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参事室主任赵奇僧

省政府参事朱乃新秦保尊章德

吴文溪梁东黎陈道蓄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结合当前形势总结经验,深入研究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为此,我室组织了部分参事在苏南一些市作了典型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相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开放型经济是相对于封闭型经济而言,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方式。今年是我国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开放度迅速提升,“贸易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FDI进出流量)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

我省是较早提出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外贸和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500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2037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位。比照同年全省3400亿美元的GDP规模(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均汇率7.5215对25560亿元人

民币GDP折算而来),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为103%和6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自2003年首超广东以来,截至2007年底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位。五年里,每年实际到账外资都超过100亿美元,2007年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219亿美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占全省GDP的2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7%、占出口额的76.4%、占税收收入的31.8%、占吸纳就业人员的11.9%。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经有300多家在我省投资了700多个项目。截至2007年底,全省实际到账外资累计超过1400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近年来,我省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境外投资4.7亿美元,同比增长41%;今年1-4月已达3亿美元,同比增长67%,创同期历史新高,居全国前列。境外投资领域已从传统制造业以及设立贸易商行、办事机构向资源开发、技术研发、营销网络和软件服务等拓展和提升,在方式上由单个企业“走出去”向兴办境外经贸合作区升级。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也由劳务和土建分包逐步向总承包升级。

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世界眼光、机遇意识、行动率先、创新精神是我省开放型经济的显著特色。开放使我省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禀赋约束转变成为发展的比较优势。我省“以空间换时间”,即在划定的空间(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整合区位、土地、人力、政府政策和服务环境等要素,把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加速新型工业化融为一体,由“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苏南作为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也是国际上FDI流入

和跨国公司的集聚区之一。一大批拥有当今世界相关行业领先技术和较大国际市场份额的跨国公司大项目、大投资的进入,在苏南形成产业集聚,崛起为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OEM基地,昆山一个县级市就让全球1/4的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30%的集成电路贴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识。开放型经济已成为苏南经济结构的主干、经济发展的主力和经济运行的常态。

随着苏南以土地、劳动要素为主参与国际分工、以加工制造和加工贸易为主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臻于极致,随着“鱼米之乡”到制造业“代工”基地的沧桑剧变,也同时到达了极限,包括土地和环境制约的极限。因此,立足永续发展的大视野,着眼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应对,加快转型升级是兼具长远战略性和紧迫现实性的必由之路和必然抉择。

二、转型升级三支点: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

县区域开放型经济强是苏南开放型经济突出的优势和特色,换言之,开放造就了苏南的县域经济强势。国家统计局从1991年首评全国百强县,到2000年对考核指标进行了一次修改,突出了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领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人均耕地面积、公路密度、有效灌溉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重、文化教育等多项指标而更为科学全面。多年来,苏南一直占据全国百强县前十席位的一半以上。新近出炉的“2008年全国百强县”民间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增加了“强县

富民”和“科学发展环境”因素,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并列第一,吴江第三,宜兴第六,太仓第十。对于这些市来说,排名已无实质性意义,他们的注意力早就集中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在南京、常州、太仓、昆山、张家港、江阴等六个市的实地调研中耳闻目睹,切实感受到各地一方面积极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复杂局面,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防止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变压力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手解决阻碍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依托、相互支撑。迄今,苏南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际制造业“代工”基地的优势显著,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产业先进、环节低端、环境荷重”,固然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的参与高度,向附加值高环节延伸,但是,另一个战略取向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国际服务外包业,加速其规模化、产业化。如果能够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省占全球服务外包的份额与制造业商品贸易占全球的份额大体相当,使苏南成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区,那么,将不仅改善苏南产业偏重、偏低的结构现状,而且将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比翼双飞之势,使全省经济国际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几年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拓展外向型经济新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新通衢,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02年的9.6%跃升到2007年的23%,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开始来我省落户;领域不断拓展,从金融保险、城市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直至创业投资基金等现代服务业领域,都有一批世界著名服务业跨国公司进入。国际服务外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突破,我省互联网国际出口通道将由目前4条155兆比特增加到8条。苏南各市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确立了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服务外包的重点。从现有条件看,打造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当首推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人才优势明显的南京市,该市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我省在全国“服务外包百强企业”占有的9个席位中7个在南京。接下来当数苏锡常三市,其中苏州工业园已被确定为“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财税政策试点”,实际上等同于国家级外包基地。

南京目前软件产业的明显优势是嵌入式软件,是由其基础雄厚的电子机电设备制造业衍生而来的。如“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和“中国软件100强企业”之一的南瑞集团,主要靠的是其在电力自动化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竞争优势和国际国内市场份额,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形成科研院所和企业集团、科研与产业一体化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崛起为人才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企业,“NARI”(“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的英文缩写)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和产品的驰名品牌,凭借这个品牌就能做成全球电力自动化软件的重要供应商,争取成为国际行业技术标准的重要制定者。南京建设国际服务外包基地,有提高起点的

