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组胚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整理

组胚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整理

组胚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整理
组胚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整理

组胚串讲课件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整理

1.HE染色:将能组织或细胞内的酸性物质染成紫蓝色的苏木清和将组织或细胞内的碱性物质染成粉红色的伊红两种染色法简称为:HE 染色

3.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

5.肌节: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明带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暗带呈双折光,为各向异性。暗带中央有一条暗色的窄带。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成为Z线。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成为肌节。

6.横小管: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

7. 三联体:每一条横小管与其两者的终池共同组成

8.闰盘: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在HE染色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

9.尼氏体:为嗜碱性物质,又称嗜染质,为光镜下可见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在一些大型的运动神经元,尼氏体大而多,宛如虎皮花纹,又称虎斑小体。电镜下,尼氏体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构成。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10.神经原纤维:是神经细胞质内的丝状纤维结构。在银染标本切片中,呈棕褐色细丝,交织成网,并向轴突和树突方向延伸。神经原纤

维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成束所构成,神经原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具有支持作用,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转运。

现细胞之间的通讯。

12.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为媒介,单向传导。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与突触间隙组成。

13.动脉周围淋巴鞘:简称为淋巴鞘,由位于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构成。主要含有大量T细胞,属于胸腺依赖区,同时含有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等,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4.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为单管状或分支管状腺。每个胃底腺分为颈部、体部和底部3部分,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15.皱襞:皱襞是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腔面形成的突起。

16.小肠绒毛: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17.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18.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角棱柱状,小叶的中央有一条纵行中央管壁构成。

19.门管区:在肝小叶周边的部分区域,结缔组织较多,包含有胆管,神经、淋巴管和血管的分支,可见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

20.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之间,局部质膜凹陷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形成的微细小管,并与盲端起于中央静脉附近,呈放射状走向肝小叶的周边,出肝小叶后汇合成小叶间胆管。

21.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形成。

22.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

23.髓袢:近端小管直部、细端和远曲小管直部3者构成“u”行的袢。

24.致密斑:远端小管直部末端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一个椭圆形斑。

25.精子的发生:从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分三个阶段:①精原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精母细胞的阶段;②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从2倍体细胞形成单倍体精子细胞的的阶段;③圆形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变态过程,形成蝌蚪形精子的阶段。

26.精子的形成:精子细胞有圆形逐渐分化转变为蝌蚪形的精子的过程。

27.卵泡: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单层或多层的卵泡细胞组成。

28.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

29.黄体: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

30.月经周期:

31.顶体反应:获能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劫其尾部的摆动,向子宫、输卵管方向运动,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精子顶体的外侧膜与精子细胞多处局部融合形成许多小孔,顶体酶逐渐释放出来的过程。

32.透明带反应: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后,皮质颗粒立即释放溶酶体酶,使透明带结构发生改变,不能再与其他精子结合,以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

33.获能: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运行过程中,精子头部抑制顶体酶释放的蛋白质可以被子宫和输卵管分泌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

34.受精:获能精子进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5.植入:卵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36.

圆盘的结构。

37.胎盘:由胎儿的丛密毛绒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构成的圆盘状结构。

38.前置胎盘:胚泡植入接近子宫颈处,在此形成的胎盘

39.胎膜:胎膜包括卵黄囊、尿囊、羊膜、绒毛膜和脐带。对人体胚起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作用,是胎儿的附属结构,基本不参与胚体的形成。胎儿娩出后,与胎盘和子宫蜕膜一并排出。

40.前置胎盘:胚泡在植入时,若植入部位接近子宫颈处,在此形成的胎盘,称为前置胎盘,分娩时会堵塞产道,导致胎儿娩出困难和出血。

41.唇裂:唇裂多发生于上唇,因上颌隆起与同侧的内侧鼻隆起未愈合所致,故裂沟位于人中外侧。唇裂可伴有牙槽骨裂和腭裂。

42.面斜裂:面斜裂位于眼内眦与口角之间,是因为上颌隆起与同侧外侧鼻隆起未愈合所致。

43.多囊肾: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由于肾单位未与集合小管接通,或集合小管发育异常导致管腔阻塞,尿液不能排出。肾单位因尿液积聚而胀大成囊状,故称为多囊肾。

