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实验二: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课本第41-42页)

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材料用具:

大小花生各30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作出假设: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让学生试着作出

假设1有的学生认为是基因组成不同2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环境条件不同。分

析这两种情况的假设.

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随机取样,每个品种的花生样品不少于30粒;

②用直尺测量每粒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单位以毫米计,四舍五入; 如毫米可

算作19毫米。

③每四五个人为一组两人测量30粒大花生两人测量30粒小花生测量完成后

交换数值测量结果记录,并求取各花生品种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④绘制曲线图(找点,连成曲线,大小两品种两条曲线一直线一虚线表示)

曲线水平轴表示果实的长度,纵轴表示样品的个数.

可让一组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同时把结果和过程在黑板上表现出来。教师可小结和

总结帮助分析评价。通过比较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小花生的平均长度都小

于大花生的平均长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物质不同。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果实有大有小呢?

这种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二环境条件不同。

5.得出结论: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让学生找出大花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30粒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让学生分析出大花生果实长度不同也是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但是环境影

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小花生或大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

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讨论:1、比较小花生和大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得出什么结论2、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大花生果实长

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不同表现出性状上的差

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假设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与种在

肥沃的土壤中相比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

土壤中与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

能和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有关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就是遗传的变异

也可能是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不遗

传的变异。课本第42页讨论题:

1.语言描述略.结论: 同一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不同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2.两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花生>小花生.

结论: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的不同主要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3.大花生的果实会变小,小花生的果实会变大.推测根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

生物性状的表现.

4.不一定.因为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和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小结和注意事项: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不足学生小结老师给以鼓励性评

价和点评个别小组。注意 1.要做到随机取样不故意选。 2.测

量的果实长度的长短以毫米为单位四舍五入。

统计表(单位/mm)

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小花生长度10121111141013912121011101212大花生长度152018171919171620211815181916

整理数据:10mm:1个 11mm:3个 12mm:4个 13mm:1个 14mm:1个 15mm:2个

16mm:2个 17mm:2个 18mm:2个 19mm:3个 20mm:2个 21mm:1个

平均值:

结果与结论:

比较两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花生果实的大小存在着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是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通过测量和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本实验学生体会到,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 2、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五、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宗旨,本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分组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就生活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七、课前准备 1、测量和记录工具:直尺(精确到毫米)和若干白纸(供学生记录数据之需,学生自备)。 2、测量用的实物材料:花生果实(每组30粒,教师准备)。 3、《实验报告册》。 八、教学过程

花生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花生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蕉岭县花生主要病害包括黑腐病、青枯病、黑霉病、白绢病、茎腐病。根据其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蕉岭县花生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花生病害;防治措施;蕉岭县 蕉岭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较长且气温高,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全县耕地面积在7433hm2左右,其中花生的播种面积较大。近年来,我县花生发生大面积的病害,主要包括花生黑腐病、青枯病、黑霉病、白绢病以及茎腐病,造成大幅减产,农民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花生病害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1.花生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黑腐病 花生黑腐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即苗期。病菌先侵染子叶致使子叶变黑后腐烂,然后顺着子叶向下继续侵染幼苗茎部,花生黑腐病菌在25℃时生长较慢,超过35℃便停止生长,但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下,黑腐病菌会大量繁殖致使花生病部长出许多红褐色霉状物并覆盖茎基部,导致花生茎叶因失水萎蔫而死亡。黑腐病菌还能侵染花生的根部致使主根变黑并坏死。花生黑腐病在我县下旬、6月中下旬各有一次发病小高峰期。 1.2 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的花期和结实初期,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主茎顶梢第一、二片叶先失水萎蔫,1-2d后,病株全株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叶片和茎秆颜色变暗,呈青污色,由于病株枯死时叶片仍然保持绿色或暗绿色,故称青枯病。发病后期病叶变褐色并枯焦,病株易拔起,3d 后植株完全死亡。 1.3黑霉病 花生自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感染黑霉病,其中幼苗感染最为严重。花生幼苗感病后,起初在靠近表土层的茎秆上会出现黄褐色斑点,茎秆边缘为深褐色,病害严重时,病斑迅速扩展,茎秆表皮纵裂,呈干腐状,最后病部只剩下破碎的纤维组织。黑霉病菌还能浸染花生根部导致根部坏死,侵染较轻的能重新长出根系继续生长,但很少结果;重者全株枯萎而死。黑霉病最显著的发病特征是植株根茎部折断,髓部及维管束变紫褐色且功能丧失。 1.4白绢病

