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贵州粮食增产情况报告

贵州粮食增产情况报告

贵州粮食增产情况报告

贵州粮食增产情况报告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今年的粮食增产情况非常喜人。今年以来,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贵州省粮食增产的情况。

首先,技术支持方面。贵州省农业厅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高效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农业技术。通过对农民技术培训的不断加强和示范推广基地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强了他们抗灾能力,减少了粮食减产损失。

其次,土地利用方面。贵州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鼓励农民将零散农田整合成规模化种植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流转土地,不仅能够使农田得到更好的利用,还能够实现资源集中、效益集约。同时,合作社的成立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种植经营环境,提高了他们的收益。

再次,政策支持方面。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粮食增产政策,例如提供农机购买补贴、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补贴,实行农业保险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农民种植成本,增加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推动了粮食产量的增加。

最后,市场开拓方面。贵州省积极拓展粮食销售市场,与周边省份建立粮食互市机制,加强粮食收购和流通体系建设。同时,

贵州还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扩大加工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以上的措施,贵州省今年的粮食增产情况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贵州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XX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X%。其中,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作

物的产量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贵州省今年的粮食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达到了国家标准。

综上所述,贵州省今年的粮食增产情况非常理想。这得益于贵州省政府多年来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以及农民们的努力和奉献。未来,贵州省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增产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2017年曾都区粮食流通统计分析报告(0306)改

2017年曾都区粮食流通情况分析报告 201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两增一减”,市场购销两旺,库存充裕,区级储备轮换有序,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小幅上涨,粮食供给大于需求,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为全区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将全区2017年粮食流通情况分析如下: 一、粮食流通现状 (一)小麦产量呈“两减一增”、稻谷产量呈“三增”态势。据统计调查,全区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5.44 万亩,总产24162万公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8.23万亩,比上年增0.16万亩,单产278.88公斤/亩,比上年减4.94公斤/亩,总产7873万公斤,比上年减94万公斤;稻谷播种面积27.21万亩,比上年增0.21万亩,单产598.64公斤/亩,比上年增14.09公斤/亩,总产16289万公斤,比上年增506万公斤(稻谷数字为初步调查数字,还未定案)。 (二)粮食购进创近年新高。统计显示,2017年全区共有粮食收储企业8家,粮食加工企业19家,各类农业合作社652家,全年从生产者购进粮食19489万公斤,比上年增14.8%,其中:从生产者购进小麦4210万公斤,同比增加3725万公斤;从生产者购进稻谷15279万公斤,同比减7.3%。小麦收购量增加原因主要为小麦丰收,品质较往年有提高,市场供给量充足,加上湖北金银丰食品有限公司收购量由市粮食局统计范围划入曾都区粮食局统计范围;稻谷收购量减少与今年稻谷收获时长期阴雨天气

导致品质下降有关,虽然今年品质下降,但我们的收储库点还是积极敞开收购符合标准的余粮,一直持续到2018年1月31日。 (三)粮食销售。统计显示,2017年全区共销售粮食29027万公斤,同比减6.8%,其中小麦4010万公斤(折合原粮数),同比增长3725万公斤,增长原因为原曾都区统计范围无小麦加工企业,销售范围基本是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加之少量贸易粮销售,2017年市粮食局将金银丰公司划入曾都区粮食局统计范围后带来销售量的增加。销售稻谷25017万公斤(折合原粮数),同比减17.3%,减少主要因为上半年稻米市场低迷,大部分米厂基本歇业停产,直待2013年稻谷出库市场行情走高后,各厂基本都满负荷生产。 据分析,自2009年后,曾都区粮食销售主要以非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以政策性轮换和拍卖销售为主。粮食大部分加工为成品后销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地,近年来省内市场也在逐步拓展,重点在武汉、宜昌、神农架、咸宁等地市州。今年国有企业销售主要以最低收购价稻谷出库为主,加上一部分轮换小麦销售。 (四)粮食库存仍居高位。统计显示,截止12月底,全区库存粮食24545万公斤,同比减10.2%。分品种:小麦2513万公斤,同比增1.3%。稻谷22032万公斤,同比减11.4%。总库存中,最低收购价粮食库存20149万公斤,其中:小麦874万公斤,稻谷19275万公斤。 对比去年粮食库存情况,今年的粮食库存与去年同期有小幅

