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在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在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在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在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一、设计作业要有差异性。

在新课标下,设计作业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体验和不同的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仿例作业能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变式练习能让中等生吃得饱;应用提升题能够让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

例如,我在教学生“分数应用题”一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一级:一堆品苹果重540千克,如果每筐能装27千克,那么现在这堆苹果能装多少筐?

二级:每筐苹果重27千克,如果每筐苹果多装1/

9,那么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三级:有20筐苹果,共重54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多装1/9,那么现在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只要多少筐就能装下这些苹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相对应的练习题,这样就会满足他们在学习上各自不同的需要,这样的作业才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协助。

二、设计作业要有趣味性。

新课标下的作业要有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除了在教学方法上富有儿童情趣外,设计的作业也要有趣味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项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例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学生在短的时间内份份回答:

生A:请你测量操场上圆形花坛的直径,并计算它的面积。

生B:请你量出锅盖的半径,并计算它的面积。

生C:拿一根绳子两出杯子的周长,求杯子的面积。

二是要给学生全面丰富发展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如在《圆的面积》复习课中,我为学生留了一道复习题:

工人师傅在一块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皮上最多能截取直径为2分米的圆形铁板多少个?你能帮着设计吗?

学生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积极动手动脑设计了准确答案。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着学习主人的快乐。

三、设计作业要有现实性。

新课标下作业设计要有实践的形成,逐步走向现实生活化。例如我在教《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安排了一道题目:因为过春节,某商场某种品牌的皮鞋

按原价的80%出售,另一个商场同种平牌同定价的皮鞋展开“买三送一”的活动,单从鞋的价格上说,哪个商场的优惠多一些?并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说出不同的答案,绝大部分同学说“买三送一”比较便宜,理由是:3÷(3+1)=75%,75%﹤80%,还有少数学生说:“我认为按原价的80%出售便宜。因为第二商场要想优惠就必须同时买四双皮鞋,没有必要买这些皮鞋。如果买一双皮鞋,在第二商场就享受不了优惠了,而第一商场买一双就能够享受20%的优惠”。这样想也无不道理。

四、设计作业要有合作性。

新课标下设计作业应具有合作性,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多个部分才能完成。《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我们在作业中也应该注意这个目标要求。如《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测量桌面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教室地面的面积、

数学书的面积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的量,计的计,算的算,忙的不亦乐乎。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全优和学习水平,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着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五、设计作业要有延伸性。

新课标下设计作业应具有延伸性,如讲完《简单统计》一节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这样的题目: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亚洲各国获得奖牌的数量前三名是中国、韩国和日本,这三国奖牌的情况如下:

对表中的数据,你有哪些发现?通过观察学生做出了很多分析如:

生1:中国获得奖牌的数量最多。

生2:中国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的数量在三个国家中都是最多的。

生3:中国获得金、银、铜三种奖牌中,银牌的数量最多。

生4:……………………

像这样的练习题,即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水平,同时能为学生初步积累一些诸如价值观、效益观等社会经验,对学生日后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设计作业要有自主性。

新课标下设计作业应具有自主性,学生自编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编的过程,是其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会使他们从自己的内在需要出发展开学习活动。学生成为活动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解答的题目是自己编的,觉得亲切自然。所以会倾注更大的热情。例如:我在上完《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自己编应用题,因为在这个单元没有设计复习题,学生编的应用题非常好。

生A:官斗小学六年级有学生60人,今天有2人没出勤。今天六年级的出勤率是多少?

生B:据调查,官斗学校有教职工20人,其中80%的教职工有摩托车。有摩托车的教职工有多少人?