花生规格说明

我国花生大种类有 海花鲁花系列豫花中花白沙四粒红冀油四等等其他小品种交易不是很大,需求不大,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花生果: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c本植物,花生原产于美洲的巴西和秘鲁,明末传入我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传入我国的是爬蔓的小果花生,现在栽培的大粒种是清末传入山东沿海的烟台、蓬莱一带,后来逐渐广泛推广。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世界花生生产国家中仅次于印度居第二位。我国种植花生的主要产地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江苏、安徽、辽宁、四川、湖北和闽粤桂沿海一带也是重要产区。山东省花生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产量约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一位。山东省莱西市出产的花生量大质优,每年直接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12%以上(不含中粮油等外地企业收购出口部分)。 花生果在国际贸易中也是一个传统商品,每年需求量约在10万吨左右,进口国家大都集中在欧洲各地,加拿大、港澳、新加坡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花生果主要做为食品原料,据了解欧洲一些国家在过圣诞节时作为一种吉祥物将花生果挂在松柏树上,或做礼物相互赠送或作烤花生果用。近几年来我国山东、河北等地也有烤花生果出口,四川也有天府花生出口。 食用花生果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两仁大花生果,最好的每英两10/12个果。花生果应果皮清洁,无尘土和杂质,挑除不熟果、损伤果和破碎果。皮色和类型最好的是类似弗吉尼亚型的大花生果。我国的大花生果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果皮光滑无麻坑不宜太薄,在烘烤中可减少破碎。 2.用途: 花生果在国内外主要作为干果食品,经过烘烤后食用,味美香甜人皆喜之,或做煮花生果或做天府花生(四川省的有名特产)。 3.规格质量: 出口花生果分大路货、手拣不分级、手拣分级货,目前出口的大部分是手拣不分级花生果及手捡分级果,其品质规格按对外贸易合同有具体规定的则按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进行检验并评定结果,并按GB/T1532-86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2)贸易合同中规定的品质规格(仅是实例不是不变的): 手拣不分级花生果: 水分≤10%;杂质≤0.5%;不完善果≤5.5%。 (3)黄曲霉毒素:

花生常见病虫害

1 常见病害 1.1 花生青枯病 1.1.1 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期主茎梢第1、2片叶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经1 ~ 2 d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泽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 1.1.2 防治方法。在雨后晴天或开花前发病初期用禾甲安20 m1兑水15 kg喷雾,每间隔7 ~ 10 d防治1次。 1.2 茎腐病 1.2.1 症状。苗期子叶呈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1.2.2 防治方法。要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种前要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1.3 根腐病 1.3.1 症状。茎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1.3.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全田喷雾防治。 1.4 叶斑病 1.4.1 症状。褐斑病病斑呈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

