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路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路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路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路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路

——榆林市靖边县专网建设交流材料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靖边县教育局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率先实现靖边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取得的成绩

2006年以来,我县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普及实验教学、双高普九、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等项目工程的实施,按照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专网、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促提高的发展思路,全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建设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县财政投资5000多万元,为全县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语

音室,通过以光纤方式接入教育专网。目前,全县有计算机总台数为4202台,生机比为1:12,建有480套多媒体设备,城区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40所学校安装了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全县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斑斑通网络,人人能应用”的目标,75%以上的学校有自己的网页,广大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效地促进了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2008年,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2009——2010年,县财政投资300万元,全部完成了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任务,今年,县教育局投资30万元,完成了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全部以光纤方式接入省教育专网的任务,从今年起,农村学校的专网费由教育局统一支付。目前,通往各学校的信息化高速公路已畅通无阻,全县高标准的完成了专网接入任务。

2、教育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资源建设是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通过下载、引进、研发、共建等多种渠道,目前已建成3000 G 的资源库,并将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放在靖边教育网资源平台里,供广大教师共享,同时,我们要求各学校在教师备课机与模式二接收机之间建立局域网,将国家配发、网络下载、市场购买、教师自制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存储在电子备课室的服务器中,方便广大教师应用。目前,各学校的电子备

课室已初步建成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内容涉及各年级各学科,满足了广大教师的教学需要。现已形成了以陕西基础教育网、靖边教育网、学校电子备课室的资源建构体系,实现了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等功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了积极地引领作用。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学生”的要求。

3、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成绩突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县财政每年拨付120万元专项经费,其中专门用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经费达15万元,坚持对全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为扎实做好培训工作,我们制定了《靖边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方案》,由县电教馆组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分批、分层次全员培训,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师资、人员、考核”六落实。2006——2011年与市电教馆合作,利用暑假举办因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12期,培训教师600名;2010——2011年组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教师400名;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电教馆下乡到校,举行网络资源有效应用培训活动20期,培训教师800多名;电教馆人员下乡现场指导培训2400人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针对中小学的专网建设的具体情况,组织各学校的专业技术

人员,从专网建设的五大功能和八项特色、网络日常维护进行具体培训,先后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多名。近年来,我县组织参加省级培训50多人次、参加市级培训400多人次、参加县级培训3500多人次,现已形成省、市、县、校培训网络。我们在拟定培训内容和安排培训方式上,站在全局的角度周密安排、仔细部署。培训内容上突出教师对资源的认识、搜集、整理、应用等。培训内容分为:省级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各中小学的电子备课室的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育资源的下载、整理和应用模块、专网维护与资源应用等。通过分层次的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应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水平,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顺利进入学校、步入课堂、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五进三不漏”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一线教师的应用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4、广泛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为使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普及起来,促进教与学的优化,提高应用效率,我县以“典型引领、现场推动”为宗旨,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从2006年起,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现场交流会,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先进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一批示范学校,如靖边六小、靖边六中、席麻湾中学、席麻湾中心小学、黄蒿界中学、小河九年制学校等先进单位,促进了各学校信息化运用的深入开展;每年举

办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全县中小学教学能手赛教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活动、学校网页制作评选活动、教师自制资源评选活动、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等,通过举行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了以活动推动应用、以应用促进提高的目的,有效地推动了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使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

由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我县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能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育专网工程的实施,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优质教育资源的的共享,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素质教育,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网络不仅给了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更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教研平台。

我们确立的“以网络为基础,以资源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的发展策略,积极促进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全面促进全县教育的均衡优质高效发展,真正办好让人们群众满意的教育做了有益的实践。

二、存在的问题

1、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学校领导认识不足,工作缺乏创造性,部分教师对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缺乏

足够的认识,不能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因此,转变校长、教师观念,提高认识成了信息化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没有有效的纳入学校教学研究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不能做到有机的整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要进一步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把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当成提高、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3、学校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利用相对滞后。一是信息化设备功能不齐全,部分信息化设施老化。二是学校资源建设没有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和积累的教学资源没有很好的保存和利用。

三、“十二五”工作的思路

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靖边县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自主学习服务,为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拥有满足教师自主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计算机网络教室满足教学需要,“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和教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体系,促进优质资源的普及共享。教师及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研活动丰富,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各类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应用类型和管理模式。

