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博苑

06-22 0936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重点】

1 理解炼字、炼句的目的、作用。

2 实现语言简明、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语言的细致的品味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语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字句的准确、生动的要求,即本课所要了解的炼字、炼句。

二体会炼字的妙处

1 学生给出古人炼字的佳话

如:“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

2 依据课本,开展品读活动

( 1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 2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3 教师补充课堂练习

( 1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修改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明确:修改后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赋予荷花以人的特征,写出荷花的体态美与情态美,充分体现出的喜爱之情。

( 2 ) .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有观者,取笔改“ 一” 为“ 半” 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 半” 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 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

明确“ 前峰月照” 一定会出现“ 峰掩月” 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 半江水” 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 3 ) . 创作实践—学练结合 , 巩固提高

放学后,你在车站等公车,车来了。。。。。。请根据这一情景,写一段话,注意炼字炼句。

学生展示自己的得意之处,教师选点讲评。

三讨论共识——百炼成字 , 千炼成句

选择词语的基本要求:

第一 . 准确朴实 . 用孔子的话就是“ 辞达而已矣” ,话说明白就行。

第二 . 简洁有力 , 也就是用字不要繁冗拖沓 , 而应简约有分量。

第三 . 新鲜活泼。

第四 . 形象生动。“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个闹字使人联想到鲜花怒放蜂飞蝶舞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1. 讨论:七嘴八舌话“修炼”

文章由字集成,欲求文章精美,必先求 " 字之不妄 " ,而欲使 " 字之不妄" ,必须注重选词炼句。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选词炼句的重要性,这次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选词和炼句的方法。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写作中选词炼句的方法,由小组推举“发言人”总结陈述。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2. 选词:寻找唯一

注意区别词的不同含义。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运用时如不慎加选择,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要特别注意同义词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上的细微差别,如“接济”和“救济”都可以带宾语,但“接济”的宾语常指称个人,而“救济”的宾语常指称群体。

选择准确贴切的词。尽可能选择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及思想感情的词语,正如福楼拜所说,必须找到唯一的、最贴切的词,把它用到最恰当的位置。如巴金在《灯》中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用“颤抖”而不用“闪动”,是因为“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炼字还往往重在炼动词,比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盛唐名句,王湾的诗名也全靠这两句。这两句写江南春早,两个动词都用得很灵活,如果说“生”字还算平常的话,那么“入”字就非经过苦心锻炼而不能得到了。诗人不说腊月里已有春意,却说春意进入了旧年。有人评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形象性的具体词语往往比抽象概念更能感染人,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末二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人哭了自然就要用帕子拭泪,但表达效果比直言哭哭啼啼要好多了。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破”一“弄”,令人叫绝,前者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后者使“花”顿时跃然纸上,摇曳生姿。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力避窠臼,寻找到新颖别致的词语就更好了。如鲁迅在《社戏》中描写戏场拥挤时写道:“(我)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只一“胖”字,胖绅士乘隙而入的钻、挤丑态,形象而幽默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捧腹。

3 炼句:千锤百炼

要完整地表情达意,就得按一定的规律把词组成句子。写文章不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很多文章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仅八个字,所展示的赤诚忠心感天动地。

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炼句讲究以少胜多,言简而意丰。如淮安韩侯祠内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区区十字,就浓缩了这位楚汉名将的悲剧人生。上联指韩信因萧何的力荐而建功立业,亦因萧何与吕后的密谋而屈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是注脚;下联指韩信因漂母而得生,因吕后而死,存亡系于两个女人之手,一为贤母,一为恶妇。当然,简洁不是漫不经心就可做到的,不要误以为不讲“车轱辘话”就是简洁,如果一味求简,求少,那就适得其反了。

注意句子的连贯。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若干句子的组合,好的组合应自然流畅,如风行水上。《红楼梦》第 29 回写道:“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却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所以先说“人居两地”,是为了与前两句中“潇湘馆”、“怡红院”相照应。自然,“情发一心”照应的就是“临风洒泪”与“对月长叹”了。

巧妙选择句式。对各类句式,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句和变句等都要熟练掌握。这样,才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语义,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荷花淀》中一句 " 怎么了,你? " 运用的是谓语提前的句式,巧妙写出了对丈夫体贴入微的水生嫂的急切之情。

