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代元帅与六大建筑贺龙在重庆的岁月往事

一代元帅与六大建筑贺龙在重庆的岁月往事

一代元帅与六大建筑贺龙在重庆的岁月往事
一代元帅与六大建筑贺龙在重庆的岁月往事

一代元帅与六大建筑贺龙在重庆的岁月往事

在渝中区两路口,有一座著名的雕像,它不仅是一个景观,更是重庆的一处地标。这座雕像由几个人物构成――手握篮球、足球及身绕体操飘带的运动员簇拥着一位面容祥和的长者,这位长者左手拿着烟斗,右腋夹着草帽,运动员们在他的带领下,神态坚定,一副豪迈向前的模样。

雕像中的这位长者,便是赫赫有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他与重庆这座城市有着太多可以追述的往事――作为重庆体育事业的奠基人,贺龙伟重庆体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重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贺龙也可谓功不可没,留下了至今仍被人们称道的“六大建筑”。

开拓重庆体育事业的愚公

在离贺龙雕像不远的地方,大田湾体育馆和体育场安静地伫立着。尽管场馆里已经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雄起”声,但这些建筑却铭记着整整一个时代。

在建设大田湾体育场之前,贺龙就组织了重庆第一届端午节水上运动会,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在他的指挥下,重庆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而那时的重庆正逢新中国成立初期,虽已跻身为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但随处可见战后的萧条。贺龙在刚调来重庆时就指示说:“不

仅是解放这座雄伟的城市,而且还要把它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当面对体育的神速发展和设施残缺,他更加意识到,急需通过搞建设来解决这种不平衡状况。

1951年,贺龙亲自主持了大田湾体育场的建设。当时的大田湾是个几十米深沟,贺龙在此选址,有人嘲笑说:“这种破烂地方也可以修成体育场,简直白日做梦。”经过他多方动员与奔走,加之广大市民也看到了体育业的变化,响应修建者倒也甚多。要填平深沟,说难也不难。因为旁边就是一座大山,只要把大山推倒,搬运转移土石即可。真正的困难在于技术条件不足,车辆也不够用。于是,贺龙像愚公一样亲自扛上铲子,率领社会各界支持人士义务劳动。经历了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辛勤挪移,终于将大山推平,后填满大田湾深沟。直到1956年,西南地区首座体育场――重庆体育场(即大田湾体育场)终于竣工,它也是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刚修好时,体育场内是一个铺上草地的大型足球场,足球场最外圈是一条木屑铺设的白色跑道,内圈是红煤屑铺筑的红色跑道,两侧有助跑道。场外还建有体操房、乒乓球房和蓝球、排球训练馆、游泳馆等,极具现代意义。

体育场建成不久,贺龙又组织了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近2000名运动员参赛,运动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他亲自为体育场内第一场足球赛开球,大大鼓舞了重庆运动员们的士气。

将战斗精神进行到底

在贺龙的引领下,重庆的体育蒸蒸日上。今日所见的大田湾体育场已经过整修,它秉承着贺龙元帅的体育精神,承载着重庆体育事业的梦想。

贺龙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他自幼习武,8岁时随祖父和堂叔学习武术套路,后来到宗家塔等地拜师学武。每逢正月,贺家聘请外地武术高手来乡教习拳术,通过棍棒对打、双和刀等武术项目,贺龙练就了过硬的功底。在后来的体育练习中,他主张“我们要的是真功夫,这对增强人民体质有好处。”

而早在红军时代,贺龙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就亲手组建过篮球队。在为球队起名字时,贺龙说:“红军有过战斗球队、战斗剧社。八路军嘛,还是要战斗,就叫‘战斗篮球队’吧。”当年周围硝烟四起,连天炮火,贺龙和他的“战斗篮球队”面不改色,一边打球,一边作战,屡屡激战,杀敌无数,“战斗篮球队”名气威震八方。

然而,1951年,北京举行全国第一届篮球、排球比赛,西南队却发挥失常,“吆鸭子”了。贺龙对此动了脾气,想当年自己的“战斗篮球队”也算是常胜将军,名声响遍陕甘宁晋绥边区,如今球队竟这般不堪一击。他一边沉思,一边采取改进措施,往北京打长途电话:“我们西南地区打成这个样子不行,球队回来以后,要集中起来搞训练。”很快,

他令西南军区“战斗篮球队”闪亮登台,由重庆打遍全国,屡战屡胜。并于年底成立第一支专业体育工作队――西南区体育会篮球队,成员11人。此后,排球、足球、田径等运动队陆续成立。

尊重与提拔体育人才

贺龙不仅是一名能够携带枪支横渡江河的体育健将,他对体育人才也特别看重。在就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那天,他就大声宣布:“毛主席、党中央要我当体委主任,是周总理、小平同志点的将。社会上有些人瞧不起搞体育的,说运动员是‘吃球饭’的,从现在起,我贺龙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吃球饭’的人!”话语一出,大振人心,给了运动员们极大的信心与安慰。

