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2008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群体性事件,官方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三年前的一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公共事件的多发期。近年来,一些地方因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公共事件处置失当,以致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例时有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政府的执政敲响了警钟。

一、群体性事件正日益考验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2008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神七”飞天这样的喜事,也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样的天灾,同时还发生了许多起非同寻常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贵州瓮安事件。由于该县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其家人对公安机关的“自杀”鉴定结果不服。6月28日,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后转变为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云南孟连事件。该县勐马镇胶农因橡胶林产权归属一事多次与当地橡胶公司发生争执和冲突。7月19日,勐啊村5位胶农被警察强行带走,数百名村民手持器械,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警察被围困达11个小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甘肃陇南事件。因对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存有疑虑,11月17日,当地三十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随后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市委大门,并转变为打 za抢shao的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这起事件共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市委大院各单位办公设施及其他损失503.8万元。

出租车罢运事件。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汽车全城罢工。7日,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辆的士集体停驶。10日,上百名海南省三亚市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同一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百辆出租汽车集体罢运。18日,部分“挂靠”在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客车司机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20日,广东汕头1000多辆出租车罢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乃是多年矛盾蓄积而致。如企业改制不规范、职工权益难以得到根本维护,导致职工集体上访;由于拆迁、征地行为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或补偿不到位,导致被拆迁和被征地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发生群体冲突;由于拆违过程中宣传不到位、程序没履行到位,导致被拆群众集体上访;由于执法部门行为不规范,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借助黑恶势力对付群众,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者引起群体冲突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给我们基层政府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二、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其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表达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说常常是无奈中的选择。当一个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借助于一个偶然事件的导火索,许多被压抑的利益要求集中表达出来。

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qun体事件的发生,都与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关。如果各级政府对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足够的认

识、足够的准备、足够的措施,那么,80%以上的群体性事件都可以避免。换言之,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一是执政理念的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qun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近些年,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农民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全忘掉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是处理方式僵化,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几乎多数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政府在分析原因、教训时,总有这么一条,qun体事件的背后,总是“背后有坏人(不法分子或社会黑势力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认识逻辑。因为与民众打交道,特别是与有不满情绪、有自己利益要求的民众打交道,至今是我们政府能力训练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所熟悉的处理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形成的。而这种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的处理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其作为政治或刑事案件加以硬性地打压,这是一些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习惯性方式。如果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存在政治或刑事因素,人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来进行处理,而将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些过激因素人为加以放大,甚至激化出某些过激行为,则很容易将这些事件纳入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

三是解决手段单一,习惯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综观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四是没有依法行政,是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滋生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以及在行政管理中养成的“衙门”作风、“四难”现象。此类不依法行政的种种行为,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同时社会风气、党风的败坏,腐败现象的恶化,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问题的屡禁不止,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等,又加剧了干群矛盾。日积月累,受伤害的群众面越扩越大,矛盾越积越深,一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或有把柄被抓住,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加上群众情绪激动,从而导致矛盾在短时间内激化进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制度,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让老百姓有合理表达的渠道,是真心接受群众监督,吸引群众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实行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害怕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是努力创造条件让群众“有话有处说”,而是千方百计堵老百姓的嘴,结果导致矛盾越来越多,形成积怨,最后爆发,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定州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都是深刻的教训。

六是没有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让负面信息左右了公众。几乎所有群体性事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在“瓮安事件”应对过程中,作为谣言内容涉及地的瓮安县政府在危机早期并没有关注到民间流传的谣言,对个别媒体的报道也没有及时澄清。正是基层

政府对于信息舆论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的不足,才使得谣言得以通过非正式途径在社会上呈规模效应模式传播,最终导致区域性社会心理危机。可以说,对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正是存在这些不同程度的缺陷,才导致了许多基层政府未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因此,在寻找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中,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应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

既然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只有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

(一)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是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其中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因此,基层政府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自然就会消失。

(二)贯彻依法行政,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基层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使他们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衣食是人民给的;要使我们的工作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做到为民执法不动摇,达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失职不作为和越权乱作为的腐败行为。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法,才有最广泛意义和最大程度的公正和文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偏差,减少执法矛盾。

