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事诉讼法教学设计

民事诉讼法教学设计

民事诉讼法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涉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诉讼程序、证据、判决与执行等方面,旨在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程序和实践,掌握诉讼前后步骤和相关证据收集、判决执行等操作。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2.理解诉讼程序和相关规定;

3.能够识别并收集相关的证据;

4.能够参加诉讼并进行有效辩护;

5.能够理解和执行判决结果。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授课、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多维度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

1.民事诉讼法概述

2.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3.民事诉讼的法律效力

第二章诉讼程序

1.诉讼程序概述

2.诉讼时效

3.诉讼程序的起诉

4.庭审程序

5.证据收集和质证

6.二审程序

第三章证据

1.证据的认定和种类

2.举证责任

3.证据收集和调查

4.证据的提交和质证

第四章判决与执行

1.判决结果

2.判决的执行和强制执行

3.判决的上诉和再审

五、教学评估

1.期中考试:占40%;

2.期末考试:占60%。

六、教学资源

1.教材:《民事诉讼法》(最新版)

2.案例分析:多种类型的实战案例

3.视频教程:多个实战场景的视频教程

七、参考文献

1.杨东平《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钟艳清《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新版

国际私法教案

第一章绪论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或称国际民事关系)作为自己的调整对象的一个法律部门。 涉外民事关系:是在民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据以发生的法律事实诸因素中至少有一个外国因素的民事关系。如:1、作为民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外国法人或无国籍人,有时是外国国家或国际组织。2、作为民事关系的客体是位于外国的物、财产或需要在外国实施或完成的行为。3、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义务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发生于外国。 国际私法上所称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广义的,实际上是指民商事关系。它包括国际物权关系、国际破产关系、国际信托关系、发生于国际民商事领域的各种债权关系、国际知识产权关系、国际婚姻家庭关系、国际财产继承关系以及国际劳动关系等等。 涉外因素中的“外国”是广义的,包括一国内涉及不同法域的法律关系。 法域此处即一国内具有独立法律制度的地区,中国司法实践中,国际私法规范也适用于港、澳、台地区。 法律冲突是指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因所涉各国立法不同且都有可能对它进行管辖而产生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国际私法在许多国家又被称为“法律冲突法”或“冲突法”。 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产生法律适用上冲突的原因:(1)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2)所涉各国民法上的规定不同;(3)司法权的独立;(4)国家为了发展对外民商事关系,必须承认内外国法律的平等,亦即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承认所涉外国法的域外效力。 上述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实质上就是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内国法律的域内效力或内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外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之间的冲突。 区际法律冲突是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法律制度为区际私法。多见于联邦制国家或复合法域国家。 具有自己的国际私法和自己内部的区际私法的成文法的复合法域国家,只有波兰与前南斯拉夫。美国这样的复合法域国家只有自己的州际冲突法。 国际私法与区际私法的关系:首先二者有区别。国际私法是调整不同国家间的民法冲突,区际私法是调整一国内部不同地区间的民法冲突。但二者共同点在于都是解决法律的地域或空间冲突的。二者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在解决国际民法冲突时,如指定应适用其本国存在多个法域的当事人本国法时,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常指定得依该国的区际私法的有关规定来确定该国哪一地区及哪一法域的法律可作为当事人的本国法来加以适用。因此二者又是不同的层面的法律制度。 人际法律冲突是指一国之内适用于不同宗教、种族、不同阶级的人的法律之间的冲突。 国际私法是解决不同国家(地域)法律的管辖空间上的冲突问题,而人际私法要解决的只是在一国内部哪一部分人应适用哪一种民法的问题,因此二者不是处于同一层面; 但二者相似的是都是采用间接调整方法。 时际法律冲突是指可能影响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新旧、前后法律之间的冲突。 时际法律冲突中还有被称为“动态冲突”的。如对某种文物,在其原所在国禁止上市交易,而被其所有人带到第二国所在地,却并无这种限制,在确定以该文物为买卖标的的合同的合法性时,究竟是适用现在的所在地法还是应适用其原所在地法,此即“动态冲突”。又如:一自然人在原国籍国依法可承认为成年人或有完全行为能力人,而在其新国籍国却认为是未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即时际私法中的“动态冲突”。 法律冲突解决的历史发展阶段:

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国际私法与国际民事诉讼法教学设计

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国际私法与国际民事诉 讼法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成为法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教学设计旨在探讨大学法律学教案中国际私法与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教学内容与设计。 二、国际私法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国际私法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国际私法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案例分析和解决国际私法争议。 2. 教学内容 (1)国际私法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国际私法的定义、适用和管辖范围等。 (2)国际私法主要制度:涉外婚姻家庭法、国际合同法、国际侵权法等。 (3)国际私法的实践问题:跨国婚姻与离婚、国际商事合同纠纷解决、国际侵权案件处理等。 3.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对国际私法的理论理解。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国际私法的实践应用。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国际私法案例,培养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民事诉讼法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国际民事诉讼法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国际民事诉讼案件。 2. 教学内容 (1)国际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管辖权、证明、承认与执行等。 (2)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的起诉、传票、举证、调解、判决等程序。 (3)国际民事诉讼实践问题:异地取证、国际仲裁、执行异地判决等。 3. 教学方法 (1)文献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法学文献,掌握国际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2)模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诉讼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与理解国际民事诉讼程序。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解决国际民事诉讼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为了评估学生对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1)学生小组讨论和解决实际案例的水平。 (2)学生参与模拟诉讼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3)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通过定期监测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 五、结语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够为大学法律学教案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民事诉讼法第七版教学设计

民事诉讼法第七版教学设计 1. 前言 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民事诉讼法,因为它是我们未来法律职业发展的必要基础。本教学设计以民事诉讼法第七版为基本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事诉讼法规的适用及其实践,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了解民事诉讼法第七版的主要原则和规定; •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办理程序; •熟悉官司文书及其格式。 2.2 能力目标 •学会理解、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指导学生学习成功地处理案件和参与法律实践中的各种活动,包括调解、磋商和法院审判;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之有助于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2.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法律的信仰和意识; •强调学生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和正义感; •促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3. 教学内容 3.1 民事诉讼法第七版基础 •民事诉讼法第七版的主要原则和规定; •对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解; •民事案件的处理、审理和解决。 3.2 民事案件程序 •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 •民事案件的具体办理程序; •不同民事案件的具体实践分析。 3.3 官司文书及其要求 •官司文书的说明及意义; •官司文书的具体格式与写作; •不同阶段的官司文书要求详解。 3.4 民事案件定位和预测 •审理案件的基本流程; •生写上诉与提起反诉; •诉讼的附属和其他内容。 4. 教学方法 4.1 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将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方法,通过投影、试讲、案例研究、模拟法庭、辩论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 4.2 教材使用 本教学设计主要以《民事诉讼法》第七版作为教材,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民事诉讼法教案

民事诉讼法教案 教案标题:民事诉讼法教案 教案目标: 1. 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 能够应用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案例。 教案步骤: 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 2. 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公正、平等、合法、公开等。 3. 解释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包括起诉、受理、调解、审理、判决等。 4. 阐述民事诉讼的要求,包括举证责任、法定诉讼期限、合法证据等。 案例分析: 5.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民事诉讼法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6. 引导学生讨论每个案例的法律依据和可能的判决结果。 讨论与总结: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 8.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民事诉讼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扩展活动: 9.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其他相关法律条文,如民法、刑事诉讼法等。 10. 分配一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更多内容。

评估: 11. 设计一些测验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 民事诉讼法相关教材和法律条文 - 案例分析材料 - 相关阅读材料 - 测验或小组项目评估表 教学提示: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实际应用,例如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解决纠纷。- 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案例分析结果,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案的深度和难度,增加互动 性和实践性的活动。