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呈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1.4.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 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 d 喷药1次,共喷2 ~ 3次。 1.5 花生缺素症及防治 1.5.1 缺氮。花生缺氮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颜色浅黄,影响果针形成及荚果发育。茎部慢慢变红,根瘤形成少,分枝少。防治措施:施足有机肥;接种根瘤菌;增施磷肥提高其自身的固氮能力;开花前每亩施用硫酸铵5 ~ 10 kg,有条件的最好与有机肥沤制15 ~ 20 d后施用。 1.5.2 缺磷。花生缺磷时叶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防治措施:每亩施过磷酸钙15 ~ 25 kg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 ~ 20 d后作基肥施用。 1.5.3 缺钾。花生缺钾时开始表现为叶色变暗,以后叶尖出现黄斑,再发展为浅棕色黑斑,最后导致叶绿组织枯焦,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防治措施:每亩施草木灰15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5 ~ 10 kg,也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 1.5.4 缺铁。缺铁时叶肉失绿,严重者叶脉也褪绿。防治措施:施用易溶性的硫酸亚铁作基肥,最好和有机肥混施;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浸种12 h;在花针期或结荚期叶面喷施0.2%硫酸亚铁水溶液,隔5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二、花生的植物学特性https://www.sodocs.net/doc/6f514876.html,、 、(一)种子 花生种子通常称为花生仁或花生米。成熟种子外形,一端钝圆 或较平(子叶端),另一端较突出(胚端)。种子形状可分为椭圆形、三角 形、桃形、圆锥形和圆柱形5种。普通型品种种子多为椭圆形、较长, 珍珠豆型品种多为桃形、较短圆。通常以饱满种子百仁重表示花生 品种的种子大小,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3种。百仁重在80克以 上的为大粒种,50-80克的为中粒种,50克以下的为小粒种。也可以 每千克子仁粒数来反映种子大小。品种间种子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 品种遗传因素、自然条件、栽培措施和种子成熟度。适宜的环境和良 好的栽培条件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普通型大粒品种百仁重可达 100克,一些珍珠豆型品种百仁重不足50克。同一植株上种子大小和 成熟度差异很大。在两室荚果中,通常前室种子较后室种子发育晚, 重量轻。种子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种皮颜色(以晒干新剥壳的成熟 种子为准)大体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红白相间、白色等11种,以粉红色品种最多。种皮颜色受环境和栽培 条件影响甚小,可作为区分花生品种的特征之一。种皮主要起保护 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胚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四部 分。子叶较大,两瓣,肥厚而有光泽,贮存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及其 他营养物质。种子发芽时,子叶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经过复杂的转 化,供给发芽出苗所需养分。胚芽由1个主芽及2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主芽发育成主茎,子叶节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种子近尖端部分 种皮表面有一白痕为种脐。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一 般早熟品种休眠期短,为9-50天;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为100-120 天;有些晚熟品种可长达150天。珍珠豆型与多粒型休眠期较短,有 的甚至在收获不及时的情况下,常在植株上大量发芽,造成损失。利 用乙烯利、激素等处理,或应用晒种、浸种、催芽等处理,能有效地 解除休眠。 (二)根 花生根为圆锥根系,由主根和次生根组成。在土壤湿润条件下, 胚轴及侧枝基部也可能发生不定根。主根由胚根直接长成,可深达2 米左右,根群主要分布在30厘米内土层中。由主根上分生出的侧根 称一次侧根,一次侧根分生出的侧根称二次侧根,依此类推。侧根在 苗期有数十条,开花时可达数百条。土壤性质好坏,与根系生长极为 密切。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的土壤,对根系生长有利;土层痔薄的丘 陵地或黏重土壤,根系分布范围小,数量也少;沙壤土透气性好,但 保水保肥力差,对根系发育不利。根主要起着吸收、输导、支持等作 用,并具有合成氨基酸、激素等物质的功能。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和矿物质营养元素,通过导管输送到地上各部分器官,而由叶片合 成的光合产物则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往下运输到根系的各个部分,供 给根的生长。花生根部长着许多圆形突出的瘤,叫“根瘤”。着生在根 颈和主侧根基部的根瘤较大,固氮力较强,着生在侧根和次生细枝 根上的根瘤较小,固氮能力较弱。根瘤形成初期,根瘤菌的固氮活动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探究性实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说课稿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实验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节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新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某种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活动,能感知生物的变异。教材以花生为例,围绕花生果实的大小,提出了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概念,虽然花生在宜昌是常见生物,学生很熟悉,但对花生品种缺乏认识和了解。教材直接给出大小2个品种的花生概念,然后让学生去通过测量验证的做法,过于简单,缺乏逻辑推理,所以,我的处理是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自己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步步延伸,得出生物在性状上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及变异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同生物性状上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能够尝试分析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通过测量,学生能提高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提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2、理解生物变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说教法 利用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激发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原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堂上,我采用了实验探究、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 本节设计理念:以观察、测量、等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 三、说学法 学情预设与学法构想:八年级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只有了初步了解,只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因此实验中采用观察、测量、等学习方法; 四、说实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实验材料及用具:不同种类的花生、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课本、实验报告纸。 (二)实验探究: 1、直观导入、激趣引思:以看、摸、尝直观导入:教师给出一些花生,请学生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兴奋地仔细观察外形、品尝种子,发现颗颗总是有差异。(视频显示9)教师引用一位哲人的话:“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进而抛出两个问