(三)构建利益诉求机制,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基层政府要及时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矛盾产生、发展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积极寻求处理矛盾的方法、途径,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不同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利用信访、群团组织等窗口和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矛盾的根源所在,及时、主动、稳妥地化解矛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认真解决,不合理的要求要解释清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把握准确,处置得当,这样才能把一些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中。

(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基层干部廉洁勤政,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地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准确地掌握基层的情况和呼声,才能发现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采

取有效的措施,使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不至于引发上访问题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

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不仅仅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因此,作为地方基层政府,要充分保持对信息舆论的敏感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最快的速度从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出社会公众的需要,制定出科学适当的危机公关策略。而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必须转变“官本位”的治理理念,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建立“公众本位”的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满足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打破谣言。

初三政治练习一(总结执政经验提高执政能力) 一、时政背景: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一致认为,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会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党肩负的神圣使命。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党在指导思想上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的?这些与时俱进产生的指导思想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 2 )“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的目标是什么?“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体现了我党的一项什么基本方略?这项基本方略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 3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性质和宗旨?是我党什么思想的本质要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了我党这一思想中的哪一方面?这一思想在我党指导思想中具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 4 )我党创建人民军队始于什么时候举行的哪次起义?这次起义有何意义?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又是在我党什么起义之后进行的什么改编中确立的?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二、跟踪练习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新进展的原因有哪些?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以党的哪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揭开了什么序幕?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人类发展规律的角度看,最根本的是什么?请你列举政治课本中与“三个代表”思想相一致的三个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 什么重要作用? 三、时政背景: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4年5月17日授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意。“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对“台独”决不容忍。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抬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的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初中“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 )当前两岸形势严峻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五个“决不”说明了什么?( 2 )四年来,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有那些错误言论行? ( 3 )针对当前台海形势,我国党和政府的立场是什么? ( 4 )为什么我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解决台湾问题与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什么关系? ( 5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些什么? 四、材料: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就两岸关系发表 “5·17”声明后,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纷纷发表谈话,坚决拥护中共党和政府的严正声明,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和分裂祖国的行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 )列举4例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 )某同学决定以写书信的方式向台湾同龄人介绍: ①我国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② 1997年以来,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③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请你把所要介绍的内容写出来。 五、材料一:“只要是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事情,我们都愿意去做。”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曾经满怀深情地对旅美华侨华人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并作对联“两岸齐期盼和平;‘三通’共走向 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 ( 1 )“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两岸”、“三通”分别指的是什么? ( 2 )温总理的话及对联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心愿?这一心愿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市经信委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经信委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班子领导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经信委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元至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0.22亿元,实现总量在全省占第六位,居武汉城市圈第三位;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居全省第一位;工业投资额达到92.4亿元,增长80.6%;全市工业用电量15.4亿千瓦时,增长8.38%,增幅居全省第四位。 一、班子建设的主要做法 1、抓学习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政治敏锐能力。“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工作的第一动力、智慧的第一手段”,经信委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是健全学习机制。年初制定了领导班子学习计划,列出重点学习专题,要求班子成员除每周四参加委机关例行学习外,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年至少学习一本政治理论书籍,每人做学习笔记不少于3万字,每季度对班子成员学习情况通报一次。与此同时,还健全完善了委中心

组学习制度,将中心学习组成员扩大到科室负责人、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坚持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四型一化”机关建设的意见》、《孝感市经信委2012年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计划》、《孝感市经信委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制度》、《孝感市经信委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在学习活动中委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带头开展调研,经常深入企业,带着问题下基层,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挖掘基层潜力、梳理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在“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主题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将孝感建设成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升级为省级战略的更高定位和要求;通过学习,经信委一班人把“三化”同步建设,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为推进湖北支点建设多作贡献。二是拓展学习形式。改依赖型学习为自主型学习、改单纯知识型学习为综合型学习、改封闭型学习为开放型学习,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宣讲、专题辅导、心得交流、实地参观、培训考察等活动。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孝感市委党校杨国忠教授讲授政治理论、党风廉政建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李振一教授讲授《新经济形式的生存发展之道》、中央党校田应奎教授讲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理论、业务水平。先后安排班子成员到新疆、内蒙古、深圳

