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适用专业:钢结构建造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48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建筑材料是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测方法和试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解决钢结构工程材料试验相关问题的能力。在钢结构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质检员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该工种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课程是本专业的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具有解决工程建设材料技术性能和试验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高等数学、建筑工程测量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工程力学、建筑制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钢结构原理与设计、钢结构焊接、钢结构制作、钢结构安装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建筑材料环节。

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根据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设计为六个教学模块即:①水泥混凝土材料;②砌体工程材料;③建筑钢材;④建筑功能材料;⑤建筑装饰材料;⑥电气材料。

水泥混凝土材料包括钢结构工程中常用的水泥、集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砌体工程主要针对钢结构工程中的砌筑结构或构件,主要包括石灰、砌筑石料、建筑砂浆等材料;建筑钢材主要包括钢筋、型钢;建筑功能材料主要包括沥青及各类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主要包括装饰石材、陶瓷、木材、涂料、玻璃等;电气材料主要包括电线电缆、开关与插座等。

按照以上六个模块进行教学设计,不但涵盖了钢结构工程建设的常用材料,更是通过改变知识

与能力在课程中的排序,达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合一,即达到教学内容与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一致。

三、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正确描述常用钢结构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与技术要求;

(2)会进行钢结构工程常用材料的试验操作;

(3)会进行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4)会进行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 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3)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

(4)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3. 方法能力目标

(1)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规划组织工作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四、学习情境设计

2.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描述

学习情境2描述

学习情境3描述

学习情境4描述

学习情境5描述

学习情境6描述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钢结构工程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项目要具体,确保工程实际中的都能训练到位。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建筑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良好的结合。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技能考核、综合测试,全面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30%、技能考核30%和期末考试40%三部分组成。

(5)项目的评分标准在学期初就公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照评价考核标准,努力提高项目完成质量。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编写:郑晓国

审核:赵剑丽

建筑材料教案(精编)

《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 (指导性模板Ver1.0版本) 课程负责 人 课程团队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基础必修()专业必修() 公共选修()专业选修() 授课专业填写专业及专业方向名称学生层次 专业教师 课内学时总学时:36 ;周学时:;总学分: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课外学时 及 内容设计合作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自主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授课时间2015 -2016 学年;第1学期;第周至第周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教学资源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筑材料》, 吕智英,徐英等.湖北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课程代码:社,2011年9月 《参考资料名称》,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其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站等,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 《书名》,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教学环境 简要说明课程/项目课内及课外教学的环境设计,包括课堂环境、实践环境(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等环境)、网络环境等教学环境的安排与设计等。

教案首页 此项内容可根据课程/项目特点按照课次或课程/项目单元填写,由各系部自行制定统一要求。 课次/单元1 学时 2 周次 第教学 周 知识单元第1 章,第1~5 节 教学题目绪论 教学环境设计 与组织安排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及达成度理论知 识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技术标准和学习方法;掌握建 筑材料的分类 专业技 能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道 德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 通识能 力认识建筑材料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发展,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难点: 建筑材料的种类。 解决方法:用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引导。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特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 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 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等。 3、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

《建筑材料》说课稿

《建筑材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建筑材料》 说课内容:课程性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6方面。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就业位是土建五大员,通过对五大员的岗位分析,对于材料认知选用、检测是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对新材料具备认识及鉴别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材料性质: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2)材料应用:掌握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特点和应用并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材料检测:熟练掌握质量检测方法。 能力目标: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 素质目标:1)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材料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2)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选用认知、检测、能力为主线,以实训室为载体,按照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构建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同时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行业新标准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设计与教法、学法相适应的考核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 3、教学内容选取: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精简陈述性知识,以“必须”、“够用”原则选取,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先进性。 2)具体内容:14个模块,7个单项能力训练项目。 按照完成该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检测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出现的顺序,兼顾材料构成的前后顺序,按照则浅到深,则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3)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材料的基本性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选用、砼配合比设计、砂浆的应用、钢材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难点:六大水泥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 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装饰材料与工艺》课程教案

