能真正拯救我们。 Q教会聚会时家里有事怎么办呢? 刘:我们一般就挑没事时候聚会,也不是非去不可,临时有事了就不去了,每次人也都凑不齐。我是尽量每次都到场的。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文化信仰。其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人说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支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是他们对自身灵魂的肯定。而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在相互地交流中涉及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备受关注。 二、调查目的 鉴于宗教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笔者决定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个具有这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进行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及其态度,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针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积极建议。三、调查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相关报道,文献; 2、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 3、随机采访在校学生,了解其想法,并如实记录分析。 五、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05日 六、调查内容及分析(具体题目及选项统计数据—百分比见附录)(一)调查概况: 1、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取男女各100人随机派发的方式,发出200份调查问卷, 实际收回187份; 2、由于地域原因限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为汉族,少数民族较少; 3、由于高校环境限制,参加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当然也涵盖了少数的党员 和群众; 4、本次调查从2009级至2012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不过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部。(二)关于调查内容的分析: 1、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思考: 从调查问卷的第5)—7)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宗教有过一些思考,但极少会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关于宗教的意义,性质,与我们的联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都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有失偏颇,将宗教信仰与荒诞的迷信相混淆,认为宗教就是迷信的代言人;被调查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通有无,没有矛盾的,它们是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与应对策略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 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 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 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 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一原则是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应保持清醒认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这一 原则。 我镇通过认真组织开展调研,采取座谈、入户走访、查看资料、问卷调查、典型分析等方式,面对面听取社区居民、困难群 众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基本掌握了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表现 形式:一是隐蔽型。有些党员信教,因为明知是违反纪律,所以 不参加公开的宗教活动,只参加小型宗教活动,这类党员的信教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二是普通型。这些党员大都属于迫于信教群众的压力,既想信教又顾及党员身份,立场左右摇摆,是组织教 育的主要群体。三是离退休的干部。凡信教党员,离退休的占大 多数,主要是中老年以上。四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多。信教的党员,大多文化素质偏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接受教育学习较慢,有一部分还是文肓。 根据大量的走访调研,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出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周围大气候的影响。由于在多民族聚居区,

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宗教的氛围中长 大的,某一个人信教在周围人眼中不足为怪,但哪一个人不信教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指责,这就导致部分意志薄弱、党性不强、 政治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就很容易信仰宗教。二是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部分基层组织软弱,不关心群众疾苦,不 关心党的工作,尤其是不重视对党员日常教育,对宗教问题不敢管、不会管,甚至不愿管,使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狂热趁虚而入,以宗教的合法性为掩护,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导致这些地方宗教氛围浓厚,使不信教的党员成为孤立者。三是文化建设滞后、文 化素质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不甘心生活像车轮一样,明天的太阳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 也需要有一个在劳作之余去的地方,这就使得一部分党员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部分党员尤其是老党员文化素 质低,甚至是文盲党员,直接影响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对科学 理论的接受,更有少部分党员分不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是宗教问题,不知道风俗习惯和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认为只有信仰宗教才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针对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在宗教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必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 要任务,帮助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 限,在实践中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 的界限。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研究,取得更多高水平又易于向社会普及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参加宗教活动和有宗教意识的党员要立足于教育,耐心地帮助他们回到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上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而不是一味迁就。对利用职

演讲稿 坚定的信仰 永远的追随(完整版)

演讲稿坚定的信仰永远的追随 演讲稿坚定的信仰永远的追随 演讲稿坚定的信仰永远的追随 历史的巨轮隆隆驶过,伟大的新中国自豪地迎来了振奋人心的60大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激动万分;身为一名中国人,我光荣无比!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为新中国60华诞的到来献上一颗汹涌澎湃的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厚重的文明走到今天,五千年的文明光耀世界,五千年的智慧泽被万世,五千年的厚重撑托未来!新中国在这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之光的照耀下诞生,并焕发着无限的希望之光! 60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顽强地为新中国的解放而奋斗。他们不惧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甘愿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成为后世人永远的财富。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永远在心灵最深处深爱着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毛主席! 60年!刀光剑影,挥洒热血!我们英勇的先辈曾浴血奋战过。他们为了中国亿万人民的解放义无反顾、慷慨激昂地奔赴前线。他们用自己沸腾的热血染红了那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无数的革命先烈的生命撑起了我们的国旗,无数的人民英雄的宝贵精神照耀着我们的灵魂!革命胜利了,人民解放了,他们,永垂不朽地屹立着! 60年!荒芜贫瘠,自强不息!我们的祖辈与天斗争,顽强地生活。忘不了那些曾让无数人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甚至命归黄泉的灾难,我们忘不了,历史更不会忘记!但再苦再难,无畏的中国人民最