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决策水平 决策是领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决策,就是领导干部根据主客观条件,运用掌握的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就重大问题优化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领导决策是领导者运筹全局,规划未来,驾驭事物发展进程的根本方略和对策。对领导干部来说,决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由此可见,提高领导干干部的决策水平尤为重要。 一、领导决策失误的主要表现 领导决策失误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 1.“凭着感觉”决策 有些决策组织或个人,没有经过深人的调查研究,没有掌握充分可靠的信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现实情况一知半解,既没有听取各方的意见,也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只是凭着感觉和经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贸然拍板定案。结果决策方案和现实之间相差较远,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很大,难以操作执行,不得不“僵旗息鼓”,影响了决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东施效颦”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不少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好的思路,便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各地的发展面貌,学习异乡的先进经验,以免固步自封、成“井底之蛙”。别人的“开发区”、“形象工程”、“特色项目”等都成了自己的样版,还大谈“启发颇深、收获很大”,他们不结合本地的实际,明知缺乏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明知行不通,偏要“创特色”,将外地的做法奉为至宝,原味移植,照搬照抄,“东施效颦”,结果要么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要么改头换面,劳民伤财。 3.“见利忘义”决策 领导决策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应该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或利益集团谋利益。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在决策时,口头上高喊“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实际操作时,却背道而驰,他们借着“改革”、“发展”、“建设”的幌子,表面上替大家着想,暗地里替自己谋利,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就不计后果,果断决策,对自己没利的就“研究研究”。

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 卓越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领导能力和有效的管理能力经常与“魄力”相混淆。管理人员必须使他们的领导方式与所处环境相匹配。一个组织中绩效的产生由资源、流程和人员三个因素构成,而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一个组织中人员的能力和行为文化是否适应组织的发展,领导力是杠杆。领导层能否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并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下属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影响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企业一提到领导能力提升,首先想到的是领导艺术、企业文化、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等,而并没有对真正的学习需求做系统化、客观的分析,在考虑领导能力提升时,更应该注重考虑哪些能力是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哪些能力是领导最缺乏的,用何种方式去提升领导能力更有效,领导能力提升的程度如何衡量?如果能将领导能力提升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将能够使之有的放矢,与企业的具体实践真正有效结合。 一、领导能力提升具体做法: 第一步:建立领导能力模型和标准。 一个人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胜任力,即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意愿和文化,即对公司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和承诺,即“想做事”和“能做事”。结合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具体情况,基于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设置领导层胜任能力和文化要求及标准,作为衡量领导能力是否胜任岗位要求的依据。 第二步:对领导层胜任力现状进行评估 寻找目前领导层能力差距,根据这些能力差距设计所需领导能力提升的方面及内容。 第三步:领导技能和专业技能学习。 因为评估形成的能力差距是基于岗位具体工作的,因此利用在职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结合企业的重点工作成立跨部门专题项目小组,设定专题项目的目标,运将所学的能力应用到专题项目的推广。 第四步:定期对领导胜任力进行评估, 并与上期胜任力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分析出经过学习后胜任力提升的幅度,并根据目前存在的能力差距进行下一阶段的标准设定、能力提升,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持续的领导能力提升。 通过以上步骤,将使领导能力培养结合具体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持续提升,并实现

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问题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也多次强调,“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当前,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面对国际风云的不断变幻,面对把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党又将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执政党是否能够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否具备贯彻实施政治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维护政权、巩固政权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宏大的工程。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实践者,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关系着农村

改革发展的速度,提高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深刻认识提高基层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性 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无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 2、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联系基层、位臵重要。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意见、呼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强,党的信息传递就会失真甚至梗塞,基层党组织必然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党的执政大厦就不可能牢固坚实。 3、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党确定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基层领导干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

