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考点及强化练习)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三章:国际分工(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

1.国际分工的概念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2.国际分工的作用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6-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该阶段只存在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2.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

3.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同时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

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1.国际分工的基础在深化

(1)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2)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当代国际分工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

3.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1)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2)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第三节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

(1)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在下降社会生产力。

2.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

(2)决定国际分工的地位。

(3)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4)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

3.人口与市场

人口分布、生产规模和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影响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4.交通与通信业

通运输和通信成本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影响一个国家对国际分工的参与度。第一较高运输成本减少了初级产品出口所得的收入,降低了一国经济可以用作投资的储蓄量。第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输成本较高的国家可能把自己产出量较小的部分投在贸易上,难以进入跨国公司的生产链条和销售渠道。第三,运输影响一国与它国国际分工的形成,第四交通运输和通信业制约着世界分工的形成。

5.资本流动

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关键。资本国际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

6.国际生产关

生产关系影响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作用。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既然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的结果,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会超越国界,形成国际生产关系。

7.经济体制与政策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体制是参与国际分工内因的基础,同时,经济体制决定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节国际分工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英国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其代表作《同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国际分工理论,其要点如下

1.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分工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第一,劳动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2.分工能够促进全社会的普遍富裕

斯密认为,分工不仅能极大地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还能增进

全社会的普遍富裕,这是因为,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

3.分工产生的原因

斯密认为,尽管人类的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富裕,但这并不是促使分工产生的原因。分工的产生来源于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相互交易的天性。

4.限制分工发展的因素

(1)由于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因此分工的程度总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2)分工的发展受制于产业领域发展的影响。

(3)分工的发展还受制于商品经济和交换媒体的发展。

5.国家之间如何分工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更低的生产成本,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样就能使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福利水平得到提高。

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英国人,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其代表作是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生产总量增加,然后通过国际交换获取收益。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分工,可以实劳动力配置更合理,生产总额增加,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前提是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三、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

马克思,德国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在《资本论)等著述中,提出从社会生产方式演变中分析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现象。马克思有关国际分工的主要观点有:

(1)反对抽象地研究国际分工。他认为应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研究国际分工的性质和影响。

(2)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来源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产品的各种加工过程分离开来,分工的规模也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市场,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所以,主义国际分工的动力来自资本主义首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社会分工发展的内在要求。

(3)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初级阶段的形式与形成因素。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国际分工是在以下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发达国家强迫其殖民地生产工业国需要的原料,并销售工业国生产的产品,进行不平等贸易;工业发达国家通过商业

战争,使落后国家沦为工业国的原料来源地和消费品的销售市场。

(4)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性。另一方面,国际分工永远是和定的国际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四、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

俄林是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活跃的政治家,其代表作为《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

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精要

(1)贸易的直接原因根基于商品的价格差异。各国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2)货物价格的差别来源于国家间生产要素察赋的差异,俄林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含土地)、资本和劳力。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各国生产要素察赋存在差异形成了本国的价格机制。

(3)生产要素的比例决定具体产业的设立。

2.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

(1)深化了李嘉图比较成本产生的来源。俄林用生产要素察赋差异解释比较成本差异。

(2)建立了完整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俄林的理论既分析了商品市场的均衡,也分析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3)为各国在国际分工中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根据俄林理论,各国可根据其要素禀赋,考虑产业的竞争力,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

五、当代国际分工理论

1.“里昂惕夫之谜”对俄林要素察赋理论的挑战

里昂惕夫认为:“当我们以平均价值100万美元的国内出口去置换相同数额的竞争性进口品的时候,出口品含有资本要少得多,而劳动则相对多一些。因此,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动密集型高而不是以资本密集型高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换句话说,这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节约它的资本并解决其劳动力过剩问题”。这个结论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里昂惕之谜”。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很多,其中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和术差距说。

2.产业内贸易说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点有:

(1)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

(4)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李嘉图和俄林的比较利益分工学说脱离了当代国际贸易实际,并且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挑战他们的分工理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出了李、俄国际分工理论存在的问题。

(2)李、俄国际分工的理论前提不切实际。

(3)影响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技术的变迁、资源条件的逐渐普及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4)单纯依靠比较利益原则对当代国家产业发展的危害,其危害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作为财富源泉的作用被加速替代、劳动力或天然资源的竞争力在衰退和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陷阱”。