花生常见病虫害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 1、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2、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3、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代森锰锌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目前,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锰锌加工配制而成,锰、锌微量元素对作物有明显的促壮、增产作用,通过十几年田间应用,对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

病、霜霉病、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著,不用其他任何杀菌剂完全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质量稳定、可靠。 主要防治对象:梨黑星病,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霜霉病,荔枝霜霉病、疫霉病,青椒疫病,黄瓜、香瓜、西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棉花烂铃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大斑、条斑病,烟草黑胫病,山药炭疽病、褐腐病、根颈腐病、斑点落叶病等。 4、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花生病虫害

建议增加:1、花生茎腐病 2、花生叶斑病细分为网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等。还有疮痂病近年流行。 3、花生烂果 4、虫害增加金针虫、地老虎等。 5、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品种、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查找过程中再根据情况增加一些内容。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花生是黑山县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经济作物,因连年重迎茬种植,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果腐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棉铃虫等害虫,为保证花生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花生病害 一、花生根腐病

1.症状: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但春播花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之前。出苗前受害,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不出苗;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茎上出现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根部腐烂易剥落,没侧根或很少,形似鼠尾,地上植株矮小,叶片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2.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防治方法 (1)做好种子处理。用于播种的种子要贮藏好。播前翻晒种子,剔

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并且密封24小时再播种。 (2)及时施药预防控制。一旦发现田间病株,随即采用喷雾的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以免感染周围的健康植株。用40%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植物生长营养液混合配制,隔7-15天喷洒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根腐病。 二、花生叶斑病 1.症状花生叶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花生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花生种子发芽观察日记

花生种子发芽观察日记 今天晚上,我找来一袋绿豆,把袋里的一些绿豆倒进盆里,又用水淘了又淘,准备泡 绿豆。眼看盆里的水已经没过绿豆了,我关掉水龙头,真不知道它们明天会怎样,希望它 们茁壮成长,长成绿豆芽。好期待呀! 篇一 今天,我还有个惊奇的发现。所有豆苗的茎的生长都一个共同的特点,绿色的茎上出 现了淡淡的红色。长的高高的茎上半部分都会稍微向南弯曲。连最上面的那把小剪刀似得 两片叶子也是朝向南方。我仔细观察我家阳台向南有太阳,我想:这可能是植物向阳性的 原因造成的。 10月1日星期六晴 早上,天气真晴朗,一片好风光。我起了床,吃完早餐后去厨房找了几颗瘦小的花生,接着我把花生泡在水里,花生在水里呈现出半浮半沉的现象。过了大约四五个小时后,我 再去观察花生,本来很瘦小的花生在经过了几小时的浸泡后,慢慢地吸收了水份,显得很 肥大了。 10月2日星期日阴 其实,这棵辣椒苗从隆老师家移植到我的窗台上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前一阵图个新鲜,看它每天都有在长,挺好玩的。这不,端午放假三天,也没人给它浇水,也没人给它开窗 透气,它居然照样很茁壮地又长高了一头。很是佩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于是,打算为它 写下观察日记。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吃过早餐后,就去阳台观察花生,就看见花生比昨天胖 了一点儿,而且有一端裂开了一个小口,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胖子张开嘴对着我开心地笑。 10月3日星期一阴 你有没有自己种植过南瓜,观察过南瓜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种植南瓜观察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早上,我七点钟就起床了,用几分钟的时间吃过了早餐就去观察裂开了一个小口 的花生,我到阳台一看,非常高兴,因为我的花生已经长出了一毫米的芽来,就像一个个 刚出牙的小娃娃。 10月4日星期二阴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物性状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以及引起变异的两种原因;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收集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不同的生物或同种生物存在许多差1、汇报观察分析的结果,认同。通过对比不同的玫瑰花,创设问题情

