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

目的分析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单纯予以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的设为对照组(70例),将联合天麻素治疗的设为研究组(58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眩晕残障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DHI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行天麻素与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使其神经功能尽早恢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天麻素;后循环缺血;丹参川穹嗪注射液;眩晕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候,是神经内科最主要的门诊就诊原因之一。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包括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眩晕,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眩晕。其中后循环缺血(PCI)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缺血性卒中的20%。PCI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4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8例因眩晕而住院患者,符合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设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男女比37:33,年龄42~72岁,平均(53.63±5.31)岁,病程3 d~5 年,平均(3.26±1.13)年;后者男女比34:24,年龄41~71岁,平均(5

2.13±4.98)岁,病程6 d~5年,平均(

3.12±1.06)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研究组予以600 mg天麻素注射液(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73272,2 ml:0.2 g)与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H52020959,5 ml)+5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点滴,1次/d,连续治疗2 w;对照组予以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点滴,1次/d,连续治疗2 w。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①眩晕程度分级:0级:无症状;1级:自感头晕不稳:2级:轻度眩晕,能行走,步态不稳;3级:严重眩晕,闭目卧床,伴交感神经症状。②疗效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交感神经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与

其呈正比[3]。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标准,共25项,分值介于0~100分,功能障碍与分数成正比[4]。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P <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DHI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DH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见表2。

3讨论

眩晕是患者对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自感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方移动,部分患者伴有自身旋转,翻滚,摇摆感。眩晕是PCI的常见症候,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足引起的后循环灌流区的功能障碍,椎基底动脉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形成局部血栓,加重动脉狭窄,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高,提示天麻素与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为:丹参川芎嗪具扩张小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且对已聚集血小板具解聚作用[2]。此外,该药可扩大小动脉,以提高血管顺应性,加大脑血流量。而天麻素是从天麻中提炼出的活性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具有对脑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抑制炎症早期的渗出和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增强免疫等,其中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和抑制氧自由基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来实现的。另有实验表明,天麻素可增加内皮NO分泌的增加,加强NO对内皮的舒张效应,从而改善血管痉挛。天麻素具降低脑血管阻力、提升脑血流量、扩张脑血管等作用,从而解除因供血不足带来的眩晕、耳鸣、平衡障碍等症状[3]。

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DHI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36.98±4.72)分,DHI(25.10±9.84)分均低于对照组(42.36±2.58)分、(38.26±12.56)分,提示天麻素与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其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脑梗塞伴眩晕患者行天麻素与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聯合治疗,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有效促使其神经功能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凌定来.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冶疗腔隙性脑梗塞引起的眩晕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12(26):136-137.

[2]崔燕.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1):1475-1477.

[3]童吉力,周本炉,程太平.眩晕汤治疗眩晕症20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4):118-119.

[4]林青,李秀芳,李文军,等.天麻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6,10(1):33.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 效 目的分析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单纯予以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的设为对照组(70例),将联合天麻素治疗的设为研究组(58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眩晕残障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DHI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伴眩晕患者行天麻素与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使其神经功能尽早恢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天麻素;后循环缺血;丹参川穹嗪注射液;眩晕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候,是神经内科最主要的门诊就诊原因之一。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包括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眩晕,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眩晕。其中后循环缺血(PCI)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缺血性卒中的20%。PCI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4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8例因眩晕而住院患者,符合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设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男女比37:33,年龄42~72岁,平均(53.63±5.31)岁,病程3 d~5 年,平均(3.26±1.13)年;后者男女比34:24,年龄41~71岁,平均(5 2.13±4.98)岁,病程6 d~5年,平均( 3.12±1.06)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研究组予以600 mg天麻素注射液(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73272,2 ml:0.2 g)与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H52020959,5 ml)+5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点滴,1次/d,连续治疗2 w;对照组予以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点滴,1次/d,连续治疗2 w。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①眩晕程度分级:0级:无症状;1级:自感头晕不稳:2级:轻度眩晕,能行走,步态不稳;3级:严重眩晕,闭目卧床,伴交感神经症状。②疗效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交感神经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与