4 共识:积累感悟

选词炼句是需要动脑筋,花功夫的,我们很难给出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所谓语文难学,也许就在于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和写作无法速成,根本没有捷径可走。但通过师生对选词炼句的共同讨论,似有两点可达成共识:

积累。占有足够丰富的材料之后,才能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才能谈得上选择、锤炼。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咬文嚼字”,养成筛选推敲的习惯,在反复的锤炼修改中加强语言文字的修养。以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为例,我们可能一背了事,而有学者就在这十四个字中品出了八层“悲”: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

客,三可悲;又当秋天,四可悲;重阳不饮酒,只登台,五可悲;亲朋寥落,独自登台,六可悲;扶病登台,七可悲;百年易尽,来日无多,又兼多病,八可悲。这样读诗,才不枉老杜一番苦心。

炼意。沈德潜有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锤词炼句的核心其实是“炼意”,所谓“意”,是与内心感受密切相关的。在写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生动流畅的语言是思想汩汩流淌的痕迹,而选词炼句的目的正是为了真切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貌似炼字问题,只是一个描绘色彩的词活用之后让人能感受到拂面的春风、满眼的春景。但实质上,这个字后面有着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作这首诗时,王安石几经挫折,终于二次拜相,奉诏前往京城。途中泊靠瓜洲,距离诗人一次罢相后的居所江宁不过数山之遥,此番进京,政治前景如何,很难预料。“绿”色在他眼里,既是可以再展抱负的浩荡皇恩,又是逗引他归家的秀丽恬静的山林。是身居庙堂还是急流勇退,诗人用一“绿”字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微妙复杂的心情,而其他字如“到”、“过”、“入”等都不能透露诗人内心的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

总之,有了日常的有心积累,才能期待灵感的降临与喷发。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安心积累,精心选词,潜心炼句。

二课堂练习: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作业

从近期报纸中选择选词炼句的材料。正例 2 则加以分析,反例 3 则加以修改。补充说明:本节亦可结合学生作文评改来讲解,让学生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注重在语句上的认真推敲。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咀嚼,学会涵咏,在不断诵读中品赏选词炼句之精妙,从而感悟到语文学习中盎然的诗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

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迎考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3. 适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幻灯投影以下文字,以营造教学氛围。

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

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

(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

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3)扩展演练:

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

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

之二: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右栏:演练环节。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

参考示例:

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

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

(4)探讨小结:

修饰语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反映事物的特征、性质,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状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环节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2.“生命在于‘动’”

(1)大家能不看课文下面的参考分析,自己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吗?

(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感悟能力。课文的参考分析确也有不到位或欠清晰之处。如“踞”的拟物手法,“浮”与“展”的配合关系,“扯”的侧面烘托作用,“流”与周围润湿环境的呼应,等等。)

(2)探讨与小结:

a.动词用得好,常常能取得怎样的效果?

效果:让对象形神兼备(不但绘形,而且传神);

有助于创造意境,传达感情。

b.我们在写作实际中,该以什么原则来选择、锤炼动词?

原则:准确,生动

3.探讨总结

(1)落实“工具箱”的“选词”版块和“炼句”版块,联系课堂活动,简要讨论两个例子,通过探讨明确炼字和炼句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2)小结:“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代诗人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工具箱”部分是开展课堂活动后的必要的知识和说明,也是学生学习语言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必要阶段,“用什么”——“怎么用”,该环节的落实不能走过场。)

(四)演练(略)

【教学思考】

以“板块”意识教学,杜绝“课文”意识教学;

立足教材,吃透材料,勿过多地旁征博引;

倡导活动,教师引领,以“用”为最终目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教学难点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说锤炼 1.因为某种原因,老师请假了,学校安排一名新来的老师上课。新老师一走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会齐刷刷地向了他。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并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 “炼”,火字旁,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炼字炼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像铁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纯钢一样,我们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正如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今天这节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分析,深度认知选词和炼句。 二、古人好锤炼

