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调研报告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科技示范园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岳市长在经济开发区专题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按照构建云南新经济平台和桥头堡建设的经济平台这“两个平台”来确定目标”“要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这不仅是对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提出的整体设想,更是对开发区下一步发展提出的方向性要求,是把开发区放到省委、省政府发展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全局中提出的新要求。曲靖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明显增强、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有效发挥了示范效应。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开发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新的路径,“逼迫”着开发区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迅速开始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本文拟结合本人近年来在开发区一线的工作实践和走访调研,联系自己对政策理论的解读,就曲靖经济开发区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开发区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从宏观来看

当前世界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总体来看,国内外主要经济

指标表明经济正在平稳回升,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基础还不十分稳固。再工业化和低碳经济既给我省、我市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技术和人才带来了机遇,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格局和产业布局大洗牌,抢抓机遇、抢得先机、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整合优势资源为开发区发展创造条件,形成新的竞合态势。世情、国情、省情的悄然巨变,都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开发区转型创新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我们曲靖经济开发区从创立到现在,大多已走过十八年的历程,可以说目前进入了后开发区时代。所谓“后开发区时代”,并不是说开发区要消亡,而是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大园区”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为开发区创造实验环境的温室效应不再有延续的必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开发区的功能呈现出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城区发展的趋势,凸显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园区形式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眼下,真正意义上的“大园区”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首先,金融危机加速了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趋向开发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其次,开发区建设只有融入城市化进程,逐步摆脱单一生产功能的局限,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壮大,开发区作为城市地区空间发展中的增长极,将先进的优势

向中心城市内部传递,资金、市场、技术、科研成果等方面联系日益密切,互动的作用与影响功能日益突出,同时不断容纳新产生的城市功能,使开发区不再仅仅是新兴的工业园区,而逐渐发育成一定规模的新城区。

按照新城区的理念,开发区要有一定的商业、教育设施、高品位的生活和娱乐设施、高质量的居住小区,要有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使园区不仅宜创业、宜生产,要引入“人文”观念,打造开发区文化,形成一种“场”,就是要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氛围和科学知识氛围,这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形成招才引智、以才聚才的局面。开发区的终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最适宜创业和最适宜居住的新城区,这是发展战略上的一个大调整。

随着开发区逐步走向城市化,出现了管理体制向新型行政区体制转型的趋势。其管理体制呈现出从派出机构代行职能的准政府向一级行政区的新型政府体制转型的趋势。诚然,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转变不是新体制向旧体制的简单复归,而是体制并轨基础上的创新。其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应当在开发区体制创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充分体现“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为园区软环境建设形成新的优势提供可靠保障。(二)从微观来看重新审视开发区中已经集聚的要素、存量及其发展潜力,寻求今后持续发展需要补充和培育的新元素,以推动开发区产生新的质变。

在经历了大规模开发和高速度发展之后,开发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及基础设施,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矛盾,如吸引外资与引进技术不均衡,迫切需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不均衡,迫切需要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均衡,迫切需要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均衡,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优惠政策淡化、政策趋同,迫切需要增创开发区体制创新优势。而在金融危机时期的外部环境推动下,开发区以内生价值的驱动为主要特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变为土地价值的持续再生;实现柔性规划与弹性开发的融合,满足产业不断升级与土地功能的不断转换;实现服务环境与发展环境的融合,满足人才生活、工作与休闲的三融合;实现管理机制的市场化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对接,满足企业发展的精细化需求与服务质量的持续升级需求。

二、对开发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

(一)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

开发区要实现转型与升级,就必须彻底摒弃拼土地、靠政策、铺摊子的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子,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生态环境的死路子,摒弃开发区之间同业竞争、同构发展的窄路子,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

制定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开发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规划就有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空间布局、交通等基础

设施体系以及城市形态和建筑风格。摒弃一般开发区那种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布局合理,一园多区的结构,力求使信息科技园、生物科技园、出口加工区、创业中心、研究生园、民营企业园等重要功能区相互依存,衔接配套,既有助于创造单一功能集聚发展的“规模经济”,又有助于形成园区多种功能集群互动的“范围经济”。要通过编制和完善规划,使开发区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功能配套更为完善。土地利用更趋集约。

