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文章来源

课件 w w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

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相等;

(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3)了解随机数的概念;

(4)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并能直接统计出频数与频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

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

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

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2、正

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三、学法与用具:1、与学生共同探讨,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

脑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

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 (10)

师生共同探讨: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古典概率模型、随机数、伪随机数的概念见课本

p121~126;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 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分析:掷骰子有6个基本事件,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因此是古

典概型。

解: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即(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6点)

所以基本事件数n=6,

事件a=(掷得奇数点)=(出现1点,出现3点,出现5点),

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3

所以,p(a)= = = =0.5

小结: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两点:

(1)所有的基本事件必须是互斥的;

(2)m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求m值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例2 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一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解: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1,a2)和,(a1,b2),(a2,

a1),(a2,b1),(b1,a1),(b2,a2)。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用a 表示“取出的两种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

a=[(a1,b1),(a2,b1),(b1,a1),(b1,a2)]

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a)= =

例3 现有一批产品共有10件,其中8件为正品,2件为次品:

(2)如果从中一次取3件,求3件都是正品的概率.

分析:(1)为返回抽样;(2)为不返回抽样.

小结: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基本事件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无顺序的,其结果是一样的,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观察的角度必须一致,否则会导致错误.

例4 利用计算器产生10个1~100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解:具体操作如下:

键入

反复操作10次即可得之

小结: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可以做随机模拟试验,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5 某篮球爱好者,做投篮练习,假设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那么在连续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其投篮的可能结果有有限个,但是每个结果的出现不是等可

能的,所以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我们用计算机或计算

器做模拟试验可以模拟投篮命中的概率为40%。

解:我们通过设计模拟试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利用计算机或计算

器可以生产0到9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我们用1,2,3,4表示投中,用5,6,7,8,9,0表示未投中,

这样可以体现投中的概率是40%。因为是投篮三次,所以每三个随

机数作为一组。

例如:产生20组随机数:

812,932,569,683,271,989,730,537,925,

907,113,966,191,431,257,393,027,556.

这就相当于做了20次试验,在这组数中,如果恰有两个数在1,2,3,4中,则表示恰有两次投中,它们分别是812,932,271,191,393,即共有5个数,我们得到了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近

似为 =25%。

小结:(1)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非古典

概型的概率的求解问题。

(2)对于上述试验,如果亲手做大量重复试验的话,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随机函数randbetween(a,b)产生从整数a到整数b的取整

数值的随机数。

例6 你还知道哪些产生随机数的函数?请列举出来。

解:(1)每次按shift rna# 键都会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而

且出现0~1内任何一个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来产生随机数,如scilab中产生随机数的方法。scilab中用rand()函数来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每周

用一次rand()函数,就产生一个随机数,如果要产生a~b之间的

随机数,可以使用变换rand()*(b-a)+a得到.

4、课堂小结:本节主要研究了古典概型的概率求法,解题时要注意

两点: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随机数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安排和模拟一些试验,这样可以代替我们自己做大量重复试验,比如现在很多城市的重要

考试采用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把考生分配到各个考场中。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

1.在40根纤维中,有12根的长度超过30mm,从中任取一根,取到长度超过30mm的纤维的概率是()

a. b. c. d.以上都不对

2.盒中有10个铁钉,其中8个是合格的,2个是不合格的,从中

任取一个恰为合格铁钉的概率是

a. b. c. d.

3.在大小相同的5个球中,2个是红球,3个是白球,若从中任取

2个,则所取的2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是。

4.抛掷2颗质地均匀的骰子,求点数和为8的概率。

5.利用计算器生产10个1到20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6.用0表示反面朝上,1表正面朝上,请用计算器做模拟掷硬币试验。

6、评价标准:

1.b[提示:在40根纤维中,有12根的长度超过30mm,即基本事

件总数为40,且它们是等可能发生的,所求事件包含12个基本事件,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因此选b.]

2.c[提示:(方法1)从盒中任取一个铁钉包含基本事件总数为10,其中抽到合格铁订(记为事件a)包含8个基本事件,所以,所求概

率为p(a)= = .(方法2)本题还可以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因为从盒中任取一个铁钉,取到合格品(记为事件a)与取到不合格

品(记为事件b)恰为对立事件,因此,p(a)=1-p(b)=1- = .]