终坚强地走过来了,新中国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的勤劳、勇敢让历史铭记! 60年!改革开放,经济繁荣!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为中国人民开启了一扇通往繁荣富强的世纪之门!中国人民永远铭记您小平,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那些奋斗在改革开放各个战线的光荣的人们! 60年!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向着充满无限希望的新生活前进。在世纪的大门口,我们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图景,追求进步和文明的中国人为之不懈地努力着,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60年!新世纪的繁荣和成就让我们无比自豪。成功加入WTO,让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首位宇航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5号穿破云霄,冲入浩瀚无垠的神秘太空,接着神 六、神七相继升空并圆满地完成了创造性的任务。 他们每一次升空都令全球华人振奋激昂,忘不了一位华侨的话:祖国的飞船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多么赤诚而自豪的宣言啊!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尊严和荣誉,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而201X年的大悲大喜则让国人的灵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大地不经意地抖抖身,几万鲜活的生命就在瞬间消隐了光茫,定格在了永恒的历史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悲痛,我们泪流满面,但我们来不及悲痛,我们数秒进行着生命的接力!这一罕见的悲痛让我们重新

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1)佛教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6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释迦牟尼。 对于出家的僧尼和其信教徒,佛教有严格的饮食戒律,出嫁僧尼终年素食,不吃荤腥,不饮酒。他们认为荤、腥、酒之类食物会乱性,不利修定,所以被佛教所禁止。派别不同,戒律也不同。对于一般的信徒的饮食,规定不一,有终年素食,也有每年固定月份素食的,还有每月中固定数日素食的,没有统一的戒律。 佛教的节日和法会很多,主要有佛诞节、成道节、涅槃、盂兰盆会等。寺庙里设有“住持”,在我国还称之为“方丈”。常见佛教徒在见面时,以两手当胸,十指相合来行礼,这就是佛教的通常礼节“合十”或“合掌”。他们在行礼时专注一心,决无散漫之意,以示对对方的敬意。在向佛、菩萨或上座行礼时,应该双膝着地,前额叩地,两手掌向上翻触地,就是常说的“五体投地”。这是一种对佛或菩萨虔诚的表示。一般非信教徒参拜佛或菩萨时行“合十”礼即可。 (2)道教 道教是我国东汉晚期形成的宗教派别。道教的教派很多,元代以后演变为两大教派:“正一派”和“全真道”。道教的戒律很多,少者五戒,繁者一千多戒。全真教对戒律比较重视,

主张“炼丹修仙”,道士须出家,不结婚,不食荤腥。其五戒与佛教相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信奉正一道的道士一般有家室,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道教的修斋有许多种,如有的设供斋、节食斋、心斋等,修斋的日期也不同。各道观还订立了自己的清规和禁忌。 道教以神仙诞辰及祝厘、接驾、祭星和展墓为节日,如玉皇圣诞、老君圣诞、蟠桃会、吕祖诞辰等。节日期间举行隆重的斋祭活动,供斋祭神。经常有道乐伴奏、唱颂舞蹈、法器罗列、供奉花果、叩拜祈祷等,在大的宫观所在地,往往伴随着庙会集市。 (3)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622年,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神,他的名字叫安拉,即真主。信仰者必须服从安拉的意志,称为“穆斯林”(阿拉伯语“服从者”之意)。穆斯林有很多义务,如做礼拜、去麦加朝觐、斋戒等。 伊斯兰教教义体现在《古兰经》中,它不仅是宗教经典,同时也是穆斯林的基本道德规范。根据《古兰经》,穆斯林禁止食用猪肉、自死之物及血液以及未诵安拉之名而宰的牛、羊、驼、鸡、鸭、飞禽等,还有勒死的、捶死的、角抵死的、野兽吃剩下的动物都是禁食之物。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不洁