生C:张校长每月的工资1660元,如果按每月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张校长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自编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编联系题,数据及人物都是真实的,容易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树立信心。学生通过思考想象而创造题目,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同,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业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优化作业的设计,促动学生的思维水平、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观 发表时间:2017-01-10T15:25:10.96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作者:黄清[导读] 本文在比较传统作业的弊端后,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新的作业观。 摘要:课程改革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传统教学背景下的作业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必须要有新的作业价值观、新的作业形式和新的作业评价方式。本文在比较传统作业的弊端后,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新的作业观。关键词: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作业展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一、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冷落了。作业过程与评价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即使作业评价有简短的文字交流,也生硬单一,缺乏教育性。目前,我们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评比,甚至让学生抄写课本中的例题例句,结果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极具欣赏性,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都应是作业中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价值观 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明显的转变。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从时空来看,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展望 1.从集中专制走向自由民主。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着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 2.由封闭走向开放。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学科知识作业是封闭型作业,其作用正在下降。开放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应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另外,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时空的开放,也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传统的教师事先确定作业将更多地转向师生共同生发作业。也就是说作业的客观存在性与主观生成性并存。 3.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4.作业的评改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在新课程中,传统的仅凭一支笔坐在办公桌前批改的单一方式面对学生多样化的作业将感到无能为力,而更多的将是参与学生作业过程或间接的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将来评改作业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庭、社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生作业辅导及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评改方式也将数字化。师生间尽管时空分离,但网络技术将使他们将评改变成讨论、交流的对话过程。 5.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及“非对即错”式的评价将成为过去。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将提倡多元评价(如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总之,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学生对教学的深化过程(而非强化)。新课程论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作者单位:浙江省黄宅中小 322204)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 新课标 人教版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 单位: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姓名:朱茂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主体(学生)、客体(教师)和教材等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课堂上产生的学生生成性问题日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的重点。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反馈――作业,人们关注甚少。为此,本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自己在实施新教材(苏教版语文)中对作业处理的一些做法及想法。以待抛砖引玉。 在作业方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不断地思考创新,打破旧有的思维和观念,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剔除旧的同时也把一些长期积累的好方法和好的做法也给丢弃了,陷入了两个误区,一认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就是要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加大训练的力度,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作业难度提高,数量增大,作业求全,求深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认为新课改就是革除学生的负担,尤其减除掉学生的作业负担,注重开展一些在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殊不知,这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真实意图,没有真正把握新课程的实质。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应是科学的发展观,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作业多少要“适量”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不要作业呢?回答是肯定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作业。因为有了作业就能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馈。作业检查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向。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为此,在布置作业的数量上是有讲究的。作业量既可多也可少,甚至可没有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布置,让学生做多做少,教师要心中有数。如教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以下称“苏语一”)时,“向青春举杯”的作业我仅布置两次主题作业。一是开展诗歌朗诵,要求人人参与;二是要求家长和学生互写一封家书,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在学习

进修校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与试卷 设计与评阅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与试卷设计与评阅 资中县第二中学刘盛福 几十年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于现代孩子的思维方式,应试性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更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要求,由于中国的就学制度和毕业制度还离不开考试,所以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势在必然。根据新时代的社会人才的要求,教育制度在原来的基础上一定要加以改革,教育理念的改变首当其冲。课程的改变,而教学方法的不变,会致使学生的能力更差,所以在新课程的形势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创造出更合理的,更能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动手等方面的问题,现将新课程中作业试卷中,设计与评阅方面的新理念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供大家交流参考。 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1)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2)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3)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二、传统作业的弊端 传统作业的第一项缺陷是关于“问题的提出”。在传统作业中,习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在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 传统作业的第二项缺陷是关于“数据的提供”。作业的数据都由课本或教

例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例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16-10-20T10:59:32.59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郭良淑[导读] 《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学习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梓潼县许州初级中学校梓潼 622150) 《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学习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但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却是穿新鞋走老路。在丰富的课堂教学之后,留下的却是一些单一呆板的课外作业。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和英语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不仅在教材编写结构上与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在理念上也有所不同,使作业由过去侧重巩固知识,应付考试的单一功能转变为知识、能力并重,发展思维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统一的多种功能作业。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与以往教材有很大不同,新教材以单元的形式出现,每一单元只有一个探究性活动,没有具体的问题作业,这种编写体现了新课程的开放性。探究式的学习理念,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思考和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但也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没有现成作业,教师怎样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能否接受并认真完成,它能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否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思想相一致等等,使作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平台和有效手段。 针对目前的现状及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农村初中实际,我认为农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初中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望强烈,动手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布置自主设计英文名片,学唱英语歌曲并进行比赛,自制写有英文的新年贺卡,编写英语手抄报等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如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可让学生准备一些材料自己动手做。这样学生除了会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可以把制作过程中的新情况设法用英语表述出来,这样既丰富了想象,锻炼了思维,而且这样的作业会永远记忆犹新。 二是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使作业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满足能力。 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可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如在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作业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作业:1、抄对话一遍;2、背诵对话;3、发挥想象,编一段采访名人的对话;4、和同伴表演自编的对话;5、查资料,找出电视节目名称的翻译,不少于10个,每位学生最少选择二项作业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菜单”的内容自主选择,做自己能做并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的作业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立足长远,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制定的整体发展规划,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尊重了学生们的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就可以克服作业布置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是作业设计要体现合作性。作业布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优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做作业,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如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Unit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前,我让学生去网上查询各国(包括我国)的一些主要城市的名称,让同组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各显身手。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词汇,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各国的风俗民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解了朋友之间各自的特长和闪光点以及相互协作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是作业设计要突出实践性。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实习作业,使学习生活化。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这种实践,可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求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如七年级上Unit5 Shopping的Reading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在商店如何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购物。在这节内容中,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英语基础先对文章内容进行预习,再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设计的预习作业如下: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从前的英语知识,查找一些与日常购物有关的词句例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How much is it?Here you are.等。让学生准备好购物的货币。这里的货币并不是真的人民币,例如贝壳等,实在没有,也可以自己用纸制作。这种作业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并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在随后的相关内容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创新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精心地设计一些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的作业,将家庭作业设计成为一切项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家庭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并乐于努力做好。这样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还是无法冲破应试教育的“瓶颈”。通过对家庭作业现状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很多的弊端。对此,作者就作业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家庭作业现状对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应用家庭作业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课标下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其自主性、科学性、差异性、人文性。那么,该如何合理地布置语文家庭作业,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 1、对作业“量”的界定缺乏科学性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仍有不少老师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在升学率的驱动下,大搞题海战术,过多的作业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度”,而导致学生回家后缺乏社会实践,缺少与家长的交流,学生无星期日和节假日。如此高耗低效的作业,作用何在? 2、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千篇一律 “抄写、背诵、练习”被称作“老三套”。这类作业无异于简单的机械重复,形式