异,这些差异与生物的变异有关。境,经历“现象—问题—分析—结论” 这一过程,主动提出生物界的差异性 与生物的变异相关。 2、生物的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片体验多种生 物不同性状的变异情况并结合生活 实际说出自己身边常见的生物性状 发生变异的实例。 2、主动学习、观察、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设计并展开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探究活动: ①有效的分工合作;②合理分测量结果 ③限时实验:15分钟;④充分讨论3、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①有效分工;②正确进行测量; ③抓紧时间完成实验;④积极参加讨论 4、小结变异的原因并指导完成实验 报告及实验巩固练习。 4、巩固与提高 教学指导过程: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课题:呈现几株不同的玫瑰花实物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问题情境:不同种类的生物虽然千差万别,有许多不同的特征,那么同一种生物会不会有不同的特征

花生生长发育周期

花生生长发育周期

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从种子的发芽到荚果的成熟大致经过如下七个阶段: (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花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根据。花生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 部分组成。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芽位 于两子叶之间,由主芽和侧芽组成。主芽以后发育成主茎,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 枝。胚芽的下端为粗壮的胚轴和突出的胚根。成熟的种子内,主茎已有两片幼小的 复叶,其内尚有3—4片小复叶或叶原基;侧芽上可见2片苞叶或1片苞叶和1片 真叶,其内也有2—3片叶原基,在其苞叶叶腋内已有1 一2个二次芽原基。所以花生种子实际上已是一株分化相当完全的幼小植株。花生种子成熟以后,给予最适 宜的发芽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这种特性称为休眠。种子休眠所需的时间称为休眠 期(从花生成熟收获曰起至可以发芽时止)。不同品种的种子,休眠期长短差异很大,一般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休眠期短,在种子收获前如遇土壤湿度大、温度较 高时,有的便可在土中发芽;而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休眠期较长。播前带壳晒 种,种子加温处理以及用乙烯利打破种子的休眠,对加速酶的活性,提早种子发芽 有较好的作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育完全的种子,在完成一定时间的休眠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芽出苗C发芽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下迅速生长,长到1厘米左右时,胚轴迅速分化向地上伸延,将子叶和胚轴推向地表。当子 叶顶破土面见光,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急速生长出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为出苗。春播花生从种子发芽到出苗,早熟品种约需10 — 15天,中熟品种约需15-20天"花生种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早熟小花生,种子发芽最低 温度为12o C,普通型花生最低温度为15°C。发芽最适温度,早熟小花生23°C左右,大花生26-3O O C。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常会引起烂子;温度过高(40°C 以上),胚根发育受阻, 发芽率下降。花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200-300*C o在一般情况下,种子吸水量相当本身重量的40% — 60%的水分才能萌动,到出苗时需消耗种子重量4倍的水分。幼苗出土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50% — 60%,低于40%或高于70% 均会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 (二)根、茎、枝、叶的生长 1.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花生的根由主根、侧根和很多次生细根组成。种子发芽后,胚根迅速生长深人土中成为主根,主根上长出四列侧根,呈明显的十字排列,侧根上又长许多次生细根,形成强大的圆锥根系。主根人土深度可达1 米以上,甚至2米左右,但主要根群分布在10-30厘氷土层中。根系横向分布可达60多厘米。花生的根部生有根瘤。