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经济学第15章--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西方经济学第15章--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西方经济学第15章--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1.货币的起源问题:P357

2.货币的职能:交换的媒介、价值的标准、价值的储藏、延期支付。

3.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1)狭义货币1M =现金(硬币、纸币)+银行货币(商业

银行的活期存款)

(2)广义货币2M =1M +商业银行的各种定期存款

(3)广义货币3M =2M +商业银行的各种票据

4.货币的需求

(1)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指人们因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所需要的货币。

-----影响货币的交易性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收入、利率

(2)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了应付突发性事件所保留的货币。

-----影响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的因素是:收入、利率

(3)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指人们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所动用的货币。

-----影响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利率

5.货币的需求曲线:又叫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曲线

货币总需求=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投机性需求

货币的需求曲线经常会被表达成这样的形式: ()i Y L M d ,= 有时会被简化成:

d M hi ky -=(这里k >0, h >0)

6.货币的“流动性陷阱”问题:指利率水平较低、证券市场的获利空间较大时,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的现象,也称凯恩斯陷阱。

7.货币数量论:

(1)费雪(I.Fisher )方程式Y P V M ⋅=⋅,即V Y P M ⋅=. 这里:M →货币的供给量,P →价格,V →货币的流通速度,Y →一年的总产出。

(2)根据萨伊定律,传统货币主义理论认为:

V 、Y 不变,P 可变,即V Y P M ⋅=

. (3)现代货币主义理论

(以美国的Milton Friedman 为代表)认为:V 不变,P 、Y 可变,即V

Y P M ⋅=. (4)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认为:V 、P 、Y 都可变,即V

Y P M ⋅=.

8.银行制度:

西方国家的银行分为两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的主要职责是:

a.作为商业银行的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领导与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b.代表国家发行纸币。

c.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商业银行是私人办的银行,它的性质和一般的企业一样。它所从事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代客结算。它从这些活动中获得利润。各国商业银行的组成情况有所不同。有些国家是有许多大小不同,但在法律上都是独立的商业银行(例如美国)。有些国家则是有几家大商业银行,各个商业银行都有许多分行,形成一套独立的体系(例如英国、日本)。

9.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机制与法定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一种货币,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等制度相关。

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为了应付存款客户随时取款的需要,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银行不能把全部存款放出,必须保留一部分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必须按法定准备率保留准备金,其余的部分才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例如,如果法定准备率为20%,那么,商业银行在吸收了100万元存款后,就要留20万元准备金,其余80万元方可作为贷款放出。

在西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货币,它可以用支票在市场上流通。所以,活期存款的增加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10.货币政策: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11.货币政策的具体目标是:经济发展、充分就业、经济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中央银行一般通过三种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数量,以达到其货币政策的目标。

12.货币政策的工具:

a.公开市场操作

这是货币政策的第一种重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就是通过购买或抛售政府证券的方法,用以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政府的债券有若干种,例如国库券、票据以及债券等等,债券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一月到一个季度,长可达十几年等。

公开市场操作过程大致如下:中央银行如果认为市场上货币供给量过多,出现通货膨胀,便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当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后,超额准备金会减少,可以贷款的数量也减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将会倍数减少。反之,如果市场上银根紧,出现通货收缩,一般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这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买进债券,商业银行通过政府的购买增加了准备金,私人通过这种购买也会将现金存入银行。这样,各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即可增加,银行的贷款能力也可以扩大,再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整个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倍数增加。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时,这时的货币政策称为“紧缩货币政策”;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时,这时的货币政策称为“放松货币政策”。

