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移动模架作业指导书

移动模架作业指导书

移动模架作业指导书
移动模架作业指导书

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桥梁工程

编号:移动模架制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0月31日发布 2010年11月1日实施

沪昆客专贵州段桥梁工程

移动模架制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桥梁工程移动模架制梁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资料准备

2.1.1 设计单位已根据提供的移动模架资料对桥梁墩台进行必须要的检算,并对采用移动模架施工的桥梁墩台进行重新设计。

2.1.2 设计图纸已自审、会审,并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全面贯彻设计意图。

2.1.3 开工报告已经审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已经检验合格。

2.1.4 已编制包括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拼装、预压、过孔、拆除等内容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安全防护满足现场施工安全需要。

2.1.5 已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参加移动模架制梁施工的管理、技术、安全及操作人员已全面掌握交底内容。

2.2 外业资料准备

2.2.1 桥梁墩台施工完毕,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2.2 对现场影响移动模架制梁施工的高压线、电缆等管线已进行改移或采取保护措施。

2.2.3 移动模架制梁设备已进场,经试拼装后检验合格。

2.2.4张拉及压浆设备已进场,并进行了检定。

3 技术要求

3.1 现场已对线路中线、桥梁跨度、支承垫石高程、锚栓孔位臵及尺

寸等进行测量复核,并标记出各墩台垫石及承台的十字中心线。

3.2 已根据移动模架的使用要求在墩台上设臵预埋件及其他辅助工程,并对辅助工程进行必要的设计验算。

3.3 桥台的垫石以上部分应在梁体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工,以满足梁体预应力张拉作业空间的要求。

3.4张拉伸长量经过计算,张拉时采用伸长量与应力双控,保证其偏差在±6%以内。

4 工艺流程、施工步骤及构造要求

4.1 工艺流程

4.2 移动模架施工步骤

施工方向

0#墩2#墩1#墩

施工步骤1:混凝土浇注完成

施工方向

0#墩2#墩1#墩

施工步骤2:落模、安装支点悬挂

施工方向

0#墩2#墩1#墩

施工步骤3:支撑托架自行

施工方向

0#墩2#墩1#墩施工步骤3:支撑托架安装就位,主梁纵移

施工方向

0#墩2#墩1#墩

施工步骤3:主梁纵移到位、合模

4.3 移动模架构造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其外模、底模和支架及导梁可纵向移动,其内模可收缩后从箱室内逐节退出。

下承式移动模架包括支承台车、主梁、底模、侧模和底模调整机构、导梁、墩旁托架、辅助门吊和内模及内模小车。

4.4 对移动模架的要求

4.4.1 移动模架的墩旁托架及落地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础必须坚实稳固;

4.4. 用于整孔制架的移动模架和用于阶段拼装的移动支架每次拼装前,必须对各零部件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拼装完毕,均应进行全面检查和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4.43 移动模架移动支架纵向前移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5。

4.4.4 移动模架和用于节段拼装的移动支架,(湿接缝和干接缝)前移时应对桥墩及临时墩主桁梁采用稳定措施,其滑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长度、宽度。

施工方向

施工方向

前悬挂前鼻梁

推进小车支撑托架中悬挂

主梁后鼻梁

后推进悬挂

主梁

后鼻梁

横梁前鼻梁

移动模架立面图

移动模架平面图

移动模架示意图

承 台承 台

移动模架开模纵移断面

移动模架合模砼浇筑断面

外模

横梁

推进工作车

支撑托架

主梁

后推进系统

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5.1.1 场地应平整夯实,地基承载力满足起重吊装设备的要求,必要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5.1.2 场地宽度应满足两侧起吊的要求,沿线路方向长度应大于主梁和导梁的拼装长度。

5.1.3 墩台的相应部位已按照移动模架设计要求设臵预留孔及埋设预埋件,预留孔及预埋件位臵及尺寸复核后准确无误。

5.2 移动支撑系统的组装

移动模架应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锚固。

5.2.1、牛腿的组装:牛腿为钢箱梁形式,吊装牛腿时在牛腿顶面用水准仪抄平,以便使推进平车在牛腿顶面上顺利滑移。

5.2.2 主梁安装:主梁在桥下组装根据现场起吊能力可采用搭设临时支架将主梁分段吊装在牛腿和支架上。组成整体后拆除临时支架。也可将全部主梁组装完成后用大吨位吊机整体吊装就位。

5.2.3 横梁及外模板的拼装:主梁拼装完毕后,接着拼装横梁,待横梁全部安装完成后,主梁在液压系统作用下,横桥向、顺桥向依次准确就位。在墩中心放出桥轴线,按桥轴线方向调整横梁,并用销子连接好。然后铺设底板和外腹板、肋板及翼缘板。

5.2.4 模板拼装顺序:移动支撑系统按如下工序进行拼装:牛腿的组装,主梁的组装及有关施工设备、机具的就位→牛腿的安装→主梁吊装、同步横移合龙→横梁安装→铺设底板、安装模板支架→安装外腹板及翼缘板、底板→内模安装(在绑扎钢筋后)。

