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语文《锦瑟》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锦瑟》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锦瑟》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锦瑟》课堂实录

《锦瑟》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全体):老师好。

师:谢谢,请坐。咱们今天上的课,我们可能都已经读过了,我们就先读读看,老师要从你们的声音中开始研究。好,锦瑟,开始。

(教师使用幻灯片显示全诗)

(学生齐读全诗)

师:好,读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告诉我,什么是锦瑟?

(教师指定一位同学回答)

生A:锦瑟本义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一种瑟的一种美称。

师:好。锦瑟指的是绘有花纹的一种什么?

生(全体):瑟,乐器

师:乐器。非常好。读过以后请你告诉我这首诗是写锦瑟的吗?

(给学生留十秒左右思考时间)

生B:这首诗不是完全写锦瑟的,而是由锦瑟引出了一种其他的情感。

师:我非常喜欢你回答里的一个句子——“不是完全写锦瑟的”,也就是说,还是有写锦瑟的地方,是这个意思吗?

生B:是

师:哪一句?

生B:第一句

师:读读看。

生B: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重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好,请坐。

那既然不是完全写锦瑟的,那么你看看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能不能从这首诗里面找出一个字来告诉我它是写什么的。

(指定一位同学回答)你来说。

生C:应该是“情”。

师:辞以情发,诗歌和情感紧密相关。这首诗中“情”字吗?好,我们一起再把整首诗读一下,逐字轻轻地读。

(学生齐读全诗,教师巡视)

师:诗歌离不开情感,诗要表达情感,并不是写乐器,那么这首诗的情感借助哪个字表达出来的?情感的蔓延是靠作者的什么?

(指定一位同学回答)

生D:我觉得作者情感的蔓延是靠一些典故的引用和一些用词,比如说“生烟”、“珠有泪”,用这些词营造一种意境来表达他的情感。

师:回答得很专业。作者想说的这些东西其实都包含了他看到锦瑟时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说这首诗里作者是在——

生:回忆。

(教师板书:忆)师:或者说是开头“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思”。那么这样我们就得出这是一首作者在追忆往事,然后迸发情感的一首诗。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这首诗。

(教师指定一位同学朗读)

(生E朗读全诗)

师:非常好!大家觉得我说的非常好最主要是好在什么地方?

(指定一位同学回答)

生F:我觉得她把诗中伤感的氛围读了出来。

师:对。但是更主要的是,既然是一首回忆往事的诗,那么回忆在电影里应该是快镜头还是慢镜头?

生(全体):慢镜头

师:回忆时人的情绪是缓慢的,所以读这首诗时首先在速度上应该慢一点。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到位,这不是一首快快乐乐的诗,建议同学们再齐读一遍。锦瑟无端五十弦(此句教师用正确的语调示范),预备起!

(全体学生齐读)

师:大家觉得“惘然”这两个字最后读成上扬还是往低沉走,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生(全体):低沉,慢一点。

师:诗人依旧沉醉在对往事的追忆中。大家再齐读一次最后两句。

(全体学生齐读后两句)

师:请同学们说一下这首诗在你第一次读过后给你什么感受?

生G:有点儿悲伤。

师:悲伤在里面,好,请坐。那么再请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哪里有悲伤的感觉。

生H:我觉得最后两句,美好的回忆到现在只剩下迷惘和失意,表达出作者的伤感。

师:好,惘然,还有其他的词吗?

生H:追忆,就是以往的事情到现在都已经灰飞烟灭只剩下回忆了。

师:追忆,不是一般的回忆,这个回忆的特殊体现在哪个字?

生(全体):追。

师:写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年的李商隐,他想要追赶人生的脚步去抓住某些细节是非常遥远的。还有没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你觉得哪个词还没有注意到?

生I:已

师:怎么理解?

生I:能感觉到,说不出来。

师:非常好,这就是读诗的境界,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感觉到但不能言表。“已”字,哪个同学能说出这个味道?