单一,内容单一,把学生引入了“死抄、死背、死练”的误区。由于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教师评价作业方法不当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语)教师对平时作业的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作业的评价还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信心。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师对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逐一检查,而是把这一权利下放给小组长,这就导致少数学生对作业敷衍了事。 4、家庭对学生作业的影响 ○1家长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子女学习的好坏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学习是老师的事,不愿意抽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 ○2由于“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学生的父母大都外出,将其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而他们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对作业的辅导。 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学生将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把作业变为“应付”,以至大大削弱了家庭作业的功能。 二、布置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对策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例如:在教学了《比尾巴》一文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选择一种你认为最美的尾巴画下来,展示给爸爸妈妈看。由于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用彩笔画图,用这种方式布置的作业,学生肯定会喜欢。再如高年级的学生,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半是抄写词语或生字,这种机械式作业学生早就厌烦之极,老师何不换种方式进行。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人出一张本单元的“看拼音写词语”的测试卡片,明天老师当作考试卷进行测试。要求每张卡片另附答案,测验次序随机抽取。学生听后,一改往日的厌烦情绪,竟有少数学生当场欢呼起来。老师这样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卡片的设计中来,将以往的机械抄写改为出试卷,并且测验的时候当场确定次序,这样学生就不会偷懒,也不会敷衍了事。 由此,首先在“趣”字上下功夫,使学生一看作业内容就来劲,充分调动了学生

作业观

新课标下,我的作业观 文/刘丽华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作业练习。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有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师应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作业观。 首先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有意义的课内外作业。 (一)课堂作业: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坚持以练习贯穿于课堂始终。关于练习的设计,除了教材中的练习题,许多教师常常会联系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些。我认为在设计时,要注意让习题体现以下三点:即基础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生活味),以确保学生在练习后起到巩固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 基础性这类习题关注的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技能。通过这样的练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为学困生提供了再一次学习的机会。因为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教师能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障碍而给予个别有效的辅导,为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层次性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练习的设计还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我比较提倡设计"套餐"式的练习,即围绕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几份不同的作业,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地选择性练习,使人人有练习,人人有提高,人人有成就感。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分配律》时,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选择你所喜欢的题目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计算。 (1)25×3+25×7 13×(50+2) (2)24.5×37+24.5×63 2.5×14 (3)68×34+34×31+34 72×25+72×76-72 (4)25×5.6+2.5×44 125×0.63+12.5×13.7-125 通过这一组题的选择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趣味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作业的设计中,更应注意趣味性(生活味)。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当师生通过共同探究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之后,为了及时有效地巩固新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里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买卖算帐"过程。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多数学生都熟悉的生活情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自己买文具、零食或是帮家长购买简单日用品。而且要象演戏一样来扮演角色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新鲜体验,所以学生们参与性很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量的计量》一课时,让学生现场计量教室里的门窗、玻璃、黑板、讲桌的长宽等有关数据,并适时引导他们进行美化设计。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 的唯一标准。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 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给学生独立 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 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 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 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 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 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 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 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 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 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但过支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作业内容生活化。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上,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装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运用数学,描述生活现象。我在布置作业时,适当补充了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例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学的认识后,我要求孩子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能反映1—10这些数,并请父母帮助记录下来。一个孩子的作业这样写的:今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马路对面有1辆车,里面坐着2个人,沿着马路往前走,又看见3站车站牌。继续朝关走,看见前面有4栋房子,房子前面栽着5棵大树。大树下有6个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还看见路边一区7个垃圾筒。我家住在8号楼里,回到家我发现桌上有10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有9个……写这样式作业学生的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孩子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如在一年级“统计”的学习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校老师的上班情况吗?是乘车、步行,还是骑车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乱猜;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去访问每个老师就知道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为了使统计难度适应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只要求他们采访10位老师,并要求制成调查统计表。学生

