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工程中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概念

建筑工程中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概念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

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

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

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

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

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根据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8.6条混凝土施

工缝与后浇带

8.6.1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

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

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6.2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

300mm;

2 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

3 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

4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8.6.3 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 范围内;

2 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3 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 范围内;

4 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5 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8.6.4 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施工缝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 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深度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

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 处;

2 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且不应小于螺栓直

径的5 倍。

8.6.5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设成台阶形,台阶的高

宽比不应大于1.0;

2 在水平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复核校

正;

3 垂直施工缝或台阶形施工缝的垂直面处应加插钢筋,插筋数量和规格应

由设计确定;

4 施工缝的留设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6.6 施工缝、后浇带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

结构构件厚度或高度较大时,施工缝或后浇带界面宜采用专用材料封

挡。

8.6.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临时设置施工缝时,施工缝

留设应规整,并宜垂直于构件表面,必要时可采取增加插筋、事后修凿等技术

措施。

8.6.8 施工缝和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

为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

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

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

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

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

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伸缩缝【expansion joint】

指的是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伸缩缝

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

产生裂缝。

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

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 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 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 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详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宽度20mm ~30 mm。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沉降缝、施工缝、伸缩缝概念

什么叫施工缝?什么又叫沉降缝、伸缩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 【变形缝】 1.伸缩缝 定义: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设置目的:未作防护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设置要求:基础部位可不断开;沉降缝基础部位必须断开 2.沉降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设置目的: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 设置要求: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结构缝】 3.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 定义: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设置目的: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设置要求: ⑴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⑵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⑸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楼梯上三步的位置,并垂直于踏步板。 ⑺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⑻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真正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抗震缝的区别 同学们经常混淆这几种缝,现把这几种份从定义上,外形上给予区别。 后浇带: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结构缝:个人觉得应该是沉降伸缩抗震缝的统称。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

水泥混凝土几种“缝”的介绍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目的是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基础可不断开。

防震缝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重点:区别“变形缝”和“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或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对于楼梯的施工缝通常的做法是:梁、板施工缝留在小跨1/3跨处,柱的施工缝留在楼面梁下50mm处,柱子的施工缝之所以留在此处,最大一个原因是方便施工,楼梯按理留在1/3净跨处,但是,实际操作留在梯梁根部的不是没有,主要因为梯板斜向施工缝不易处理好,我们专门进行过比较,发现留在1/3处大部分梯板都出现缝隙,而留在梁根部,反而没有,这和施工单位水平,施工操作工艺有很大关系,虽然规范说应留在剪力弯矩较小处,但是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我们单位曾经因为这事,和质检站监理,专门用几栋一模一样建筑物做过试验,并且是不同施工单位,还有同一施工单位,进行过比较。主要是施工工艺达不到

建筑工程中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的概念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 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 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 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 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 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根据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8.6条混凝土施 工缝与后浇带 8.6.1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 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 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6.2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 300mm; 2 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 3 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 4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8.6.3 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 范围内; 2 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3 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 范围内; 4 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5 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8.6.4 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施工缝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 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深度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 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 处; 2 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且不应小于螺栓直 径的5 倍。 8.6.5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设成台阶形,台阶的高 宽比不应大于1.0; 2 在水平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复核校 正; 3 垂直施工缝或台阶形施工缝的垂直面处应加插钢筋,插筋数量和规格应 由设计确定;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

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 散水: 指房屋周围保护墙基,分散雨水远离墙脚的保护层,一般宽度在800mm左右。有砖铺散水、现浇细石混凝土和混凝土散水等几种。这样容易使地基更容易沉降,简单来说不做散水那今后房子的墙壁更容易有裂缝。 从墙根往外一般有半米的水泥地. 房子周围或看看随便一栋楼周围自墙根向外一米左右是不是一个水泥结构的地面。那就是散水。很多建筑物都有 顾名思义“散水”上边向下掉水它可以向外散水 建筑物四周,围绕着建筑物的那一圈室外地坪的,散水的做法很多,不一定是水泥做的. “散水”是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坡度一般为3%-5%,宽度一般为0.6米-1米,其目的是迅速将地表水排离,避免勒脚和下部砌体受水。 散水的构造: 1.6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 2.150厚3:7灰土垫层,超出散水外缘500mm。 3.素土夯实向外坡6%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踢脚线"、“踢脚板”是墙面贴近地板的部分有一圈大约5~10cm高的裙板,目的是人走到墙边时防止鞋子踢脏白墙,另外摆放家具是也可以防止家具贴墙过近毁坏墙面; “内墙裙”是指室内墙裙,墙裙的作用与护墙板、踢脚板类似,只不过是高度一般是1~2米左右至地面的部分。 泛水 泛水:

