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诊疗指南

静脉曲张是慢性静脉高压引起的永久性扩张,筋膜外浅静脉或交通静脉均可呈圆柱状或囊状的扩张。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曲张和继发性曲张。“varicos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varicose”的意思是“多节的”静脉曲张可以是局部或长短的,常合并有卷曲,延长或迂曲。

【病因】

以下因素和原发行性静脉曲张有关:

1、家族易感性。

2、年龄增加。

3、先天性静脉瓣缺如。

4、机械或激素因素引起的静脉壁薄弱;

5、肥胖

6、妊娠(静脉曲张未生育女性为21%,有一个孩子的女性为34%,有两个孩子的为42%)

7、继发性静脉曲张常于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但也可能继发与动静脉瘘。

【诊断】

一、临床表现:1、下肢沉重感,行走或跑步后改善。

2、下肢疲劳。

3、曲张区域疼痛,特别是站立时

4、月经前曲张静脉周围以及网状和串珠状静脉疼痛

5、踝部肿胀,特别在傍晚

6、受热时症状加重

7、下肢抬高时症状改善

8、晚期出现足靴区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

二、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压测定,静脉顺、逆行造影。

三、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扩张迁曲,甚至足靴区出现色素沉着和溃疡。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实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顺、逆行造影可准确的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瓣膜形态及功能。

第36 / 39页

【鉴别诊断】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症:是由于血栓机化后再通,深静脉回流障碍或倒流引起。浅静脉曲张是代偿性症状。

2、Klippel-Ternaunay综合症: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肢体静脉曲张较广泛,常累及大腿外侧和一侧,患肢较健侧增粗增长,皮肤有大片“葡萄酒色”血管痣。称三联症。

3、动静脉瘘:瘘多的部位可扪及震颤和连续性血管杂音、皮温增高,远端肢体可有发凉缺血表现。

【治疗】

静脉曲张不可忽视,如果对患者产生影响或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征象时就应手术,其他指征包括反复发作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或曲张静脉破裂。在年轻患者,治疗静脉曲张在某种程度上可看做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

1、治疗原则;减轻下肢淤血。促进静脉回流。

2、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多卧床休息,避免长期站立,加压治疗,穿弹力袜,一般按病情选择压力,一般30~40mmHg,自下而上压力递减,口服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2)、手术治疗: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脱;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

(3)、激光腔内闭合手术:术前准备,备皮,硬外麻下常规准备。

术后处理:弹力袜或使用弹性绷带,约3—6个月。【预防】

1、避免长期持久站立。

2、避免激烈运动后用冷水浸下肢。

3、妊娠及经常用腹压者穿弹力袜。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 术)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9)。 行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38.59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手术方式:大(小)隐静脉主干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处理;小腿静脉曲张根据其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

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射频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9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合并溃疡、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可酌情使用。建议使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可针对革兰阳性菌

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IO:1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 .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 .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 .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3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杳(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ABO血型;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 .麻醉方式: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2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抗凝、活血药物。 (八)术后住院恢复。 1 .换药。 2 .辅助用药。 (九)出院标准。 1 .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 .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 .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22000-28000元。 二、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IO编码:1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曰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14天

大隐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诊疗指南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诊疗指南 静脉曲张是慢性静脉高压引起的永久性扩张,筋膜外浅静脉或交通静脉均可呈圆柱状或囊状的扩张。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曲张和继发性曲张。“varicos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varicose”的意思是“多节的”静脉曲张可以是局部或长短的,常合并有卷曲,延长或迂曲。 【病因】 以下因素和原发行性静脉曲张有关: 1、家族易感性。 2、年龄增加。 3、先天性静脉瓣缺如。 4、机械或激素因素引起的静脉壁薄弱; 5、肥胖 6、妊娠(静脉曲张未生育女性为21%,有一个孩子的女性为34%,有两个孩子的为42%) 7、继发性静脉曲张常于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但也可能继发与动静脉瘘。 【诊断】 一、临床表现:1、下肢沉重感,行走或跑步后改善。 2、下肢疲劳。 3、曲张区域疼痛,特别是站立时 4、月经前曲张静脉周围以及网状和串珠状静脉疼痛 5、踝部肿胀,特别在傍晚 6、受热时症状加重 7、下肢抬高时症状改善 8、晚期出现足靴区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 二、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压测定,静脉顺、逆行造影。

