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1.2设计思路

(1)以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系统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规律,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维修技能,基本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和技能能力为目标。

(2)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该课程由离合器构造与维修、手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万向传动装置构造与维修、驱动桥构造与维修、车桥构造与维修、车轮和轮胎构造与维修、悬架构造与维修、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防抱死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构建而成。

(4)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00-110。

2、课程目标:

通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了汽车底盘各总成、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和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能准确分析故障原因的必备知识。学会汽车底盘各零部件常用的检修方法;学会处理汽车底盘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学会使用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本课程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传动轴制造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通过录像、企业生产实例、课后拓展作业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工艺实施的基本职业能力。

3、教材应体现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以企业生产任务作为课程项目任务,引入与完成项目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在教材编排形式上注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材应图文并茂,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职业活动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教材中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汽车维修过程。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训中增强动手能力,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挂图、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摄像、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利用各种实训室,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5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职后生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了解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门课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开设于第二、三学期。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考核中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要求。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中,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而设置的,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原理,具备现代汽车拆装、调整、性能检测、维护维修和保养能力。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知识,具备现代汽车底盘各总成拆装、调整、维护、保养及检修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汽车底盘各总成结构简图的识图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先总体介绍了现代汽车底盘的组成、功能及汽车行驶原理,然后按汽车底盘各总成来展开详细学习。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评价,其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考核成绩占40%,学生平时成绩素质考核占20%,三者相加结果作为本课程考核总成绩。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0学时,学分为5学分。 四、课程目标 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了解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汽车底盘各总成结构简图的识图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媒体工具进行信息收集的素质;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完成工作任务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2)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知识;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检修知识 •会识别、找全汽车底盘各总成的零部件; •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对汽车底盘各总成作快速检测并作出正确判断。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底盘的整体结构、各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检测、维修及调整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通识教学目标 1.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 具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3. 建立汽车医生的概念,逐步由“汽车护士”向“汽车医生”转变。 4.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2)专业教学目标 1. 掌握各类汽车底盘整体结构的特点; 2.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检测、维修及调整工艺 4. 了解现代汽车的先进结构、特点和原理。 三、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55学时。

2.综合实践模块是以底盘拆装、调试和分析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基础模块 续表

综合实践模块

[学时分配] (一)学时安排建议: (二)教学方法建议 1. 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可以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开展常用工程材料、标准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查;组织开展以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改革等为载体的创新思维训练。 3. 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可结合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要求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报告,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四、说明 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3年制)。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其中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带☆的章节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余内容为本专业必须完成的。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充分利用直观性较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物及现场教学方法,必要时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边讲授,边演示。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4. 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采用表现性的评价方式。 5. 建议对阶段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内容独立考核。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1.2设计思路 (1)以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系统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规律,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维修技能,基本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和技能能力为目标。 (2)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该课程由离合器构造与维修、手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万向传动装置构造与维修、驱动桥构造与维修、车桥构造与维修、车轮和轮胎构造与维修、悬架构造与维修、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防抱死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构建而成。 (4)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00-110。 2、课程目标: 通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了汽车底盘各总成、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和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能准确分析故障原因的必备知识。学会汽车底盘各零部件常用的检修方法;学会处理汽车底盘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学会使用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本课程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传动轴制造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通过录像、企业生产实例、课后拓展作业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工艺实施的基本职业能力。 3、教材应体现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以企业生产任务作为课程项目任务,引入与完成项目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在教材编排形式上注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材应图文并茂,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职业活动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执笔人:AAA 审核人:AAA 制定日期:2019年11月 目录 一、前言 (2) (一)课程的性质 (2) (二)设计思路 (2) 二、课程目标 (2) (一)知识目标 (3) (二)技能目标 (3)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3) 四、教学设计 (5) 五、实施建议 (6)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6) (二)教学建议 (6) (三)教学基本条件 (7)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 六、教学评价 (7)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88 学分:5.5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先导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结构(上)、汽车结构(下)、 后续课程: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综合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训 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本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维修工艺,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各部件正确拆装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掌握汽车底盘修理的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机、工、量具;增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水平,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课程类型为:(理论+实践)课(B类)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底盘维修》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汽车制造、服务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

