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考研资料《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版 王道俊、郭文安

考研资料《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版 王道俊、郭文安

考研资料《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版 王道俊、郭文安
考研资料《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版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版王道俊、郭文安

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特点:教育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探讨只是作为个人的教育思想混杂在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学科中,以及对个别教育问题的专门阐述。

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特点: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这时教育学有了基本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体罚、主张尊重儿童;反对经院式的烦琐教学方法、提倡实验、启发和直观的教学法。

③科学教育学创建与发展阶段。特点:第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思想给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第二,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给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这时教育学真正步入了科学的殿堂,并日益完善。

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什么?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4.教育历史上有影响的著作和人物有哪些?

①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

②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

③《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④《教育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①原始社会的特点:教育形式简单,内容贫乏,但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因而受教育权利均等。

②奴隶社会的特点:学校成为奴隶主阶级培养自己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场所。奴隶阶级的子弟只能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学习生产技能,受教育只是奴隶子弟的特权。从此,教育便有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③封建社会的特点:教育的目的是为地主阶级培养忠君为政的士大夫。教育的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等,主要向学生灌输“三纲”、“五常”等封建的伦理观点,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产阶级为了生产上的需要,不得不扩大教育的对象,实施“普及教育”,使劳动人民子弟受一定的教育。在教学上,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⑤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人。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与一切剥削阶级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不是为少数剥削阶级服务,而是为全体人民服务。

3.教育有哪些一般特点?为什么?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是指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教育将永远存在。教育的永恒性是其职能所决定的。教育的职能: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是指教育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同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也就不相同。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产生变化教育并不是全部产生变化,如教育的方法、组织形式、科学内容、文字、语言等等,并不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立刻产生变化的。教育自身的继承性以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4.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①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社会生产力;②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社会生产关系。

5.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一切有目的、自觉地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有计划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施加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

6.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如何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可能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可缺少的条件)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任何一个个人或一个时代对于大自然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形成真正科学的认识,在绝对真理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进,就需要科学知识的继承积累。而科学知识的继承和积累又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把已经创建的知识不断地再生产出来,为新一代所掌握继承,通过继承使有限的认识逐步积累为无限,而这种继承与积累同时又为新的科学上的发现做好知识上的储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它可能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且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通过科学研究还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任务。由于学校的有利条件,如科研力量集中,学科门类齐全,有利于开展综合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的研究,以及可以不断地从学生中吸收后备力量等等。

2.生产力发展如何制约教育的发展?

①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而且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需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数量。这种剩余劳动的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的人口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培养什么样的人,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标准,提出一定的要求,其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③生产力发的展制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一般表现为学科设置的门类由少到多和学科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上。

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决定教育?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教育怎样反作用政治经济制度?

①(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所有人才)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最好的宣传舆论阵地)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③(教育是促进政治民主的重要途径)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5.教育为什么不能决定社会发展?阶级社会教育为什么都具有阶级性?

因为①社会的演变,旧生产关系的改革,社会根本变化,只能通过革命来实现,仅仅依靠教育是不能完成的。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旧的所有制关系不能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时,就要发生革命突变,改变旧的所有制关系,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没有改变以前,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可以出现,但不能占统治地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③有了新的政权,才能有新的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新教育的作用④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虽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而不是根本动力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有统治阶级的教育,也有被统治阶级的教育,但占统治地位的是统治阶级的教育。统治阶级掌握政权,也掌握教育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按照什么方针政策教育下一代,都反映着本阶级的意志,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均属于一定阶级的教育。

6.教育对社会发展具体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①1.教育如何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②4.教育怎样反作用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对与生产关系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还是阻碍社会发展,这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所代表的是什么阶级。当生产关系代表的是先进阶级利益时,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就有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代表的是没落反动阶级利益时,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就有阻碍作用。

7.为什么说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的?

①2.生产力发展如何制约教育的发展?

②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决定教育?

③1.教育如何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④4.教育怎样反作用政治经济制度?