新课标下的作业观

新课标下的作业观 在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的机器。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正确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和筛选,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果。 首先,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 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1 作业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例如,在学习利率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周围的储蓄机构去调查,并为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最佳的储蓄方案;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等等。这些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了新知,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2 作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知识。比如说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计算一棵树的横截面面积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运用创造性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为今后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打下基础。如果只找些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 3 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相互兼顾 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 其次,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新课程的新理论与新理念

新课程的新理论与新理念 (一)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 1.终生教育思想。终生教育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考虑启蒙教育阶段的特点,考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任务,精选终身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必求多,基础教育阶段只能做基础教育的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为人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是学会学习。 2.学习化社会思想。学习化社会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加强学科的整合,提倡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开发、建设、利用校园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3.大众教育的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教学内容难度应予以控制,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课程标准应该是人人可以达到的标准。课程应具有弹性,关注人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课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4.主体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尊重学生的自我认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经验? 5.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让每个人选择到自己学习的入门方法。 6.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是师生共同参与和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有清晰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有一定的精确性,也有不确定性。 7.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教学应该改变灌输与机械训练的方法,应该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应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理念 1.新的课程观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

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1)

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 毫无疑问,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水平、发展思维。而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布置,不但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还是实施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更是促使学生认知、水平、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因作业而伤脑筋,而督促孩子交作业,往往是师生发生冲突的导火索,因班有“懒童”而“战火”不绝者,比比皆是。作业成了师生关系中一个微妙的障碍物。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理解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是开放的,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水平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只有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趣味性、人文性、发展性的特点,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其人文内涵和实践使用。为此,我从作业形式、内容着手实行改革,积极引入新课程理念,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各项作业。 1.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

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要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水准也都不同。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水平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升动手操作水平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水平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又如用“田野、风筝、小草、花儿、柳树、燕子、小朋友”一组词描写春天时,后进生只需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来描写春天即可,中等生能够自主选择其中的三个或四个词语来描写,而对于优等生则能够把所有的词语都用上来描写春天。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协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有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2.设计趣味性作业,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起来会觉得轻松异常,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愿意的事就举步艰难。以往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设计作业内容。比如我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设计了很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很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学了《小小的船》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学了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则让他们排演成课本剧;学习《春天》之前,让他们去找春天……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大的多,不过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很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按时完

在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在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一、设计作业要有差异性。 在新课标下,设计作业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体验和不同的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仿例作业能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变式练习能让中等生吃得饱;应用提升题能够让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 例如,我在教学生“分数应用题”一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一级:一堆品苹果重540千克,如果每筐能装27千克,那么现在这堆苹果能装多少筐? 二级:每筐苹果重27千克,如果每筐苹果多装1/

9,那么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三级:有20筐苹果,共重54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多装1/9,那么现在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只要多少筐就能装下这些苹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相对应的练习题,这样就会满足他们在学习上各自不同的需要,这样的作业才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协助。 二、设计作业要有趣味性。 新课标下的作业要有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除了在教学方法上富有儿童情趣外,设计的作业也要有趣味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项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例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学生在短的时间内份份回答:

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基本要求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要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活动外更需要适当的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为此,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时要讲究艺术性和针对性,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作业内容具有科学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选择内容科学性强作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作业内容的科学性,不仅指知识的精确性,表述的确切性,内容的典型性,更是代表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念,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例如在学习“以某地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内容后,让学生思考和完成下面练习。 下面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其相互关系,把下列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参考)