中日韩海洋信仰异同

中日韩海神信仰异同 B09中文1班 091001111 兰樟海 【内容概要】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海岸。三国以 黄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海洋区域,并且属于东亚文化圈范畴。所以三个国家以各自黄海沿岸的海洋文化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中日韩海神信仰异同海洋文化 前言 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海岸。三国以黄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海洋区域,并且属于东亚文化圈范畴。所以三个国家以各自黄海沿岸的海洋文化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差异。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将三地的海神信仰综合起来,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根据这些共同点我们也能了解到在这个共同圈里的海民们所存在的相同的对开发、征服与利用海洋的渴望和海民们的强烈愿望。下面,作者分别以山东半岛等中国沿海地区、韩国的西海岸以及以琉球(今日本冲绳岛)为主的日本西海岸三个部分来论述。 一、中国海神信仰及其演变 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海神见于《山海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等中的四海海神。它们的神形特征基本是饵两蛇, 践两蛇, 其中东海海神禺歌, 西海海神算兹, 北海海神禺疆都是人面鸟身, 饵两蛇, 践两蛇, 只有一个例外, 即南海海神不廷胡余是人面, 而非鸟身。我国学者陈子艾认为, 这是古东夷集团文化、炎帝族文化与吴越文化交融的广物。1而且东海及北海海神的先祖是黄帝, 这就说明我国原始海神信仰一开始就和日本、韩国(古朝鲜)一样,与王权相联系。 根据我国学者考证, 原始自然宗教信仰的发展, 其神的形象是由以动物为主的自由物神——半人半动物神——人形的神, 由此推论在更早的远古时代, 应当还有一个以单纯的鸟或蛇以及鱼的海神形象特征阶段。2

关于中国城隍庙的习俗调查

关于中国城隍庙的习俗调查 一、原始信仰 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我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蜡八”是指什么?郑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许慎《说文》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所以大蜡八即年终祭祀的八位神,他们分别是:司啬、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昆虫。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农田中的沟渠,水墉神也就是沟渠神。后来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城隍”二字,始见于《易经》泰卦的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其中“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兼容并包是我们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斋蘸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城隍神就逐渐成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道教许多法事活动中,都要请城隍神到场。道教源于民间而又影响民间,甚至渗透到千家万户。城隍原本是民间的神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城隍神开始成为阴间的行政长官,掌管阴间事务。如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就开始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 精神特质。 城隍,从我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

