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详解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详解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详解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物品、传感器、执行器等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技术。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下面将对每个层次进行详细解释。

一、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第一层,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感知层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来收集物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温度、湿度、位置、重量等等。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感知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传输到网络层。感知层还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需求,以便实现物联网的长期监测和控制。

在感知层中,传感器是核心设备之一。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外界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它可以将温度、湿度、压力、重量、光等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它能够提高物联网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另外,感知层还需要考虑执行器的设计。执行器是一种能够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物理量的装置,例如电机、控制阀等。执行器需要满足快速响应、高精度、高稳定性等要求,以便实现物联网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二、网络层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第二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和通信。网络层需要支持各种通信协议和网络协议,例如Wi-Fi、蓝牙、ZigBee等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可靠性保障。

在网络层中,无线通信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微波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在物联网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需要满足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要求,以便实现物联网系统的长期监测和控制。

另外,网络层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物联网系统需要面对各种安全威胁,例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因此,网络层需要采用各种安全机制和技术手段,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网络层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保障,例如采用数据校验、备份等技术手段,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三、平台层

平台层是物联网的第三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感知层和网络层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平台层需要支持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例如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等,以便实现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在平台层中,云计算是核心技术之一。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提供给用户使用,同时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部署和管理。在物联网系统中,云计算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支持各种应用层的智能化应用。

另外,平台层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物联网系统需要处理各种敏感数据和隐私数据,例如个人信息、位置信息等。因此,平台层需要采用各种安全机制和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四、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顶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和网络层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具体应用。应用层需要支持各种应用协议和应用软件,例如HTTP协议、MQTT协议、物联网云平台等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应用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在应用层中,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是核心内容之一。这些应用程序和软件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应用层需要支

持各种应用协议和应用软件,以便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另外,应用层还需要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物联网系统中,用户需要多样化的应用服务体验,例如界面友好易用性、安全可靠性等需求。因此应用层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程序和软件。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它们分别负责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传输管理和应用。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手段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而网络层则负责将感知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和管理平台层则负责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处理应用层面则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进行具体的应用程序和软件开发与应用架构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基于这四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和技术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实现物联网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各个层次之间也需要相互协调与配合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物联网系统架构。

物联网结构

物联网结构 对于物联网结构,我们可以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两个角度去认识。 1.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如图1-12所示。 图1-12 物联网体系结构图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与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人们也经常将它们称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2]。 (1)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 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信息感知。理解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理解“泛在化”的概念。 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泛在化”,即“无处不在”的意思。这里的“泛在化”主要是指无线网络覆盖的泛在化,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标识与其他感知手段的泛在化。“泛在化”的特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第二,解决低功耗、小型化与低成本是推动物联网普及的关键。 2)如何理解“末端感知网络”的概念。 “末端网络”是相对于中间网络而言的。大家知道,在互联网中如果我们在中国访问欧洲的一个网络时,我们的数据需要通过多个互联的中间网络转发过去。“末端网络”是指它处于网络的端位置,即它只产生数据,通过与它互联的网络传输出去,而自身不承担转发其他网络数据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末端感知网络”类比为物联网的末梢神经。 3)如何理解感知手段的“泛在化”。 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的第三个含义是物联网的感知手段的“泛在化”。通常我们所说的RFID、传感器是感知网络的感知结点。但是,目前仍然有大量应用的IC卡、磁卡、一维或二维的条形码也应该纳入感知网络,成为感知结点。 我们目前讨论的物联网主要针对基于大规模、造价低的RFID、传感器的应用问题,这在物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非常自然的和必须的。但是作为信息技术研究人员,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世界各国正在大力研究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机器人在军事、防灾救灾、安全保卫、航空航天及其他特殊领域的应用问题。通过网络来控制装备有各种传感器、由大量具备协同工作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结点组成的机器人集群的研究,正在一步步展示出其有效扩大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的应用前景。当智能机器人发展到广泛应用的程度,它必然也会进入物联网,成为感知网络的智能感知结点。我们在理解感知手段的“泛在化”特点时,必须前瞻性地预见到这个问题。 (2)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物联网的数据传输。目前能够用于物联网的通信网络主要有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与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理解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理解三网融合对推进物联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计算机网络、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的结果将会充分发挥国家在计算机网络、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基础设施建设上多年投入的作用,推动网络应用,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条件。 2)如何理解互联网与物联网在传输网层面的融合问题。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应用环境中,人通过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时是通过网络层的IP地址和数据链路层的硬件地址(网卡)来标识地址的。当用户要访问一台服务器时,他只要输入服务器名,DNS服务器能够根据服务器名找出服务器的IP地址。而在物联网中,增加了末端感知网络与感知结点标识,因此在互联网中传输物联网数据和提供物联网服务时,必须增加对应于物联网的“地址管理系统”与“标识管理系统”。 3)如何理解M2M通信业务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作用。 中国电信预计未来用于人对人通信的终端可能仅占整个终端市场的1/3,而更大数量的通信是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业务。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中国电信提出了M2M的概念。目前,M2M重点在于机器对机器的无线通信。这里存在三种模式:机器对机器、机器对移动电话(如用户远程监视),以及移动电话对机器(如用户远程控制)。由于M2M是无线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它可用于双向通信,如远距离收集信息、设置参数和发送指令,因此M2M技术可以用于安全监测、远程医疗、货物跟踪、自动售货机等。因此,M2M通信业务是目前物联网应用中一个重要的通信模式,也是一种经济、可靠的组网方法。