44.脐尿瘘:脐尿瘘指由于脐尿管未完全闭锁,胎儿出生后膀胱内的尿液经脐尿管从脐部流出。

45.卵圆孔:第ll 房间隔下缘呈弧形,当其前、后缘与心内膜垫接触时,下方留有一个卵圆形的孔,称为卵圆孔。

46.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膜部缺损和右心室肥大4种畸形,这种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干分隔不均,致使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粗大的主动脉向右侧偏移,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肺动脉狭窄造成右心室压力增高,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大。

简答题:

1: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功能。

其一般结构可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功能为

单层立方上皮,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单层柱状上皮,也具有吸收、分泌的功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它们可起到保护的作用。

2:简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功能。

结缔组织是由量少,种类多,无极性的细胞和细丝状的纤维组成。它的细胞间质为均质状的基质及大量的组织液。其来源为间充质。它的功能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御和修复等。

3:简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

它由细胞+细胞外基质组成。其细胞可分为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白细胞。细胞间质由纤维和基质构成。

它的功能具有连接、支持、防御、营养、修复等主要功能。

4.列表比较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细胞形态长圆柱形短圆柱状,有分支长梭形

细胞核扁椭圆形,多核,染色质

浅1-2个,卵圆居中,长椭圆形或杆状,1个,

位于中央

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无肌原纤维明显不明显无肌节有有无

功能随意肌,迅速有力收缩,

易疲劳不随意肌,持久有节律收

不随意肌,缓慢持久收缩

闰盘无有,位于Z线水平无

横小管位于A,I带交界处位于Z线水平无

肌浆网发达,三联体不发达,二联体较差

特殊结构粗肌丝,细肌丝粗肌丝,细肌丝,闰盘中间丝,密斑,密体分布附着于骨骼心壁内脏,血管壁

5.以多极运动神经元为例简述神经元的结构。

答: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1.细胞体形态多样,大小悬殊,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1)细胞膜:是可兴奋性膜,镶嵌有膜蛋白,主要含有电位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此外膜表面还有糖蛋白(如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和糖脂(如神经节苷脂)。(2分)

(2)细胞核:多位于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央,大而圆,异染色质少,故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2分)

(3)细胞质:神经元细胞核周围的细胞质又称为核周质,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还富含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和一些内含物。(2分)2.突起自细胞体伸出,包括树突和轴突。

(1)树突:多极神经元的树突有多个,自细胞体发出后反复分支,逐渐变细,形如树枝状,内部结构与核周质基本相似,也含有尼氏体等,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称为树突棘。(2分)

(2)轴突:仅有一个,细而长,表面光滑,直径均一,起始部常呈圆锥形,无尼氏体称为轴丘,终末常有分支称为轴突终末。(2分)6.列表比较脾和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淋巴结脾

被膜薄,有输入淋巴管通过厚,内有很多平滑肌

实质部分皮质白髓,红髓

淋巴小结有有,又称脾小体

胸腺依赖区副皮质区动脉周围淋巴鞘

淋巴索髓索皮索

边缘区无有,B细胞为主

淋巴窦皮质淋巴窦和髓窦无

血窦无有

窦内液体淋巴液血液

滤血,造血,储血,免疫应答功能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液,

免疫应答

7. 简述肾上腺皮质三带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三层,自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腺细胞排列成短环状或球状。这一层较薄,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人主要为醛固酮。束状带位于皮质中间,腺细胞排列成垂直于腺体表面呈束状。这层较厚,构成皮质的大部分。网状带位于皮质最内层,腺细胞排列不规则。束状带与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人以皮质醇为主,网状带还分泌少量性激素。

8.简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

答:消化管(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异。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细胞和纤维较多,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或淋巴组织。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使粘膜活动,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膜。粘膜下层中还有粘膜下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与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结构与粘膜下神经丛相似,

可调节肌层的运动。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见于腹膜内位的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其表面光滑,利于胃肠活动。

9.列表比较胃的主细胞和壁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胰岛为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散在于腺泡之间。HE染色胰岛细胞着色浅,易鉴别。胰岛主要有A、B、D、PP细胞,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及缝隙连接。

12.简述肺的呼吸部的组成与特点。

呼吸部气体交换,肺内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管壁上有肺泡,是肺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交换的部位。

13.简述肾单位的组成和功能。

答:肾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分)

1.肾小体球形结构,由血管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

(1)血管球:为肾小囊包绕的一团蟠曲的有孔毛细血管襻。毛细血管襻两端均为微动脉,入球微动脉较粗,出球微动脉较细,故血管球内压较高,利于液体滤过。(2分)

(2)肾小囊: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双层囊,两层间为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分)

2.肾小管为单层上皮围成的管道结构,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分)