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症状包括头晕、头昏、眼花等。由于眩晕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本文旨在研究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眩晕门诊所就诊 的9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人,女性44人。年 龄在4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人。实验组采用 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对照组采用丹参射流加川芎嗪。 2、治疗方案 (1)实验组:口服醒脑静每次1粒,每日3次,加服丹参注 射液10ml,每日1次,川芎嗪2ml,每日2次。 (2)对照组:口服丹参射流每次2ml,每日3次,加服川芎 嗪2ml,每日2次。 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 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疗效采用眩晕自评量表(DHI)评估,评分范围是0-

100分。分数越高,眩晕症状越严重;分数越低,眩晕症状越轻。 4、结果分析 (1)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4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眩晕自评量表(DHI)评分从 治疗前的54.6±7.8分降至33.9±8.1分,对照组患者的DHI评 分从治疗前的55.3±8.5分降至41.2±7.9分。实验组治疗后 DH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781,P<0.05),表明实验组治疗结果更好。 (2)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SF-36)总分为86.4±7.2分,对 照组为72.3±6.9分。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464,P<0.01),表明实验组治疗结果更好。 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和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建议在眩晕症状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同时,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以更好地确定该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6、相关机理

分析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的效果

分析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 的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腔隙性脑梗塞眩晕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n=150)与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实验组(n=150),对比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情况。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塞眩晕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腔隙性脑梗塞眩晕;神经功能 腔隙性脑梗塞属于临床中高发的脑血管疾病,病灶位于脑深部核团、白质、脑干,可引发毒性水肿,一旦发生将加快脑组织的坏死以及液化,并在吞噬细胞作用下进展为脑软化。本病较多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异常、眩晕等症状,容易加重脑梗塞,故临床应当加以重视并积极处理[1]。本次研究分析了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腔隙性脑梗塞眩晕患者300例。纳入标准:(1)满足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标准;(2)存在眩晕症状;(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脑梗塞者;(2)用药禁忌症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n=150)与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实验组(n=150),对照组男62例,女88例,年龄17~98(65.22±14.18)岁,实验组

男63例,女87例,年龄17~95(66.54±13.96)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措施。对照组使用前列地尔治疗,以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配比10ml溶媒静脉推注,每日1次。实验组则在用药前列地尔6h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10ml配别200~250ml溶媒静脉滴注,每日1次。前列地尔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周后,停药2d,再持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眩晕症状消失,NIHSS评分降低91%以上,判定为痊愈;眩晕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46~90%,判定为显效;眩晕症状好转,NIHSS评分降低18~45%,判定为有效,未见明显改善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率之和计。(2)对比治疗后神经功能,以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价,分值越高表明神经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 [n(%)]

川芎嗪治疗4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药理作用

川芎嗪治疗4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药理作用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川芎嗪治疗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较好。 标签:川芎嗪;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容易反复发作。发病原因复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容易导致其相应的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1]。反复发作,容易导致小脑、脑干等后循环梗死,造成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4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44例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49~74岁,平均(6 2.34± 3.41)岁,伴有高血压17例,冠心病12例,高脂血症9例,糖尿病7例;观察组44例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48~76岁,平均(62.85±3.52)岁,伴有高血压18例,冠心病10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80mg加入250~50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1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mg加入250~5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14d为1个疗程。两组均给予降血压、降低血糖等对症处理,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疗效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多普勒超声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明显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科收治3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降血脂、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采用天麻素注射液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天麻素注射液;治疗; 眩晕症是内科常见的临床急症,常反复发作,Seemungal[1]曾报道急诊眩晕患者占急诊患者的35%,其致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学科、多系统疾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伴有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是临床常见内科病之一[2],主要患病群体为中老年人。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平均57.5岁;所有患者TCD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异常[3];临床表现: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并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视物模糊、眼球震颤、站立不稳、耳鸣耳聋、睁眼或体位改变时眩晕加重等症状;排除脑梗死和脑出血、颅内感染和肿瘤病变,血糖检查排除糖尿病,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疾病。 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降血脂、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及保护神经细胞,联合0.6g天麻素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5-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结束后,患者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眩晕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眩晕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眩晕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加严重[4]。 2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3讨论 眩晕是一种自我感觉异常的运动性幻觉,以自身或物体旋转、移动或晃动感为主要表现的空间定向和/或平衡感觉障碍,可伴有倾倒、站立不稳、方向感偏移等平衡失调以及眼球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眩晕通常按性质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按病变解剖部位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如中枢性、颈性眩晕、耳源性和前庭神经性)和非系统性眩晕(非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包括心血管病、眼部、躯体疾病、感染、代谢中毒、血液病和神经官能症等)。眩晕的产生系由于内耳迷路、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及其他神经联系的径路病变或其他病理刺激因素等病因引起,最常见的是梅尼埃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次是前庭神经元炎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其病理基础大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椎基底动脉或脑动脉供血不足、内耳迷路和前庭神经核等部位组织缺血缺氧[5]及血管痉挛等有关。后循环缺血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伴有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椎基底动脉有一定自主调节功能,能够维持一

