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1. 元气是()。

A. 先天之精命门处化生,水谷之精滋养补充

B. 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

C. 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

D. 一身之气分布到脏腑或脏腑之精化生

【答案】A

2. 治疗血瘀证,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其机制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答案】B

3. 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 经脉的相互连结

B. 气血的相互关系

C. 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答案】D

4.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下列哪两者的关系?()

A. 气与血

B. 气与津液

C. 津液与血

D. 津液与汗

【答案】C

5. 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 三焦

B. 肺、脾、肾

C. 十二经脉

D. 奇经八脉

【答案】A

6.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和津液的关系?()

A. 气能载津

B. 气能生津

C. 津能化气

D. 气能摄津

【答案】A

7. “气随液脱”的原理是()。

A. 气能行津

B. 气能生津

C. 津能载气

D. 气能摄津

【答案】C

8. 《金匮要略心典》所云“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病机是()。

A. 气不固津

B. 气随液脱

C. 脾胃气虚

D. 津停气阻

【答案】B

9.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

A. 行呼吸

B. 行血气

C. 资先天

D. 温养全身

【答案】D

10. 与语言、声音及心脏搏动等密切相关的是()。

A. 元气

B. 宗气

C. 卫气

D. 中气

【答案】B

1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暨南大学2019研]

A. 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C. 战国至秦汉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C

12.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的医家是()。[暨南大学2019研]

A. 刘完素

B. 李杲

C. 朱震亨

D. 张从正

【答案】D

1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暨南大学2019研]

A.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答案】C

14. 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奠定基础的书籍是()。[扬州大学2019研]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针灸甲乙经》

【答案】A

15. 中医学中第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暨南大学2018研]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神农本草经》

D. 《伤寒杂病论》

【答案】D

16. 《灵枢·本神》所言“因志而存变”谓之()。

A. 志

B. 智

C. 虑

D. 思

【答案】D

17. 依据《素问·刺志论》,能够引起气虚发热的是()。[统考2017研]

A. 伤风

B. 伤寒

C. 伤湿

D. 伤暑

【答案】D

18. 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统考2016研]

A. 脉道

B. 经络

C. 腠理

D. 三焦

【答案】D

19. “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统考2015研]

A. 元气充

B. 卫气和

C. 宗气足

D. 营气盛

【答案】B

20. 在津液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统考2014研]

A. 肾之蒸腾气化

B. 肺之通调水道

C. 脾之运化水液

D. 小肠之分清泌浊

【答案】A

21. 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B.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 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 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答案】A

22. 下列属于心与肝之间关系的是()。

A. 行血与藏血协调共济,调节精神情志

B. 协调气机升降

C. 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

D. 阴阳互资

【答案】A

23. “乙癸同源”应归属于()。

A. 肝和心的关系

B. 肝和肺的关系

C. 肝和肾的关系

D. 肝和脾的关系

【答案】C

24. 下列不属于肺与肾之间关系的是()。

A. 调节水液代谢

B. 协调呼吸运动

C. 及阴阳互资

D. 协调气机升降

【答案】D

25. 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依赖于()。

A. 肺主一身之气

B. 肺司呼吸

C. 肺主宣发肃降

D. 肺朝百脉

【答案】C

26. 具有司眼睑开合、下肢运动功能的是()。

A. 阴跷脉、阳跷脉

B. 阴维脉、阳维脉

C. 督脉

D. 任脉

【答案】A

27. 奇经八脉中,调节阳经之气血,反映脑、髓、肾的机能的是()。

A. 冲脉

B. 督脉

C. 任脉

D. 带脉

【答案】B

28. 与脏腑无直接络属、相互无表里关系的是()。

A. 十二经脉

B. 奇经八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五别络

【答案】B

29. 抑木扶土法的理论基础是()。[统考2011研]

A. 五行相乘

B. 五行相侮

C. 五行相克

D. 五行相生

【答案】C

30. 肝与肺在生理上的协调,主要表现于()。[统考2011研]

A. 气机的调节

B. 血液的运行

C. 津液的代谢

D. 营卫的协调

【答案】A

31. 有“一源三歧”之称的经脉是()。[扬州大学2018研]

A. 冲脉、任脉、带脉

B. 任脉、督脉、带脉

C. 冲脉、任脉、督脉

D. 督脉、冲脉、带脉

【答案】C

32. 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扬州大学2019研]