3.功能:血液通过血管球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起重吸收,排泄等作用。(2分)

14.列表比较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结构和功能。

意义:(1)受精激活了次级卵母细胞,使之重新启动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促使受精卵进行快速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崭新的个体。(2)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受精卵恢复为二倍体,维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受精卵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精子和卵子,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但在精子与卵子成熟过程中,曾发生染色体联会及基因片段交换,遗传物质经过重新组合,使新个亲本不完全相同的性状。(4)受精决定胎儿的遗传性别。

17.简述植入的时间、地点及过程。

时间:植入在受精后第5~6天开始,第11~12天完成。

地点:胚泡植入的部位通常是在子宫体部或底部的内膜中,多见于后壁。

过程:植入时,胚泡的极端滋养层逐渐接触并黏附于子宫内膜;极端滋养层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对子宫内膜的溶解以及植入部位子宫内膜的凋亡,使子宫内膜局部形成缺口,胚泡沿缺口侵入子宫内膜功能层中。胚泡全部埋入子宫内膜后,子宫内膜上皮增生,缺口修复,植入完成。

18.简述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脱膜共同构成的圆盘形结构。

功能:胎盘的主要功能是物质交换,胎儿通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血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此外,胎盘胎盘的合体滋

养层可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对妊娠起重要作用。

19.简述颜面发生的过程及常见的畸形?

答:颜面是由额鼻隆起、左右上颌隆起、左右下颌隆起及这5个隆起包围口凹构成的;在额鼻隆起的下缘两侧,局部外胚层组织增生变厚,形成内侧鼻隆起和外侧鼻隆起。(3分);

左右下颌隆起的愈合将发育形成下颌与下唇;内侧鼻隆起将发育形成上唇正中部分;上颌隆起发育形成上唇的外侧部分以及上颌;外侧鼻隆起参与组成鼻外侧壁与鼻翼;额鼻隆起的下部正中组织呈嵴状增生,形成鼻梁和鼻尖,其上部则发育为前额;(2分)

眼的发生最初是在额鼻隆起的腹外侧,两眼相距较远。以后随着脑与颅的迅速增大以及上颌与鼻的形成,两眼逐渐向中线靠近,并处于同一平面。外耳道由第1鳃沟演变而成,鳃沟周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耳廓,耳的位置原本很低,后来随着下颌与颈的发育而被推向后上方。至第2个月末,胚胎颜面初具人貌。(2分)

主要畸形:

(1)唇裂是最常见的一种颜面畸形,多因上颌隆起与同侧的内侧鼻隆起末愈合所致,故裂沟位于人中外侧。唇裂多为单侧,唇裂可伴有牙槽突裂和腭裂。(1分)

(2)腭裂腭裂也较常见,呈现多种类型。有因正中腭突与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的前腭裂(单侧或双侧,常伴发唇裂);有因左、右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正中腭裂;还有两者复合的完全腭裂。(1分)

(3)面斜裂:位于眼内眦与口角之间,是因上颌隆起与同侧外侧鼻隆起未愈合所致。(1分)

20,简述后肾的发生?

后肾即永久肾,是由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两部分演化形成的,它们分别来源于中肾管的末端和中肾嵴的尾端。输尿管芽反复分支,演变为输尿管肾盂和集合管。生后肾组织演化出大量肾单位,其肾小管的远端和集合管接通,这样,肾的实质就形成了。

21,简述心房和心室的分隔过程及常见畸形?

(1)心房分隔过程:①原始心房顶部长出原发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两者之间暂时留有一孔为原发孔;原发孔逐渐变小并封闭,在其封闭之前,原发隔上部出现若干小孔,并融合成为一个大孔,为继发孔。②继之,在原发隔的右侧又发生一个较厚的继发隔,其下缘呈弧形,与心内膜垫之间保留有卵圆形孔,即卵圆孔。③原发隔上有继发孔,继发隔下有卵圆孔,两者相互覆盖,血流可从右心房通过卵圆孔和继发孔流入左心房。④出生后两隔相贴并愈合成为房间隔,左、右心房完全分隔。⑤原始左心房扩展,肺静脉根部及其左、右属支并入左心房,成为左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左心房演变为左心耳。⑥右心房扩展,静脉窦右角并入右心房,成为右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右心房演变为右心耳。

(2)心室分隔过程:①人胚第4周末,原始心室底部向上凸起,形成较厚的半月形肌性嵴,即为室间隔肌部;此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其上缘凹陷,与心内膜垫之间保留一孔,即为室间孔。②心动脉球内