《学习与实践》 2011年2月第5期(总第154期) 《学习与实践》2011年2月份市公司党群工作部主办 试论提高领导能力的几个途径 北京市南区邮电局局长兼书记徐丛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超前的思维能力,敏锐的判断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超强的感召能力,杰出的用人能力,宽广的包容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等等。 在邮政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加剧,利益格局的调整,出现了以前我们没有遇见过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有着根本不同,决定了其提升具有艰难性、复杂性、累积性等鲜明特征。只有不断掌握核心能力提升的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核心能力提升的科学途径,形成组织与个体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把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提升领导者核心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必须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 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领导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提高对上级单位决策的科学理解能力,是一个基层领导者战略头脑的高层次要求,它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决策方面和工作好坏的政策界限等。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市公司的工作部署,按照“效益为先,升位晋级,优秀升格,勇争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了营销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能力建设,进一步构建了和谐企业氛围。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领导者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决策的关键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上级,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办法。 我局结合市公司的激励政策,本着效益优先原则,对“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引导各支局、专业公司重视收入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完善了“升位晋级”考核奖励办法,引入“高效收入”概念,将收入质量与效益纳入权重系数,对各支局升位晋级排名依据和奖励方式进行调整;加大对重点业务、高效业务、开发项目的奖励力度,重奖重罚,体现业绩。完善了“工效挂钩办法”,加大对高效收入和劳产率的挂钩比重,引导各经营单位更加注重收入的效益和质量,使一线职工收入与本单位经营业绩密切联系。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决策的特点是:随机因素比较多,变化快,决策的层次化空前复杂,这就要求决策人必须有创新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接触新事物,涉足新领域。 2010年,我局为更好的落实市公司网格化营销工作,提出了“十百千”的工作目标。并且从营销队伍、营销支撑、营销管理、营销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从多个渠道充实了营销队伍。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机制、转岗培训等措施,多渠道充实营销队伍。二是,通过落实“网格化营销”深化了“三位一体”营销格局。出台了《南区局2010年网格化营销工作方案》,细分营销网络,组建营销团队,并制定了重点网格区域开发的专项机制,深化了“区局-专业公司-支局”三位一体的营销格局。三是,丰富了营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在继续推行培训积分制基础上,落实重点项目专项培训;提升新营销员营销素质;继续组织专业公司开展“送培训下支局”活动,切实为一线营销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浅析如何创新政府管理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对政府转型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因此,“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与之相对应,我们认为,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战略规划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因此,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也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战略规划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是指管理者和组织者通过思考,在衡量影响组织未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组织创设目标、前进方向、焦点和一致性的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政府等公共部门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共部门能否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绩效,甚至还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公正性。

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受到渐进模式的影响,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习惯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政府部门的应有任务、方向及战略,导致了在很多重要的领导领域没有公共目标或者方向模糊不清,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利益,根本经不起竞争的考验。另一方面,已有的战略规划往往缺乏整体的思考,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之间,整体和局部战略之间缺少有机整合,由此导致政府部门内部职能不明,协调不灵,彼此无法适应,从而丧失互补性。 2、公共政策能力。公共政策能力是指政府部门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管理创新行动方案的能力。公共政策能力不强,缺乏操作性,是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通病。这表现在:政府部门缺乏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的领导者,战略规划制定出来以后,领导者往往出于尽早看到战略实施效果的迫切愿望而匆匆上马,甚至认为制定实施计划是在浪费时间或延误战机;一些政府部门好大喜功,不结合自身资源状况来制定政策,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分步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往往凭借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而很少运用科学的量化的标准。 3、资源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指政府部门获取、配置并有效使用管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能力。每个公共组织至少都应该拥有四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硬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除此之外,还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再一次提出总体要求,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谨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掌握科学理论,提高理论武装能力。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领导干部学习科学理论,应讲究学习的系统性和经常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我们正处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讲学习摆在重要地位,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轴心,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研读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理论是领导者执政的金钥匙,知识是领导者腾飞的翅膀。没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政方向和目标。只有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工作才能出成果出成效。理

