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伸缩缝和后浇带设置

伸缩缝和后浇带设置

伸缩缝和后浇带设置
伸缩缝和后浇带设置

伸缩缝、后浇带、的设置

一、伸缩缝的设置

根据设计规范,矩形构筑物最大伸缩缝间距一般为20~30m。近年来,一方面工艺所要求的水池长度已远远超过了规范间距;另一方面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改进,又为超长水池不设缝、少设缝提供了可能。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地基、气温等工程情况,考虑是否设缝及相应的施工方法,认真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设计措施。

一般水池设计中,对结构强度、裂缝开展宽度、抗浮等计算,一般均能按规范要求考虑得较好,但是由于温度、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开裂,在工程中却常常遇到。大多数出现裂缝的工程实例表明,设计对温度、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影响因素的考虑欠缺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以下两点需重视:

①水池类构筑物并非必须保证不开裂,对设计人员来讲重要的是做好裂缝的控制。一方面设计人员要事先对可能的不利因素及其影响予以预防,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万一发生较大裂缝要有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技术措施,确保工程交付验收及投产后的安全生产及运行需要。一般说来,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及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越高越易开裂,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大,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因此,设计人员要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来加强控制。设计方面,增加配筋率或减小钢筋直径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在节点应力集中处或大体积混凝土中沿截面均匀配置细、密的构造钢筋或钢筋网片,可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施工方面,不要过分强调加快工程进度,不要过分追求水泥的早高强,尤其不要不分场合地使用早强型(R型)水泥。在混凝土中考虑掺加缓凝剂和减水剂,降低水灰比,适当增加粉煤灰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振实成型后,要尽早表面覆盖,加强养护,延长浇水养护时间,特别是夏季和大风天气。

②加强对允许伸缩缝间距的计算。从设计方案来讲,设计尽可能采用无缝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连续性及减少施工难度。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详细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地基软硬及温差大小,选择伸缩缝的间距。一般水池设计时主要考虑施工阶段的最不利温差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保证由于综合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与混凝上相应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之比值符合安全要求,并按此条件复核设计假定的伸缩缝间距是否满足。最不利温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浇筑时气温与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之差。当构筑物及时回填土时,由于地下温度一般常年变化不大,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可近似取当地年平均温度;但如果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可能要越冬后回填情况,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应取当地月平均最低温度[2]。对设计考虑设置伸缩缝情况,建议伸缩缝从基础垫层就断开,这样计算底板伸缩缝间距时,基底土对混凝土底板的约束系数Cx值才切合实际。

二、后浇带的设置

当设计较长矩形水池时,设计可采用后浇带或UEA加强带等施工方法来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及不利温差[3]。后浇带的设置可避免部分不利的施工前阶段温差及混凝土前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从而增大了构筑物伸缩缝的允许间距。后浇带的间距首先应考虑要能有效地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其次考虑与施工缝结合。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后浇带的间距宜为20~30m。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当然越长越好,但必须在施工期间不要影响后续工序,一般不应少于40天,最宜60天(考虑施工可能)。在此期间,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早期温差影响基本消失,以及混凝土有不少于30%的收缩已完成[4]。

当设计采用UEA混凝土加强带时,依靠加强带UEA混凝土较大的膨胀应变,补偿两侧混凝土的温差应变。UEA加入到普通混凝土中,拌水后和水泥组份共同作用,生成大量膨胀结晶水化物--水化硫铝酸钙(C3A.3CaSO4.32H2O),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在约束条件下,它通过水泥石与钢筋的粘结,使钢筋张拉,被张拉的钢筋对混凝土本身产生压缩应力(称为化学预应力或自应力),在混凝土中产生0.2~0.7Mpa的自应力值,可大致抵消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即掺加UEA的混凝土的拉应力接近于零,或小于0.1~

0.2mm/m。从而防止或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并使混凝土致密化,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能力。设计人员可通过对UEA掺量的调配,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0,同样达到增大伸缩缝的允许间距目的。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结构设计≯2010-08-15 15:17:03 阅读625 评论1 字号:大中 小订阅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 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 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 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

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 间不得少于28d.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

伸缩缝的处理

伸缩缝的处理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20米, 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