空间和条件,当善用科研院所和大学优势,眼光不应受ITO和BPO(这毕竟只是计算机操作劳动密集型业务)局限,应放眼新兴的“知识流程外包”(KPO)并有所作为,高起点打造真正的知识密集型国际服务外包基地。

在传统的“苏南三强”中,“工业学大庆”时代常州居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时代无锡占先,开放型经济时苏州后来居上,常州对苏锡发展和竞争的压力感受极其强烈而贴近。但是,常州制造业基础很好,还涌现过曾一度风靡市场的抢手产品,曾经是全国中等城市改革的试点城市,常州人有决心、有信心在科学发展观统领的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拉近同苏锡的距离。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方面,该市制定了一项《三年跃升计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做到300亿元以上,其中离岸外包业务量超过2亿美元,到2010年服务外包企业1500家,其中500人以上规模企业20家,千人以上规模的10家、2000人以上的5家,有30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外包1000强,推动20家以上国际知名公司的外包业务转移到常州。如果计划如期实现,常州将可能由现定的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上升到国家级,在“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带”建设中形成发展特色,做出更大份额的贡献,通过为上海“中国外包合同中心”提供分包和配套,提升能级和水平,在“长三角服务外包承接基地”中占有相应的地位和份额。目前,常州动漫产业在全国初具领先优势,已有三个动画产业园,西太湖2平方公里的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为下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亚洲创意动漫制作中心”提供载体,力争三年后培育出几个产出规模超亿元、在国内有

影响的企业集团。为此,常州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引进人才与自培人才互动并进,以加强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机构的建设来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调整和增设相关专业。同时,强化环境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载体建设、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三大领域,全面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

(二)精细招商选资,更高水平地“引进来”

精致招商、细心选资,更高水平地“引进来”已经成为苏南各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普选之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昆山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现在正加快向后工业社会或工商服务社会转型。作为台资企业在大陆的主要集群区,截至2007年底,昆山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3118家,实际利用台资占全国的1/9、江苏的1/4和苏州的1/2,就业和居家的台籍人员达5万。台湾资讯业主要厂商整体转移,把全球IT硬件品牌商的重要OEM(台湾称“代工”)基地搬到了昆山。由于IT产品价格加速递减,沿海地区工资及附加劳动成本加速上升,低成本加工贸易的盈利空间日益缩小,昆山也发生了OEM向更低成本地区再转移的个案,OEM向ODM、OBM转型升级不仅是必由之路,更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昆山致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外资企业本土化和民营企业国际化,全方位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昆山吸引了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来设立昆山科技分园,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技术支撑。以“龙腾光电”为龙头项目的光电产业园建

设,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化和支柱产业高端化。“龙腾光电”是目前国内第三座第五代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厂,项目一期预计投资16亿美元,由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公司出资51%与龙腾控股公司合资共建,经营模式由纯“代工”转型为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现已建成第一条生产线,月产能3-4万片玻璃基板。今年完成第二、第三条生产线,机台设备扩充后将达到11万片的月产能,长期目标是占有TFC-LCD全球市场10%的份额,同步开展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显示器及液晶电视面板的研发及制造。项目已经产生了整合两岸光电产业上下游企业,汇聚海内外人才的效应,吸引了台湾茂迪、美国通用硅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正式落户,延伸了产业链,加快了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液晶产业基地的进程。

太仓是苏南国土面积较小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依托沿江、沿沪的区位,“接轨上海、以港强市”,致力走出一条投资效益高、资源消耗少、环境保护好、贡献能力大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截至2007年底,太仓有来自美、加和德、法、英、奥、荷等国的企业395家,占全部外企的1/3,德资企业又占欧美企业的1/3,被称作“德企之乡”。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更多的则是竞争力极富特色的中小企业。前者如美国埃克森美孚、耐克、史泰博,德国拜耳、西门子、蒂森克虏伯,法国阿尔卡特,英国BP,英荷联合利华等。后者如汽车安全带卷簧销量占世界60%市场份额的克恩-里伯斯公司,建筑紧固件拥有数千项国际专利技术的慧鱼公司,以上百人规模在尖端冲压设备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中占90%以上份额的托克斯公司等。目前,太仓德资企业达到103家,

