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昭君的诗歌

王昭君的诗歌

王昭君的诗歌
王昭君的诗歌

咏王昭君的诗歌

《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王昭君《五更哀怨曲》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王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李白

其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其二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歌》刘长卿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白居易《王昭君》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胡曾《咏史诗·汉宫》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白居易《琴曲歌辞·昭君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王睿《解昭君怨》

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安石《明妃曲》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欧阳修《和明妃曲》

其一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刘献廷《咏昭君》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姿?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汪遵《昭君》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明代有位诗人写道: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董必武《谒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翦伯赞王昭君历史功绩的诗: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王昭君身份、生平、史实及民间记载加相关诗文描写

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人 身份: 名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生平: 王昭君于汉元帝时期被选入宫为宫女。虽然其相貌出众,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种手段以谋求皇帝的宠爱,于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其“宁胡阏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后,王昭君再嫁复株累若鞮单于,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史实记载: (1)《汉书》班固元帝纪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2)《汉书》班固匈奴转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3)《后汉书》范晔南匈奴列传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

关于王昭君的诗

关于王昭君的诗 一、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悲悯之情,溢于言表。千古遗恨,萧瑟凄凉。 二、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拂净马鞍,流泪而去。出了玉门关,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日子了。 三、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可怜的昭君,还在盼著回来。甚至天真地希望使者回报朝廷,现在的我,仍是当年模样。 四、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谋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塚,春草年年似汉宫。」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首纪念王昭君的诗。吴雯虽然是清初人,但他却把昭君的不幸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直至今日,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些「不把黄金买画工」的志士,会不会仍有被冷落的悲情和忧愤?

五、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毛延寿,所以王昭君仍抱天真的幻想。 六、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观点更为新颖,人生失意的事多著呢,何必枉杀毛延寿? 七、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城已拙,女色难自夸。」托长门之怨,立相知心之。欧阳修对皇权的非议,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八、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塚在,犹是汉宫春。」这两首诗,都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的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诗词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hè)赴荆(jīng)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明妃:指王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shuò)漠,独留青冢(zhǒng)向黄昏。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去:离开。紫台:汉宫,紫宫,宫廷。连:通,到。朔漠:北方的沙漠。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夜月一作:月夜)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省识:旧识。省:曾经。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ún)。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

王安石对王昭君出塞的独特见解

王安石对王昭君出塞的独特见解 摘要:王安石认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明妃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妙意态是画不出的。由美女的失宠联想到才士的不遇,以对昭君命运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生主题。 关键词:王安石,王昭君,悲王昭君之流落塞外的诗,责毛延寿之贪脏弄奸,王安石的独特见解。 正文:明妃曲 王安石(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我们可以知道: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我们可知王安石的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王昭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命画师画美女的画像,后宫宫女纷纷贿赂,而昭君自信于自己的美貌,被画师丑化。被派遣。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论唐宋诗词中的王昭君形象