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中设置伸缩缝及其最大间距问题,目前认识不尽一致,各国的规定和作 理论, 2[ 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

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在地震区,凡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的,都应根据地震要求增加缝的宽度,防止在地震时两墙由于震幅不同而相撞。 防震缝其设置要求见建筑防震。

(完整版)伸缩缝施工方案(最终版)

伸缩缝 4.1 一般规定 1)伸缩缝应由厂家或专业队伍到现场负责安装施工。 2)伸缩缝材料应固定平放,以防变形。伸缩缝产品必须有合格证,经验收后才能用于安装。 3)应在桥面铺装前检查和整改预留槽宽度,预埋钢筋应定位准确,并经验收合格。 4)应先安装一条工艺试验伸缩缝,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4.2 材料要求 1)桥梁伸缩缝安装前应检查桥梁伸缩缝是否有出厂外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并经监理、设计及相关人员对伸缩缝的外观质量、几何精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2)混凝土应根据设计选用,一般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纤维掺入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3 施工工序 伸缩缝的施工一般采用反开槽法施工。 施工工序:

4.4施工工艺 1)放样槽口、开槽 ①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根据施工图的要求确定开槽宽度,准确放样,打上线后用切割机锯缝,锯缝线以外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用塑料布覆盖并用胶带封好,以防据缝时产生的石粉污染路面。据缝应整齐、顺直,并注意将混凝土切透,以免开槽时缝外混凝土松动。 ②采用风镐开槽,开槽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应将槽内沥青混凝土、松动水泥混凝土凿除干净,应凿毛至坚硬层,并用吹风机和高压水枪清除浮沉和杂物。开槽后严禁车辆通行,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槽两侧边缘,以免槽两侧沥青混凝土受损。 ③梁端间隙内的杂物,尤其是混凝土块必须清理干净,然后用泡沫塑料填塞密实。如有梁板顶至背墙情形,须将梁端部分凿除。 2)安装伸缩缝 ①伸缩缝安装之前,应按照安装时的温度调整安装时的伸缩值,伸缩缝定位宽度误差为土2mm要求误差为同一符号,不允许一条缝不同位置上同时出现正负误差。 ②应用水平尺检查伸缩缝顶面标高与桥面沥青铺装高差是否满足要求,一般伸缩缝应比桥面沥青铺装低约2mm。 ③控制伸缩缝的标高,然后应对伸缩缝的纵向直线度也要进行调整。伸缩缝标高和纵向直线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临时固定。固定时应沿桥宽的一段向另一端将伸缩缝边梁上的锚固装置与预留槽内的预埋钢筋每隔2?3个锚固点 进行点焊,两侧对称施焊,保证抄平后的伸缩缝不发生变形,严禁从一端平移施焊,造成伸缩缝翘曲。 ④安装时伸缩缝的中心线与两端中心线相重合。如果伸缩缝较长,需将伸缩缝分段运输,到现场后在对接,对接时,应将伸缩缝上平面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使两段伸缩缝接口处紧密靠拢,并校直调正。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焊接结束后用手提砂轮机磨平顶面。 3)浇筑混凝土