b.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这是货币政策的第二种主要工具。这种政策称为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政策”或“再贴现政策”,或“银行利率政策”。贴现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之一。一般商业银行的贴现是指客户持有没有到期的商业银行的各种合法票据,因急需使用现金,而将这些票据请求商业银行收购。商业银行则用现金买下,等到期时向票据原发行单位兑现。商业银行这种现金购买未到期票据的活动可视为一种投资,投资自然要获利。当商业银行从私人手中将未到期票据买进时,按该票据到期值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利息预先扣除,这个百分比就叫做贴现率。商业银行在购进这些票据后,一般保持到票据规定的时期自然兑现。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商业银行急需现金,而这些票据尚未到期不能获得现金,则商业银行可以将这些已贴现了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贴现。中央银行是政府银行,被称为是银行的银行,对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负有最终保证的责任。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手中买进已贴现了的银行票据的活动称为再贴现。中央银行在购进这些票据时同样也要预先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息作为代价,这种利息叫做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或再贴现率。当然,通常中央银行的贴现率要比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低些,这样商业银行仍可获得两种贴现率之间的差额。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可以调节社会货币供给量。如果中央银行感到市场上资金不足,企业经营资金周转困难,可以降低贴现率。这时商业银行便会向中央银行贴现,因为贴现的代价较小。这样,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便可以将这些超额准备金贷出去,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数倍增加。同时,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现金较多,故一般也会相应地降低商业银行本身的贴现率,从而引起私人公众向商业银行的贴现增加,商业银行又可增加超额准备金,再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整个社

会货币供给量更多。反之,如果市场上银根松弛,货币供给量过多,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贴现,于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便会减少,可贷出去的现金也减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将倍数减少。同时,由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提高,一般商业银行也会相应地提高对公众的贴现率,以保证其有限的准备金的安全。这样,公众也会减少向商业银行贴现,因而减少公众在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也会因此而更加减少。总之,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社会货币量收缩,此为紧缩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社会货币量增加,此为放松货币政策。

c.改变法定准备率

这是货币政策的第三种主要工具。从货币乘数的公式可以看出,由于货币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故货币乘数大小取决于法定准备率。如果法定准备率越小,货币乘数则越大;反之,如果法定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则越小。改变法定准备率对调节货币供给量作用的最大特点就是见效快。如果社会货币供给量不足,企业出现银根紧的情况,企业的活动受到限制,中央银行则可以宣布降低法定准备率,刺激企业活动。

除了上述三种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外,中央银行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道义上的劝告”,就是采取“恳谈性控制”的方法,由中央银行官员出面,对商业银行在放款和投资等业务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加以指导、暗示或告诫,希望商业银行协助配合。

《货币金融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五章-201009

第十五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 1.货币供求平衡 2.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 3.利润推进型工资推进型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5.失业率 6.收入分配 二、判断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 三、单选 1.D 2.B 3.D 4.D 四、多选 1.AC 2.AD 3.ABD 4.AC 五、问答 1.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答:度量通货膨胀程度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此外还有核心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由于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这个指数在检验通货膨胀效应方面有其他指标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2)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全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以批发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可以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进而能够判断其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品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个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消费物价的变动规律有显著区别。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存在过度需求,其波动幅度也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反映工业企业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生产品价格指数,在经济分析和宏观决策中广为使用。 (3)国民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是一个能综合反映物价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标。它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名义值化为实际值所使用的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指标之一。这个指标一般不直接编制。 (4)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一般认为能源与食品价格的波动是最大的,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动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所以人们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2.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超过一定界限从而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就可能引发社会经济危机。 (1)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