集群于太仓新区,累计用地不到2000亩,总投资10亿美元,亩均投资强度近50万美元,人均销售83.13万元。太仓是目前德资企业在我国集群最密、发展最好的地区。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在太仓稳健谨慎、节约集约的投资和成长模式十分典型,从“投石问路”到“扎根发展”,直至“克隆”研发中心,以使其在太仓基地的产品保持与全球市场同步发展。如特灵公司生产基地转移后,设立了国内暖通空调领域首家国际博士后工作站,研发规模仅次于美国本土;美国实用动力集团在投资建立实用动力(中国)工业有限公司时,将其全球新项目制造和研发中心一并落户太仓。目前,欧美企业在太仓设立相对独立的研发中心有10多家,设立研发部门的企业更多。太仓引进德资的同时,还移植了德国应用技术人才“双元制”培训模式。最有影响的是“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兼具较高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术能力、能与国际接轨的技能型应用型一线人才为办学宗旨。太仓市政府视学院为招商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因素,承担了学院运行经费,以小投资招引大资本。学院自身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解决技术和人才难题。太仓下一步计划加强与德国工商会和在太德企更密切的合作,争取实施每年选派一批蓝领赴德培训进修计划。该市今年在斯图加特成功举办了“太仓日”活动,明后两年将在杜塞尔多夫、慕尼黑继续举办,以德国为跳板,加强对欧美招商引资的宣传和工作力度。同时,以德资企业园获得省外经贸厅批准,成立中德环保技术中心为契机,规

划建设中德文化交流中心、德国风情街、德国企业家俱乐部等项目,促进双边双向文化交流,拓展双边经贸商务关系的人文基础。

最近,太仓“以工兴港、以港兴市、接轨上海、服务苏南”取得新突破,建立了与苏州工业园紧密合作机制,实现综合保税区与港口的功能和优势整合叠加,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这一模式的区港联动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为利用海峡两岸关系新格局下苏台直航的可能,整合大苏州开发区与港口一体化优势、实现自由贸易港,完成了必要的铺垫。日前,中国海运与太仓港在太仓市签署了合作协议。

张家港是苏南县级外贸的佼佼者之一,该市国泰国际集团多年来居全省专业外贸公司“老大”地位,并跻身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行列。该市多年来以一般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2007年,一般贸易占全市进出口比重为49%和62%,加工贸易占13%和28%,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等其他贸易占38%和10%。张家港作为一个县级市,一手抓出口市场多元化,一手抓科技兴贸,贸易伙伴多达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有5家企业申报国家级出口名牌,有6家省级出口名牌。今年以来,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变化,主动调整转型,外贸进出口保持了量质并进的良好态势。在利用外资方面,在全市销售收入、缴纳税金和社会就业外资经济三分天下占其一。引资重点,来源地由港澳台向欧美日韩转移(形成了保税区欧美企业板块、省级开发区日资板块和凤凰镇韩资板块),引资对象由中小客商向知名公司转移(已有近百家大跨国公司落户),项目规模由“百万美元”级向“千万美元”级转移,由

劳动密集型项目向技术资金密集型项目转移,由分散布点向开发区集聚转移。这五个“转移”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高度。张家港保税区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同时也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港联动。经过十几年开发建设,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该市外资和新兴产业的聚集区以及生机勃勃的新城区,形成了“一区三园”(保税区,化学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保税物流园)的发展格局。全球化工50强企业中有12家落户化学工业园,包括陶氏、杜邦、旭化成等全球500强,发展以精细化工为主,作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是国内沿江开发中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同步最好的化工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是省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也引进了一些国际机电行业的一流企业(如马尼托瓦克、东熙汽配、伊萨焊接、日本精工、油研液压等)及多家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保税物流园区引进了荷兰孚宝这样的世界物流业巨头,既扩大了物流配送业务规模,也引入了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此外,利用“流量”的迅猛发展,衍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和价格晴雨表功能,如高兴达公司与中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合作建立了张家港交易中心,即将建成拥有1.5万家客户的冶金物流配送中心;化工品交易市场去年完成现货交易额216亿元,为国内最大的液体散化交易市场,该市场报价不仅成为南京关区的审价依据,也是国内化工产品价格的“晴雨表”。

沙钢集团作为我省首家利税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也是全国民营企业的“老三”,跻身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这家成功企业的最成功的亮点,是真正实现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尤其是走出去锁定

了铁矿资源供应基地。沙钢把长期稳定地获得海外资源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从2002年开始就从战略上进行部署,通过收购、参股和合资合作等方式方法,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哈默斯利等世界铁矿石巨头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为企业中长期发展锁定了稳固的资源供应基地。

江阴开放型经济是很发达的,2007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10亿美元,出口额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涨幅分别为31%、41%和50%,在苏南县级市中规模仅次于昆山。1992年江阴设了第一家境外企业,目前已经有了118家,协议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其中三房巷集团与新加坡裕廊芳烃集团合作的炼油芳烃联合装置项目,占股一成5500万美元。但是,江阴在外被名声更大的“江阴板块”(一个县级市拥有22家上市公司多)和村级经济强势(华西、三房巷等)遮掩了。今年1-4月份,该市完成外贸进出口额4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亿美元,分别增长24.4%和37.7%,增幅不算低,只是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企业普遍感受到了“三率两价”(出口退税政策、汇率、利率和原辅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剧烈波动,全球经济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叠加带来的巨大压力,出口企业部分利润被吞噬,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艰难,尤其是经营钢铁制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传统产品出口的中小企业面临停业倒闭,而经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企业日子要好过许多,份额还在增长。江阴人再一次确认,“转思路、调结构、走出去、用人才”,是冲破困境实现发展的积极应对之策,更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持久推进力。外经贸局秉承市委、市政府关于