8.结合本章的理论说明、论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向着积极进步的方向,由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地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识的发展和意向(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的发展。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状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㈡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不过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实距,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况且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所以说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总之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①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按照人发展的规律有效实施?(看书P52)

①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序:A知识的逻辑顺序B人身心发展的顺序。

②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要把握年龄特征;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教育者还应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的衔接点的质变期,做好阶段间质变期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过渡和衔接工作。

③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

④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教育要把握“关键期”;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的教育。

⑤人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要相对稳定,慎重变化。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

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要求。它反映了社会通过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所期望实现的一种要求。

2.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是由两方面组成的:

第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期望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核心);

第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符合那种社会需要或为那个阶级的利益服务(导向)。

3.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要求

教育是使人发展的一种特殊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发展。但是个体的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要受社会发展所制约,服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使人去适应他所生存的那种社会关系,获得他所能获得的发展。

(1)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

(2)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要求(在阶级社会往往反映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2、人身心发展的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离开了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就无从反映社会的要求和促进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教育只有适应了人发展的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什么?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我国教育目的突出无产阶级性质,也体现了社会成员基本的共同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5.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青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6.义务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①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②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民教育的普及

③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④义务教育是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⑤义务教育制度与民主制度的发展相适应

⑥实施义务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

⑦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经济和行政措施相配套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

第五章教育内容

1.教育内容的概念。

教育内容是指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各方面教育的总称,也常被称为教育的组成部分。

2.确定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①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的首要依据。

②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条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据。

3.简述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①德育②智育③体育④美育⑤劳动技术教育

相互关系:①虽各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但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德育、智育和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德育是根本,智育是关键,体育是基础。因此,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时,不仅要处理好各“育”之间的关系,而且特别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德育、智育和体育之间的关系。

③德育为智育指名了政治方向提供了思想方法,并且回答智育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智育是德育的认识基础。

④体育是进行德育、智育以及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

⑤不仅要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要以德育、智育、体育为基础,但又不能用德育、智育、体育代替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因为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独特任务,并且能促进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发展。所以,要德育领先,“五育”一起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任何偏废的观点和倾向都是错误的。

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

①德育,全称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它反映了青少年一代成长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三方面就要求。三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必须三者并重,不能偏废。

②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教育。开发智力是智育的主要目标。

③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狭义的体育即是学校体育,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健康的身体活动知识、技能,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活动。

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⑤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其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第六章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纵向、横向的衔接关系。

2.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

①学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②学制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

③学制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④学制受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学制改革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适应。

②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④相对稳定性和科学的变革相结合。

4.学制改革的趋势有哪些?为什么?

①重视学前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智力开发是当前世界上十分关注的问题。国外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小学已不是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②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定年龄的儿童受一定程度国民教育的年限,是一种强迫教育。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高学历、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

③改革普通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当前学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④高等教育多类型化,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适应科技发展,知识增长速度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新形势,世界各国对成人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对走出学校的人们实施再教育。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和人发展有哪些作用?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的作用。

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年轻一代思想的健康成长起着特殊的作用。

③教师是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在把人由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2.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①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④教师劳动成果的间接性与集体性。

3.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㈠教师的职业道德①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工作。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④虚心学习,团结协作。

㈡教师的文化素养①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②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③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④准确的教育法律知识。

㈢教师德能力结构①加工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②了解分析学生情况并给予正确指导的能力。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④组织管理能力。⑤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什么地位?为什么?

1.历史上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不同看法

(1)被动的接受者

(2)自主的发展者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占据着双重地位。

分析原因:①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客体。②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又是一个活生生正在成长发育的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他们并不是处于消极被动地位,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因素作用于学生,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力作用。从这种意义看,学生又是教育的主体。

第八章课程

1.课程、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概念。

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指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计划: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其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学科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一般包括说明和本文两部分。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其一般包括目录、课文、习题、练习、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索引等部分构成。

2.试分析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学科课程(也称传统课程理论)主张分科教学,其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的学科,分科进行教学。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连贯性进行编制。

特点:第一,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第二,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第三,强调训练的价值。

优点: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缺点: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则是不可取的。

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其反对分科教学,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因此要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称“活动课程”。

特点:第一,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第二,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第三,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优点:重视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有益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

缺点:过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3.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有哪些?

①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②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③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④重视个别差异。

4.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具体表现为哪些形式?

①课程计划②教学大纲③教科书

第九章教学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即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

3.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应占据什么地位。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以教学为主安排好各项工作。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好教学。只是由于:

①学校的特征和职能决定

(1)从教材的角度看

理论知识——应用(检验理论、形成技能)——再理论——再应用…

(2)从学生的角度看

掌握理论知识所需的感性材料——理论知识——应用——再感性——再理论——再应用…

③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2)理解教材,形成概念(中心环节)

(3)巩固教材,牢固记忆

(4)应用教材,形成技能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与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历史上的不同看法:

①教学以发展学生智力为目标

②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标

③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成正比

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即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知识与智力的区别:

①知识:人类认识的成果,对于个体来说是后天习得的,只要积累总量就会增加。

②智力:人类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使先天的脑和后天客观现实的结合,其有迅速增长、缓慢增长、保持和下降等不同阶段。

知识与智力的联系

①掌握知识需要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作为基础。

②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

所以我们说没有离开智力发展水平的知识掌握,也没有离开知识掌握得智力发展。

(三)掌握知识与形成品德辩证统一规律。

①教学具有教育性就是指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德会产生变化。

②品德:政治观念、思想方法、道德规范

③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中就包含着品德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是品德形成不可缺少的科学基础。

④品德是由品德知识、品德情感、品德行为和品德意志构成的。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辩证统一规律。

①人的心理:认识过程、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

②智力因素是指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

③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④智力活动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自身的水平会提高。

⑤非智力活动是依赖智力活动存在的,失去了智力活动非智力因素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①教师与学生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应该是循循善诱引导于前的人,但是教师的教不能决定学生的发展。

②教学过程中真正要得到发展人是学生,教师教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否发展取决于学生自己,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一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大多数人的素质还是很高,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在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人拿走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心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人学姐亲自整理,累计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一臂之力,金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 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 是 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 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 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 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 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 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 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 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 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 (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 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 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 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 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 促进了人的解放。(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进一步规定了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和生存权, 强调和保证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日益凸显,人 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提高、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提高,人的地位和价值也将提升。第二 章 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 织、系统 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的发 展,社会的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 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 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的人1)人的发展具有 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遵循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其要求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 促 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阶段性,此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 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 法,进行针对性 教育。 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

教育学考研题库33套 (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美国;六、三、三 7、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8、孔子;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2ABCD3B4D5ABC6ABCD7B8D9C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考研教育学各科笔记

教育学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的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教育学的任务与教育的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我国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比外国最早的、古罗马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早300来年。但萌芽时期所有的教育学方面的著作,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都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和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原则。德国,康德,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经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现象的描述过渡的理论的说明,开始运用心理学知识。但是,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试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因而,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

考研专业课: 考研教育学真题和答案(完整版本)

考研专业课:考研教育学真题和答案(完 整版本) 2013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A.学区教育制度 B.成人教育制度 C.教师教育制度 D.教师资格制度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第六章教育制度,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教育学》2015年春季期《教育学》期终考试复习大纲

2015年春季期《教育学》期终考试复习大纲 (考试班级:中文131、教育2014班等) 使用教材: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 1. 了解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历史发展脉络。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缉捕,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生产劳动起源论 教育历史发展脉络:一·古代教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 二·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未来教育 现代社会的特点:①以大机器的使用和无生命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生产效率全面提高.③社会分化剧烈,社会分工精细. ④社会流动性增强,业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和地缘关系而成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自主程度增多.⑤法治取代人治成为政治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社会的民主化程度提高.⑥城市数量增加、规模加大,农业人口的比重降低至半数以下.⑦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联络手段高度发达,个人、群体、组织、区域、国家日趋开放.⑧人的思想观念充分更新,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加强,崇尚科学、信服真理、追求变革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或价值取向.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民主化全民化教育权利平等化信息多元化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一.古代教育 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三.未来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答案】A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学校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2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人。 二丶湖南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49教育学基础综合。

其中专业课的749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有指定参考书籍和大纲。学校要求复习按照《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涉及的相关书籍复习。凯程教育的老师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刘铁芳主编:《学校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因为教育学考研专业课的分数占300分。所以凯程教育的老师强烈建议刚开始备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同学们从教材开始,而且教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附录:18年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9]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教育学》笔记(王道俊、郭文安版)

绪论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 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 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也不会自觉地改造自然,更没有用语言来传授经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

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 析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2015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首发2015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答案,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参照。对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试着手复试。此版本答案考研老师整理的版本,如果对部分题目有异议,可以和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咨询。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真题解析】B 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 B.《生命线》 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 【真题解析】B 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 【真题解析】A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真题解析】D