贵州农业概况

贵州省农业现状 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种种问题和困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贵州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贵州省的农业和当地条件有着巨大的关系,下面介绍贵州自身条件: 气候条件: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雨水充沛,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贵州常年雨量都超过1100毫米,个别年份曾有2341.7毫米的记录。多阴雨,少日照,绝大部分地区日雨量大于0.1毫米的日数多达160-200天。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土壤条件: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 3230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全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也不高。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贵州近二十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有了较大进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民的素质得以提高,科技意识得到增强,农业投入逐步增加,耕作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的徘徊局面初步打破,贫困落后面貌有所改观,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产品市场供求趋于平稳。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比1978年的643万吨,增加507万吨,增长78.85%;粮食人均占有量也由242公斤提高到295公斤,增加53公斤,增长21.9%;粮食产出率也由每亩159公斤提高到252公斤,增加93公斤,增长58.5%。最近十年,我省粮食总产、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特别是最近五年,粮食总产增长的因素中,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达到54%,超过扩大播种面积在粮食总产增长中的作用。畜牧业也取得迅速发展,200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也由1978年的13.2万吨提高到172万吨,增加158.8万吨,增长12倍;人均肉类占有量也由5公斤提高到44公斤,增加39公斤,增长7.8倍。由于科教兴农得以认真落实,近二十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稳定,市场繁荣,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六五”“七五”期间的28%左右提高到“八五”期间的32%左右,“十五”前四年又提高到37%左右。贵州的农业增长方式已经开始摆脱简单扩大再生产的数量型增长模式,向以质量型为主的集约持续农业增长模式发展。

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关于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二、调查对象 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 三、调查时间: 2010年 四、调查内容 调查2010年贵州省在国民经济方面的相关信息, 五、调查人 ××× 六、调查结果如下 2010年,初步测算,全省生产总值4593.97亿元,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51元(折合182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969.7亿元和5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6.3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2.1亿元,同比增长18.8%。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363.9亿元和57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和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80元和340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和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增长3.64%,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影响,粮食产量仍完成1112.3万吨。畜牧业加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预计达到185万吨,增长9.08%,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蔬菜、马铃薯、茶业、精品水果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新增15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0%。全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分别达到4亿元、2.4亿元,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0.33亿元,同比增长4.7%。二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进一步壮大,建成了一批新的电源点,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200万千瓦,原煤产量达到1.5亿吨。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贵烟品牌进一步做大,茅台酒新增生产能力2000吨,贵州白酒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16.87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同比增长16.6%。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可达1060亿元,增长30%。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引银入黔”工作步伐加快,总投资100亿元的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动工建设。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西南物流中心、贵州金华物流园、修文扎佐物流园区、清镇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贵阳市、都匀市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保险、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贵阳市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大力推进农产品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 一、引言 贵州是中国的西南省份,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农业作为贵州的主要产业之一,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份调研报告将对贵州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贵州农业现状 2.1 农业资源 贵州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业发展。贵州的气候条件多样,有利于不同类型作物的生长。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2 主要农产品 贵州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玉米、红薯、茶叶、烟草等。稻谷和玉米是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比较大。茶叶是贵州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品种和品质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3 农业产业化水平 贵州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还不够完善。农民大多依赖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贵州农业问题 3.1 不平衡的农产品结构 贵州的农业产品结构不够平衡,粮食作物的产量过高,而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偏低。这导致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一些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3.2 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贵州的农业仍然依赖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3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 贵州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对薄弱。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水平不高,产品 附加值较低。此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不够畅通,农民难以获取合理的收益。 四、贵州农业发展前景 4.1 农产品结构调整 为了解决农产品结构不平衡的问题,贵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增加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推广。借助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4.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贵州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借助科技 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4.3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贵州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贵州应该积极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与企业和超市的合作。 五、结论 贵州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存在机遇和潜力。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加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贵州的农业可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民应该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贵州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 一、引言 贵州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发展对助推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调研报告将围绕贵州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展开调研。 二、贵州农业现状 1. 农业种植业 贵州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水稻是贵州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则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小麦主要用于面粉加工,大豆为蛋白质来源。此外,贵州农业还种植大量的工业作物如烟草、油茶、木材等。 2. 农产品加工业 贵州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主要加工产品有粮食加工品、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贵州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而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加工业成为贵州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支柱。 三、贵州农业问题 1. 土地资源狭小