在生活中,他对运动员关怀备至。享有“高栏王”美誉的林绍洲,曾在国民党中央军校任体育科长兼总教练,解放后在成都拉架架车。当时“战斗队”正缺田径教练。贺龙听说后,立即派人到成都给他做思想工作,承诺给予他全队最高的工资,并安排其家室,尽力说服他到重庆。林绍洲为此倍怀感恩之心,兢兢业业,培养出了一批具高水平的运动员,比如重庆短跑名将陈家全。还有跳高运动员李大培,原是篮球队员,贺龙对他说:“你打篮球,虽不得力,但你的弹跳力好,练跳高怎么样?”贺龙的话使李大培豁然开朗,欣然改行,在林绍洲指点下,成绩不断上升。某天,贺龙告诉时

任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战斗队”请来了“高栏王”。邓小平说:“那去看看这位拉过架架车的林教头,怎样?”于是两位领导来到训练场地,林绍洲师徒二人见状,倍受鼓舞,李大培面对1.87的高度,一跃而过,一举突破解放前的全国纪录。自此,李大培上调到八一田径队、国家田径队,不断破纪录。

此类事件,不胜枚举。贺龙曾说:“有朝一日,中国一定要办奥运会!也许那个时候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不在了,希望你们把这件事办好。”他的话在2008年变成了现实,虽然贺龙没能见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但他的话依然被人们谈起――“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打出什么风格?要打出中国的风格;打出什么水平?世界水平!”

指挥建设现代化重庆

除了在重庆体育方面的建树,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是贺龙对推进重庆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功绩,首当其冲的便是大礼堂的建设。

他初到重庆时,经过一番视察,发现重庆有众多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工厂和学校,却没有一座像样的集会场所。紧接着,他与邓小平等同志研究决定,建造一座西南军政委员会大会堂,用来举行大型会议和文艺汇演所用,这便是如今气派雄伟的重庆人民大礼堂。贺龙还指示:“不要学小脚女人,要建就建一个大气雄伟的大会堂。”经再三斟酌,著

名建筑师张家德的设计方案被选定。张家德凭借多年的设计经验及查阅大量资料,设计出的大礼堂主体汇集明清建筑风格,融天坛祈年殿和天安门城楼特点于一体,并配以两翼走廊和塔楼。

贺龙和邓小平认真研究与审定了大礼堂的设计方案和建设预算,决定由西南军区派工兵部队担任施工任务。这一工程从1951年动工到顺利建成,耗时近3年,期间贺龙对工程的设计施工非常关心,多次亲赴工地了解情况,解决困难。他调派人员用风钻及推土机削平了马鞍山山头,搬移土石、钢材、木材等,整个过程精益求精。建成后,贺龙亲笔题字,不过后来几经易名。半个世纪过去了,大礼堂风华依旧。

与此同时,贺龙还与其他领导人研究制定兴建了一座供重庆人民娱乐休息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它与西南博物馆、重庆人民大礼堂、大田湾体育馆、体育场和重庆市体委办公大楼,一起被称作“六大建筑”。

如今,“六大建筑”中的人民大礼堂、大田湾体育场已经成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功能沿用至今。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座名为《贺龙和运动员》的雕像在大田湾体育场正前方落成,重庆人民用这样的方式感恩贺龙为这座城市的成长做出的丰功伟绩。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复习题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三朝五门: 三朝五门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式,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三朝”指外朝、中朝和内朝。外朝是君王举行颁诏、受俘等大礼之所,中朝是君王日常办公之处,内朝则是君王居住之所。“五门”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因为年代久远,其排列顺序自古就有争议。如有的学者认为不是五门而是三门,有的学者则对五门的顺序有不同的见解。五门之名皆有含义,如“路”为“君王在此”之义。“三朝五门”制度从建筑布局上讲就是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门内为不同职能的宫殿建筑,以满足帝王大典、日常行政、起居生活、安全禁卫等需要。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这种布局原则一直延续至清朝宫殿。清代五门为:正阳门、太和门、端门、午门、乾清门。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其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是坐北朝南,既符合风水的安排,又有利于保持居民的私密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北京四合院的标准模式是一组三进院落,“北屋为尊,俩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3、府院大门: 4、“五福”: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注:《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5、外八庙: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外八庙。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外八庙中所有的寺庙都是基于民族团结而修建的,在建筑风格上有汉式寺庙、藏式寺庙、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形式,其建筑、园林以及大量的碑刻、雕塑、壁画、佛像祭器等文物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园林艺术的瑰宝。 6、中国的石窟: 石窟是在山崖河畔开凿的佛教寺庙,原与佛寺、佛塔通为一体,后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单独的佛教建筑形式。中国石窟源于印度,约始于3世纪,历