浅谈大型地下水池设计中伸缩缝的设置问题_王妍

浅谈大型地下水池设计中伸缩缝的设置问题* 王 妍,杜红秀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文章从结构专业的角度谈水池设计中伸缩缝的设置问题。通过工程实例主要讲 述大型水池结构设置伸缩缝的弊端,工程采用设置后浇带代替伸缩缝来预防渗漏。 关键词:水池;伸缩缝;后浇带 中图分类号:TU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36-0003-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人们生活、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水池类构筑物工程的建设逐年增多。本人正在做的冀东原油储备库项目中水专业要求做一个1.5万m3的地面雨水收集池,由于池子太大,按规范要求需要设伸缩缝,然而设置伸缩缝有诸多隐患,下面从结构专业的角度对此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1 设置伸缩缝的工程现状 一般水池设计中,对结构强度、裂缝开展宽度、抗浮等计算,一般均能按规范要求考虑得较好,但是由于温度、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开裂,在工程中却常常遇到,大多数出现裂缝的工程实例表明,设计对温度、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影响因素的考虑欠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工程的最大问题是池体太大,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伸缩缝,但设置伸缩缝有很多质量安全隐患,具体分析:我国《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规定矩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当长度、宽度较大时,宜设置适应温度变化作用的伸缩缝,规范要求,矩形构筑物最大伸缩缝间距一般为20~30 m。构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应做成贯通式,即在同一剖面上连同基础或底板断开。这种缝的构造相对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设计及施工均需十分仔细,否则就易造成缝的渗漏,主要表现在:(1)整体性差。 (2)抗震性能差。在地震力作用下,设缝处很容易损坏(互相碰撞)。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近年来先进的国家都逐渐取消了伸缩缝设计而而代之为整体结构设计。 (3)橡胶止水带处容易漏水(据调查很普遍),因为该处节点复杂不易浇注密实。对于大面积结构,若底板漏水,水不易排走,很可能造成地基沉陷,导致底板变形、破坏。而对于地下水池来说,底板修复非常困难,且不易发现。 (4)橡胶止水带易老化。橡胶制品的老化是橡胶材料应用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橡胶制品产生物理力学性能变化,它的原有功能就会大大削减。 2 大型水池结构不设缝的处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改进,为超长水池不设缝、少设缝提供了可能。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途径,逐渐取消温度分隔缝的设计,代之以无缝设计。 实践中常用的无缝设计方法:设置混凝土后浇带或加强带;使用混凝土膨胀剂;设计与现场施工相结合。 2.1 后浇带的设置 当设计较长矩形水池时,设计可采用设置1~2 m宽的后浇带或加强带的做法等施工方法来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及不利温差。后浇带的设置可避免部分不利的施工前阶段温差及混凝土前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从而增大了构筑物伸缩缝的允许间距。后浇带的间距首先应考虑要能有效地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其次考虑与施工缝结合。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后浇带的间距宜为20~30 m。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当然越长越好,但在施工期间也不能无限延长而影响后续工序,一般不应少于40 d,最宜60 d。在此期间,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早期温差影响基本消失,另外混凝土前期有不少于30%的收缩量已完成。 本项目通过和水专业及总图设计人员协商,最后将一个大池子分成了3个小池子,边长为40 m(长)×28 m(宽)×4.75 m (深),保证原容积不变,然而,规范规定地下水池分缝长度限值为30 m,鉴于以往经验,决定在40 m边长上设置1 m宽混凝土后浇带。 2.2 使用混凝土膨胀剂 混凝土膨胀剂用来配制膨胀混凝土(包括补偿收缩混凝土和自应力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补偿混凝土干缩和密实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渗性作用,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于防水和抗裂两个方面,现在使用较多的场合是配制高等级防水混凝土和适当延长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 使用混凝土膨胀剂的目的就是使混凝土中产生膨胀应力,然而,其产生的膨胀应力值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超过一定的界限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若从工程耐久性方面考虑,水池结构不宜使用含有钙矾石类的膨胀剂。因为有些膨胀剂中存在延迟钙矾石生成现象,所谓延迟膨胀就是当混凝土硬化一段时间以后,混凝土中的钙矾石再开始膨胀,即混凝土中的钙矾石与混凝土本身的硬化不同步,因此我们对于延迟钙矾石生成的潜在危险性应有充分的认识。 2.3 设计与现场施工相结合 一般说来,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及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越高、混凝土收缩越大,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因此,设计人员要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来加强控制。设计方面,增加配筋率或减小钢筋直径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因此结构设计时,在节点应力集中处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沿截面均匀配置细、密的构造钢筋或钢筋网片,可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施工方面,不要过分强调加快工程进度,不要过分追求水泥的早、高强,尤其不要不分场合地使用早强型水泥。在混凝土中考虑掺加缓凝剂和减水剂,降低水灰比,适当增加粉煤灰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振实成型后,要尽早表面覆盖,加强养护,延长浇水养护时间,特别是夏季和大风天气。 设计与施工息息相关。设计人员要了解施工,了解施工中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了解施工顺序。施工对设计的要求,使设计切合实际、方便施工。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施工方未按规范进行施工等施工失误所产生的渗漏裂缝处理,也应有所了解、准备,对当前常用处理裂缝和堵漏的方法及所用材料应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设计的后期服务。 *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07115) - 3 -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设置位置及作用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设置位置及作用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作用在于调节由车辆荷载和桥梁建筑材料所 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斜交桥的伸缩装置一旦被破坏,将严重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性与安全,甚至造成行车安全事故。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设置位置: a、安装时,按实际温度确定其安装宽度值。 b、伸缩缝安装过程,必须使用伸缩缝装置整齐排列,保持一定 的倾斜度。确保伸缩装置的最高平面与完工的桥面相平。 c、施工方法 ①清理槽口,使之达到设计宽度和深度,清除与位移箱埋入有干扰的钢筋,预留坑的开口必须大于伸缩缝的安装宽度。 ②检查伸缩装置的各梁之间间隙是否符合安装温度要求,否则,应用水平千斤顶、夹具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设计要求,调整好后,立即安上专用夹具。 ③根据伸缩缝中心位置设置起吊装置,将伸缩装置安入在槽口内,并使伸缩装置的顶面与桥面标高相同。同时注意纵横坡也应与桥面相符。 ④伸缩装置吊入预留槽后,其中心线应与梁端预留间隙中心线对正,其长度与桥梁宽度对正。