民事诉讼法教案

民事诉讼法教案 第一章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 重点问题 1、民事冲突的形成是多种原因所致.. 2、在诸种解决民事冲突的手段中民事诉讼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3、进行民事诉讼必须依据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 法则是调解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 4、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是保证法院正确办案;二是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三是宣传社会主义法制.. 第一节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冲突 1、什么是民事冲突 民事冲突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各种原因对民事权利义务状态或民事权利归属的认识相左而产生的矛盾.. 2、民事冲突产生的原因 3、民事冲突的特点 二、民事冲突的解决方式 1、当事人自行磋商 2、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 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4、仲裁委员会仲裁 5、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 1、定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除当事人之外的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冲突以及强制执行生效民事法律文书的活动.. 2、民事诉讼活动的特点 民事诉讼活动是分阶段向纵深不断推进的系列活动;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3、民事诉讼活动的类型 狭义的民事诉讼 广义的民事诉讼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定法院、当事以及当事人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执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1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2民事诉讼法是指导民事诉讼活动的法 3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 4民事诉讼法是区别于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程序法 3、民事诉讼法的类型 1广义的民事诉讼法 2狭义的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 1、民事诉讼法学的定义 民事诉讼法学是专门研究民事冲突、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诉讼活动进行理论探讨的科学.. 2、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民事冲突 2民事审判实践和诉讼实践 3民事诉讼法 4研究外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外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 2、欧洲中世纪的民事诉讼法 3、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3、新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民事审判权 重点问题 1、民事审判权的内容 2、民事审判权的运行条件 3、审判组织及其形式 第一节民事审判权的权能 民事审判权的概念 民事审判权就是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通过审理作出裁判的权力.. 民事审判权的内容 1、提供司法保护的权能 2、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权能 3、正确适用法律;确认民事法律关系、作出民事裁决的权能 4、人民法院的诉讼指挥权和诉讼处理权民事审判权的运行条件 1、民事审判权运行的外部条件 2、民事审判权运行的内部条件 3、合理调整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主要内容: 1、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而当代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讨论什么是法制。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实际: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二)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x)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认识调解与仲裁(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9.1认识调解与仲裁教学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不同的调解方式,明确调解制度的特点和程序。列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经济仲裁等仲裁形式,明确仲裁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教材分析】 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由引言和两框构成。 引言是本课的导人,说明人类社会有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且这些方式优势不同、功能各异,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纠纷发生后,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第一框“认识调解与仲裁”,讲述发生纠纷时,通过和解解决纠纷的特点,阐释调解的内涵、特征,说明调解制度的类型、作用,明确人民调解的特点、原则等,阐明仲裁的类型、商事仲裁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框“认识调解与仲裁”,包括两目。第一目“以和为贵选调解”,阐释调解的内涵与主要类型,阐述人民调解的特征、原则与调解协议的效力,闹明调解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目“便捷经济选仲裁”,闹释仲裁的主要类型,阐述商事仲裁的内涵、适用范围与基本制度,闸明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两目分别介绍了两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调解的显著特征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仲裁的显著特征是便捷经济,它们都是常见的、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也都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1.明确解决纠纷存在多种途径,注意把握调解的种类。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3.面对纠纷时,能够选择合法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或途径,并对相关案例作出科学分析。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仲裁法》等法律对于仲裁的相关规定。 2、科学精神:了解非诉讼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了解调解、仲裁的主要特点和程序。 3、法治意识:树立以和为贵的法治观,增强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 4、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在生活中提高合理有效解决纠纷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调解和仲裁的含义、适用及其类型;理解人民调解的组织、性质、原则及其效力。 【教学难点】调解的类型、仲裁的类型和仲裁制度的特点。

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教学

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 法教学 在大学法律学教学中,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是两个重要的法律 学科。它们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法律案件,提供了不同的法律程序 和规则。本文将讨论在大学法律学教案中如何教授刑事诉讼法和民事 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教学 刑事诉讼法是研究刑事案件的法律学科。它涵盖了犯罪行为的认定、犯罪证据的收集、刑事审判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学法律学教案中,刑 事诉讼法的教学应该: 1. 强调法律原则:学生应该了解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例如合法性 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公正审判原则等。这些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核心 理念。 2. 分析刑事案件:教学案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刑事案 件的一般情况和进程。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类型的罪行,了解各种刑事 案件的处理程序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3. 案例模拟:通过模拟法庭审判,学生可以体验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并理解法律运作的实际 情况。 二、民事诉讼法教学