重庆的文化背景

①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经过十年直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老百姓逐步富裕了起来,在追求物质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人们对于财富增值的愿望越发强烈,个人理财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这个以三峡建设为背景建立的直辖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重庆还有山城、雾都之称。 ②重庆,是一座来了就跑不掉的城市,张君在重庆被文强整了,文强在重庆被薄熙来整了,薄熙来在重庆被王出卖了,周克华逃到重庆死了。重庆这下火了,当官的来灾,当贼的来死。老蒋过来当陪都,没过两年就被赶到了小岛上。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病死在钓鱼城,刘备当年路过重庆,结果是白帝城托孤。重庆是一个神秘的城市,主城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 ③理财环境 一、重庆市居民个人理财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十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和老百姓收入成倍增长,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580.67亿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2 949.05亿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 302.05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11 570元,主城都市经济发达区,人均GDP 更是到达或超过3 000美元,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富裕起来的老百姓不再

满足于把手中的富余资金存放在银行而获得微薄的利息收益,对于金融市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充满着浓厚兴趣,特别是近两年来,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人们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个人理财产品缺乏多样性 目前,市场上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但是与欧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只能说是形似,远没有达到神似。个人理财的精髓应该是它的个性化服务,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财需求是不一样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不一样。针对人的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推进产品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推动力。 (二)居民理财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重庆市个人理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居民个人理财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急功近利,无风险防范意识。“理财=赚大钱”这一错误认识存在于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不少人一上门就问银行客户经理“买你的产品我能赚多少”,“你们发售的基金最低收益有多少”。在资本市场火爆,基金高收益的诱惑下,不少居民甚至把自己养老看病的救命钱,全部投资于基金等高风险理财产品,他们哪里知道,繁荣盛世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资本泡沫一旦不幸破灭,他们的财富梦想将彻底丧失,甚至退休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盲目跟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贺龙元帅简介

贺龙元帅简介 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率部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对高铁板块股价的影响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对高铁板块股价的影响一、基本情况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经过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截至25日18时,“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人数已增至39人。据温州市有关方面介绍,第39具遇难者遗体是在现场挖出的。到25日18时止,此次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其中初步确定身份的有38人。此外,住院192人,其中重症12人。 事故前高铁行业状况 1. 我国高铁运营状况 目前,我国已有6920营业公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其中,新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包括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时速250公里的合宁、合武、石太、济青、甬台温、温福、福厦客运专线及成都至都江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2.我国高铁未来前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以令世界惊奇的“中国速度”迅速崛起,中国高铁不仅展现出中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智慧,更向世界展示出一张“中国名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的高铁建设技术和高铁工程质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国高铁在设计、建设、制造方面也拥有绝对优势。随着京津、武广、郑西、京沪等等一条条高铁的建成与运行,让世界刮目相看。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中国铁路部门在修建高铁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高铁建设史上一笔财富。因此,加快高铁建设,让高铁贴地安全飞,给老百姓出行带来许多方便,给各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增加腾飞的翅膀,拥抱新的生活。 二、动车事故对股市的影响 1.动车事故引发的股市波动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很快就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反馈。 周一沪深股市跳空低开,呈现单边下挫走势。其中,受“723”事故影响,铁路基建板块领跌两市,投资者情绪受到极大影响。截至收盘,沪指大跌82点,跌幅达2.96%,创下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深成指跌幅更是达3.13%。恐慌性抛盘纷纷涌出,两市成交额达2200亿元。

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及简介

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1、江津区石蟆镇 石蟆古镇自元末建场,至今已600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了清源宫、登云山寺、石蟆口古场、稿子坝老街、张氏祠、大佛嘴大佛、下雨仙佛慧寺等众多文物古迹。爬杆、钱枪、翻五台、川戏、灯戏、腰鼓、川祖会、灯杆会、清谯会、上九会等各种民间特色文化艺术活动更是历经数百年盛况不减。古镇现已形成古场、新区相协调的“三纵三横”、“七路一街”的格局,占地1.2平方公里。 2、江津四面山镇凤场乡(现双凤村) 四面山镇凤场乡(现双凤村)位于四面山镇背面,处于国家景区四面山主入口的前庭位置。凤场乡(现双凤村)会龙庄为江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清代中叶的古建群体,是典型的南方花园式仿宫廷式建筑,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会龙庄坐西南朝东北,复式四合院布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庄园总占地面积20468平方米。 3、江津吴滩 吴滩古镇位于璧南河、箭梁河汇合处,建场前方圆几里内一片荒芜,人称“芜滩”,明代建场后,以“芜滩”谐音为吴滩,镇因得名。吴滩镇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现存聂荣臻元帅故居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4、秀山洪安 洪安古镇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重庆、贵州、湖南交界之地,也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还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原型。古镇古建筑群立,其工艺、造型独特,土家苗寨风情别具一格。整条老街长约千余米,两旁均有高大结实的封火筒子,造型独特,高过房顶数米,形成了古镇独特的风貌。 5、酉阳龚滩 龚滩古镇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被誉为“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现存夏家院子、董家祠堂、半边仓、川主庙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蛮王洞香会、娘娘会、龚滩诗词等民俗文化使古镇别具风味。 6、酉阳县后溪古镇