A. 阴阳平和质

B. 偏阳质

C. 偏阴质

D. 阴虚质

E. 气虚质

【答案】C

33. 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为()。[河北大学2019研]

A. 阴阳平和质

B. 偏阴质

C. 偏阳质

D. 肝虚质

【答案】C

34. 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扬州大学2019研]

A. 暑邪

B. 湿邪

C. 寒邪

D. 火邪

E. 燥邪

【答案】C

35. 六淫之中,被称为“百病之长”的是指()。[暨南大学2019研]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答案】A

36. 易发生内燥病态的脏腑是()。[统考2014研]

A. 脾、胃、大肠

B. 肺、胃、大肠

C. 肝、肾、小肠

D. 肺、肾、小肠

【答案】B

37.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伤寒论》),其病机是()。[统考2016研]

A. 津伤液脱

B. 津亏气耗

C. 津随气脱

D. 气随津脱

【答案】D

3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统考2015研]

A. 血燥生风

B. 阴虚风动

C. 风中络脉

D. 热极生风

【答案】C

39. 根据《灵枢·经脉》足太阴经的经气逆乱可导致()。[统考2014研]

A. 腹胀便秘

B. 消谷善饥

C. 头晕头痛

D. 霍乱吐泻

【答案】D

40.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统考2016研]

A. 阳中求阴

B. 阴中求阳

C. 阳病治阴

D. 阴病治阳

【答案】D

41. 思则气()。[暨南大学2019研]

A. 上

B. 下

C. 乱

D. 结

【答案】D

42.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先入脾者为()。[河北大学2019研]

A. 甘

B. 苦

C. 辛

D. 酸

【答案】A

43. 下列哪项因素与戾气流行较不密切?()[扬州大学2019研]

A. 气候反常

B. 环境因素

C. 预防措施不当

D. 社会因素

E. 精神因素

【答案】E

44. 属于正治的是()。[暨南大学2019研]

A. 热因热用

B. 热者寒之

C. 以通治通

D. 用热远热

【答案】B

45. 逆证侯性质而治的治则是()。[暨南大学2019研]

A. 正治法

B. 反治法

C. 从治法

D. 反佐法

【答案】A

31. 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扬州大学2019研]

A. 元气

B. 清气

C. 营气

D. 宗气

E. 精气

【答案】B

32. 除外下列哪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暨南大学2019研]

A.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C. 可行气于腑

D. 实体性器官

【答案】A

33. “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扬州大学2018研]

A. 心

B. 脾

C. 肝

D. 肾

【答案】A

34. 下列不属于“五液”的是()。[河北大学2018研]

A. 尿

B. 涎

C. 涕

D. 泪

【答案】A

35. 肺之“门户”是()。[扬州大学2018研]

A. 鼻

B. 口

C. 喉

D. 皮毛

【答案】C

51. 《素问·五藏生成》说“多食辛”,可致()。

A. 皮槁而毛拔

B. 脉凝泣而色变

C. 筋急而爪枯

D. 肉胝皱而唇揭

【答案】C

52. 惊惧过度,使肾气不固,二便失禁,甚则遗精,昏厥,属于()。

A. 怒则气上

B. 惊则气乱

C. 思则气结

D. 恐则气下

【答案】D

53. 过度忧伤,精神萎靡,气短乏力,属于()。

A. 怒则气上

B. 惊则气乱

C. 悲则气消

D. 恐则气下

【答案】C

54. 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B. 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症

C. 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

D. 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答案】D

55.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咸”可致()。

A. 脉凝泣而色变

B. 肉胝皱而唇揭

C. 筋急而爪枯

D. 皮槁而毛拔

【答案】A

56. 阴损及阳,致阴阳俱损的理论依据是()。[统考2014研]

A. 阴阳转化

B. 阴阳互根

C. 阴阳对应

D. 阴阳消长

【答案】B

57. 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统考2018研]

A. 母病传子

B. 子病传母

C. 相乘传变

D. 相侮传变

【答案】D

58. 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统考2017研]

A. 抑强

B. 扶弱

C. 泻子

D. 补母

【答案】C

59. “益火补土”法适用于()。[统考2016研]