论武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学用相长、融会贯通,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把理论与当地的具体实际、当前的工作和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二、正确分析形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全盘在胸,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科学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大局,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当前,各种复杂局面的形成是基于矛盾的积累而显现的。在经济、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带来的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分配不公、失业与就业矛盾、贫富悬殊、弱势群体救助、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思想和与此不相适应的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等,都对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把握矛盾运动规律,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研讨还不够,在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的自觉意识上,与党中央提出的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时代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有的干部大局观念不强,

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执政能力的实现主体是党政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他们是党执政政策的制定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引者,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负有全面责任,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班子。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建设成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发展第一要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充满活力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考验和挑战 1、要面对党执政的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考验和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

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党如何从世界发展战略的全局和高度,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准确研判形势,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总揽全局,趋利避害,沉着应对,力争主动,这无疑是对我们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考验和挑战。此外,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有世界眼光,而且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要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做法,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当然,借鉴决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一种“扬弃”。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现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化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1)由计划到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全面转轨;(2)由封闭到开放,国内外两种市场相互交融,相互竞争;(3)由一元到多元,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4)由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尤其是进入人均GDP超1000美元的阶段后,人们对物质的、精神的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不仅发展的任务和压力更重,而且改革开放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现,社会稳定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种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

提升领导力必须要全面提高3种领导能力 当今社会,领导干部不再是简单的签个字,开个会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而领导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提升领导力,需要提高决策、执行和管理三种能力,这是时代和发展的要求。 1、提高全员执行能力。 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体现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提高执行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办事,切实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大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靠文化引导职工、约束职工,在内部形成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不折不扣、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严格落实执行责任制,制定详尽可行的工作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执行落实责任体系。要切实增强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严禁推诿扯皮的行为,杜绝“各扫门前雪、不管瓦上霜”的现象,强化沟通交流,加强团结协作,切实提高全员整体执行能力。 2、提高机构管理能力。 强化内部管理有助于规范工作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能增强领导干部掌控全局的能力。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工作监督,严格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机构管理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核心,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财务管理、业务工作、质量管理、工程招投标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苗头性和倾向性的东西,把监督贯穿到特检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服务促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工作,建立新型的管理服务型检验体系。要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加强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及时搞好交流沟通,形成监督合力,完善监督体系,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领导管理能力和对全局的控制能力。张宇先生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管理会计领域的金牌讲师,国资委下属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3、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科学的决策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前提基础,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和善于集思广益。一是要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坚持蹲点调查,学会“解剖麻雀”,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坚决反对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善于啃硬骨头,选择“老大难”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摸索到规律性的东西,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集思广益。