物联网架构

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系统多样,一般将物联网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如图1.1.1物联网架构 一是感知层, 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为主,利用传感器采集设备信息,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发射和识别。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设备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例如在感知层中,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智能卡技术,作为识别身份、重要信息系统密匙;建筑中用传感器节点采集室内温湿度等,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二是网络层, 是服务于物联网信息汇聚、传输和初步处理的网络设备和平台。通过现有的三网( 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网络NGN, 远距离无缝传输来自传感网所采集的巨量数据信息;它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安全无误的传输,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提供给应用层。同时,网络层“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确保建立实用、适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 三是应用层,主要解决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问题,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如手机、智能家电的控制器等,主要通过数据处理及解决方案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应用层直接接触用户,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功能,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在应用层上定制需要的服务信息:如查询信息、监控信息、控制信息等。下面是在应用层中的应用举例,例如如果回家前用手机发条信息,空调就会自动开启;家里漏气或漏水,手机短信会自动报警。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层会大大拓展到各行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图1.1.1物联网架构 在物联网时代,每一个物品都具有自己的ID,都是可以寻址的,均可智能控制。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连接发展成任何物品之间的连接。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把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连的世界里,物品能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国际电信联盟2005 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

典型的物联网系统架构

典型的物联网系统架构 一是感知层,即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网络层,通过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应用层,把感知层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在工业环境的应用中,工业物联网面临着与传统的物联网系统架构两个主要的不同点:一是在感知层中,大多数工业控制指令的下发以及传感器数据的上传需要有实时性的要求。在传统的物联网架构中,数据需要经由网络层传送至应用层,由应用层经过处理后再进行决策,对于下发的控制指令,需要再次经过网络层传送至感知层进行指令执行过程。由于网络层通常采用的是以太网或者电信网,这些网络缺乏实时传输保障,在高速率数据采集或者进行实时控制的工业应用场合下,传统的物联网架构并不适用。二是在现有的工业系统中,不同的企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在工厂范围内实施数据的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 系统在某些功能上会与物联网的应用层产生重叠,如何把现有的SCADA系统与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例如哪些数据需要通过网络层传送至应用层进行数据分析;哪些数据需要保存在SCADA的本地数据库中;哪些数据不应该送达应用层,它们往往会涉及到部分传感器的关键数据或者系统的关键信息,只由工厂内部进行处理。工业物联网的系统架构需要在传统的物联网架构的基础上增加现场管理层。其作用类似于一个应用子层,可以在较低层次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是实现工业应用中的实时控制、实时报警以及数据的实时记录等功能所不可或缺的层次1. 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和自动控制,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它由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信息,例如各种物理量、标识、音视频多媒体数据。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并通过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接入广域承载网络。