开国元帅贺龙

开国元帅-----贺龙 贺龙(1896年3月--1969年6月),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团主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转战鄂西北。于6月18日,占领房县城,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931年7月下旬,国民党调动整编五十一师范石生部,谷城赵文启部。均郧张连山、马大脚部共九个团的兵力,从东北两面向房县苏区“进剿”。贺龙指挥红军主力和地方工农武装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红色政权。重大的战斗有连山坡县城保卫战、寺坪阻击战,陡口伏击战等。1931年9月,贺龙按照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奉令红军主力返回洪湖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在房县坚持革命斗争长达三个月之久。1955年,房县派代表专程拜访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贺龙对当年在房县的革命斗争记忆犹新,并亲自题写“革命先烈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条幅。赠给中共房县县政府,现镌刻于房县红军烈士纪念塔的正面。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从建国初期开始,他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际事务中,他协助周恩来工作,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对林彪、江青、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

浅析周逸群精神

浅析周逸群精神 ——血染风采革命情怀 李洪方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级3班 【摘要】周逸群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他一往无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对共产主义理想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为国为民具苦心的高尚情操。坚持实事求是的胆略和创新精神,坚持原则,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利益,与错误思想展开坚决斗争的精神。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及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 【关键词】周逸群革命高尚品德 一、周逸群简介 周逸群,原名周立凤,1896年生,贵州铜仁县(现为铜仁市)人。周逸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他毕生为党工作,矢志不渝。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汇报工作,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他的名言是:“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我们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 二、血染的革命风采 1913 年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学习,1919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活动。 192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逸群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任,领导联合会同蒋介石支持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坚决斗争,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等刊物,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被称为“黄埔岛上的一颗新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贺龙部任师、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任第20军第3师师长,率部参加瑞金、会昌等战斗。曾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在广州潮汕地区失利后辗转到上海。

建筑历史

一、研究建筑历史的意义“抽象继承” 二、中国建筑史的成就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2.主流——木构架建筑 二、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 刘致平:自然条件说 徐敬直:经济合理说 李允鉌:宗教文化说 对先进技术选择的结果 木结构存在的优势 a.资源丰富,便于加工 b.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空间灵活性大 c.抗震性能好榫卯柔性连接,缓冲外力 d.施工模数化 e.方便修缮、搬迁 木结构的缺陷 a.木材越来越少 b.火灾的损害 c.空间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 二、木结构建筑的类型 1.抬梁式:沿房屋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形成一组木构架。 2.穿斗式:沿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形成一组组的构架。 3.井干式:用天然圆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形成房屋的壁体。 三、单体建筑的特点 1.骨架的系统“间” 2.立面趋于造型程式化 3.木构艺术造型合理——线条的优美动感(剖面) 侧脚、升起 屋面为凹曲面 4.装饰、结构、构造合一 5.第五立面独具特色 四、建筑组群布局 庭院布局大体分两种:纵轴线上先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的两侧,依横轴线以两座体形较小的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三合院;或在主要建筑对面,再建一座次要建筑,构成长方形庭院,成为四合院。四角用廊或建筑相连,封闭性较强。 先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的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建筑联系为一。

五、建筑与环境 六、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文化与建筑现象两种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1.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村遗址 2.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三、祭祀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一、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遗址 山西夏县——夏都安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奴隶制下的等级制度对建筑有了新的要求——宫殿、陵墓 1.遗存 郑州商城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宫殿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2.器物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城市 2.住宅 3.技术发展 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1.城市 2.技术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589年)一、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城市建设的高潮齐国临淄燕国下都 2.宫室——高台建筑 3.技术的发展 铁制工具——榫卯更精细 瓦广泛使用,出现砖 陶制漏斗、管道形成排水系统