民事诉讼法是研究民事案件的法律学科。它涵盖了合同纠纷、财产纠纷、人身损害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学法律学教案中,民事诉讼法的教学应该: 1. 强调法律程序:学生应该了解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步骤,例如立案、证据交换、庭审等。他们应该熟悉各种法律程序和规则,以便正确处理民事案件。 2. 分析民事案件: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民事案件,并了解各种民事纠纷的解决方法。他们还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规定,以便正确解释法律意见。 3. 调解技巧: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习调解技巧,以便在必要时可以通过调解解决争议。调解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学生应该了解如何处理相关事务并达成双方的共识。 总结 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是大学法律学教案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案例、模拟法庭审判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刑事和民事案件的程序和规则。此外,强调法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原则,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教学不仅可以提供法律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9.2解析三大诉讼 教学设计 (2)老头

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二框解析三大诉讼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解析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特点。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的权威。 科学精神:掌握诉讼、诉讼法的科学内涵。 法治意识:全面掌握我国的诉讼法,熟知诉讼法的根本要求。 公共参与:借助于具体事例,掌握诉讼的特点和类型。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诉讼的地位、含义、特点、类型。 难点: 区分诉讼的主要类型。 【教学过程】 探究点一诉讼及其特点 【合作探究】 议题:正确认识诉讼 李某在城里开了一家土特产销售店,长期以来一直向城里的一家大型超市供给土特产。春节前,李某向该超市老板讨要剩余的货款,老板不但不给,还将其打伤。李某很是气愤,回家约了几个人准备对老板实施报复。 (1)李某的想法对吗?他应该用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其维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案(1)李某的想法是不对的。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不能靠暴力来解决纠纷,要寻求合法的程序和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超市老板不给货款并伤人的行为,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的判决要回剩余的货款,并得到相应的医疗赔偿和精神损失赔偿。 (2)李某与超市之间的纠纷是一种民事财产权益纠纷。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诉讼活动。 【核心归纳】 诉讼与仲裁的区别

在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李某向法院声明双方签订了仲裁协议。关于法院的做法,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A.裁定驳回起诉 B.裁定驳回诉讼请求 C.裁定将案件移送某仲裁委员会审理 D.法院裁定仲裁协议无效,对案件继续审理 答案 D 解析王某和李某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是不能约定仲裁的,王某和李某之间的约定无效。 探究点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合作探究】 议题:正确把握三种诉讼的差异 材料一小张的老公王先生在婚后搞婚外恋,导致双方感情破裂,于是小张和王先生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夫妻共有的一处房产和一辆家用轿车归小张所有,女儿亦随其生活,王先生“净身出户〞,并按月给付抚养费800元。小张与王先生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五个月之后,小张发现王先生离婚前隐匿了夫妻共同财产,于是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割财产。 (1)上述诉讼属于什么诉讼?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近年来,侵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案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案件能折射出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中存在一些未成年被害人无法参与刑事诉讼过程的情况,尤其在一些基层和偏远地区,对于案件的进展如果被害人自己不去打听就没有人会主动告知,甚至连案件的判决结果都不知道。 (2)上述材料谈到案件的诉讼是什么诉讼?它和其他两种诉讼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1)上述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上述材料谈到案件的诉讼是刑事诉讼。 三种诉讼的主要区别是:①在诉讼目的方面,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②在提起诉讼的主体方面,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行政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

合同法律制度教案

合同法律制度教案 篇一:合同法课程教案 《合同法》课程教案 一、课程设置 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立足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 能性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合同法法》课程定位于高职法律类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素质,成为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社会团体法律事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是法律文秘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合同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合同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概言之,教学目标有二: 一是合同法基本知识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则、合同的分类、合同订立的相关规定;学习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与担保以及各种具体的有名合同,能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合同法是法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学科,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合同法学课程主要包含合同法的原则、合同的分类、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内容与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与担保、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解除以及15中有名合同。本课程一共有29章,其中的重点章节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其中重点难点部分主要在第三章合同的订立以及订立的程序,第五章合同的效力,认真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第六章中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使用,第七章合同的保全,第八章合同的担保,第十五章买卖合同,第十七章赠与合同。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合同法》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教学设计前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及考核的要求,仔细研