领导干部要善于总揽、不要独揽,要善于决断、不要盲断,凡是涉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决议,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必须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在吸纳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再做出决定。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企业领导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简介:所谓领导力提升,其实就是做正确事情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领导也需要通过充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领导公司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迈进。高层领导的领导力提升就更应该足够重视。那么对于高层,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情呢? 领导,一个组织者的代表、带头者,是众多员工信赖依靠的一个。身为一个领导,他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员工或下属,他更要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使更多的人相信,从而使自己的事业更为壮大。可如何提高领导能力,却是每个人都头痛的事情。 所谓领导力提升,其实就是做正确事情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领导也需要通过充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领导公司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迈进。高层领导的领导力提升就更应该足够重视。那么对于高层,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情呢?又该如何通过做正确的事情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呢?以下四个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一、以身作则 所谓以身作则,是指高层管理者要在企业价值观、公司制度规定、流程运作等方面做员工的表率,为员工树立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情的榜样。通常,高层是价值观、制度与流程的倡导者,他们最关心这些机制安排的完善性,最关心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所以,经常,命令从这里发出,智慧从这里汇集,成果从这里体现,当公司上下经过紧张忙碌之后,形成了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安排,形成了高效的流程运作机制,成果形成了,但效果并不一定按照预期的体现。为什么?哪里出了问题?高层这里的做事方式出了问题,明明制度规定了的事情,有些人不按制度办事,找高层协调,这时候高层经常会从事情的本身出发,直接解决问题,动用企业赋予自己特有的职权,直接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解决方案提了出来,而作为制度管理部门看到领导已经发了话,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就不敢再提制度的事情。下属之所以不敢再提,还有一层因素,就是这些人认为领导决定的就是正确的,听领导的准没错,错了也没事,有领导担任,责任由领导背。这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是领导的榜样没有树立好,领导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原则办事情,导致上行下效,下属不愿主动提醒领导,更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混论,有制度不执行,有流程不按流程走,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氛围紧张。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在衡量企业的综合指标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为分析全国的各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优势和不足,选取了重要城市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4-02 1 企业创新能力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概念首次引入经济学并成为经济学 中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新组合包含五个方面: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者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虽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供给来源或者建立企业新的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它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来探讨,从线性过程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思想的概念化阶段、开发阶段、作业阶段和产出阶段。从这一过程来看,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作决策的过程(创新决策),第二、第三阶段就是研究开发过程(创新实施),第四阶段是生产和市场化过程(创新实现)。另外,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这就需要组织能力(创新管理)。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并以此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3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如下:①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根本途径。②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1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 关注。总的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因素众多,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加上综合评价需要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多元统计学法,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实施精细管理工程,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 课题研发和主讲人:精细治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一、“三个代表”和科学进展观是政府部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精细治理工程与“三个代表”的对应关系以及精细治理工程在专门多企业中的成功实践,为政府部门借鉴、实施精细治理工程来执政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精细治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研发并实践的精细治理工程的概念及其内涵——“六精五细”; 三、精细治理工程是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治理创新产物,精细治理工程与政府部门的执政相结合也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实践; 四、新时期的执政需要创新,更需要有效的创新,创新的常用方法有五种,有效创新应遵循的五大原则或特点; 五、借鉴精细治理工程、提高执政能力的三大重点和结合点: (1)科学执政——执政是一门治理科学、也包含一定的技术,需要把握治理精髓和运用技术精华;需要细致分清和看准服务对象及其服务需求;需要细分和优化执政部门的机构与岗位;需要精准编制和实施执政预算;需要提高执政质量的精品意识,既要符合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又要经得起群众和时刻的检验; (2)民主执政——执政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执政的客体或对象也是多元化的,执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站在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建立执政主体之间的周密合作关系,建立执政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周密配合关系;执政的预算和执政的成本要同意社会监督。 (3)依法执政——细化、优化执政时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编制、完善,强化宣传、落实、执行、督查、评估等工作;细化、强化执政行为,提高执政效率;细分、严格操