主要任务

——实施教育装备完善工程。将远程教育配备的设备全部更新,全面建成拥有满足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计算机网络教室,“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全县中小学实现校园数字化。

——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建成学科齐全、富有靖边特色的基础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体系。重点培训教师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质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领导能力, 100%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益,培养全体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提高全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目前,靖边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已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而教育信息化是个有始无终的

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创新,依托教育专网,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勇于实践,为推动全县教育的公平、和谐、均衡、优质发展做出新贡献,为靖边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靖边县教育局

2011、8、13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行动计划

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省、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加快杭州教育现代化步伐,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教与学的深刻变革,促进师生在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共同成长,服务智慧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公众需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升教育公平水准,提升杭州教育品质。 (一)工作原则 遵循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以人为本,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教育变革。 需求导向。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功用,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 —1 —

开放共享。注重共建共享和开放式机制设计,形成多方投入和参与的建设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创新应用。通过创新应用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二)工作目标 建设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教育基础信息库”和“优质教育资源库”,打造“智慧教育管理云平台”、“智慧教育资源云平台”和“智慧教育学习云平台”,实现市、区(县市)、校三级数据无缝对接与服务升级,全面实现教育教学主战场信息化应用。到2017年,创建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达200所,跨时空在线学习日益成熟,信息化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成效初步呈现,全民学习智慧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与智慧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杭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体系基本建成。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教育网上政务服务 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和服务效能为指向,健全与浙江政务服务网相对接的“一站式服务”内部办理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区(县市)、校三级教育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系统作用,实现一体化办公、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与工作效能监督管理的全域对接,形成统一、规范的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不断开发健全事务处理、 —2 —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一:XX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XX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创造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本年度,我校顺利完成了校园工程, 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保证,学校设置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DVD播放教室,还在办公室里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 基本满足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使用。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本学期我校的 教师能认识到“教”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从而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材及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从应用需求入手,重在让学生进入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量和学习质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 四、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提高特长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学校的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画图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有超前发展意识,掌握最新信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所作为。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科学教学手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办学教育规律,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好用好电教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自力更生,坚持进行硬件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班班通"”工程要本着超前、能升级的原则,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第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学校要逐步实施自己信息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在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

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教师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

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度计划

A1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精神,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09年度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结合海港区有关信息化工作的精神,以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 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 强化管理,构筑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校级(校长、副校长);处室级(校长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学科级(教研组长)。 ? 教育信息化小组职责为: ①实施、维护校园网建设工作。 ②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搞好局域网、计算机房、等硬件建设。 ③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推进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培训。 ④推动学校软件的开发与建设。 ⑤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初步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所必须的技能。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网络学习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

教育信息化及实践

人类的新世纪已经走过了十年,在这十年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渐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改变着世界政治的格局,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在我国,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教育系统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以及为社会成员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部门将信息化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来,以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整体教育的现代化,目标在于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理论发展。教育信息化过程,即是现代科学技术实践于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需要结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在分析解释的同时推进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完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相关教育信息化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变革,在解决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人才、内容和管理等多方面问题的同时,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现代化教育内容,还将对与教育现代化相对应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信息技术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现代化。 3.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缩小不同年龄层劳动者的教育差距,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在学校课堂中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改革现有的教育手段,并同时引导学习者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知识更新,把传统单一的学校教育方式改革为以传统教育为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途径进行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保证每一位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由于年龄差异或教育经历不同而产生的教育水 平差距,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4.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第一,教育信息化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能够更方便、快捷、高效地接受教育,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第二,利用教育信息化提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鲜明的形象,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第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征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异地交流、讨论和协作,培养学习者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习者学会分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5.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当今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教育系统中广泛、合理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在全社会大范围、快速有效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应用技能,为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另外,教育信息化担负着培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急需的初、中级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在加快信息化科研成果和信息技术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技术应用问题。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虽说可以极大地满足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的需要,但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正确合理地应用到教育信息化过程,如何确保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正向推动力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一线教师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不够灵活,没能从传统的知识教授者转变成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启发者,在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的问题上容易走极端;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许多学习者在面对新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时没有主动调整学习方式,还是采取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以单一的获取途径获取知识,导致理论和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的出现,使得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教育体系中信息化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成为实现整体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文章在界定了教育信息化概念与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逐一阐述了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对策方案 [作者简介]孙莹莹(1981-),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过程设计与媒体开发。(吉林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63-02 教育信息化探索及实践研究 孙莹莹