三、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扩张迁曲,甚至足靴区出现色素沉着和溃疡。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实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顺、逆行造影可准确的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瓣膜形态及功能。 第36 / 39页 【鉴别诊断】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症:是由于血栓机化后再通,深静脉回流障碍或倒流引起。浅静脉曲张是代偿性症状。 2、Klippel-Ternaunay综合症: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肢体静脉曲张较广泛,常累及大腿外侧和一侧,患肢较健侧增粗增长,皮肤有大片“葡萄酒色”血管痣。称三联症。 3、动静脉瘘:瘘多的部位可扪及震颤和连续性血管杂音、皮温增高,远端肢体可有发凉缺血表现。 【治疗】 静脉曲张不可忽视,如果对患者产生影响或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征象时就应手术,其他指征包括反复发作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或曲张静脉破裂。在年轻患者,治疗静脉曲张在某种程度上可看做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 1、治疗原则;减轻下肢淤血。促进静脉回流。 2、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多卧床休息,避免长期站立,加压治疗,穿弹力袜,一般按病情选择压力,一般30~40mmHg,自下而上压力递减,口服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2)、手术治疗: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脱;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 (3)、激光腔内闭合手术:术前准备,备皮,硬外麻下常规准备。 术后处理:弹力袜或使用弹性绷带,约3—6个月。【预防】 1、避免长期持久站立。 2、避免激烈运动后用冷水浸下肢。 3、妊娠及经常用腹压者穿弹力袜。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手术治疗(ICD— 9-CM—3:38。5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5。除外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

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腰麻、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喉罩).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八)术后住院恢复5—7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自粘绷带、弹力绷带、带尾纱布等

Havst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日间手术应用

Havst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日间手术应用 Havst日间手术,结合每个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以Havst微创局麻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为日间手术为主要技术,同时会联合多种微创技术(泡沫硬化剂注射、点式剥脱),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由于手术都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所以病人术前术后都可以正常饮食喝水,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规律,不需要输液,不需要住院观察,做完手术即可正常下地行

走,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并人性化关怀,保护隐私,为患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呵护!下面将微创日间手术的流程介绍如下: 1、门诊首次就诊完成常规检查:下肢静脉彩超评估;血常规、生化全项、感染筛查、凝血功能筛查;心电图;胸片。 2、术前检查完成后,门诊沟通手术方案,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注意事项,预约定好手术日期。

3、手术当日按照约定的具体时间来办理住院手续(方便医保报销),到介入血管外科病房护士进一步交代注意事项,并更换病号服,在病房等待护士迎接您到达介入血管外科手术室等候区准备手术。 4、进入手术室后,吃一片短效镇定剂(阿普唑仑片)然后主治医彩超定位返流点,并在腿部标记曲张静脉。 5、根据年龄不同选择不同的音乐或歌曲播放,在舒缓美妙的音乐中开始消毒铺巾,准备手术; 6、手术全程患者无疼痛感,首先腹股沟局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置入剥脱导管、注射麻醉肿胀液,剥脱大腿主干大隐静脉,同时联合小腿其他微创技术处理(优先选择泡沫硬化剂注射,对隐神经损伤最小); 7、手术完成后会临时打弹力绷带或者穿医用弹力袜,即刻正常下地行走半小时以上; 8、由护士带领您正常行走从手术室走回病房,在病房正常散步,观察1小时左右,更换自己的衣服,办理出院手续,即可自行开车、骑车、坐地铁或公交车回家,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9、3-7天来门诊复查更换医用弹力袜,开复查的彩超检查单(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在美国,日间手术量就已超过住院手术。因为交叉感染少、手术效率高、病人恢复快,日间手术已经成为国际医学发展的大趋势。Havst导管发明人麦杰莱斯医生私人诊所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病人都是一个人开车来做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手术,手术后自己开车回家,根据国际标准,日间手术的病人入院、手术和出院是在当日完成的。 大隐静脉曲张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 选择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合用标准文案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疗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 :I83 ) 行手术治疗 (ICD-9-CM-3:38.59) (二)诊疗依照。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初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深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大、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 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消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初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 抽剥 / 腔内激光

炙烤术。 2.手术方式:依照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 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 环形缝扎 / 透光刨吸 / 电凝 / 激光闭锁等不同样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疗必定吻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他疾病诊疗,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流程推行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 天。 1.必定检查的项目: (1)血老例、尿老例、大便老例;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依照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

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 〕285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 的选择,可采纳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 时间为 1-2天。 (八)手术日为住院第3-5 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结合阻滞 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老例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 天。 1.必定复查的检查项目:依照患者详尽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卫医发〔 2004 〕 285 号)执行,可采纳革兰氏阳性菌 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卫生部办公厅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目录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2)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8)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15)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22)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28) 肾结石临床路径 (34)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4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48)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 (56)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 (65)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