1.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诗词中的“炼字”已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大家快速在脑海中搜索,试着举出一些例子。 2.实例分析。 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王维《过香积寺》 “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⑵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三、名家重锤炼 1.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我国现当代的许多名家也都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比如课本上《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和《绿》的作者朱自清,在选词炼句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 2.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工具箱”中的有关知识,小组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博苑 06-22 0936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重点】 1 理解炼字、炼句的目的、作用。 2 实现语言简明、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语言的细致的品味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语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字句的准确、生动的要求,即本课所要了解的炼字、炼句。 二体会炼字的妙处 1 学生给出古人炼字的佳话 如:“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 2 依据课本,开展品读活动 ( 1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 2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3 教师补充课堂练习 ( 1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修改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明确:修改后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赋予荷花以人的特征,写出荷花的体态美与情态美,充分体现出的喜爱之情。 ( 2 ) .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有观者,取笔改“ 一” 为“ 半” 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 半” 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 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 明确“ 前峰月照” 一定会出现“ 峰掩月” 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 半江水” 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 3 ) . 创作实践—学练结合 , 巩固提高 放学后,你在车站等公车,车来了。。。。。。请根据这一情景,写一段话,注意炼字炼句。 学生展示自己的得意之处,教师选点讲评。 三讨论共识——百炼成字 , 千炼成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学习重点 1.认识选词和炼句的妙处。2.学会选词和炼句。 阅读引子“一字之师”,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什么叫炼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2含解析

教学设计:《语言文字应用·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曾国藩在向皇上汇报“年终总结”时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的例子,从而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说明选词炼句的重要性及其妙处。( 二)回眸经典。(引导学生鉴赏) (1)选词炼句的内涵引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的一段话:“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2)经典文段鉴赏“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找或挑)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

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鉴赏过程,师生互动。突出修饰语的作用. (三)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此内容在前节课已明确)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之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说:“……” (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参考示例: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四)总结方法对于“选词”:一要准确,即“唯一的一个词”;二是生动,即“最妙的一个词”。(4)列举炼字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如:(1)臧克家曾将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中的“原驰腊象”的“腊”字改成“蜡”字。 (2)张逸生曾将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中婵娟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五、探讨小结: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知识精要 一、选词:准确、生动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炼句:简洁、连贯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语文:《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案:选词?炼词 昨天在学校里开了一节公开课,美其名曰“骨干教师示范课”,上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的内容。现将教案呈现如下: 选词·炼词 教学目标 一、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体会选词的重要作用; 二、掌握选词的标准、对象和角度。 三、结合高考考点,了解有关的高考题型,培养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能成“诗圣”,就源于他对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课文97页为我们讲述了郭沫若“一字之师”的故事,其实早在唐朝也有“一字之师”的故事: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宋]陶岳《五代史补》 其他一些古人炼字佳话: 贾岛“推敲” 李三瘦(李清照“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红杏尚书(宋祁“红尚枝头意闹”) 王安石“风又绿江南岸”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二、研习新课 (一)解读“选词”

《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意思是说选择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我们只要准确地选择好词语,句子也就没有瑕疵了,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说“选词”。 课文97页中说: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几乎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可见,选词也就是对词进行锤炼,即“炼词”。 1.炼词的标准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时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朱自清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 韩愈《与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 所以:选词的标准是“准确、生动” 2.炼词的对象 浏览【课堂活动】有关内容: 从词法角度看,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所有的实词和虚词都需要锤炼; 从句法功能看,要锤炼的是句子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 3.炼词的角度 我们在遣词造句写文章时要选择生动正确的词语,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锤炼词语呢? 例1: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解读:我们——暗示了曾经是多么密切的关系 洋火——暗示了在灯下发生了多么美好的往事 好——写出了曾经的日子是多么得美好 “呢”等语气词——沉浸在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与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安徽省颍上县第一中学高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择动词的基本方法,理解选择动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选用动词的方法去搜集和整理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形容词等词语。 3.能运用选词的基本方法去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动词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文学作品中经典词语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2课时(本课主要学习《生命在于动》部分) 教学准备:课前请学生预习教材,搜集散文、诗歌和小说中使用经典的动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的古代诗歌当中有许多精妙的动词,大家能否举出几例。(生举例并分析) 预设: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师:同学们现代诗歌当中,有没有精妙的动词呢?比如说,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现代诗歌,你能否举出几例。(生举例并分析) 预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边评边总结。 动词的作用:(板书:生命在于动) 我们知道诗歌只是四大文学体裁的一种,既然在诗歌当中有如此精妙的动词,那么大家