一般在幼苗主茎长出五片真叶以后,根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 的变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是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通过测量和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本实验学生体会到,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花生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花生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花生(peanut);学名Arachis L.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地上开花,地下结实,故称落花生。别名落地松、万寿果、番豆、无花果等。 花生仁富含脂肪及蛋白质,是一种重要油类作物。也可直接食用,成为人们喜爱的的小食品。本书从其经济重要性考虑,放入油料作物之中。 我国花生病害有30多种,其中叶斑病、锈病、青枯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为害较重。 花生芽枯病毒病症状花生芽枯病毒病主要发生在、广西,最高发病率达20%。病株顶端叶片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环斑或黄斑,常沿叶柄或顶端表皮下的维管束变为褐色坏死或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抑,严重的节间短缩、叶片坏死,植株矮化明显。 病原Tomato spot wilt virus,简称TSWV,称番茄斑萎病毒。病毒粒体系带有一层脂蛋白双膜的球状物,大小70-90nm,钝化温度45-50℃,体外保毒期5-6小时,稀释限点1000-10000倍,可系统侵染花生、绿豆、大豆、豌豆、田菁、蕃茄、辣椒、普通烟、芝麻等,引致花叶、环斑、坏死等症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主要由花生田烟蓟马(Thrips tobaci)等4种蓟马传毒。 防治方法参见花生条纹病。 花生立枯病和纹枯病症状花生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花生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成株期。苗期荚染病腐烂不能出土。根颈和茎基部染病形成黄褐色凹陷斑,有时为许多小斑,绕茎一周呈环状斑后引起整株死亡。拔起病株可见和土粒粘在一起的白色丝状菌丝。茎基部现暗褐色狭长干缩凹陷斑。后病部组织撕裂。果柄和荚果染病呈黑褐色腐烂。成株期纹枯病叶片染病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褐色病斑,渐向内扩展病斑连片成不规则云纹斑。湿度大时,下部叶片腐烂脱落,并向上部叶片扩展,在腐烂叶片上生白色菌丝和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暗褐色。茎部染病形成云纹状斑,严重时造成茎枝腐烂,植株易倒伏。果柄、果荚染病果柄易断,造成落果。后期病部产生暗褐色菌核。 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kuhn 称立枯丝核菌AG1、AG2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从花生种子和荚果上分离到的属多核(各细胞4核以上)AG2和AG4菌丝融合群。叶片和茎上分离到的属AG1和AG4菌丝融合群。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直角分枝,基部稍缢缩,具分隔,白色至深褐色。菌核初呈白色,后变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土表越冬,菌核次年萌发菌丝侵染花生,病部长出菌丝接触健株并传染,产生的菌核可借风雨、水流等进行传播。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8℃,最适28-31℃。菌核在12-15℃开始形成,以30-32℃形成最多,40℃以上则不形成。高温多雨、积水有利发病。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田间郁闭发病重。前茬水稻等纹枯病重的花生纹枯病也较重。水地较旱地重。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一、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能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实验原理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三、实验仪器材料 大小花生各100粒、直尺、两个三角板、笔。 四、实验方法 1、随机从大品种的花生中取出30粒花生。 2、测量每一粒花生的长轴长度并作记录。 3、随机从小品种的花生中取出30粒花生。 4、测量每一粒花生的长轴长度并作记录。 5、分别求出两个品种的花生的平均值(比较两平均值,并尝试得出结论)。 6、分别绘制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的分布曲线(横轴表示长度,纵轴表示该长度花生的数量),比较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的分布曲线,并尝试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 大品种的花生长度记录表(mm)