联合应用天麻素与维脑路通(曲芦丁克)治疗眩晕97例

联合应用天麻素与维脑路通(曲芦丁克)治疗眩晕97例 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联合应用天麻素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注射液与治疗 眩晕病人97例,临床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97例患者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综合内科住院病人,男58例,女39例;平均年龄52.35±13.23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1例,美尼尔氏病31例,突发性 耳聋5例;伴随高血压病50例,糖尿病31例,冠心病40例。全部病例均有眩晕症状,伴 恶心呕吐75例,眼震15例,耳鸣42例,耳聋18例,走路不稳75例。 1.2?方法? 97例患者均给于生理盐水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600mg,生理盐水250ml加维脑路通300mg静脉滴注。其他治疗如保持安静,镇静,呕吐剧烈者给予胃复安等止吐药物。10天为 一疗程。 1.3?疗效判定 治愈:眩晕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能起床活动;有效:眩晕呕吐等症状减轻,卧床时无眩晕,起床活动时眩晕;无效:眩晕呕吐等症状无明显减轻。 2?结果 治疗一疗程结束后,治愈47例,占48.45%;显效36例,占37.11%;有效11例,占 11.34%;无效3例,占3.1%;总有效率97%。 3?讨论 天麻素是利用现代制药技术从天然中药天麻中提取,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焦虑、保 护神经、镇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综合症、突发性耳聋 等疾病均具有精神紧张、焦虑等。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改善,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居高, 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早期炎症的渗出及血栓 形成,导致脑血管的受损,大脑平衡等功能受损。故天麻素的具有降压,降低外周阻力,扩 张小动脉及微血管,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中的平衡失调,具有 镇静安神和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能改善脑微循环及局部微循环。维脑路通(曲芦丁克)系 芦丁经羟乙基化制成的半合成黄酮化合物,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作用,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能增加血中氧的含量,改善微循环,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增进侧支循环。它对内皮细 胞有保护作用,能对抗5-羟色胺和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 细血管的通透性,有防止因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引起的水肿的作用,并有抗放射性损伤、抗炎症、抗过敏、抗溃疡等作用。联合应用天麻素与维脑路通(曲芦丁克)使改善脑血管循环及 周围微循环的作用加强;而天麻素具有镇静安神作用,能明显减轻病人眩晕及伴随眩晕而来 的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另外,我们通过本组资料体会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突发性耳 聋患者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且多伴随代谢综合征,应用天麻素与维脑路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血小板聚集等,从而有效的降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的发生。所 以联合应用天麻素与维脑路通(曲芦丁克)治疗眩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但因本组病 例缺乏对照组,尚有待于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 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胡萌萌; 马晨超; 王圆圆; 邵奇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9(040)011 【总页数】4页(P1534-1537)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前列地尔;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脑血流量; 内皮功能【作者】胡萌萌; 马晨超; 王圆圆; 邵奇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铜川7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后循环缺血为中老年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部供血不 足而引起的病变[1],患者以眩晕、头痛、恶心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如未接受及 时治疗,则可能发展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以改善后循环系统的血液供应为主,治疗方案较多,但疗效差异较大[3]。传统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属于“眩晕”,患 者多表现舌质紫黯或有瘀斑,且血栓形成,故应从血瘀着手治疗。研究发现[4-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

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观察其对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6] 中诊断标准;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③签署知 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脑卒中、脑外伤病史;②合并脑梗死、脑出血、眼或耳源性等可能引发眩晕症状疾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④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⑤精神性疾病或依从性差。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43~71岁,平均(58.6±7.2)岁;其中后循环坏死3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起病至就诊时 间4~48 h,平均(21.5±7.4)h;基础疾病:高血压35例,冠心病17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龄41~72岁,平均(57.5±8.3)岁;其中后循环坏死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4例;起病至就诊 时间6~46 h,平均(23.4±6.5)h;基础疾病:高血压32例,冠心病18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2.1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国药准字 H20003792,规格:40 mg∶2 ml )1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 H51021157,规格:250 ml∶2.25 g )250 ml,1次/d。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 H10980024,规格:2 ml∶10 μg)2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缓慢静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3 观察指标脑血流量检测: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和治疗1 4 d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