关于贺龙元帅

关于贺龙元帅 ——长征的故事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浅谈建筑文化

浅谈建筑文化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建筑成为人类文化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已为社会确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文化是文化在建筑方面的反映和体现,也是以建筑去体现和涵盖的文化。 1. 建筑文化的基本观点 1.1 人是建筑文化的主体。 人是建筑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建筑文化的弘扬光大有赖于人特别是建筑家们文化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没有建筑大师们的锐意创新 ,建筑化的弘扬光大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为建筑教育提出了更高更难的任务和要求。 1.2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的综合反映。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它也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方性等特性。 1.3 科学技术是建筑文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科技是推动建筑业和建筑文化的第一推动力。把高科技如何更有效的运用到建筑行业中 ,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 ,是建筑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2. 形态特点 2.1 建筑文化的层次性 世界上任何民族或地区的建筑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包括地域层次、时间层次以及时空层次和建筑文化本身的构成层次。 2.2 建筑文化的整体性 建筑文化是由多层次构成的综合整体。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而这些不同时空的建筑文化又构成连续的整体,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在连续这种时空整体上下功夫,做到时空文脉的发展,同时又恰到好处。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就汉建筑文化这部分来说,也是整体上的统一,其潜在意义绝不是大屋顶、琉璃瓦和“三段式”,甚至“四合院”等形式和布局要素就能够表达的,它从总体上反映了汉文化对自然和文化生态的适应方式。 2.3 建筑文化的离散性 建筑文化的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离散性。离散化就是集中化整体化的反面。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建筑文化也随时空变化。建筑文化背景不同,时间不同,对建筑文化的确定和认识也不同。建筑文化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此时此地适合,彼时彼地却未必适合。建筑文化跟文学、艺术、宗教和政治等相互关联,建筑文化是由诸多因素决定和反映的,因此,有些可以体现为建筑文化,也可以体现为其他构成文化。因此,我们在继承建筑文化时,更应考虑到异地异时的情况,考虑到建筑文化的离散性,才会更好的体现建筑文化深层次的韵味。 2.4 建筑文化的模糊性 建筑文化的形成混茫,神象恍惚,使客观事物的结构呈现出不可分割的状态。整体呈混沌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概述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历史、永续发展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概述 何智亚 重庆是中国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建城3000多年,得名800多年,1986年国务院公布重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重庆形成了包括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开埠文化、抗战与陪都文化在内的诸多地域文化要素。重庆江水环抱、山势起伏,山地和丘陵占到了重庆市总面积的95%,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强烈的城市个性色彩和典型的山地建筑风貌。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工作也紧紧围绕着重庆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开展。 一、重庆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特色 (一)重庆城市母城——渝中半岛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流处,是重庆母城和城市的发祥地(插图1),历史上先后称江州、垫江、楚州、巴州、巴郡、渝州、恭州、重庆。民国三十五年《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记述:“重庆城核心,从两汉至今,均在两江汇流处。最初时期,城市中心偏居今日之陕西路、林森路一带,以其接近江边,有航运和取水之便利,故居民聚集甚密,此为本市发展之第一期。嗣后城内外开辟公路,建立自来水厂,人口重心乃渐向城中转移,今之都邮街遂取城南之中心地位而代之。” 重庆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筑城。第一次是公元前314年,秦国大夫张仪在江北嘴和现渝中半岛尖端修筑土城,史称“仪城江州”;第二次是三国蜀汉建兴四年(226年)筑城,城市范围向西扩大到大梁子、小梁子和较场口一线;第三次是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城池西移北

拓至今较场口、临江门一带,范围扩大近两倍,开通了千厮、洪崖、薰风、镇西四道城门;第四次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的格局,城墙围合周长据清乾隆王尔鉴纂《巴县志》记载为二千六百六十丈又七尺(合8890米);第五次筑城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四川总督李国英下令补筑城墙,修补长度达12华里。现在人们通常说的“重庆城”,指的就是明代戴鼎主持扩建、清代李国英主持补筑的十七道城门内的区域(插图2)。 1921年11月,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湘在重庆成立重庆商埠督办处,1922年8月改商埠督办处为市政公所。1926年6月,重庆市政公所改为商埠督办公署。1927年11月,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1929年2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批准重庆成立特别市政府,潘文华出任首届市长。1929年7月颁布《重庆特别市市政府暂行条例》总则第一条明确:“重庆特别市依照国民政府公布之特别市组织法第三条第三项之规定,为中华民国特别市行政区域,直隶于中央政府,不入省县行政范围。” 1927年至1935年,在潘文华担任重庆商埠督办和市长期间,用了6年半时间向城外扩展新城区,城区面积从原2.3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10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之后,重庆由一个西部区域性商业城市,一跃而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经济、金融中心。国民政府总统府设在渝中区。 重庆城近现代历史沉淀深厚,大量开埠至陪都时期的历史遗迹和抗战遗址、名人旧居留在了重庆城。 (二)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