的左、右球嵴向下延伸,与室间隔肌部前后缘融合,封闭室间孔上部的大部分;室间孔其余部分由心内膜垫组织所封闭。由心动脉球嵴和心内膜垫组织共同形成的隔膜为室间隔膜部。③第7~8周,室间孔完全封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干相通。常见畸形:④室间隔膜部未形成或形成不全,或室间隔肌部组织过度吸收,造成室间隔缺损。⑤如果室间隔未发生,则形成共用心室,或两房一室三腔心。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组胚名词解释

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有扩大表面积增强吸收能力的作用,为微绒毛光镜形态 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杆状和2叶核增多,原因是严重细菌感染,骨髓新生大量细胞入血 哈氏系统:内外环骨板间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环绕中央管形成 运动终板:即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无轴突终末与骨骼肌形成的效应器,支配骨骼肌收缩 骨小梁:骨皮质在松质骨上的延伸部分,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 肠绒毛: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有扩大表面积增强吸收能力的作用 血睾屏障:由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构成的屏障,防止某些物质进入生精小管维持精子发育微环境,防止精子外逸引起自身免疫 胚泡:哺乳动物受精卵形成桑椹胚后,胚胎空腔化形成一囊胚腔,内细胞团位于腔体一端,该结构称胚泡,由滋养层、胚泡腔和内细胞群组成 次级神经胚:先形成实心细胞索然后中空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一般发生于脊椎动物后端(如蛙、鸡腰椎和尾椎的形成) 肝憩室:人胚第四周前场末端侧壁中胚层细胞增生向外长出的一囊状突起,为肝、胆囊和胆管的原基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有扩大表面积增强吸收能力的作用,分布于小肠表面和肾小管 肌浆网:骨骼肌细胞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又称纵小管) 郎飞结:相邻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于神经纤维上此处较狭窄,位于周围有髓神经纤维,实现跳跃式传导 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细胞,在光镜下由内向外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最终会角质化并移行至表皮最外层 软骨内成骨:指在预先形成的软骨雏形上将软骨逐步替换成骨,人体多数骨(四肢、躯干和部分颅底骨)以此方式发生 精子形成: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变形过程形成蝌蚪状精子的过程 皮层反应:当精子与卵质膜接触时,该处的皮层颗粒与卵质膜融合,颗粒破裂,内含物被释放到卵周隙。作用是防止多精入卵 顶体反应:精子释放水解酶水解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 浆液性细胞:一种外分泌细胞,光镜下三角形或矮柱状,胞质嗜碱性,核卵圆形,分泌酶原颗粒,有发达的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 固有结缔组织:除软骨、骨和血液外的大部分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特异性吞噬:通过识别因子(抗体、补体、纤维粘连蛋白)特异性地识别和粘附被吞噬物(细菌、病毒、异体细胞等) 三联体:骨骼肌纤维内纵小管在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横小管与其两端的终池构成三联体,利于肌肉快速反应 网织红细胞:新生的胞质内尚有残余核糖体的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量1%,数量变化可评估造血功能,可用煌焦油蓝染色识别 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成分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神经嵴:在神经沟闭合为神经管的过程中,神经板外侧缘的细胞也随之进入神经管壁的背侧,并很快从管壁中迁移出来,形成位于神经管背外侧的两条纵行细胞索,即神经嵴 尿生殖嵴:第四周末,生肾索继续增生,与体节分离凸向胚内体腔,成为两条分列于中轴两侧的纵行隆起,称尿生殖嵴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组胚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1.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苏木精是碱性染料,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内的核糖体染成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将细胞质和细胞质中的成分染成粉红色。第一章 3.内皮:覆盖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覆盖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5.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 6.浆半月:大部分混合性腺泡主要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腺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成半月形结构 7.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向外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向外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9.基膜:基膜是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在光镜下一般难以辨认,电镜下分基板和网板两部分。 10.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长杆装线粒体。第二章 11.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核无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12.趋化性:是指机体内某些细胞受到趋化因子的吸引而定向移动的的特性。 13.弹性组织:是以弹性纤维为主的致密结缔组织。 14.分子筛:是以透明质酸大分子为主干,结合蛋白质、多糖、形成有孔的结构称分子筛,具有局部屏障作用。第三章 15.血浆:相当于细胞质外基质,主要成分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等。 16.血清:在体外,血液静置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 17.网织红细胞: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内残留的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第四章 18.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组织中成群分布的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大越成熟,多为2到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 19.软骨陷窝:软骨细胞被包埋在软骨基质中,其所占据的空间称为软骨陷窝。 20.软骨囊:软骨陷窝周围含硫酸软骨素较多,HE染色强嗜碱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 21.类骨质:最初形成的细胞外基质无骨炎沉淀。 22.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成层排列的骨板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 23.骨小管:是从骨陷窝向四周发出的许多细小管道,为骨细胞突起所在的腔隙。 24.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由4到20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第五章 25.肌节:相邻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有1/2I带+A带+1/2I组成,肌节递次排列成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功能基本单位。 26.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 27.肌浆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官之间。

