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目送》有感

读《目送》有感

读《目送》有感

作者龙应台是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她秉承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她无所畏惧,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在本书中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在在反映出其细腻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而且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对龙应台评价很高,说她是这么多女性作家中兼温柔细腻和批判犀利文笔于一体的有名作家。于是我就看了这本畅销海外的书《目送》,从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本书分为三辑,每一辑有一个总的小标题。咋一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特点,仔细品味,你会慢慢发现取这样的标题也是意味深长的。第一辑是“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写的是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然后慢慢发现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的失落和放手,伤感与无可奈何。第二辑是“沙中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写的是作者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人,情,景的有感,体会到大千世界的沙中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要用心去感受。第三辑是“满山遍野茶树开花”这里面的设计是一页文字一页图片,图片上是龙应台与父亲在电话中的对话对白,体现了一个女儿在繁忙中对父亲的关心与爱护。文字是描写父亲的衰老生病到最后甚至是死亡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父亲衰老的无可奈何,对父亲生病的揪心和死亡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置于卷首的《目送》,据说是在港台和海外流传最广的一篇。文章采取写实的手法,选取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景片段,作者于其中做最深刻的思索,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如文中无论是“我”手牵手送儿子上小学,在穿梭纷乱的人群中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门里,还是儿子长大后,“我”只能远远地看他的背影,进入不了他的内心,抑或是作为女儿的“我”,继续儿子还不曾经历的生命过程,目送渐渐老去的父亲,直到父亲过逝,进入火葬炉那一刻。这些生命实景的写生,其实是每天都在我的身边或是我们身上重复上演的人生真相,情感真实。作者进行冷静审视,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得出了这样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一成不变的人生真实里发现了永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背影既指作者看着自己儿子的长大飞翔的背影,也指目送着父母衰老死亡的背影。作者一语道破的不仅是她个人对生命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与深刻思索,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经历的难于言表的普遍体验,生命的开始,成长,自立,逃离,回望,终点,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法预设,无法阻止,无法追逐,龙应台这篇散文因为具有了人类的终极关怀意识和心灵高度,因而显得份外深刻厚重和发人深省。

《雨儿》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和她妈妈打电话,妈妈说“你是我的雨儿吗?(看完才知道这是台湾方言发音,就是女儿的意思)”。这边应着“是的,我是你的女儿。”“雨儿你在哪里,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我昨天才去看你,今早刚离开你。”“真的?我不记得啊。那你什么时候来看我?”“再过一个礼拜。”“你是哪一位?”“我是你女儿。”“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啊。你现在在哪里?”“我在香港。”“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

看我?”···这篇文章看了特别让人落泪,作者母亲健在可是她却不记得女儿了,其中的心酸苦楚无奈狠狠地捉住读者的心,反思自己要珍惜现在的一切所拥有的,因为这世界太多的不确定和意外,就像地震谁会想到四川2008年一场灾难而2013年还会有地震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周围身边时常会发生,为了自己不追悔莫及,所以要把握现在活在当下,多花时间陪陪父母。

《山路》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去听好友蔡琴的歌唱,好友蔡琴说:“媒体来不是为了她的“歌”而来的,而是为了另一件“事”。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蔡琴会说这些话是有原因的。她说的“事”是她的前夫至爱导演杨德昌的死。她说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可是人生,除了自己谁能知道呢?歌唱会当晚是前行者沈君山三度陷入昏迷的第二天晚上,这里有五万人在欢呼歌唱,而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我们慢慢知道了: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没有人有义务陪你干事,过关,走路,没有人能长长久久地陪你走下去,就算是父母也会老去甚至离开,最后剩下的只有自己了,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所以自己要学会长大,学会面对生活的悲欢离合,学会面对社会的风起云涌,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个人走下去。

《1964》这是作者五十六岁去参加十二岁的小学同学聚会,其中有写到假如当时有个灵魂很老的人和他们说:“孩子们,今天十二岁的你们,在四十年之后,如果再度相聚,你们会发现,在你们五十个人之中,会有两个人患重度忧郁症,两个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个人还在为每天的温饱困难挣扎,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满,一个人会因而自杀,两个人患了癌症。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它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渐渐褪去以后,五十六岁的龙应台与同学们重聚,发现岁月褪去光鲜的外表后,剩下的,不过是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沉默和失望。魏老师也和我们讲过关于同学聚会的事情,当时我就觉得哪会有什么癌症啊,死亡啊。读过这篇文章之后,猛然发觉其实死亡这些事离我们并不远,随着我们渐渐步入社会,这些生离死别就并不是电视剧,小说那么虚幻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并发生在身边的。我又想起老师你对我们说的聚会观,五年后的聚会不去,十年后的聚会不去,二十年后的聚会一定要去。因为我们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去拼搏去奋斗,如果这最黄金的二十年都一事无成那么以后是很难有机会跳龙门的啦。

《跌倒—寄k》这篇文章是指作者看到两则新闻而引发的思考。这两则新闻其一是一个不堪坎坷的母亲,把十多岁的两个孩子手脚捆绑,从高楼抛下,然后自己跳下。其二是今天台湾一个国三的学生在学校的厕所里用一个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自杀了。今天的天气是灰蒙蒙的下着细雨,老师您也说过这样的天气是自杀的天气啊!龙应台也有相同感触。作者思考这孩子在从家门到校门直到自杀的那一刻,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而且我们这十几年的教育没有教过我们失败后应该怎么做,导致我们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才会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同时自杀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自杀的人一了百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却不伤痛留给爱你想你的人,这些伤痛会一点一点侵蚀他们的心。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为垂垂老矣的父母

着想。

因为篇幅有限我就选了一些我比较有感触的篇目来写,其实这本书还有很多精品的文章,比如《不相信》《共老》《四千三百年》等文章通过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书名“目送”,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而我痴于此书,也是目送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的文字翻过,直至最后的一纸空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