贺龙少年走五峰

贺龙少年走五峰 贺龙元帅从1928年到1935年间,先后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红二军团、红三军10余次转战五峰。贺龙称“五峰是他的熟码头”,确实如此,贺龙从1909年他13岁起就经常到湖北五峰县的湾潭、红渔坪、渔洋关、仁和坪等地做事、做生意。他的趣闻轶事在五峰至今流传不息。下面我就跟大家讲几个他少年时代在五峰发生的故事。 “我们穷人也是人” 1910年,贺龙十三、四岁,跟随同村长辈钟擀匠(旧时制作鞭炮的艺人)在五峰湾潭有名的财主柳美山家制作鞭炮。柳家少爷柳南甫十四、五岁,身穿长袍马褂。一天,他手拿酥心棍子糖(用苞谷熬制加工而成)对贺龙说:“这种糖才甜喏,你想不想吃呀?”随即将一根糖递到贺龙面前。贺龙正犹豫,柳南甫很快把糖收了回去说:“把糖给你这个叫花子吃,还不如喂狗!”贺龙要揍他,被钟擀匠制止。柳南甫见贺龙不理他,又缠着钟擀匠要鞭炮玩。钟说还没做好,柳硬拿了几个,见放不响,就大吵大闹说:“你骗人,这爆竹不响。”接着用脚踢钟擀匠,骂道:“你这个老叫花子,只会统饭不会做事,我要你学狗叫!”贺龙一旁气得青筋直暴,吼道:“我叫你横!”上去一巴掌把柳南甫手里的糖打落在地,又一脚把柳绊倒,说:“告诉你,我们穷人也是人!”柳南甫见一个穷小子打他,哪里肯依,爬起来揪到贺龙又打又咬。贺龙也不认输,愤然举拳还击。钟擀匠和柳美山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分开。老实怕事的钟擀匠要贺龙向柳家父子认错,贺龙说:“该认错的是他们!”赌气一个人回了桑植。 “见人有难不帮不是男子汉” 同年5月,贺龙来到五峰红渔坪,托远房四叔贺士梅找事做。贺士梅说:“我给你一头骡子,你就学赶骡子吧!”贺龙说:“我在家跟别人赶过骡子,只是没有单独跑过。”贺士梅就给他找了几个骡伙计,帮人贩运茶叶。 贺龙做事认真卖力,样样不比大人差。一季茶叶运下来攒了点钱,他打算攒钱买匹马。 一天,他与伙伴从五峰城返回,在宋家河看见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只叫唤。原来老人摔伤了腿,不能行走。老人家住茅坪,离这里有30多里路,他孙子急得只哭。贺龙说:“我用骡子送你回去。”伙伴们说:“天快黑了,明天还要跑宜都,你赶不回来误了事老板要怪的。”贺龙说:“不要紧,我连夜赶回来。” 半夜时分,贺龙浑身泥水,闷声不响地回来了。伙伴们问他:“怎么了,骡子呢?”贺龙说:“天黑下雨路滑,摔死了!”伙伴们同情地埋怨他:“你就爱管闲事,他还有孙子照护,走不得就在附近讨歇(住宿)嘛!”“那老头儿也太倔了,我们说带他来红渔坪治伤,又不要他出饭钱药钱,他硬要回去,搞得你人吃亏不说,骡子也摔死哒,看你回去怎么向你四叔交代!”贺龙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可他遭难,我不帮,他就要受更多的苦。见难不帮算什么男子汉!”伙伴们说:“对,见人有难不帮不是男子汉。现在云卿伢子的骡子死哒,我们凑点钱帮他赔!”贺龙说:“你们都有老有小,挣点钱也不容易。我自有办法。” 贺龙向四叔说明了原由,拿出自己积攒的钱,说:“这是我赔骡子的钱,还差的,等我挣了再还。”贺士梅说:“你解人所危,帮人所难,乃大丈夫之所为,我怎么会要你赔钱呢!”贺龙说:“你不要钱,我就不叫你四叔了!”贺士梅笑道:“叫不叫四叔,我不在乎,来,吃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掩卷沉思,耳边尤有炮火声;凝神回首,眼底不由泪水生。李大钊、邓恩铭、方志敏......31位烈士,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才27岁,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追求信仰、放弃家庭、献出生命,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词,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的家书既有对革命的坚定又有对家庭的柔情,他们的家书既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抨击又有对新社会的无限憧憬。 一、烈士们都是政治坚定的革命者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自述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方志敏烈士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烈士江诗咏在给父母亲的信中写道“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们依然用坚定革命信仰激励自己,他们无惧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蔑视劝降者的高官厚禄,视死如归。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红色家书》通篇是:“砍头不要紧,只有主义真”“砍头不过是告老还乡”“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刀放头上不胆寒”“饮弹从容向天啸,长流浩气在人间”“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死可以,变节是不可能的”“宁死而不求虚伪、卑劣、罪恶的自由”“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烈士们用他们的“死”换来了新中国的“生”。 二、烈士们都是意志坚强的“有情人” 烈士们在政治上、思想上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在战场面对敌人的枪弹时是无畏的英雄,在不幸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时是视死如归的殉道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他们也是“有情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生死离别之际,他们也会想到他们的家庭、父母、妻儿,但我们从他们就义前的家书可以看到,我们的烈士在生离死别之际并不是拘于儿女私情,他们是站在革命的高度交代“后事”。忠孝难以两全,为国捐躯后,交代赡养父母、培养子女之事是人之常情,但我们的烈士在叮嘱完赡养抚育之事后,更希望是把儿女继续培养成革命者,继承遗志,“继我志呵,继我志呵”! 三十一位烈士,从这些烈士的生平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建烈