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学习辅导 1.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数量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货币理论。 货币数量论是指货币的价值完全决定于货币和商品在交换中的数量关系。即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方向变化,与商品的数量成同方向变化。具体地说,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的实际数量增加,货币的价值就减少;货币的实际数量减少,货币的价值就增加。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增加,货币的价值也增加;商品减少,货币的价值也减少。 现金交易方程: (1)对货币和商品实际交易数量的理解。货币数量不是指货币的简单数量,而是指货币的实际数量与其流通速度的乘积。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为什么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有关,即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定时间内的货币数量是货币数量与货币周转次数的乘积。这里所说商品数量包括商品和劳务数量,也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劳务实际数量与商品劳务周转次数的乘积。 (2)费雪现金交易方程 费雪方程的公式如下:CV1+DV2=P·EQ;如果令M=C+D,用V代表V1和V2,用y代表EQ,用Y 代表Py,则变为:Y=MV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与V成反向变化。 第二,在费雪方程中,价格P为因变量,货币数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和劳务数量y为自变量(一般y变化较小)。P与M、V成同方向变化,P与y成反方向变化。 从长期看,国民收入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不大,货币需求数量的变化是最根本的,一般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即M增加过快,物价就上涨得快。 但费雪认为M的变化不影响y,是一种片面观点,实际M的变化对y有很大影响。 (3)现金余额方程 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庇古等人首先提出来的,又称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 认为,居民为方便需要拥有货币,但拥有多少为最佳状态?考虑三个问题。持有货币越多,越便利;持有货币购买消费品(含劳务)会带来效用,持有货币越多,所得效用越多(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持有货币进行投资可得到利益,持有货币越多,投资越多,所得收益就越多(当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公式: M=KY 该式表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国民收入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或者说和货币需求数量成正向变化。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五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解答:C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解答:C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 g·ΔG(k 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 解答:A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解答:B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解答:C 6. 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 =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1)由IS曲线y=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25r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950-50r得均衡收入y=950-50×6=650,将r=6代入i =140-10r得投资为i=140-10×6=80。 同理我们可用同样方法求2):由IS曲线和LM曲线联立求解得,y=500+25r=800-25r,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800-25r=800-25×6=650,代入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5r=110-5×6=80。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1)和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的情况:由y=c+i+g,IS曲线将为y=40+0.8(y-t)+140-10r+80=40+0.8(y-50)+140-10r+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1 100-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用相同的方法来求2)的情况:y=c+i +g=40+0.8(y-50)+110-5r+80,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950-25r,与LM曲线y=500+25r 联立可解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7.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50亿美元,i=140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宏观部分)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减税使得收入增加进而使得消费相应的增加。其他的消费理论认为如果减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较小的。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4、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与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做太大变化?为什么? 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下降,因为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做太大变化,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固定的。依照人们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很难。因此从短期来看,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收入增加时低水平收入者的消费会增加,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则很有限。 5、假设你和你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那么,你的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他的消费水平?为什么? 解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 ,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YL 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2)当你预计在退休 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他小.因为你每年的消费为C1=WL/NL1*YL;而 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的饿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 消费为C2=WL/NL2*YL .而据题意, NL1 > NL2,显然就有C1 < C2 ,即你比邻居少消费。 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系统对你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何影响 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回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回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增大。相反,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而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 解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之和。其收入为30 + 60 + 90 = 180万美元.消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 / 4 = 45万美元.将其与各期对照得;第一期:负储蓄15万美元;第二期:储蓄15 万美元;第三期:储蓄90 – 45 =45万美元;第四期:负储蓄45万美元 (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60 + 90) / 3 = 50万美元,小于第二 `三期的收入.故流动性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美元. (3)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3万美元,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后,显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注意,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 + 13 / 4 = 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外来财富13完美元,其消费为30 + 13 = 43 万美元第二三四期的消费如同第(2)小题的50万美元如果利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此时新增财富为13万美元仍完全用于第一期消费。当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大于其平稳消费水平45 + 23 / 4 =50.75;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流动性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的消费其全部收入和外来财富.其消费为每期50.75万美元.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50.75 – 30 = 20.75万美元;第二三期为0;第四期为23 – 20.75 = 2.25万美元。 解答:显然,后一个老太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更聪明些。

(完整版)第西方经济学第15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 【参考答案】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数量,用e 表示.名义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国外货币的价格,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用国外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或地区)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用ε表示。与名义汇率相比,实际汇率更能说明一国(或地区)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如果本国产品的价格用本币表示为P ,某一国外产品的价格用外币表示为f P ,国内居民持有本国货币要购买国外商品,在国外 生产商只接受外币来交换其商品的条件下,本国居民应该先用本币以名义汇率e 购买该外币,然后用该外币以f P 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这样,一单位国外商品用本币单位数量来表示就等于f eP 。由此可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 P e P ε=。 2。 实际汇率与净出口关系如何表达? 【参考答案】 实际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净出口。一般来说,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一国的国民收入、 进出口的商品相对价格、关税、进出口商品量限额等因素. 由于实际汇率是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对于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出口和进口。对于进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国外商品和服务就变得相对便宜,故进口正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对于出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商品会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抑制了出口,故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汇率变动. 由于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从总体上来看,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用图形表