论唐宋诗词中的王昭君形象 [摘要]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唐宋诗词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昭君出塞故事的发展历程,着重讨论了唐宋诗词中的王昭君形象,从多角度的体现了昭君的两个主要形象悲剧形象和勇敢坚强敢于追求的妇女形象,同时还探讨了唐宋文人在塑造昭君形象中的差异。 [关键词] 王昭君悲剧爱国怀才不遇 发生于西汉元帝时代的昭君出塞故事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定型于晋代之后,更加广泛而强烈地引起了历代文人的关注,西晋之后的每一个时代中总会有以昭君为题材的诗词的出现,这也就极大的丰富了中国诗词宝库的内容。唐宋文人的昭君诗词作,犹如一幅连缀而成的昭君出塞历史图画,以其各不同的人文视角展示出历史与现实碰撞对文人心灵的情感冲击,反映出特有的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与情感心态。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唐宋诗词对昭君的吟咏,去走近昭君,感受昭君。 一、昭君出塞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唐宋以前咏昭君的主题情感梳理 在探索唐宋文人的昭君形象之前,先对于昭君出塞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唐宋以前咏昭君的主题情感作一梳理。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最早记载昭君史实的是《汗书。元帝纪》,原文如下: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汗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辛,呼汗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蹶氏。”(《元帝纪》) 自汉至两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笔下的王昭君自伤自悼,柔弱无助,完全是一个被当作牺牲品的弱女子形象,例如现存最早的咏昭君诗的石崇的《王昭君》诗中的昭君充满了对嫁与胡人的悲叹,自伤已不是昔日之“匣中玉”,沈约《昭君辞》“日见奇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多描写起瘦、残妆、啼泪、细腰表现其远嫁的悲切,哀惋。在他们的笔下奠定了王昭君泪别汉府的形象,出塞时王昭君“哭涕之”的胶弱女子形象。诗人往往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气氛的渲染来传达昭君的内心感受,长途跋涉的艰辛,风霜沙尘的凄厉。 随着时代的变化,咏昭君的内容也随之变化,人们往往通过昭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抛开历史的本来面目,使昭君形象千姿百态,各抒己见,因人而殊。 二、唐宋时期对昭君题材的创作使昭君形象逐步走向完美 唐宋时期是我过古代诗词最为发达成熟的时期,他们对昭君题材的创作,使

李白《王昭君二首》诗词赏析

李白《王昭君二首》诗词赏析 王昭君二首 唐代: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能够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注释

这两首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歌是中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 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 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 活动等场合。“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 的管弦乐器相对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此处指长安。 明妃: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 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玉关: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 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 盘城。唐王维有“春风不度玉门关”(《送元二使安西》)。 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 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 风沙。 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 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 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据说入秋以 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赏析 汉朝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的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寓 意丰富,自汉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但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 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一个创作题材。千百年来,产生

浅析王昭君的悲剧人生

独留青冢向黄昏 ——浅析王昭君的悲剧人生摘要:王昭君一个命运悲怆而又神奇一生的的女人,一个注定名留青史的孤独红颜。天将佳人,绝世而立于香溪。她国色天香,艳丽照人,是天下最能急男人所急的美才女。热情而又娇羞,令皇宫多少妃嫔无姿色。为求和亲,毅然出塞,美艳绝伦,让人快哉乐哉,演绎了一幕幕炽烈的故事场景,恩爱欢愉,感情真挚,人伦道德。忧郁至极。最后,香消玉殒,魂归故里····· 关键词:王昭君;曲折命运;善良;悲惨;神奇的人生 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美丽善良的昭君被选入宫后,因贪婪画师作祟,三年不见天颜。拒贿这是一位最美人应有的骄傲,她那一份不与世俗的骄傲,足以让貂蝉却步。她本是这个世界的最美人,但命运把这一切都扭曲了。纵使如此,昭君凭着最美人那应有的勇气和洒脱,出塞了。感到可惜的永远都不会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昭君离开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乡的泪,什么也没留下。“如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1 ]顺着“窈窕女萝”的诗意妙曲,揭开了汉剧《王昭君》缓缓开启的序幕。 一、离家之悲,思乡之苦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 ]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秭归因屈原而闻名天下,香溪因昭君而流芳百世。昭君之母景氏因梦见那天空皎洁的明月入怀而生下美丽善良的宁胡阏氏,浊水井因昭君的降生而变得清澈见底;荒地上,才种百日的包谷亦因昭君的来临忽然间熟的金黄,沉甸甸且清脆的在秸秆上折断的响声,开心坏了烟宝坪的所有村人。 月宫仙子般地女孩,给烟宝坪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庆,昭君之父王襄甚至当众为这神赐的女孩取名为“嫱”,字昭君。据乡野村史记载,当时烟宝坪的村人也高兴的讲村名改为“宝坪”,意喻为由昭君的降生所带来的福气!而且昭君和三闾大夫屈原是同乡。王昭君出生故乡的秭归地处长江三峡的第三峡——西陵峡畔,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说来秭归也是有屈原而来的,屈子被流放时曾经回归故里看看家乡的山水,他已经出嫁远方的姊姊归来迎他,从此这地方便唤作“秭归”。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万人。“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长江流经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东部边境扇