(5)需要以国家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理论。

(6)国家竞争优势图解,迈克尔·波特把他所构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体系冠名为“国家钻石体系”。他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策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产业的环境。

同步强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科技革命

B.国际关系

C.经济外交

D.国际分工

2.当今国际分工的主流形式是()

A.垂直型

B.水平型

C.混合型

D.单一经济型

3.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是()

A.绝对成本说

B.比较优势理论

C.生产要素禀赋说

D.产业内贸易学说

4.波特认为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是()

A.国家

B.资本

C.劳动力

D.自然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

1.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理论包括()

A.产业内贸易说

B.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C.人力资本说

D.技术差距说

E.劳动熟练说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学说的发展趋势有()

A.对俄林的分工学说进行检验和深化

B.加强了对产业内部分工理论的研究

C.加强了跨国公司内分工理论的研究

D.出现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挑战

E出现了国家绝对优势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挑战

三、名词解释题

产业内贸易

四、简答题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点。

3.简述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4.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五、论述题

试述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

1.D

2.B

3.B

4.A

二、多项选择

1.CDE

2.ABCD

三、名词解释

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

四、简答题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

(2)决定国际分工的地位。

(3)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4)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

2.简述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点。

答:(1)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

(4)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

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3.简述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答:(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2)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

(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4.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答: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以验证赫一俄原理。结果却得出结论: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高而不是以资本密集型高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美国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节约它的资本并解决其劳动力过剩问题,这一结论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五、论述题

试述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指出了李嘉图和依林的国际分工理论存在的问题。波特认为,李、俄国际分工理论学说不能解释当今世界丰富多元的贸易形态。

(2)李、俄国际分工的理论前提不切实际。李、俄国际分工理论的假设条件没考虑到经济规模,且认为资金与熟练工人不会在国家之间移动。这些理论是完全静态的概念。

(3)影响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其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的变迁、资源条件的逐渐普及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4)单纯依靠比较利益原则对当代国家产业发展的危害。其危

害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作为财富源泉的作用被加速替代、劳动力货天然资源的竞争力在衰退、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陷阱”。

(5)需要以国家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理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加深,以产业技术和市场经验为支柱的国家的重要性将大大提高。国家不但影响企业所作的策略,也是创造并持续生产与技术发展的核心。创新没有国界。在动态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动态与不断净化的竞争”是其前提。

(6)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因素。其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策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产业的环境。

马克思国际分工

第三章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把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诸因素,了解西方经济学家有关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和学说。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问题: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二、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各阶段及特征(四个阶段)。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一)分工与交换、市场的关系 1、什么是分工:分工是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社会分工是整个社会内部创造使用价值的各种有用劳动发展起来的多支分工体系。分工包括三个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 一般分工,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各个产业内部,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等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通常所说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的分工。 特殊分工,是指产业内部的进一步分工(细分),如:工业内部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分工,重工业内部冶炼与机器制造业的分工等等,同样,轻工业内部纺织业与食品加工业的分工等等。 个别分工,是指工厂内部的分工,即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分工,这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局部劳动,并使其独立化为不同劳动者的专门职能。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即各个国家(地区)对具有某种优势的物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生产。国际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扩大和继续。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纵深和广阔方面发展时就形成国际分工。 2、什么是交换 所谓交换,就是生产和由生产所决定的分配为一方,消费为另一方的媒介要素。 3、什么是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 4、分工和交换、市场的关系 ①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和市场的基础,没有分工,就没有商品生产,就没有商品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以及市场的规模、发育程度等等都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取决于分工的发展水平。(从人类社会三次分工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②商品交换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市场的规模对于分工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会反过来推动分工的深入发展,通过交换和市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从而