小品种的花生长度记录表(mm) 分析: 1. 比较两个平均值大小可知,大品种的花生的长度大于小品种花生的长度,由此可知,它们是两个品种。 2. 比较两条曲线可知,两个品种的曲线也有交叉的地方,说明大品种的花生也有变异为小花生的,而小花生品种中也有变异为大花生的。 七、实验总结反思与修正 1. 实验材料可以改进,因为花生的大小是不容易区别的,有的学生可能分不清楚哪个是大花生,哪个是小花生,所以可以改成花生种子或者大小不同品种的瓜子。 2. 测量的工具有待改进,因为花生果实不太规则,所以用直尺测量出的数据的误差较大,所以可以配合圆规来进行测量,或者可以用游标卡尺来测量。

花生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

【1】立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是字根颈和茎基部发病,发病后呈黄褐色凹陷斑,当绕颈一周后引起植株死亡。拔除受害植株后有白色菌丝。果病染病后呈黑色腐烂。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乙蒜素、恶霉灵、咪鲜胺、多抗霉素等进行淋根处理。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 青枯病症状: 青枯病主要侵染根部,导致根尖变色并软腐,用手捏时容易有浑浊的白色菌脓。发病初期,早上和晚上恢复正常,中午萎蔫,如此反复几天之后呈萎蔫状,失水但叶片呈青绿色。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淋根部,或用乙蒜素1500倍复配复硝酚钠进行淋根处理。 网斑病症状: 该病害多在花生开花期侵染,常造成花生叶片主脉发生圆形和不规则的黑褐色小斑,病斑有褪绿晕圈,以后叶片的正面边缘呈现网纹状褐色斑,网斑病也由此得名。在干燥情况下,病斑破裂,并容易与黑斑病、褐斑病混合发生,造成落叶。防治方法: 花病初期,l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10%氟嘧菌酯乳油2000倍液;50%咪鲜胺1000液,均匀喷雾,间隔7天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冠腐病症状: 在高温高湿或者湿旱交替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当排水不良的,管理粗放的时候,发病比较严重。该病在茎基部开始发病时,会出现凹陷黄褐色斑,边缘为褐色,扩大后出现纵列,呈现干腐状,最后失水并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花生出苗整齐后,与花生开花之前,是防治冠腐病的关键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0%苯菌灵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并配合恶霉灵进行灌根处理。 根腐病症状: 该病从幼苗即可危害,幼苗发病后,主根变褐色,植株出现枯萎。当长成成株后,主根上会出现长条凹陷斑。严重时,根部皮层容易脱落,拔出之后如同老鼠尾巴,没有侧根。得了此病植株矮小,结果少,秕果多。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恶霉灵和三唑酮进行喷淋,10天左右一次,连续2次。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一、常见病害防治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白绢病等】 1、花生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种子先用清水浸种24小时后,捞出稍晾干,用种子重量0.2%~0.4%的80%多菌灵,加适量细土配成的药土,将种子与药土拌匀后播种。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用3%广枯灵800倍液,或65%多克菌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1 500倍液。 2、花生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重量0.2%~0.4%的80%多菌灵拌种。用80%多菌灵30克加水6千克配制药液,浸种,浸泡24小时,中间翻动2~3次,使种子均匀将药液吸干后播种,苗期发病初期用50%络氨铜50克,加水50千克喷。发病初期用50%根腐灵300倍液,或10%双效灵200~3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400~600倍液灌根或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拔除病株后,在发病株穴中撒施石灰,避免对附近健株的传染和蔓延。 3、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80%多菌灵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700倍液,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美雨(苯甲·丙环唑)3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后期可喷洒美雨(苯甲·丙环唑)1500倍液,收获前一个月加喷1~2次即可。 4、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花期发病株率达15%~30%或近地面1~2叶有2~3个病斑时,喷25%三唑酮30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1000~1500倍液,或95%敌锈钠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15%三唑醇10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喷药时加入0.2%展着剂(如洗衣粉等)有增效作用。 5、花生白绢病 症状:主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发病初期病部变褐软腐,其上出现波纹状病斑。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绢状丝菌丝体,在合适条件下菌丝蔓延至植株中下部茎杆,并在分枝间、植株间蔓延。土壤潮湿隐蔽时,病株周围土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上也布满一层白色菌丝体。在菌丝体中形成很多球状菌核。受害茎基部组织腐烂,皮层脱落,剩下纤维状组织。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枯,最后枯萎而死,受侵害果柄和荚果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湿腐状腐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实验二: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课本第41-42页) 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材料用具: 大小花生各30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作出假设: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让学生试着作出 假设1有的学生认为是基因组成不同2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环境条件不同。分 析这两种情况的假设. 