咏昭君的诗

咏怀古迹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 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郁诗道: 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烛影摇红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年年秋雁向南飞肯寄相思字。岁久玉颜憔悴。似花落、悔随流水。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庾信《昭君辞应诏》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骆宾王《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1.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悲悯之情,溢于言表。千古遗恨,萧瑟凄凉。

李白《王昭君二首》诗词鉴赏

李白《王昭君二首》诗词鉴赏 王昭君二首 唐代: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赏析 汉朝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的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寓 意丰富,自汉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但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 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一个创作题材。千百年来,产生 了很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而且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也多得数不清。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就是这方面 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52、753年(唐天宝十一、二年)间,李白继幽州之行又 有一次漠北之行,他离开幽州南下魏郡又沿太行北上,入河东道,至 云中郡,而后北行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 因为对于昭君出塞,李白满怀惋惜之情,所以诗歌通篇都弥漫着一种 伤怀、伤感的气氛。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 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不过她一踏 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 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不过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 这个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 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 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 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 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以前倾国倾城的美貌, 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个切的罪魁,却是汉 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 一座青冢,令后人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 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宫廷画师毛 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 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即使有 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第二首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 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 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即 使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王昭君的诗歌

咏王昭君的诗歌 《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王昭君《五更哀怨曲》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王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李白 其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其二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歌》刘长卿

论唐传古谱《王昭君》与同名声诗的诗乐匹配规律

论唐传古谱《王昭君》与同名声诗的诗乐匹配规律 发表时间:2019-06-10T15:29:55.6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作者:刘宇李建栋杨丹 [导读] 为推动中国古典诗歌与乐曲关系的研究、再现远古的乐韵,我们尝试从小处着笔,将唐传古谱《王昭君》与其同名声诗相匹配,并总结出诗乐匹配的一般规律。在匹配过程中,我们测量了人们朗读诗歌时每个字所用的时值大小、分析了乐曲的旋律特征,经过实验发现:诗歌的时值变化趋势与音乐的旋律起伏趋势极其相似。我们据此分别切分了诗句和旋律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为推动中国古典诗歌与乐曲关系的研究、再现远古的乐韵,我们尝试从小处着笔,将唐传古谱《王昭君》与其同名声诗相匹配,并总结出诗乐匹配的一般规律。在匹配过程中,我们测量了人们朗读诗歌时每个字所用的时值大小、分析了乐曲的旋律特征,经过实验发现:诗歌的时值变化趋势与音乐的旋律起伏趋势极其相似。我们据此分别切分了诗句和旋律,并将诗句与乐句以时间长度为媒介相互转换,计算出每个字应匹配的旋律长度,最后将乐曲《王昭君》与同名声诗尝试匹配,使诗句的每一个字与乐曲的旋律一一对应。根据具体匹配的结果,我们总结出了诗、乐的匹配规律,这一规律的发现对中国古典诗、乐结合的研究有开拓性意义。 关键词:古谱《王昭君》;同名声诗;匹配规律 自古以来,音乐作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具有陶冶心境、抒发情感的功能,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抒情言志的作用。《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1]在文学的发展潮流中,诗歌逐渐独立为新的文学形态,但它仍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乐结合的表现形式,往往给人以独具魅力的视听享受。 历代流传下来的乐谱和声诗引发了一个思考:诗乐是如何完美融合于一体的?历年来,有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诗乐结合”的问题。诗乐结合的研究是进行古乐谱与声诗研究的重要部分,对音乐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发展皆有重要意义。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已有众多学者为此付出努力,“可惜的是古乐的节拍已亡,即使有谱,也不能歌唱了。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困难。”[2]因此还没有人探索出诗乐匹配的具体方式,更不必说总结出古乐曲与声诗的匹配规律了。笔者将选取《仁智要录》中《王昭君》系列的唐传古谱进行译读和研究,并尝试进行匹配以总结古乐曲与同名声诗的匹配规律,以求对目前诗乐的研究状况有所突破。 一、古谱《王昭君》的译读及其旋律特征 音乐分不同种类,如今音乐有流行、通俗、民族、古风等之分,不同的音乐种类,其旋律特征及节奏类型也大相径庭。每一种音乐类型都带有其鲜明的旋律特点,唐传古谱记载了多首和诗而作的乐曲,其旋律有着独特的走向和鲜明的节奏特征。世间流传的唐乐谱多存于《仁智要录》、《三五要录》等谱集中。笔者从《仁智要录》中选择了名为《王昭君》的乐曲进行研究,发现了这些乐曲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其一,这些乐曲使用的主要乐器为“筝”,“筝”是拨弦乐器,其音色具有清脆、明快的特点。且不似管弦乐器般会呈现出较长的延音,拨弦乐器的乐音往往通过一些连续的旋律修饰主音以达到类似于延音的效果;其二,这些乐曲的节奏主要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组成,不同时值的音符相组合会形成不同的节奏型,这使得旋律富于变化,活泼灵动;其三,这些乐曲的旋律往往由两个主题交错形成,如诗歌般整齐,句与句之间成对应关系。本文将分别对《王昭君·中曲》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昭君曲作详细分析。 (一)《王昭君·中曲》的主题呈现