国贸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绝对利益论和相对利益论都是一种主张()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2 、绝对利益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的差异。 A.比较成本 B.绝对成本 C.要素禀赋 D.要素组合比例 3 、在相对利益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差异。 A.产品比较优势 B.产品垄断优势 C.产品密集程度 D.产品保护程度 4、提出比较优势论的是经济学家()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和俄林 D.海默和金德尔伯格 5、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A. B国同时生产X、Y 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 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 产品,B国不生产 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A.生产并出口资本资本密集型产品 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7、根据H—O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A.逐渐增大 B.趋向一致 C.保持不变 D.呈不规则变化 8、里昂惕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 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 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9、根据海默--金德尔伯格模型,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必须具备() A.产品的比较优势 B.产品的绝对优势 C.垄断优势 D.要素禀赋优势 10、“顺国际分工的国际互补”要求对外直接投资以()为起点。 A.绝对劣势产业 B. 比较劣势产业 C. 绝对优势产业 D. 比较优势产业 11、如果跨国公司将一般市场交易导致的外部经济性变成内部化,那么它就可以获得()。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区位优势 D.垄断优势 12、当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但缺乏区位优势时,该公司会采用()方式进行对外扩张。 A.对外投资 B.技术转让 C.出口贸易 D.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 13、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差距,摹仿差距 B.需求差距,反应差距 C.反应差距,掌握差距 D.需求差距,摹仿差距 14、反应差距和需求差距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技术创新国活动的贸易利益就会()。

国际贸易基础第三张练习

国际贸易基础第三章练习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乘数: 2.自由贸易政策: 3.保护贸易政策: 4.管理贸易: 二填空题: 1.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由 2.对外贸易的政策是各国在一定的时期对 3.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从 4.自由贸易政策理论起源于法国的 5.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是 6.普雷维什将世界分为 由 7.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圣经”。 班级:姓名: 8.“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 —— 三选择题: 1.A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B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 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 A 国生产和出口手表,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B B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 C A 国生产出口手表,B 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 A 国生产出口自行车,B 国生产出口 手表 2.早期重商主义绝对禁止()。 A 纸币外流 B 资本外流 C 货物外流 D 货币外流 3.战后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日本 4.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属于()。 A 自由贸易理论 B 保护贸易理论 C 超保护贸易理论 D 管理贸易理论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为()。 A 保护贸易政策 B 自由贸易政策 C 超保护贸易政策 D 管理贸易政策 6.重商主义属于()。 A 自由贸易理论 B 保护贸易理论 C 超保护贸易理论 D 管理贸易理论 7.下列不属于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的是()。 A 保护措施多样化 B 保护垄断工业 C 保护幼稚工业 D 保护转入进攻性

8.《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是()。 A 大卫·李嘉图 B 凯恩斯 C 李斯特 D 亚当·斯密 9.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其主要政策是主张()。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额外流 C 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 D 国家不要于预对外贸易 10.对外贸易政策的最主要执行机构是()。 A 海关 B 外经贸部 C 国际商会 D 国会 11.如果甲国使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商品X,那么甲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是()。 A 有相对利益 B 相对有利 C 绝对有利 D 绝对不利 12.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 托马斯·孟 B 威廉·斯塔福 C 亚当·斯密 D 李斯特 13.自由贸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重商主义 B 贸易差额论 C 货币差额论 D 英国古典经济学 14.管理贸易属于()。 A 自由贸易 B 保护贸易 C 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D 战略贸易 15.李斯特认为贸易保护的最高期限是()。 A 20年 B 30年 C 15年 D 25年 四判断: 1.管理贸易政策的实质是自由贸易政策。() 2.重商主义是一种倡导自由贸易的政策体系。()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主要反映贸易顺差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 4.从50年代到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出现了贸易自由化。() 5.对外贸易乘数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理论。() 6.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所制定的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 7.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开放本国市场。() 8.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所有国家都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9.纵观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贸易保护主义始终是主流,自由贸易政策只是个别时期的个别国 家的现象。() 10.战后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五问答题: 1简述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 3. 试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理论。 六计算题:

国际贸易多项选择题专项练习

《国际贸易》多项选择题专项复习 1、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E.飞速发展阶段 答案:ABCD. 2、常用的几种报刊物价指数是( ) A.纽约道琼斯商品价格指数 B.路透社英国商品价格指数 C.伦敦《金融时报》商品价格指数 D.香港恒生商品价格指数 E.深圳商品价格指数 答案:ABC 3、服务贸易依世贸组织的定义,指( ) A.过境交付 B.境内消费 C.境外消费 D.商业性存在 E.自然人流动 答案:ACDE 4、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 A.规模庞大 B.实力雄厚 C.实行全球战略 D.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 E.经营多样化 答案:ABCDE 考点:跨国公司的特征:①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②公司内部一体化经营; ③公司规模庞大,实力雄厚;④经营多样化。 5、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C.转向更系统化的贸易管理制度 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E.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答案:ABCD P208 考点:战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①被保护商品范围不断扩大;②被保护程度不断提高;③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④“奖出限入”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以鼓励出口为主;⑤贸易歧视性有所加强。⑥贸易保护制度更加法制化 6、从海关通关程序上和对进口价格的实施角度,非关税壁垒有( ) A.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B.繁琐的通关手续 C.征收国内税 D.进口最低限价 E.进出口国家垄断 答案:ABCD 7、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A.经历了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 B.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低 C.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多样化发展 D.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强 E.企业兼并收购成为争夺国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答案:ACDE 8、进口替代贸易型式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 ) A.阻碍出口的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B.忽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C.进口设备过于便宜,容易造成浪费 D.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 E.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 答案:ABC 9、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国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剩余产品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E.社会分工的扩大 答案:ACDE 考点: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 10、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大体要经过( )阶段。 A.产品生产 B.产品出口 C.产品营销 D.国外生产 E.跨国企业经营 答案:BDE 考点: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大约要经过产品出口阶段、国外生产阶段和跨国企业经营阶段。 11、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包括( ) - 1 -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三章:国际分工(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 1.国际分工的概念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2.国际分工的作用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6-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该阶段只存在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2.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

3.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同时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第二节当代国际分工 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1.国际分工的基础在深化 (1)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2)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当代国际分工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 3.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1)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2)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第三节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

第三章国际分工 学习指导 ★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 1.国际分工的含义(掌握)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掌握) 3.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 4.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尤其是对商品结构的影响(掌握) 5.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的学说以及各学说之间的联系: (1)绝对成本说(掌握) (2)比较成本说(掌握) (3)生产要素禀赋说(了解) (4)里昂惕夫反论以及其他有关学说(了解) ★本章重点与要求提示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章节知识的基础,一定要认真对待: 1.国际分工的含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尤其是二战后的特点,要注意战前与战后进行比较,弄清各阶段特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各主要因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论述; 4.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学会论述; 5.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的学说,重点掌握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并且会举例说明这两个学说。要弄清各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知识网络图: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国际分工是和的基础。 2. 是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 3.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一国内部社会分工的延伸,表现为生产的、和。 5.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和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6. 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7.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为中心而形成的。 8.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奢侈品已经被国际贸易中的所取代。 9.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之间,同,生产国同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 10.战后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与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与 的分工在发展,而传统的、、的分工在削弱。

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 、李嘉图 B、赫克歇尔 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FOB计价 B 、CIF计价 C、 CFR计价 D、 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A、3.3万亿美元 B、 1.6万亿美元 C、 1.7万亿美元 D、 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 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 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 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 贸易系数约为() A、 2% B、 4% C、 10% D 、20%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资本流动 D、自然条件 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 A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B 、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国际贸易第五版薛荣久重点