⑤对伸缩装置直线段进行调整,并使各纵梁的缝隙均匀一致。 ⑥再在伸缩装置箱体或锚固板处,立焊Ф16以上的钢筋进行高度定位,横焊Ф16钢筋进行宽度定位。 ⑦伸缩装置正确就位锚固后,便可以将伸缩装置一侧的锚固钢筋和预留槽预留钢筋焊接以保证伸缩装置线向固定并找平,焊接时只要每隔2~3个锚固筋焊接一个即可,然后再按上述步骤焊接另一侧的锚固筋。待两侧达到固定后,就可将其余焊接的锚固筋再进行焊接,确保可靠锚固。在焊接锚固筋时要注意不要在边梁和中梁上任意施工焊,以防钢梁发生扭曲变形。 ⑧伸缩装置如果分段安装,接缝处必须焊接,焊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每根梁焊好后,再按⑦步骤进行锚固。 ⑨根据缝的外形尺寸和预留槽口制作模板,模板放好后应遮挡严实,以防水浆流入位移箱内,伸缩缝上平面加盖板,以防砂浆落入橡胶密封带,在检查装置的正确平整度和中线位置,以及缝隙是否均符合要求后,方可灌入混凝土,并对混凝土充分振捣压实,尤其应注意位移箱与预留坑基面不能留下空洞。待混凝土固化后撤去模板和伸缩缝上的固定卡。 ⑩在伸缩缝处混凝土未达到80%的强度前,伸缩缝不能承受外来荷载作用。

桥梁伸缩缝施工方法及桥梁伸缩缝施工要求

桥梁伸缩缝施工方法及桥梁伸缩缝施工要求: 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完成后,桥梁伸缩缝施工均采用后嵌法施工。其施工要点如下: 1.桥梁伸缩缝安装前应检查桥梁伸缩缝是否有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并约请监理、设计及有关人员对伸缩缝外观、几何精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划线、切割:根据设计位置放出桥梁伸缩缝中线,并按设计尺寸从中线位置量测伸缩缝混凝土保护带边线,用混凝土切缝机按所画边线切割桥面沥青混凝土。为保证切边不受损坏,可分两次切割。第一次切缝距离保护带边线预留5cm,待浇筑混凝土前,再沿准确边线进行第二次切割。切缝要求顺直、准确,切割时注意不要破坏桥面防水层,将防水层卷起予以保护。 3.清理、填塞间隙:人工配合空压机清除切割范围内的沥青混凝土,并凿除松散混凝土,同时将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缝宽一定要满足设计宽度要求,清理后用苯板将伸缩缝堵严。恢复预埋锚筋,预留钢筋数量要与设计图纸相符,若不相符要及时补焊。用空压机再次清理。为预防伸缩缝安装过程中焊花烧坏泡沫板,可在泡沫板两侧用钢板或铁皮覆盖保护。 4.桥梁伸缩缝就位:安装前用吊车吊运时,应检查好吊车的吊钩,防止脱钩,吊装时应严格按照厂家预留的吊位进行吊装,并按照设计图纸绑轧钢筋。在固定过程中采用拉线的方法控制伸缩装置的中线和直顺度,用长度大于3m具有足够刚度的工字钢或铝合金钢搭放在伸缩