示: 3.在固定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以下我们用图形具体分析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首先,分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资本完全流动下,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当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那么将引起总需求的扩大,结果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见下图。IS 曲线由1IS 移至2IS ,IS 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不变,增加本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右移,即由1LM 移至2LM 降低均衡汇率,直至均衡汇率降低到固定汇率水平*e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得小国经济的汇率水平固定在所承诺的水平上,但产出水平提高,即从1Y 增加到2Y 的水平。

2019年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自学自测题答案

一、填空题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 是失业。 选择一项: a. 周期性自然 b. 自然周期性 反馈 提示: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是由于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正确答案是:自然周期性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受抑制的通货膨胀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于政府实行了严格的。 选择一项: a. 价格管制与配给制 b. 价格管制 反馈 提示: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是:价格管制与配给制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问题是:第一,皮鞋成本,第二,菜单成本,第三,税收扭曲,第四,受损失。 选择一项: a. 固定收入者 b. 有工作的人 反馈 提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可以正确预见到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工资也会随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而调整,因此,有工作的人受这种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大,但那些依靠存款利息或固定收入生活的人,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受苦。而且,存入银行的货币也会贬值。从总体上看,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并不大,它给经济带来的各种问题都易于解决。 正确答案是:固定收入者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就是大于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选择一项: a. 总需求总供给 b. 总供给总需求 反馈

西方经济学配伍题最全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 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 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 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 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 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 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7.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 产的支持。 8.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 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 即商品 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 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 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3.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4.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15.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16.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3.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5.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 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 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7.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 排序的方法。 8.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 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微观+宏观)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章节目录:第二版高鸿业编 微观: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需求曲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结束语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结束语 第四章生产论 第一节厂商 第二节生产函数 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等成本线 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八节扩展线 第九节规模报酬第十节结束语 第五章成本论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长期总成本 第六节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第七节结束语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九节结束语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垄断竞争 第三节寡头 第四节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五节结束语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节分配论概述 第二节引致需求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A0200022西方经济学34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034

^^如果你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100美元,那么 A、不会改变货币供给 B、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 D、对货币供给有不确定影响 ^^A ~~01|34|1|2|0 ^^根据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 )不影响货币需求。 A、债券的实际预期收益 B、货币在交易中的有用程度 C、预期通货膨胀率 D、股票的实际预期收益 ^^B ~~01|34|2|2|0 ^^如果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为2,那么 A、货币需求将是收入水平的2倍 B、交易性货币需求将是收入水平的1/2 C、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始终是实际UDP增幅的2倍 D、9.2万亿元的名义GDP需要4.6万亿元的货币供给 ^^D ~~01|34|2|2|0 ^^央行通过( )操作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可以提高价格水平。 A、卖出并且提高贴现率 B、卖出并且降低贴现率 C、买进并且提高贴现率 D、买进并且降低贴现率 ^^D

^^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 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B、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C、两者都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D、两者都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A ~~01|34|3|2|0 ^^如果名义GDP是92000亿元,M1是11500亿元,M2是46000亿元,那么 A、Ml的收入流通速度约为M2收入流通速度的4倍 B、Ml的收入流通速度是M2收入流通速度的1/4 C、M3的收入流通速度必然为1.6 D、价格水平必然为7.7 ^^A ~~01|34|2|2|0 ^^在一个部分准备的银行体系中,如果没有超额准备和现金漏出,那么当中央银行购买1亿美元债券后。 A、准备金和货币供给资金都会少于1亿美元 B、准备金增加1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1亿美元 C、准备金增加1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多于1亿美元 D、准备金和货币供给增加都多于1亿美元 ^^C ~~01|34|2|2|0 ^^现金-存款比率上升将导致 A、货币供给增加 B、货币供给减少 C、货币乘数变大 D、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 ^^B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课后练习题11-15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主编:高鸿业 目录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32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与政策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货币供给的含义 三、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 四、货币政策的含义和传导机制 五、货币政策工具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人们宁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债券)会取得的债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存在手边,称为货币的需求(Demand for Money)。 至于人们之所以宁肯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据认为是由于同其他资产比较,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即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1、货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 在商品社会中,人们要用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在这里,货币是作为交换媒介来使用的。为了日常的交易而持有货币,是由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不是同时进行的。出于交易动机而持有货币的多少一般来说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并且两者是同方向变动的。 此外,由于人们未来可能的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确定的,为了应付日后不曾预料到的支出的增加(如生病的医疗费和有利的购买机会)或不曾预料到的收入延迟,人们需要在手边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同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一样,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两者同方向变化。 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用L1来表示,它是Y的函数。即L1=L1(Y)。 2、货币的投机需求 人们之所以宁肯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还因为持有货币可以供投机性债券买卖之用,这就是货币的投机需求。