喜闻乐见散文和小说当中有没有精妙的动词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 二、课内探究:语言的心脏——动词 (一) 赏析小说中的动词(出示课件)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1)开,(2)着花枪,左手(3)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4)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 C ) A、踢 B、挪 C、掇 D、避 2、( D ) A、搂 B、抱 C、扛 D、挺 3、( D ) A、拉 B、拽 C、打 D、推 4、( D ) A 、砍 B、打 C、刺 D、搠 学生讨论:“掇”是用两手挪开,可以体现石头之重,也能体现林冲搬石头小心翼翼,害怕惊动了差拨等人,从中可以看到施耐庵用词之准确。“挺”两手有力的架起重物,体现林冲拿枪的力度,更体现林冲的愤怒。“拽”是把门由外到里的方位打开,和前面的林冲在庙里避风雪照应,更能体现林冲怒火中烧,不得不发泄的心情。“搠”用力砍死,杀死人。此处既可以体现林冲的愤怒,更能体现林冲的武艺高强。 再出示课件: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鲁迅《故乡》学生分析:横,乱七八糟的样子,体现村庄的萧条,环境的凄凉;拖,从后面把东西拉出来。此处指从后面把水生拉出来,体现水生的胆小,害怕。 师总结。动词用得好,让对象形神兼备(不但绘形,而且传神);有助于创造意境,传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练习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练习 教学参考 0715 0733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练习 一、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动听”是指词语声音产生的效果。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和谐优美,能给人以美感,对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语言的声音效果也是词语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词语声音的配合,主要涉及到声、韵、调、音节构造等方面的问题。读下面这首诗,看看词语的声音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诗人元帅外交家,迎来战友遍天涯。 英雄本色原无畏,志士忠诚岂有他。 二、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三、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④A.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不许减少;货色只许更好,不许变坏;技术只许提高,不许降低。 B.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四、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五、文章的标题讲求准确简洁且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例如“我看人看我”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看上去不但简洁工整,而且颇有韵味。原来,美国有个学者为费老写了篇传记,寄稿征求他的意见。费老就此写了这篇文章,说明对“人看我”的感想。两个“我”、两个“看”,十分独到和精妙。新闻标题的要求更是如此。大家不妨翻阅一下手边的报纸,找出其中你认为不符合要求的新闻标题,并另拟一个标题。 六、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像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像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像作文。”圆是可以想像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像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像作文。(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像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像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像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准确、连贯,条理清楚。) 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诗句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选词能力。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声音美表现在音节匀称、韵脚和谐、平仄协调。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举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文学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成语“一字之师”就出自下面的典故。《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已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字。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解析

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为了使语言更准确、生动、有趣、鲜明,离不开修辞和语体色彩。语言还是一种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是紧紧相连的。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选词炼句的基本要求,即词语的使用要符合准确、生动的原则,要言简意赅,语意连贯。语言表达要遵循的原则是切合语境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以及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主要探讨了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第四节主要讨论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链接 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①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及其要 求。 ②理解选词和炼句的妙处。 ③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恰当选词和炼 句。 诗歌鉴赏的炼字和炼 句 2 语言表达的十八 般武艺——修辞 手法 ①掌握辞格的定义和分类,能辨析并 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②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 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手法在仿写中的 应用 3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①体会和掌握增强语言的色彩的方 法途径。 ②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表情达 意,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色彩方面的题目 4 入乡问俗——语 言和文化 ①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②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 点。 语言表达的“准 确”“鲜明”“生 动” 骆宾王替高适改诗