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构造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底盘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在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过程性知识的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就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新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

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二是汽车底盘构造的理论、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之中——汽车底盘大修。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①确认工作任务 模拟某型轿车车主要求及故障检测诊断结果,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学生对院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实训车辆底盘进行大修。 ②计划 由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维修项目组,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制定汽车底盘各系统全面检测与维修计划。 ③实施。学生分组,确定组长;老师、实训技师(客户、技术顾问)与学生(项目经理、技工)签汽车底盘大修检修合同。学生进行汽车底盘、检测设备认识学习;选择工具、仪器和设备。制定安全规则。制定检修工作方案。交流讨论,对汽车底盘进行结构分析,熟悉各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工作特性。老师总结。完善汽车底盘的检修工作方案与步骤。进行汽车底盘的检修。老师现场指导讲评。学生写检修报告。教师点评总结,按考核评分表,检查评分。 ④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 过程检验,将实际情况与过程性目标进行对比,必要时进行返工。 将车辆移交顾客,顾客检查验收,用户结账,为顾客签订保修和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

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重难点 重点:1.离合器结构与原理

(完整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

(完整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执笔人:AAA 审核人:AAA 制定日期:2019年11月 目录 一、前言 (2) (一)课程的性质 (2) (二)设计思路 (2) 二、课程目标 (2) (一)知识目标 (3) (二)技能目标 (3)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 四、教学设计 (5) 五、实施建议 (7)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7) (二)教学建议 (7) (三)教学基本条件 (7)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8) 六、教学评价 (8)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88 学分:5.5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先导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结构(上)、汽车结构(下)、 后续课程: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综合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训 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本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维修工艺,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各部件正确拆装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掌握汽车底盘修理的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机、工、量具;增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水平,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课程类型为:(理论+实践)课(B类)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底盘维修》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汽车制造、服务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底盘拆装和维修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以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 本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课程,使学生认识汽车底盘的总体构造、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简单的底盘故障诊断技能。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设备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2.课程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 (2)教学体系满足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中等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3)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 (4)理论知识与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设计教程注意三个“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过程结合,现场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岗位素质提高相结合),同时顾及师生角色的调整、能力的传递以增加学习的趣致和难度(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比例逐渐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断增加)。 (≡)开设时间与学时 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112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汽车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 掌握汽车底盘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方法。 2. 掌握正确使用、操作汽车底盘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的方法。 3. 掌握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方法。 4. 掌握汽车底盘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方法。 5. 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底盘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国内外汽车底盘技术发展的状况。 (二) 汽车传动系 1. 概述 了解汽车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汽车的驱动形式与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2. 离合器 了解离合器的功用、性能要求和类型;掌握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典型离合器的构造,主要零件的检修、离合器的装配与调整、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 普通变速器 了解变速器的功用、类型;掌握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原理;掌握变速器变速传动机构的构造和各档传动路线,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构造和工作情况;掌握变速器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变速器主要零件的检修,变速器的装配、调整、磨合与试验。 4. 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 了解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及组成;掌握自动变速器各部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检修。 5. 万向传动装置 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掌握万向节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理解万向传动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构 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组选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根据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新型自动变速器、车轮防滑转电控系统、电控悬架系统、电控转向系统等一些先进的轿车新技术,同时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检修的基本技能;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测试方法;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汽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等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教学目标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技术对汽车电路有较强的故障检测、分析和处理能力,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和性质,掌握典型电路的组成、工作过程(原理)作为基础还是必须的,但这里考虑职业能力培养针对性和明确性的特点,将各个基础电路与汽车电路的结合,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教学。并随着教学实践进行调整改进。 鉴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且考虑课程有基础性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主要依托汽车专业和电工电子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实训室开展,目的是讲、学、练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从使用的角度掌握所学内容,为后续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时 学时:144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车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和主要部件的检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分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 掌握汽车底盘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 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方法。 6. 掌握正确使用、操作汽车底盘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的方法。 7. 掌握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方法。 8. 掌握汽车底盘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方法。 9. 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底盘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方法。(三)授课课时:144课时 (四)课程学分:8学分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习成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提高其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时间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2)采用探究式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避免出现“灌输式”的教学现象。 (3)实物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采用模块式教学,以提高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评价方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反映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应到达高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是汽车运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在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过程性知识的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就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新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