缝两侧来控制高程。工字钢沿垂直伸缩缝的方向以1m间距放置,并与缝两侧路面压紧,用木楔将伸缩缝型钢垫平,然后用3m直尺配合自制小门架逐段精确调平,调平过程中应采用钢楔。伸缩缝就位后,应调整伸缩缝的中线及标高,标高根据缝两侧5m范围内的实测路面标高确定。 桥梁伸缩缝施工要求 材料及加工要求 (1)橡胶、钢材、钢筋等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2)砼:伸缩缝的浇注均采用C50水泥砼。控制其坍落度满足混凝土罐车运输的最小要求,并应适当掺入外加剂,减小水灰比,减少混凝土收缩。 2、施工要求 2.1基本要求 (1)伸缩缝安装采用开槽法。即先进行桥面铺装施工,后开槽安装伸缩缝,以沥青砼铺装层来控制伸缩范围内砼及伸缩缝本身的平整度和标高。 (2)伸缩缝宜在气温为年平均气温时安装。当安装温度与年平均温度相差较大以致影响伸缩缝正常使用时,应在制造厂家工程师的指导下,卸掉夹具,用千斤顶调正伸缩间隙,使之符合要求,再安上夹具固定好,以备安装。 (3)安装后的伸缩缝缝面必须平整,纵横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两侧沥青砼路面平顺衔接。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Ⅱ 设计

各种缝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沉降缝的区别 1.后浇带 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施工缝 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筑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3.沉降缝 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4.伸缩缝 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此有专门规定。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桥梁伸缩缝施工要求

桥梁伸缩缝施工要求 1、材料及加工要求 (1)橡胶、钢材、钢筋等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2)砼:伸缩缝的浇注均采用C50水泥砼。控制其坍落度满足混凝土罐车运输的最小要求,并应适当掺入外加剂,减小水灰比,减少混凝土收缩。 2、施工要求 2.1基本要求 (1)伸缩缝安装采用开槽法。即先进行桥面铺装施工,后开槽安装伸缩缝,以沥青砼铺装层来控制伸缩范围内砼及伸缩缝本身的平整度和标高。 (2)伸缩缝宜在气温为年平均气温时安装。当安装温度与年平均温度相差较大以致影响伸缩缝正常使用时,应在制造厂家工程师的指导下,卸掉夹具,用千斤顶调正伸缩间隙,使之符合要求,再安上夹具固定好,以备安装。 (3)安装后的伸缩缝缝面必须平整,纵横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两侧沥青砼路面平顺衔接。 (4)严禁将伸缩缝边梁直接与砼中预埋钢筋施焊连接。 (5)安装前必须对伸缩缝妥善存放,不得有变形和污染。 (6)施工中严禁将空压机、发电机等动力设备直接置于路面上,所有机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漏油污染路面。 (7)安装结束后,必须保证伸缩缝周围沥青砼清洁、无污染、无损坏。 (8)安装伸缩缝不能影响道路畅通,需要提前做好提示,不能出现安全事故。设置的过桥宽度要具有一定的过车宽度。 2.2、施工工艺和方法 (1)安装前现场准备工作 A 熟悉图纸和安装操作规程,检查、验收伸缩缝异型边梁的平整度、顺直度和缝体间隙。 B 机械设备、小型机具配备齐全。尤其是提供施工车辆过往的过桥必须质量坚固、数量充足,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C 配齐备足防止污染路面的帆布、塑料布、胶带等材料。 D 配齐备足养护用的塑料薄膜、草苫子、运水工具等。 (2)开槽 A 桥面沥青砼铺装层完成(覆盖伸缩缝连续铺筑)并验收 合格后,根据施工图的要求确定开槽宽度,准确放样,打上线后用切割机锯缝、顺直,锯缝线以外的沥青砼路面,必须仔细用塑料布覆盖并用胶带纸封好,以防锯缝时产生的石粉污染路面。 锯缝应整齐、顺直,并注意把沥青砼切透,以免开槽时缝外砼松动。 B 用风镐开槽。开槽深度不得小于12cm,应将槽内的沥青砼、松动的水泥砼凿除干净,应凿毛至坚硬层,并用强力吹风机或高压水枪清除浮尘和杂物。 开槽后应禁止车辆通行,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槽两侧边缘,以免槽两侧沥青砼受损。 C 梁端间隙内的杂物,尤其是砼块必须清理干净,然后用泡沫塑料填塞密实。如有梁板顶至背墙情形,须将梁端部分凿除。 D 理顺、调整槽内预埋筋,对漏埋或折断的预埋筋应进行修复,统一采用植筋胶或环氧树脂进行钢筋补植,补植深度不小于15cm,补植后的钢筋须请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共同验看。 E 开槽后产生的所有弃料必须及时清理干净,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大型储水池伸缩缝止水带修复施工技术与应用