徽派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源流

徽派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源 流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徽派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源流 (建筑样式、空间功能、材料结构、建筑局部、工程工艺、文化意涵) 起源与发展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 明朝中叶,徽商崛起,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商贾大帮之一。徽商为 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 林……。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 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 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 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 筑体系。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 地形成了。 (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应运而生了。) 建筑样式 结构: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 徽派建筑其精华体现在三个方面:门楼、天井明堂、中堂。 (1)门楼

徽州方言中的正屋大门为“门阙”。阙是古代封建制度中贵族爵品的标志性建筑。徽州人将“阙”顶部精华特点转移的门顶上,包括马头墙的翘角都容纳阙的夸张式特征。特别是祠堂与豪宅,它集砖雕和石雕之精华,门阙成为整个建筑最讲究的精华部位,除了结合门向的风水之外,越人在木雕方面的天赋也容入其中,它成为徽派建筑的主要“门面”。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一)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历吏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展 论文摘要:从回顾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历程开始,分析了当前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影响的几大主要因素,并力图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明确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重要性。 重庆是国家审批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保护方式、保护内容也随着各个时期保护观念的改进而逐渐完善。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重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我们的保护观念应该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新课题。 1回顾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市虽然没有明确的保护机构和保护文件,但从1952年~8O年代中期,全市开展了成渝铁路、宝成铁路文物调查,三峡地区洪水考古调查,四川盆地恐龙化石调查和占窑址调查等文物普查工作。 1)1990年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文物委员会,是重庆市第一次在法律上得以认可的文物保护机构,有关部门参与协调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整个重庆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才得以开展。 2)1992年旧城改造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城市历史文化传统。 3)1993年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 4)1998年《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过。 5)2002年历史街区的划定对重庆的影响。 6)2005年《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颁布。 7)200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2当前影响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全球变暖引起的自然灾害 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山丘地带,属于“川东伏旱区”,极易发生旱灾。汛期的雨量充沛,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是全国四大地质灾害多发地之一。 2.2快速的城市化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市的经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化速度迅速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用地、居民住房等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增加。随着2007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以来,重庆市又计划主城面积l0年后将扩大一倍,城镇化率将接近80%,城市人口将新增800万以上,成为西部最大的城市群,这些目标不仅给重庆市主城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旧城改造问题,而且也造成它们与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保护矛盾和冲突等问题。 2.3过度的旅游开发 “遗产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但“旅游拥塞”所引起一系列对生态的破坏、商业过度的开发以及非物质遗产的错意等,都造成了历史文化遗迹的品质下降。2.4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物保护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一面方既要强调传统工艺,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并用。但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浮躁的一面,片面追求效率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 3建议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1.1应对机制 1)加强政府在山地灾害防治中的领导;2)把山地灾害防治纳入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

重庆大足历史文化名镇

理论导读: 政府组织,也叫行政组织或政府,是指人类社会各种组织中的一种,它是国家为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公共机构。由职能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全责分配、资金设备、管理方式、运行过程、法制规范等要素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直属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派出机关等。纵向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起的作用。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政府核子能和国家立法、司法等方面的职能相对称,表现为执行国家意志的管理方面的职能。政府职能是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时表现出来的职能。政府职能的实施者是政府组织体系。 政府是管理的主体,政府管理的客体可以分为经济事务、政治事务、社会事务和文化事务四个方面。经济事务方面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监督市场运行、监督国有资产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和完善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政治事务方面主要是保持政府政治的合法性、政府政治的透明性、政府政治的责任性、政府政治的法治性、政府政治的回应性和政府政治的有效性。社会事务方面主要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社会收入差距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文化事务方面主要包括文化的对外传播、文化市场的管理、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文化救助、公民文化权利保障和文化保护。 材料一:重庆古镇主动请摘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自从3年前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之后,重庆大足县铁山镇就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捉襟见肘的财力难以承受古街危房改造的开支;另一方面,保护不力,相关领导将被追究责任。 无奈之下,铁山镇要求摘掉“历史文化名镇”的帽子。 铁山镇的困局成为全国古镇保护中的普遍问题,专家认为在名镇保护上,国家提供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已刻不容缓。 3月23日,重庆市大足县铁山镇细雨绵绵。86岁的孙纪文老人坐在家门前的大步廊檐下,看着雨水从廊檐滴下。 大步廊檐是双河街上的特色建筑,而双河街是一条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街。因了这条古街,3年前铁山镇被评定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但如今,孙纪文身后的那一排排木质古屋在风雨中已歪的歪,塌的塌,县建委的专家更称古街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有成片倒塌的危险。 在铁山镇一些领导干部看来,如今古街成了一个包袱——靠财政拨款的铁山镇无钱对古街进行保护维修,而古街大多数居民也没有能力维修老屋。尴尬之际,近日铁山镇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要求摘掉历史文化名镇的帽子,并对古街进行拆除。 有人士认为,这实际是铁山镇领导的一种推卸责任之举。根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如果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不力,重庆市政府将按照规定追究相关区县、镇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行政责任,而如果摘掉“名镇”的帽子,领导就不会再担保护不力之责。 铁山镇“摘帽”之举犹如投石入水。重庆市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拍案怒称“胡闹”,并欲追究铁山镇政府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长期关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认为,铁山镇遇到的保护困局在全国已是普遍现象,国家对此如何提供政策支持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 40火箭筒型号演变