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 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 一、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 :I83.9 )。 行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 :38.59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 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 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手术: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 手术方式:大(小)隐静脉主干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处理;小腿静脉曲张根据其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射频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9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合并溃疡、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可酌情使用。建议使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可针对革兰阳性菌选用其他抗生素。 2. 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 小时,手术超过3 小时加用1 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 天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上述麻醉有禁忌的情况下选用全麻。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下肢静脉曲张(双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双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 术)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双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9) 行双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38.59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双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手术方式:大(小)隐静脉主干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处理;

小腿静脉曲张根据其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射频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9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合并溃疡、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可酌情使用。建议使用第一代、

普外科4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概要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 行择期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股沟疝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3.止血药物及补液。 (十)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筋瘤、肠结、肠痈诊疗规范

筋瘤(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疗方案 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筋瘤好发于下肢,相当于西医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简称PLEVV)。其特点是: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伴有患肢酸胀不适,病久可伴发湿疮、臁疮。是周围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征。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多发。早期少有症状,少数病人多在走路时下肢酸胀不适、有时晚间足踝有轻度水肿。后期可出现皮肤营养性变化或经久不愈的溃疡(俗称老烂腿),有时也继发湿疹或出血。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好发于负重或长久站立工作者,或多次妊娠妇女。 (2)多发生于下肢的两小腿,青筋盘曲如索状,色带青紫,甚者状如蚯蚓,站立时明显。 (3)自觉下肢沉重作胀,每至下午更为严重,待休息后胀痛减轻。 (4)有的在肿胀处皮肤发红,灼热压痛等症状。 (5)病程长者,可有皮肤萎缩,颜色变黑,可伴发坠积性皮炎或慢性溃疡。 2.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血管外科学》(张培华、蒋米尔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以及《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陈淑长主编,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5年))。 (1)下肢静脉明显纡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2)深静脉通畅试验显示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显示大隐静脉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3)光电容积描记,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纡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静脉炎、出血等并发症。 (二)证候诊断 参照(参考《中医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劳倦伤气证:下肢青筋垒垒,盘曲成团,久站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下肢肿胀,但平卧时症状减轻。常伴气短乏力,脘腹胀痛,腰酸。舌体胖大,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寒湿凝筋证:寒湿凝筋证:瘤体生长缓慢,皮色青紫,下肢轻度肿胀,喜暖,伴有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弦细外伤瘀滞证: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三)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与血瘤相鉴别:后者常在出生时即被发现,随年龄长大表面皮色正常或成暗红或呈紫蓝色,形成瘤体的血管一般为丛状的血管或毛细血管。 2、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鉴别,后者常因手术、长期卧床、妊

普外科4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 行择期手术治疗。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者部份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1.非手术治疗: 1 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者其他原于是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股沟疝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 B 超等。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 0.5 小时,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普通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 1.麻醉方式:联合监测麻醉(MAC),或者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3.止血药物及补液。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者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浮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二级甲等中医院二甲外科准备资料资料

外科二级资料

2015—2017 年

中医院外科二级评审材料 3.3.1筋瘤(大隐静脉曲张)诊疗方案 外科优势病种 1、筋瘤(大隐静脉曲张) 2、肺癌 3、肛痿 2015年中医院外科筋瘤(大隐静脉曲张)诊疗方案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 《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而甚者结若蚯蚓。”筋瘤好发于下肢。相当于西医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一、病因病机: 1. 劳倦伤气型: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 2. 寒湿凝筋型: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 3. 外伤瘀滞型: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膜缺陷、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和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所引起。 二、诊断: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侧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 1. 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下肢沉重、乏力感。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 2传统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 dele nbur试验)可了解瓣膜功能;深静脉通畅 试验(PertheS式验)以了解深静脉通畅与否。3器械检查: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检查。中医医院二级评审材料一一3.3.1筋瘤(大隐静脉曲张)诊疗方案2015 中医诊断:筋瘤 西医诊断:大隐静脉曲张 专家临床上将下肢静脉曲张分为六级,不同等级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如下:

关于实施10个病种临床路径及六个单病种质量管理

关于实施 10个病种临床路径及六个单病种质量管理的 通知 院属各科室: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2012版)有关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要求,经院研究同意,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实施时间:2013年11月5日 二、临床路径实施科室及病种 普通外科: (1)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2)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 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 (3)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4)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5)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 泌尿外科: (5)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ICD-9-CM-3:60.2901)。 (6)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N13.201)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ICD-9-CM-3:55.0402)。 骨一科: (7)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 (8)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神经外科: (9)第一诊断为凹陷性颅骨骨折(ICD-10:S02.902)行开颅颅骨骨折撬起复位术,碎骨片清除术或骨折复位固定术。 (10)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