《装饰材料与工艺》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是普通高校建筑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根据当前教学与实践的需求,为了使学生对装修材料选择、构造设计与施工工艺等认识实践和有效的运用,且为建筑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应是未来设计师不可缺少的单元教程。 课程第一篇:内容是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掌握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的基本审美理论知识与设计思考思路,明确学习内容、方法与目的。第二篇:是认识各类装修材料性能、设计参数及规范要求。第三篇:是分析了解室内装修各部位的构造、做法及产品选型。第四篇:是认知最基本的装修施工工艺,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类部位机具用法,并积极的促进学生与工程实践相紧密结合。附录:选编了室内装修材料样板与构造工程设计应用范例实录以及部分学生作业。教材图文并蓄,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程,为专业设计和施工方面,提供合理的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现代装修材料与构造运用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建筑科技与艺术形式迅猛发展的今天,缤纷丰富的现代建筑艺术空间不断涌现。通过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的学习,诣在提高学生对材料与构造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全面概括地了解装修材料、构造与施工工艺,熟悉熟知国家规程规范和基本要求。在把握好理论与实践基础内容的同时,强调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本的原则。倡导加强绿色环保意识,启迪本专业的学生努力研究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充分运用造型、色彩、材质、肌理效果等美学原理,运用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组合创意空间,并赋予环境美的性格特征 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专业的内容,它涉及包括材料的基本理论,构造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应用能力问题。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般设计方法,并具备装修构造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是与所学的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与构造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更是室内环境艺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扩大和训练学生的识别能力、鉴赏能力和综合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在掌握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须在室内设计实践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左右。 二、教学要求: 1.学习内容 1)建筑设计综合知识 2)建筑材料知识 3)建筑构造知识 4)建筑与装修制图 5)电气、暖通给排水设备知识 6)施工工艺与管理

对话建筑材料教案首页(完整19年)

教师姓名黄良正授课班级市政工程1711,市政工 程1713 授课 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2019年9月8日课时 数 2 授课章节/ 实训项目 名称 水泥基础知识与新型水泥(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泥的种类与生产 2、掌握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3、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4、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掌握水泥材料的基本性质,能够认识、辨别材料。掌握硅酸盐 水泥的技术性质 素质拓展 目标 基础知识的合理利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教学难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教学内容 更新补充 无 使用教具 仪器 无课外作业补充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Ⅰ、复习: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哪些材料,有哪些认识? Ⅱ、新课导入:现阶段土木工程行业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哪一种材料? Ⅲ、新课 一、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水泥:是一种多组分的人造矿物粉料,它与水拌和后成为塑性胶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系列分类: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 专用水泥——专门用于某些工程的水泥:如道路水泥、中低热水泥、砌筑水泥等。 特性水泥——某种性能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彩色水泥、膨胀水泥等。硅酸盐水泥系列——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经共同磨细而成 二、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类型及代号 1.定义: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2.类型及代号 硅酸盐水泥——Ⅰ型硅酸盐水泥:不掺混合材料的,代号P·Ⅰ。 Ⅱ型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代号P·Ⅱ 三、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四、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五、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六、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七、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1、听课要求 2、作业要求 3、出勤要求 4、实验要求 5、成绩评定办法 Ⅳ、小结 通过对材料基本分类和基本性质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流程,并根据工程上对材料的要求合理的选择材料。 Ⅴ、作业补充习题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31010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Material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必修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工程中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了解各种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并以此为手段进行材料的选购、管理、使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建筑材料,什么是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沥青制品用途、钢材力学性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课程讲授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掌握水泥性质、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掌握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种、技术要求及选用(包括砂、石、水泥、水、掺和料及外加剂),了解沥青材料的基本组成,工程性质及其测定方法,了解钢材的微观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课堂讨论的形式了解砖、木材、天然石材、高分子材料等性能。 3.基本技能:具备根据设计和施工选用材料初步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不独立设置习题课,某些章节习题随理论教学课堂讲授. 2.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训练。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课题表现等)占10%,实验成绩占20%,课后大作业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1.《土木工程材料》刘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建筑材料》(第二版)吴科如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建筑材料》毕万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土木工程材料》郑德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二、中文摘要

