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日期:2013/10/2 时间:16:00 地点:护办室主持人:

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主讲人:江燕护士长记录人:储艳霞

参加人员

主管护师:严丽、张良荣、张雪琴、王腊荣

护师:王丽、叶婵娟、周俊、杨平平、储艳霞、陆慧

护士:彭燕、汪敏敏、程申申、檀影、程迪洁

内容记录

主持人江燕: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心内二科近些年此类手术也渐渐增多,为了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手术成功率,我们要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今天我们来分析讨论一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例。

责任护士杨平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位病人。

1、简要病史 21床患者,姓名杨善富,男,72岁,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杨善富,男性,72岁,职业农民,2013年9月24日入院。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感头昏不适,行走有漂浮感,双下肢无力多次测血压高。近一月来患者感头昏明显,双下肢无力,行走活动时多次因头昏、乏力跌倒,发作前有黑曚,门诊拟“晕厥待查”收住我科。

2、查体:T:36.5℃ P:38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Hg,患者神情。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

入院前特殊检查结果示

头颅CT: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

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增厚 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微量反流。

5、入院后医嘱

入院予以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检测血压tid,低盐低脂饮食。治疗给予控制心律失常、降压、抗炎等处理。

6、患者入院后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

9月24日下午患者于导管室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术中顺利术后病情生命体征平稳。今天是住院后第4天,现起搏器工作正常,左锁骨下切口处创口愈合良好,患者未出现头晕症状,可下床进行轻体力活动。

7、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②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理缺陷:与双下肢无力及术后被迫卧位做上肢制动有关。护理措施: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协助喂食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排出量减低头部供血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起床行动易缓,防止跌倒。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被迫平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防止皮肤受摩,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4)潜在并发症:

①尿路感染:与术后躯体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②便秘:与术后活动量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多食粗纤维食物,按摩腹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③猝死:术后严密观察心电图、心电监护的变化,备好急救药品以应不时之需。(5)疼痛与切口处为完全愈合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切口卫生,咳嗽时用手轻压切口处避免牵扯切口

三、主持人提出问题

问题一:如何避免起搏器植入后电极移位及切口感染

问题二:心脏起搏器自植入患者身体后就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患者关心起搏器在日后生活中的治疗作用是否有用,该如何去提高起搏器的使用质量,以及如何确保起搏器的使用安全。作为护士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患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四:讨论记录

问题一

王腊荣:1,迎接病人,向手术医师了解术中情况及起搏频率,给予心电监护。

2,检测脉搏、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以尽早发现有无导管电极移位或出现竞争心率,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告诉病人术后卧床的休息的重要性,防止电极脱位。患者绝对卧床48~72小时,娶平卧位或略向左卧位,右下肢绝对伸直制动。沙袋加压6~8小时。左上肢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必要时用手按压切口处。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生活护理。

4,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敷料。

5,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

问题二

叶婵娟:1,告诉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出现脉搏明显改变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3,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动作。

4,避开强磁场和高压电,如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变压器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告知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电器。

5,妥善保存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以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6,定期随访,以测试起搏器功能,一般最初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半年随访一次。

五、主持人综合意见与总结

江燕:现在是患者术后的第四天,从这几天的心电监护及心电图反应信息来看,患者的起搏器工作正常,也未出现头昏、不适四肢无力等症状,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防止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是竞争心率。患者的切口目前未完全愈合,我们还是要做好切口的护理,促进愈合。今天的学习巩固了大家在此方面的知识,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护理质量!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及患者心理状况。 (二)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备皮。 (三)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二、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辅助睡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3)术区备皮,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手术部位应彻底清洁。 (4)术前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5)遵医嘱用药,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6)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排便困难。 (7)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范围内。 2.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术后护理 (1)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病人自觉症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观察伤口及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疼痛等;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三、健康教育 1. 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 告知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等),嘱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应立即离开此物或不再用该种电器。 3. 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 4.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侧的上肢避免用力过度或大幅度的动作(如打网球、负重),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起搏器植入处皮肤,以免影响起搏功能或使用电极脱落。 5. 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外出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能起到临时性心脏起博与永久性心脏起搏的作用。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 急性心肌梗死后,有下列心电图改变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同时合并有P-R间期延长、双侧束支阻滞、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每分钟45次以下等;(2) 严重窦性心率过缓和窦性停搏伴有晕厥或持续低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状者;(3)已发生过心脏停搏而又心肺复苏成功,并出现各种严重的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阻滞;(4)药物中毒、高血钾引起的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者;(5)Q-T间期延长综合征;(6)安置永久性起搏器前,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7)显著心动过缓、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又要接受全身麻醉和大手术者。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有显著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2)莫氏Ⅱ型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有症状;(3)双侧束支阻滞并有显著的心动过缓:或伴有P-R间期延长;(4)持续性三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者;(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6)病态窒房结综合征,同时有房颤、房扑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动态心电图检出有窦性停搏3秒钟以上,同时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心脏起搏器上的每个字母代表什么? 根据起搏器的性能和工作方式,规定用几个外文字母代表,1974年起采用3位代码命名,如VVI等,1981年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增补为5位代码。 第1个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脏,如A为起搏心房,V为起搏心室,D为心房心室双腔起搏。