A. 脾肾阳虚证

B. 肾阳虚损证

C. 心肾阳虚证

D. 心脾两虚证

【答案】A

60. 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统考2015研]

A. 水不涵木

B. 水火不济

C. 木不疏土

D. 木火刑金

【答案】A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第一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 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下列属阴的事物是()A、黄、赤B、青、白C、声高气粗D、鲜明E、呼吸有力正确答案:B 2、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A、《本草拾遗》 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C、《新修本草》 D、《海药本草》 E、《食疗本草》正确答案:C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A、生理功能的差异B、所在部位的不同 C、经脉络属的有无 D、解剖形态的差异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4、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A、肺主呼吸之气B、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C、肺主调节全身气机D、肺主管气的生成E、肺主治节正确答案:B 5、具有易伤阳气,以及重浊、黏滞之性的邪气是()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寒邪 E、燥邪 正确答案:B 6、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A、脾之运化 B、脑髓充足与否 C、肾气盛衰 D、心血是否充盈 E、肺气盛衰 正确答案:C 7、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 A、营气 B、卫气 C、宗气 D、肾气 E、元气

正确答案:B 8、在五脏关系中,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是() A、心与肝 B、脾与肺 C、肺与肾 D、心与肺 E、肝与肺 正确答案:B 9、“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互根互用 B、相互交感 C、对立制约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正确答案:C 10、神志活动的主宰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A 1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曲直 C、润下 D、稼稿 E、从革 正确答案:B 12、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血行方面 B、气血生成方面 C、血行和神志活动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 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 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 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 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 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 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 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四气”之一的是: A. 阳 B. 阴 C. 平 D. 动 答案:A 2. 中医“五输”的理论与以下哪个学科相关? A. 肾脏学 B. 气功学 C. 经络学 D. 耳鼻喉学 答案:C 3.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种方法? A. 问诊、望诊、切诊、闻诊 B. 望诊、闻诊、验诊、切诊

C. 问诊、望诊、闻诊、切诊 D. 问诊、望诊、闻诊、验诊 答案:C 4. 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不包括: A. 病因病机辨证 B. 治则治法辨证 C. 脏腑辨证 D. 祛邪证治 答案:D 5. 中医理论中的“气血”指的是以下哪种生理物质? A. 气压和血液 B. 气体和血压 C. 气体和血液 D. 气压和血压 答案:C 二、填空题 1. 中医理论中,人体内的精、气、血、津液统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四体液 2. 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扶正____________”。 答案:祛邪 3. 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是根据“____________”选择治疗方法。 答案:辨证论治 4.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六腑”是指人体内的主要____________。 答案:脏器 5. 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____________条经络。 答案:经络 三、简答题 1. 请解释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指对立而又关联的两种对立物质。阴阳在宇宙万物中普遍存在,互相依存,相互制约。阴阳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 2.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不同表现,通过辨证分析,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目的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D ) A.《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针灸甲乙经》 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 B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朱震亨 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D )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 A ) A. 此消彼长 B.此长彼长 C.此消彼消 D. 此长彼消 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 D ) A. 母 B.子 C.所胜 D. 所不胜 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C ) A. 肝为心之母 B.脾为心之子 C.肾为肺之所胜 D.肺为肝之所不胜 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D ) A.心 B.肝 C.脾 D.肾 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 B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肺与脾 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 C ) A.肺 B.脾 C.肝 D.心 10、被称为“髓海”的是( C ) A. 脉 B. 心 C.脑 D.三焦 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 C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心与肝 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B ) A.三焦 B.胆 C.胃 D.心 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B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 A ) A.津 B.液 C.精 D.血 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D )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C )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 气能摄血 D.血为气母 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 B )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手阳明经 D.足阳明经 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 B ) A.肺经与大肠经 B.心经与小肠经 C.肾经与膀胱经 D.心包经与三焦经 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 B )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阴阳平和质 D. 肥胖质 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A ) A、一气一病 B、发病急病情重 C、直接伤及内脏 D、传染性强烈 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D ) A.痛无定处 B.冷痛剧烈 C.红肿热痛 D.重着疼痛 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 B ) A.气上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A ) A.正气不足 B.邪气 C.七情内伤 D.饮食不节 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 D )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B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 A ) A.热因热用 B.热者寒之 C.阴病治阳 D.用热远热 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 C A.神乱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简答题(10分) 试题: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分别是哪几部? 答案:四大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2. 多选题(20分) 试题:下列哪些方法属于中医诊断方法? A. 望诊 B. 闻诊 C. 触诊 D. 问诊 E. 切诊 答案:A、B、C、D 3. 判断题(15分) 试题: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答案:正确 4. 名词解释(10分) 试题:什么是气血不足?