中国 40火箭筒型号演变 56式40火箭筒 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苏联技术,很快试制出仿苏PNG-2型的56 式40mm反坦克火箭筒。该火箭筒采用了火药燃烧后的喷射气体的反作用冲量为弹头提供飞行动能,它没有现代意义的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就是发射筒本身,火药包固定在弹尾部,从筒口插入发射筒,击发后火药燃烧,火药燃气从筒尾高速喷出,其反作用冲量为弹获得飞行动能;弹头部是80毫米的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尾杆上装有用弹簧片制造的稳定翼。这种火箭筒是一种一筒多弹的武器,由40mm火箭发射筒和超口径的80mm破甲弹组成,其技术指标如下:弹质量 1.8kg 筒质量 2.75kg 破甲深度280mm(只能对付法线角55°以下的甲板) 直射距离100m 100m立靶密集度0.5×0.4m 该武器1956年定型装备部队,成为我军步兵连的主要攻坚武器。参加过西藏平叛、援越战争和1962年10月的中印边界自卫还击战等多次战斗,屡建战功。由于56式40火箭筒威力大、精度好、体积小、质量轻、机动灵活、受地形限制小,适用于山地丛林地作战,对敌坚固掩体、战车特别有效,所以深受部队欢迎,战士们说:"40火箭筒棒极了!"40火箭筒的问世,使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作战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RPG-69-1式40火箭筒 69-1式40毫米火箭筒 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冲突中,面对苏联的T-62坦克,56式火箭筒“只能刨个坑”,给中国军方极大的震动。冲突过后,军方开始加紧研制新一代反坦克武器,69式40火箭筒也由此催生。1969年式40mm火箭筒配用85mm超口径空心装药破甲弹,这是我国60年代初期在苏制PNg-7型火箭筒火箭筒基础上改进设计的。"新40"的研制得到军委首长的高度重视,1964年8月向军委首长作了汇报射击,贺龙元帅说:"这个小东西,能打坦克,射程有300m,应该喊万岁。"罗瑞卿总长指示,要加快研制,尽快装备部队。"新40"于1970年完成了设计定型。它的射程是"老40"的3倍,威力明显提高,采用光学瞄准镜,可以测定目标距离,可以修正目标速度和风对弹道影响。由于"新40"对"老40"的缺点有实质性的改进,因而定型后很快受到了部队的欢迎,尤其是在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复杂地形中摧毁碉堡、坑道、掩体起了很好的作用。从70年代到80年代,"新40"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多、装备数量最大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北疆装备到班,南国装备到连。"新40"和苏制PNg-7型同为世界上性能较好、造价便宜的火箭筒,除"北约"外,多数国家也都装备了这种武器。虽然我国已在80年代中期停止了生产,但目前它仍活跃在非洲和中东战场上。 该火箭筒发射火箭增程破甲弹,火药包固定在弹尾部,击发后火药燃烧,火药燃气从筒尾高速喷出,其反作用冲量为弹获得飞行动能,在火箭飞出膛口10-14米时,火箭发动机装药被点燃,发动机是倒流多喷管微旋结构,火箭尾杆上装有四片带迎风倾角的尾翼。该火箭筒有基型、1、2、3、84型反坦克破甲

浅谈建筑设计与历史传承

浅谈建筑设计与历史传承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传承历史,提出了历史传承主要的两个方面,即地域性的传承与文化性的传承,并结合实例进行浅析,力争对于建筑设计中历史的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文化性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how to design buildings inheritance history, puts forward the main historical heritage of the two aspects, that is, the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and the culture heritage, and combined with the guide-subject examples, and striv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inheritance history play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Regional; culture 何镜堂教授说过:“传统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对如何传承历史进行思考。建筑设计,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新。这样,我们的建筑才有生命力。 建筑历史,很多建筑大师都关心这个话题。比如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还有解构主义甚至高技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很多大师对于这个的理解都比较深刻。建造一座建筑或建筑群体,或是创造环境,或是改造环境,或是利用环境,我们都对原始的场所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改变。重要的在于,我们如何传承历史精神,同时创造时代精神。我们如何在偌大的城市之中创造出一片趣味空间。让我们愿意亲近,甚至让我们流连忘返。 历史传承主要是两方面的传承。其一,地域性的传承;其二,文化性的传承。 一、地域性 建筑总是联系着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场地、气候、自然条件、传统习俗、都市文脉等等,是地区的产物,我们在设计建筑的时候,要思考受这些因素影响的建筑生成条件和设计原则,是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与归属性。 比如中国的民居,就是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由于地域的不同,民居受到地理自然条件,家族血缘等关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造就了中国多样而独特的民居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