转型升级的战略和意图,一方面围绕稳定出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围绕稳步推进,积极实施有条件有质量的走出去,努力开展“引导、服务和调研”三项工作。引导是指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形势、理解政策变化,加强快速反应和积极应对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能力。服务是为企业结构转型和过剩产能转移,提供切实有效地支持和帮助。调研是指深入到企业层面,了解和把握实情,包括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困难企业的症结,政策变化影响程度等,以增强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力所能及地解决具体困难,出主意、想办法。上市公司办公室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方针和机制,着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和扩大江阴资本经营的优势,把“三个为主”即上市以工业、大企业集团和境内上市为主,转变为“三个一起上”,即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包括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大集团与大中型企业、境内境外一起上,积极拓展在香港及新加坡和英美资本市场上市渠道。

(三)创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更大步伐地“走出去”

“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能力以及经济国际化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我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拓展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较之苏南FDI的集聚度,对外直接投资相形见绌。随着我省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苏南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更显迫切,条件也更加成熟。

迄今,我省不乏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如“资源获取型”走出去的沙钢集团(上已提及),“产能转移型”走出去的南京金城集团等,以及更多没有纳入统计甚至不为人知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国际市场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劳动工资及附加成本上升,我国产品出口贸易摩擦增多,许多产品产能过剩,企业利润极薄,竞争加剧。境外直接投资是直接利用海外资源、转移过剩产能、缓解贸易摩擦,实现与东道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服务也不可或缺,转变“走出去”的方式(变企业个体单打独闯为组团出海)十分重要。商务部为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效能,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目前,在国家重点支持的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招标中,我省中标3个,分别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和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园区的主要承建者分别是红豆集团、永钢集团和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均为我省优势产业的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经验丰富的园区建设管理机构。这几家承建者在东道国园址选择区位优越,投资方向和项目有利于发挥我省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纺织、机电、金属冶炼及材料),符合东道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和市场需求。因此,这三个境外开发区建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如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我方建设投资28亿元人民币、工业投资5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以冶金、建材和机电制造加工为主,兼有贸易、保税、物流、展销等多功能的外向型工业商贸园区。预计将能一次性带动国内出口40亿元,每年可带

动国内70亿元的产能转移和30亿元的商品出口。迄今,三个境外园区的建设在双方协调和共同努力下进展都比较顺利,合作区的法律地位和优惠政策基本得到了落实,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招商计划有序推进,正在加快形成接纳企业入区生产经营的能力。

三、思考与建议

开放型经济既是一种经济体制,也是一种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因此,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也涉及体制、结构和运行。围绕这三个要素,我们的思考和建议主要有:

(一)推进三个“一体化”,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三个“一体化”是指继续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努力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科学规划省内区域内产业发展一体化。第一个一体化如前所述,重点是提升“引进来”的高度、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第二个一体化,要更加诚心诚意、尽心尽力支持、配合上海四个“国际中心”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最迟缓的是金融业,最缺乏的人才是国际级的金融投资人才,汇率、利率和金融投资资产的波动变幻,使我国靠国际打工挣来的巨额外汇储备面临贬值风险。如果上海能尽快成长为有竞争力国际金融中心,于国于民极其有利,也能带动我省开放型经济更集约更节约地发展。省区域内部产业一体化,是减少和避免过度竞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现在,各种类型的“基地”、“中心”建设有泛滥之

嫌,多“基地”、多“中心”实际上就没有了“基地”和“中心”。省区域内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关键是资源配置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打破行政区划的制约和限制。

(二)当前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都要占据空间,要用地用水。我省人口稠密,土地紧缺,虽沿江临海,但水质性缺水日益严重,今年以来的国际粮食和食品价格飙升再次提醒要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因此,要把土地和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和严格保护作为当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抓紧抓好,使我省开放型经济沿着产业发展更均衡更协调,产业结构更轻柔更低碳,国土景观更绿化更园林、人们生活更富庶更轻快的方向转型升级。

(三)调整信贷政策,进一步改善招商环境

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重新调整了出口退税率,银行信贷规模。我省可考虑地方财政和税种的一定程度的增支减负,加快中小企业渡难关、调结构。但从长远看,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设计必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渐进式改革结合起来考虑。政府应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怎样健全市场经济秩序上再下大功夫,通过市场经济的利润机制来奖励高新技术企业。

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关键是创造公平公正透明良好的商业环境,而不是财政优惠。改善商业环境,重在便利创业、简化程序、提高

效率、公平税负、醇化民风、亲商安商,自然就富商。我省的商业环境在全国是好的,但改进的余地仍然较大,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改善。