感知层中间件技术旨在解决感知层数据与多种应用平台间的兼容性问题,包括代码管理、服务管理、状态管理、设备管理、时间同步、定位等。在有些应用中还需要通过执行器或其他智能终端对感知结果做出反应,实现智能控制。该部分除RFID、短距离通信、工业总线等技术较为成熟外,尚需研制大量的物联网特有的技术标准。感知层由现场设备和控制设备组成,主要进行工业机器信息的感知以及控制指令的下发。现场设备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RFID、电动阀门、变送器等,这些设备直接与工业机器相连,担当着感知控制过程的末稍机构。控制设备主要指PLC等控制器,在工业系统中,PLC等控制器用于实现较底层的高速实时的控制功能,对于工业控制尤为重要。控制设备与现场设备组成了现场总线控制网络,如常用的CAN总线网络、Profibus 总线网络等。值得一提的是,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WISN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关可与现有的现场总线网络并存。WISN以其高可靠、低成本、易扩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感知层的实现中,在环境数据感知、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2. 现场管理层现场管理层主要指工厂的本地调度管理中心,即如上文所述的SCADA系统。调度管理中心充当着工业系统的本地管理者以及工业数据对外接口提供者的角色,一般包括工业数据库服务器、监控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Web网络服务器等设备。现场管理层作为区别于传统物联网系统架构的一个层次,在工业物联网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场管理层融合了现有的工业监控系统,它的存在使得来自感知层的部分关键工业数据能得到及时的记录与处

IoT物联网平台架构

IoT物联网平台架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成为了当前互联网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IoT物联网平台架构作为支撑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IoT物联网平台架构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概念 IoT物联网平台架构是指为连接和管理物联网设备、数据和应用提供支持的软件平台架构。该平台负责从设备中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到云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提供给应用程序。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包括物联网设备、网络通信、数据存储和处理、应用接口等多个组成部分。 二、特点 1. 分布式架构:IoT物联网平台架构是一种分布式架构,包括设备端、边缘端和云端。设备端负责采集数据,边缘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云端提供数据存储和应用接口。 2. 多层次结构:IoT物联网平台架构通常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和数据采集,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信,数据处理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层提供应用接口和服务。

3. 开放性: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具有开放性,可以与其他系统集成,提供统一的接口和协议。开放性的平台可以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应用开 发和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和应用灵活性。 4. 可扩展性:IoT物联网平台架构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根 据需求和规模进行扩展。平台应支持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以应对不 断增长的设备数量和数据量。 三、作用 1. 设备接入和管理: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可以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接 入和管理。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认证、注册和授权,确保设 备的安全可信。 2. 数据采集和传输: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可以对设备中的数据进行 采集和传输。它可以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以太网等, 实现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 3. 数据处理和分析: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它可以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实时 分析,以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应用。 4. 应用开发和集成:IoT物联网平台架构可以提供应用开发和集成 的支持。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应用接口和服务,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应用 开发和集成,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IoT物联网平台架构是连接和管理物联网设备、数据和 应用的核心技术。它具有分布式架构、多层次结构、开放性和可扩展