第2个字母代表起搏器能感知哪个心腔,如A为感知心房的激动、V为感知心室的激动、D为心房和心室双腔均感知、O为无感知功能。 第3个字母表示起搏器感知心脏自身电活动后的反应方式。如T为触发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释放一个刺激脉冲;I为抑制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起搏器工作受到抑制暂不发放脉冲刺激;D(或T/I)为既有触发反应又有抑制反应,0为无此项功能;R为逆向反应,即当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时发放脉冲呈逆向反应,与一般起搏器相反。 第4个字母表示程序控制的程度。P为有1-2项程控功能。 第5个字母表示抗快速心律失常的形成。如B为猝发成串脉冲刺激;N为与正常频率竞争刺激;S为频率扫描刺激;E为体外控制脉冲的发放。如VVE起搏器表示:心室起搏、心室感知、反应方式为抑制型、有简单的程控功能。 心脏起搏器术后复查保证两头紧、中间松的原则,一般在术后3个月、半年、一年三次复查。起搏器都有自己的担保年限,一般是在4-8年,单腔起搏器的使用年限在8年,双腔的在6年左右、三腔的在4年左右。到最后一年要加紧复查,注意电量变化。 心脏起搏器有3种类型:单腔型起搏器、双腔型起搏器和双室型同步起搏器。单腔型起搏器只有一条导线连接至右心房或右心室,适用于只有窦房结或房室结出现问题之病人。双腔型起搏器有两条导线,电极分别连接至右心房和右心室,适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协调出现问题的病人。双室型同步起搏器有3条导线,电极分别连接至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窦以刺激左心室,令左右心室能同步收缩,适用于心脏衰竭的病人。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可分为: (1)频率固定型起搏器(AOO,VOO):只有起搏功能,而无感知功能,现在 临床上已不再使用。 (2)按需型起搏器(SSI,AAI,VVI):具有信访(AAI)或心室(VVI)感知功能(根据导线植入心腔的位置),为电腔起搏器。 (3)全自动型起搏器(DDD):同时具有心房和心室的感知和起搏功能,能较好地模拟生理性起搏,为双腔起搏器。其中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又可分为以 下类型: 1 房室顺序起搏器(DVI):无心房感知功能,保证房室顺序起搏,主要用于 快速性心律失常时不跟踪心房高频事件。 2 DDI起搏器:作用机制类似DVI,但优于DVI,具有心房心室感知功能。当心房感知到过快的心房高频率事件时,抑制心室脉冲发放,并以底限频率起搏心室(如自身心室频率低于起搏器设置的低限频率)。 3 VAT起搏器:心房只有感知功能,心室只有起搏功能,可用于窦房结功能 良好而房室传到阻滞的患者,不宜用于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4 VDD:在VAT基础上增加了心室感知功能,能避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 引发的自身与起搏器竞争心律。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一、护理评估 1.病史了解患者的原发病和疾病发作时的表现及起止方式、持续时间。 2.症状评估有无心悸、头晕、疲乏、晕厥等,注意患者心律、心率、神志的变化。 3.心理反应心律失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易出现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4.辅助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可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二、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限制体位有关。 2.潜在并发症电极脱位。 3.知识缺乏缺乏起搏器相关知识。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解除思