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眩晕45例

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眩晕45例 莫兰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有助于平稳降压,改善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0(033)004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天麻素注射液;高血压病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莫兰 【作者单位】金光实业总公司医院,530042,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光农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眩晕是高血压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解除高血压病眩晕,改善微循环,有助于预防中风,笔者于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眩晕4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广西金光实业总公司医院门诊和 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45~83(63.55±3.16)岁,其中轻度眩晕30例,中度眩晕5例,重度眩晕10例;对照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6~84(63.70±2.75)岁,其中轻度眩晕28例,中度眩晕5例,重度眩晕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眩晕程度方面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①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1]并具有典型眩晕症状者。②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外伤、耳源性疾病及眼病者。③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排除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排除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和安全性者。 1.3 眩晕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轻度:自觉头晕目眩,无自身或景物之旋转感;或单纯头部昏沉而不影响活动。中度:自觉头晕并有自身 旋转或晃动感,但不影响生活;或单纯头昏而影响活动,但能坚持工作。重度:自 觉头晕并有自身和景物旋转感,头身不敢转动;或单纯头昏,心烦意乱,难以胜任工作。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健康教育、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眩晕严重者予卧床休息。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600 mg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伴眩晕疗效观察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伴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伴发眩晕的有效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只给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疗程1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伴眩晕优于单纯应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gastrodin inje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danshenchuanqiongqin injection on vertigo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ial group including 50 patients,was treated with gastrodin plus danshenchuanqiongqin injection;the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50 patients,was treated with danshenchuanqiongqin injection alone.Both of them were treated for 10 days.Results Efficient tri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Gastrodin plus danshenchuanqiongqin injection is better than danshenchuanqiongqin injection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Vertigo;Gastrodin injection;Dnshenchuanqiongqin injection 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伴随症状之一是眩暈,常见于小脑梗塞、脑干梗塞及PCI。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天麻素及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伴发眩晕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天津市红桥医院脑系科住院脑梗塞急性期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后入院。脑梗塞诊断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③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④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⑤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9.25±10.15)岁。对照组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4.83±11.17)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天眩清,昆明制药)600mg及丹参川穹嗪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25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以丹参川穹嗪注射液20ml加入25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或减轻程度及时间。 1.3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好转标准》[1]进行判断。①眩晕程度分级:0级:无症状;1级:自觉头晕不稳;2级:轻度眩晕,能行走,但步态

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讨论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天麻素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应用分析其疗效。结果天麻素注射液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有独特的药理和治疗作用。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关键词】天麻素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药天麻是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要功效是平肝熄风止痉。天麻素注射液是从天麻中提炼出的有效单体天麻素制成的液体制剂,其化学结构为4—羟甲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1],以前临床主要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疾病。近年来进行的多项研究表明天麻素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研究对天麻素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药理作用 1.1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有相关实验显示,天麻素注射液可提高实验大鼠的痛阙,减轻损伤部位的肿胀程度,降低疼痛级别,其剂量5g/kg的效果要小于10mg/kg的吗啡。天麻素在脑组织中降解为天麻苷元,可降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到达镇静催眠的作用,其作用效果要弱于苯妥英钠。天麻素含要成分香草醛,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托吡酯,可抑制戊四氮阵挛性惊厥,但对士的宁引发的惊厥无效。 1.2 对心血管的作用有实验显示,天麻素可改善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由血管顺应性导致的高血压;其可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对抗由肾上腺素引发的缩血管效应,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天麻素可以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炎症早期渗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坏死,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 1.3 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天麻素可阻止钙离子内流,改善脑细胞缺血再灌注后的膜流动性,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漏出,减弱一氧化碳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具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引发的神经毒性和减少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1.4 益智、增加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天麻素可影响脾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浓度,达到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2 药代动力学 天麻素注射液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开放性双隔室模型,在健康人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的函数曲线[2],与动物实验基本一致。天麻素进入体内后迅速降解为天麻苷元,发挥相应作用,主要分布在肾、肝、血、脑等组织[3]。5%的天麻素注射液给予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3天未出现中毒症状;连续60天灌胃给药,对其食欲、日常行为、受孕繁殖无明显影响,组织切片未见细胞异常变性,证明其长期用药无明显毒性[4]。这些实验表明天麻素注射液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毒副作用小。 3 临床应用 3.1 改善眩晕症状天麻素注射液有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引发的眩晕,其主要感觉是头重脚轻和不稳定摇摆感。阵发性眩晕多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临床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起效时间快、无明显副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活血化瘀和扩血管药物。对于梅尼埃病表现的眩晕,天麻素注射液临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36例