物联网体系结构

1. 概述 物联网(IInternetofThings)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是传感网在概念上的一次拓展。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 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 作为下一代信息浪潮的新热点,国内外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投入了极大的关注,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这都是从国家工业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中国针对物联网到来的信息浪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 2009 年8 月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中心,以无锡为首的国内大中城市也争相建设智能城市,争取成为感知中国示范城市。 本文就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对应的技术产业链进行讲解分析。 2. 体系架构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图1 物联网体系架构 2.1 感知层 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传感器网络。 对于目前关注和应用较多的RFID 网络来说,张贴安装在设备上的RFID 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 信息的扫描仪、感应器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在这一类物联网中被检测的信息是RFID 标签内容,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超市仓储管理系统等都是基于这一类结构的物联网。 图2 物联网感知层结构‐RFID 感应方式 用于战场环境信息收集的智能微尘(Smart Dust)网络,感知层由智能传感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智能节点感知信息(温度、湿度、图像等),并自行组网传递到上层网关接入点,由网关将收集到的感应信息通过网络层提交到后台处理。环境监控、污染监控等应用是基于这一类结构的物联网。 图3 物联网感知层结构‐自组网多跳方式 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 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其中又包括芯片研发,通讯协议研究,RFID 材料,智能节点供电等细分技术。通讯协议的研究机构主要有伯克利大学等,西安优势微电子的“唐芯一号”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片短距离物联网通讯芯片,Perpetuum 公司针对无线节点的自主供电已经研发出通过采集振动能供电的产品,而Powermat 公司也推出了一种无线充电平台。 2.2 网络层 物联网的网络层将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基础上。物联网通过各种接入设备与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相连,如手机付费系统中由刷卡设备将内置手机的RFID 信息采集上传到互联网,网络层完成后台鉴权认证并从银行网络划帐。 网络层也包括信息存储查询,网络管理等功能。 网络层中的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和行为的理论和技术。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 在产业链中,通讯网络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网络层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正在高速发展的云计算平台将是物联网发展的又一助力。 2.3 应用层 物联网应用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软件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将会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各种行业和家庭应用的开发将会推动物联网的普及,也给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带来利润。

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其功能为"处理",即通 过云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应用层与最低端的感知层一起,是物 联网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 和科学决策。 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第三层(其它二层分别是应用 层和网络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用于识别物体,采 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 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类似。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 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 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 服务。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 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感知层的自组网通信技术主要针对局部区域内各类终端间的信息 交互而采用的调制、编码、纠错等通信技术,实现各终端在局部区 域内的信息交互而采用的媒体多址接入技术,实现各终端在局部区 域内信息交互所需的组网、路由、拓扑管理、传输控制、流控制等 技术。

感知层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指在局部区域内各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后 所采用的模式识别、数据融合、数据压缩等技术,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实现原始级、特征级、决策级等信息的网络 化处理。 感知层节点级中间件技术主要指为实现传感网业务服务的本地或 远端发布,而需在节点级实现的中间件技术,包括代码管理、服务 管理、状态管理、设备管理、时间同步、定位等。 网络层主要用于实现感知层各类信息进行广域范围内的应用和服务 所需的基础承载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卫星网、广电网、行业专网,及形成的融合网络等。根据应用需求,可作为透传的网 络层,也可升级满足未来不同内容传输的要求。 应用层主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系统相结合,实现广泛的物 物互联的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业务中间件和行业应用领域。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体系架构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体系架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体系架构 1.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1.3 范围 2.物联网基础概念 2.1 物联网定义 2.2 物联网架构 2.3 物联网关键技术 2.3.1 传感器技术 2.3.2 无线通信技术 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2.3.4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3.物联网体系架构 3.1 感知层

3.1.1 传感器节点 3.1.2 数据采集和处理 3.2 网络层 3.2.1 网络连接与传输 3.2.2 网络管理与优化 3.3 应用层 3.3.1 数据存储与处理 3.3.2 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 3.3.3 服务与应用开发 4.物联网应用案例 4.1 智能家居 4.2 智能交通 4.3 智能农业 4.4 智慧城市 5.物联网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5.1 安全与隐私问题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5.3 标准化与互通性 5.4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6.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7.法律名词及注释 7.1 物联网:指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控制的网络。 7.2 传感器技术:使用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的技术。 7.3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7.4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技术。 7.5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保护物联网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的技术。 7.6 感知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最底层的层级,负责感知环境并采集数据。