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应当出台更有力的财政政策。因为许多人才通常在掌握先进技术上有优势,在财力上相对处于弱势,需要扶持,只有这样,才能将先进技术产业化。现在许多省辖市配合省里出台的领军人才的财政支持政策还应当加强。要强调引进团队,并要出台对团队人员的财政政策,将人才的力量集聚,使团队带来的先进技术尽快形成一个产业。

(四)继续积极调整促进服务业更快发展的政策

我省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是促使服务业更快发展,具体说就是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总收入中的份额。要由主要激励服务业的供给,转为主要激励服务业的需求。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随着对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增加。在这一方面,主要的工作是提高我省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消费性服务的需求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政府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制约利润和税收的过快增长,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并提高劳动报酬在总收入中的份额,由此增加对消费性服务的需求。

(五)要在环保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环境保护和生产的转型升级有密切的关系:一是政府严肃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迫使污染环境的企业转型升级;二是优良的环境状况有利于“招商选资”;三是使广大居民通过生产的转型升级享受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必须赋予环保局更大的行政权利,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履行惩治污染环境的企业的权利;各省辖市要明确规定本地区水质量、空气质量必须达到的标准以及标准不断提高的时间期限;环保检测机构要通过媒体定期公布水质量、空气质量的信息,使我省的环境状况能随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

高中政治 每日一题(第08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②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开放 ③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④“走出去”为主,“引进来”为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④观点错误,两者必须同时并举,偏重于哪个方面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①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⑤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基本战略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①定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②内容: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6.比较“引进来”与“走出去”

调研报告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6d2268086.html,)/公文写作/调研报告 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7.3%;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8.9%。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37.4亿

元,同比增长20.6%。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773.21亿元,占全市的27.9%,同比增长9.53%,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4.93个百分点,增长面为66.67%,高出全市面上25.27个百分点。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48.86万台,销售48.06万台,实现开票销售458.48亿元,同比增长9.87%,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年新增开票销售21.26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51.7%;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 增开票销售15.2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年度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

(完整版)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在开放型经济社会下,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经济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的趋势。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二)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 (三)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四)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二)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五)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八)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二、中国除坚持按照国际规则,积极维权外,还应从长远着眼,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加快相关的调整以减少摩擦或减轻摩擦的影响,以应对趋于强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表现; 三、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4、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一,深刻变化的国内外条件和环境必然提出形成新优势的迫切要求。 第二,新优势是相对于传统优势而言的。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其中既有严峻的挑战,更蕴藏着发展的机遇。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市场主体来说,关键要学会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内外环境变化,客观认识自己,冷静分析原有优势的消长关系,在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最新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充分利用饲草种植面积广、特别是旱作农业缓解饲草压力地有利条件,把养牛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科学喂养技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共发展养殖示范户900户,养牛5头以上地30户,占养牛总户数地3%;存栏2500头。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 (二)龙头企业取得一定发展。长期以来,全乡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前桃村回乡创业能人靳浩林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地历史机遇,在县、乡政府地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地帮助指导下,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2009年4月投产运营,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11亩,总体建成饲养存栏肉牛100头,年育肥出栏肉牛300头地肉牛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暖棚式牛舍5栋850平方米,青贮窖1个960立方米,饲料专用棚1座14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120头,采取调供优良基础母牛与育肥出栏相结合地方式,已出售肉牛470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三)小区养殖模式取得突破。养殖小区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地主要载体和必然趋势。2009年建成车李村养殖小区1座,计划2011年建成杨岔村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地建成,既有效解决了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畜舍面积小地问题,又有利于饲养户互相借鉴饲养方式、方便防疫灭病、利于进入市场,对全乡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起到典型引路地作用。 (四)肉牛品种不断优化。先后引进优良基础母牛300 多头,加强了基础母牛群建设,目前优良基础母牛存栏占肉牛存栏地26%。建成了黄牛冻配改良点1个,引进南德温、西门达尔、皮尔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细管冻精,开展了肉牛冻配改良,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45%,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广州市海珠区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专题调研报告

广州市海珠区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专题调研报告海珠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2014年12月, 专业批发市场是我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平台和流通渠道~在我区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区传统专业批发市场的功能与地位逐步下降~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已不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自身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瓶颈和隐忧。如果不能有效地推进市场转型升级~将影响我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对如何推进我区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一、海珠区专业批发市场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全区专业批发市场共121个,不包括肉菜市场、农贸市场,~总占地面积为16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99.3万平方米。其中布匹类市场50个~二手车市场10个~农副产品市场6个~日用品和百货类市场45个~综合类市场10个~2012年交易额亿元以上13 个~2012年专业市场交易额超过 540 亿元。目前形成了以广州大道南二手车交易、南洲路粮油食品批发、新港西路中大纺织商圈三大专业批发市场集聚区。按照市场影响力分类~ —1— 其中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市场76个、华南地区影响力的市场22个、广州地区影响力的市场23个。 ,二,发展现状 1.重点市场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具有交通优势。从先天条件上看~海珠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市场基本分布在广州大道南和新港西路沿线及辐射地区~包括瑞