西方经济学简答

微观部分 第二章 一,简答题 1 简述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消费者的收入③相关产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偏好,⑤预期; 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相关产品的价格③生产成本④生产的技术水平, ⑤预期 2 如果考虑到提高销售者的收入,那么对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式?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方向变动.所以,对必需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而奢侈品采取降价的办法。 3 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①“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农产品价格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化。 2)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②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在短期内缺乏弹性,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从短期来看会增加组织成员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价格的稳定,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第三章 一,简答 1图示并简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答:在数学意义上,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总效用曲线各点的斜率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曲线下的面积是总效用,即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第二,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存在着由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组成的一组无差异的线群,每条无差异曲线都表示一种满足程度。 第三,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会违反消费者偏好的假设条件。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二,论述题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答:(1)基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推到需求曲线的基础。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为购买一单位该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的,消费者对每增加以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也随之降低,因此,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 (2)在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U/P=λ。它表示消费者最优购买选择应使最后一元货币购买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应和一元货币的边际

西方经济学15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IS —LM 模型讨论收入决定的三点不足: 第一,没有分析劳动市场,不知道两市场均衡时的收入是否是充分就业收入; 第二,没有说明一般价格水平对总支出与均衡收入的影响; 第三,没有分析总供给变动对收入的影响。 2.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本章引进一般价格水平与劳动市场,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三市场中,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研究一般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决定: 先考察总需求,然后考察总供给,最后将总需求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构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一般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决定。 3.名义变量值和实际变量值的区别 在没有引入价格水平之前,所有变量都可以看成是实际变量。一旦引进价格水平,变量就有名义变量值和实际变量值之区分。实际变量值= 一般价格水平 名义变量值。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含义 1.总需求定义:总需求(AD )是指在每一一般价格水平上对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构成:总需求由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M X G I C AD -+++=。 3.关于总需求的假定 (1)单市场中的均衡收入与两市场中的均衡收入都可以叫做总需求。因为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收入=总需求,因此,均衡收入≡AD 。 (2)由于对收入决定的研究已进入到三市场之中,为了思路的连贯起见,在以后的分析中,假定两市场中的均衡收入,即IS 曲线与LM 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收入,叫做总需求。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需求的机制:财富效应与利率效应 (1)财富效应(庇古效应) 财富效应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财富的实际价值,进而影响消费,最终影响总需求: P ↓→财富的实际价值↑→人们不急于增加储蓄→C ↑→总需求↑ (2)利率效应 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与投资,最终影响总需求: ↑↑→↓→↑→↓→ d Y I r P M P 0

郑州大学《西方经济学(宏观)》

现代远程教育 《西方经济学》(宏观) 课程学习 指 导 书 王文玉编 2009年8月

?课程内容与总的学习方法指导 课程性质和目标:西方经济学(宏观)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宏观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的学习方法建议:第一步,观看录像;第二步,阅读教材相应章节;第三步,再看一遍讲课录像;第四步,自己试着总结每一讲的内容并和老师的总结对照;第五步,做习题。注意:在学习的过程要多思考,争取真正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切忌死记硬背。第六步,关注新闻媒体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报告和经济学家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 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 ?各章重点和要求 第11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和一些基本概念,尤其是GDP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流量存量GDP 最终产品中间产品GNP 国民收入 三、思考题 1. 解释为什么GDP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 2. 按照支出法GDP有哪些构成?