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教育化(一) 本学期,在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路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路 ——榆林市靖边县专网建设交流材料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靖边县教育局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率先实现靖边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取得的成绩 2006年以来,我县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普及实验教学、双高普九、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等项目工程的实施,按照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专网、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促提高的发展思路,全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建设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县财政投资5000多万元,为全县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语

音室,通过以光纤方式接入教育专网。目前,全县有计算机总台数为4202台,生机比为1:12,建有480套多媒体设备,城区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40所学校安装了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全县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斑斑通网络,人人能应用”的目标,75%以上的学校有自己的网页,广大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效地促进了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2008年,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2009——2010年,县财政投资300万元,全部完成了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任务,今年,县教育局投资30万元,完成了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全部以光纤方式接入省教育专网的任务,从今年起,农村学校的专网费由教育局统一支付。目前,通往各学校的信息化高速公路已畅通无阻,全县高标准的完成了专网接入任务。 2、教育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资源建设是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通过下载、引进、研发、共建等多种渠道,目前已建成3000 G 的资源库,并将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放在靖边教育网资源平台里,供广大教师共享,同时,我们要求各学校在教师备课机与模式二接收机之间建立局域网,将国家配发、网络下载、市场购买、教师自制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存储在电子备课室的服务器中,方便广大教师应用。目前,各学校的电子备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Xxx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2010—201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以“教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 三、组织机构 成立xx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xxx校长任组长、xx任副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建江流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长由赵辉担任),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工作目标 1、2012年春季开学,三、四、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平均十人拥有一台计算机,2011年,适度调整机型配置及设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2013年4月,要高标准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验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统筹规划,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着眼未来,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占城镇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全校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经费筹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强化超前、科研意识,指导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站在科教兴国、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制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2、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全面推动、注重提高”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每年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报告、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教学实践探索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证研究和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 分类 网络学习空间 在线开放课程 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 智能教育 几点建议 1.时间紧,任务重,聚焦核心任务勿贪大求全。 2.做好共同体建设和项目过程性管理,尤其是网络社区的建设,避免最后临时突击。 3.基于地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但不能用工作替代,尤其是教育局牵头的共同体。 4.引入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注重对工作和实践的理论、模式及机制提炼(研究) 5.发挥共同体各类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作用,避免简单分工或牵单位大包大揽。 6.紧紧围绕所属类型,聚焦和体现类型特色,不要和所在地区及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混为一谈,更不要跑题。 共同体项目之使命 以学生发展为本 本着对家长和社会负责精神,确保实验达到“能力提高、成绩提升、素养发展”的三级标准。 以教师发展为本 培养一批遵循教学规律、善于点化学生智慧的翻转课堂合教师,形成一系列与学业质量挂钩的学习资源、典型课例、实践经验论文等成果。 以学校发展为本 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实力。 宗旨:发展好每一位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发展好每一所学校。 共同体的含义 共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些成员因为家族、地域、志趣等自然观点一因素而结合,以满足成员需求为目的而产生的组织都可以视为是“共同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或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分别看作是“共同体 共同体”有别于社会、社区、组织等其他社会结构。共同体组观点二织一定具有自己的共同

目标,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可以称作利益共同体,它是形成组织的基础,但共同目标只是形成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分享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有什么特点?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如何持续发展和活跃存在? 共同体的观点 观点一 共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些成员因为家族、地域、志趣等自然观点一因素而结合,以满足成员需求为目的而产生的组织都可以视为是“共同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或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分别看作是“共同体 观点二 共同体”有别于社会、社区、组织等其他社会结构。共同体组观点二织一定具有自己的共同目标,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可以称作利盐共同体,它是形成组织的基础,但共同目标只是形成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观点三 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自主认同、能够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的人的群体。 观点四共同体只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精神家园”,实际上没法真正的共同。 观点五 共同体主义者普遍认为,共同体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规范和目标的整体,是一个反映主体间性的概念,是以主体间性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些认识的实质在于组成人类共同体的不同要素和方式的差异。 ·虽然今天"共同体”一词有着多种的解读,但被称为“共同体"的社会联 结方式都应该具备基本的特质,即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组成;成员有着共 同的价值追求,通过协商确立共同的价值原则。 实践共同体含义 1991年,莱夫和温格(Jean Lave&Etienne Wenger)在《情景学习: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书中最早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 共同体的成员一起分享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对同一话题兴趣或热情。 ·这些人并不一定每天在一起工作,但他们因发现了他们之间互动的价值 而聚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共同话题上通过共同活动、一起参与形成了 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一个拥有共同的知识、实践和方法的团体。