推动产业集聚。开发区的功能之一就是产业集聚,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在空间上促进同类产业的集聚,拉长和加粗产业链条,并通过要素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升级创造发展平台,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全国、甚至全省来讲,曲靖开发区是个后发展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决摒弃早期开发区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坚定地走集约发展之路。集中发展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节约”。通过引导和调整,形成规模较大、配套完善的产业基地。

建设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低碳经济为核心,加快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发区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在坚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着力发展金融、文化、物流、旅游、会展等低能耗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则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

长与环境质量的同步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各开发区的共识。循环经济是把工业生产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循环流动的生产过程。每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所有物质都能得到循环往复的利用,从而实现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

(二)构建创新体系,推动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变

就目前开发区的发展而言,有些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付出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员工低工资等种种代价,收获的是相对低廉的加工费。当发展形势突变,制造迎来高成本时代,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薄,如何实现由“园区制造”到“园区创造”的转变那就是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在新一轮发展中,高举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的大旗,着力构建和完善创新体系,不断推动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变。

培育创新主体。创业投资是发展成长的动力之源。必须注重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鼓励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建立集财政科技经费、政府主导的种子基金、政府引导的创投基金、市场主导的风险投资以及资本市场融资于一体的资金支撑体系。“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可在人才、技术、资金密集,科技中介、公共技术、商务商贸集聚,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产业服务、技术支撑服务、公共生活服务等集成服务,为企业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

集聚创新人才。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之路,以产业高地带动人才高地建设,以人才集聚提升产业发展。未来的发展,开发区应该将引进设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列入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机制,形成领军人才、行业精英、创业先锋“百川到海”、竞相云集的局面。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园区发展注入生机活力,科学制定“以区带园”的空间和产业规划,加快推进“以区带园”;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研成果向实体经济转化,打造创新型园区;积极开源节流,多方筹集资金,落实财政体制调整方案,提高融资理财水平。

(三)革新管理方式,推动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长期以来,开发区的投资运作主体是政府,由于缺乏市场化的动力、手段和资源,开发成本、质量效率难以控制。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开发区要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机制的导入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运用,开发区在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要注重发挥外资企业的高效、灵活优势,在加强园区管理和为企业服务方面超越传统开发区管委会的行政管理服务模式。核心在于:准确把握现代工业扁平化发展趋势,在提供标准厂房的同时,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服务对象、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平台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咨询、通关、物流、财务等公共服务,以此降低资源要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和运作成本,缩短产品进入市场周期。在这

方面,园区着重打造好“四个平台”:

生产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与产业运营链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引进一批生产性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配套服务。整合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认证、外贸、咨询、法律、会计、设计、广告、信息、物流、仓储、通信、金融、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租赁、会展、环境、科技等领域的集成现代生产性服务。

融资保障平台。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金融服务至关重要。一方面引进银行、设立银行办事处,提供融资、订单、专利、抵扣等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设立风险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一条龙”服务。

人才集聚平台。借助省、市出台的引进创业人才的各种政策,依托省级机构实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探索出技术入股合作、网络虚拟办公室等人才柔性流动新机制,引进一批园区、企业发展亟需的人才和技术。

技术合作平台。倡导园区、产业、企业和技术等多方位的技术合作,积极牵头与归国人才,行业人才、企业家联合会等企业和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开发区转型升级是一篇刚刚破题的大文章。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曲靖经济开发区一定能在产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提升,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在集约开发水平上取得新进展,在环境建设水平上取得新飞跃,从而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先进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

化的新城区。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山西日报(山西日报20100721期——山西日报20100731期) 在2010年7月29日下午举行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以无畏的胆略和务实的举措,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计划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封闭守成,小农意识,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要牢牢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布局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让想干发展的人有舞台,让干好发展的人有回报,形成人人想发展,个个谋发展,处处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牢牢树立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 解放思想放胆争先——一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一定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处做。? ?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一个多月来,省委书记袁纯清走遍了三晋大地,从南到北,从东