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

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 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为大家分享了形有关昭君出塞的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王昭君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骆宾王【乐府】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王昭君辞 魏晋。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王昭君三首 唐。郭震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压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思从漠南猎,一见汉家尘。 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沈佺期【乐府】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 唐。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董思恭。【乐府】。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 王昭君歌 唐。刘长卿【杂言】

《王昭君》阅读答案赏析

《王昭君》阅读答案赏析 《王昭君》阅读答案赏析 王昭君 【唐】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 【清】刘献庭 六奇已出陈平计①,五饵曾闻贾谊言②。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 注:①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 ②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 B.白诗写汉皇一直想念着昭君并遣专使探问昭君容颜是否依旧。

C.刘诗前两句表明陈平、贾谊都曾向汉朝统治者献过和亲之策。 D.刘诗讽刺汉朝从汉初到昭君时期只会用和亲的策略求得苟安。 E.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并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 ②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才是好诗歌。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6分)答案: ①(4分)[参考答案] B、E [B项“一直思念”和“专门遣使”属无中生有,汉皇问“容颜是否依旧”于诗意不符;E项“两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于文无据] ②(6分)[答案要点]白诗融“己意”于叙事之中,借咏昭君(1分)表达了对“流放者” 遭遇的感伤和盼归的心态(2分);刘诗借昭君之口陈述了汉一直在用和亲政策求得平安 这件事,用“敢惜”“长策”(1分)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不满(2分)] 【《王昭君》阅读答案赏析】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刘长卿《王昭君歌》

刘长卿《王昭君歌》 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昭君歌》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之一,一起来欣赏一下刘长卿《王昭君歌》这首诗吧! 相和歌辞·王昭君 作者:刘长卿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缋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注释】 ①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汉族,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乐府相和歌辞有《王昭君》。 ②双蛾:女子双眉。 ③一曲传乐府:乐府琴曲有《昭君怨》,相传即昭君所作。④绮罗:指美人。 拓展阅读刘长卿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

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诗词千首咏王昭君

诗词千首咏王昭君 诗词千首咏王昭君 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随着历史的消逝,早已默默无闻了。唯独“良家子”出身的普通宫女王昭君却名留千古,为人们怀念不已!人们把她出生的家庭叫“昭君宅”,生长的村落叫“昭君村”,浣纱洗涤过的河流叫“香溪”,行走踱过的桥梁叫“琵琶桥”,并且多处为她树碑、建庙。这一切一切,无不真诚地凝结着人们对昭君的敬仰,深切地寄托着人们对昭君的怀念! 昭君出塞是西汉历史上一次富有重大意义的政治行动。从她后来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来说,她之名留千古,是理所当然的。 昭君出塞的故事,广泛而强烈地吸引着历代文学艺术家。他们用音乐、绘画、诗歌、词曲、变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咏唱的作品数以千计,真是“万种丹青画昭君”啊!因此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历代文学艺术作品的咏唱和宣扬,而使它长期流传并日益见重于后世。 古代咏唱王昭君的诗歌很多。这些诗歌的内容如何?宣扬了什么思想?今天我们对这些作品应该如何看待,如何评价?