〖2021年整理〗《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案例》优秀教案

第3课时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案例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党的十八大以后,司法人权保障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无罪推定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落实。2021年3月,被指控故意杀人的浙江司机张辉、张高平被宣告无罪;同年8月,因“故意杀人罪”已经失去人身自由近17年的于英生,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告无罪释放。而纠错难度更大的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的被告人也被宣告无罪。上述被告人被宣告无罪,并不是因为“亡者归来”,而是因为证据不足,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每一起宣告无罪的案件都充分彰显疑罪从无的司法人权理念,都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生动教材,都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唯有坚守疑罪从无的原则和底线,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思考:无罪推定原则体现了证据在诉讼活动中起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疑罪从无原则彰显了证据在司法活动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这个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对法律证据重要性的认识。】 二、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活动(一)处处留心皆证据 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1.生活中通常所说的“证据”是什么意思? 2.法律意义上的证据是什么意思? 3.在诉讼中为什么会遇到“有理说不清”的问题? 4.举例说明诉讼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5.当事人为什么要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 提示: 1.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 2.诉讼证据不同于生活中通常所说的“证据”,它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如果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发生争议,诉讼证据就变得至关重要。 3.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打官司时遇到过“有理说不清”的烦恼,其根源就在于手中没有过硬的证据。一份合同、一张收据、一条短信、一段聊天记录······这些时常被忽视的东西,在打官司时却可能成为最重要的证据。 4.诉讼证据有不同的种类。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2023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2023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 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引言: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同学们都有十六七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有什么区别?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打架,携带自制刀具,偷窃,赌博,吸毒,旷课、夜不归宿,上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吸烟、酗酒,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行为衍生下去就导致严重不良行为进而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分析:据调查,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案例2: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他对学习逐渐的失去了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慢慢的发展到旷课逃学。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课时:时间:课型:主备人: 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10.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2.让学生理解起诉的含义、地位、原则、管辖 3.让学生理解开庭审理的含义、地位、阶段及两审终审制 【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管辖 2.诉讼的基本程序及两审终审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这节课我们学习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2.理解起诉的含义、地位、原则、管辖 3.理解开庭审理的含义、地位、阶段及两审终审制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请认真阅读课本P91-P94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本课有哪些知识点? 2.哪些是重点? 3.你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P91-94,思考以下问题,并用笔勾画出关键字、词、句,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1.阅读课本P92第1段,什么是起诉?它的地位是什么?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原则是什么? 2.阅读课本P92第2段及相关链接,你怎样理解诉讼的管辖制度?人民法院分为哪几类?人民法院的管辖分工有什么作用? 3.阅读课本P92第3段,只要起诉,法院就会立案吗?什么是立案?立案意味着什么? 4.阅读课本P92第4段,什么是应诉? 5.阅读课本P93第1段,什么是开庭审理?它的地位是什么?它分为那几个阶段? 6.阅读课本P93相关链接,刑事诉讼分为几个阶段?在审判阶段,刑事诉讼法庭的调查顺序是什么? 7.阅读课本P94,怎样理解两审终审制? 8.阅读课本P94相关链接,为什么要设立少年法庭?少年法庭主要审理什么案件?少年法庭的审判方式是什么?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起诉与应诉 1.起诉 (1)含义:俗称“告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 (2)原则: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3)地位: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公民诉讼权利的种类、法定证据的种类、非诉讼途径的种 类(2)理解诉讼证据的内涵、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民事举证原则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诉讼证据的内涵及种类、非诉讼 途径的含义及种类的了解学习,引导学生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 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学会 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增强证据意识。从而提高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 习惯,主动将合法维权意识落实在行动上,学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 行为,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申请法律援助等)合适的途径,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依法维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增强证据意识