到西,一路走、一路问,一边看、一边想,一面听、一面讲,其中解放思想是他反复提到的话题。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能源资源大省,解放思想远比占有技术更为重要,远比拥有资金更为珍贵。强调解放思想,抓准了山西的要害,抓住了制约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社会中每一次大的发展变迁,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思想解放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就大;而思想观念受到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就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难以有效提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就是释放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也必将成为山西今后一段时间和?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现在山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经济要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发展要跨越是山西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34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而要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破除僵化保守、阻碍发展的思想。山西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都与解放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山西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也无不与思想还不够解放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山西在发展方式、社会事业、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环境等诸

关于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企业管理论文 关于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中共灌南县委党校调研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21-02 一、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的背景分析 (一)国际产业转移。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对外贸易活动发展迅猛。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不断上涨,一些世界知名企业正在加速撤离中国。例如优衣库、耐克、船井电机等则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二)国家政策转移。国家对开发区的扶持政策使得各地开发区在初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走上了持续增长的上升通道。但随着开发区顺利完成了创业阶段的任务以及国际经济局势的转变,国家区域倾斜政策的对象和政策扶持重心已经转变为“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内地”的全方位梯度开放格局,开发区普遍面临“政策上失宠”的尴尬局面。 (三)区域竞争加剧。抢占新一轮对外开放领先优势已成为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和焦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对高端国际产业资本和要素的争夺将是下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灌南经济开发区受到了市内外经济开发区的双重挤压。例如连云港内的赣榆开发区、东海开发区、灌云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与灌南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区域竞争比较激烈。

二、灌南经济开发区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开发区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灌南开发区经过12年的发展,正在向多功能的新城区转型。但是,灌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发挥的主要功能还是制造和生产,而生活性服务功能发展缓慢,从而造成功能结构的单一。当工业生产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城市化功能,开发区工业化功能的再开发和再续发展就很难保持下去,也就导致经济发展没有新的增长点。 (二)开发区发展要素瓶颈制约严重。一是土地约束趋紧。由于国家从严从紧控制工业用地,使得开发区用地指标趋于紧张,对农民征地的难度也越来越突出。二是融资难度较大。国家大力压减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规模的金融政策,严重地制约了开发区不断增大的基础设施规模建设。三是环保压力重。开发区化工、机械等企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环保安全压力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凸显。(三)主导产业不明晰,企业层次较低。灌南经济开发区产业比重依次为:机械类企业占总数的17.65%、不锈钢企业占总数的15.69%、有色金属加工占企业总数的14.70%、板材家具为10.78%、酿酒食品占企业总数的6.82%、电子占企业总数的5.88%、服装占企业总数的3.92%、皮革占企业总数的3.92%。由此可见,灌南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不明晰,没有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移水平低。经济开发区内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缺乏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投入,这是因为开发区内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普遍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此外,开发区企业将科技成果转移到生产实践中的水平比较低,能力较差。

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开发区建设是一种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统一规划、配套服务,使某一产业能够相对集中起来,节约管理成本,产生规模效应。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区的建设过多地考虑招商引资的功能,将土地作为一种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资源要素参与了市场要素的配置,各地的开发园区都期望通过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实现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这种较低层次的开发区建设模式,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开发区数量多,面积大,占用耕地多。 2003年,国务院五部委联合督察组在各地的督察中发现,省级以下开发区的实际数量远远超过已经统计出的数量,个别省份乡、村都有开发区(截止2003年底,已经清查出各类开发园区6015个)。开发区占用土地的数量也十分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注:2002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2﹒4万平方公里)。在近两年的园区建设中,更是“高潮迭起”,以前国家和省批准的开发区、园区面积均不超过10平方公里,而新设立的开发区占地面积动辄十几、二十几平方公里。开发区占用耕地现象也很严重,在去年五部委联合督察组的检查中,发现开发区占用的土地中,大部分是农民的耕地,据统计,开发区占用的土地中55%以上的是耕地,有的开发区占用耕地的比例高达80%以上。 二、开发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国土出让金和税收大量流失。 为了争食外资资本,各地在土地供应上完全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而是给足优惠政策,以低于成本价供地,甚至零地价供地。同时,还推出各种税收减免、配套融资、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等优惠政策,以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如此行为,造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大量流失,据估算,近些年来,开发区土地优惠政策减免的出让金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三、农民补偿政策难以落实,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受损害。 开发区的过度建设,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累计1357﹒3万亩,按我国人均耕地1﹒51亩的水平计算,5年有近900万农民失去土地,即使从中扣除一部分因加入城市化进程自愿放弃土地的农民,失地农民仍相当可观。但是,由于在以前的政策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规定偏低。同时很多的开发区低价供地,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兑现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使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受到极大的损害。 四、开发区产业结构雷同,资源大量浪费。 可以说,当前我国开发区建设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重复建设,据对“长三角”地区的14个城市“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统计,排在前四位的支柱产业都是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趋同率达到70%以上。如西南某省会城市两个国家级的开发区中,相隔十余里,进区的企业都是医药、电子、精密机械等,形成了产业布局的重复,造成了社会资源配置扭曲和浪费。 政府主导的以土地降价与变相减免税收的方式吸引外来投资的开发区建设,已经无法顾及产业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制约经济发展,造成社会资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9日) 袁纯清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 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回升稳步向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煤