生J:我觉得“追忆”是有一个过程的,而“已”表示时间的短促,说明作者刚刚追忆这段时间已经惘然,表达一种情感的积累和突出。

师:对比差,是不是?在不易见感情色彩的副词上看到了情感,这就是一种高明!我们再想想看,“只是”这个词有没有味道?(停顿几秒)也有这个感觉是吧?好,我们再读一下这两句。

(学生齐读)

师:非常好。为了加重这种悲伤,为了把这个回忆循环一下,我建议大家最后一句读两遍,我看大家怎么来读。

(学生齐读,教师在学生读得过程中指导)

师:女同学读“此情可待”一句,男同学读“只是当时”一句,然后再一起读“只是当时”一句。

(学生按要求朗读)

师:发现没有,读诗的时候总是有种味道,尤其是站在西安这么一块富有历史气息的土地上。还有没有感伤的句子,请大家继续找。

(指定一位同学回答)

生K:我觉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很伤感。

师:为什么?

生K:因为“珠有泪”和“玉生烟”用了典故,有一种伤感的气息。

师:用典故就能表达伤感的气息?

生K:因为“珠有泪”本身典故就是指鲛人流泪,本身就有伤感,再加上诗歌的伤感气息,就更加伤感了。

师:好,我终于听明白了。你不能说用了典故就有伤感气息,而要说用了一个伤感的典故就更加有伤感的气息。尤其是“珠有泪”的“泪”字,大家一起读这句。

(学生齐读)

师:回忆典故其实也是在回忆一个事实。还有没有?

生L:我觉得“庄生晓梦迷蝴蝶”这句,主要把重心放在这个“迷”字之上,庄子难以将自己和蝴蝶分开而叙,这里作者是说自己在愁绪中难以自拔。

师:听懂了吗,同学们?所以着迷也不一定是好事,有的时候就变成一种迷失,因此这里是有悲伤地感受的。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学生齐读)

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些诗句里都有眼泪,都有辛酸。还有哪些同学想说说在哪些诗句中读到了这种悲伤?

生M:“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玉生烟”表明一切美好事物都是一种虚无缥缈,远看是美丽的事物,或洁白无瑕,或闪着金色的光芒,但是走近一看只是一场虚无。

师:非常棒的个人挖掘,请坐。玉不是玉,最后化成了烟,美丽的东西最后变成了缥缈的东西,这有难受,有感伤。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

师:好,我们再一起读一遍,把沉重、悲伤地味道读出来。

(学生齐读全诗)

师:能不能再从首联中找到悲伤的字眼?

生N:无端

师:什么是“无端”。

生N:“无端”就是平白无故、没有缘由的,这里使用相当于埋怨锦瑟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弦。师:其实就是作者在埋怨锦瑟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弦,而且每一根弦都让自己产生这么多的回忆。“无端”其实是很多郁积的情感的迸现。我们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

师:如果要读出作者的埋怨,那么第二句的哪一个字要读好?

生O:我觉得“一”字。

师:为什么?

生O:因为每一根弦都代表了作者的一段时光。

师:对,一个小小的数词上面就是有感情的,因此不能够很平地读,一定要把重音读出来。我们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这首诗如果只是伤感,那就只是眼泪。一首诗如果只是眼泪,又如何家喻户晓的呢?我想这首诗除了悲伤以外一定还有其他的东西。我们一起来读中间的两句。

(学生齐读)

师:大家想想,除了悲伤以外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P:我觉得在“庄生晓梦迷蝴蝶”里的“迷”字,指的是庄子梦到了蝴蝶达到了一个物我困难的境界,就是迷失了自我的这种梦。

师:你抓住了这个“迷”字。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其实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迷”的意境,找到没有?哪些是“迷”的?

生Q:烟、梦、沧海。

师:烟,飘渺的;梦,迷离的;沧海,遥远的;还有遥远的月。因此我们说这首诗能够读出

一种朦胧的感受。那么想一下,如何读出诗歌这种虚幻的美?

生R:我觉得应该轻读,因为有一种虚幻的感觉,有一种转瞬即逝的可望而不可及。

师:“迷”要读得轻一些,其他要读得稍重一些。要通过轻重长短的变换读出诗歌中的迷迷离离、朦朦胧胧。因此,一味的低沉并不能把这首诗读好,还要考虑到语速和语气。一起来试试看。

(学生齐读)

师:非常好!

(教师指定学生朗读)

师:我的眼眶有点儿湿润了,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那么读出了悲伤和朦胧,再看看这些诗句还有什么特点。

生S:我觉得有一种不知名的阴暗。

师:不知道为什么,感到阴暗。那么大家说说看,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这种情感的?我们找找看这四句话有哪些意象。

生T:庄生、蝴蝶、望帝、杜鹃、沧海、珠、泪、蓝田、玉、日和烟。

师:纷飞的蝴蝶、啼叫的杜鹃,这些都是很美好的东西,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这些很美好的东西?