3. [提示;记大小相同的5个球分别为红1,红2,白1,白2,白3,则基本事件为:(红1,红2),(红1,白1),(红1,白2)(红1,白3),(红2,白3),共10个,其中至少有一个红球的

事件包括7个基本事件,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本题还可以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和为1”来求解,对于求“至多”“至少”等事件的概率

头问题,常采用间接法,即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p(a),然后利用

p(a)1-p(a)求解]。

5.解:具体操作如下

键入

反复按键10次即可得到。

6.解:具体操作如下:

键入

7、作业:根据情况安排

3.3 几何概型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

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

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

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

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

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

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2、

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

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

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

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

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

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

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还是几何概型。

(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

(2)如课本p132图3.3-1中的(2)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

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分析:本题考查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特点,古典概型具有有限

性和等可能性。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

事件的区域长度有关。

(2)游戏中指针指向b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指

针落在阴影部分”,概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

例2 某人欲从某车站乘车出差,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

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分析:假设他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但在0到60分钟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到事件发生

的概率.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他在0到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

站等车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

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解: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恰好是到

站等车的时刻位于[50,60]这一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得p(a)= = ,即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为.

小结:在本例中,到站等车的时刻x是随机的,可以是0到60之间

的任何一刻,并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

x为[0,60]上的均匀随机数.

练习:1.已知地铁列车每10min一班,在车站停1min,求乘客到

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

2.两根相距6m的木杆上系一根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求灯

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m的概率.

解:1.由几何概型知,所求事件a的概率为p(a)= ;

2.记“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m”为事件a,则p(a)= = .

例3 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4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

假设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石油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大陆架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而40平方千米可看作构成事件的区域面积,有几何概型公式可以求得概率。

解:记“钻到油层面”为事件a,则p(a)= = =0.004.

答: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0.004.

例4 在1升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种带麦诱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毫升,则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诱病的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病种子在这1升中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取得的10毫克种子可视作构成事件的区域,1升种子可视作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比”公式计算其概率。

解:取出10毫升种子,其中“含有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a,则

p(a)= = =0.01.

答:取出的种子中含有麦诱病的种子的概率是0.01.

例5 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

分析:在任意位置剪断绳子,则剪断位置到一端点的距离取遍[0,3]内的任意数,并且每一个实数被取到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在任意位置剪断绳子的所有结果(基本事件)对应[0,3]上的均匀随机数,其中取得的[1,2]内的随机数就表示剪断位置与端点距离在[1,2]内,也就是剪得两段长都不小于1m。这样取得的[1,2]内的随机数个数与[0,3]内个数之比就是事件a发生的概率。

解法1:(1)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一组0到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a1=rand.

(2)经过伸缩变换,a=a1*3.

(3)统计出[1,2]内随机数的个数n1和[0,3] 内随机数的个数n.

(4)计算频率fn(a)= 即为概率p(a)的近似值.

解法2:做一个带有指针的圆盘,把圆周三等分,标上刻度[0,3](这里3和0重合).转动圆盘记下指针在[1,2](表示剪断绳子位置在[1,2]范围内)的次数n1及试验总次数n,则fn(a)= 即为概率p(a)的近似值.

小结:用随机数模拟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中事件a及基本事件总体对应的区域转化为随机数的范围。解法2用转盘产生随机数,这种方法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但费时费力,试验次数不可能很大;解法1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可以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又可以自动统计试验的结果,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例6 在长为12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m,并以线段am为边作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cm2 与81cm2之间的概率.

分析:正方形的面积只与边长有关,此题可以转化为在12cm长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m,求使得am的长度介于6cm与9cm之间的概率.

解:(1)用计算机产生一组[0,1]内均匀随机数a1=rand.

(2)经过伸缩变换,a=a1*12得到[0,12]内的均匀随机数.

(3)统计试验总次数n和[6,9]内随机数个数n1

(4)计算频率.

记事件a={面积介于36cm2 与81cm2之间}={长度介于6cm与

9cm之间},则p(a)的近似值为fn(a)= .

4、课堂小结:1、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成比例;

2、均匀随机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产生均匀随机数,从而来模拟随机试验,其具体方法是:建立一个概率模型,它与某些我们感兴趣的量(如概率值、常数)有关,然后设计适当的试验,并通过这个试验的结果来确定这些量.

5、自我评价与课堂练习:

1.在500ml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的概率是()

a.0.5 b.0.4 c.0.004 d.不能确定

2.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2a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r a的硬币任意掷在这个平面上,求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

3.某班有45个,现要选出1人去检查其他班的卫生,若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均等,则恰好选中学生甲主机会有多大?