想顾虑。必要时术前应用镇静剂,保证充足的睡眠。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 3.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常规为上胸部,包括颈部及腋下。 4.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5.术前停用抗凝剂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3天,避免右侧卧位,术侧肢体不能外展及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避免电极脱位。 2.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等,做好记录。 3.术后伤口局部以1kg沙袋加压6~8 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5.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四、健康指导 1.避免剧烈运动,术侧肢体应避免做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2.告知患者随身携带起搏器卡,避免到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 3.术后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当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 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4.应细心保护埋置起搏器处的皮肤,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热、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0.5%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以利于穿刺,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到2厘米,呈弓形位于锁骨内测约三分之一的后上方,长度约为3.5到4.3厘米,传统上提倡于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穿刺锁骨下静脉,它被称为安全穿刺区。在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与皮肤呈30度夹角竞争,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进针要缓慢,边进针边保持针筒内负压,针头在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中进行,当针头进入锁骨下静脉时,有静脉斜血涌入注射器内,回血通畅后固定针头,取下针筒,送入导引钢丝,送导引钢丝时必须在透视下进行,以免进入颈部或胸壁静脉,钢丝应经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导引钢丝最好能够进入下腔静脉,以确保穿刺操作在静脉系统内。打开心室与心房导线包装盒,取出导线,检查导线有无破损。若为螺旋电极导线,应当在体外确定螺旋能自如的完全旋出和旋入,并记住旋转方向及完全旋出的圈数。再继续手术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螺旋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模拟手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将直钢丝束形为弯钢丝,沿外套管置入螺旋电极,撤出外套管,调整钢丝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低位室间隔。导线也可以放置于高位室间隔,钢丝束形为更大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高位室间隔。 下面我们继续观看手术,将第一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经导引钢丝送入锁骨下静脉,注意,在插入扩张撬时,病人应平静呼吸,避免咳嗽、深吸气,一面气体进入静脉,引起空气栓塞。将静脉扩张撬由外套管中拔除,保留可撕开外套管和导引钢丝,经外套管将心室导线送入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拔出并撕出外套管,导线就留置在内。同样应用第二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送入心房导线。将静脉扩张撬及导引钢丝取出,右心室心尖部有丰富的脊小梁,电极导线容易固定,因此一直作为传统的右室内起搏位点,而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也是目前常用的起搏位点,本例病人采用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搏。如直钢丝不易进入可用弯钢丝法,采取弯钢丝可较容易跨过三件半环,及进入右心室留出道。透视下确定电极导线位置,后前位透视电极头端指向右上方,左前斜位视电极头端指向脊柱。当确认电极头端与右心室留出道有很好的接触,即可将导线旋入心内膜内,根据植入前体外的旋转方向及圈数,固定好心室电极导线,并在X线下观察电极头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 发表时间:2018-07-30T13:30:28.0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魏俊 [导读] 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解放军四五一医院干部二区) 摘要:目的对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关键词:人工起搏器植入术;人工心脏;临床护理经验;健康教育的方法 适应证如下: 1.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无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慢-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 方法 将人工心脏起搏系统(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植入到人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引入心脏,刺激心脏兴奋,继而收缩产生跳动,恢复泵血功能。起搏系统主要有单心腔(仅起搏心房或心室)和双心腔(顺序起搏心房和心室)两种起搏方式,前者简单经济,后者更具生理性。 1. 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室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5mV。心房起搏阈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5.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4)心电图监测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品。 2.术中遇到头静脉畸形,可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注意观察有无气胸、血胸等。 3.注意防治下述并发症。 (1)血肿。术中应充分止血,以免发生血肿。对服用抗凝药者(如华法林),术前须停用3~4d,改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前12h停用低分子肝素。术后重新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在INR达到治疗目标值以前,应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2)气胸、血胸或血气胸,严重者可穿刺引流。 (3)电极导线移位,应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线位置。 (4)切口及起搏系统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做清创处理。清创无效时,可考虑拔出电极导线。参考文献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日期:2013/10/2 时间:16:00 地点:护办室主持人: 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主讲人:江燕护士长记录人:储艳霞 参加人员 主管护师:严丽、张良荣、张雪琴、王腊荣 护师:王丽、叶婵娟、周俊、杨平平、储艳霞、陆慧 护士:彭燕、汪敏敏、程申申、檀影、程迪洁 内容记录 主持人江燕: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心内二科近些年此类手术也渐渐增多,为了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手术成功率,我们要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今天我们来分析讨论一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例。 责任护士杨平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位病人。 1、简要病史 21床患者,姓名杨善富,男,72岁,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杨善富,男性,72岁,职业农民,2013年9月24日入院。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感头昏不适,行走有漂浮感,双下肢无力多次测血压高。近一月来患者感头昏明显,双下肢无力,行走活动时多次因头昏、乏力跌倒,发作前有黑曚,门诊拟“晕厥待查”收住我科。 2、查体:T:36.5℃ P:38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Hg,患者神情。