生T:诗人写这些是想表现悲凉。

师:悲凉附着在这些美好的东西上面反而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那我们考虑一下,怎么样把这个美读出来?

生T:伤感、喜爱。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齐读这一部分。

(学生齐读)

师:读出了虚幻,又读出了美丽,还能读出什么?刚才同学说了一个词叫“典故”,请告诉我诗人为什么要用典故,典故能够使这首诗增加一些什么东西?

(教师指定学生回答)

生U:我认为诗人如果直接抒发伤感的话会使整首诗成为平白无故地抒发感情的咆哮,但是如果用典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化进典故里面,不仅有自己的情感,也有典故里人物的情感,让情感变得复杂,也让后人能够从典故里体会真正的感受。

师:大家听懂了吗?如果没有典故,这首诗歌就很直接、很平白,因此典故增强了这首诗文化的味道。因此,大家必须要用心读出这首诗中诗人复杂的感受。所以,一个“雅”字可以代表许多东西。

(幻灯片展示:伤、幻、美、雅……)

师:诗中有伤,诗中有幻,诗中唯美,诗中含泪。当然,随着岁月、经历,还能够让你慢慢读出这首诗中其它的味道。所以同学们,今天你就是诗人,你就是李商隐,在某个黄昏,看着锦瑟,你慢慢地读出自己的心声。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全诗)

师:诗人面对着五十弦的锦瑟想起了他的美好岁月,你们想象一下,那个美好岁月里的作者大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生V:我觉得那时候诗人可能是一个风度翩翩、自由自在、生活很悠闲自得的一个人。

生W: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很有才气,很风流的一个人,因为美好的年华一般都是表达一个比较好的时期。

师:这是一个很玉树临风、很有才气、很有理想的一个人。还有什么?

生X:我觉得诗人那个时候情感应该很丰富。

师:情场上非常得意,爱情路上有美好收获的人,所以他才能够写下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再看见这首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告诉我,他追忆的是什么情感?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遍

这首诗。

(全体学生按要求朗读)

师:告诉我,这样一个诗人,在风烛残年,看到锦瑟,追忆了怎样的情感?

生Y:我觉得是包含了很多的复杂情感,比如畅想。

师:畅想?很快乐的?为什么?

生Y:因为李商隐这个人当时是非常受人欢迎的,而且在政治上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这跟晚年时期有很大差异。所以我认为晚年的李商隐还是很怀畅想那段年华。

师:也就是说你读到了一种不输于命运的情感表达,从那句读到的?

生Y:庄生晓梦迷蝴蝶,我觉得是这句。

师:为什么?

生Y:因为庄周在梦里有一种飞翔的感觉。

师:一种飞翔的欲望,因此只要心未死,生命斗志不屈。

生Z: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从“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也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觉得自己就像一块美玉,埋在地下,希望有人能来赏识他。

师:这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Z:怀才不遇。

师:还有吗?

生1:我觉得是对美好青春的留恋。

师:对青春、对生命的一种留恋是吗?哪一句?

生1:“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个锦瑟共有五十弦,它的每一柱都思华年。

师:一弦一柱思华年,而且都必须是华年。那么未来的岁月他也希望他有华年,因此这位同学解释是对生命的放歌。还有什么?

生2:可能是他以前去世的妻子。

师:你怎么知道他有位去世的妻子?

生2:这是一个历史记载。

师:所以它是一首悼亡诗是吧?因为“锦瑟”的“瑟”字会让我们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生(全体):琴瑟相合。

师:所以这首诗可能是一首表达对妻子思念的诗。我们下面就来看看李商隐的一生。

(展示幻灯片:李商隐简介)

师: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经历也异于常人,年轻时曾有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后与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丧妻,四十六岁就抑郁而亡。所以写下这首诗的李商隐,在《锦瑟》里突出了复杂的情感。政治上失意,情感上失意,人生的许多挫折,内心的许多幻想,最后都凝结成了这首《锦瑟》。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这首《锦瑟》。

(全体学生齐读)

师:(展示幻灯片)一篇锦瑟解人难,在100多年前清代梁启超说过,李商隐的锦瑟他解不出来,但就觉得很美,读起来令人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那么同学们,别具慧心的你还能从这首诗中读到什么新鲜的“锦瑟”?还可能是怎样的解读?