4.如图3-18所示,曲线y=-x2+1与x轴、y轴围成一个区域a,直线x=1、直线y=1、x轴围成一个正方形,向正方形中随机地撒一把芝麻,利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个试验,并统计出落在区域a内的芝麻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芝麻数。

6、评价标准:

1.c(提示:由于取水样的随机性,所求事件a:“在取出2ml的水样中有草履虫”的概率等于水样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0.004)

2.解:把“硬币不与任一条平行线相碰”的事件记为事件a,为了确定硬币的位置,由硬币中心o向靠得最近的平行线引垂线om,垂足为m,如图所示,这样线段om长度(记作om)的取值范围就是[o,a],只有当r<om≤a时硬币不与平行线相碰,所以所求事件a的概率就是p(a)= =

3.提示:本题应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请按照下面的

步骤独立完成。

(1)用1~45的45个数来替代45个人;

(2)用计算器产生1~45之间的随机数,并记录;

(3)整理数据并填入下表

试验

次数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6507007508008509001000 1050

1出现

的频数

1出现

的频率

(4)利用稳定后1出现的频率估计恰好选中学生甲的机会。

4.解:如下表,由计算机产生两例0~1之间的随机数,它们分别表

示随机点(x,y)的坐标。如果一个点(x,y)满足y≤-x2+1,就表示

这个点落在区域a内,在下表中最后一列相应地就填上1,否则填0。xy计数

0.5988950.9407940

0.5122840.1189611

0.4968410.7844170

0.1127960.6906341

0.3596000.3714411

0.1012600.6505121

………

0.9473860.9021270 0.1176180.3056731 0.5164650.2229071 0.5963930.9696950 7、作业:根据情况安排文章来源

课件 w w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必修三数学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文章来源 课件 w w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 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相等; (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3)了解随机数的概念; (4)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并能直接统计出频数与频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 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 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 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2、正 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三、学法与用具:1、与学生共同探讨,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 脑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 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 (10) 师生共同探讨: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古典概率模型、随机数、伪随机数的概念见课本 p121~126;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 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分析:掷骰子有6个基本事件,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因此是古 典概型。 解: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即(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6点) 所以基本事件数n=6, 事件a=(掷得奇数点)=(出现1点,出现3点,出现5点), 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3 所以,p(a)= = = =0.5 小结: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两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高中数学人教版 必修三必修四测试卷(含答案)

华鑫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三次月考 高一数学试卷(总分150)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在100个产品中,一等品20个,二等品30个,三等品50个,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20的样本,则二等品中A 被抽取到的概率( ) A .等于15 B .等于310 C .等于2 3 D .不确定 2、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也是2,则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 A.2 B. 1 sin 2 sin C.2sin1 D.sin2 4、函数y =2sin(3x -π 4 )图象的两条相邻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 A. π3 B. 2π 3 C.π D. 4π3 5、函数y =sin (π4 -2x)的单调增区间是 ( ) A.[kπ-3π8 ,kπ+π8 ](k ∈Z) B.[kπ+π8 ,kπ+5π 8 ](k ∈Z) C.[kπ-π8 ,kπ+3π8 ](k ∈Z) D.[kπ+3π8 ,kπ+7π 8 ](k ∈Z) 6、若 ,2 4 π απ < <则( ) A .αααtan cos sin >> B .αααsin tan cos >> C .αααcos tan sin >> D .αααcos sin tan >> 7、已知函数1tan sin )(++=x b x a x f ,满足.7)5(=f 则)5(-f 的值 为 ( ) A .5 B .-5 C .6 D .-6 8、已知一点O 到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向量分别为a → 、b → 、

