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总分

姓名班级得分

1.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1)当小车从斜面上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2)实验中观察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3)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小车进入水平面后,由于继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克服力做功,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而在实验过程中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等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从而完成探究.

(6)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7)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可进下一步推导: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8)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而总结归纳出来的,它的内容是:.(9)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10)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力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例:匀速直线运动外力来维持.(填“不需要”或“需要”)(b)力是使物体发生改变的原因.

(c)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

,它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有关系.(d)惯性是维持物体做运动的原因.

(11)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选填“>”、“=”或“<”);(12)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13)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忽略空气影响),产生的热量多(“毛巾上”、“棉布上”、“木板上”或“一样”).

(14)某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答: .

(15)不添加任何器材,该实验还可以探究的实验有: .

(16)乙同学用此装置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均在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 ,由此可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 有关.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实验中,三位同学通过调整 来改变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的大小.

(3)实验时,甲同学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甲同学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选填“平衡”、“不平衡”).

(4)实验中,乙同学保持F 1与F 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 .

(5)丙同学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或“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实验过程中丙同学用剪刀将小纸片从中间劈开,两个钩码都落到了地上,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 .

(6)同学们认为丙同学的实验优于甲、乙同学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 .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小纸片容易扭转.

(7)通过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

4.如图,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前,应首先对测力计进行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并完成表格数据(g 取10N/kg ),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琪琪在实验中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甲、乙两图是为了验证: 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大小的关系;

(4)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利用图乙、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个结论中否正确? ,你

的理由是.(5)由两图可探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若甲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设想一下,如果实验中木板的表面绝对光滑,去掉拉力后,运动的木块将在木板上做.(8小明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需再把木块放,并按正确的方法拉动木块,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9)小明想到雨后路面都比较滑,于是他又想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干湿程度有关”.实验时,他必须要保持不变,改变,然后进行探究.

(10)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写出一条).5.某同学用下列器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

(1)如图所示,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使它沿长木板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2)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3)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4)丁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理由是丁图与乙图中的.

6.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加砝码的目的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力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3)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丙图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比较甲、丙两图(能/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结论,原因是.(5)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P丁(选填“>”“<“或“=”),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有关(6)实验中(选填“能”或“不能”)利用木板来替代海绵完成实验?理由 . (7)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8)为了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入物理量.

(9)上述实验用到的主要方法是转换法和,我们在探究时也用这种方法.

7.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他就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2)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3)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4)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结论是.(5)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图进行对比.

(6)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8.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型管两边的液面,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型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选

(2)小明是通过观察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变化的.(3)分析序号①②③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4)分析序号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分析序号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

(6)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选填“大”或“小”).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7)小聪在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法.

9.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一 总分 姓名班级得分 1.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m(g)G(N)G/m(N/kg) 100110 200210 3005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当小车从斜面上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2)实验中观察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3)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小车进入水平面后,由于继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克服力做功,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而在实验过程中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等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从而完成探究. (6)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7)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可进下一步推导: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8)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而总结归纳出来的,它的内容是:. (9)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10)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力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例:匀速直线运动外力来维持.(填“不需要”或“需要”) (b)力是使物体发生改变的原因. (c)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 ,它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有关系. (d)惯性是维持物体做运动的原因. (11)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选填“>”、“=”或“<”);(12)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13)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忽略空气影响),产生的热量多(“毛巾上”、“棉布上”、“木板上”或“一样”). (14)某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答:.(15)不添加任何器材,该实验还可以探究的实验有:.(16)乙同学用此装置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均在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由此可知:小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有关.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实验中,三位同学通过调整来改变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的大小. (3)实验时,甲同学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甲同学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选填“平衡”、“不平衡”). (4)实验中,乙同学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5)丙同学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填“考虑”或“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实验过程中丙同学用剪刀将小纸片从中间劈开,两个钩码都落到了地上,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 (6)同学们认为丙同学的实验优于甲、乙同学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纸片容易扭转.