山东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

山东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 发表时间:2018-07-16T17:07:57.8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作者:周敏[导读] 山东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流行着海洋崇拜的习俗,随之而产生的海神祭祀同样历史长久。沿海人民依海而生,崇拜海洋,敬畏海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 摘要:山东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流行着海洋崇拜的习俗,随之而产生的海神祭祀同样历史长久。沿海人民依海而生,崇拜海洋,敬畏海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关键词:山东沿海;海神信仰;海神祭祀作为民俗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神信仰最早源于涉海人群缺乏认识海洋和征服海洋的能力,进而对海洋产生了一种敬畏、崇拜的心里。这种崇拜的感情又物化为涉海人群虚构出海神和自发的组织活动来表达对神秘的海洋的崇敬之情,即发展为海神祭祀。山东地区的海神主要有龙王、天后、民间仙人、以及海生动物鲸鱼、海鳖等。 一、海神信仰的概念在中国的海神信仰体系中,对“海神”一词,学者们的理解大致相似,但也存在差别。张政利、吴高军在《荣成渔民的谷雨节仪式及其演变》一文中提出,“所谓海神,是先民在对海洋的接触认识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然力的崇拜。”王荣国先生认为:“所谓海神,是指人类在向海洋发展与开拓、利用的过程中对异己力量的崇拜,也就是对超自然与超社会力量的崇拜。”曲金良先生则认为:“海神是涉海的民众想象出来掌管海事的神灵”。 二、山东沿海地区海神信仰的内容(一)龙王龙王是中国北方渔民普遍崇信的海神,是中国古代龙神崇拜,海神信仰再结合佛经中的龙王的产物,其具有行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之职。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而在山东沿海一带,在唐代就建有龙王庙,蓬莱市北丹崖山上的一处龙王庙始建于唐朝初期,最初建于山顶,北宋嘉祐六年(公元 1061 年),登州郡守朱处约,为了修建蓬莱阁,将龙王庙西移。庙中所祭祀的海神广德王,就是民间的“龙王”。威海刘公岛上有建于明代末年的龙王庙,庙内有前后殿和东西厢房,庙前有戏楼,用来举行庆典和祭祀仪;正殿有龙王像,左右站列龟丞相和巡海夜叉。(二)天后娘娘天后娘娘,山东沿海居民普遍称其为“海神娘娘”或“娘娘”。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妈祖信仰产生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之下,与海洋渔业生产及其海事活动密切相关。渔民因海难生者不可计数,所以希望有海上守护神庇佑安全。她的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所以在她死后立庙祭祀。山东最东段的荣成渔民把渔船归航称为“归山”,因此也把天后娘娘称为“归山娘娘”。山东沿海凡主要码头、重要渔港,甚至较大渔村都建有天后宫,也称“海神娘娘庙”。烟台长岛县庙岛上有天后宫,供奉海神娘娘,建于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 年)。山东沿海渔民对天后的信仰十分虔诚,在渔民中,流传着许多有关天后显灵救渔民于危难之中的传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娘娘送灯,传达出渔民们对天后娘娘神异能力的一种崇信心理。 (三)民间仙人地域特色是山东沿海海神信仰的一大特征,所以除了带有普遍性的海神以外,一些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仙人、仙姑等也成为海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沿海的居民中,就流传着许多与远洋航行、渔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民间仙姑传说,由于被赋予了神化的色彩,因此也被作为海神加以崇拜,甚至有的地方还建起了专门的祠庙,定期举行祭祀活动。山东沿海传说中的民间仙姑主要有郭仙姑、刘仙姑和刘公、刘母、滕将军等,虽然是传说人物,即使有的以真人作为依据,但也附会了神话和传奇色彩。这些地域性的“海神”,在渔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和龙王、天后等一样的,即扶贫救危,保佑平安,反映了人们祈求出海平安的美好愿望。(四)鲸鱼、海鳖山东沿海渔民还有把鲸鱼和海鳖等特殊海生动物奉为海神祭祀的传统。沿海渔民将鲸鱼形象地称为“赶鱼郎”,因为鲸鱼在海中赶食鱼群,渔民随其后下网,肯定会满载而归;有的地方则称其为“老赵”、“老人家”,“老赵”之说据考证源于民间财神赵公明,因为鲸鱼能给渔民带来收获,就等于是遇到了财神。长岛渔民中至今还流行着这样的歌谣:“赶鱼郎,黑又光,帮助我们找渔场。”“赶鱼郎,四面窜,当央撒网鱼满船。”海阳沿海渔民则最崇拜海龟,把它看作寿命的象征,称其为“老爷子”、“老帅”,因其富有灵性而引发了对它的信仰,当地渔民认为海龟都有万年之寿,如果捕杀则会遭其“怪罪”报应,所以一旦误捕到海龟,一定要立即虔诚地放回大海,并说吉利话,请求饶恕,以解除报应。三、山东沿海地区海神信仰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对海神的信仰极为丰富。既有从本土孕育而生郭仙姑、刘仙姑和刘公、刘母、滕将军等,也有从东南沿海地区传来的“天后娘娘”。山东沿海地区人民信奉的“海神娘娘”、“天后娘娘”,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最初只是当地的地方性信仰。宋、元、明、清的南北方海上贸易、漕粮海运、与海外属国之间的封贡往来、海外贸易,尤其是历代朝廷对妈祖的封褒,都为妈祖信仰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的沿海地区海上贸易发达,妈祖的传说就伴随着海上贸易由东南沿海地区传播到了山东沿海地区。 四、海神信仰的作用在胶东,海神庙所供奉的最主要是龙王和海神娘娘。龙王是统管雨涝干旱和海产丰歉的保护神,海神娘娘则是主管航海安全的守护神。海神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人们对海神的祈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避难

