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年级音乐第一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第一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第一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第一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第一册全册教案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册教案

第一课

好朋友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

听《玩具兵进行曲》,随音乐做律动,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

用听唱法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三、

通过音乐会的形式,开展编创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完整聆听音乐《口哨与小狗》,培养学生音乐想象的能力。

五、

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

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以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时:二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

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二、

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三、

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听《玩具兵进行曲》进入课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示学生和着音乐走或跳,目的: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

复听,老师简介《玩具兵进行曲》故事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当听到乐曲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二、

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听唱法学习。

听录音和老师范唱,给学生完整的歌曲感受。

2、

学生听范唱时轻轻拍手和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

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4、

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以亲切的询问名字的方式,自报姓名,互相认识,作为友谊的开始。

三、

编创与活动。

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

2、

学生围圈坐,结合活动认识课本中使用的小图标:

唱歌----小话筒

听音乐----小耳机

跳舞----孔雀开屏

演奏----乐徽

做游戏-----对拍手

学知识-----小书本

动脑思考----小电脑

3、

方式:小组或个人参与,培养学生初步表现力。4、

以拍手的方式:X

X

│XX

X

║,给与表演者鼓励。

四、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一、

表演唱歌曲《拉勾勾》。

二、

聆听音乐《口哨与小狗》。

教学过程:

一、

表演唱歌曲《拉勾勾》。

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

参考图中动作边唱边表演,鼓励学生自编动作。

3、

多种方式学唱,如:听录音拍手、听录音做动作、听教师范唱心里默唱、随教师歌声轻唱,或跟教师琴声唱,学生唱得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

4、

歌词具有天真的想象力,用金勾勾、银勾勾形容小手指,寓意友谊的珍贵,教育孩子友爱、团结。

二、

聆听音乐《口哨与小狗》。

完整听音乐,自由想象,谈谈自己的心情是愉快还是悲伤。

注意音乐中还出现什么声音?

2、

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或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

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三、

小结。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

能注意力集中的聆听《快乐的一天》,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克服歌唱中的毛病,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

二、

学唱歌曲《其多列》和《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区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课时:二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听音乐《快乐的一天》,感受音乐。

二、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过程:

一、趣味发声练习。

避免大声喊叫,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

二、听音乐《快乐的一天》,感受音乐。

目的: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完整的初听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分辨每一首小曲让你想到了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曲子由“早上起”、“上学去”、“来学习”、“做游戏”、“静静睡”等五首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

2、复听时,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每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其多列》。

、以“快乐的一天”为题,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上学路上的愉快心情。

说一句话,如:你去做什么?让学生随意编创一句话,节奏自行掌握,时值准确即可

2、X(四分音符)----走

XX(八分音符)-----跑跑

出示《其多列》歌谱,依次出现二小节。

如:53

3│53

3│读为跑跑

走│跑跑

走│要求学生读得准确,拍手读。

3、简介哈尼族及哈尼族音乐。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哈尼语。

4、学生用轻松而欢快的声音演唱,注意要清楚唱好一字一音的歌词,结尾的“其多列”应唱得更轻柔、亲切。

5、小声吟唱歌词的方式唱准第二段歌词。

6、边唱边做动作,以动作记歌词。

三、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知识,并做相应的练习。

二、表演《跳绳》。

教学过程:

一、趣味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其多列》。

边唱边做动作。

三、复习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知识,并做相应的练习。

老师出示多种二小节节奏,学生用跑、走区分。

四、表演《跳绳》。

、用画图形的方式感受长短。红绸舞红绸飘动长;乒乓球跳动短。以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长短,为过渡到音乐中时值长短的感知作铺垫

2、指导学生把红绸和乒乓球涂上颜色。以红绸的线和乒乓球的点,从视觉上感受长与短。

3、用听唱法学会此歌。

4、启发学生理解“小绳子,很灵巧”的含义,演唱时声音要轻快而富有弹性。

5、学会第一段歌词后创编第二段歌词。可分组进行。不要用“要这样做”、“不要这样做”的限定式语言,与“你想怎样做”、“你要怎样做”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相悖。

五、小结。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

祖国您好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能按图格拍击节奏,创编节奏、传递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歌曲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二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

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三、

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可选用抗战时期的图片、幻灯配合欣赏。聆听后启发学生联想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联系学校的升旗仪式,说一说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