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 入院前特殊检查结果示 2013.8.5头颅CT: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 2013.9.20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 2013.9.20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增厚 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微量反流。 5、入院后医嘱 入院予以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检测血压tid,低盐低脂饮食。治疗给予控制心律失常、降压、抗炎等处理。 6、患者入院后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 9月24日下午患者于导管室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术中顺利术后病情生命体征平稳。今天是住院后第4天,现起搏器工作正常,左锁骨下切口处创口愈合良好,患者未出现头晕症状,可下床进行轻体力活动。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流程 【适应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 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一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5.莫氏Ⅱ型房室阻滞或文氏型房室阻滞经电生理检查属希氏束内或以下阻 滞者。 6.有症状的任何水平的永久性或间歇性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有晕厥发作史,心脏停搏>3s。 【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术前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 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 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品。 【治疗操作】 1.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 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 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窒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 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 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 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 5mV。心房起搏阀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 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 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进展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3-03-07T15:44:13.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作者:许风梅( [导读] 感染: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术处敷料出血情况。 许风梅(山东省胶南市人民医院山东胶南 2664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35-02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起搏器发出一定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到心机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随着我国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现将近年来护理同行在此临床护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经验综述如下。 1 术前访视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为新的治疗手段,与其相关的医学知识还未在广大患者及健康人群中普及,许多患者对于这种新技术新疗法存在着疑虑、焦虑甚至恐惧心理,部分患者术前会产生心理负担。因此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有效应对,对术后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故予以术前访视。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对手术有了初步认识,缓解了恐惧心理,做好必要的身心准备,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术前责任护士应让患者“心知肚明”,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简要说明手术过程及预后展望,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2 术前常规护理 2.1患者准备首先告诉患者要解除思想压力,保持情绪放松,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起搏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安装起搏器的主要作用,消除紧张情绪而取得很好的配合。常规签定手术协议书,再协助患者化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出凝血时间、输血五项等,做各种导联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术前1 d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胸腹部区备皮,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晚上可服用镇静剂,以保证患者充足睡眠,手术前6小时禁水、禁食,术前30 min遵医嘱给镇静剂肌肉注射。 2.2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穿刺针最好选取用一次性留置套管针并妥善固定好,一次性留置针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液体的渗出,保持好血管,为方便手术者,静脉穿刺一般选择左侧肢体。 2.3物品准备准备好急救物品、药品及仪器设备,如电击除颤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药品方面有利多卡因、阿托品、副肾素、多巴胺、阿拉明、地塞米松等心血管病常用急救药品。 3 术后常规护理 3.1术后常规进行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监,依病情一般1~3天,最多达7天。监测心率及心律,观察起搏心电图波形有无改变,有无不起搏、不感知等现象。如有异常应即刻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保证安全。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 3.2 体位护理送回病室,患者要平放于床上,让患者平卧或轻度左侧位,一般平卧24h,砂袋压迫4h~6h,术侧上肢制动72小时,以后取左侧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勿剧烈改变体位,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予镇咳药,做好生活护理,以防电极脱位。72h后可在床边活动,开始协助并鼓励病人做术侧肩部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避免右臂抬高和外展活动以防电极脱位。有的病人下床后出现头晕的感觉,可能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体位变化引起一过性脑缺血所致,因此改变体位时动作一定要慢,随时留人陪护。根据患者活动后是否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来指导患者的活动量及时间,同时注意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3.3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4 饮食与排便的护理术后可给予易消化和含纤维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且防止便秘,为此凡是平日大便较干燥的患者均在术后常规应用缓泻剂。术后3d~5d可下床活动,注意术后侧肢不易运动过量,术后护理的好、坏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注意穿刺部位及切口有无感染,术后切口愈合处6d~7d拆线。 3.5预防感染术后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起搏器植埋处及导线肢体处伤口,术后1周内更换敷料1次/d,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和渗血,并嘱患者勿污染伤口,埋植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术后1d~3d内常出现低热,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5℃,若出现高热或持续不退时,则提示有感染存在,应报告给医生。