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到达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二是汽车底盘构造的理论、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之中——汽车底盘大修。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①确认工作任务 模拟某型轿车车主要求及故障检测诊断结果,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学生对院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实训车辆底盘进行大修。 ②计划 由5-8名学生组成一个维修项目组,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制定汽车底盘各系统全面检测与维修计划。安排100工时,维修材料成本控制在2000元。 ③实施。学生分组,确定组长;老师、实训技师〔客户、技术参谋〕与学生〔项目经理、技工〕签汽车底盘大修检修合同。学生进行汽车底盘、检测设备认识学习;选择工具、仪器和设备。制定安全规则。制定检修工作方案。交流讨论,对汽车底盘进行结构分析,熟悉各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工作特性。老师总结。完善汽车底盘的检修工作方案与步骤。进行汽车底盘的检修。老师现场指导讲评。学生写检修报告。教师点评总结,按考核评分表,检查评分。 ④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 过程检验,将实际情况与过程性目标进行比照,必要时进行返工。 将车辆移交顾客,顾客检查验收,用户结账,为顾客签订保修和技术咨询服务等。 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进行工作过程知识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在课程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建构符合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工作

汽车底盘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教学大纲(总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性质: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总学时数:理论50学时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分:8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机械类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介绍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方法。 一、课程教学目标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机械类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介绍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汽车的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汽车底盘的正确使用、维修、检测及调试方法,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创新精神。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进行底盘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 包括汽车底盘概述,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的结构和维修,以传统式汽车底盘结构为骨架,重点介绍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和传统底盘主要零件的维修。加大了实验实训时间和内容。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2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底盘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初步认识汽车底盘。 2.掌握汽车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熟悉汽车的驱动型式与传动系布置。 教学重点:汽车的驱动型式与传动系布置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1.汽车概数; 2.汽车底盘; 3.汽车传动系的布置; 第二章汽车传动系(18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时数:90+90 一、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性极强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为汽车保养、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汽车装配等职业岗位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撑,培养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本课程是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从事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源自企业,其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对该专业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归纳本专业汽车维修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按照基本工作过程的"五步法〞组织设计. 本课程根据汽车修理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为修理准备、构造原理认知、维修方案制定、修理过程、检验五项任务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够用的汽车零部件的拆装、修理技能,还能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底盘构造原理知识,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X与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二、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 <1>.能对照底盘描述各总成基本构造、部件功能与其基本工作原理. <2>.能叙述底盘拆装安全操作规程,并执行. <3>.能描述工量具与仪器的种类、用途与其使用方法,并正确选用. <4>.能列举底盘各总成拆卸、解体、清洗、装配的步骤与方法,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5>.能列举底盘零部件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并实施测量与记录数据. <6>.能在实施的过程中记录拆装步骤. <7>.能描述千斤顶与托架操作规程,并完成底盘总成安装作业.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学时144学时 修读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合作开发企业吉林省驰恒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执笔人仉舵、曹丽娜、刘志超审核人温海峰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通过现场实训操作、课堂讲授相结合等环节初步培养学生的汽车底盘故障检修的技能。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汽车底盘系统的构造与维修,着眼于当代汽车维修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其后续课程《汽车电控底盘》、《汽车行驶与安全系统维修专门化》打下基础,为进行汽车底盘全面故障诊断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吉林省华之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从德系汽车维修工的工作实际出发,按一汽大众汽车标准服务流程构建课程体系,从汽车维修工日常维修工作内容、培养学生从业能力等不同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课程内容选择注重实用性、先进性、可操作性,通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来学习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汽车维修的能力。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底盘各总成及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2)深刻理解汽车底盘各机械部件、电器部件的作用; (3)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工作原理;

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底盘的整体结构、各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检测、维修及调整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中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72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3.建立汽车医生的概念,逐步由“汽车护士”向“汽车医生”转变。 4.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四、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各类汽车底盘整体结构的特点; 2.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检测、维修及调整工艺 4.了解现代汽车的先进结构、特点和原理。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