城隍信仰及风俗

城隍信仰及风俗

城隍信仰及风俗 周德华 城隍二字原出于《易泰》“城复于隍”。我国古代称有水环护的城堑为城,无水环护的城堑为隍。先前城隍二字连在一起仅具建筑和防卫上的的意义,以后由于筑城技术的提高、城市化过程的推进,战争和当地人格神信仰的交互作用,城隍演变为一个普佑黎民的地方保护神。人们旱灾求雨、水灾祈晴,出现天灾人祸就请他禳灾,也即所谓祈人寿年丰,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方神袛。 苏州景德路上的城隍庙已有1700年历史,是全国最早的城隍庙之一。 吴江最早的城隍庙于唐先天二年(713年)敕建,距今正好1300年。明初,苏州府县大举兴建城隍庙。至明末,城隍庙逐渐向下延伸,镇镇乡乡,遍地皆见,如商业巨镇盛泽,在1平方公里内就有4座之多。 笔者查阅各镇方志,除同里而外皆有城隍庙的记载。 平望城隍庙,位于古运河西岸,安德桥堍,初建无考,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次重建,解放后,先被征用为吴江县公安局址,后被征用为粮库。 盛泽有两座城隍庙,一在东白漾北,称为东城隍庙;一在西肠圩之西北,称为西城隍庙。两处始建无考,清代屡次修建。解放后两庙均被征用为粮库。

震泽镇及其东之双杨市(村)分别建有城隍庙,明清两朝相继扩建。后者称为大庙,清咸丰年间因该村摇经业崛起而全村致富,故而香火鼎盛,清季成为江浙边境水上盛会——双阳会的会源地。20世纪80年代尚有遗址,为两进院落,曾用于村办企业。前者解放后被征用为粮库。 黎里城隍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重修。庙址在一处名叫下丝圩的独脚圩内,四面环水,风景独特,其西建秋禊桥与陆地相连。桥为三孔梁桥,桥面石板不平,行走时有“的咯”之声:乡民戏称为“的咯”桥。黎里城隍庙解放以后被征用为粮库,1998年恢复旧观。 芦墟在明清以后建有老、新城隍庙各一座,后者部分遗址犹存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 梅埝亦有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清末倾圮。 吴江县内所有城隍庙虽各有昭灵侯庙,昭灵侯祠,昭灵观和曹王庙等别称,然无一例外,皆祀奉唐太宗十四子李明一人,可谓异庙同神,即如程邦宪①在《重修昭灵侯庙记》中所言:“郡邑祀城隍庙,所以守护一方水旱疾疫,士民祷焉。久则亦有迁代,如世之黜陟者,其来旧矣!惟吴江之祀昭灵侯则永久不替,侯为唐太宗十四子,讳明,封曹王,调露中(679~680年)为苏州刺史,有惠政。先天二年(713年)立庙于吴江②”。 历来,吴江境内所有城隍庙皆属道教,如黎里城隍庙亦名禊湖道院③。现该庙驻有道士,为吴江区内唯一的道教道场。 城隍庙的型制和体量各异,一般在市镇较大,清代,县邑的城隍

2019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2019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等。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教徒中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聚会活动。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信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

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言论,无传播异端邪教。参加聚会点的信徒在社会遵纪守法方面都较好,甚至个别信徒在地方上还有较好的威信。 二、产生信仰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入教的动机是为了求平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信教后自己及家人身体有好转,或做生意顺利,这都分人就最为虔诚。此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跟不上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也是宗教信仰在农村日益壮大的客观原因。我们发现那些失业的中青年农民尤其是妇女到聚会点参加活动也是成了他们跟人交流、交际的一项生活需要,这时宗教俨然成了农村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效“补充”。特别是基督教信徒以兄弟姐妹这种平等形式出现,无形中提升了宗教在广大信徒中心目中的地位。在我调查的已婚女性中,没有发现丈夫或其他家人反对的现象。在当地那种男权还明显高于女权的氛围下,如果家人反对,很难想象女人还能坚持下去。教徒及家人普遍相信:一人靠主,全家得福。所以,如果妻子信教,一般男人都会支持妻子的。 三、基督教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有的人觉得信教后心里踏实了,有了安全感,也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邻里争分这类事生闷气了,精神有所寄托,身体也好了,心胸变得开阔了。我看到他们性情都比较平和,精神也比较乐观,这种精神面貌的养成与信教有一定关系。农村的教堂在宣讲教义时,还结合本地风俗习惯,针对百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编成通俗易懂的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