答案:气血不足是指人体机能活动所需的气体和养分不足,导致机体功能减退或疾病发生的状态。 5. 简答题(15分) 试题:请解释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即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脉象、舌象等信息,确定病人所患的病证,并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疾病。 6. 名词解释(10分) 试题:什么是中医的“寒邪”? 答案:中医中的“寒邪”是指寒冷的外来病因,如寒冷天气、寒风等对人体机能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7. 简答题(20分) 试题:请解释中医的“针灸”疗法。 答案: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细针插入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8. 综合题(20分) 试题:请根据中医理论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在中医治疗上,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答案:根据中医理论,每个人的体质、机能和疾病表现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考试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些核心内容。要想深入研究中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经典著作和理论,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用疗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专业知识水平。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说,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和医学素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1. 以下哪个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 答案:阴阳学说 2. 中医的四诊法是指? 答案:望、闻、问、切 3. 中医中的“气”是指? 答案:生命活动的能量 4. 中医药学中的“三大部分”是指? 答案: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制药学 5.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五脏”不包括以下哪个? 答案:胸 6. 中医的四季五行学说中,与“春季”相对应的五行是? 答案:木 7. 中医中的“经络”是指? 答案:气血运行的通道 8. 中医中以“疏肝解郁,疏肺通腑,疏胃散寒,疏肾利水”为治则的方剂是?

答案:理中汤 9. 中医中将人体生理活动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研究的理论是? 答案:整体观念 10. 中医中以“病有所依,而后可治”为治疗原则的名医是? 答案:张仲景 二、易错分析 1. 阴阳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中国古代哪一 学派的重要思想? 答案:道家 易错分析:有些同学可能会将阴阳学说与儒家或佛家联系起来,但 事实上,阴阳学说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道家的自然哲学密 切相关。 2. 中医中的“脏腑学说”是指? 答案: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划分为五脏六腑并研究其生理功能的理论。 易错分析:有些同学可能会将脏腑学说理解为与人体结构相关的知识,但实际上,脏腑学说更强调的是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它包含了中医学的核心概念、理论 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等。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医 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是中医 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它们能够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和规律,为中医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中医的四诊法作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望、闻、问、 切四个方面的观察和询问,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在此基础上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的药物学、方剂学和中药制药学等部分,涉及到中药的 种类、性能、配伍规律以及药物的炮制方法等,对于合理使用中药进 行治疗至关重要。 最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学说、整体观念等,强调了人体的整 体性和相互关联性,这对于中医的诊疗思维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掌握这 些理论对于正确运用中医治疗和传承发展中医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才能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 确的依据,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 阴阳的概念是:() 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B、代表白昼和黑夜 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正确答案) 2. 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泽(正确答案) D、吴又可 3. “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病症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正确答案) 4. 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正确答案)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5. “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正确答案) 6. 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 A、曲直(正确答案) B、炎上 C、从革 D、润下 7. 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 A、心 B、肺 C、脾 D、肾(正确答案) 8. 脏与腑的最根本区别是:() A、形态不同 B、是否空腔性脏器 C、贮藏化生精气和传化水谷(正确答案) D、是否直接与水谷接触 9. 以下属于心的生理功能是:() A、调节情志 B、主神志(正确答案) C、主藏血

D、主统血 10. 华盖之脏是指:() A、心 B、肺(正确答案) C、脾 D、肝 11. 在肝主疏泄的功能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调畅气机(正确答案) D、促进脾胃运化 12. 称“将军之官〞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正确答案) 13. 称肺为“娇脏〞主要依据是:() A、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正确答案) B、肺主一身之气,容易耗伤 C、肺阴易被燥邪所伤 D、痰液常阻肺,使肺失宣降 14. 奇恒之府是指:()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 一、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 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 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 为。 二、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 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 说。()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 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 神。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 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 四、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答案 一、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巢元方 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安加甚 10.辨证论治 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13.基础动力主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术词解释 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1. 元气是()。 A. 先天之精命门处化生,水谷之精滋养补充 B. 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 C. 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 D. 一身之气分布到脏腑或脏腑之精化生 【答案】A 2. 治疗血瘀证,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其机制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答案】B 3. 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 经脉的相互连结 B. 气血的相互关系 C. 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答案】D 4.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下列哪两者的关系?() A. 气与血 B. 气与津液