唐代杰出的边塞派诗人高适早年驻留边疆,熟悉军事生活。一天,高 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 两句是:“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之后,他就继续赶路 了。途经钱塘江时,高适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却只有半江之水。 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巡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当他归来踏进房门时,发现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好诗,好诗”,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商榷,径直把它改了。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经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就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骆宾王。 一字之师―→炼字出精彩⎩ ⎪⎨⎪⎧可以化平庸为神奇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语言的“生命”→遗词造句⎩⎪⎨⎪⎧要注重选用和锤炼修饰语 要注重选择锤炼句式及动词性词语 1.什么是选词、炼句? [明确] (1)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显出比较丰富的情感。 2.选择和锤炼词语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3.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我们之所以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有那蕴义丰富的《四书》《五经》,有那众说不朽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更是因为有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精神,有那“含而不露,敛而不扬”的表达艺术。语言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就在我们身边。学好这门艺术,我们就要认真研习文本,结合实例,深入研究语言表达的各个知识点,多想,多练。同时我们更要通过阅读课本上及该书各模块补充的风趣幽默的事例,体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将理念贯彻到平时的语言学习中。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主题展示 引子感悟 一字之师―→炼字出精彩⎩⎪⎨⎪⎧ 可以化平庸为神奇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活动探究 语言的“生命”―→遣词造句⎩ ⎪⎨⎪⎧ 要注重选用和锤炼修饰语要注重选择锤炼句式及动词性词语 要点归纳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原文和改稿,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选词炼句能力。这三组改稿都是尽量把信息量大、细致准确的长句改成简练明快、易于上口的短句,这符合戏剧人物语言的要求。修改之后的戏剧语言都具有了强烈的动作性。 参考答案:第1题中“别气啦,梅娘”比“梅娘不要气”更加口语化,语气词“啦”控制了碧如的语速,给人老练成熟的印象。“得罚你”比起“我们要罚你”,还包含着一种嗔怪的情绪。第2题中四凤虽然对于鲁贵的污蔑十分愤怒,但仍然称“您”,一定程度上还是按捺住了这种情绪,她不直接说“您说话的神气真叫我心里想吐”,而是让鲁贵自己看看自己说话的德行,既充