7.7 网络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负责数据传输和网络管理的层级。 7.8 应用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负责应用开发和用户交互的层级。

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技术手册

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技术手册 1. 引言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交互的物理设备和传感器的网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领域都开始应用物联网系统。本手册将详细介绍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的技术要点,以帮助读者在构建物联网系统时能够合理规划和设计。 2. 物联网系统架构概述 物联网系统架构是指物联网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合理的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通常,物联网系统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2.1 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的最底层,主要包括感知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这些设备负责从现实世界中获取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物联网系统中。在设计感知层时,需要考虑设备兼容性、功耗以及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可靠性。 2.2 网络层 网络层是将感知层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的层次。在网络层,主要要考虑的是网络协议的选择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常见的物联网网络协议有MQTT、CoAP和WebSocket等。 2.3 平台层

平台层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在平台层,需要考虑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同时,平台层还要提供开放的接口供上层应用程序调用。 2.4 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系统的最高层,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在设计应用层时,需要考虑如何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设计和界面设计,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3. 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的关键技术 3.1 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指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计算任务放在离物联网设备更近 的位置上进行。边缘计算可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并减轻中心服务器 的压力。在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边缘计算 技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3.2 安全性设计 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设计物联网 系统架构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加密传输、用户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 安全机制。同时,还需要关注设备的安全性,包括设备固件的安全性 和物理安全性。 3.3 设备管理

物联网平台技术架构的搭建与应用分析

物联网平台技术架构的搭建与应用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平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物联网平台到底是什么?它又有什么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联网平台技术架构的搭建与应用分析。 一、物联网平台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联网平台的概念。物联网平台是指一种物联网管理平台,能够对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实现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分析和回馈,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物联网计算生态系统。 物联网平台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的收集与存储:物联网平台能够收集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云端中,让这些数据变得更易于获取和使用。 2.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物联网平台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数据。 3. 接口的开放与应用:物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开发接口,让开发者可以基于平台上的数据和服务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

4. 信息的交互与回馈:物联网平台可以让设备之间实现信息的 交互与回馈,让智能设备之间更好地协同工作,从而提升物联网 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二、物联网平台技术架构的搭建 物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物联网终端设备、物联网通信 协议、物联网平台服务器和物联网应用平台四个部分。 1. 物联网终端设备 物联网终端设备是物联网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由各种传感器、 执行器、智能控制器等组成。这些设备可以采集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多种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 这些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服务器上。 2. 物联网通信协议 物联网通信协议是物联网系统中的另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是 终端设备和物联网平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纽带。目前常见的物联 网通信协议包括MQTT、CoAP、LWM2M等。 3. 物联网平台服务器 物联网平台服务器是物联网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是实现物联 网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对接各种终端设

物联网平台的架构和实现

物联网平台的架构和实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平台已成为技术发展的新 亮点,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领域。物 联网平台是由各项物联网设备、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组成的一个 庞大网络系统,它能够实现对各种设备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下面我们来探 讨一下物联网平台的架构和实现。 一、物联网平台的架构 1、端节点 物联网平台架构最底层是指各种传感器、终端设备或物联网节点,它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的方式互相连通,实现数据 集中、传输、处理等功能。 2、网络传输 网络传输层是指实现端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技术层,包括物联网 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有线网络技术等,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设备 之间信息的互通。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层是指对传输过来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清洗、分析、存储和计算等多项工作,这些数据可以来自GPS定位、传感器采集、RFID识别等多个方面。 4、应用平台 物联网平台的上层是应用层,应用平台的作用是将数据处理后 的结果呈现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或生活中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决策。 二、物联网平台的实现 1、节点的联网 实现节点的联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以太网接入,首先将设备与以太网相连,然后在设 备中安装网络协议,如TCP/IP、UDP等,通过网络协议实现设备 和服务器的通信。 另一种是使用无线通信设备接入,例如Wi-Fi、NFC、蓝牙等,这些无线通信设备需要设备内置重要的网卡,通过无线通信设备 和服务器进行通信和连接。 2、数据存储和处理 存储和处理数据是物联网平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构建物联网 平台需要考虑到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