数学必修三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一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的算法. 教学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几个典型的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算法的含义、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我们古代的计算工具?近代计算手段?(算筹与算盘→计算器与计算机,见章头图) 2. 提问:①小学四则运算的规则?(先乘除,后加减) ②初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消元法) ③高中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给定精度ε,二分法求方程根近似值步骤如下: A .确定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 ,给定精度ε;B. 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 C. 计算1()f x : 若1()0f x =,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1()()0f a f x < ,则令1b x =(此时零点 01(,)x a x ∈); 若1()()0f x f b < ,则令1a x =(此时零点01(,)x x b ∈); D. 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算法的含义: ① 出示例: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2(1) 24(2)x y x y -=??+=? 的具体步骤. 先具体解方程组,学生说解答,教师写解法 → 针对解答过程分析具体步骤,构成其算法 第一步:②-①×2,得5y =0 ③; 第二步:解③得y =0; 第三步:将y =0代入①,得x =2. ② 理解算法: 12世纪时,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算法是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程序和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且能在有限步完成. 广义的算法是指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算法特点:确定性;有限性;顺序性;正确性;普遍性. 举例生活中的算法: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渡河问题. ③ 练习:写出解方程组()11112212 22(1) 0(2)a x b y c a b a b a x b y c +=?-≠?+=?的算法. 2. 教学几个典型的算法: ① 出示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提问:什么叫质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质数? → 写出算法. 分析:此算法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 设计算法要求: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② 出示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230x -=的近似根的算法. 提问:二分法的思想及步骤?如何求方程近似解 →写出算法. ③ 练习:举例更多的算法例子; → 对比一般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算法的主要特征. 3. 小结:算法含义与特征;两类算法问题(数值型、非数值型);算法的自然语言表示. 三、巩固练习:1. 写出下列算法:解方程x 2 -2x -3=0;求1×3×5×7×9×11的值 2. 有蓝和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错把蓝墨水装在了黑墨水瓶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墨水瓶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 3. 根据教材P6 的框图表示,使用程序框表示以上算法. 4. 作业:教材P4 1、2题.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套)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6)会应用Scilab求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探索研究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3)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n =2 ) 1(+n n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n =5; 第二步:计算 2 ) 1(+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 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教学方法:阅读材料、思考与交流四、教学过程(一)、普查 1、【问题提出】 P3 通过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对政府决策的重要作用――统计数据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有关的支持.教科书通过对人口普查的有关新闻报道,让学生体会人口普查的规模是何等的宏大与艰辛. 教科书提出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人口普查的作用,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人口全面情况,比如,人口总数、男女性别比、受教育状况、增长趋势等.人口普查是对国家的政府决策实行情况的一个检验,比如,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普查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以加深学生对于普查的理解.学生可能有一个误解,普查就是100%的准确,其实不然,即使是最周全的调查方案,在实际执行时都会产生一个误差.教科书通过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人口普查中出现漏登是正常情况,调查方案的设计是尽可能让这个误差降低到最小.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工作,即使出现漏登现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国家的宏观决策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个问题是针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艰辛而提出的,让学生体会人口普查数据得来不易,要尊重人口普查人员的劳动,对人口普查工作要大力支持. 2、【阅读材料】 P4 “阅读材料”是课堂阅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我 - 1 - 国目前主要的一些普查工作.进而,总结出普查的主要不足之处,这是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目的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 +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 +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 +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 )/4ax?,x?=(-b±√b -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 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 )/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 -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 -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篇二】 反比例函数 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的概念 一、课标要求 1.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要点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程序或步骤, 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和的,而且能够在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而 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 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三、典型例题 题型1:算法的概念 以下关于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算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用形式语言也可用其他语言 B.算法可以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只能解决当前问 题 c.算法过程要一步一步执行,每一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不能含混不清,而且经过有限步或无限步后能得出结果 D.算法要求按部就班地做,每一步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算法的有限性是指() A.算法的步骤必须有限 B.算法的最后必须包括输出 c.算法中每个操作步骤都是可执行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题型2 算法的写法 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和,下面描述交换这两个变量的值的算法中正确的为()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的基本性质优质教案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通过掷骰子试验,定义了许多事件,及其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教科书通过类比频率的性质,利用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得到了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要注意这里的推导并不是严格的数学证明,仅仅是形式上的一种解释,因为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仅仅是一种描述,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严格的定义,要到大学里的概率统计课程中才能给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化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1 体育考试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不及格,某班50名学生参加了体育考试,结果如下: 在同一次考试中,某一位同学能否既得优又得良? 从这个班任意抽取一位同学,那么这位同学的体育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 思路2 (1)集合有相等、包含关系,如{1,3}={3,1},{2,4} {2,3,4,5}等; (2)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1点或2点},C4={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师生共同讨论:观察上例,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吗?这就是本堂课要讲的知识概率的基本性质. 思路3 全运会中某省派两名女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她们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2/7和1/5,则该省夺取该次冠军的概率是2/7+1/5,对吗?为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的概念》教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数学算法的概念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1.1.1算法的概念 课标要求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 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 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 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技能目标 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 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 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 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 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 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 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同学们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这一问题将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算法 二.研探新知 探究(一):算法的概念 思考1:在初中,对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你学过哪些方法? 思考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 ? ? ? = + - = - 2 1 2 1 1 2 y x y x 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①+②×2,得 5x=1 . ③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1 河北武邑中学教师课时教案 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副本

新课标必修3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 事件:随机事件,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 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 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 ()()()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 古典概率: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都相等 ,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 m A P = ? 几何概型: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 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的侧度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 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 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1.3 秦九韶算法