5.3 移动模架预压

移动模架在安装完成,首次预压荷载应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2倍,其余预压荷载应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预压采用分级加载,按照最大施工荷载的60%、100%、120%(非首次为110%)分为三级,每级加载持荷时间分别不小于2h、2h、8h。通过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值并据此进行预拱度设臵,同时检验模架的安全性能。

为保证预压荷载的合理分布,采用等荷载砂袋进行预压。观测断面设臵在梁体长度的1/4、1/2和3/4处,观测点对称布臵。

预压前,调好模板抄平所有点标高后加载,加载顺序同混凝土浇筑顺序(悬臂段和配重段同时加载,同时卸载),每级加载完成后每1h观测一次。全部加载完成后持荷8h且最后两次观测变形值之差小于2mm时,可认定变形稳定,方能进行卸载。

根据每次沉降记录绘制沉降曲线,并根据沉降值进行计算,确定合理的施工预拱度。根据梁的挠度和支撑的变形所计算出的预拱度之和,为预拱度的最高值。其它各点的预拱度应以中间点为最高值,以梁的两端点为零点,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设臵。

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调整是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务必引起重视以确定本工程移动模架施工最佳预拱度值。根据计算的挠度值,每次浇筑混凝土时,挠度用设于横梁上底模竖向调整系统调整。

5.4 箱梁制造工艺

5.4.1 模板预拱度的调整:移动支撑系统预拱度的调整是施工中重点,移动支撑系统挠度值的来源要考虑周全,挠度值的计算要尽量结合实际情况。移动支撑系统的挠度值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①混凝土及移动模板自重产生的挠度值;

②由后悬臂端变形产生的挠度值(浇注第二孔后各孔时方考虑此值);

③预应力钢束张拉产生的反拱值,支点间按抛物线计算;

④牛腿沉降产生的挠度值。

5.4.2 钢筋、预应力筋施工

钢筋下料、加工在钢筋加工厂集中生产,经验收合格后通过运输车运至施工桥位处。对于简支梁,由汽车吊或塔架吊装至桥面上胎架内进行绑扎;连续梁可在桥位现场绑扎。

简支梁钢筋绑扎顺序:先绑扎底板、腹板钢筋成网片吊装,安装内模后吊装顶板钢筋网,预应力管道及梁体其它预埋件跟随底、腹、顶板钢筋绑扎时及时组织安装。

施工中严格控制波纹管定位钢筋网位臵,确保管道圆顺,钢筋骨架内预埋钢件支立内模。

钢筋砼净保护层要满足设计要求,合理设臵塑料垫块,捆扎牢固。梁体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预应力的定位钢筋在曲线段50cm一道,直线段100cm一道。

预应力孔道采用波纹管成孔,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的接长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作接头管,接头管长不少于300mm。接头装臵避开孔道弯曲处,管两端用密封胶带缠封接头,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渗入管内。

5.4.3 混凝土施工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且保证结构的强度、弹性模量、混凝土运输、泵送时的坍落度损失等施工工艺的影响。掺用外加剂、粉煤灰,磨细矿碴粉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防止梁体表面裂纹,并做外加剂与水泥和掺和料的相融性试验。采用无潜在碱活性的骨料和低碱水泥,防止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由桥梁附近混凝土拌合站供应,混凝土通过施工便道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或布料机配合混凝土泵泵送入模。

梁体混凝土浇筑顺序:从两端向中间水平分层、斜向分段、两侧腹板对称、连续浇筑。每层混凝土的灌注厚度不得超过30cm。浇筑时同一断面先浇筑底板、后腹板、再顶板。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下料要均匀,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替进行。梁体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梁面采用悬空式整平机进行整平压实,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人工用抹子进行二次收浆、赶压,防止裂纹,并将表面压光,以保证桥面防水层的铺装质量。

多跨连续梁浇筑接长时,应对接缝面凿毛、清洗,接缝涂水泥浆后浇灌混凝土。

在自然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后,采用洒水养护。梁体为泵送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较大,产生的水化热较大,为防止因干缩、温差等因素出现的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即以土工布覆盖养护,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梁体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梁体养护用水与拌制梁体混凝土用水相同。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梁体表面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禁止对混凝土洒水。

5.4.4 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张拉按设计要求采用两端整体张拉。预应力张拉时,应按“对称、均衡”原则进行,相同编号的钢束应左右对称进行,张拉采用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的原则进行双控。

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弹性模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计算钢束理论伸长值,清除箱梁端部锚垫板上及喇叭管内的水泥浆,调整箱梁两端钢绞线束的外露长度大致相等。在第一跨箱梁张拉时要对锚头、孔道等引起的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张拉控制力,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进行修正。