建筑材料课程及辅导教案

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

建筑材料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 第1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讲述: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本章重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本章难点:与材料结构状态有关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 本章要点: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本章基本概念: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强度、弹性、塑性、硬度、耐久性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与水有关的性质; 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本章学时安排:与绪论一起共7学时 本章基本内容: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材料的组成 (1)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各种氧化物的含量表示。金属材料以元素含量来表示。化学组成决定着材料的化学性质,影响着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2)矿物组成:材料中的元素或化合物是以特定的结合形式存在着,并决定着材料的许多重要性质。矿物组成,是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中化合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化学组成不同,有不同的矿物。既使相同的化学组成,在不同条件下,结合成的矿物往往也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也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一样,有其各自的基本组成,决定着同一种类材料的主要性质。所以说,认识各类材料的基本组成,是了解材料本质的基础。 2.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结构决定着材料的许多性质。一般从三个层次来观察材料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1)宏观结构(亦称构造)用放大镜或肉眼即可分辨的毫米级组织称为宏观结构。 材料的宏观结构中常含有孔隙或裂纹等缺陷,对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材料的宏观结构较易改变。(2)亚微观结构(显微或细观结构)由光学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米级组织结构。该结构主要涉及到材料内部的晶粒等的大小和形态、晶界或界面、孔隙、微裂纹等。一般而言,材料内部的晶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则材料的强度越高、脆性越小、耐久性越好;不同组成间的界面粘结 或接触越好,则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越好。材料的亚微观结构相对较易改变。 (3)微观结构利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来研究的原子或分子级的结构。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晶体(或非晶体),其键的构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共价键和离子键等共同联结,如方解石、长石及硅酸盐类材料等。这类材料的性质相差较大。

2017年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B(工程监理专业) 一、课程简介 开课系(部)、建筑工程系教研室:材料教研室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教材: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建筑材料》课程为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检测程序、方法等检测技术,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正确判断质量优劣和合理选择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掌握建筑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了解材料在储运、验收中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能够根据材料检测结果判断质量合格程度;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技术及相应的标准规定。 三、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沥青与防水材料、保温与隔热材料、建筑塑料与涂料、建筑钢材、玻璃和陶瓷等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能、技术要求和应用范围,以及建筑材料的实验和有关材料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实践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根据检测报告鉴别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并能根据不同工程的要求选择建筑材料。对因建筑材料而引起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程序。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1、了解建材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了解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 3、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 参观建材市场,让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产品及市场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项目一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各性质的涵义,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并能联系工程中的实际和应用研究和改进材料的性质并对后面具体材料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1、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及其对建筑材料性能的影响。 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应重点熟悉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征的性质,包括密度、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以及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的概念。 3、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掌握材料的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及抗冻性的概念。掌握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构造对材料抗冻性、抗渗性等性能的影响。 3、材料的热学性质: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了解材料的热学性质与材料保温性能的关系。 4、材料力学性质和材料的耐久性:着重了解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强度,试验条件对强度试验结果的影响及材料强度等级的划分;着重了解材料耐久性概念。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特殊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材料的孔隙率与材料的各种性质之间的关系;中空玻璃为什么比同厚度的实心玻璃保温性能好;课堂讨论:保温材料为什么保持干燥状态保温效果好。 2、实训项目:材料基本性质测定 (三)教学重点: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质。 项目二气硬性胶凝材料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建筑材料教学辅导4(第11章)

建筑材料教学辅导4(第11章) 第11章防水材料 1.什么是沥青?沥青为什么广泛用于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潮、防渗及防腐和道路工程? 答:沥青材料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氧、硫、氮)衍生物所组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的混合物。 沥青属于憎水性有机胶凝材料,其结构致密、几乎完全不溶于和不吸水;与混凝土、砂浆、木材、金属、砖、石料等材料有非常好的粘结能力;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能抵抗一般酸、碱、盐等的腐蚀;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而广泛用于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潮、防渗及防腐和道路工程。 2.沥青按其在自然界中获得的方式,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沥青按其在自然界中获得的方式,可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 地沥青是天然存在的或由石油精制加工得到的沥青材料,包括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是石油在自然条件下,长时间经受地球物理因素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石油沥青是指石油原油经蒸馏等工艺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及润滑油后的残留物后再进一步加工得到的产物。 焦油沥青是利用各种有机物(烟煤、木材、页岩等)干馏加工得到的焦油,再经分馏加工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后而得到的产品。包括:煤沥青、木沥青、页岩沥青等。 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主要是石油沥青和煤沥青。 3.石油沥青的组分有哪些?各有何影响? 答:石油沥青中的组分有:油分、树脂、沥青质,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沥青的技术性质。 油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难度;中性树脂赋予沥青具有一定的塑性、可流动性和粘结性,其含量增加,沥青的粘结力和延伸性增加;酸性树脂能改善沥青对矿物材料的浸润性,特别是提高了与碳酸盐类岩石的粘附性及增强了沥青的可乳化性;沥青质决定着沥青的粘结力、黏度、温度稳定性和硬度等。沥青质含量增加时,沥青的粘度和粘结力增加,硬度和软化点提高。 4.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有哪些? 答: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黏滞性(黏性)、塑性、温度敏感性(温度稳定性)、大气稳定性、施工安全性、防水性和溶解度。 5.何谓石油沥青的黏滞性?石油沥青的粘滞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测定相对黏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石油沥青的黏滞性是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以绝对黏度表示,是沥青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石油沥青的粘滞性大小与组分及温度有关。沥青质含量高,同时有适量的树脂,而油分含量较少时,则黏滞性较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当温度上升时,则黏滞性随之降低,反之则随之增大。 工程上常用相对黏度(条件黏度)表示。测定相对黏度的主要方法是用针入度仪或标准黏度计。 黏稠石油沥青的相对黏度用针入度仪测定的针入度来表示。针入度值越小,表明石油沥青的黏度越大。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7建筑功能材料及其性能检测