2、复听后,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教育学生

热爱祖国。

二、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2/4拍,五声C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流畅、亲切。歌词简洁,多为一字一音,简单易唱。抒发了孩子们赞美与喜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在完整聆听全曲的基础上,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教师可结合插图介绍关于国旗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知道国旗的含义,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2.演唱歌曲要注意音量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后两句要唱得更为亲切、自然,尤其是“亲亲您”要唱得轻而有弹性。

3、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像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

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有一些容易唱谱的歌曲,教师都可以这样带着学生唱唱名,慢慢积累熟悉歌曲唱唱名所获得的音高感受。像小孩子不认字,但可以说很多话一样,为学记谱做铺垫。待学生在三年级以后开始学识谱时,会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记谱就会变得很轻松。

四、

编创与活动。

这是为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安排拍手、拍腿的示意图。

为拍手

为拍腿

在唱歌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看课本上的图,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边唱边拍,拍的要自然,拍腿不要用力,感受歌曲的节拍。

五、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听《颂祖国》。

二、

唱《同唱一首歌》。

三、

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

聆听器乐曲《颂祖国》。

、分初听、复听进行。初听可让学生轻轻拍着手合上音乐,谈一谈,听了这段音乐是想跳舞还是想散步?

2、复听时,启发学生动起来,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

受表现在动作上,可以选择课本上的两个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教师通过学生的动作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情况,提醒学生动作合上音乐。

二、

学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教师可在学生感受歌曲时进行拍手拍腿的动作。第一拍子拍手,第二拍、第三拍拍腿。使学生有一定的节拍意识,学唱便容易得多。

2、在学生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注意歌词中“像呀”的“呀”轻轻地带出来,“妈妈”两字要唱得亲切,结尾稍慢一些。

3、歌曲唱完后,便为歌曲填唱新词。这一练习很容易操作,将歌中的空格填上同学的名字,主要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觉得唱起来更亲切,更有兴致。

4、最后启发学生自己编创动作,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集体编创,一组组展示编创的动作,以表达歌曲的情憾。教师对学生的编创应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编创与活动。

、这是一个“传消息”的游戏,即传递节奏的练习。

做法:由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开始拍击节奏向后

传,拍击时尽量不出声音,

由最后一名学生准确地拍击出来,优胜组在自己课本的右下角画一朵大红花。

2、课本上的节奏以拍手图出现,每一长方格表示一小节,其节奏为:

每一组都可用这一节奏,看哪一组正确。

3、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节奏,创编者由第一人起传,传至最后拍击出来。这样大家会更有兴趣。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四、

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五、

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木鱼与碰钟的演奏方法及演奏姿势。

课时:三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

表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二、

编创与活动。

三、

聆听《三只小猪》。

教学过程:

一、

表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编创与活动。

⑴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的读出节拍的强弱。

⑵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现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2、

完整的聆听《动物说话》,教室可采用录音或自己范唱的形式完成,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确定感受的次数。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小声跟唱等。

3、

演唱时,教师可提示“怎样演唱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的演唱。可提示学生分角色演唱,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4、

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二、

聆听《三只小猪》。

完整的聆听《三只小猪》,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像在做什么?

2、

复听是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三只可爱的小猪,看谁能记住小猪叫的地方,随着乐曲学小猪的叫声。

3、

三幅动作提示图分别是:

⑴扭着身体学小猪走路。⑵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⑶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作“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

三、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一、

聆听歌曲《快乐的小熊猫》。

二、

认识木鱼,并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歌曲《快乐的小熊猫》。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

复听时刻将音乐分成两部分。“大森林的早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熊猫在打水的时候,你好像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复听时,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了。教师可启

发学生编创结尾。编创结尾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利用乐器、人声、拍打动作为乐曲作结尾。

二、

认识木鱼,并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认识木鱼,学习敲击木鱼的正确姿势,要通过学生探索、学习来完成。⑴知道怎样敲,观察示意图。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敲,能有几种敲击方法,让学生探索、发现。

2、

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注意看课本上木鱼的图有深有浅,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有轻有重,要按歌曲的强弱规律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三、课后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复习歌曲《动物说话》。

二、

表演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三、

编创与活动。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45页)
相关文档
  • 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

  • 一年级音乐教案全册

  • 一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

  •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一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