贵州的土地资源相对狭小,耕地面积有限。由于贵州地势复杂,地形起伏大,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贵州需要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发展高效农业等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贵州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依然主要进行人工耕作。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也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贵州需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提升农民种田的效率。 3. 农产品质量不稳定 贵州农产品的质量波动较大,有时优质,有时劣质。这与种植技术、品种选择和加工水平等因素有关。贵州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 四、贵州农业发展方向 1. 优化品种结构 贵州需要发展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品种改良,培育新的耐逆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2. 推进农业机械化 贵州应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3篇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3篇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1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一、xx县农业概况 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20xx -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20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20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 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

调研报告贵州铜仁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铜仁农业 贵州铜仁地区农业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贵州铜仁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形,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条件适宜发展农业。农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之一,对铜仁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调研旨在了解铜仁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实地走访了10个农户。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 农业生产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铜仁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种植作物以稻谷、玉米、蔬菜等为主,其次是果树种植。由于铜仁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农民们在农业生产中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方式,机械化程度较低。 2. 市场销售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铜仁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主要以农贸市场和超市为主,部分农户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然而,由于铜仁地区的交通不便利,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并且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收益不稳定。

3. 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铜仁地区农民普遍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方式进行种植。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民缺乏科学合理的用药知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 2. 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价格波动导致农民收益不稳定。 3. 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4. 农药和化肥使用不规范,存在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五、发展建议 1. 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加强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农产品价格。 3. 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4. 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 六、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贵州铜仁地区农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政府引导和农民的自主创新,铜仁地区的农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贵州主要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主要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贵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贵州的主要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围绕贵州主要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重点关注农业、矿业、制造业和旅游业四个方面。 一、农业 农业是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要生计来源。贵州盛产稻谷、玉米、花生、甘蔗、黄豆等传统农产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贵州农业正在朝着多元化、高品质、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多元化:贵州农业将注重发展多种农产品,在现有传统农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模式。例如,引进高效的蔬菜、水果、花卉种植技术,推动贵州农业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等多个方向拓展。 2. 高品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增加,贵州农业将注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现代农业管理的引进,推动农产品的无公害种植、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满足市场的高品质需求。 3. 绿色发展:贵州农业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推行农业节水技术、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农田防护措施等,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实现农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4. 产业链延伸:贵州农业将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提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例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零售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二、矿业 贵州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磷矿、铝土矿、锰矿等矿产资源。矿业是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也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贵州矿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1. 资源综合利用:贵州将注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例如,将煤炭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将矿石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2. 环境保护:贵州将强化矿山环境保护,通过改善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矿山的土壤污染、减少矿山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 安全生产:贵州将注重矿山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矿山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矿业转型升级:贵州将逐步进行矿业转型升级,将发展绿色、智能、高效的矿业生产模式,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贵州畜牧业调查报告