学生观 1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由试点实验阶段走向全面推广阶段。新课程,向我们学生、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地、有效地新型师生关系,具体说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学生当做学生。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对于学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从来不考虑学生的要求,是将学生看作机器,而不是看作为一个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首先要将学生看作学生,看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二、把学生当作朋友。 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再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意味着要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要对学生平等和信任。 三、把学生当做老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已经是日新月异。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现在的学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识接受器”,其中有些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现代科技等方面)已超过了部分教师,由于目前获取知识的渠道之多,即使在教师所执教的本学科上,也有不少信息——学生已经掌握了,而教师却还毫不知晓。 四、把学生当做同学。 新课程、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生固然需要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但教师也同样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训与指导。 第五,把学生当作儿童。 作为儿童的学生应该有自 己的童心,有作为儿童的特有 的性格和爱好。作为教师就应 该将学生看作儿童,对于儿童 的要求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特 点。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 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 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用正确的 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和学生在 新课程下一起成长和进步。 2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角色观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 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 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 者”。然而多年以来,受旧的教 学模式的桎梏,学生的角色并 没有明显得到改变,结合新课 标的理念,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由回答者到质疑者的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学像是一个小型 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 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 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现在的学生再也不会容忍在课 堂中担任这样的角色,因为他 们有思想,有个人的主见,也 更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 解,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 来压制学生,得出的结论显而 易见。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的把学习的权力交给 学生。如教学《能被2、5整除 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当新课 结束后,余下时间我把本班学 生分成八个组,每两个组为一 小组,两组学生围绕新授内容 展开讨论,一组为正方,一组 为反方,这时的教师不再以权 威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指导 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讨论中去, 把学生真正推到讨论的最前 沿,只有当学生遇到确实难以 解决的问题时,才予以指导。 这时候只见两方队员都在忙碌 着,一方成员在积极准备问题, 另一方则忙着应“战”,学生甲: “你们知道能被2整除的最大 数吗?”学生乙:“因为自然数 是无限多,所以能被2整除的 数是不可能找到的”。教室中不 时传来同学们的争论声,课堂 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课堂检测 来看,学生们都较好地掌握了 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 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 发展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 相互讨论,艰辛探索,去体验 成功的愉悦,同时,能够提出 问题本身就是进步。因为发现 问题比解决问题往往要重要, 当然,要想解决问题单靠一个 人的力量是很做到的,只有依 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所以, 采用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充 满了生机。 二、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的限,但 并不防碍他们的独特的情感体 验和内心追求。因而,教师在 授课时,应考虑学生独特的心 理特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 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 展,要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 的活动”。以往的课堂教学设 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 的理解设计出来的,而忽略了 学生这个群体,使得学生对上 课根本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 一状况,在教学《百分数的意 义》一课时,我从班级中随机 抽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参与到 教学设计中,以便了解学生们 对本节课的看法。不试不知道, 学生们提出的见解让我大吃一 惊,学生甲:“老师,我们早就 认识百分数了,所以我认为在 开始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 取一些例子,这样同学们学习 就有兴趣了”,学生乙:“老师, 我们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分成 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大家就可 以讨论了,我们喜欢讨论这种 形式”,学生丙:“老师,我们 可以把知识融入到游戏、故事 中”……综合以上意见,我对 本节课的教案进行了设计,结 果那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 做,不仅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 学之中,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全 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 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儿童心 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会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 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 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我 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可见,在学习活动中 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 参与者这个角色是显得多么重 要。 三、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 考试是一促评估手段。有时, 为了达到我们自认为“理想” 的评估效果,便会绞尽脑汁, 不遗余力地设计出一些超出学 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特点的各类 高难偏的题型。从而导致学生 对考试却有一种畏惧的心理, 我想这种考试所产生的负面作 用有以下几点: 1、学生担心考的不好,会被父 母、老师批评。 2、学生对考试不感兴趣,因为 内容呈现的形式总是老一套。 那么能不能减轻一下学生的心 理压力,降低对考试的畏惧感 呢?我认为让学生参与到编题 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 学习完《圆柱圆锥球》这一单 元后,我在班级宣布:本单元 考试将进行改革,考试题目由 大家提供;老师从中选出比较 好的题目编成考卷,同时对那 些入选的题目的作者给予奖 励。自从通告之后,我发现同 学们都在认真准备,以便自己 出的题目能被老师选中,事实 上,学生们在准备题目的时候, 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的性 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 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 学生甲:“王爷爷买来一些沙 子,把它堆放在一个墙角,已 知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5 米,高8米,求这堆沙的体 积?”,学生乙:“唐老鸭对米 老鼠说‘如果把一根长4米的 圆柱体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 加12平方米,那么这根木原来 体积是()立方米,请同学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