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随机取样,每个品种的花生样品不少于30粒; ②用直尺测量每粒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单位以毫米计,四舍五入; 如毫米可 算作19毫米。 ③每四五个人为一组两人测量30粒大花生两人测量30粒小花生测量完成后 交换数值测量结果记录,并求取各花生品种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④绘制曲线图(找点,连成曲线,大小两品种两条曲线一直线一虚线表示) 曲线水平轴表示果实的长度,纵轴表示样品的个数. 可让一组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同时把结果和过程在黑板上表现出来。教师可小结和 总结帮助分析评价。通过比较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小花生的平均长度都小 于大花生的平均长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物质不同。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果实有大有小呢? 这种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二环境条件不同。 5.得出结论: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让学生找出大花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30粒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让学生分析出大花生果实长度不同也是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但是环境影 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小花生或大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 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讨论:1、比较小花生和大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得出什么结论2、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大花生果实长 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不同表现出性状上的差 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假设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与种在 肥沃的土壤中相比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 土壤中与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 能和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有关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就是遗传的变异 也可能是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不遗 传的变异。课本第42页讨论题: 1.语言描述略.结论: 同一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不同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2.两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花生>小花生. 结论: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的不同主要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3.大花生的果实会变小,小花生的果实会变大.推测根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的栽培管理及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栽培技术 1. 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开花,形成果针后钻到地里结果的经济作物。适宜种植在疏松的沙质土、油沙土上。种花生的地块要深翻,结合翻地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40吨,翻后镇压1-2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后把农肥、化肥混合施入垄沟,起垄镇压,以备适时播种。注意,花生喜欢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和高粱。 2.栽培品种 花生要高产,良种是基础。适合本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种与吉扶系列品种(俗称四粒红)。生育期在110-120天左右。选用果大饱满、形状整齐、无破碎的荚果作种。在剥壳前要晾晒1-3天,剥壳后进一步粒选,选择粒色纯正、形状整齐的籽粒作种。 3.科学施肥 花生比较耐瘠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30吨;化肥应以磷肥为主,每公顷施入300-400 斤磷酸二铵。瘠薄地种花生,每公顷增施200-300 斤尿素。 分层施肥:播种前所施肥料应分基肥与种肥分两层施用。

分次施肥:主要指速效性氮素肥料应采用基肥、种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分次施肥技术。速效性氮素肥料应以基肥与种肥为主,在生长过程中如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有针对性地追施一定数量的尿 素或其它肥料。 深施肥:基肥要施到种下8-10厘米、种肥要施到种下3-5厘米、追肥深度要达到10厘米以上。 为了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建议应用质量合格的花生专用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施用。如自己配肥,每公顷可施用尿素200-300斤、磷酸二铵300-400斤、硫酸钾100-150斤。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本区花生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具体播期看天气情况而定,其原则是:只要表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每埯3-4粒,覆土厚度3-5厘米,踩好上格子;二是耲种点播。若底墒不足,必须采用坐水方法种植。采用坐水种时,一定要等水完全下渗后再进行施肥、播种、覆土等环节。 花生播前要浸种催芽,用温水(二凉对一开)浸泡3-4小时,保湿,放在20-25℃的地方进行闷种催芽,经一昼夜即可冒芽,播种时将种子播在湿土上,以免芽干。催芽的种子应随时播种,不应过夜,以免芽子过长,损坏胚芽。花生一般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本地区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5-20万株/公顷,每块地的适宜播种密度应根据地力与品种的耐密性而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