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场景

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场景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种技术的不 断升级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那么,物联 网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呢?物联网技术的架构和应用场景有哪些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技术的架构 物联网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统的云计算、边 缘计算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其中,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 联网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远程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和管理。边缘计算则是将计算机处理能力从云端转移到设备端,从而 更迅速地处理数据。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则是将物联网 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安全和高效的环境。 在物联网的架构中,主要分为物联网层、应用层和平台层。其中,物联网层是指连接各种设备的网络层,它是物联网的基础。 应用层则是通过物联网传输的各种应用,包括物联网、视频监控、智慧城市以及智能家居等。平台层则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 平台,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等。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它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4.0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应用场景。 1.智慧家居 智慧家居指的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居家设备实现智能化的一种 生活方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等设备远程控制家中的各项设备,包括智能灯光、智能影音、智 能遥控、智能家电等。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家务 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的“智能化”。在智慧城市中,各种设施如数据传感器、摄像机、传感器等,实现了信息的 快速传输和共享,从而精确掌握城市的各种信息,比如交通拥堵 情况、气候变化、城市污染情况等。这样,智慧城市可以快速响 应各种紧急事件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提高了城市的治理水 平和生活质量。 3. 工业 4.0 工业4.0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升 级和智能化。这种工业模式包括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多种 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更能实现快速、

关于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

关于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 【摘要】:当今世界,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因其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关键技术对物联网的应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物联网应用可以改变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让管理变得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关键词】:物联网RFID JEE 一、物联网的基本内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 (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博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二、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内,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案例 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

电力网络物联网的架构与技术要点

电力网络物联网的架构与技术要点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网络物联网的构建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电力网络物联网?它的架构和技术要点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解答。 一、电力网络物联网的概念 简单来说,电力网络物联网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巡检、监控等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对电力网络的全面和及时的监测和控制,同时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电力网络物联网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性:电力网络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覆盖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电表等。 2.多样性:电力网络物联网中可以使用多种传感器和设备,来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 3.智能化:电力网络物联网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方法,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4.实时性:电力网络物联网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获取电力 系统中的各类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 二、电力网络物联网的架构与技术要点 电力网络物联网的架构包括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部分。 1.前端部分 前端是电力网络物联网的入口,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数据采 集设备等。传感器可以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如温度、电流、电压等,并将数据发送给中端。 2.中端部分 中端部分是电力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对前端采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中端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将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同时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 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针对性的处理和控制建议。 3.后端部分 后端部分主要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设备,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后端可以使用智能开关、断路器、能量储存设备等进行控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控 制等方式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工业物联网的架构和技术特点

工业物联网的架构和技术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工业物联网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下被广泛应用。工业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网关和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互联和可视化的工业生产模式。这篇文章将从实际应用和技术特点两个角度,介绍工业物联网的架构和技术特点。 一、工业物联网的架构 工业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 感知层 感知层负责采集物理信号,即将生产设备中产生的各类数据汇聚到一起,通过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测量设备等实现数据采集和采集结果的处理。在这一层中,数据处理技术性要求较高,需要对数据进行多次采集、传输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且,在感知层中,需要考虑数据的性能和安全性。特别是在 工业生产的场景下,大量的数据需要采集、处理和传输,往往需 要花费大量的带宽和高速网络。因此,感知层必须具备高速、高 稳定性的网络连接和储存能力。 2. 网络层 网络层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中间件,对接感知层的数据管 理和应用层的数据传输。在网络层中,需要运用各种通讯协议、 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和存储等操作。 同时,作为数据传输的枢纽,网络层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安全性,以应对各种网络异常与安全威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网络层部 署了安全协议、防火墙和虚拟专用网络等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因此,网络层的架构和技术手段极为重要。 3. 应用层 应用层是工业物联网的应用集成层,也是工业物联网中最核心 的部分。在应用层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安全的数据流、运