分表达了自己的厌恶又没有完全跟父亲撕破脸皮。第3题是戏剧中的补白,改稿比原稿简洁,给了演员更大的表演空间。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原文和修改建议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选词炼句能力。 参考答案:修改建议的第一处改动较好,“鲁迅先生说过:‘野人怀土,小草恋山。’”紧接这句的“土”与“山”,以“故乡国土”作主语使前后句之间衔接紧密,而且过渡也很自然。把“怎能不怀念落入敌手的故乡国土”改成“背乡离井的人怎能不怀念”,长句变短句,反问的力度也因为语言节奏的加快而明显增大,从而更好地强调了人们对故土的依恋。修改建议的第二处改动不太好。这一句之前讲的都是怀乡之情,这一句之后则是开始讲家乡口味了。从语义和文思的贯通上来看,以“怀乡之情”作主语是比较自然流畅的,而改成“家乡口味”在前,“怀乡之情”在后就文气不通了。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电报和短文的修改,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选词炼句能力。 参考答案:第1题的电报是一种“字字珠玑”的通讯方式,费用是按字数计算的。电报的写作,言简意赅尤为重要,称呼、敬辞等常常可以省略。练习中发报人的主要目的是要公司的人接机,但电报语言啰嗦,信息重复且多余。拟改如下:“13日11时白云机场接。”第2题的短文主要强调一个人的自制力,但句子成分重复,语义赘余。拟改如下:“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就不能抵制坏的影响。” 1.选词、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选词要求________、________。前者就是要求用词要________,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后者就是不要________,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________。 答案:准确生动精当堆砌陈词滥调表情达意 2.锤炼句子要求________、________。前者说的是要用________的句子形式表达________的思想,力求言简意赅;后者说的是前后句子在________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 答案:简洁连贯最经济最丰富内容和形式 3.下列关于选词、炼句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词要准确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 B.选词要善于选择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C.锤炼句子,力求简洁,要求抓住要害,切中事理,只能“少”不能“多”,只能“减”不能“加”。 D.写作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也很重要。 解析:简洁不是单纯的语句简短,而是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如能传情达意,只言片语也可,但有时“多”一些,甚至“增加”些内容也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答案:C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涉及汉字的注音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 二、学习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掌握选词炼字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字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学习内容:了解选词炼字的作用,学习选词炼字方法并以此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三、内容安排 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其根本原因是眼高手低,感性认知过于强烈。基于此,本节课内容设置为实例分析、总结概括、训练提升三部分有机结合。 四、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三五五”教学更要求突出思维训练、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据此,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前人选词之功。(各抒己见,5分钟。)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课文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前人“炼字”的佳话?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赏析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 教材分析: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涉及汉字的注音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结合高考,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合作探究,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四)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 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曾国藩在向皇上汇报“年终总结”时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的例子,从而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说明选词炼句的重要性及其妙处。你还了解哪些前人“炼字”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郭沫若“一字之师”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首先看修饰语对文句的作用。 (二)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浏览文段,划出修饰语。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过渡:同学读得很好,如果将这修饰语修改,又会有怎样的效果? (2)再找一名学生读修改后的文字。 过渡:大家觉得两段文字哪一个更有生气和震撼力?很显然,是修改前的。修饰语的有无会对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大家 (3)分析讨论: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修饰语,概括它在文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4)探讨小结: 修饰语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反映事物的特征、性质,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状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针对高考题型进行两个小练习。 (5)扩展演练: 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说:“……” (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参考示例: 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 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教学设计 西安市车辆中学董青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在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中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在写作中恰当、形象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鉴赏和写作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二学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基础教育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积累了不少阅读鉴赏、写作交流的经验和技巧。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完全能够接受知识性的东西,对鉴赏和写作中的炼句等操作性内容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一课文解读与目标筛选 此课虽为选修内容,但经过几轮的教学和学生的反映,发现这节课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因此上好本节课对学生学好语文很有帮助。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确定在鉴赏与写作两个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恰当的将自己的思想准确的表达出来。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选词与炼句的作用。 2、引导学生利用选词和炼句知识分析鉴赏诗文,恰当体会作者情感。 3、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准确地选词,合理地炼句,写出至真至诚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借助选词和炼句的手段体会古今中外经典中的语言文学和人文价值,汲取文学营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在自己的写作中强化选词和炼句,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文,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准确的传达给读者。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通过设问,学生鉴赏该诗句并引出本节课题——选词和炼句 设问研讨,概括总结 1问:为什么要选词和炼句? 学生说(自由发言) 教师说(引用歌词): ❖月亮代表我的心——作者以词表己意 ❖明明白白我的心——读者借词悟他情 “大家”说: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的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向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朱光潜) 2问:怎样选词? 学生说(自由发言) 教师概括:(多媒体展示) 准确——唯一的一个词 生动——最妙的一个词 “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法福楼拜)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83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生动》教学设计 吉林市第四中学:荆美玉 一、教材 1、课文地位 这节课选自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本《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一节。这一节主要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选词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选词生动的方法,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生动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生动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以修饰语和动词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生动的三种基本方法。能运用选词生动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的方法,体会选词生动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结合课堂训练、高考链接加强对选词生动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解题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帮助学生提高选词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3、重点和难点 全文的重点是辨析词语,把握选词生动的三个基本方法。而难点在于运用选词生动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并运用到实践写作中。 二、教学班级及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个性化表达能力的提高。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得到了一些提高,语言习惯较好,知识积累也较丰富。教授本课时我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做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三、教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我校近年来实践“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法。

2、合作探究法。 3、讲、练、评结合法 四、学法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因此我确定一下学习方法: 1、练与评结合,利用,加强口语表达,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2、分组质疑、讨论,向合作探究要成果。 3、归纳知识点,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板块。 (一)导语设计 理解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人性僻耽佳句”中“惊人”的含义。引出学生对选词生动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本节的学习目的。 (二)文本解读(本版块分为5个环节) 1、结合活动及探究选词生动的基本内涵和方法一。 (1)探究活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哪些词生动,引出拟人和词类活用。 (2)举例鉴赏:《社戏》、《荷塘月色》中的修饰语和动词运用修辞的句子。 (3)口语训练:展示实物一杯水。让学生从准确和生动两个方面描述杯子。 通过以上活动,探究生动的内涵和修辞手法可使表达生动形象。 (4)高考链接:通过高考词类活用型诗眼题探究词类活用可使表达生动。并要明确高考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泊船瓜洲》诗中哪个字用得好?教师强调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5)小结:选词生动的第一个方法:修辞和词类活用。 2、结合运用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选词生动的方法二。 (1)高考链接、口语训练:高考中的语言表达题。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图中的树,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后出示同类描写树的诗歌进行鉴赏。 (2)鉴赏训练:鉴赏席慕容的《一颗开花的树》中用得生动的修饰语。 (3)鉴赏训练:鉴赏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中用得生动的动词。 (4)小结:选词生动的第二种方法:给事物加状态、背景、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