贵州畜牧业调查报告 一、贵州畜牧业概况1。我省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温暖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186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5—16℃,无霜期约25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日照充足。由于地形复杂多样,所以具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类型的立体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而使得全省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部、西南部高,中部、北部低,各地小区域差别也很大。另外,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端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异龙湖畔还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古代冰川漂砾,经考证这就是古冰川活动遗留下来的地质奇观。2.主要作物种植情况贵州省的粮食作物除稻谷外,有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等;油料作物以油菜籽为主,花生次之;糖料作物有甘蔗、甜菜;棉麻以亚热带为主;蔬菜有萝卜、白菜、辣椒、蕃茄等数十个品种;药材有木香、何首乌、黄连、前胡、当归等500余种;水果有梨、苹果、桃、李、杏、石榴、樱桃等几十个品种。 农业资源及其特点贵州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优质烤烟基地,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省耕地面积1000万亩(含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0.75亩,低于全国水平。常年播种面积300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4位,但实际总产值仅占全国3.7%。耕地、林地、草地的比例关系不合理。旱地比重过大,不利于耕作制度改革和推广高效农业,只有将二者比例控制在8:2.5或6:4较为适宜。森林覆盖率18.9%,森林蓄积量20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仅占

全国13.3%。自然灾害频繁,每年因干旱缺水而造成农业减收损失60亿元左右。而且粮食生产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民增收困难。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并已开采的煤炭达30多亿吨,占全国近一半;磷、硫、铅锌、铁、铜、铝土矿、重晶石、石灰石、石膏、金等储量亦相当可观,此外,锑、汞、汞、银、铂族金属、冰洲石、稀土元素及白云母、蓝宝石、汉白玉等非金属矿藏储量也较丰富。非金属矿主要包括煤炭、铁、硅酸盐、石墨、蓝晶石、红柱石、绿柱石、石英岩、大理石、萤石、滑石、辉绿石、云母、膨润土、耐火粘土、石灰石、白云石、沸石、长石、石棉、石膏、石英、硅藻土、钾、钠、钙、镁、锶等27种,已查明储量的有14种,估算储量的有17种。

调研报告贵州铜仁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铜仁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铜仁农业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为了进一步了解贵州铜仁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我们团队进行了实地调研。贵州铜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贵州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农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贵州铜仁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及时间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时间为2021年10月,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农业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政府部门代表。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 1. 农业发展现状 贵州铜仁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农业发展。农产品以稻谷、玉米、蔬菜和水果等为主,其中稻谷和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 2. 农业技术应用

调研发现,在农业生产中,贵州铜仁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农民运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和植保作业,利用精细化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 3. 农业生产与销售 贵州铜仁地区的农民主要通过农机合作社、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等方式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当地政府也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了一些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 4. 政策支持和问题存在 据调研发现,当地政府为了推动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等。但是,部分农民反映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产销对接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对贵州铜仁农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农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 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产销

贵州四化工作情况汇报

贵州四化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贵州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 进四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下面就我省四化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一次汇报。 一、工业化。 在工业化方面,贵州省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新兴产业蓬 勃发展。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我省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工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城镇化。 城镇化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城镇化建设 力度,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 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 行动、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总体来看,贵州省四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四化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四化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贵州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贵州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作者:李旭王晓燕 来源:《粮食问题研究》2022年第04期 摘要:粮食产业发展关系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粮食产业连接生产与消费,在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城乡融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贵州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旨在探索产业发展有效路径,更好推动贵州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产业发展产业链精深加工 近年来,贵州始终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创新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统筹抓好军粮供应保障,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全面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粮农增收及粮食市场供应稳定,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但粮食安全保障任务仍然艰巨,地方粮食储备能力有待加强,粮食产业发展问题依然存在。 一、发展现状 (一)粮食生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贵州省粮食播种面积4181.55万亩,同比增长1.22%;粮食总产量1094.9万吨,同比增长3.49%;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326万亩、产量256万吨,产量同比增长1.7%;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秋粮长势好于常年。通过“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培育了15个优质粮油新品种,示范县优质稻、杂粮、油料种植面积累计达100多万亩。 (二)粮食购进 2021年贵州省入统粮食企业商品粮油累计购进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52.6万吨(折合原粮),其中省外购进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11.1万吨,粮食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4.6万吨。饲料用粮和酿酒用粮需求旺盛,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粮食品种需求量大幅增加是粮食外购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购进来源:粳稻(米)主要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购进,籼稻(米)主要从湖北、江西等省购进,小麦(面粉)主要从河南、山东等省购进,玉米主要从东三省、内蒙等省区购进。目前贵州与黑龙江、湖北、河南等14个省区签订了粮食产销合作协议;与中粮集团、贵州磷化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异地生产基地20多万亩,年生产调入粮食8万吨。粮食储备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储备库存数量真实、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三)粮食加工