国际贸易 第一章导论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效劳和生产要素的互换的活动。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有可供互换的剩余产品,显现了政治实体。 ●今世国际贸易进展态势:一、国际贸易进展速度超过历史水平;二、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3、国际分工向纵深进展;4、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效劳业进展;五、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提高;六、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7、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趋增强;八、世界贸易体制增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九、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进展;10、显现国际物流“革命”;1一、中国贸易地位崛起。 ●对外贸易的分类:一、按交易内容:货物贸易,效劳贸易,国际技术贸易。二、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出口贸易,入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入口,净出口与净入口。3、按交易对象: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4、按运输方式: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邮购贸易。 ●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式。 ●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式。 ●总对外贸易额:是指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效劳贸易值相加上和。 ●对外贸易量:按不变价钱计算的贸易额。 ●对外贸易差额:是一按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入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讲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情形。出口>入口,贸易顺差;出口<入口,贸易逆差。出口=出口,贸易平稳。(当显现贸易顺差时,本币会升值,从而致使拉动内需,国内企业产业调整,减少出口,就业压力,外汇贬值等)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说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效劳的去向地和入口货物和效劳的来源地。计算公式:(对某国的出口或入口贸易额/对世界出口或入口贸易额)*100%。 ●对外贸易地域散布:是指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对世界出口或入口/整个世界贸易额)*100%。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贸易总依存度=对外贸易额/GDP或GNP*100% ●阻碍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国内和世界市场的进展程度,加工贸易的层次,汇率的转变和地域特点等。 第三章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作用:一、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二、国际分工增进国内分工的进展;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4、国际分工阻碍国际贸易格局。 ●国际分工的特点: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二、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3、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国际分工形式: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外包型,网状型。 ●进展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人口与市场,交通和通信业,资本流动,国际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与政策。 ●绝对本钱理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前提:国际分工提高劳动生存率;二、原那么:本钱的绝对优势;3、评判:a、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b、将国际贸易纳入市场体系中;c、互换是人类的本性;d、没有考虑特例。 ●比较本钱理论-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两优当中取最优,两劣当中取次劣”。(评判:科学性-互惠互利,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互利≠等价互换;局限性: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互换价值,并未揭露缘故,缺乏动态分析。) ●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性;另一方面,国际分工永久是和必然的国际生产关系联系一路的。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赫-奥原理:一、贸易的直接缘故根基于商品的价钱不同;二、货物价钱的不同来源于国家间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3、生产要素的比例决定具体产业的设立。 ●里昂惕夫之谜-对赫-奥原理投入产出的分析方式:一、要素非同质论(劳动熟练)-不能说明;二、人力资本论(技术)-迷消失;3、技术进展理论-迷消失;4、关税和贸易壁垒说-谜减轻了;五、自然资源论-迷消失;

国际贸易全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际贸易属于() A.历史范畴 B.社会范畴 C.哲学范畴 D.经济范畴 2.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国际贸易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 各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地位及作用取决于() A. 国家性质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生产方式 4. 下列哪项不仅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对外贸易的规模,便于把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由此计算各个时期定期的或环比的物量指数。() A. 价格指数 B. 贸易量 C. 贸易额 D. 贸易结构 5. 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指() A.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B.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进出口货易量 6. 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 下列哪一项在世界贸易中是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

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A.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社会主义国家 D.美国 8.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以表示对外贸易的是() A. 国际贸易 B. 转口贸易 C. 海外贸易 D.货物贸易 9. 关于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我国采用的是() A. 国际贸易额 B.国际贸易量 C.总贸易体系 D.专门贸易体系 10. 下列指标中,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差额 二、多项选择题 1. 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A. 供国内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 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从海关保税仓库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E.从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2.列入总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从国化货物的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3.列入专门进口的项目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章练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外贸易政策的政策主体一般来说是( ) A.各国政府 B.机构 C.企业 D.个人 2.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理论是 ( ) A.重商主义 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 D.超保护贸易 3.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 ( ) A.重金主义 B.贸易差别论 C.贸易自由化 D.贸易自由论 4. 晚期的重商主义又称 ( ) A.重金主义 B.货币差额论 C.贵金属差额论 D.贸易差额论 5. 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 ) A.货币 B.生产力 C.消费品 D.对外贸易 6. 认为对外贸易应该遵循“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 的商品总值”的理论是( ) A.货币差额论 B.贸易差额论 C.幼稚产业保护论 D.对外贸易乘数论 7.主张多出口、少进口,以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这种思想属于( ) A.贸易保护主义 B.贸易自由主义 C.重商主义 D.凯恩斯主义 8. 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为( )

A.托马斯·孟 B.威廉·斯塔福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9. 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的是( ) A.早期重商主义 B.晚期重商主义 C.自由贸易理论 D.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10.重商主义贸易政策最早出现在(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1. 自由贸易政策最早始于(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2. ()是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的一系列贸易条约中的第一个,列有最惠国待遇条款。 A.“科伯登”条约 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茂物宣言 13. 按照要素秉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应出口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 14. 要素秉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克歇尔 B.大卫·李嘉图