2016-2017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庙坝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工作已结束,在本学期里,学校信息化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工程,坚持从以课带训,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多媒体设备7套:其中有电子白板4套,班班通3套。计算机教室一间;教师办公用电脑12台,多功能复印机1台,速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3台,笔记本电脑2台,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还建立了学校内部的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学校内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们的信息交流。最大化地提高了网络的作用。 二、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各种制度,明确人员职责。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由教导处负责教育信

息化专人领导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足信息课。 2、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1)重点加强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培训。 一是开学初作好培训计划,做有计划安排,利用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务实,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二是做好个性化辅导,管理员做好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三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每班都发有信息反馈记录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在下周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的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的课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率过90%以上,并且管理一周进行一次累计,并将运用次数在下周开会时进行公布,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3)学校信息化管理员还进行收集了一些与教师有关的教育资源网和教师学习网,做成资料打印发在每一间办公室和在校内公用QQ 群上,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和上网学习。 3、加强设备管理 一是加强设备的维护,对于基本的维护,对于不能维护的,及时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关注校园安全.你我共同的责任 亚洲教育网 二零一一年

前言: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从2000年的“校校通”工程和近年实施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具备相当规模,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亚洲教育网全力打造最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教学、管理、沟通一体化网络平台。为教师、 家长和学生搭建教学管理平台、交流沟通平台、资源共享平台,集成3G技术,支持手机、电脑、数字电视访问,引入社交平台、视频课堂和手机微博等,构建以网络教育社区为基础的“网络化终生学习体系”,促进大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 育作出贡献。 最具专业性和 权威性的教学、管 理、沟通一体化网 络平台 校园安全管理家校沟通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

亚洲教育网愿意携手共同构建终身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信息服务平台,努力为学校做出管理特色: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二是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三是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四是推进管理信息化。 一、校园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卫士:管理校园访客、证件识别、人像抓拍、接送登记、进入登记、指纹读取、脸谱识别 ?身份识别:老师刷进行核对,加强校园管理,系统车牌的自动识别。 ?数据归档:系统自动保存所有访客详细信息,包括时间、头像、身份信息 ?学生接送安全:家长身份信息的核对,对应访问。 ?规管理:学校分部门管理,访客对应查找,系统自动打印身份凭条,离校情况扫描。 ?指纹识别:指纹容量2000—80000枚,采集、识别熟读小于1秒。 ?考勤系统:检查学生、教师的考勤情况 ?学生:详细记录学生上学、放学时间,便于班级管理。 ?老师:老师上下班进入校门刷卡,按月统计刷卡情况,可作为学校教师考勤的有效工具。 ?校园一卡通:一卡管理,是实现学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进出校门:学生进出校门刷卡身份核对、家长报平安信息 ?食堂消费:整合消费系统进行食堂刷卡 ?图书借阅:整合图书借阅系统,实现借阅管理 ?小卖部消费:捆绑消费系统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发表时间:2005年6月26日作者:泉州市第二实小来源:本站原创阅读:185次 泉州市第二实小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学校校园网于2000年9月建成开通。整个校园网有三台服务器,三十多台学校管理、教学用计算机。学校内所有的教室、办公室都有校园网的信息点;学生电脑室的120多台计算机也接入了校园网。三台服务器,分别作为校园网的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VOD服务器和资源库等用途。我校通过2M 光纤专线直接接入因特网,校园网的主干使用CISCO Catalyst 3524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拓扑结构为星型结构,100M交换到桌面。并已有了满足两个班学生同时使用的两个电子网络教室,二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学生电子阅览室,一个软件制作室,一个校园电视台。在软件建设上,经过多年积累,我校已拥有包括各年级各学科、各种载体的软件资源,软件资料库已经初具规模。 网络是建成了,但如何发挥其作用呢?针对目前应用的主流还是集中在通过制作课件来改进教师教学的呈现方式,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教育网络资源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我校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以争取有跨越式的发展。 一、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 有了科研课题,你必须去研究,只有去研究,你才会有成果。为了使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深入到教育教学中,学校利用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人格教育环境》为依托,积极探索,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其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营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运用各种媒体协调教学,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道德品质。 2、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模式。 3、进行视频案例的制作、分析、反思,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4、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课题在省电教馆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根据本校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构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它在结构上是培养目标和信息技术条件的整合;功能上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与适应社会环境的统一;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是以学生的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为主。由此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健全学生人格教育的模式。 如:课题组成员组之一的艺术组的老师,充分利用一、二年级班级有计算机的优势,给学生练习提供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如:美术作品欣赏、舞蹈欣赏、卡拉OK演唱的等内容,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还结合多媒体开展了"韵之旅"民乐欣赏音乐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课题组成员之一的数学组,设计的《小小导游员》一课,教师先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泉州丰富的旅游信息,同时让学生通过交互研究自己选择旅游路线,并设计最佳旅游方案。活动中学生要考虑时间安排、资金开支、体力消耗等多种因素,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如: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课《小小设计师》,抓住生活实际问题,对新房子进行房间铺砖和室内摆设这两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原则,在房间铺砖问题的解决上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计算来选择合适的砖,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室内摆设问题的教学上,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与室内摆设相关的资料在PhotoShop环境中模拟设计室内摆设,使学生个性张扬,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发现不足,促进今后的进步。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课题组的各成员小组正逐渐走上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的路。在科研实践