2019年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南京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丶南京大学历史简介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南京大学于1954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1965年,共招收276名研究生。1978年,南京大学又一次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4年,南京大学被列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单位,199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33所研究生院综合评估中南京大学名列前茅,被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建立,标志着南京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南京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丶南京大学参考书籍 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64德语或265法语 ③625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专业课625教育学基础综合是自主命题,没有指定参考书和大纲。 625教育基础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凯程教育的老师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得任务、过程、原则与方法。 3、能运用教育得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与解决教育得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得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得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得萌芽、教育学得独立、教育学得发展多样化、教育学得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得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二、教育得概念 (一)教育得质得规定性 教育就是有目得地培养人得社会活动。有目得地培养人,就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她社会现象得根本区别,就是教育得本质特点。 (二)教育得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得涵义、地位与作用。 教育者:凡就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得作用得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得主导者。 受教育:就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得人。地位:受教育者既就是教育得对象,也就是学习得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得纽带,就是开展教育活动得内容与方式。 (三)育得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得特点;现代教育得特点。 1原始得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与生活得过程中进行得; 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2古代学校得出现与发展 2 教育得公益性日益突出 3教育阶级性得出现并不断强化; 3 教育得生产性不断增强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四)教育概念得界定 广义教育:凡就是有目得地增进人得知识技能,影响人得思想品德,增强人得体质活动,不论就是有组织得或就是无组织得,系统得 或就是零碎得,都就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得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得学校教育,包括半日制得,业余得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与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得发展 (一)人得发展概述 人得发展涵义; 1 人类得发展或进化; 2 人类个体得成长变化过程。 大体分为生理发展,心理,社会发展。 人得发展特点; 1未完成性(可塑性,人得需教育性与可教育性);2 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得能动,自主,自觉,自决与自我塑造等能动性,就是人得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得不同,这就是人得教育与人改造自然得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得等活动之 间得最根本得区别。); 人得发展得规律性: 1 顺序性(人得发展具有一定得方向性与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2不平衡性 (人得发展并不总就是按相同得速度直线前进,不同系统得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得成熟水平就是不同得;同一技能系统特性在发展得不同时期有不同得发展速率) 3 阶段性 (人得发展既体现出量得积累,又表现出质得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得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得飞跃。) 4 个别差异性 5 整体性(教育面对得就是一个个活生生得,整体得人,她既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得独特性。) (二)影响人得发展得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

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解完整版

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解(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参考答案:C 考点分析:凯洛夫的《教育学》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参考答案:A 考点分析: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它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人们通过教育实践,把年幼无知的儿童培养成为能够担负一定社会职责的成人。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参考答案:B 考点分析:教育具有文化选择、批判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D 考点分析:可塑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随着环境、教育和人类实践活动的

经验贴教育学考研如何做笔记

经验贴|教育学考研如何做笔记 2020考研现在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教育学考研的考生们现在肯定被各科的笔记所烦恼。对于考研,知识的累计是必须的,但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记笔记方法,你只能把知识记到笔记本上,而不是你的脑子里。 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同学们,今天博仁考研小博就来为大家重点梳理一下在教育学考研中面对大段大段的笔记,我们该怎么去攻克它们。 一、做笔记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在教育学考研的备考中做一份笔记的重要性,其实做一份属于自已的笔记是一位考研成功学生的必备选项,笔记也可以真实的反映自已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笔记也是一个注重过程的事情,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到底笔记该怎么去做呢 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总结自已一直害怕的知识盲点,知识点的杂、乱,每次见到的题型就发怵,这个部分的内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作为一整个模板集中整理一下。 也可以根据关键词整理,在做笔记的时候,并不需要你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进去,只需要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关键词放进去即可,这样在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已所整理的关键词边回忆边背诵,整个知识点内容便串了下来,自已看懂就好。 三、各阶段的笔记如何使用 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笔记就是框架细化的词汇,会做到比较细的程度,并且用两种颜色的水彩笔分别来表示哪些是细节点,哪些是大的框架;第二个阶段的笔记是在第一个笔记的基础上更加的细化,标出具体细分的123。其实不管大家做两个阶段的笔记还是三个阶段的笔记,都应该把笔记做的越来越简单化,达到在最后的考试中映在你的脑海里。 四、做笔记的几个误区 下面是博仁考研小博为大家总结的在做笔记的过程中的几点误区,大家希望不要模仿,要及时避免。 (1)不要把做笔记简单的理解为拿来主义,就照搬照抄书上的或者讲义上的知识点这点是非常不可取的,笔记也是代表了你自已的思想,照搬照抄的话就是把别人的思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解析

WORD格式.分享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 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 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 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 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 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 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 (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 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 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 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 促进了人的解放。(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进一步规定了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和生存权, 强调和保证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日益凸显,人 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提高、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提高,人的地位和价值也将提升。第二 章 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的发 展,社会的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 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的人1)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遵循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其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3)阶段性,此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 生的 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 法,进行针对性 教育。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 同的 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个性,促进学生自由 发展5)整 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是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 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