力学实验练习题

力学实验练习题 1.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试分析下列问题: (1)将弹簧秤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秤B的挂钩处系一细线,把细线的另一端系在弹簧秤A下端细线上的O点处,手持弹簧秤B水平向左拉,使O点缓慢地向左移动,且总保持弹簧秤B的拉力方向不变.不计弹簧秤的重力,两弹簧秤的拉力均不超出它们的量程,则弹簧秤A、B的示数F A、F B的变化情况是() A.F A变大,F B变小 B.F A变小,F B变大 C.F A变大,F B变大 D.F A变小,F B变小 (2)图中的实线位置弹簧秤B的拉力恰好与系重物的细线垂直,现要用此时O点所受的力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则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秤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在同一平面内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2.某探究小组想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框架上装有可上下移动位置的光电门1和固定不动的光电门2;框架竖直部分紧贴一刻度尺,零刻度线在上端,可以测量出两个光电门到零刻度线的距离x1和x2;框架水平部分用电磁铁吸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铁块,小铁块的重心所在高度恰好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切断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时,小铁块由静止释放,当小铁块先后经过两个光电门时,与光电门连接的传感器即可测算出其速度大小v1和v2.小组成员多次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得到多组x1和v1的数据,建立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并描点连线,得出图线的斜率为k.

(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用k表示) (2)若选择光电门2所在高度为零势能面,则小铁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机械能表达式为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关于光电门1的位置,下面哪个做法可以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________. A.尽量靠近刻度尺零刻度 B.尽量靠近光电门2 C.既不能太靠近刻度尺零刻度,也不能太靠近光电门2 3. 如图所示,QO是水平桌面,PO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为L,质量为M的滑块A上固定一窄遮光条,在质量为m的重物B牵引下从木板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光电门1、2记录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遮光条宽度为d. (1)若用此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且认为滑块A受到外力的合力等于B重物的重力,除平衡摩擦力外;还必须满足________;实验中测得的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_; (2)如果已经平衡了摩擦力,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此装置验证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理由是________. 4.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 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力学实验专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v 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2.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坡度(填“较小”或“较大”)。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小”、“大”或“等于”),表明小车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

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A.便于观察B.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此时的温度是℃。(4)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及火柴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4.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在B点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内能;(4)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升温要快,其原因是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其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小”或“相同”)(不考虑热量散失)。 5.一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的关系。

2020浙版中考科学(物理)专题28-力学实验探究

专题28-力学实验探究 一、密度的测量 1、小丽同学在“测量鸡蛋的密度”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横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复平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鸡蛋的质量为_____g。 (2)因可供选择的量筒口径较小,鸡蛋无法放入,小丽自制了一个溢水杯,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鸡蛋的体积,其具体做法是:先在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把量筒放在水溢水口下方,将鸡蛋慢慢放入水杯中,鸡蛋最终沉入水底,量筒收集完从溢水杯溢出的水后,示数如图(丙)所示。他所使用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cm3,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_____(选填”相平”或“不相平”),鸡蛋的体积为_____cm3。 (3)被测鸡蛋的密度为_____g/cm3。 (4)若小丽用上述方法先测出鸡量的体积V,再取出溢水杯中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 m,然后利用ρ=计算出鸡蛋的密度。用种方法测得鸡蛋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答案】(1)水平右42;(2)2 相平;(3)401.05;(4)偏大 2、小萌想测量家里的色拉油的密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小萌按图乙中A、B、C的操作步骤顺序进行实验,如图所示,A步骤中色拉油的体积为cm3,密度为g/cm3。 (3)这种方法测出的色拉油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对此实验,你认为图乙中操作步骤顺序最合理的应为(请用字母A、B、C表示各步骤)。 【答案】(1)右;(2)40;0.94;(3)小;CAB。 3、小芳在复习力学实验时,重温了部分实验,于是她选做测量苹果醋的密度, (1)她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 B.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 C.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苹果醋,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苹果醋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苹果醋和烧杯的总质量为g; D.她将烧杯中的苹果醋倒入量筒中,量筒内液面静止时苹果醋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2)小芳算出苹果醋的密度ρ=kg/m3。 (3)同组的小明认为,小芳这种方法测出苹果醋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对小芳的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就可减小实验误差,小明调整后的实验步骤为(填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B,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mm。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处装有图b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则物块通过B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t表示); (3)测得A、B两处的高度差为H、水平距离L.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 (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mm; (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________; A.h-t图象 B.h-1 t图象 C.h-t2图象 D.h- 1 t2图象 甲 0123401234 5 45 5 45 可动刻度 固 定 刻 度 固 定 刻 度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规定答案解析