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强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扭转了一度时期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这几年超越了我们。“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

关于对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对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提出了“20**年是全县的旅游突破年”,**旅游业的发展再次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是今后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很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有人说:滇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滇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 提出开发**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19**,**化厂曾计划在**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 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森林资源、**九老洞溶洞、铜厂**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 个体户首次对**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xx年,县委十届二次全 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县旅游局。xx年,启动**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 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去年县委**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 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怀仁地税局陈 先谈谈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认识。转型跨越发展,一场山西人敢问“路在何方”的突围之战。有两个原因造成。 1、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粗放型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解放以来共采煤120亿吨,每采1吨煤要破坏2.5吨水,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痛定思痛,山西要改变“利润在沿海,代价在山西”的发展困境。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要鉴戒辽宁阜新教训,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曾经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阜新海洲矿因资源枯竭而申请破产。全市80万人,有20万人下岗。19万人月收入在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山西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产1亿吨。我们不能再走阜新之路。 山西之所以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开始之后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省级试验区。我想,就是要保证山西一旦地下没挖的,还要手里有花的。 下面,我再谈谈对解放思想的认识,我觉得地税部门要重视两个观念。 1、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30年,山西这个资源大省还是欠发达省份,与周边的内蒙差距日益拉大。显然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思想观念束缚较重。个别同志工作中,总想着要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停靠在上级的工作思路下。工作起来缺乏棱角。从袁纯清书记推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我学习到,基层工作者要“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和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2、价值高于位置。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我建议地税人的要树立“价值高于位置”的思想。铁打的营盘,首先要有铁打的兵。如果一个单位里都抢好位置,站在前面的精神,站在后面的松垮,是没有战斗力的。为此,上级部门多重视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给站得较远的靠后的多些关注,开发出他们的优点,及时地调整他们的位置。让最基层人员愿意在基层干,感觉干得有价值,有出路。 大税收,应主要体现在科学管理上;大服务,就是要服务纳税人,服务当地经济。我还想谈谈工作上的一些建议:

转型跨越谋发展演讲稿

转型跨越谋发展演讲稿 转型跨越谋发展演讲稿 市环保局马继鹏“转变作风促发展,创先争优做表率”。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先进,创先争优,从我做起。话题很老,但不过时。他对我们广大党员和群众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前一段时间,我们许多同志都去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影片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们沈浩同志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真实、生动地刻画了沈浩同志“做官先做人”的崇高追寻,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有机结合的主旋律影片。通过观看《第一书记》,我们的灵魂再次被触动,心灵再次被洗礼,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201X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屋内去世,年仅46岁。从201X年至201X年两任村官,他和百姓面对面,肩并肩共同走过了六载,6年来,一个不算短的时光,能透释的问题太多了。是他的心系群众获取了人们的爱戴?还是他的先人后己换来了百姓的信任?或许以上的因素都有吧。6年里,他荣获的各种荣誉称号数也数不清。他的事迹,并无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但他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处处都在体现着有别于一般群众的先进性。用群众的话说,沈书记是一个:

“干事、公道,值得信赖的当家人”。多年来,沈浩书记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心中时刻装着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和村里的集体事业,用满腔的热情和赤胆的忠诚践行着“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他知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心中只要有群众,才能为群众办实 事。”“农村不是没有事可做,问题是你有没有去做,你去认真做了,农村就有做不完的事。”他是这样说的,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无数这样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环保工作者。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他们经常超负荷工作,晚上加班是常事,即使是节假日也不休息;他们做事像木工一样精细,但从不叫苦,不抱怨,也不计较报酬;他们每给公众的一分服务,就要付出十分的汗水和努力,力争做到便捷、高效,干一行爱一行,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至,在爱岗敬业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他们赢得了同行的掌声,赢得了同事的尊重,赢得了公众的笑脸,也赢得了今天环保事业蒸蒸日上的荣誉。谢谢大家。 附送: 转正自我总结 转正自我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已接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一个收获的季节,我荣幸的踏进了一个新欣向荣、朝气蓬勃的企业——****。成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什么?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山西必须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大转型促进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国家取向。近年来,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之间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发展全面展开。山西只有奋力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才可能在新一轮"赛跑"中成为"黑马"。 转型发展是山西主题。能源重、化工轻;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而且,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山西省的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鉴于此,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惟有转型的文章做好了,山西跨越发展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如何破题?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那么,山西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该如何破题?

对此,袁纯清在讲话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 这番话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的确,转型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谈发展,不切实际谋转型,就是建"空中楼阁",注定难成大业。以煤为例,山西"因煤而困",但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因此,山西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重要资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袁纯清紧密结合省情,指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袁纯清代表省委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定位,振奋人心,引人遐想。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前景灿烂--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如何解释拉美陷阱? 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调研报告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科技示范园办公室 ***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岳市长在经济开发区专题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按照构建云南新经济平台和桥头堡建设的经济平台这“两个平台”来确定目标”“要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这不仅是对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提出的整体设想,更是对开发区下一步发展提出的方向性要求,是把开发区放到省委、省政府发展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全局中提出的新要求。曲靖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明显增强、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有效发挥了示范效应。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开发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新的路径,“逼迫”着开发区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迅速开始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本文拟结合本人近年来在开发区一线的工作实践和走访调研,联系自己对政策理论的解读,就曲靖经济开发区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开发区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从宏观来看 当前世界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总体来看,国内外主要经济指标表明经济正在平稳回升,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还不

强,基础还不十分稳固。再工业化和低碳经济既给我省、我市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技术和人才带来了机遇,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格局和产业布局大洗牌,抢抓机遇、抢得先机、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整合优势资源为开发区发展创造条件,形成新的竞合态势。世情、国情、省情的悄然巨变,都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开发区转型创新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我们曲靖经济开发区从创立到现在,大多已走过十八年的历程,可以说目前进入了后开发区时代。所谓“后开发区时代”,并不是说开发区要消亡,而是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大园区”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为开发区创造实验环境的温室效应不再有延续的必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开发区的功能呈现出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城区发展的趋势,凸显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园区形式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眼下,真正意义上的“大园区”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首先,金融危机加速了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趋向开发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其次,开发区建设只有融入城市化进程,逐步摆脱单一生产功能的局限,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壮大,开发区作为城市地区空间发展中的增长极,将先

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摘要:通过对国家禁止开发区面临困境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清和确定了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并在禁止开发区的保护与发展,以及保护方式、发展方向、管理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在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保护方式;发展方向;管理路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过多开发利用,加之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使得生态和环境状况严重恶化[1]。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中适时地提出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区管理的政策,拟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2-3]。其中,禁止开发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设立禁止开发区对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战略意义。 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文化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但是由于涉及范围较广,保护类型较多,管理目标不一,经费渠道,管理体制等问题,禁止开发区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因此科学地划分禁止开发区,明确禁止开发的涵盖范围,认清形势,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发展道路,达到国家设立主体功能区划的目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1 禁止开发区的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1.1 目前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不妥 《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这种分区进行国土空间开发的管理手段必须建立在划分标准合理、可行的基础上。而主体功能区划自提出之始就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划分标准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区分上:认为既定政策可操作性不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在操作层面体现的技术障碍太多,很难做到既要可行又要合理。 目前,区域经济学界和中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普遍认为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最明确,且从禁止开发区为起点进行划分有利于保证整个划分的合理性。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纲要》中已明文“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且直接衔接现有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系,将既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保护区