康路、南洲路、东晓南路、新滘路等地区~如中大纺织商圈、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瑞宝粮油批发市场等~地理位臵优越。如广州大道南北接天河越秀~南通番禺并延伸至珠三角~连接南环高速、华南快速干线等快速路段~形成较为完善的快速通行交通运输路网~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便利。 2.市场具有行业影响力和辐射力~体现积累实力。从发展实力上看~经过多年的积累~区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市场不乏其数。如中大纺织商圈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布匹和辅料交易集散地~其辅料交易占全球交易份额第一~针织面料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品种最齐全。瑞宝粮油批发市场、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新华南鞋业百货广场不但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有的国外客商也经常到此选购洽谈~而且年成交额占到相当比例~其中瑞宝粮油批发市场供应的粮油占广州市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年销售额大约三分之一出口到国外~还是国家—2— 商务部的商品信息采集点。 3.现代化商贸模式初步发展~展现市场转型新动向。从发展动向上看~近年部分专业批发市场已由传统的“三现市场”,现场、现金、现货,交易逐步向现代展贸、电子商务和创意设计等高端领域发展~广州国际轻纺城、长江,中国,轻纺城等可为代表。中大布市电子信息网、全球纺织商城网、布衣港等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先后上线运行~使线上交易模式得以发展。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则准备在国外设立展示本市场内经营商品的实体展示店~实现展贸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有机结合。珠江国际纺织城、广州联合交易园更是大力吸引国内外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和设计院校进驻~推进文化产业氛围的形成。 4.供大于求现象已有呈现~市场后继力问题值得关注。从市场发展后继能力上看~近几年随着新开办市场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冲击~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大多数新开办的市场出现了招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重点是转变外贸和利用外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但与此同时,出口贸易中也存在着出口商品多为附加值较小的低技术的产品和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仍占较大比重等问题。为此,一方面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三个比重”,即尽快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占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另一方面要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和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产品出口。加强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相结合,不断提升传统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竞争力。同时把扶持自主品牌特别高科技自主品牌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商品群。 转变利用外资方式的重点是发挥好外资在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借助外资促进各产业以技术为重点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统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另一方面借助外资促进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服务业总体水平较为落后,扩大服务业开放,吸收外商投资,有利于引进新的服务业态、管理方式,培养服务业管理人才,并随着人才流动,向本土服务企业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外包有利于提高我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解决中高层次劳动就业和扩大服务出口,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发展。 二、坚持进出口并重,内外需协调 要树立新型对外经济合作观念,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既努力争取和维护我国正当权益,又妥善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尽量减少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摩擦。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依然疲软,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继续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到扩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与青海毗邻,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区毗邻。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130万人,耕地380万亩,园地41万亩,林地560万亩,草地3034万亩。滋润张掖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干流全长928公里,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地处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造就了金张掖的辉煌。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XX市沙漠化土地面积10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其中流动沙丘222万亩,半固定沙丘202万亩,固定沙丘71万亩,戈壁503 万亩,风蚀残丘53万亩,潜在沙丘31万亩。XX市6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50多万农民分布在沙漠沿线。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以构建生态经济大市为统领,把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南保青龙涵水源,中护湿地建绿洲,北锁黄龙固风沙,大力发展沙产业,沙产业开发成果丰硕。 一、成果及特点

(一)坚持规划先行,稳步发展沙产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沙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把发展沙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80年代以来,市上领导先后带领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分赴内蒙、宁夏和武威等周边地区,学习借鉴沙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广开视野,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区石岗墩、民乐六坝、山丹清泉和东乐、临泽新华和板桥、高台骆驼城、肃南许三湾为代表的14个沙产业开发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区石岗墩滩,目前有年金龙、甘霖、飞龙等10多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集高效节水示范、生态防护林建设、优质牧草种植、苗木繁育、综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XX县骆驼城是新开发的移民乡,过去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移民和农业综合开发,全部村民都是从本县外乡和外地迁移而来,1984年建乡,全乡农户来自5省8区26县市,辖13个村80个合作社3561户,12432人,可用耕地面积5.8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78.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45元。特色产业有玉米制种、油料、苹果、葡萄、梨、加工番茄、辣椒干以及孜然、柴胡、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肃XX县明花乡许三湾,上世纪80年代末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后,肃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明花区许三湾荒漠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90年正式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开发。20多年来,来自肃XX县南部干旱山区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如何立足比较优势、破解突出矛盾,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自治区加快“五个基地”建设贡献力量,既是海勃湾区面临的重大课题,又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科学把握并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 海勃湾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优势、不断增强的产业基础优势、多年积淀的微观经济主体优势,都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依托。 1.“组合式”资源区位优势突出。自治区整体资源优势明显,但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资源情况单一,无法形成组合优势。而海勃湾区及周边不但有煤、石灰石、铁、硅等30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黄河流经全境、海勃湾水利枢纽即将建成蓄水,水力资源极为丰富;110、109国道、京藏高速和包兰铁路穿城而过,航班直通北京、上海、西安等枢纽城市,实现全市“一刻钟”城际快线、周边“一小时”城市圈,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式辐射型“区域交通中心”。使得海勃湾区成为自治区为数不多的资源区位“均衡配置”地区之一。