C. 津液与血 D. 津液与汗 【答案】C 5. 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 三焦 B. 肺、脾、肾 C. 十二经脉 D. 奇经八脉 【答案】A 6.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和津液的关系?() A. 气能载津 B. 气能生津 C. 津能化气 D. 气能摄津 【答案】A 7. “气随液脱”的原理是()。 A. 气能行津 B. 气能生津 C. 津能载气 D. 气能摄津 【答案】C 8. 《金匮要略心典》所云“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病机是()。

A. 气不固津 B. 气随液脱 C. 脾胃气虚 D. 津停气阻 【答案】B 9.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 A. 行呼吸 B. 行血气 C. 资先天 D. 温养全身 【答案】D 10. 与语言、声音及心脏搏动等密切相关的是()。 A. 元气 B. 宗气 C. 卫气 D. 中气 【答案】B 1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暨南大学2019研] A. 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C. 战国至秦汉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现如今,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核参考者的知识才能。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篇1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的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已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E.复发与休止交替 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 A.徐发 B.伏而后发 C.并病 D.继发 E.复发 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 A.胃气虚弱,饮食减少 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 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 D.误治,使病情迁延 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 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A.阴阳二气的交感 B.阴阳二气的制约 C.阴阳二气的运动 D.阴阳二气的平衡 E.阴阳二气的互根 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心 B.肾 C.脾 D.肺 E.膀胱 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 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 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19.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精品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 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疟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D.生活极度贫困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C.辨证求因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C.动力和原料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B.津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8.___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D.寒性凝滞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D.邪气致病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B.虚证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E.复发与休止交替 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 B.伏而后发 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 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 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阴阳二气的交感 B.阴阳二气的制约 C.阴阳二气的运动

D.阴阳二气的平衡 E.阴阳二气的互根 答案:D.阴阳二气的平衡 三、D型题 1.正确的饮食惯应该包括五味调和,防止偏嗜;同时避免饮食偏寒或偏热的情况。 2.合病和并病都是指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情况,但合病是指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而并病则是指疾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从化是指在疾病治疗中,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在治疗虚热病时,应该采用滋阴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平衡身体的阴阳平衡。 5.在中医治疗中,治法和方药的选择都应该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6.鼻、悲、皮、毛、涕都是中医中与肺相关的五脏六腑之一,与肺的功能息息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哪个不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A. 阴阳学说 B. 五行学说 C. 散证学说 D. 致病学说 答案:C 2.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调节? A. 英气 B. 民气 C. 神气 D. 脂气 答案:A 3. 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A. 个体化和整体观念 B. 实证主义

C. 分析方法 D. 药效论 答案:A 4. 中医药学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 A. 因材施治 B. 短期见效 C. 药物副作用小 D. 病情可掌控 答案:A 5. 下列哪个不是中医学辩证法的基本方法? A.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触诊 答案:D 6. 中医学所使用的“寒、热、温、凉”等术语属于下列哪种基本概念? A. 气机

C. 阴阳 D. 虚实 答案:C 7. 下列哪个是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 A. 阻止病症发展 B. 突出临床症状缓解 C. 以病象驱除病因 D. 提高机体免疫力 答案:C 8. 中医中,“寒邪凝滞”是指什么情况? A. 寒气过多阻滞经脉 B. 寒湿困滞肌肤 C. 发作时体温无明显升高 D. 发热时容易出汗 答案:A 9. 中医辨证方法中,“察舌象”依据的是什么?

B. 舌体 C. 舌根 D. 舌质 答案:B 10. 中医基础理论中,以下哪条是关于“病因”的正确描述? A. 病因主要有外感、内伤、情志等 B. 病因包括急性病与慢性病 C. 病因只有一种,即内伤 D. 病因主要有寒、热、湿、燥等 答案:A 11. 下列哪个是中医证候的特点?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可复发性 D. 个体性 答案: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