模块七建筑功能防水材料 学习单元 单元一建筑防水材料 一、建筑防水材料概述 【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防水材料的分类及基本技术性质。 2、了解不同建筑部位对建筑防水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 建筑防水材料是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屋面、墙面、基础等易产生裂缝部位或构件的接缝处,起着防潮、防渗、防漏功能的建筑功能材料。 (一)建筑防水材料的分类 沥青类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改性沥青类防水涂料 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 水泥基防水涂料

建筑防水材料 防水密封材料 密封膏 密封胶条 防水混凝土 刚性防水材料 防水砂浆 注浆堵漏材料 (二)建筑防水材料的基本性质 1、良好的耐候性。 对光、热、酸雨、紫外线等的作用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2、良好的抗水渗透和耐酸碱性能。 3、良好的抵抗温度和应力变形能力。 对外界温度和外力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承受温差变化以及各种外力与基层伸缩、开裂所引起的变形。 4、整体性好。 既能保持自身的黏结性,又能与基层牢固粘结,同时在外力作用下有较高的抗剥离能力,形成稳定的不透水整体。 (三)不同部位防水工程对防水材料的要求 1、屋面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见表7-1. 屋面防水层,防水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耐温度、外力作用的性能。 2、地下防水工程 防水材料必须具备抗渗水能力和较大的延伸能力,具有良好的整体不透水性。 3、室内厕浴间防水工程

必须适应基层形状的变化并要有利于管道设备的敷设;具有非常好的不透水性、耐腐蚀性、耐霉变性和耐穿刺性。 4、建筑外墙板缝防水工程 建筑外墙要求防水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较高的延伸率及黏结性。 二、沥青材料 【知识目标】 1、了解石油沥青的组分,掌握粘稠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和使用要求; 2、理解沥青的改性机理,掌握改性沥青的特性和工程应用。 沥青材料是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氧、氮、硫)衍生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常温下沥青呈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状态。 在建筑工程中主要用作胶凝材料、防潮防水材料和防腐蚀材料,广泛用于屋面、地下防水工程、防腐蚀工程、道路路面工程以及水池、浴池等的防水防潮部位。 沥青材料可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石油沥青由于产量高、价格低,并且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因此被较多地用于建筑工程中。 (一)石油沥青 一)石油沥青的组分 石油沥青是指由石油原油分馏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分(汽油、煤油、柴油等)及润滑油后的残渣,再经过加工炼制而得到的产品。 将沥青分离为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相近而又与使用性能密切相关的几个组,这些组称为组分。 按照四组分分析法,石油沥青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种组分。 蜡是沥青中的有害成分,蜡含量过多会使沥青的黏结性、高温稳定性等技术性能大幅度下降,所以要严格限制沥青中蜡的含量;沥青中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增加,会使沥青的流动性增大、变软;胶质分含量增加,沥青塑性和黏结性将增加;沥青质含量增加,沥青的粘滞性将增大,但过多的沥青质,会导致沥青变硬。 二)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 1、防水性 石油沥青是憎水材料,能够紧密粘附于矿物材料表面,是建筑工程中应用范围很广的防潮防水材料。 2、耐腐蚀性