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重点〗 ★内皮(endothelium):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密集的微绒毛在光镜下为纹状缘或刷状缘,可见于小肠和肾近端小管上皮。表面为细胞膜,中间为胞质,内有纵行微丝。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cilium):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起,比微绒毛粗长。电镜下可见表面有细胞膜,内为细胞质,纵行排列9+2微管。常见于呼吸道和输卵管上皮。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基膜(basement membrane):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状结构。光镜下被伊红染成粉红色,PAS染成紫红色,银染呈黑色。电镜下可见其由基板和网版组成。可引导上皮细胞生长分化,有连接支持作用和物质交换的半透膜作用。 ★骨板:骨(基)质中的骨胶纤维成层排列,并与骨盐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的板层状结构。同层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有效的增强了骨的支持力。 ★骨单位(osteon):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其数量多,是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中央为纵行的中央管,又称哈弗斯管,内含血管、神经和组织液。(中央管和穿通管相连)周围是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又称哈弗斯骨板。 ★肌节(sarcomere):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I带只含细肌丝(固定于Z线),A带含细肌丝和粗肌丝(固定于M线),A带中央只含粗肌丝的部分为H带。★闰盘(intercalated disk):心肌纤维连接处称润盘。光镜下,在HE染色标本中呈横行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加强连接;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可传递冲动和信息交流,使心肌同步收缩。 ★尼氏体:光镜下,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斑块状或细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主要分布于胞体和树突。可合成蛋白质。 ★神经原纤维:在银染标本上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许多棕黑色交织成网的丝状结构称神经原纤维。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主要分布于胞体和突起。具有支持和物质运输功能。 ★郞飞结(Ranvier node):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上相邻两节髓鞘之间的缩窄部分称郞飞结。此处轴突裸露,可提高冲动传递速度。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为直径1~2mm的球形小体,有较明确的界限,含大量B细胞和一定量的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生发中心。初级淋巴小结较小,无生发中心。次级淋巴小结较大,有生发中心。 ★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漏斗,并形成袢形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再返回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入远侧部,再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由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组胚」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内脏) 1.皱襞plica 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消化管腔内得突起,可以就是环形(小肠)、纵形(食管)或不规则形(胃)。有得就是恒定结构,有得该段消化管扩张时可消失。 2.浆膜serosa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得薄膜,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与睾丸鞘膜,覆盖在体腔表面或内脏器官外表面。 3.胃底腺fundic gland 分布于胃体与胃底部,就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主要得腺体,主要由主细胞与壁细胞构成,分泌胃蛋白酶原与盐酸内因子 4.中央乳糜管central chyle 在小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有1~2 条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主要转运肠上皮吸收得脂肪。 5.肝小叶acini hepatis 就是肝得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成肝板,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肝细胞相邻面得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胆小管。 6.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 位于肝板之间得血流通道,腔大不规则,窦壁为一层不连续得内皮,窦腔含血液,肝巨噬细胞等。 7.肝巨噬细胞 位于肝血窦内,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能吞噬与清除血液中得异物、细菌与病毒等有害物质,参与吞噬衰老得红细胞与血小板。 8.窦周隙sinus gap 指肝血窦得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得狭小间隙,含有一种散在贮脂细胞,就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得场所。 9.肝门管区hepatic portal area 就是指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得区域,含有较多得结缔组织,并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与小叶间静脉通过。