术后3d~5d可下床活动,注意术后侧肢不宜运动过量,术后护理的好、坏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注意穿刺部位及切口有无感染,术后切口愈合处6d~7d拆线。 3.6并发症护理 (1)感染: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术处敷料出血情况。 (2)心肌穿孔:多位于心尖部,常于术后1周发生,表现为心前区及上胸部疼痛或腹部肌肉跳动,起搏器时有或消失,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电极脱落:应嘱患者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并嘱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此外,放便器和更换床单时均应注意保持患者的强迫体位,动作轻柔,以防发生电极脱位。 (4)尿潴留:护士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表示同情和理解,不要责怪患者,同时指导患者放松思想,并创造自己的个人空间,让同病室的患者和其他陪护尽量回避一下,同时予以按摩下腹部,或让患者听流水声,必要时给予导尿。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1-20T17:14:34.75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黄蓉[导读] 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黄蓉(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9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利用起搏器中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肌兴奋和收缩来达到控制心律失常和改变心功能。目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作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3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2.0岁。患者均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其中病窦综合征10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7例。其中1例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史。 2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起搏器的知识了解甚少,加上疾病引起的痛苦不适感,而产生多种复杂心理如:焦虑、紧张、恐惧等。专科医生和护士,应首先耐心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讲解其疾病的严重性、危险性和介绍起搏器的适应症、各类型起搏模式的优缺点、术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与配合等,提高患者对起搏器及其疾病的认识,使之了解和接受新技术,以积极而自愿的心态接受手术。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3基础护理 3.1术前护理: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术前行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注意观察P波及QRS波群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判断电极位置。为防止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务必让病人学会床上解小便,以免术后导尿而加重痛苦,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以预防便秘。术前常规检查心、肝、肾、肺等脏器的功能,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和血小板,常规行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手术前6小时禁食,进行术区备皮。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严格做好床边交接班,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测血压、查脉搏与起搏频率是否相符,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2.2术后将病人送回CCU病房,连续心电监护2天~3天,行心电、血压监测,床边心电图每天1次,了解起搏效果,正常起搏心电图有起搏信号,如发现异常起搏心电图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分析排除起搏故障,保证病人安全。 3.2.3术后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1天~3天,限制躯干活动,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 3.2.4术后伤口用0.5kg沙袋压迫6小时,术后1周内每日用75%乙醇棉球消毒,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痛等现象以及囊袋皮肤的颜色和张力、囊袋内有无积血等,每日测体温4次。 4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4.1出血与感染: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出血和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止血不佳、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及伤口部位处理不当等是引发出血和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医生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止血,换药时密切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感染情况,如切口有无剧烈疼痛,囊袋处皮肤有无波动感及肿胀隆起,敷料渗出的多少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4.2电极脱位:这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0.65%~29%,甚至更高,体位对于手术的成功特别重要,指导病人选择正确体位,可预防电极脱位,患者最适宜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4.3起搏阈值升高:术后因电极导管刺激右心室的心内膜,使局部充血、水肿、损伤,因而起搏阈值升高,一般2周后随着伤口的愈合,阈值随之下降。 4.4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闷胸痛。需密切观察病情,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对症治疗。 4.5静脉栓塞:据报道约有30%~45%患者静脉造影有异常,但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的观察要注意病人的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呼吸等,以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5康复护理 术后5天开始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并做好记录,告知病人在安静时测量,每日早、晚各1次;告知病人注意多休息,不要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告知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排遣心理压力的方法,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6周避免抬举大于2.5kg的重物,两个月内术侧肩关节活动都要适度,以免起搏器电极脱位;告知病人应远离强磁场、高压线等场所,不能做各种电疗,不能坐电车,不宜与一些电子仪器直接接触,如电剃须刀、电吹风、电动按摩椅等,不宜频繁靠近家用电器,以防外界电源的干扰而导致起搏不稳定;告知病人随身携带记录卡,以便出现意外时急救;嘱病人保持起搏器置入部位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洗澡时勿用力揉搓,以减少对手术部位的摩擦;术后半年内应右侧卧位,禁止俯卧位;嘱病人戒烟、戒酒;嘱病人术后15天复查1次,以后半年内每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6个月1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原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强调其病情仍需通过药物来治疗和控制,避免病人误会安装起搏器就能解决所有心脏病问题,而停止原心脏疾病的治疗用药。如有不适要随时就诊。 6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起搏器技术的突飞猛进,患者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制订全面、有效、严谨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严密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期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