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拉伸实验? 、压缩实验?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 五、扭转破坏实验-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5 八、压杆稳定实验"8

、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实验目的: 见教材 实验仪器 见教材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例:(一)低碳钢试件

服应力 (T s = P s /A _273.8 _MP a 屈度极限 (T b = P b /A _411.3 MP a 强试验前 试验后 最小平均直径d= 10.16 mm 最小直径d= 10.15 mm 截面面积A= 81.03 mm 2 截面面积A1= 80.91 mm 2 计算长度L= 100 mm 计算长度L 忤 100 mm 试验前草图 试验后草图 1 ' 1 ''1 1 最大载荷P b =__14.4 KN P s =_22.1 KN P b =_33.2 ____ KN 塑性指标: 伸长率 厘100% L 68.40 % 33.24 % A A 1 面积收缩率 - 100% A 低碳钢拉伸图:

强度极限c b= P b / A = _ 177.7 — M P a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 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 0的剪切唇, 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2021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训练: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含答案) 实验一密度的测量 1.[2020·扬州]如图1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空矿泉水瓶、烧杯、量筒、剪刀、记号笔、细线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测量了一块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图1 (1)实验步骤: A.向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如图甲所示); B.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将矿石放入剪下的矿泉水瓶内,使矿泉水瓶漂浮在烧杯中,并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C.取出矿泉水瓶,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至,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如图丙所示); D.再用细线拴住矿石缓慢放入量筒中,此时总体积为V3(如图丁所示)。 (2)矿石的密度表达式ρ石=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由于矿泉水瓶有质量,会导致矿石密度测量值,有同学指出只要在步骤C进行适当修改就可以,该同学修改的内容是。2.[2020·无锡改编]小红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 g,分度值0.2 g)、量筒、水(ρ水=1.0×103kg/m3)、食盐、烧杯、白纸、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为称量出2 g盐,小红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示数如图2甲所示,

则白纸的质量为g;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至g处,再用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图2 (3)用量筒量取50 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2 g盐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g/cm3。 (4)小红发现可以用实验中的天平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0 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 g,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乙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为方便使用该“密度计”,小红做了如下的使用说明: ①图丙中横坐标表示m,纵坐标表示待测液体密度ρ。请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ρ-m图像,并在坐标轴上标出ρ的最大值。 ②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g/cm3的液体。 (5)如图3Ⅰ所示是小明用粗细均匀的吸管制成的简易密度计,当它竖直漂浮在水中时,水面位于图中A处,图中AB间距离为10.5 cm,则A处应标为g/cm3。再将该密度计漂浮在75%消毒酒精中,此时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它浸入酒精中的深度h为cm。(75%消毒酒精的密度为0.875 g/cm3) 图3 (6)如图Ⅱ所示是三位同学用不同粗细的均匀吸管制成的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中时的情形,其中密度计 (选填“①”“②”或“③”)在测量其他液体密度时结果更精确。

力学实验创新试题的解题策略

力学实验创新试题的解题策略 成都双流中学(610200)黎国胜 学宛新报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是否了解、实验原理的掌握、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经过若干年的演变,实验试题的分值、试题模式已基本固定。 但是历年来学生在实验方面失分较多,特别是近年出现的创新型实验试题得分率更低。实验创新型试题从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较好地区分和鉴别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成为试卷的难点和亮点。 实验创新型试题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是天上的云——来无影、去无踪。相反,它必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经过初步分析,我把实验创新型试题划分为四大类:实验原理创新型、测量方法创新型、数据处理创新型、新型器件(测试)创新型。不管是哪一类创新型实验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原形。因此,要解答这类创新型实验试题,一是要深刻理解教材实验的原理、数据处理的典型方法,对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要了然于胸。二是要培养迁移能力,在反复阅读创新型实验试题后,要能在大脑中快速检索出对应的教材实验,比较二者的异同,在试题与学过的教材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把教材实验的原理迁移到新试题中。解题步骤就是:理解题意、联系教材、比较异同、寻找规律、正确解答。 例1:图1是“研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 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①OD间的距离为cm ②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其大小为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阅读试题,迅速与教材实验建立联系,比较异同。同的部分,把教材实验的方法拿过来就用的;异的部分则需要搜寻物理规律,根据物理规律、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本题所叙述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是教材实验,第(1)问的考查内容却是长度的测量,根据刻度尽的读数规则要估读一位,因此读出12mm,再估读一位0,所以结果应是1.20cm。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1.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2.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 3.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4.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图7