这个问题的理论理解难度虽然不大,但从学生教育角度来看,尽管证据对诉讼的意义十分重大,是维权途径必不可少的内容,人们的证据意识却相对淡薄。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这一重点问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在教学中把握诉讼证据的内涵要注意两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采用哪一种维权途径,都必须以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证据意识,才能在维权时“有理说得清”。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当作诉讼证据,要注意区分诉讼证据与一般事实。 (2)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定证据的种类。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可以当作证据的事实,学会对证据简单归类。 (3)通过理解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中职学生最常接触的是民事诉讼,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实例讲解民事举证的原则。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增强证据意识对于诉讼维权的重要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问题中职学生从理论上好理解,但在具体行动落实上则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出现争议或纠纷时,青少年往往采取轻率、冲动、不合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容易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在理解这一问题时,社会上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许多人通常会小事化了,能忍则忍,结果是纵容违法现象,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危害;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通常

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备教案)精编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

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教材分析】 尽管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存在诸多差异,但是无论在哪种诉讼活动中,当事人都依法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在起诉、应诉、审理、判决等各个阶段,司法机关、当事人等均应当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合理运用证据规则。司法机关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判案件,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证据的含义和种类,懂得如何举证。 2、体会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和作用。 3、评述具体案例中的证词和证据,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事实,尊重客观实际。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了解证据的概念,证据的种类:理解收集和保持证据的要求。 2、法治意识:明确我国诉讼法中规定的举证责任承担。结合实例体会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树立证据意识。 3、公共参与:学会收集、保留证据,提高举证能力 【教学重点】 1、证据的含义、种类 2、“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教学难点】 1、证据的作用 2、证据的收集和保存 3、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法治:原告关键证据出现,被告辩解,法官:不成立》 探究一:请结合视频谈谈在诉讼中“证据”的重要作用。 二、进入新课 请仔细阅读课本94-96页,梳理以下知识点: 1、证据的含义。 2、证据的作用。 3、证据的种类。 4、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带领学生梳理并讲解知识点 1、证据的含义 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诉讼证据不同于生活中通常所说的“证据”,它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如果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发生争议,诉讼证据就变得至关重要。 2、证据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打官司时遇到过“有理说不清”的烦恼,其根源就在于手中没有过硬的证据。一份合同、一张收据、一条短信、一段聊天记录.....这些时常被忽视的东西,在打官司时却可能成为最重要的证据。 3、证据的种类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播放视频《男子接连敲诈快递小哥,快递小哥留心存证据,终将其送入警局》 探究二:处处留心皆证据,我们该如何做好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4、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做事要留痕,讲的就是要留证据。例如,与别人合作要尽量签书面合同;借钱给别人,要对方写借条;返还比较重要的东西给别人,要对方写收条;买东西或者接受服务要尽量索取发票; 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缺乏证据意识,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一旦发生纠纷,难免处于不利地位。

最新保险学实训-模拟法庭教案

模拟法庭方面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保险及相关其它专业的一门选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保险诉讼的法庭规则,运行模式,及相关辩论技巧等。 本课程重点掌握民事诉讼规则、审判程序、法庭论辩技巧等理论与实务知识及技能。 本课程在学完保险基础理论、保险法、经济法及相关民事诉讼法律课程后方能进行。 本课程主要以实务操作、现场模拟参与、典型案例剖析等教学方法为主,要配备相应见习场地与有关仪器设备。 二、课程总结构、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章节的授课内容 第一章保险诉讼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掌握民事诉讼概论、民事案件主管与管辖、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民事诉讼证据、期间、送达等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概论 第二节民事诉讼的主管与管辖 第三节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第四节诉讼当事人、代理人 第五节民事诉讼证据 审判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掌握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 第一节第一审普遍程序 第二节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三节第二审程序 第四节审判监督程序 第三章法庭辩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掌握法庭辩论的理论知识及法律口才运用等技能。 第一节法律口才学 第二节法庭辩论技巧与策略 见习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观看典型保险案例录相、参与法庭审判旁听、以及学生自己组织模拟法庭,进一步掌握法庭审判现则与程序。 六、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中国保险法》杨利田夏雪芬编著,海潮出版社 《保险法案例评析》丁凤楚编著汉语词典出版社 财产保险核保核赔流程方面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财产保险核保核赔流程”的实践,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财产保险核保、核赔的工作程序,了解财产保险核保、核赔的具体内容,熟悉核保、核赔的具体方法,全面培养学生核保、核赔的动手能力,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保险实务工作需要。 二、实习内容 1、财产保险的核保程序 2、财产保险的核赔程序 3、现场查勘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 三、实习时间 28学时,共计四天 四、组织安排 1、先由学院联系好实习基地,最好每一实习点安排6—8人。 2、专业课教师先在课堂上介绍财产保险的核保核赔中的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3、每个实习点聘请2—3名师傅,对实习学生进行帮教。 4、每个实习点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及时和学院、老师联系。 5、学院派出专业老师1—2名,到各实习点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五、实习评价 实习完毕,学生必须由实习点单位开出学生实习期间表现证明,回学院后学生必须写出实习报告一份。