行日志和操作流水等数据与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这样,无论是制造业、物流业还是仓库业都可以快速实现数字化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应用层对工业物联网的完善和实用的关系极为紧密,必 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更新。 二、工业物联网的技术特点 工业物联网在应用层面上,实现了对工业设备、人员和环境的 实时监测和管理。这种模式,无论是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效率、 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运营效率方面都有全面的提升。同时,在感知 层和网络层两个层面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1. 智能传感器 由于智能传感器具有省电、可靠、易维护的优点,其已成为工 业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业物联网利用传感器采集工业 设备产生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快速发现设 备出现的故障,为后续的设备维护提供支持。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架构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架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已经成为了当前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物联网是指通过网络 把普通物体与传感器、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信息交流 和互联互通。本文将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架构,以及它对社 会和生活的影响。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和物体,使它们能够 相互通信和交流。物联网以传感器和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将各种 普通设备、家电、车辆等智能化,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人们可以通过物联网来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监测环境信息,实 现远程操作等功能。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网络。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种物理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数据处理单元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 取有用的信息。通信网络则负责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到目的地。 二、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的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 的底层基础,它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标签等设备。这些设 备负责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它由一系列 网络设备组成,包括传输介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层的目 标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安全保障。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顶层,它是用户与物联网交互的接口。应 用层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给用户有用 的信息。应用层涵盖了各种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 三、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广泛,影响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在智能交通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监控、智能导航、交通流量调控等功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智能家居方面,物联网可以实 现远程控制、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功能,提升了家居的舒适度 和便利性。在智能农业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农田监测、精准灌溉、智能养殖等功能,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工业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和发展趋势

工业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和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在各个领域逐渐得到应用。而工业物联网(IIoT)则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相比起普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拥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工业物联网需要满足高实时性、高可用性、大数据量处理等特点。因此,工业物联网技术架构和发展趋势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工业物联网技术架构 1.传感器层 传感器层是工业物联网的底层,负责采集各种环境和设备的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有源传感器是指需要外部能源驱动的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而无源传感器则利用自身内部储存能量进行工作,例如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 2.通信层 通信层是工业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传感器层采集的数据。通信方式主要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有线通信主要是点对点连接,例如以太网、RS232/485、OPC等。而无线通信主要是定点广播,包括WiFi、蓝牙、NFC等。 3.数据存储层

工业物联网采集的数据非常庞大,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数据存储架构,能够存储数据并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传统上,数据存储主要分为关系型数据库(RDBMS)和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由于工业物联网数据量较大,多为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因此非关系数据库较为适合。 4.数据处理层 数据处理层主要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分为离线处理和实时处理。离线处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归档,相对较少接触到业务场景。而实时处理则需要更加高效的算法和模型,以及高性能的计算机资源。 5.应用层 应用层是工业物联网的最顶层,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展示给用户。应用层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并进行更准确的决策。 二、工业物联网发展趋势 1.安全性 随着Io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物联网的数据数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保障工业物联网的安全性非常关键。由于工业物联网需要面对更多的网络安全威胁,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安全性能元素。

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物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物联网的概念是指利用互联网和各种传感器技术实现物体间的联接和信息交换,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智能化管理。在物联网中,物体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人与物体之间的智能互动。物联网以其高效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方式,使得社会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本文将从物联网的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及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物联网架构 物联网的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方面。 1. 感知层 感知层是指物联网系统中用于获取环境信息的传感设备和相关设备。这些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RFID标签、无线通信设备等,它们主要用于收集实时的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将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传输给传输层。 2. 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负责物联网中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传输层的技术包括各种传输协议、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以及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传感设备和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实现高效、安全和稳定。 3. 平台层 平台层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主要负责汇集和处理感知层传输过来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后,提供给应用层进行应用。平台层一般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技术,它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管理。 4. 应用层 应用层是指在物联网中利用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和服务的实现,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方面。应用层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平台层提供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智能服务。 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