生3:“玉”和“烟”是我们常见的东西,但是“玉生烟”的搭配给人以神秘感。人生慨叹。师:(展示幻灯片:隐)李商隐的诗歌把很多的情感都隐藏起来了,而外露的只是伤。读李商隐的诗歌,要能从外在的伤感中捕捉它隐藏的情感。因此,锦瑟究竟写的是什么,还是交给我们自己用心地诵读,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请一位同学做个示范。

(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诵读)

师:好,全体起立。男女同学交错背诵读,最后一句齐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浅议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浅议 发表时间:2011-12-14T16:20:36.733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彦梅[导读]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活动。刘彦梅 【【摘要】: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活动。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般都是采取自我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为主的方式,样做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发展没有半点益处,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就语文的主体性教学谈谈几点看法。【关键词】:语文教学;和谐氛围;一言堂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是以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具体指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不同见解。这样做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发展没有半点益处,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身兴趣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过程,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特征,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呢。 1.保持平和心态,构建和谐氛围。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二者之间的活动,离不开课堂里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的表演。在这双边活动表演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不能避开老师而纯粹地把学生推上主人公地位的。因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学生就会思无所向,判无定则。但教师一味板着面孔,故着严肃,即使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也会心有顾虑,思有压抑。如课堂气氛沉寂,肃穆,有些学生即使想思后而答,也怕因答错被老师批三评四而无地自容,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了,“一言堂”贯穿到底,这怎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呢?为此,要养成学生为主体性教学,师生之间有必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室内氛围,共同探讨,平等交流。 2.教学具体实施中,要讲究主体教学的灵活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活动。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般都是采取自我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为主的方式,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却是呆板的作课堂笔记,学生似乎成了书本知识的复制工具。这样就谈不上主体性教学,反而还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此,我认为针对不同文体的篇目,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中,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应采取不同的主体性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实施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思维潜力。 2.1散文诗歌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要做到这点要求,教师授课时有必要交代作者写该文章的背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作者当时写所要表达的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去体会阅读情调。如《古都的秋》类似文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尽量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调:或舒缓,或深沉,或急促,或豪迈……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音韵美,领会其意境美,思考其语句中的意蕴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然,作为一个班集体,学生阅读能力程度不一,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他读出某种情调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这类学生多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阅读课文的能力。常言道:“读书百遍其意自尽。”放开让学生去读,这是语文实施主体性教学最根本的一步。通过阅读过后,教师用一、两段作为赏析引导,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对剩下的内容进行理解,再由学生以书面形式进行陈述,最后师生共同评定后综合归纳定案。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思维创新的能力。 2.2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目标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农村中学里,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是不流畅的,至于叫他们感知课文作口头复述更是无从说起。鉴于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先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再抽取学生分别口头陈述每段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其陈述的优劣。在赏析课文时,教师要把较难的或重要的语句以及有关的实词、虚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书上的注释加深对该知识点的把握。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变了过去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灌”、“替”的做法,从而使他们在阅读文言文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方式,在不同文体篇目的具体教学实施程序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确立随堂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立相关的有效教法,确保学生个性思维发挥。 ②学生随堂课的主体性时间要适度,不宜让学生“放羊式”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时间要合理统筹。 ③教师随堂教学内容所提问题不宜面面俱到,要有代表性,新颖性,难易适中。 ④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法,尊重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总之,具体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性的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它需要教师的耐心细致和高度责任感,让学生活泼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和谐充分的发展。(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高二语文:闺 塾(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二语文:闺塾(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语文:闺塾(教学实录) 汤显祖 (见介)(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末)你念来。(旦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

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窈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末) (末)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墨、笔、砚在此。(末)这甚么墨?(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旦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是一个是两个?(旦)鸳鸯砚。(末)许多眼?(旦)泪眼。(末)哭甚么子?一发换了来。(贴背介)好个标老儿!待换去。(下,换上)这可好?(末看介)着!(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看你临!(旦写字介)(末看惊介)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甚么格?(旦)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旦)还早哩!(贴)先生,学生领出恭牌。(下)(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高中语文规范课堂之我见 我们常说,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小组通过相互听课、课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目标达成、主体参与、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学生发展。基于对这五个因素的思考,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始终觉得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将备课组教学的统一性与个人教学特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进行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三种策略的探究,从整体上完善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一、课前:力求备课的实际而准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注重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路设计、内容设置、教法选择、活动安排,评估调控等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教案是备课活动的载体和结晶,教案一般的格式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具体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得失、疑难和创新)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再构) (1)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在关注学生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目标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注意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定的学习内容的摄入量和学习技能的达成度不仅要以学段目标为依据,而且要视学生实际提出分层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体现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2)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3)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4)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2、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内容再构)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实录