这里打算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初步的探讨。 (一) 大概王昭君去世不久,故事就已经开始流传,汉代就有以昭君出塞为内容的乐曲。汉人为什么作这支乐曲,据《唐书·乐志》所载,为的是“怜其远嫁”。既然是“伶其远嫁”,自然也就多“哀怨”之声。 汉代乐曲这一基调,深远地影响着后代诗人,因而“怜其远嫁”竟成为后代多数诗人咏唱昭君出塞的主题思想。例如南朝刘宋鲍照的《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北周庚信的《明君词》: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鲍诗意深格高,庚诗情重词清,各有特色。鲍诗也好,庚诗也好,不仅仅只是“怜其远嫁”,同情其一路风霜之苦,还抒写了其思乡念国之情。特别是庚诗的“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表达的绝非一般的感情。“光禄塞”乃边塞上的一个亭障,用意尚且一般,“夫人城”则是东晋时苻坚进攻梁州,刺史朱序之母韩氏率侍婢及城中女丁筑斜城于西北隅以拒苻坚,当时人称为“夫人城”。庚信借此作为家国的象征,不能说不含有更深的寓意!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关于王昭君的诗六首

关于王昭君的诗六首 关于王昭君的诗六首 咏怀古迹 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咏怀古迹,借古迹抒发情怀,此题原有五首,此为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赴〕奔向。山脉绵亘,势如结队奔走。荆门〔荆门〕地名,今属湖北。昭君出生地在附近。,生长明妃〔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尚有村〔村〕指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 一去紫台〔紫台〕紫宫。指帝王所居。古以紫微星比喻皇帝居处,故称皇宫为紫宫、紫禁宫。连朔漠〔朔漠〕北方沙漠地带。这里借指匈奴。,独留青冢〔青冢(zhǒng)〕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约10公里。相传塞外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省识春风面〕《西京杂记》记载,汉宫女子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大都贿赂画工,以把自己画得美一些,唯独王昭君不肯贿赂,结果得不到召见。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元帝就把昭君许嫁给他;临行发觉她“貌为后宫第一”,后悔不及,一怒之下,杀了画工毛延寿。省,曾经。春风面,指美好宜人的姿容。,环空归夜月魂〔环空归夜月魂〕指昭君因思念故土月夜魂归。环,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指代昭君。空,指徒然、无奈。。 千载琵琶〔琵琶〕汉代“胡人”传入中原的弦乐器。作胡语〔胡语〕指匈奴之音。,分明怨恨曲中论〔曲中论(lún)〕在乐曲中倾诉。。 咏史①选自《全唐诗》。一作《和蕃》。戎昱(yù)(740—787),唐代诗人。 戎昱汉家青史〔青史〕史书。古人在竹简上记事,竹青色,所以称史书为青史。上,计拙〔计拙〕计谋拙劣。是和亲〔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社稷〔社稷〕指国家。社,土神;稷,谷神。社稷是专为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古代建立国家必先立社稷,以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因而社稷又代指国家。依明主,安危托〔托〕委托,仰仗。妇人。 岂能将〔将(jiāng)〕用。玉貌,便拟〔拟〕打算。静〔静〕平息,制止。胡尘〔胡尘〕胡人的军队扬起的尘土。指他们发动的战争。。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昭君词选自《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居易汉使却回〔却回〕返回。凭〔凭〕求,烦劳。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蛾眉〕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