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砚池河镇九年制学校教育信息化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落实商州区教体局关于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砚池河镇九年制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为两翼,驱动我校实现教育强校的发展目标。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组织建设 组长:张思喜校长 副组长:鲍振华副校长 成员:周忠安教务主任陈师斌总务主任 吉亮教务主任王道全计算机教师 三、总体目标 使我校所有班级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我校各班均衡发展;培养适龄生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到2016年,我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迈进全区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

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到2016年底,完成四项建设。一是我校按规定标准配备计算机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二是我校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满足日常备课需求;三我校为每名教师提供电脑,为教师研修和日常备课提供方便;四是到2016年我校建成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 3、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把我校建设成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示范校,并发挥在全镇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我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4、加快“人人通”平台的管理和使用,提升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 为了稳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我校在制订实施方案时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校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步实施。 工程建设进度 为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强区”创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2014年秋季开学起,到2016年暑假间,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作如下分解。 从2014年12月至2014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

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概述 教育信息化要紧密围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规划目标,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攻坚行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核心目标解读 一是研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科学规划推动教育专网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国家中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断普及深入,师生信息素养持续提升。 三是推广“三个课堂”模式应用,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效益彰显,不断探索“互联网+”条件下教育发展新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重点任务拆解

(一)坚持党对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1.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部署 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召开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会,研究部署年度重点工作。研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2.应对疫情,保障“停课不停学” 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部署,指导做好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提供更好的网络、资源、安全等服务,有效支持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开展,保障“停课不停学”。 (二)有序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1.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实现省级平台全部接入体系,启动国家中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体系联盟的作用,推进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实施共建共治和深化应用服务,形成协同服务的有效机制。 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有序开展国家平台资源汇聚工作,新汇聚20个以上单位的资源应用。做好体系汇聚资源应用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体系建设和创新应用的落地。 2.深化基础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工作单位:东莞中学 作者:邓华声 联系电话:22119802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目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有助于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健康发展。 [关健词]:中小学 教育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近几年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初具雏形。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我国有近3万多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上元,同时,统计数据也表明90%的校园网络处于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就此,笔者对一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一些领导和老师,在看到他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多地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改进问题的策略。下面就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谈谈我们的看法。 问题一:旧观念,指导新工作。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学校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仍以传统教育观念指导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致制约了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水平,造成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人灌”外,还要加“机落”和“网灌”,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效益欠佳,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不小负面作用。 对策一: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 观念问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创新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问题二:没有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只是有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于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限制,所制定的规划,考虑得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制定规划的观念、定位可能会与学校发展规划有较大差别,且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规划不甚了解,因此,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以致出现了校园网络建成后,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则难以按规划实施,造成校园网络只是一种摆设的浪费现象。 对策二: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