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以利于穿刺,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到2厘米,呈弓形位于锁骨内测约三分之一的后上方,长度约为到厘米,传统上提倡于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穿刺锁骨下静脉,它被称为安全穿刺区。在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与皮肤呈30度夹角竞争,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进针要缓慢,边进针边保持针筒内负压,针头在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中进行,当针头进入锁骨下静脉时,有静脉斜血涌入注射器内,回血通畅后固定针头,取下针筒,送入导引钢丝,送导引钢丝时必须在透视下进行,以免进入颈部或胸壁静脉,钢丝应经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导引钢丝最好能够进入下腔静脉,以确保穿刺操作在静脉系统内。打开心室与心房导线包装盒,取出导线,检查导线有无破损。若为螺旋电极导线,应当在体外确定螺旋能自如的完全旋出和旋入,并记住旋转方向及完全旋出的圈数。再继续手术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螺旋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模拟手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将直钢丝束形为弯钢丝,沿外套管置入螺旋电极,撤出外套管,调整钢丝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低位室间隔。导线也可以放置于高位室间隔,钢丝束形为更大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高位室间隔。 下面我们继续观看手术,将第一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经导引钢丝送入锁骨下静脉,注意,在插入扩张撬时,病人应平静呼吸,避免咳嗽、深吸气,一面气体进入静脉,引起空气栓塞。将静脉扩张撬由外套管中拔除,保留可撕开外套管和导引钢丝,经外套管将心室导线送入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拔出并撕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就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就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与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与溴氧 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与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就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与血氧饱与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就是经锁骨下静脉 穿刺植入与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 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0、5%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与少数老年人或其她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 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垫枕的 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以利于穿刺,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到2厘米,呈弓形位于锁骨内测 约三分之一的后上方,长度约为3、5到4、3厘米,传统上提倡于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穿刺锁骨下静脉,它被称为安全穿刺区。在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与皮肤呈30度夹角竞争,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进针要缓慢,边进针边保持针筒内负压,针头在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中 进行,当针头进入锁骨下静脉时,有静脉斜血涌入注射器内,回血通畅后固定针头,取下针筒,送入导引钢丝,送导引钢丝时必须在透视下进行,以免进入颈部或胸壁静脉,钢丝应经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导引钢丝最好能够进入下腔静脉,以确保穿刺操作在静脉 系统内。打开心室与心房导线包装盒,取出导线,检查导线有无破损。若为螺旋电极导线,应当在体外确定螺旋能自如的完全旋出与旋入,并记住旋转方向及完全旋出的圈数。再继续手术之前,我们先瞧一段螺旋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模拟手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将直钢丝束形为弯钢丝,沿外套管置入螺旋电极,撤出外套管,调整钢丝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就是低位室间隔。导线也可以放 置于高位室间隔,钢丝束形为更大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就是高位室间隔。 下面我们继续观瞧手术,将第一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经导引钢丝送入锁骨下静 脉,注意,在插入扩张撬时,病人应平静呼吸,避免咳嗽、深吸气,一面气体进入静脉,引起空气栓塞。将静脉扩张撬由外套管中拔除,保留可撕开外套管与导引钢丝,经外套管将心室导线 送入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拔出并撕出外套管,导线就留置在内。同样应用第二个静脉扩 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送入心房导线。将静脉扩张撬及导引钢丝取出,右心室心尖部有丰富的 脊小梁,电极导线容易固定,因此一直作为传统的右室内起搏位点,而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 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也就是目前常用的起搏位点,本例病人采用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 搏。如直钢丝不易进入可用弯钢丝法,采取弯钢丝可较容易跨过三件半环,及进入右心室留出道。透视下确定电极导线位置,后前位透视电极头端指向右上方,左前斜位视电极头端指向 脊柱。当确认电极头端与右心室留出道有很好的接触,即可将导线旋入心内膜内,根据植入前体外的旋转方向及圈数,固定好心室电极导线,并在X线下观察电极头端的Marker,确认螺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