10.胆小管bile duct 就是相邻肝细胞连接面得局部质膜向内凹陷并对接而成得精细小管,在肝板内连结呈网状管道,可收集胆汁。 11.泡心细胞centro-acinar cells 胰腺闰管得一端上皮细胞插入腺泡腔内,称为泡心细胞。其为扁平或立方形细胞,染色浅。 12.胰岛pancreas islet 胰腺外分泌部中散在得内分泌细胞团,细胞之间有大量有孔毛细血管。胰岛由A,B、D、PP四种细胞构成,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得超微结构特点。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与胰多肽。A细胞多在胰岛周边,分泌高血糖素 B细胞数量最多,多位于胰岛中部,分泌胰岛素 D细胞数量少,分泌得生长抑素,可抑制邻近细胞得分泌功能 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13.嗅细胞olfactory cell 就是嗅粘膜上皮内得双极神经元,呈长梭形。其树突细长,伸向上皮表面,突起末端膨大成球状,称为嗅泡。从其表面伸出嗅毛。 14.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 由每根细支气管连同它得各级分支与肺泡组成肺小叶,就是肺得结构单位。肺小叶成锥形,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小叶间以结缔组织分隔。 15.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 又称呼吸膜, 就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中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得结构,包括肺泡表面得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与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其总厚度为 0、2~0、5 微米,有利于气体交换能迅速进行。 16.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 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于肺泡隔或肺泡腔内,具有吞噬细菌、异物等功能。在吞噬了吸入得尘粒后,称尘细胞。 17.尘细胞 肺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进入肺内得尘埃颗粒后,称为尘细胞。 18.Ⅱ型肺泡细胞alveolar type II cells 就是组成肺泡上皮得一种细胞,呈立方状,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与稳定肺胞直径,

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 资料并不完整,想要得高分的同学自己看书,希望大家可以自己下去整理~ 1.endothelium(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2.Mesothelium(间皮):衬贴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goblet cell(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黏原颗粒。由于颗粒中含黏蛋白,故称黏原颗粒。黏蛋白分泌后,与水结合,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的作用。 4.serous cell(浆液性细胞):浆液性细胞的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在核上区可见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分泌颗粒。浆液性细胞的分泌物含较多的酶类。 5.mucous cell(黏液性细胞):黏液性细胞的核为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除在核周的少量胞质呈嗜碱性染色外,大部分胞质几乎不着色,呈泡沫或空泡状。电镜下可见基底部胞质中有一定量的粗面内质网,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极丰富的粗大黏原颗粒。 6.serous demilune(浆半月):大部分混合型腺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称浆半月。 7.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微绒毛内部有许多纵形的微丝。微丝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胞质中,附着于终末网,微丝使得微绒毛可以伸缩。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 8.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指状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二联微管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纤毛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把上皮细胞的粘液及其吸附的颗粒物质定向推送。 9.tight junction(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在超薄切片上,此处相邻细胞膜形成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用冷冻蚀刻法观察,在紧密连接处的膜内,蛋白颗粒排列成2~4条线性结构,它们又相互交错形成网格,带状环绕细胞,相邻细胞连接面上,网格相互吻合,蛋白颗粒对接,封闭了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10.gap junction(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相邻细胞膜高度平行,细胞间隙约3nm,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它们聚集为斑状。连接小体由6个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约2nm的管腔。连接小体贯穿细胞膜的双层脂质,并突出与细胞表面,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通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分子量小于1500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可在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整体。 11.desmosome(桥粒):呈斑状连接,又称黏着斑,大小不等,此处细胞间隙宽20~30nm,其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间隙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由丝状物质交织而成。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附着版,胞质中的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其固定和支持作用。桥粒像铆钉般把细胞牢固相连,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12.basement membrane(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在HE染色的标本一般不易分辨。电镜下,基膜分为两部分,靠近上皮的部分为基板,与结缔组织相接的部分为网板。基板又可分为透明层和致密层。基板的主要成分是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蛋白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等,网板的主要由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基膜除具有支持、连接和固定作用外,还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此外,还能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13.pseudostratifie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貌似复层,而实为单层。 14.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是构成表皮基底层至角质层的主要细胞。在基底层的为基底细胞,属于干细胞,不断增殖;在角质层的角质细胞为终末细胞,使表皮屏障的体现者,他们不断脱落;在棘层的棘细胞、颗粒细胞和透明层细胞为过渡性细胞,他们不断合成角质蛋白、外皮蛋白、板层颗粒和透明角质颗粒,并不断向表面推移,并不断演化为角质细胞。 15.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散在分布与表皮棘层,细胞具有树枝状突起,胞质内有特征性的伯贝克颗粒,在HE染色切片上细胞呈圆形,核深染,胞质清凉,朗格汉斯细胞能捕获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然后细胞游走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流迁至淋巴结,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因此,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视癌变细胞及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16.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e):为真皮浅层的结缔组织向表皮呈乳头状突起形成的,其内涵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有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组胚」名词解释与简答word版本