六、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 七、课程建议 教材应做到语言简练清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教材应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插图应能明确表达要说明的问题、另外还应有一定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法。 建议使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刁毓亮主编,ISBN:978-7-5045-8874-6 八、实训教学资源要求 1、整车底盘车架一个 2、膜片弹簧式和周部弹簧式离合器各八个 3、2轴式和3轴式变速箱各八个 4、万向传动装置八组 6、循环球式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各八个 7、可调式主减速器八个 8、前桥和后桥示教板各4个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高职版)》 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高职版)》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高职版)【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校企合作汽车专业精品课程 【适用专业】为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及其他汽车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相关岗位技术培训用书和相关从业人 员工作、学习的参考书 【授课单位】【总学时】64 【教材】 【编写执笔人】张维军王明虎【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校企合作汽车专业精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其功能是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汽车底盘维修技术人才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道德观念、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以及培养学生对党的领导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适应岗位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步提高技能水平。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2)掌握离合器的功用、分类、构造、工作原理及工作状态; (3)掌握变速器的类型、手动变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特点、类型、基本构造;

(5)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和检修方法; (6)掌握驱动桥的功用及分类、构造及工作原理; (7)掌握车架和车桥的功用、分类及构造; (8)掌握车轮及轮胎的功用、分类、轮胎规格和胎侧标识; (9)掌握悬架的功用、构造及分类,熟悉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电控悬架; (10)掌握转向系统的功用、分类及常用术语,掌握机械转向系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1)掌握助力转向系统的功用、分类、构造及工作原理; (12)掌握制动系统的功用、基本工作原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分类及组成,熟悉人力液压制动系统,掌握制动器的分类与构造; (13)掌握ABS的功用、组成、分类、工作原理,熟悉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和电子稳定系统。 2.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汽车底盘的各组成部分,正确完成汽车底盘维修时的人员和场地准备工作;(2)能够拆装离合器、诊断常见的离合器故障及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3)能够拆装手动变速器、诊断常见故障及对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4)能够拆装自动变速器总成、诊断常见的自动变速器故障; (5)能够拆装万向传动装置、诊断常见的万向传动装置故障及对主要部件进行检修;(6)能够拆装驱动桥、诊断其常见故障、能够对驱动桥主减速器进行调整; (7)能够拆装车架、车桥、对车架和车桥的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8)能够拆装车轮和轮胎、诊断常见的车轮和轮胎故障、对轮胎进行维护和检修;(9)能够拆装悬架、诊断常见的悬架故障并能够对悬架进行检修; (10)能够拆装机械转向系统、诊断其常见的故障并能够进行检修; (11)拆装助力转向系统、诊断常见的故障并能够对其进行检修; (12)能够拆装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诊断常见的制动系统故障并能够对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13)能够拆装轮速传感器、能够诊断ABS故障。 3.素质(思政)目标 (1)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科学地、辩证统一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3)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提高科学、辩证统一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提高科学地、辩证统一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的道德品质; (5)培养安全操作、团结协作的意识,提升科学地、辩证统一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6)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的职业素养; (7)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技能方向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将汽车底盘构造、维修知识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底盘构造、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汽车底盘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底盘维护和机械故障的诊断与修理方法,具备底盘维护和一般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会查阅汽车底盘技术资料; 2.熟悉不同汽车底盘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汽车底盘的拆装技术; 3.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汽车专用拆装工具; 4.能正确拆装更换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各总成及部件; 5.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6.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 8.具有安全操作意识和环保意识,会处理废料。 三、参考学时 180学时。 四、课程学分 10学分。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可 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 2.灵活运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示范演示、答疑指导、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手段,把最新的汽车维修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实行日常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结合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试、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及发动机实物教具。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每名学生实训时的使用面积不低于6 ,实训室楼层高度不低于4.5m,实训教学师生比在1 : 15左右。 (四)教材编写 1.以本省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本地区保有量较大的车型为例,引入职业资格和行业规范要求,紧密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需求,进行内容组织,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与本省特点。 2.以适度够用、安全规范为原则,引入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增加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灵活组织教学。 3.本课程标准为基本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可以将新设备、新技术、 新工艺及时适当地纳入教材,以满足汽车维修发展的实际需要。 4.教材应做到语言简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形的选用尽可能采用立体图形,实操部分多采用照片图和维修手册图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