2.产业经济基础优势不断增强。近年来,海勃湾区在推进经济转型中,一方面,坚持延伸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初步构建了煤—焦(电)—化工(钢铁、建材)循环精深加工的传统产业发展格局。全区已形成2850万吨洗煤、630万吨焦炭、100万吨钢铁、460万吨水泥、520万重量箱浮法镀膜玻璃产能和15.6亿标方焦炉煤气处理能力,现代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积极承接和培育新兴产业。成功引进以陕汽新能源车辆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带动近20个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已经起步。管材、线缆及高档涂料等非资源项目也逐步建成投产。另一方面,进一步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进了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项目,规划建设了6个专业性物流园项目;金融机构发展到63家,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海勃湾区第三产业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38%,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54.2%、8 3.1%。 3.微观经济主体优势更具活力。海勃湾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成较早,极大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非公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在吸纳就业及税收的贡献率方面均达到85%以上,民间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一批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本土企业家、管理人才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得以培养,成为深入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

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省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转方式、调结构需要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样才能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但过犹不及,连年追求超高速经济增长也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各地为了追求短期超高速经济增长,不断加大投资,而且大上工业特别是重化工项目,挤压消费。投资增速过高,粗放扩张,必然要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为保经济增速,财政支出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增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20xx)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

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 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 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 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20x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 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 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 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 根据1998年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 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2.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20xx9户的73.7%,全县有泡核桃17.26万亩(172.6 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xx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4.3万株,占82.2%,初果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选择题17题,判断题21题,问答题55,共93题) 一、选择题 1.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CD) A.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B.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C.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D.对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八大载体的构建进行了部署 2.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什么机遇和条件?(ACD) A.中央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B.广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C.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D.广东的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的文化积淀 3.“三来一补”是指什么?(ABCD) A.来料加工 B.来样加工 C.来件装配 D.补偿贸易 4.怎样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ABCD)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D.改革一些具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 5.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什么?(ABD) A.投资 B.消费 C.进口 D.出口 6.广东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C.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D.采取鼓励消费政策,刺激居民消费 7.广东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B.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C.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D.改善投资服务 8.广东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采取哪些措施?(BCD) A.发展对外贸易 B.培育现代产业项目,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C.抢占世界产业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推进绿色增长 9.广东对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AB) A.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 B.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C.加大“腾笼换鸟”政策力度 D.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10.广东对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强产业转移力度 B.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C.加强政策调节 D.完善配套措施 11.广东的主体功能区域有哪些分类?(ABCD)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生态发展 D.禁止开发 12.广东对推进自主创新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提升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完善自主创新平台 D.完善组织协调与法规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

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出台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其向规范的企业和公司方向发展”。为贯彻国家总局文件精神,我们在XX区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全区上下立足“跨越发展”这一目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与周边县区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把资金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雇工8人以上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大户)标准。调查发现,全区13363户个体工商户中,有个体大户74户,资金数额最大的达500万元,最小的为50万元,雇工最多的达120人,最少的1人;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其中商品批发零售类12户,餐饮18户,洗浴7户、住宿6户、娱乐类13户,加工类18户。 二、个体工商大户不“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调查发现,这些个体大户从经营规模、场地、用工看,完全具备

了开办私营企业的条件,但迟迟不愿升级为企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不合算,不愿升级转型为企业。个体户一旦注册成私营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一分钱也不能少缴,许多个体工商户认为转为私营企业不合算。二是有扶持,不想升级转型为企业。有关部门对个体户管理相对私营企业宽松,个体工商户不仅可以合理避费,在用工、财务、经营上全由老板一人说了算,省了不少“麻烦”。特别是2008年9月1日全国停收“两费”后,一些商户经营规模、场地、用工完全达到了私营企业的标准,但坚决要求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三是怕风险,不敢升级转型为企业。一些个体工商户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担心转型为企业后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认为要不要升格为私营企业,应视业务、实力具体情况来定,只要政策允许,只要能赚到钱,个体户也没有必要升级。四是无推力,不去升级转型为企业。近年来,在如何引导个体工商大户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许多省市已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动员引导个体大户“转型升级”。但由于缺乏政府层面上的强有力领导和配套政策措施,致使个体大户升级转型为企业工作,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五是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繁,市局指导意见规定,升级企业继续经营原个体工商户已取得前置审批许可项目的,申请人持企业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个体工商户拟升级设立企业的证明书》和原前置审批许可文件及审批机关要求提交的有关申请材料等,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变更审批许可文件。对于个体户来说,要把所有前置审批许可项目一次性进行“升企”变更,存在较大的实际困难。