纵执政时的成本,严格操纵执政时各项费用的成本支出,并正确认识、减少因为执政行为而可能给配合部门及客体带来的额外配合成本。 六、适应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有效创新建设政府部门的部门文化: 执政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必可少的职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政府部门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会阻碍到和谐文化的建设成效甚至成败的主导因素,政府部门要领先建设好适应、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部门文化;有效创新建设政府部门文化的“正步走”方法论——1(化)、2(划)、3(画)、4(话)。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无论是从党的领导原则,还是从基层管理方面,领导者的素质、经验、智慧、人格和决策能力,决定着一个单位的荣辱与兴衰。许多单位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成也领导者、败也领导者。 一、必须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 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领导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提高对上级决策的科学理解能力,是一个领导者战略头脑的高层次,它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决策方面和工作好坏的政策界限等。所以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在把握上级决策的基础上,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制定本单位检察工作的突破口,这是一把手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基层领导者必须练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基层领导者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决策的关键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上级,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单位的经验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做到善于移植,形成自身特色。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独立思考,独立运筹,看准的问题及时决策,对以往,或者是前任领导的决策,发现与现实有偏差时要及时修正,防止失策造成损失。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检察工作瞬息万变。决策的特点是:随机因素比较多,变化快,决策的层次

化空前复杂,这就要求决策人必须有创新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接触新事物,涉足新领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检察工作如何和世界接轨,将面临许多预测不到的新问题,有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决策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综合性,基层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宽,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养成综合性、多向性,思维的习惯,开阔思维视野学会从客观上把握全局,分析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到统筹兼顾,防止漏洞。又要把握多种思维方式,把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静态思维和动向思维,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结合起来,把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比较,把局部和全局共性和个性等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思维;把另散的思维成果,加工成为揭示事物本质,简明扼要的结论,提高综合思维、全面思考问题和在复杂工作中的决策能力。 练好基本功要集思广益,注重调查,精通业务,提高对本单位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准确的把握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发展趋势,全体干警的承受能力,紧紧抓住关系本单位工作进度的关键问题进行设计,要严格按决策程序,依靠集体智慧。 二、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能力 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的领导班子之所以对正确的意见集中不了,对本级分歧意见统一不了,错误认识纠正不了;并非都是领导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领导者在领导层和群众心目中的威望不高,这种因不信其人而否其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领导者在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对决策能力有很大影响。

提升组织领导能力的3个有效方法 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 卓越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不能不抓,更不能松懈放任自流。改革开放到了关键时期,到了攻坚阶段,市场经济瞬息万变、腐败手段千就万化,腐败方式层出不穷,作为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反腐针对性、实效性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基层执法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笔者认为应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工作领导组织领导能力、纪检监察机构的协调能力,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把反腐倡廉工作下到一线,落到实处,确保基层纪检监察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绩。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应做好如下三点: 组织领导能力提升方法一、强化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龙头”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反腐倡廉的“龙头”。落实责任制的过程就是纯党风、清政风、带行风的过程。基层执法部门必须要坚持和完善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责任。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树立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过问的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意识,抓好分管部门和本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抓好责任分解,把反腐倡廉任务分解到每位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和具体承办人员身上,使每一项制度建设和工作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要求。牵头部门要牵好头,协助单位要全力协助,责任人员要负责。提僧组织领导能力,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又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敢抓敢管,真抓实干。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到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安全监察等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就我们质监部门而言,要把质量管理责任制、执法打假责任制、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等各种责任制都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统起来,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往深处想,往实处做,管不好不撒手,管好了不松手。要加强对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和奖惩兑现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经常查一查:分工负责的工作抓了没有,该抓的工作落实了没有,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了没有,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该责任追究的追究了没有。 组织领导能力提升方法二、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履行两项职能。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源头治理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与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关系更加直接、更加密切。纪检监察机构要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助党组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和任务分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需要多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要有效组织,合理调配,整合力量;对那些与部门业务紧密相关的工作,要充分发挥部门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组织而不越权,协调而不包办。

摘要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发展是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科学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转移正确的轨道上。目前,各个城市将走自主创新道路视为自己发展的灵魂。特别是许多成功的企业,已将自主创新写入企业文化的信念中,无论是管理创新、业务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在加快脚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新的生机和活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本文第一部分讲述政府能力创新的概述、概念、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国民经济的概述、概念、形成过程、构成和基础,第三部分讲述政府能力创新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与要求。 关键词 : 创新能力; 国民经济; 管理; 发展

目录 序言 (1) 1、政府能力创新 (2) 1.1.政府能力创新的概述 (2) 1.2.政府能力创新的概念 (3) 1.3.政府内部能力创新结构性因素 (4) 1.4.政府外部能力创新结构性因素 (8) 2 、国民经济 (13) 2.1.国民经济的概述 (13) 2.2.国民经济的概念 (14) 2.3.国民经济的形成过程 (14) 2.4.国民经济的构成 (15) 2.5.国民经济的基础 (16) 3、政府能力创新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7) 3.1.政府能力创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17) 3.2.政府能力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19)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序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剧,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多方位、深层次地接受来自国际组织、国外政府的巨大影响。世界各国在国际中的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由该国经济持久发展的竞争力决定。经济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一国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正因为此,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创新等各种围绕?创新?而来的?名词?长久地牵动着各国研究者的神经。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依附性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企业根本没有余力进行自主创新,何况国外新技术的引进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这就使得企业更没有动力去创新。加上发展中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等各方面也少有促进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对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现代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中应着重完善创新型制度、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创新文化,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基于此,当前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更为迫切的是,加快创新政府职能与行政方式转变,调整与之不相适应的行政机制,这其中至关重要和基础性的在于政府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创新能力的加强,不仅能为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条件,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