国际贸易

绪论 国际贸易是一门以跨国界(地区)商品或服务交易活动的产生及其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经济学科。 根据国际贸易的主体,交易内容支付结算的方式等不同标准,可以将国际贸易划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等多种类型。 第一章 国际贸易分类的基本类型: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水平贸易垂直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 总贸易体制专门贸易体制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差额国际贸易结构 国际贸易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环境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性问题四部分 第三章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含义: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反映了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分为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1,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生产和市场规模影响国际分工的规模 4,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5,经济贸易政策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性因素 第四章第一节 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如下 1 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 2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其中黄金确定为世界货币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3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4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形成 5国际价值规律的形成及作用的发挥 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 1国家构成2订约人构成3商品构成4商品市场构成 当代市场的特征 1世界市场的规模空前扩大 2世界市场垄断与竞争进一步加剧 3世界市场的国际协调与管理作用不断加强 第二节 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 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即以世界货币或国际货币表现出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及国际使用价值。可分为封闭市场价格和自由市场价格 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第五版国际贸易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复习题 第一章习题 1、什么是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方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1、什么是对外贸易量?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 2、什么是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额/国内生产总值 3、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分别有什么作用?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叫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位,一般是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既标明了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也标明了该国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着该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分布,表明着它同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叫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经济集团的对外商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观察和研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于我们掌握市场行情的发变化,认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换关系及密切程度,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均有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国际贸易结构?研究国际贸易结构有什么作用? 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作用:研究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第三章国际分工 1、简述国际分工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46-48) 16-18世纪中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只存在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逐步分离,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时期的“地理大发现”和随后的殖民地开拓,加大了市场,促进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从此资本主义进入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形成了最初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形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确立,他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汽车、电力、电力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的加快更新等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这个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2、总结当代国际分工有哪些特点?(49--53) 国际分工基础在分化、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3、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53-57) 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人口与市场、交通与通讯业、资本流动、国际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与政策 4、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为分析工具,通过2×2模型说明绝对成本理论是如何说明国际 贸易发生机制的?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共13页)

《国际贸易(ɡuó jì mào yì)》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国际(guójì)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shāngpǐn)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jiàzhí)的基础上 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 B.垄断 C.经济增长 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 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 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 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 B.国际价格 C.产品的差别 D.贸易条件 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 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shōurù)贸易条件 B.自由市场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贸易条件

7. 帝国主义(dìguózhǔyì)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tǒngzhì)地位。 A.商业资本(shānɡ yè zī běn)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 本 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 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论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 B.转移价格 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D.管理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 场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 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国际贸易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际贸易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4. 名词解释 5.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D.赫—俄的要素比例说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2.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3.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 A.绝对成本差异 B.相对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4.赫—俄要素比例说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 )。 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的 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 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5.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 A.价格相对差

B.价格绝对差 C.价值相对差 D.价值绝对差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6.俄林认为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不同商品之间实行自由贸易 B.生产要素在各国间自由流动 C.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 D.各国实行规模经济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7.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 A.商品所包含的国际价值 B.商品所包含的国内价值 C.商品所包含的最高劳动强度 D.商品所包含的最低劳动强度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8.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它是由国际市场上的( )确定的。 A.国际价值 B.垄断价格 C.供求关系 D.国别价值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判断题 9.通过对外贸易所取得的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 10.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相互传递的重要渠道。( ) A.正确 B.错误

国际贸易与实务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从国际经济地理的分布上看,发达国家大都分布在北方,发展中国家大都分布在南方,因此,国际经济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贸易称作南北贸易。 2、外部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 3、不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而以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是产业内贸易。 4、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不可预测的,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5、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探讨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贸易理论是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重叠需求理论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7、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8、国际贸易理论最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将技术作为贸易的内生变量来分析,既研究技术变化的原因,也研究作为生产和贸易结果的技术进步对贸易模式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9、在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的追随们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10、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关税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和通过补贴或的市场份额。 11、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2、美国1988年在综合贸易法中修订过301条款。 13、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以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代替进口产品的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指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的政策。 15、除比较优势外,规模经济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的基础和源泉。 16、某种商品的进口大国设置一定程度的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本国不利于外国的方向转化,使国内实际收入最大化,这种程度关税叫最优关税。 二、判断题 1、如果厂商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那么该厂商一定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不一定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2、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大量较小的厂商构成。√ 3、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4、市场规模大的国家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一般较多。√ 5、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只要交易效率改进带来的收益大于该地区地价上升产生的成本,行业还会进一步向该地区及其周边集中。√ 6、假定本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既定的,垄断竞争行业中的厂商数量越多,每个厂商的产量就越少,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平均成本就越低。х 7、假定本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既定的,厂商数量越多,相似而又有差异的产品种类就越多,竞争就愈激烈,行业价格就越低。√ 8、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大,那么两国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13、人均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重叠需求的范围比较大。√