第二课时 1.3.2 算法案例---秦九韶算法 教学要求: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 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理解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 区别,理解计算机对数学的辅助作用. 教学重点:秦九韶算法的特点及其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秦九韶算法的先进性理解及其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出两个正数623和1513的最大 公约数. 2. 设计一个求多项式5432 x=时的值的 ()254367 =--+-+当5 f x x x x x x 算法. (学生自己提出一般的解决方案:将5 x=代入多项式进行计算 即可) 提问:上述算法在计算时共用了多少次乘法运算?多少次加法运算? 此方案有何优缺点?(上述算法一共做了5+4+3+2+1=15次乘法 运算,5次加法运算. 优点是简单、易懂;缺点是不通用,不能解决 任意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而且计算效率不高.)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秦九韶算法: ①提问:在计算x的幂值时,可以利用前面的计算结果,以减少计 算量,即先计算2x,然后依次计算2x x?,2() ??,2 x x x ???的值, x x x x (()) 这样计算上述多项式的值,一共需要多少次乘法,多少次加法?(上 述算法一共做了4次乘法运算,5次加法运算) ②结论:第二种做法与第一种做法相比,乘法的运算次数减少了, 因而能提高运算效率,而且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所需的运算 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要长得多,因此第二种做法能更快地得到结果. ③更有效的一种算法是: 将多项式变形为: , 5432 =--+-+= ()254367 f x x x x x x 依次计算2555 ?-=, ?+=,10856534 ?-=,55421 ?-=,2153108 ?+= 534572677 故(5)2677 f=. ――这种算法就是“秦九韶算法”. (注意变形,强 调格式) ④练习: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432 x=时的 =+-++当4 f x x x x x ()2351 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 算法初步全章教案

第一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的算法. 教学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几个典型的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算法的含义、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我们古代的计算工具?近代计算手段?(算筹与算盘→计算器与计算机,见章头图) 2. 提问:①小学四则运算的规则?(先乘除,后加减) ②初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消元法) ③高中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给定精度ε,二分法求方程根近似值步骤如下: A .确定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给定精度ε;B. 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 C. 计算1()f x : 若1()0f x =,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1()()0f a f x <,则令1b x =(此时零点01(,)x a x ∈); 若1()()0f x f b <,则令1a x =(此时零点01(,)x x b ∈); D. 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算法的含义: ① 出示例: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2(1)24(2)x y x y -=??+=? 的具体步骤. 先具体解方程组,学生说解答,教师写解法 → 针对解答过程分析具体步骤,构成其算法 第一步:②-①×2,得5y =0 ③; 第二步:解③得y =0; 第三步:将y =0代入①,得x =2. ② 理解算法: 12世纪时,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算法是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程序和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且能在有限步完成. 广义的算法是指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算法特点:确定性;有限性;顺序性;正确性;普遍性. 举例生活中的算法: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渡河问题. ③ 练习:写出解方程组()1111221222(1) 0(2)a x b y c a b a b a x b y c +=?-≠?+=?的算法. 2. 教学几个典型的算法: ① 出示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提问:什么叫质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质数? → 写出算法. 分析:此算法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 设计算法要求: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② 出示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230x -=的近似根的算法. 提问:二分法的思想及步骤?如何求方程近似解 →写出算法. ③ 练习:举例更多的算法例子; → 对比一般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算法的主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 共29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共298页) 目录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 第2课时旋转体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第2课时条件结构 第3课时循环结构 1.2基本算法语句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3算法案例 2.1随机抽样 2.1.1简单随机抽样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概率的意义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3.2古典概型 3.2.1古典概型 3.2.2(整数值)随机数(random numbers)的产生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 1.通过回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了解算法的思想.(重点) 2.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特征.(难点) 3.会用自然语言表述简单的算法.(易错易混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算法的概念 阅读教材P2~P3“例1”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算法可解决某一类问题.() (2)算法的步骤是有限的,有些步骤可有可无.()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解析】(1)√.根据算法的概念可知.

(2)×.算法的步骤是有限的,也是明确的,不能可有可无. (3)√.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可用“加减消元法”,也可用“代入消元法”. 【答案】(1)√(2)×(3)√ 教材整理2算法的特征 阅读教材P3~P4“例1”至“例2”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续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下列可以看成算法的是() A.学习数学时,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并记好笔记,课下先复习再做作业,之后做适当的练习题 B.今天餐厅的饭真好吃 C.这道数学题难做 D.方程2x2-x+1=0无实数根 【解析】A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步骤,所以是算法. 【答案】 A 教材整理3算法与计算机 阅读教材P5结尾部分,结合本节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算法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