天麻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36例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的療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颈部理疗。治疗组给予天麻素以及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天麻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标签:天麻素;丹参川芎嗪;颈性眩晕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2009年4月~2013年3月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6~52岁,平均39岁,病程2~10年;对照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3~9年。2组患者颈椎四位片或有颈椎关节增生、生理曲度变直、退行性改变。脑CT无明显异常,排除心、肝、肾、内分泌、代谢性以及耳源性疾病。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颈部理疗,1次/日,疗程10天。治疗组在颈部理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2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滴速45滴/分,1次/日。丹参川芎嗪10ml,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滴速45滴/分,1次/日,疗程为10天。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有效:视物旋转感或倾斜感消失,无恶心呕吐,只有在行走时才有不平衡感;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治疗结果两组均治疗10天后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结果见附表. 讨论 颈性眩晕是眩晕症状中常见类型,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病人感外境或自身旋转、移动或摇晃。同时伴随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心率和血压的改变。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性昏迷,短期内反复发作。通常是因为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椎间隙狭窄,及由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阻塞,当转颈时一侧之椎动脉更易受压。临床常见发作性眩晕,其发病与头颈转动有密切关系。天麻素是天麻的有效成分之一,能扩张脑血管,提高脑细胞抗缺氧能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阻力。尤其是对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使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患者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解除由供血不足带来的平衡障碍、眩晕、耳鸣、和眼球震颤等症状。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丹参川芎嗪为中药丹参及川芎提取物的复合制剂,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两药合用对发作性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郭娜;焦黎明;闫冬雪 【摘要】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阳上扰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40例。对照组如无禁忌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并对症予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联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证候积分、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降低,两组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 流速峰值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病人临床 症状和脑血流量。%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Tianma Gegen granule (TGG)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 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 (PCIV).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PCIV and disturbing up of wind and yang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n=40)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and treatment group(n=40)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plus scalp acupuncture and TGG for 30 days.The syndrom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The left and right vert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 were observed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87.5%,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0%(P<0.05).After treatment,the syndrome scores were reduced in two groups.The left and right vertebral artery and

川芎嗪联合天麻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123

川芎嗪联合天麻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天麻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 方法:选择确诊为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川芎嗪160mg、天麻素1000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对照组采用天麻素1000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 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与天麻素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疗效优于单用天麻素 治疗,是治疗DPN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川芎嗪;天麻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56-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v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全身病变,它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经,其神经病变 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以肢体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临床可 表现为神经痛和神经病,神经痛表现为四肢电击样、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神经 病存在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可表现为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目前对上述症状尚无特 效治疗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2015年09月采用川芎嗪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DP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病例分组,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DPN的患者60例。全部病例均有肢体自发性疼痛,表现为烧灼痛、钝痛、针刺痛、闪痛等,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 能损害,并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 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亦需排除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将 选择的60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9~79岁,平均(54.1±6.2)岁;糖尿病病程4~33年,平均(10.1±8.6)年,DPN病程 6个月~13年,平均(4.5±2.3)年。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1~78岁,平均(52.8±6.4)岁,糖尿病病程3~32年,平均(9.9±8.5)年,DPN病程5个月~12年,平均(4.3±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血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予糖尿病饮食,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和)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上述基础上,治疗组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1次/d,并联合天麻素注射液10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1000mg加 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断 显效:肢体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膝、跟腱反 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有效:肢体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症状轻度减轻,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 临床研究 郭玲;陈玉霞 【摘要】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共纳入7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改善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甲磺酸倍他司汀 12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0.6g+0.9%氯化钠250ml/+5%葡萄糖25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mg,每日3次口服.疗程12d.观察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患者眩晕、呕吐症状好转,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19(035)012 【总页数】3页(P86-88)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天麻素注射液;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临床效果 【作者】郭玲;陈玉霞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机体对空间定位和重力关系体察能力的障碍,或者可以认为是平衡障碍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主观反映,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主诉之一,占老年门诊的81%~91%,且发病人群呈显著上升趋势。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不同因素所致椎-基底动脉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相应区域供血 不足所致小脑、脑干和丘脑等部位脑灌注减少,前庭功能受影响,出现平衡、呕吐、视物旋转等眩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且常反复发作。传统西医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方案为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但是治疗效果欠佳,起效缓慢,容易复发[1]。从中医病机角度来看,眩晕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为髓 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天麻的作用是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可治疗眩晕、肢体麻木、惊厥抽搐。天麻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素,主要从名贵中药材天麻的干燥块根中提取,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能较好的改善脑部血循环,以促进脑组织供氧、供血情况的好转,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最终达到改善眼球震颤、耳鸣、 目眩、头晕等眩晕症状的改善[2]。甲磺酸倍他司汀为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H3 受体强拮抗剂,经口服用药后对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发挥松弛作用,促进其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提高血流量和清除水肿,有一定的抗眩晕作用[3]。本研究正 是基于此作用,将天麻注射液和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起来,观察两者是否有协同作用,能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复发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以眩晕为主诉、且都伴有耳鸣症状的住院 患者70例,在70例患者中,男性占45.4%,女性占54.6%,年龄在45-83岁之间,经头颅核磁、TCD等辅助检查排除耳源性及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病程