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7篇

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7篇 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1) 松土、开犁、除草、剪枝……连日来,在都匀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里,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纷纷开始抢抓农时,投入到一年的春耕备耕生产中。 “用来育苗的辣椒种子要先晒2-3天,再用55℃的温水浸泡种子15分钟左右,浸泡后用清水把多余的药液冲洗干净……”来到毛尖镇富溪村蔬菜基地,都匀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杨云颖正现场进行详细指导。 据了解,今年毛尖镇富溪村蔬菜基地计划种植辣椒500亩,在农技干部的指导下,基地的育苗工作、农用物资储备工作进展顺利,趁着近期天气晴好,基地抓紧组织工人翻地、耙细苗床,以便于之后进行播种。 来到小围寨街道马尾村的高粱种植基地上,农户罗庆荣正在拔除杂草、疏通水渠,为接下来的春耕种植做足准备。“农技干部经常来指导我们种植,还给我们进行技术培训,这几天天气都不错,田里面的春耕准备也很顺利。”罗庆荣笑着说。 在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总能见到农技干部的身影,为了充分做好技术服务,都匀市1月以来共组织24名农技干部成立八个技术指导组,下沉到全市各乡镇田间地头“点对点”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农户春耕备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确保春耕到地头、服务到心头、责任到人头,全力以赴保障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截止目前,都匀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芦笋冬管、高粱种植、马铃薯种植及药剂拌种等技术培训11期,培训492人次。 要想春耕好,种子必不可少。都匀市农业农村局依据农时节令做好地膜、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等春播物资调动贮备,保证春耕期间农资稳定供应。目前已储备种子215。75吨、化肥1。94万吨、农药20吨、地膜38。06吨,并充分调动全市辖区内农资经销商提前做好农资储备,满足春耕备耕需求。 同时,都匀市重点加大对农资经营户销售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监管,做好农资执法检查,开展春耕生产期间的农资打假,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据了解,今年都匀市春播农作物初步计划制定45。48万亩,其中:玉米11。97万亩、稻谷14万亩(夏播7。37万亩,全年21。37万亩)、高粱2万亩,大豆1。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花生1。01万亩,蔬菜15万亩。

阐述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阐述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立工程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摘要 阐述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立工程建立根本现状.农技推广情况和成效。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与主要模式。总结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省农业科技推广开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立;开展对策;省 1农业开展现状 近几年省农业生产开展比拟快。据统计。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到达875.20亿元.比2001年增长109.07%。2009年农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分别为501.52亿元、281.53亿元、11.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一3.46%、5.43%。近年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见表1。 2009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种植业构造进一步优化,油料种植面积51.31万hm2.增长12.7%:蔬菜种植面积59.96万hm2,增长7.4%;茶园面积13.22万hm2,增长25.7%。全年粮食总产量到达1 168.27万t.比上年增长0.996[6]。近年省粮食总产量见图1。 畜牧业稳步开展。2009年畜牧业生产总值281.53亿元,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69.00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主要牲畜出栏数继续增长.家禽出栏数8 084万只.比上年增长7.9%.肉类总产量到达169.60万t,比上年增长5.0%[6]。近年省肉类总产量见图2. 渔业生产持续开展.2006年渔业产值7.44亿元,2009年实现产值11.06亿元,增长48.66%。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到达11.3万t.比2005年的9.46万t(农业普查前的数据)增加1.84万t。增长19.45%,年均增长3.6%[7J。近年省水产品总产量见图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9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到达108.74万hm2,比上年增长10.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06.42万kW,增长4.48%嘲。近年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见图4。 2近年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立工程工作容及成效 2.1 种植业科技推广容及成效