fàn shuǐ 1.古水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久湮。 2.古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曹县北,从古济水分出,东北流至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久湮。 泛水是建筑上的一种防水工艺,通俗的说其实就是在墙与屋面,也就是在所有的需要防水处理的平立面相交处进行的防水处理,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和散水不同 其构造要点及做法为: (1)降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2)在屋面与垂直女儿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斜面,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胶粘密实,避免卷材架空或折断,并加铺一层卷材。 (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一般做法是: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的凹槽,降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凹槽上部的墙体亦应做防水处理。 通俗解释:泛水是指屋面女儿墙、挑檐或高低屋面墙体的防水做法,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女儿墙、挑檐、高低屋面墙不受雨水冲刷,以及保护屋面其余地方的防水层(不至于进水)。 泛水一般是在屋顶,屋顶和女儿墙的交接处做的!防治雨水渗漏,散水是在一层室外!也就是室外标高+ _0.000的做的一个坡度在2%左右的大概一米宽的沿建筑物外围一圈的防治雨水从建筑物与地坪之间的缝隙渗漏!一般散水与勒脚相连! 伸缩缝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joint 为减轻材料胀缩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沉降缝settlement joint 为减轻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防震缝aseismic joint 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 当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一次连续灌注时,而在结构的规定位置留置的搭接面或后浇带.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什么是变形缝?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 1、名词解释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 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

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散水、泛水、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勒脚、踢脚线、女儿墙 散水: 指房屋周围保护墙基,分散雨水远离墙脚的保护层,一般宽度在800mm左右。有砖铺散水、现浇细石混凝土和混凝土散水等几种。这样容易使地基更容易沉降,简单来说不做散水那今后房子的墙壁更容易有裂缝. 从墙根往外一般有半米的水泥地。 房子周围或看看随便一栋楼周围自墙根向外一米左右是不是一个水泥结构的地面.那就是散水。很多建筑物都有 顾名思义“散水”上边向下掉水它可以向外散水 建筑物四周,围绕着建筑物的那一圈室外地坪的,散水的做法很多,不一定是水泥做的。 “散水”是设在外墙四周的倾斜护坡,坡度一般为3%-5%,宽度一般为0.6米—1米,其目的是迅速将地表水排离,避免勒脚和下部砌体受水。 散水的构造: 1.6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 2.150厚3:7灰土垫层,超出散水外缘500mm. 3.素土夯实向外坡6%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踢脚线”、“踢脚板”是墙面贴近地板的部分有一圈大约5~10cm高的裙板,目的是人走到墙边时防止鞋子踢脏白墙,另外摆放家具是也可以防止家具贴墙过近毁坏墙面; “内墙裙"是指室内墙裙,墙裙的作用与护墙板、踢脚板类似,只不过是高度一般是1~2米左右至地面的部分. 泛水 泛水:

fàn shuǐ 1。古水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久湮。2.古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曹县北,从古济水分出,东北流至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久湮. 泛水是建筑上的一种防水工艺,通俗的说其实就是在墙与屋面,也就是在所有的需要防水处理的平立面相交处进行的防水处理,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 和散水不同 其构造要点及做法为: (1)降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2)在屋面与垂直女儿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斜面,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胶粘密实,避免卷材架空或折断,并加铺一层卷材。 (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一般做法是: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的凹槽,降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凹槽上部的墙体亦应做防水处理. 通俗解释:泛水是指屋面女儿墙、挑檐或高低屋面墙体的防水做法,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女儿墙、挑檐、高低屋面墙不受雨水冲刷,以及保护屋面其余地方的防水层(不至于进水). 泛水一般是在屋顶,屋顶和女儿墙的交接处做的!防治雨水渗漏,散水是在一层室外!也就是室外标高+_0。000的做的一个坡度在2%左右的大概一米宽的沿建筑物外围一圈的防治雨水从建筑物与地坪之间的缝隙渗漏!一般散水与勒脚相连! 伸缩缝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joint 为减轻材料胀缩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沉降缝settlement joint 为减轻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而在建筑物中预先设置的间隙. 防震缝aseismic joint 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 当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一次连续灌注时,而在结构的规定位置留置的搭接面或后浇带.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 变形缝包含:伸缩缝、沉降缝。 结构缝包含:变形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 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2.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3.温度缝:即伸缩缝。 4.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商品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商品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商品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5.诱导缝:诱导缝是上海地铁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原设置伸缩缝的地方作好防水处理,并在结构受力许可的条件下减少这部分(1m左右)位置上的结构配筋,有意削弱这部分结构的强度,使商品混凝土伸缩应力造成的裂缝尽量在这一位置上产生。采用这一措施后,其他部位商品混凝土裂缝明显减少,这一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尚不能令人满意。根据上述情况,条文作了相应规定。 6.伸缩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伸缩缝的设置距离一直是防水工程界关心的问题,目前就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一直十分活跃,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国外对伸缩缝间距的规定有三种情况,一是前苏联、东欧、法国等国家,规定室内和土中的伸缩缝间距约为3040m,而英国规定处于露天条件下连续浇筑钢筋商品混凝土构造物最小伸缩缝间距为7m;二是美国,没有明确规定伸缩缝的间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知识详解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知识详解 建筑工程中常说的“三缝”指的是:①伸缩缝(温度缝)、②沉降缝、③防震缝,也统称为: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 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1、需要设缝的情况 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2、设置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3、缝的间距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4、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5、其他要求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 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 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 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 一、定义 1.施工缝 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⑴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 柱帽的下面. ⑵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 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 围内. ⑸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楼梯上三步的位置,并垂直于踏步板. ⑺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⑻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 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2. 变形缝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延结构断开. 2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