推进产业人才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人才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袁兆亿 “得人才者得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才资源的高度积累和作用发挥,有力地支撑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当前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中国产业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一、全面实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但是在GDP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日益成为困扰我国提升发展质量的重大难题。对此,制约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人才问题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推进有针对性的产业人才战略,已成为加快推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迫切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比较典型的原因是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较慢,其中所涉及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人才资源的制约和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从产业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人才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等。这与有关政府部门以产业人才支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识不明确有关,致使产业人才发展和结构调整明显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拖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后腿。新加坡自经济起飞后,每十年主动地进行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由于新加坡政府长期重视培养、引进和储备人才,从而确保了产业转型升级能够获得强力的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在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很多地方并不能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其中很大程度涉及到人才战略的思维问题。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工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产业人才资源如何进行配套?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很好解决。人才必须为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其中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匮乏并非可以轻易逾越的一道“坎”,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人才资源状况对产业发展形成关键性影响,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模式对人才资源战略起着决定性拉动作用。当前我国在多方面提出了加快产业人才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简介:张幼文,1951年生,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 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开放战略新开放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内发展是这样,对外经济关系发展也是这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始。探索这一新阶段的内容、特点与要求是当前开放战略探索的核心。 一、开放型经济阶段性推进的必然性 一国经济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发展的这种阶段性是由不同阶段的目标差异决定的。发展阶段性任务的完成要求发展的阶段性推进,而发展的阶段性推进本身又是前一发展目标成功实现,后一发展目标开始确立的标志。 1、对外经济关系理论中的阶段思想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都是根据一国国际经济关系的特 定条件提出的,因而在其本质内容上就包含着一国开放经济

发展的阶段论思想:贸易与投资旨在基于现实条件实现特定意义上的发展,当经历一个时期发展目标成功实现,那么一国经济也就出现了新的条件,发展的新模式也就需要依据新的理论形成。 无论是外贸外资理论,还是经济发展理论,其中都包含着显著的阶段论思想。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贸易战略的阶段论分析或其思想实质。经典比较优势理论证明了在比较优势既定条件下贸易的必然性。这一理论的历史使命是关于自由贸易有利性的论证,因此它不需要回答比较优势变化的问题。但是这一理论结构本身也包含着不可否定的相反结论:当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发生变化后,那么由这种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贸易结构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推进了经典比较优势论,具有贸易结构阶段论的性质。要素禀赋理论与此相似。既然贸易结构是由一国禀赋结构决定的,那么一旦禀赋结构发生变化,贸易结构也就相应会发生变化,该国的发展也就从一个阶段进入新的阶段。要素禀赋理论假定要素不流动,但是现实世界即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条件,国家的要素结构发生变化,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也就显现。可见,贸易结构的阶段性也是要素禀赋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收入相似性理论认为,收入水平的相似是贸易发生的原因,这就表明收入差距对贸易结构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国的贸易结

调研报告:文旅融合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文旅融合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XX文旅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与化工、建材、泵阀、农副产品深加工并列成为XX主导产业之一。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助推。下面就我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方向作出探讨。 一、存在问题 1、资源不能统筹利用。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属多个部门,存在交叉管理,管理缺乏活力,资源优势难以形成产品优势。一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没有整体旅游规划、也没有整体旅游宣传推荐,更没有营销策略和监管体系,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文化元素未能渗入旅游元素、旅游元素也不能彰显XX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不能形成优势文化旅游资源,束缚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发展建设资金短缺。多数景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和旅游企业投入,融资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县文旅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 3、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XX丰富的文化宝藏缺乏深度开发,文化旅游没有

进入真正的产业化时代。旅游产业项目推进缓慢,而更多的文化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仍然保持着其原始的无形性,例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XX猿人遗址、国家级非遗—东路庐剧没有进行任何的产品和产业化开发。 二、下步工作方向 1、深挖和州文化,讲好和州故事,输出和文化内涵。首先汇集文化资源,XX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故事享誉全国。从远古时期XX猿人遗址、乌江霸王祠、刘禹锡陋室、朱元璋点兵镇淮楼,还有喜雨亭、文昌塔。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提到“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历阳又称亚父城。XX历史遗迹众多且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影响力颇大。但是面对全国众多城市竞相在历史名人方面做文章的现状,XX的文化资源如何呈现异彩,需要费一番心思。看省内案例,“六尺巷”位于桐城的西南,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史遗迹与邻里谦让的故事相结合,使建于清代的六尺巷重焕生机。为何普通的巷子能火起来,成为游客的目的地?因为它与主流价值观念相契合,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故事流传深远且受众广阔。以六尺巷为主线贯穿发展始终,融入地方民俗等元素,整合景区、景点和历史遗存,集中展示六尺巷“和”文化与桐城士大夫文化,重点打造六尺巷片区“礼让”“包容”“和谐”教育基地,彰显六尺巷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