(2 序号液体深度 (cm) 橡皮膜 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 3朝上18621428 23朝下18621428 33朝侧面18621428 46朝侧面17122958 59朝侧面15824284 6盐水9朝侧面154246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5.如图12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图12 6.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8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图18

中考力学实验专题

1.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3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越________。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一组实验,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______N。 (6)小明又用一个小车放到第一个比较缓的坡上,测出长度为0.9m,又测出小车的长度为0.1m,使小车从顶端滑下,秒表计时如图所示,甲图为起始时刻,乙图为行驶一半路程时刻,丙图为终点时刻,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通过这次实验,小明猜想斜面倾斜程度越大,小车的末速度______(“越大”或“越小”),他猜想的依据是,倾斜程度越大,________越大,_______越大。

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①甲图中,若两个滑轮的位置没有在同一高度,则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此实验。 ②乙图中,每个钩码重0.5N,左边挂三个钩码,右边挂1个钩码时,木块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左运动。此时再在右边挂______个钩码,木块就可以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运动。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A 是铁球,B 是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大小,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 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 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所列实验步骤是: A .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C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将数值填在表格内 D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漏掉的重要一步是 。 (2)已经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实验时只有7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相等。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如图),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在图中标出放置钩码的位置和个数。 3.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骑自行车经过一个斜坡,小明沿直线奔向坡顶,小红则沿着S 形路线骑向坡顶.到达坡顶时两个人很感慨的进行了一番对话,小明说我的做法机械效率高;小红说我的做法省力. (1)为了验证小明的说法,他们设计实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A .如图所示,选用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1、木块2各一个,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B .在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1应做 运动. C .他们进行了甲、乙、丙三次操作: 甲:用长木板和木块2搭成图示的斜面,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到图示位置, 测出机械效率为η甲. 乙:保持斜面不变,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测出机械效率为η乙. 丙:把木块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再把木块1从斜面的底端拉大顶端,测出机械 效率为η丙. 以上三次操作过程,能验证小明说法的两次操作是 .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

高中力学实验专题 高中物理《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有四个实验与纸带的处理有关,可见力学实验部分应以纸带的处理,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为核心来展开复习。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的、积极的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一)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一般实验应用点迹清晰、无漏点的纸带中选取有足够多点的一段作为实验纸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还要求纸带包含第一、二点,并且第一、二两点距离接近2.0mm 。 2.根据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选取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打n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时间间隔为n 个打点时间间隔,即T=0.02n (s )。一般取n =5,此时T=0.1s 。 3.测量计数点间距离。为了测量、计算的方便和减小偶然误差的考虑,测量距离时不要分段测量,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即测量计数起点到其它各计数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得: 1s S I =,12s s S II -=,23s s S III -=,34s s S IV -=,45s s S V -=,56s s S VI -=

中考力学实验常见考点

中考力学实验常见考点 力学实验主要包括:测量物质的密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的压强、探究浮力的大小、测滑轮组或斜面的机械效率等。下面对常考实验及常考点作个汇总,以备同学们复习使用。 一.测量物质的的密度 物质密度的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其实验原理是ρ=m/v。主要 包括固体密度的测量和液体密度的测量,而固体密度的测量又分为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密度的测量和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密度的测量。 常考知识点: (1)量筒的使用及读数; (2)天平的使用; (3)用公式法、排水法、坠沉(或压沉)法测体积; (4)无量筒时测液体的密度或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应用到“转换法”; (5)密度的计算; (6)密度测量过程中的科学方法——转化法、累积法。 规律小结:在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应先测量固体的质量,后测固体的体积,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且符合天平的正确使用规则。如果先测体积就会因固体上沾有水而导致所测固体的质量偏大,且固体上带的水会弄湿天平的托盘。测液体密度时,要先测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测出体积后,再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1 - m2,按照这样的测量步骤进行测量,可减小误差。 二.运动和力 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在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中,主要的实验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常考知识点: (1)实验装置的设计; (2)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与转换法的运用; (3)对平衡力的理解; (4)科学推理思想与理想实验法的综合运用。 方法指导:科学推理思想与理想实验法相结合,在研究物理规律 时,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推测或推理得出物理规律,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再如,研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也是利用了这一方法。 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命题时常常涉及对其他因素的探究,通过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常考知识点:

2020中考科学专题突破--力学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试题(无答案)

九年级科学辅导讲义 课题第31讲力学实验探究专题 【考点剖析】 考点一研究科学量影响因素类 【要点梳理】 这类力学实验探究题注重考查两种实验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如“动能”无法直接测量或比较其大小,应设法转变成推出木块的远近进行比较。控制变量法:往往有多个变量影响一个科学量,要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对其影响,必须控制其他变量相同,以便探究科学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典例精析】 1.(2019·河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 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 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 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 计的示数F1,则F1= 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 验方案:。 (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 所受滑动摩擦力。 考点二研究科学原理类 【要点梳理】 解答研究科学原理类的实验题时应该注意正确而恰当地选用科学模型,深入审视实验过程中的科学原理,谨慎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等。在结论的描述中要严密(讲清前提)、科学(分清定量或定性关系)。 【典例精析】 2.(2019·杭州)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 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 (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 说明理由:。 考点三测量科学量类 【要点梳理】 正确解答测量科学量类实验题必须坚持用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纵观这些年这类实验题,注重考查以下两方面1.测量结果误差原因的判断以及改进。此类问题需要学生能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体现了学生独立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2.替代性或改进性实验的设计。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改进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 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考点一 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 例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 步骤有________. 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 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 D .取下纸带,然后断开电源 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 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力学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2014中考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专题》 实验一 密度的测量 1、(2013年福州市)(8分)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 0为37.4 g ;接着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 1,如图24所示m 1=________g ;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人量筒中,如图25所示,V 奶=________cm 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 /cm 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__ (偏小或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 0; 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 1;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ρ奶= 2、(山东省菏泽市2013年)(6分)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 天平平衡,他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12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B .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 ㎏/m 3。 C A B

专题16 力学实验(1)(第02期)-2019年高三物理二模、三模试题分项解析(解析版)

专题16 力学实验(1) 2019年高三二模、三模物理试题分项解析(II ) 1.(2019广东省广州市下学期一模)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 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结果如图乙所示,读得d = ________mm ; ② 用刻度尺测量A 点到光电门所在位置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 ; ③ 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已知砝码落地前挡光片已通过光电门); ④ 读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 ; ⑤ 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滑块每次都从A 点静止释放,测量相应的x 值并读出t 值。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以x 为横坐标, 21 t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中作出x t -2 1图线如图丙所示,求得该图线的斜率k =____________m -1·s -2;由此进一步求得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m·s -2。(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①6.60; (2) 2.40×104(2.28×104~2.52×104 均正确);0.523(0.497~0.549均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及 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挡光片的宽度d=6mm+12×0.05mm=6.60mm 。 (2)该图线的斜率k = 2.0-1.00.70-0.28×104 m -1·s -2=2.40×104m -1·s -2;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d/t ,由v 2=2ax 可得21t =22a d x ,由k =22a d 可求得滑块的加速度a=0.523m·s -2 。 2.(6分)(2019全国高考猜题卷6)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友 的质量均为m =0.1kg ,取g=10m/s 2 ),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 加i (下标i 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 减i ,绳下端坐标的平均值X i =(X 加i +X 减i )/2的数据如下表: m /x )s 10(1 2-42?t 0.3 0.4 0.5 0.6 0.7 1.0 1.21.41.6 1.8 2.0 图丙 图乙0 1 2 30 20 cm 光电门 砝码挡光片 d 滑块 气垫导轨 计时器 0.00B 滑轮 A 图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