解析三大诉讼(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 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9.2 解析三大诉讼 【课标要求】 1.诉讼、诉讼法的含义;诉讼的分类。 2.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中的地位。 3.诉讼的特点。 4.诉讼三大类型的主要差异。 【教学目标】 1.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掌握诉讼、诉讼法的科学内涵。 2.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全面掌握我国的诉讼法,熟知诉讼法的基本要求。 3.公共参与:借助于具体事例,掌握诉讼的特点和类型。 【教学重点】 诉讼的分类、诉讼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诉讼三大类型的主要差异。 【思维导图】

3.诉讼法的含义及类型 (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2)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知识拓展: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⑴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主要包括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事法等。 ⑵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 ⑶关系: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 注意:民法典≠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典例解析】 1.福州市长乐法院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启动包括“云服务”“云调解”“云执行”在内的“云司法”模式,有力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区域营商环境的保障和优化。下列关于司法活动中诉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诉讼与调解、仲裁、行政复议一样,都是解决纠纷的方式 B.诉讼又称“打官司”,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 C.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 D.诉讼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答案】D 【详解】D:诉讼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关于刑事诉讼的目的,诉讼的目的和刑事诉讼的目的在范围上是不一样的,D符合题意。 ABC:诉讼与调解、仲裁、行政复议一样,都是解决纠纷的方式;诉讼又称“打官司”,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022年9月27日,重庆市江津区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商会调解护航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江津区法院、区工商联联合打造的“法庭+商会”多元化解商事纠纷工作机制主要内容及成效,以及“福商调解室”参与调解的涉民企相关案件情况,并为第二批商会驻庭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颁发聘书。据介绍,“福商调解室”自建立以来,调解商事纠纷案件351件,调解成功263件,调解成功率达75%,涉案金额近3500万元。“法庭+商会”多元化解商事纠纷工作机制() ①让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审判,有利于保证司法公正 ①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①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①既降低了诉讼成本,又节约了司法资源

【教案】经济法基础教案

【关键字】教案 法的一般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的基本概念,为经济法这门课程的学习打入扎实的基础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法的概念及特征 导入 一、法的产生(板书) 1、国家的产生 2、法的产生 3、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法的概念(板书) 1、法是体现传统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案例P2 分析提问:小李认识的不正确性? 拓展提问:我国法代表性谁的利益? 三、法的种类 1、宪法 2、行政法 3、刑法 4、民法 5、经济法 6、婚姻法 7、劳动法 8、行政诉讼法 9、刑事诉讼法 10、民事诉讼法 四、法的解释 1、概念 2、分类:正式解释

非正式解释 举例:事法出台“轻微犯罪不处罚”的解释 五、法的实施(板书) 1、法的适用 原则、规范:时间空间对人 2、法的遵守 六、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板书)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小结布置课后练习:法的概念[法的产生法的概念及特征社会法制要求 法的特征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 深思:《法律基础》课已学过的内容同学较熟悉可以加快加深讲解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地位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法概念,了解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经济法的概念,掌握我国经济法的法律体系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3、调整对象 4、地位 教学进度复习并导入:法的概念 法的体系?(提问) 一、经济法的概念(板书) 1、经济法的含义 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各种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经济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1949年1978年十五大2003年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板书) 1、调整的概念 运用法的形式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违反了要承担什么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