最新-关于粮食生产潜力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粮食生产潜力调研报告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贵州省一直重视粮食生产,长期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一、耕地资源潜力 1、严格建立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发展。认真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使现有70%耕地用于种粮,奠定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2、加强以水利建设和实施坡改梯工程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贵州是个喀斯特的山区省份,基本农田建设普遍薄弱,保灌面积小。而形成中低产耕地的主要原因,其中占比重大的旱地普遍是坡度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此,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业田建设,增强抗灾能力,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面积,是构建粮食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按“九五”全省年新增1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增 25万亩,以每亩新增粮食100公斤计,至2019年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我省自1991年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年累计实施9万亩,使近 50万亩坡耕地变成稻田,使1468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年累计增产 粮食160.9万吨。今后我省将继续实施坡改梯,以现在的速度,至2019年可使粮食总产增加80万吨以上。 3、加强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中低产田(土)改造,全面提高耕地肥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肥,推行秸秆还田,结合进行“瘦变肥、薄变厚、坡变梯”的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篇一」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是一项持久性工作。近年来,同全国一样,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四区一线”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市的产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这对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保证粮食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彻底好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制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多种因素依然存在,保证粮食产业发展好势头的任务任非常艰巨。本文就我市粮食生产的现状及新形势下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 (一)粮食生产情况:20__年,我市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减产的局面,出现了多年来止跌回升的好势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达到19.77万亩,粮食总产量12.87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13万亩(冬麦1.44万亩,春麦7.69万亩),比上年增加63.2%,小麦总产量3.35万吨。同时依靠科技推广,引进良种良法,小麦单产量也有所提高,由上年的平均亩产300公斤,提高到平均亩产350公斤;玉米种植呈现恢复性增长,20__年玉米面积达到8.92万亩,比20__年增加2.85万亩;20__年玉米种植9.57万亩,比上年增加7.3%,玉米总产量8.52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比上年增加20%,产量0.9万吨。 (二)粮食消费情况:20__年,全市总人口21.5万人,根据社会粮食调查,全市平均每人每天消费口粮400克左右,全年每人消费口粮在160公斤左右,全市人口年消费小麦约近35000吨。按全市每年消费量35000吨,仍有20__吨粮食缺口。但我市处在粮食产销结合区,外来小麦制品(主要是__、__面粉)及大米(东北、江苏大米)进入我市粮食市场。预计20__年我市粮食市场将趋于平衡。 (三)粮食种植收益情况: 小麦种植效益分析:按每亩计算,翻地费:28元;切地费:16元;播种费:12元;收割费:30元;磷酸二铵:15公斤(260元/袋、每袋50公斤)计78元;尿素:20公斤(75元/袋、每袋40公斤)计37.5元;麦种:25公斤/亩(3元/公斤)计75元;水费:75元;(用高价水,水费150元/亩);“两工”款(二轮承包土地):50元(国有土地承包费为100元/亩)。按二轮土地种植小麦的投入计算,每亩总投入为401.5元。 国家对小麦种植每公斤价外补助0.2元,小麦产量按350公斤/亩计算,农民得到价外补助每亩70元,自治区对小麦种植每亩综合补贴94元,农民共得到补助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1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为了确保我市粮食综合生产的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委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__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

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__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__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