以优质服务提升企业品牌以服务转型实现跨越发展

以优质服务体现企业价值,以服务转型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服务转型,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课题,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成功的企业能够在环境的变化当中看到发展的方向,若以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着企业的思路,则会制约着一些组织的发展。 而形成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服务组织是一个企业服务转型的前提,在积极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首先主动形成服务组织。在服务部门增强的同时,也必须优化人力资源,从而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服务创新体系。在服务体系形成之后,要着力于打造自主的服务品牌,推动企业服务转型。重点梳理本企业主流核心业务,根据企业业务重心,打造服务品牌的基本流程,从而使企业能简单有效地走向服务品牌建设之道。同时要在打造服务品牌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创新在服务转型中的重大意义,坚持创新与改进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未来。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无论规模大小与业务的覆盖程度,都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即如何改善现有服务的品质,和如何通过创新服务来开拓新的市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文化、战略、组织和员工行为的系统转变。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服务的概念正在发生改变——服务已经不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应是企业整体关注的对象;服务部门不再是传统的成本中心,而是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中心;服务不再局限于售后环节,而是渗透到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领域,服务转型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无论企业整体还是企业员工个人,都要对服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要向服务环节要利润。在企业价值链所包括的“研发一采购

一生产一营销一销售一服务”众多环节中,服务是企业价值链上最靠近消费者的一环,对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至关重要。通过服务环节,可以让公司的产品增值,消费者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化,集中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很多企业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企业再造和并购重组,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部分制造企业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实现了“制造企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服务通常比物品有更高的利润,并能提供更稳定的收益来源。通过产品服务增值正成为许多优秀公司进行扩张的重要战略选择,产品服务已超越了“售后服务”的含义,成为企业产品价值链上一个重要的增值环节。 商业竞争的真正的含意是以创造客户价值为主题的竞赛,客户要的是“好处”而不是“物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顾客不再满足于物品本身,需要与物品相伴随的服务来获取“好处”。把提供物重新界定为“产品——服务”,符合了顾客的期望,才有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 让产品具有服务价值。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利润最终是通过产品出货量、销售价格、生产和销售成本来实现。然而,现代的制造业企业则是在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走产品带动服务用户的模式,利用产品用户带动其他联动服务,同时通过服务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价值含量,从而带动产品走向更高的利润区域。 依托服务卖产品。正如营销专家所说,营销不但要建立产品流通渠道、信息渠道,还要建立服务渠道,并且产品渠道建到哪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8-16T14:14:24.92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陈晓 [导读]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自贡 643000)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推进转型升级被视作是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比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 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2)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起点,省委袁纯清书记发出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重要号召,为全省“十二五”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宏伟亮丽、波澜壮阔的转型跨越发展新蓝图、新画卷。省信用联社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经营理念和“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的改革发展“九字方针”,成为指导全省农信社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方法论。那么,作为全省业务规模最大、机构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其重要的金融支撑作用,在支持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笔者就此,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浅见认识。 一、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营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新环境 转型跨越,思想先行。省委袁纯清书记讲到,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不解放,思想不转型,转型跨越的步子就迈不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从农信社来讲,不仅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跨越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农信社自身新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融入到支持服务转型跨越的大潮中去。要突破思维定势,切实转变和纠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按部就班、闯劲不足等陈旧思想,支持敢想、敢干、敢冒、敢闯,提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要在理念上创新跟进,进一步拓展延伸“三个转变”经营理念,由被动转型向主动转型转变,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通过思想转型、理念创新,在内部营造一个敢想敢干谋发展、敢闯敢试谋发展、超常加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谋发展的新氛围、新环境。 二、紧贴需求,调整投向,瞄准支持转型、服务跨越的新方向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转型跨越发展工作重点,是农信社金融服务的范围与重点。对此,要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重点,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选准五个支持重点: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全省制定的建设三大农业经济区、十大农产品基地、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持续实施“支农惠民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重点支持一批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普惠增收。二是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绿色信贷,扶持低碳经济。重点支持全省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县。三是支持生态环保建设。重点支持“一市一河”环境整治工程,支持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建设,促进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四是支持民生领域发展。重点支持省政府“513”工程企业和“三农”基础客户,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民营小企业发展等,巩固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五是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出三项支持重点:一要支持建设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五大特色产业区;二要支持振兴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艺术品与工艺美术等九大行业。要全力支持“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关公故里、抗战文化”八大文化品牌,重点支持晋商文化、关公文化和五台山佛教文化三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三要支持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三、突出重点,找准支点,开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关于我市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汇报