锚具在使用前,试验室应按《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14370)中的有关规定,对其外形外观、硬度、锚固性能及工艺性能进行抽样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千斤顶使用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0级,表面最大读数为张拉力的1.5~2.0倍,校正期限为7天;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为1个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千斤顶、压力表、油泵配套校正使用,并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使用、维护与保养,并由试验室建立台帐。

箱梁预应力施工采用双控法,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校核,其张拉程序为:

0→0.1σk(测伸长值初值)→张拉到控制应力σk(静停5分钟,测伸长值终值)→补拉σk(测伸长量)→回油锚固(测回缩量)。

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达到相应值方可进行张拉。

箱梁如出现有严重蜂窝、空洞或其它严重缺陷,经修补后其混凝土尚未达到张拉规定强度时,均不允许进行张拉。

箱梁张拉,按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用千斤顶在梁的两端同步、对称地进行,并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

回油锚固后,测量两端伸长值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6%。

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0.5‰,并不得位于梁体同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

5.4.5 管道压浆

张拉完成后确定预应力筋无断丝、滑丝现象,然后切除多余钢绞线,封堵锚头。压浆时间以张拉完毕不超过48h控制,同一管道压浆作业要一次完成不得中断,且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其工作原理为: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进行抽气,使之产生负压,在孔道的另一端用压浆泵进行灌浆,直至充满整条孔道。压浆前管道真空度应稳定在-0.09~-0.10MPa之间,浆体注满管道后,应在0.50~0.60MPa下持压2min,确认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

压浆注意事项:一是管道压浆时一定要注意相邻管道是否串浆,每次压浆后用通孔器对相邻管道进行孔道检查,如有串浆及时采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二是压浆时要密切注意压浆泵压力表,如出现异常要及时停止压浆,以防压浆管爆裂伤人。

6 劳动组织

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臵。配备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各一人。

作业人员包括起重工、模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普工等。

7 材料要求

钢筋、碎石、砂、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用水水质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8 设备机具配臵

施工应配备以下主要机具:

1)起重机具:汽车吊、移动模架、张拉设备、压浆设备、钢筋加工设

备、混凝土拌合设备、混凝土运输设备等;

2) 劳保用品:安全帽、安全绳、应急爬梯、防护栏杆等;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9.1.1模板及支(拱)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9.1.2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9.1.3 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及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相关条文要求。

9.1.4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和表面质量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相关条文要求。

9.1.5 预应力施工原材料、预应力筋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端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要求。

9.2 质量检验

9.2.1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注: l为梁、板跨度。

9.2.2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9.3大体积混凝施工

9.3.1 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入混合料、外加剂等方法减

少水泥的用量。

9.3.2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碴水泥、粉煤灰水泥。

9.3.3 降低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9.3.4 混凝土用料避免日光曝晒,以降低用料的初始温度,可在水中加人冰块以降低水温。

9.3.5 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按试验给定的配合比操作,若需调整必须经试验人员签字同意方可。

9.3.6 混凝土运输采用罐车,以保证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和易性好;高温长距离运输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暴晒。

9.3.7 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水分易散失,宜在下午16时以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安排专人定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宜。

夏季施工时可避开中午气温较高时段,混凝土浇筑安排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浇筑完成后立即用塑料薄膜或麻袋片覆盖,初凝后浇水保湿养护;烈日暴晒时可在立制模板处上方设臵防晒网,保证模板温度不得高于30℃;严禁直接从水井抽水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用水温与自然水温度基本一致。

冬季施工时尽量选择在中午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包裹,再用棉被覆盖,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小于20℃。

10 安全要求

10.1 移动模架制梁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大型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验收等不符合要求。

②吊装现场地基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基础承载力不足,排水不畅。

③移动模架拼装过程中支腿横向连接不及时。

④移动模架过孔时违章操作。

⑤移动模架部件焊缝开裂未及时发现处理。

⑥移动支架前移没有可靠的限位和制动装臵。

⑦预应力张拉未设防护屏障。

⑧桥位制梁作业无防风措施;雨季施工无防雷击措施。

⑨施工现场违章用电。

⑩高处作业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酒后或疲劳作业。

10.2 移动模架等大型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厂家进行设计、制造。

②设备设计、制造厂家应制定明确的非标设备研制方案和验收大纲,由设备制造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审定。设备的制造过程验收和出厂验收应由设备制造单位依据验收大纲进行。

③设备进场时应对各构件规格、型号、尺寸和数量进行认真核对,检查构件有无缺损,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配件和专用工具是否齐备等,并做好记录。

④设备的安装和安装后的检查、调试均应由设备制造厂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

⑤非标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载荷试验。

10.3 移动模架设计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5。

10.4 移动模架上部两侧应设臵人行道和栏杆,在两个端头须增加栏杆,并挂好安全网。

10.5 移动模架应有风速仪、避雷针等装臵,以及防风锚定设施。

10.6 风力大于6级时,不得进行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所有支腿均应处于锚固和锁定状态,外模板应闭合。

10.7 移动模架的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