《登高》教学实录 师:对诗歌的热爱程度就是对生活的热爱程度,说到诗歌,大家一定会在诗前面加上一个朝代 生:唐诗 师: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唐诗。(课堂上一片热闹)(学生背诵了老三篇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眠》李白的《静夜思》 师:《鹅》是神童的诗,据说骆宾王当时只有8岁,就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很牛。《春眠》就是孟浩然的,这位老兄晚上听听风雨,早上看看落花,很惬意, 至于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历来有误解(老师解释“床“的意思,井栏)师:诗歌是要慢慢的品味的,否则我们就太没品位了,今天我们学习唐代的一位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说到杜甫,我们一定会想到他的绰号 生:诗圣 师:为何杜甫叫诗圣,而不叫诗仙? 生;诗仙是李白, 师:哦,诗仙被李白抢去了, 师:为何不叫诗佛呢 生:诗佛被王维抢去了。 师:为何不叫诗鬼呢 生:诗鬼被李贺抢去了。 师:为何只叫诗圣呢?看来诗圣没人要。称为圣人的只有孔子,还有猴子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诗圣是说诗歌写的呱呱叫,超凡入圣,作品好,还有

生:人品好,诗人中的圣人。 师:他的作品和人品,古人用沉郁顿挫来概括,很精辟。这位老人总是用悲悯的目光审视经过安史之乱的满目疮痍,总是念叨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生: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师:《登高》被誉古今律诗之冠,是杜甫七律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诗的一张名片。何谓《登高》? 生:就是爬山游览。 师:古人登高不仅仅是简单的爬爬山,它是有某种仪式。一般登高在秋季、重阳节。那么登高就是 生:思念亲人和朋友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这是王维登高思亲。重阳节也叫 生:老人节 师:所以登高 生:老人希望长寿,为自己祝福。 师:写这首诗时,杜甫经历了生活的沧伤,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家,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岁月留给他是更深的伤痛,他生活的幸福指数极低。不幸出诗人,(师生共同朗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就是登高所见和登高所感,哪几句是所见,哪几句是所感。(生回答)师:老师说了,登高是在秋季,能在登高和秋之间填一个词吗? 生:悲、叹 生:伤、哀 师:反正不可能是颂、赞这类很阳光的词。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设计典范

盛新凤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浙江省湖州师范附属小学盛新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B 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C 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豪放派词的兴起发展,以及代表词人和作品 一:课程说明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豪放派词产生兴趣;了解豪放派词产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 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了解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及其作品;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能力与技巧;能够掌握各类词派学习的学习方法; (2):教材分析:对豪放派词的产生与发展有系统而具体的说明与分析; (3):学习者特征分析: 年级:高中一年级 优点:学习态度认真;好奇心强 缺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晰; (4):教学重点: 识记豪放派词的代表作者及其作品;能够概述豪放派词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明确此类型题的解题思路;

(5):教学难点:将词作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了解豪放派词人其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豪放派词的特点及代表词作的表达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学方法:1.以代表词作的诵读为开始,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豪放派词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以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生平为例,使学生通过对人物的了解继而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自发的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让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及感悟,了解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2):教学器材:教材, (3):时间分配:代表词作诵读及学生感受5分钟;豪放派词基本引入介绍5分钟;时代背景介绍5分钟;代表人物的生平介绍5分钟;学生自主思考豪放派词的特点并简要表达5分钟;以某一代表作者及其词作为例,进行具体鉴赏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豪放派词的鉴赏思路5分钟;学生自主鉴赏练习10分钟;解题思路及知识运用总结5分钟;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及感悟2分钟;教师总结3分钟。 三:课程设计 (1):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 教师引入话题: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宋词,正是其中之一,婉约派的宁静

高一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 实录)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一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

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 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有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我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石柱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高二年级5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40份。高二(3)班共收回30份,有效卷25份;高二(7)班共收回35份,有效卷32份;高二(8)班共收回40份,有效卷35份;高二(11)班共收回37份,有效卷35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养成了习惯,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