国际贸易理论考点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地域)之间商品和劳务互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域在经济上的彼此依赖与联系。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域与其他国家(地域)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互换活动。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域称为海外贸易。 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国在一按时期内以金额表示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贸易额是指一按时期内以金额表示的国际贸易总值。它是反映某一时期世界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 习惯上,在统计国际贸易额时是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国际贸易量是指以国定年份为基期而肯定的进出口价钱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钱计算的贸易额,可以剔除价钱的影响因素,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转变。 国际商品结构是指整个世界在一按时期内各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在一按时期内,各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额的比重。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以该国在一按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占该国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按时期内出口总额和入口总额 比较的差额。 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按时期内出口商品价钱与入口 商品价钱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即以出口价钱指数与入口价钱指数的对比值表示。(改善、恶化)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在一按时期内世界贸易的洲别、国别或地域散布情况和商品流向,通常以一按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域的出口额(入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入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表示。 过境贸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或是为了节约运输本钱和时间,购货后或销售后需要通过第三个国家的领土才能够进入另一个国家市场,而对于第三个国家而言,即为国境贸易。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讲就是转口贸易。 总贸易以国境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反映了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的地位。 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反映了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有形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有形商品的输入和输出。并通过海关,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 【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习题3与答案】 t>第一章绪论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 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b. 下降 c.不变d. 变化方向不确定 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b. 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d. 国际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 a.直接贸易b. 间接贸易 c.过境贸易d. 中转贸易 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5、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a、均是一笔交易 b、均是两笔交易 c、前者是一笔交易,后者是两笔交易 d、前者是两笔交易,后者是一笔交易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c 哪些商品适合于拍卖交易? 参考答案: 通过拍卖进行交易的商品一般是一些品质规格不易标准化的商品,如皮毛、烟草、茶叶、香料、木材等;某些易腐坏不能长期保存的商品,如水果、蔬菜、花卉、观赏鱼类等;某些贵重商品或习惯上采用拍卖的商品,如贵金属、首饰、地毯、古董及其他艺术品。某些商品,如水貂皮、澳洲羊毛,大部分交易是通过拍卖方式进行的,它所形成的价格,对这些商品的行市有很大影响。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包销业务中,供货人与包销人之间是() a.买卖关系b.契约关系c.代理关系d.委托、受托关系 2、寄售贸易中,寄售人与代销人之间是()。 a.委托代销关系b.买卖关系c.雇佣关系 d.既是委托代销关系又是买卖关系

2023年国际贸易考试复习题

国际贸易考试复习题 1. 在国际分工旳萌芽阶段,国际分工重要出目前() [单项选择题] * A.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C.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对旳答案) D.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2. 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旳决定性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 * A.自然条件 B.资本流动 C.上层建筑 D.社会生产力(对旳答案) 3. 国际贸易旳基础是() [单项选择题] * A.国际分工(对旳答案) B.世界市场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社会分工 4. 二战后来,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旳是() [单项选择题] * A.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旳分工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旳分工 C.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旳分工 D.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旳分工(对旳答案) 5. 比较成本理论旳提出者是() [单项选择题] * A.马歇尔 B.俄林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对旳答案) 6. 要素禀赋理论旳提出者是() [单项选择题]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 C.里昂惕夫 D.赫克歇尔(对旳答案) 7. 主张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保护幼稚工业旳经济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李斯特(对旳答案) D.凯恩斯 8.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70年代中后期在世界经济构造调整旳大背景下形成旳保护思潮,其重要代表人物是() [单项选择题] *

A.凯恩斯 B.李斯特 C.高德菜(对旳答案) D.普雷维什 9. 主张通过增长出口、减少进口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旳政策是() [单项选择题] * A.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B.战略贸易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 D.超保护贸易政策(对旳答案) 10. 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旳() [单项选择题] * A.30年代(对旳答案) B.5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11. 主张“以进口保护增进出口”旳是() [单项选择题] * A.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B.外贸乘数理论 C.中心-外围理论 D.战略贸易理论(对旳答案) 12. 一国某一时期旳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单项选择题]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