名词解释(内脏) 1.皱襞plica 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消化管腔内的突起,可以是环形(小肠)、纵形(食管)或不规则形(胃)。有的是恒定结构,有的该段消化管扩张时可消失。 2.浆膜serosa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的薄膜,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和睾丸鞘膜,覆盖在体腔表面或内脏器官外表面。 3.胃底腺fundic gland 分布于胃体和胃底部,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主要的腺体,主要由主细胞和壁细胞构成,分泌胃蛋白酶原和盐酸内因子 4.中央乳糜管central chyle 在小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有1~2 条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主要转运肠上皮吸收的脂肪。 5.肝小叶acini hepatis 是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成肝板,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肝细胞相邻面的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胆小管。 6.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 位于肝板之间的血流通道,腔大不规则,窦壁为一层不连续的内皮,窦腔含血液,肝巨噬细胞等。 7.肝巨噬细胞 位于肝血窦内,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能吞噬和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参与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8.窦周隙sinus gap 指肝血窦的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含有一种散在贮脂细胞,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9.肝门管区hepatic portal area 是指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区域,含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并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通过。

10.胆小管bile duct 是相邻肝细胞连接面的局部质膜向内凹陷并对接而成的精细小管,在肝板内连结呈网状管道,可收集胆汁。 11.泡心细胞centro-acinar cells 胰腺闰管的一端上皮细胞插入腺泡腔内,称为泡心细胞。其为扁平或立方形细胞,染色浅。 12.胰岛pancreas islet 胰腺外分泌部中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团,细胞之间有大量有孔毛细血管。胰岛由A,B、D、PP四种细胞构成,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 A细胞多在胰岛周边,分泌高血糖素 B细胞数量最多,多位于胰岛中部,分泌胰岛素 D细胞数量少,分泌的生长抑素,可抑制邻近细胞的分泌功能 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13.嗅细胞olfactory cell 是嗅粘膜上皮内的双极神经元,呈长梭形。其树突细长,伸向上皮表面,突起末端膨大成球状,称为嗅泡。从其表面伸出嗅毛。 14.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 由每根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肺小叶成锥形,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小叶间以结缔组织分隔。 15.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 又称呼吸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中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的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其总厚度为 0.2~0.5 微米,有利于气体交换能迅速进行。 16.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 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于肺泡隔或肺泡腔内,具有吞噬细菌、异物等功能。在吞噬了吸入的尘粒后,称尘细胞。 17.尘细胞 肺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进入肺内的尘埃颗粒后,称为尘细胞。

组胚 名词解释

1、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得颗粒与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2。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就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得、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得一侧,内含大量得RER与Golgi复合体。 3。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得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与规则两种、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与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得细胞组成得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 5。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6.造血干细胞:就是生成各种细胞得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得胚第3周初得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就是脾与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 7。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与造血细胞组成、 8.骨单位:就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得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9.骨板:骨质得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 10。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就是一些形状不规则得平行板,就是骨生长与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得残留部分。 11、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12、软骨陷窝:基质内得小腔称软骨陷窝。 13。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得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得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

14。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得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得终池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得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17、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得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18。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得小管--T小管、 19。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20、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与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得神经胶质膜、 21、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得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2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得一种特化得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得通讯。 23。尼氏体: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得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构成。 24、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得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得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得收缩、 25。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由成束得神经丝与微管构成。 26.神经末梢:为周围神经末梢得终末部分,它遍布全身各种组织与器官,形成各种各样得末梢装置,分为感觉与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27、髓鞘: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得一层膜。 28、中央凹:视网膜后极得一浅黄色区域得正对视轴处一浅凹、 29、视神经乳头: 位于黄斑鼻侧,圆盘状,呈乳头状隆起,中央略凹,为视神经穿出处,并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此处无感光细胞故又称生理盲点。 30。血胸屏障:胸腺内得Cap被上皮细胞包裹形成屏障作用得结构,使血液内得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胸腺皮质。该结构称血胸屏障。 31.淋巴小结:为直径1~2mm得球形小体,有明确得界限。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组胚名词解释