建筑材料教案设计

教案头

绪论 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 2、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技术标准 教学手段和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1.建筑材料的分类 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 1.1按化学成分分类: 1.1.1 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 非金属材料:天然材——、花岗 瓷和玻璃——砖、瓦、卫生瓷、玻璃 无机胶凝材料——灰、膏、水玻璃、水泥、砂浆、混凝土 1.1.2 有机材料: 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 1.1.3 复合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 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 1.2按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砖、材、砌块、钢材、混凝土 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 饰面材料:墙面砖、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 吸音材料:多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 绝热材料: 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 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瓷

2.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竹、粘土 器、铁器时代—— 金字塔(2000-3000 BC):材、灰、膏 万里长城(200 BC):条、大砖、灰砂浆 布达拉宫:材、灰砂浆 罗马圆形剧场(70-80 AC):材、灰砂浆 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Aspdin,1824) 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 中国,1898 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 中国,1956,乌江江界河大桥桁式组合拱桥 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 3.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 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 3.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 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3.3发展绿色建材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抹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开发集结构、保温、装饰为一体的外墙复合板材。 4.建筑材料课程的作用、任务和学习法 4.1作用 4.1.1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 4.1.2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4.2任务 4.2.1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 4.2.2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 4.2.3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以及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建筑材料课程说明

建筑材料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的范畴,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本课程与其相关的后续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等。 三、课程特点 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习中在突出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这一主线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材料的标准、选用、检验、验收和储存等施工现场常遇问题的解决。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以够用为度,不做过多、过深的阐述。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理解:要求理解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建筑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建筑材料的应用技术和管理问题。 五、教学总体要求 根据课程的特点,对学习本课程提出以下要求: 1、了解材料的组成,掌握材料的性质及技术要求。 2、了解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3、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_

高新科技学院 教案 科目建筑材料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滴水从外观判断:(1)亲(2)憎注:界限→90 从夹角(湿润角):≤90亲 >90憎 (1)某材料(2) 1、吸水性:浸水状态下,吸收水分的性质 相同点:吸水→吸多少水 2、吸湿性: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不同点:水哪来的?水,空气。 指标:吸水性→吸水率,率→比例→分式→分子,分母→水? 吸湿性→含水率,率→比例→分式→ 吸水率W质=m水m干 W体=V水/V0,提示:什么情况下用W质式W体,例:海绵和砼。 含水率,W含=m水/m干,问会有体积含水率吗? ↓ 湿度 ※:前后的某砖和某石如何计算的吸水率和含水率 3、耐水性:长期饱和水,不破坏,强度不显著下降的性质 ↓

长时间肯定是有损失 哪种强度更合适?拉、压、弯、剪指标:软化系数K软= fc水/fc干(0—1)K应用举实例 ※=1 <1 > 1。 不变折减提高 下降 损失 指示:K软↑耐水性?若为K软= 0.85,说明? 4、抗冻性:吸水饱和,冻融循环,不破坏,不显暑降低强度 冻坏机理体积膨胀90% 强度损失≤25%(不超过)温度应力质量损失≤5% (不超过) 如:某砖第47次循环后强度损失20%,质量损失8%则F? 指标:抗冻等级Fxx 三、与热有关 导热系数入↑导热性↑,保温隔热性↓ ※保温隔热材料如何选入=?大,小 热容系数=?大,小

第二节材料力学性质 一、强度 定义:例某柱在压力下,分别1㎏、2kg……至15kg裂缝产生。 粉笔则应力=1kg/A,2kg/A……强度=15kg/A 形式:表2—3,注意ftm=3Fl/2bh2 ,特定条件下集中力fc,ft,fv,ftm 中心 矩形 二、弹性及塑性 1尺松紧带 刚买:1尺拉力1.5 尺, 变形0.5尺(弹性变形)→弹性 3个月后:1.1尺拉力1.5尺=0.1尺(塑性变形)→塑性 0.4尺(弹性变形)→塑性 三、脆性及韧性 某梁→微小裂缝→裂缝即而断→脆性:无明显塑性变形 某钢筋→变形,但无裂缝→冲击及振动荷载→冲击韧性 万吨油轮“世界协和号”冷脆性

建筑材料心得体会.