关于我市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汇报 一、我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一)社会贡献逐步加大 “十一五”期间,全市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11亿元,业务总收入2043.87亿元,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859亿元,实际到账外资5.27亿美元,期末从业人员138.15万人。2010年,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797.09亿元,同比增长57.3%;工业增加值156.34亿元,同比增长44.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33.9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61.41亿元,同比增长28.9%;实际到账外资15022万美元,同比增长20.3%;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76.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5个。在全市不到3.2%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55.6%的工业增加值,97.5%的实际到账外资,93.5%的进出口总额,44.5%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GDP是全市水平的近10倍。社会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开发区内征地补偿款及时到位、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教育及医疗等社会功能得到改善,不仅成为工业突破的主战场,而且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 (二)产业定位日趋明晰

全市开发区已经由建区之初的重项目轻规划、重招商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项目质量、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工业集中区”逐步向规划引领、产业配套、功能齐全的“经济开发区”转变,各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逐渐明晰。宿迁经济开发区已形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玻璃建材、机械电子、生物科技、软件和服务外包、商贸物流等产业集群,轻工食品、软件和服务外包成为其主导产业;宿城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纺织服装、环保新能源、机械电子、新能源汽车、物流、民营工业配套产业园,纺织服装和五金机电成为主导产业;宿豫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食品加工、钢铁机械、橡塑制品、光伏玻璃等产业基础,金属压延和玻璃建材是其主导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沭阳经济开发区以高新电池、轻纺服装、电子机械、林木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泗阳经济开发区以“3+4”模式进行产业布局,即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大功率节能灯产业、木材深加工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其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泗洪经济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加工产业、机械零部件产业、电子电器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三)特色园区快速发展 近年来,围绕开发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形成了集聚效应。截止目前,全市共有7个专业园区被省商务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分别是宿迁经济开发区的林浆纸产业园和特色食品产业园,沭阳经

开发区建设要点及政策建议

开发区建设要点及政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政府以开发区为载体,采取超常规办法,为投资者和建设项目构筑一条“绿色通道”,以促进地方经济超常规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而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区建设热潮。但是,对于开发区的概念、定位、内容和功能等一些基本问题在广大干部中还没有全面形成明晰认识,从而造成一些思想上的分歧和工作上的困难,有必要对开发区建设要点作一些分析和归纳。 一、开发区的基本概念 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由所在地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进行集中开发建设的特定区域。从体制层面说,开发区有三层含义:①开发区是企业发展的选择。即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分工价值链中,寻找分布于各地的开发区,以满足其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需要。②开发区是区域性载体产品的供给主体。即开发区必须提供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蒸汽、天然气、污水处理、公路网、电信和平坦的土地等;必须提供工业房地产设施,包括标准厂房和写字楼等,以满足投资者尽快生产的需要;必须提供原材料公共走廊和后勤服务等。③开发区是微缩的社会和经济实体,可以提供新型的制度安排。通过创新试验,实施更为优厚的政策(如税费优惠和管理上的便利等),在投资许可、营业执照、

规划建设、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等方面,降低企业与政府的交易成本。 二、开发区管理机构和职能 开发区一般设立管理委员会,作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行使综合管理职能,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工程建设、水电供应、职工招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管委会除了在高授权之内调配人力、财力、土地和制定区域政策外,还可以在宏观政策与部门及地方规章出现矛盾时,利用开发区的特殊地位,自行创立规则,游走于宏观体制转轨时期的矛盾之间,开拓新途径,为体制外循环创造条件,把开发区构筑成一个优惠政策的洼地和强势聚集生产要素与投资的高地。 三、开发区的功能 1、现代化多功能的城区。体现现代化、高科技的特点,创造和谐的城市景观。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载体。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服从旧城的规划,又要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必须与当地密切结合,融为一体,体现开发区作为当地经济增长点的中心职能。 4、对外经济贸易的窗口和基地。不仅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为开发区服务,而且通过开发区对外辐射、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