高中语文《鸿门宴》课堂实录

《鸿门宴》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想 《鸿门宴》长期以来都是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这篇课文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性格分析上。然而人物性格的分析既不能超越课文,放到整个《项羽本纪》中去分析,也不能简单的贴标签。既是《鸿门宴》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就要从这一部分文字中去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人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项羽、刘邦二人对待对手、部下、内奸、内应的态度去分析,同时要提醒同学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要注意从散落的细节中去进一步挖掘人物的性格。 二、学生情况 高一(9)班是我校的快班,学生的基础在同龄人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入校以来近一个月的引导,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主预习的习惯,借助资料和课下注释,学生大多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梳理故事情节,穿插字词、句式教学 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4、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鸿门宴》,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板书课题和作者)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生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师:你介绍得很翔实,不仅介绍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出生的地点,人生的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2005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三) 李占民 陈情表 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 (此处老师声请并貌,投入朗诵,强烈的感染了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颇有韩军老师朗诵《大堰河》之风度) 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一起我们学过《出师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 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大家看两个问题: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yo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矜(jin)悯愚诚。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 生: 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 (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生: 师:李密: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讨论意思)

一年上册《我上学了》名师课堂片段实录

《我上学了》课堂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注重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师: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上学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愿意和新认识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吗? 生1:校园很干净、很美丽。这里没有幼儿园的滑梯、玩具,因为我们是小学生了。 生2:我看到学校门口写着几个大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我们学校的名字——幸福小学。 生3: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做游戏,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生4:校园里有月季花、松树,还有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 生5:我看到校园里写着“欢迎新同学”的大字,教室里还贴着《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课件出示“欢迎新同学”“幸福小学”等字) 师:谁认识这几个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你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学校很漂亮,也很热闹。 生2:我喜欢学校。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还能学到好多知识。 生3:学校里有很多好看的花和树,还有许多故事书,所以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师:我们的学校优美、整洁,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小伙伴尽情地玩耍、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热爱学校,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争做优秀小学生! 师: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高兴! 生2:我觉得很快乐。 生3:我很激动,因为我们的学校太好了…… 师:有很多孩子都和你们一样,你听!他们在上学的路上还唱着动听的歌呢! (课件出示《上学歌》,引导学生看着歌词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还发了许多新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语文书吧。(实物投影出示课本封面)师:(指“语文”两字)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生:语文。 师:语文书里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古诗,还有有趣的故事和动听的歌曲,我想找到它们,该怎么找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生1:看目录。 生2:看课文的名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新课标强调学生是现在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一要求明确了学生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但是就目前所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很多老师为了教学进度或依旧走传统教育的老路线,对课堂教学采用包办制,面对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中学生,这些是我们目前高中教学亟待提高的地方。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新课改,目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弊端,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成长性人才。然而,传统教育带给我们的影响依旧很深,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一些老师上面的领导说一套,他们却做一套,依旧按照自己的老路子去培养学生,这是对学生极大的束缚。笔者以为,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不仅是校方的事情,同时也是关系到每位教师的责任和每位学生前途的大事,马虎不得。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善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等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因

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摸底调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落点。而且,这种教学理念必须在教学的初期就得到体现。在教学开始之前,我们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和学生多交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安排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体现以学为教的原则。当然,在课程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比如课前的预习工作,学生只有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和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学生才能跟上语文教师的思路,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而起到优化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在学生刚刚入校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能自己独立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紧跟教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加以解决。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不能动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语文老师应该尽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