1、杯状细胞:形似高脚杯,底部狭窄,含深染色核,顶部膨大,充满分泌颗 粒。 2、浆半月:混合性腺底部有少量浆液性细胞,在切片中为半月形。 3、微绒毛:上皮细胞的指状突起,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4、缝隙连接:又名通讯连接,细胞间的信息通道,受钙离子的因素的控制。 5、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分基板和网 板。 6、软骨陷窝:软骨基质中的腔隙,内含软骨细胞。 7、骨单位:又名哈弗斯系统,(位置)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中起 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形状)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形成。 8、破骨细胞:(位置)散在分布在骨组织边缘,是一种多核的巨细胞,由单 核细胞融合成。(功能)具有很强的融骨、吞噬和消化能力。 9、肌节:横纹肌肌纤维的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相邻两Z线间的一 段机原纤维,包括:1/2I带+A带+1/2I带。 10、闰盘:相邻肌纤维连接处染色较深处称闰盘。光镜结构:深染的横行或阶 梯状粗线,位于Z线水平。电镜结构:纵向为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传导,横向为中间连接与桥粒连接,使心肌纤维连接更牢固。 11、视杆细胞:杆状视细胞,具有感光作用,当视紫红质缺乏时会导致夜盲症。 12、视网膜中央凹:视网膜最薄的地方,只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是视觉最 敏锐的部位。 13、螺旋器:又名柯蒂氏器,是膜蜗管基底部膜上呈螺旋状行走的膨大结构, 是听觉感受器。 14、肌性动脉:即中动脉,管壁中平滑肌十分丰富,故得名。 15、内弹性膜:中动脉内膜与中膜的交界处的薄膜。 16、血窦:窦状毛细血管,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间隙较大,易化大分 子进出血液。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 17、淋巴小结:又名淋巴滤泡,(形态)淋巴组织构的球形小体,(构成)含有 大量B细胞、TH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分类)初级淋巴小结和刺激淋巴小结。 18、***胸腺小体: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缺乏时无法培育T细胞。 19、血-胸腺屏障:(位置)位于胸腺皮质内。(功能)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 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组成)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上皮基膜;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20、胸腺依赖区:(定义)某些淋巴器官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细胞:T淋巴 细胞。(举例)淋巴结的深层皮质,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等 21、动脉周围淋巴鞘:(位置)小梁动脉离开小梁后称中央动脉,其周围的厚 层弥散淋巴组织,(组成)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 22、抗原提呈细胞:(原理)能捕获和处理抗原提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 物,将抗原提呈给TC,并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包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23、呆小症:(原理)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导致幼儿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

组胚名词解释

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间质组成,上皮多分布于机体的临界面上,具有极性,没有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 a 内皮:心血管及淋巴管内表皮b间皮:胸膜,腹膜,心包的内腔面c其他:肺泡上皮,肾小囊壁上皮。2,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滤泡及肾小管等。 3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和子宫的腔面。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的内表面。 复层上皮:1复层扁平上皮a角化的:皮肤,表皮b非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内表面。2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3变移上皮:肾盂,膀胱,输尿管的内面!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侧面:1紧密连接,2中间连接3桥粒4缝隙连接 -结缔组织: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成分少,间质成分多的特点,没有极性,间质由基质和纤维组成,广泛分布。 疏松结缔组织1间质:a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b基质2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合成三种纤维和基质 浆细胞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常偏于一侧核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合糖体和高尔基体!功能:合成和分泌免役球蛋白即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役肥大细胞参与变态反应。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呈分叶状,胞质染成粉红色,内含许多细小的淡紫色颗粒。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核常分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功能:减轻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分叶或成S形,着色教浅,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参与过敏反应。 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为巨噬细胞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故无细胞核,有细胞器。呈双凸圆盘状。骨骼肌的一般结构:细长圆柱形,多核,位于肌摸下,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短圆柱状,分支并互相连接成网,心肌纤维相连处称为闰盘。核多为一个,位于肌纤维中央,纵切面也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神经元:有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轴突和树突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核:大,圆,浅,居中。核仁明显。细胞质:尼氏体,神经元纤维 一种嗜碱性物质,多呈斑块状或颗粒状,粗面内质网,游离合糖体,大量蛋白质。尼氏体合成。 树突:一至多个突起,结构于胞体相似,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细胞体内 轴突:只有一跟。没有尼氏体,有神经元纤维分布。功能: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 25突触:1.突触前部: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2.突触后部:后膜具有受体和化学门控的离子通道 3突触间隙 26突触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前膜---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突触前部----突触小泡移动,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特异受体结合---化学门控离子通道---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27 毛细血管结构: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附着在基膜上 类型:1连续毛细血管2有孔毛细血管3血窦 28内膜分三层:1内皮2内皮下层3内弹性膜 29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没有成纤维细胞纤维和基质成分是平滑肌细胞产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