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高考政治考纲解读

2018高考政治考纲解读

2018年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考试大纲》成为高考备考的重要指南,高考复习应依据《考试大纲》确定的“考试范围及要求”,引导学生检查每一考点知识的学习是否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检查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建立,知识网络是否形成。《考试大纲》地位堪称“高考宪法”。《考试大纲》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

2018年版《考试大纲》的修订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与2017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相比,2018年《考试大纲》保持了相对稳定,今年的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

一.考试性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考试性质是选拔性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时间150分钟;试卷结构为第一部分(必考题,275分)和第二部分(选考题,25分),试题总数为47道。试卷满分300分,政治100分;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保持相对稳定

高考政治考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下面我对四种能力进行解读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即发现、收集试题中文字、图表、数据等蕴含的信息,分析、理解相关信息的含义,包括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获取—发现、收集;解读—分析、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准确判断事物的性质、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前提。在试题中,信息存在于主观题的情境材料、选择题的题干以及主观题和选择题的设问中。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影响情境的理解、审题的精准、答题的质量和速度。高考命题注重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搭建能力考查平台,这就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而要求考生在提炼、分析、理解、整合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能力。

1、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获取和解读文字信息的技巧,清晰准确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是解答问题的基础。阅读试题文字应关注以下要点:①试题信息体现了考查目标的相应要求与指向,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这些内容,避免偏离题意。②试题设计的思路往往包含在题干材料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③有的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

例1(2015·全国卷工T19)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正确解读文字,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做到“精准审题”。一是要解读材料的主旨,获取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信息。二是要解读试题的设问,获取本题考查习近平讲话的唯物史观的信息。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技巧

(1).要判断图表信息所反映的事物的外在特征

(2).要进一步发掘图表信息的价值,寻找所列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性质、发展趋势、变化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作进一步的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例2、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

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时间

序列数据的阅读和理解能

力。千万注意,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与人均消费支出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淆。通过观察本题曲线的变化特征,可以解读出三条基本信息:一是人均日用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从1995年起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为正;二是20年间奢侈品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逐年提高;三是奢侈品的人均消费增长率在2002年后超过了日用品的增长率。但这些信息都不能推出“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结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得的有关信息

由于试题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主题的要点往往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中,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得出结论”。

4、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操作步骤

(1).明确设问的具体要求和指向(题眼).

(2).从选择题题干或主观题材料中提取对回答设问有帮助的有效信息(字、词、句、数、图).

(3).在有效信息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分析、整合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即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过程

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迅速启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将接收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

能够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原理、方法等分析和解决

检测学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

1、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对应的知识的知识来说明。切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符合,答非所问。

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要求第三:非选择题问题的表述不同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不同。“是什么”的重点落在辨别事物的性质上;“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

例3(2012年海南卷T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动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

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分析:试题的两段材料分别描述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成功和失败的两类现象,要求考生调动有关文化生活的知识,探讨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原因。考生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既要看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文化市场自发性盲目性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此础上推出文化产业发展失败的主观原因,在于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的结论

答案:①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2分)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2分)③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爱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2分)

2、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外,还要求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

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这是思想政治学科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考生拓宽视野、关注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恰当的“时政语言”是获得政治主观题高分的必要条件

例4(2016年全国I卷T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简历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

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

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基本素材,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回答问题。回答本题,要熟悉、理解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国际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相关知识。“一带一路”的战略及其建设的正能量,首先表现为我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这需要关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的知识储备。其次是体现在对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上上,这需要结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国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等国际关系相关知识作答。其三是对我国自身发展的影响,这需要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外交活动应助力中国自身的发展。

3、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径和考生不仅能够调动和运用教材和重大时事方面的单个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综方式积累形成的“知识库合检索和选用自己通理解过各种途分析、判断推理等。考生检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如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例5(2016年全国I卷T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1)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调用生产、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原理、通货紧缩的定义与形成原因,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构成与影响因素等经济学基本知识。本题的材料给出了导致通货紧缩的三个具体原因,要弄清楚这三个具体因素导致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首先要求考生调用如下知识: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而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可能会导致居民的消费需求下降。由此才能推断出这三个因素之问的合理排序是①→④→②,然后再调用通货紧缩的定义等知识,即可对本题的答案做出正确推断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描写叙述事物的形象或状态。描述事物的能力表现: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