大型储水池伸缩缝止水带修复施工技术与应用摘要:结合中国石化(天津)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水处理区,淡化水混合水储存池伸缩缝止水带修复施工,介绍了大型储水池伸缩缝止水带修复施工等问题,可供以后同类工程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型储水池;止水带;修复 abstract : the combination of sinopec ( tianjin )1000000 tons / year ethylene and project of form a complete set of water treatment, desalination water mixing water storage pool expansion joint water stop repair construction, introduces the large reservoir expansion joint water stop belt repair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for later similar projects for reference and draw lessons from. key words: large storage tank; the waterstop repair; 中图分类号:tv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中国石化(天津)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水处理区,淡化水 混合水储存池结构尺寸为长200m×宽100m×高8m,设计储水量为13万立方米。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过程中,发现水池漏水。 从淡化水混合水储存池外侧未发现渗漏点,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现场分析,认为可能是底板伸缩缝橡胶止水带部位出现渗漏。 在工程实践中,伸缩缝漏水比较普遍,由于缝中橡胶止水带不易固定牢靠,浇筑混凝土时经常移位,有的移位严重,特别是止水带较

后浇带设置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2010-07-16 10:04 一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 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 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 凝土。 二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 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 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 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 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外墙伸缩缝规范

外墙伸缩缝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

伸缩缝施工合同

建筑装饰伸缩缝合同 甲方:中太建设集团承德分公司丰宁教育体育园区项目部(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以下简称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甲方委托乙方包工包料施工。双方就本分项工程承包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工程概况 l.1工程名称: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园区 1.2工程地点:丰宁县白塔村111国道东侧 1.3工程规模:暂定 m。 第二条:工程承包范围及方式 2.1. 承包方式:包工、包料、包质量、包管理、包进度、包安全等总包方式 2.2.承包施工范围: 1#-4#教学楼地面、室内外墙面及屋顶伸缩缝施工 第三条:合同工期 3.1.开工日期: 3.2.竣工日期: 第四条:合同单价的确定和工程量的确定 4.1 外立面伸缩缝:单价170元/m 工程量为 楼地面伸缩缝:单价240元/m 工程量为 内立面伸缩缝:单价170元/m 工程量为 本单价为固定单价。按乙方所施工的实际工程量,计算方式为:实际总工程款=实际工程量*单价,最终结算按乙方实际施工的工程量计算。 4.2.暂定为元(人民币),大写: 元。 4.3.本价款包括乙方为完成本合同工程发生的所有工程量单价。最终结算时按乙方现场实际施工工程量结算。 第五条、工程质量要求