高中语文《拟行路难》课堂实录

拟行路难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背诵这首诗。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板书)拟,是模仿的意思,《行路难》是古乐府题材,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学习《行路难》写的乐府诗。我知道,说到《行路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并不会是古乐府,也不会是鲍照的作品,而是李白的名篇《行路难》。能不能请大家来背诵李白的这首诗呢? (学生背诵) 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即使有过茫然,即使前路艰难,但依然高扬自信的风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很好,大家对李白的这首诗很熟悉,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李白的这首诗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 二、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请学生说出诗歌大意,不准确的地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对于“举杯断绝歌路难”一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不同的理 解) 三、再读诗歌,理解情感 1、请学生找出诗中体现愁的动词,并概括所在句的含义。 (1)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愁) (2)古人常常借诗歌抒发心中愁绪,我们读到过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前者是借助环境展现愁,后者是借助动作展现愁,这首诗呢?(动作)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中表现诗人愁情的动作。 能不能都用四字词语概括这些动词所在句子的意思呢? (行叹坐愁——借酒消愁——悲歌激愁——吞声咽愁) (3)这些地方的愁是一样的么? (不一样,愁是流动的,是不断加深的。诗人本想开解自己,哪能整天走着叹息,坐着发愁呢?但是哪能那么容易解脱,于是借酒消愁,没想到,这非但不能消愁,那郁结已久的愁情在酒的发酵下愈加浓烈,平添的酒意更激起了心中愁海的狂澜,于是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的悲愤倾泻出来。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绪,诗人竭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无奈人心并非木石,更何况诗人生就格外敏感的心肠?于是“心非木石岂无感”这痛苦的呐喊冲口而出!诗情在这里达到高潮,诗人似乎要将满腹的痛苦惆怅都说个够,但是就在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视频实录专题

高中语文课堂视频实录专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教学录像1 11-19 《沁园春·长沙》教学录像 11-19 《雨巷》教学录像 11-19 《再别康桥》教学录像 11-19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录像 11-19 田军《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录像 11-19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录像 11-19 《荆轲刺秦王》电影全集 11-19 《鸿门宴》教学录像 11-19 高清电影《鸿门宴》在线观看 11-19 程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录像 11-19 《小狗包弟》教学录像 11-1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录像 11-19 《包身工》教学录像 11-1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教学录像1 11-20 《荷塘月色》教学录像 11-20 《荷塘月色》说课录像 11-20 《荷塘月色》视频朗读2 11-20 《荷塘月色》视频朗读1 11-20 《荷塘月色》视频朗读 11-20

《故都的秋》教学录像(共两课时)11-20 《故都的秋》教学录像1 11-20 《故都的秋》教学录像 11-20 《故都的秋》视频朗读(男声) 11-20 《故都的秋》视频朗读(女声) 11-20 《囚绿记》教学录像1 11-20 《囚绿记》教学录像 11-20 《囚绿记》视频朗读 11-20 《诗经两首:氓、采薇》说课录像 11-20 《离骚》视频朗读 11-20 《离骚》教学录像 11-20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录像 11-20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录像 11-20 《兰亭集序》视频朗读 11-20 《赤壁赋》教学录像(含课前说课)11-20 《赤壁赋》教学录像1 11-20 《赤壁赋》教学录像 11-20 《游褒禅山记》教学录像 11-2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录像11-20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录像1 11-20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录像 11-2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录像 11-20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 教学实录及点评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重庆市渝北中学校高级教师刘祖平 点评:重庆市渝北区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余国源 多媒体展示: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师:这是一副挽联,所挽对象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两卷新诗”,指的是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而“九点齐烟”是济南郊区九座小山的总称,此借指徐之遇难地。他是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的,时年35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进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去感受他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情。(多媒体展示课题和作者)师:请张君同学试读一遍好吗? 生:读(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师:第三节“青荇”的“荇” 应该读xìng 而不是xíng,课文注释已有说明。 师:请听录音朗诵,看看专家是怎么朗读的。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从文章的眼睛推断,这首诗抒发的大致是什么情感? 生:离别之情。 师:离别何处?它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离别康桥。关于康桥,注释①有简单的介绍,我读一下。 师:展示相关图片做补充。 师:临别之际,诗人向康桥的哪些对象一一做了道别? 生: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等。 师: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离别的对象一般都是人,而《再别康桥》却由人间向“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自然物转移,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这是其构思新颖之处。 师: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称作意象。“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物象寄托着诗人对康桥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先看第二节,这一节写“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呢?为什么? 生:柳在“夕阳中”,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所以柳是“金柳”,影是“艳影”。 师:“金柳”为什么像“新娘”? 生:“金柳”有新娘色彩光泽鲜艳好看的特点。 生:“金柳”有新娘的柔美。 师: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师:第三节写“青荇”。这一物象又寄托了诗人对康桥什么样的情感呢?模仿第二节的分析方法,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交换意见。 生:在诗人的眼里,“泥”是“软泥”,“波”是“柔波”,草是“油油的”。这些描写都寄托着诗人对康桥的喜爱。 生:“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招摇过市”中的“招摇”都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