道路建筑材料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握这两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希望能给才进入大学并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首先,是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我都是提前做好准备,把每章节的课程都先阅览一遍,对该做强调的地方做好注释,因为《道路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所以有时候理解起来不是很通俗易懂,我自身的学习,再查阅相关资料,我把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并加以解释,这个过程,我对每节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都了然于心,知识的传达就更加容易接受,这样这个过程做到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的目的就容易达 到了。 其次,是课程内容。前面讲了我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自然讲解渐渐由前面的不连贯变得循序渐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容易接受。由于每章节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且内容理解不相同,我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下载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从效果来看,我相信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了,同时也提高了其兴趣。 再次,是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书中每章节必然有相应的重点难点内容,课前我都做了准备,遇到重点时,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勾画,并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吸引学生重视,遇到难点时,我一是让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节奏学习,多次讲解,多次提示,直到学生能理解,有时我会停下来,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以便他们能理解难点问题,同时我会在课前准备一定的例题给学生讲解,以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这部分内容。 最后,是布置一定的作业和试题练习。几乎在每章结束后我都会给学生分发自己准备的试卷或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做好,他们会反过来在书中找答案,这样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并在这过程对重点难点加以消化吸收,最后把答案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错误认识的地方,达到了课后巩固知识的作用。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省市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二〇一二年十月

《建筑材料与实验》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与检测 总学时数:64学时(其中实践课时数20)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二)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掌握材料的组成、技术性质和特征、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和应用的原则。熟悉材料的检测、验收、选用等实践操作技能,完成课程所要求的全部试验,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整体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牢牢抓住学生职业技能增长的核心,课程教学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职业需要,教学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首先考虑行业发展需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设计思路,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深入调研,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容,确定课程教学体系。同时还通过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60,其中实践课时数20。 二、课程基本目标

结合高职工程造价类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强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了解和应用建筑材料基础知识,而是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工程造价中建筑材料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工程造价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建筑材料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工程造价中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利用基础知识处理问题的优势。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知识目标: 1、理论课部分:掌握材料的组成、技术性质和特征、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和应用的原则。 2、实践课部分:熟悉材料的检测、验收、选用等实践操作技能,完成课程所要求的全部试验。(二)职业技能目标: 1、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 2、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3、能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取与学科有关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和研究。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情操等综合素质,建立基本的职业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和科学观。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热爱本专业。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1、材料的组成、技术性质和特征。 2、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和应用的原则。 3、材料的检测、验收和选用。 4、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钢结构制作 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88 学分:5.5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测方法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分析解决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材料实训相关问题的能力。在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质检员及工程实训的中级工、高级工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该工种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课程是本专业的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具有解决工程建设材料技术性能和实训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工程地质与土质土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测量技术、土建力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质检、实训、检测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情境化,实现了所学知识与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材料实训与检测能力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等要求出发,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学生对材料实训操作、计算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1)设计五个学习情境即:①钢筋混凝土材料;②砌体工程材料;③路基填筑材料;④路面基层材料;⑤路面面层材料。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可分别采用课堂讲授、行动导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理实一体化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

建筑材料教案

编号: 教案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 分院(系): 教研室: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课程学分: 授课专业班级: 教师姓名: 职称: 使用教材: 作者及出版社:

辅助手段 基本内容 和时间分配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 料。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 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 大类: 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 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 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 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 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 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 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 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 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 教案 课程编号: 总学时:48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建筑工程 开课时间: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使用教材: 授课教师姓名: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研读对象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极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化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基本量具的能力。 (2)本课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施工、钢结构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3)岩石的形成、构造及成分,在工程地质课程中讲述,本课程主要讲授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石料技术性质的关系。 (4)金属的焊接、冷加工工艺在钢结构及水利工程施工中讲授,建筑钢材的抗拉、抗压及抗弯试验在材料力学中进行。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本课程的任务,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着重讲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可作简单说明。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

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材料的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及散粒材料的填充率、空隙率的定义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含水率、软化系数、渗透系数、抗渗标号及影响因素。 3.材料的热性质:导热性、比热及热容量。。 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 l.材料的静力强度、比强度、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材料的弹性、塑性、脆性的概念、。 2.材料标号、冲击韧性·、疲劳极限、硬度、磨损与磨耗的概念。 第四节材料的耐久性 1.材料耐久性的含义、抗冻性及其影响因素。 a)重点讲述耐久性的概念,抗冻性的要领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耐久性的测定。 2.材料的脆性、韧性和塑性;;硬度和耐磨性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它们与材料性质的关系;与水有关的性质及与热有关的性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要求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建筑石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中常用的天然岩石 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及种类. 2.岩石的构造和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