3. 按照收入法GDP有哪些构成? 4. 为什么按照收入法计算GDP时要加上间接税和减去政府补贴? 5. 当把GDP当作经济福利指标来使用时它有哪些缺陷? 6. 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政府赤字与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 7. 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某国的国民收入核算数据计算GNP、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 8. 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某国国民收入核算数据计算个人收入、政府转移支付、间接税、折旧和GDP。 第12章简单收入决定模型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理解和牢记均衡 收入的条件,掌握均衡收入的计算,理解消费在均衡收入决定中的重要性,熟练 掌握乘数的概念和计算。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总需求总供给总支出均衡产量(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自主支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十五篇练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略 二、解答: (1)由IS曲线y= 950亿美元– 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 + 25r联立求解得,950 – 50r=500+25r ,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 代入 y=950 – 50r得均衡收入为 y=950 – 50×6 =650 ,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 i=140 – 10×6=80同理咱们能够用一样方式求 2) 由IS曲线亿美元和LM曲线亿美元联立求解得y=500+25r = 800 –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 将r=6代入y=800 – 25r=800 – 25×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 – 5r = 110 – 5 × 6=80 (2)假设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关于 1) 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转变.第一看 1) 这种情形;由y=c+ i+ g,IS曲线将为y=40 + (y -t) + 140 – 10r + 80 =40 + (y - 50) + 140 – 10r + 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 –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y= 1100 – 50r y=500 + 25r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咱们能够用一样方式求 2):y=c + i+g = 40 + ( y -50) + 110 –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 y =950 – 25r,与LM曲线y=500 + 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上因此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必然的情形下,财政政策成效受IS曲线斜率的阻碍.在 1)这种情形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更比较灵敏,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发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 2)这种情形下,那么正好与 1)情形相反,IS曲线比较峻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灵敏,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发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3、解答:(1)由c=90 + ,t=50 , I =140 -5r ,g=50 和y=c+ i+g 可知IS曲线为: y=90 + + 140 – 5r + 50 =90 + ( y - 50) + 140 – 5r + 50 =240 + – 5r 化简整理得: y=1200 – 25r 由L=, m s = 200 和L=m s知LM曲线为=200 ,即:

西方经济学的习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的习题与答案. 第1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判断题 1.经济学认为商品价格是影响其需求的唯一因素。() 2.在经济学中,商品的需求量一般不可能为负值。() 3.需求规律是对负斜率的需求曲线的反映。() 4.经济学上,市场供给指的是新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但现在还没有卖出去的产品。() 5.供给曲线是企业对于不同数量的某商品所愿接受的最低价格的轨迹。() 6.需求价格弹性为负,除了说明需求与价格反向运行外,在经济学上没有其他的意义。 7.|E d|→∞,意味着需求曲线是垂直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 8.需求弹性越大的商品,其需求曲线的斜率就越小。() 9.需求随消费者收入提高而减少的商品就是低档商品。() 10.一般来说,生产周期长的产品,其供给弹性较大。() 11.对任何商品来说,长期性的需求弹性总是比短期性的需求弹性要大。() 12.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承担的增税比例就越小。() 13.经济学上对某产品的需求意味着人们希望拥有市场上的该产品。() 14.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多于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素。() 15.正常情况下,Qs=a+bP可以用来表示某产品的供给函数(a和b均为大于0的常数)。() 1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关产品的价格上升会促使某产品的供给增加。() 17.如以横轴代表需求量Q,纵轴代表价格P,则dP/dQ是需求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 率。()

18.若需求曲线为直线,则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点弹性之绝对值都是相等的。() 19.若产品一定幅度(百分比)的价格下降会导致该产品同等幅度(百分比)的销售量 增长,则生产该产品的厂商的收益不变。() 20.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必定为负值,但理论分析上一般取其绝对值。() 21.某产品的替代品越多,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22.某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产品的需求会上升。() 23.一般而言,供给弹性大的产品,其需求弹性较小。() 24.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必会导致产品的均衡产量减少,但对产品价格的影 响是不确定的。()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商品X的价格提高,商品Y的市场需求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