5.1.工程总的质量符合甲方图纸要求,材料规格和型号应达到甲方设计要求 5.2.由乙方承包的工程,其质量必须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如果质量未达到标准或因乙方对其它工程的影响而导致整体工程未能达到标准时,乙方承担全部经济损失,甲方有权拒付工程款。由于其它分项工程的原因而导致整体工程未能达到质量标准时,其责任乙方不承担。 5.3.乙方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进行自检和接受甲方的检查,如果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乙方经多次重作、返工仍不达标准,甲方有权责令乙方退场,乙方负全责。工程款按乙方实际完成工作量的百分之七十结算。 第六条:工程款支付方式 乙方材料全部进场,甲方付总工程款的30%,工程全部结束后甲方付至总工程款的75%;验收合格后15日内甲方一次性付清工程尾款。 第七条:甲方的义务: 7.1.按照施工实际需要甲方提供职工临时宿舍、临时用水、用电。 7.2.甲方负责提供施工图纸复印件和技术交底。 7.3.甲方负责监督乙方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及按图施工及行政管理事务。 7.4.甲方负责组织分项工程计量验收工作。 第八条:乙方的义务 8.1.听候甲方通知,即时将材料进场,由甲方现场负责人抽检合格后使用。 8.2.材料的数量与质量以图纸设计为准。 8.3.应接受甲方现场代表的检查检验,为检查检验提供便利条件,承担因自身原因导致返工修改的全部责任和费用。在隐蔽工程覆盖前必须通知甲方到现场验收,否则将不予以计量。 8.4.施工工具及机械设备的配备、维修、保管由乙方自负。 第九条:材料供应、管理及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 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 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 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 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 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 后浇筑; 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 ,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 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5.2 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设计 5.2.4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

桥梁伸缩缝设置位置和作用

桥梁伸缩缝设置位置和作用 桥梁伸缩缝一般有对接式、钢制支承式、组合剪切式(板式)、模数支承式以及弹性装置。 对接式 对接式伸缩缝装置,根据其构造形式和受力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填塞对接型和嵌固对接型两种。填塞对接型伸缩装置是以沥青、木板、麻絮、橡胶等材料填塞缝隙,伸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受压状态。该类伸缩装置一般用于伸缩量在40mm以下的常规桥梁工程上,但已不多见。嵌固式对接伸缩缝装置利用不同形态的钢构件将不同形状的橡胶条(带)嵌牢固定,并以橡胶条(带)的拉压变形来吸收梁体的变形,其伸缩体可以处于受压状态。也可以处于受拉状态。 模数支承 当桥梁的伸缩变形量超过50mm时,常采用钢质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当车辆驶过时往往由于梁端转动或挠曲变形而产生拍击作用,噪声大,而且容易使结构损坏。因此,需采用设有螺栓弹簧的装置来固定滑动钢板,以减少拍击和噪声,该伸缩缝的构造相对复杂。 剪切式 该装置是利用各种不同断面形状的橡胶带作为填嵌材料的伸缩装置。由于橡胶富有弹性,易于粘贴,又能满足变形要求且具备防水功能。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钢制支承

板式橡胶制品这一类伸缩装置,很难满足大位移量的要求;钢制型的伸缩装置,很难做到密封不透水,而且容易造成对车辆的冲击,影响车辆的行驶性。因此,出现了利用吸震缓冲性能好又容易做到密封的橡胶材料,与强度高性能好的异型钢材组合的,在大位移量情况下能承受车辆荷载的各类型模数支承式(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系列。 弹性体 弹性体伸缩装置分为锌铁皮伸缩缝和TST碎石弹性伸缩缝,弹性体伸缩装置是一种简易的伸缩缝装置,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当伸缩量在20mm-40mm以内时可以采用TST碎石弹性伸缩缝装置,是将特制的弹塑性材料TST加热熔化后,灌入经过清洗加热的碎石中,即形成了TST 碎石弹性伸缩缝,碎石用以支持车辆荷载,TST弹塑性体在一25℃~60℃条件下能够满足伸缩量的要求。 按照设计图纸提出的不同型号、长度、密封橡胶件的类型及安装时的宽度等要求进行伸缩装置的购置和装配,不同牌号和型号的伸缩装置均由专门的生产厂家成套供应。伸缩装置预先在生产厂家组装好,由专门的设备包装后运送工地。装配好的伸缩装置在出厂前、生产厂家按图纸要求的安装尺寸,用夹具固定,以便保持图纸需要的宽度并分别标出重量、吊点位置。若组合式伸缩装置过长受运输长度限制或别的其他原因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在工厂试组装后,可以分段组装运输,但模数式伸缩装置必须在工厂组装。用于该分项工程的伸缩缝材料均按计划进场,伸缩装置运到工地存放时均垫设高度距地面至少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作者:————————————————————————————————日期: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现浇55 剪力墙结构现浇45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