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表现手法汇总

表现手法汇总

表现手法汇总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

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

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

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

初中语文中考表现手法常见种类整理汇总(共两大类17种)

中考语文表现手法常见种类 一、从结构上分 (1)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表明了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2)承上启下 用词语,句子或段落衔接过渡。表达效果: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线索 时间,空间,人物,事物。事物内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体的脉络,使文章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二、从手法上看 (1)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3)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

语文书中各种表现手法汇总

语文书中各种表现手法汇总 作者:罗国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5 更新时间:2006-3-15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 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所有表现手法总结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15种常用的古诗词表现手法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15种常用的古诗词表现手法总结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

文章表现手法汇总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1、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 3、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4、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1234&&&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5、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汇总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汇总 文章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对照、对比、象征、表志、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等。 16种表现手法 1.联想和想象:联想是从一个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或者事物中相似的特征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模型。 2、铺垫:在高潮到来之前,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一系列非主要情节。 3.象征:通过具体的、易于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具有相似或相近特征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5、衬托(foil):指对a的支持,使a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两种:前衬和后衬。 6.克制:把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其中一个方面,达到抑制一个促进另一个或抑制另一个的目的。有两种:先升后抑,先抑后升。 7、(前后)照应:指诗对之前写的东西做出必要的回答。这种方法运用得当,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8.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正面直接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加生动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场景和事件与想象的场景和事件相对立,真实的与虚拟的相对立,虚拟的与真实的相对立,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感情。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的感情,含蓄地寄托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岀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的思想、情感。 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 1、对比 对比就是比较两个事物,突出它们的特点。对比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表达手段。

语文中考各种表现手法知识汇总

语文中考各种表现手法知识汇总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

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知识点汇总(例句+区别方法)

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知识点汇总(例句+区别方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又因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常见的种类: 1. 从结构上分: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悬念伏笔呼应线索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表明了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2)承上启下:用词语,句子或段落衔接过渡。表达效果: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代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线索:时间,空间,人物,事物。事物内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体的脉络,使文章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2.从手法上看:联想、象征、铺垫、渲染、抑扬、对比、衬托、烘托、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1)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

语文常用表达手法归纳

语文常用表达手法归纳 最新语文常用表达手法归纳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语文常用表达手法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常用表达手法归纳篇1 语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分别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语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1、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顺序作用: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2、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语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1、从描写的对象上分: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3)场面描写(劳动场面、学习场面、会议场面、活动场面……); (4)细节描写(对象可是人、物、景),作用是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2、从描写的方法上分: (1)正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2)侧面描写,是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还有白描(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和工笔(工笔细描,细腻入微)。 3、从描写的角度上分: (1)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2)整体与局部描写 (3)虚与实的描写 (4)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3)语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

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

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 LT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二)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语言描写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2、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3、揭示人物

常见的表现手法汇总

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表现手法1 衬托 【概念解说】 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用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 1 本体事物的叫反衬。 【考题再现】

最新初中语文表现手法总结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24种表现手法的作用(大全版)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4种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高考语文各种表现手法汇总

高考语文各种表现手法汇总 高考语文各种表现手法汇总 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本文将汇总常见的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在高考语文中,比喻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可以用“梦想是我们前行的翅膀”来表示梦想对我们的帮助。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把物当做人来写的表现手法。通过给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可以把“时间”比拟为“一位无情的老人”,用“时间老人”来表达时间无情流逝的意象。 三、借代借代是一种用局部代替整体的表现手法。通过借用事物的某一部分特征来代替事物的整体,让文章更加简洁明了。比如,可以用“画龙点睛”来表达重点突出的意思。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来表达同一种情感或思想的表现手法。通过排比,可以让文章更加有气势、有力量的表达作者的意图。比如,可以用“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在枝头上,春天在人们的心中”来表达春天的美好。

五、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突出作者意图的表现手法。通过夸张,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有感染力。比如,可以用“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亮,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来表达某人的声音很大。 六、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观点的表现手法。通过反问,可以让文章更加有力量的表达作者的意图。比如,可以用“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来表达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七、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引人注意的表现手法。通过设问,可以让文章更加吸引人的眼球,突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比如,可以用“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份宁静和满足。”来表达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八、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形式来突出作者意图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可以让文章更加鲜明、有力的表达作者的意图。比如,可以用“冬天的雪花和春天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来表达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 以上是常见的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文章。也要注意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来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让文章更加贴切、自然。

常见的表现手法汇总

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表现手法1 衬托 【概念解说】 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用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分类汇总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分类汇总 1、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2、正侧结合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如:(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 谁?”(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虚实结合:“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 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