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最新)

天麻属兰科植物,从天麻中提炼出的化学成分有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天麻醚苷、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其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成分是天麻素(化学名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又称天麻苷)。本文对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天麻素的药理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实验猴采用静脉注射天麻素50mg/kg,20min后即出现安静、无紧张样,持续时间达2h。给实验小鼠皮下注射天麻素的结果显示,天麻素明显有协同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及硫喷妥钠等的作用。天麻素能对抗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和明显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的睡眠时间。恒河猴、兔及鸽静脉注射天麻素后均产生镇静作用。天麻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以较高速度降解为天麻苷元,天麻苷元为脑细胞膜Bz受体的配基。因此天麻苷元作用于γ氨基丁酸/Bz受体,从而显示镇静、抗惊厥的中枢抑制效应。 抗惊厥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天麻素30mg/kg,30min后静脉滴注0.5%戊四氮溶液30mg/kg,结果显示天麻素能够延长戊四氮阵挛性惊厥的潜伏期,具有明显对抗戊四氮阵挛性惊厥的作用。天麻素有延长马桑内脂致家兔癫痫发生的潜伏期,减轻大发作程度,缩短大发作时程,加快其恢复过程和降低死亡率的趋势。 连亚军等通过建立戊四氮(PTZ)点燃大鼠癫痫模型,观察托吡酯(TPM)及天麻素对大鼠行为、脑电图(EEG)及海马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TPM组和天麻素组大鼠EEG表现低波幅快波或棘波、棘慢波,但波幅明显降低,痫样放电显著减少。点燃组海马结构内GAP-43免疫反应产物的密度普遍较高,TPM组和天麻素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AP-43免疫反应产物的密度较低,免疫反应产物颗粒细小淡染,稀疏。表明托吡酯和天麻素有抗癫痫形成作用,并可抑制海马内GAP过度表达。 镇痛作用:天麻连续给药,采用电击鼠尾法和扭体法,观察到天麻素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镇痛作用与剂量相关。 对脑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进行体外神经细胞培养,用谷氨酸建立离体神经元损害模型,观察天麻素对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L的谷氨酸作用10min能造成培养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明显增高,在培养液中加入天麻素可明显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此结果提示天麻素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培育液中谷氨酸的含量,观察到天麻素有拮抗氯化钾诱导的钙离子内流,减少神经母细胞谷氨酸的释放。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经过天麻素孵育后的神经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后,LDH的漏出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明显降低,膜流动性明显好于损伤对照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显示:天麻素可使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减轻,乳酸脱氢酶(LDH)漏出下降,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减弱。用谷氨酸和H2O2造成PC12细胞损伤模型,天麻素10-7,10-6,10-5mol/L可明显地提高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还原MTT的能力,抑制LDH的释放,明显抑制细胞内Ca2+含量的升高,减轻H2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