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具体说明和解释。阐释事物的能力表:在准确表达的同时,体现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阐释),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术语予以叙述(描述)。

描述和阐释事物需要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在考察事物时,强调在时间的维度上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

识这种变化的规律、趋势及意义(历史的观点);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辩证的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辩证的观点)。

1.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把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原理准确表述出来,是思想政治学科基本的能力要求。

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考察事物,强调在时间的维度上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趋势及意义等。

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考察事物,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事物,人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6(2015年全国卷T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韦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答案:(1)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对于这些问题

的全面阐释和评价,第一不能局限于单一知识,还要注重学科中多个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二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例7(2010年全国新课标T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分析:对一事物、观点加以正确评析,就要全面把握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本题要求对“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这一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旨在考查考生结合情境材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正确辨析、评价观点的能力。考生只有具有大生活的视野和胸怀,既看到显性材料又看到隐形材料,才能全面读懂、把握情境材料特别是其与所要评析的观点之间的本质关系。

从思维逻辑看,正确评析题中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合理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其片面性的一面;既要看到经验事实的支撑性又要看到经验事实的局限性。也就是要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来解读、分析材料,而不能用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从答题的规范性来看,既要结合材料又要结合学科知识、观点、原理、方法,切忌出现原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严谨的.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是指以已知的事实或理论为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解题形式。论证问题是考查考生论述和证明能力的有效方式。论证问题的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程度;二是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究: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探究能力是创新意识得集中表现,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提炼探索性问题,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

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要求:科学性---提是出的问题符合科学精神;创新性;综合性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整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逻辑性---要得出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准确性---能够准确运用学科术语;流畅性---语言组织简洁、顺畅。

1、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通过新材料搭建试题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是高考命题条基本原则。这些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开放性,考生难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直接搜索到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提出自的独立见解,作出创见性的作答。

例8(2015全国卷IT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

【解析】本题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为背景材料全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对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等

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强化预算管理”的合理思路和办法,设计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应有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答案:(1)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逻辑线索

“依法行政”--“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2、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结论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根据自己储备的事实性、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识,整合筛选出回答问题所必需的、恰当的内容

要点,作为理论论据,并结合事实论据等,进行充分的论证,或深入探究,形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

例9(2013年全国新课标I卷T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0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语的污染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观点

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叔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春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分析:第(2)小题在逻辑关系上是对第(1)小题的逼进:2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知识,从哲学层面探讨为何“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考生可用“认识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等知识加以论证。论证要注意逻辑递进性:“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争论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

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分析:第(3)小题是哲学方法论试题,在逻辑上又递进了步。试题强调应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通过假设情境引导学生设想: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关于如何贯彻“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教材没有现成答案,考生可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加以列举,如坚持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不需要面面俱到。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考生对论证探究活动的思维过程和结论的文字表达,要用词准确、语义通顺、表述简洁,符合学科术语规范和语言文字用标准。表述的内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不能含糊笼统。所作答案的上下文之间内在关系要合乎逻辑、不能颠倒逻辑顺序,违背逻辑规律思维的逻辑性和学科术语的运用是考生的两大软肋在备考过程中,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紧跟“十九大”,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鲜明,要求学生对于十九大会议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重要、核心内容,必须做到熟知、领会。具体到每一模块来说,《经济生活》需重点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内容的新拓展,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政治生活》要重点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和政党制度等相关内容的新表述;《文化生活》需重点关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的新提法。

灵活备考,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知识理解灵活透彻,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误区。备考过程中,应在对每一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寻找前后联系,并能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

题型把握灵活有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误区。全国卷的考试虽然灵活,但绝对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依的。平时应善于总结共性,学会举一反三。当然,也要避免僵化思维,比如2017年的政治主观题就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出现了三个大题,将经济与政治分开、文化与哲学组题的情况。

夯实基础,答题做到准确与高效相结合。

文综考试时间较为紧张,要求学生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之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更加熟练精准,答题时的知识输出也需更有针对性。

那么作为现在处于一轮复习的学生来说,夯实基础必定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希望学生能将基础知识的疑难问题各个击破,从而为二轮、三轮的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中方一中黄友玲

2018年2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