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求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货币供求对于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经济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1.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指的是在一个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央

银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情况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和借贷行为。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总量,并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货币供应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体的货币环境和金融市场。例如,如果中央

银行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政策,将增加银行系统的现金储备,并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经济活动。这样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发放更多贷款,进而激发个人和企业的投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2.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在经济交易中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需求的决定

因素通常包括利率、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预期收入变化等。

利率是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较高的利率意味着借贷成本的增加,个人和

企业更倾向于持有较少的货币,而选择借入或投资于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相反,较低的利率会鼓励更多的人倾向于持有货币,而不是借贷或投资,从而增加货币需求。

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通

常会导致人们对持有货币需求的增加,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金进行交易和购买。而预期收入变化则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风险的认知,从而影响人们对货币需求的预期。

3. 货币供求的关系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即汇率。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货币价值有可能下降,导致通货膨胀;而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货币价值则可能上升,导致通货紧缩。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央银行可以对货币供给和需求进行干预,以维持经济

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整利率、购买或销售政府债券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调整货币市场,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尽管货币供求的调节在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的,但是实际操作中,

由于经济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现完全的平衡一直是一个挑战。因此,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不断研究和分析货币供求的动态变化,以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9.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10.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3.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财政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货币收支体系。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治理等内容以 国家法律形式或者国际协定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无限法偿 无限发偿是指法律规定的货币具有的无限制偿付力量,是货币制度根本内容的一 局部,具体而言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力量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双方均不得拒绝承受,取得无限制偿付力量的货币称为法币,本位币均为法币。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由政府或银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能行使货币全部或局部职能的信用凭证,是由银行信用关系产生的货币,只能由央行发行并 强制使用,不能与贵金属兑换,不是贵金属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是债务货币,且具有强制性。 5、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根本职能。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展单方面转移时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社会财宝的代表,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贮藏起来时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6、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 兑本位制三种,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①金币本位制是指国家规定 以肯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具有无限制偿付力量。②金块本位制是指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又称“富人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家 储藏黄金作为预备金,黄金不再实行自由兑换;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黄金不能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但银行券可以兑换成外汇。随着一战完毕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任何形式的金本位制都不复存在,取代它们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货币制度。

微观经济学期末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效用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预算约束线 7.收入消费曲线 8.价格消费曲线 9.吉芬商品 10.生产函数 11.边际产量 12.等产量曲线 1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4.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15.不完全竞争市场 16.古诺模型 17.边际产品价值 18.边际要素成本 19.外在性

20.实证经济学 21.无差异曲线 22.需求弹性 23.供给弹性 24.边际效用 25.消费者均衡 26.规模报酬 27.边际收益 28.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9.完全竞争市场 30.市场失灵 31.公共物品 32.免费乘车者问题 33.社会成本 34.垄断竞争市场 35.交换的契约曲线 36.生产的契约曲线 37.生产可能性曲线 3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9.收入效应 4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1.寡头市场

4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43.帕累托最优状态 4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5.科斯定理 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2.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4.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5.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6.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7.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8.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 组合的? 10.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加以说明。 11.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12.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 13.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14.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求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货币供求对于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经济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1.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指的是在一个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央 银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情况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和借贷行为。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总量,并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货币供应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体的货币环境和金融市场。例如,如果中央 银行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政策,将增加银行系统的现金储备,并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经济活动。这样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发放更多贷款,进而激发个人和企业的投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2.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在经济交易中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需求的决定 因素通常包括利率、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预期收入变化等。 利率是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较高的利率意味着借贷成本的增加,个人和 企业更倾向于持有较少的货币,而选择借入或投资于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相反,较低的利率会鼓励更多的人倾向于持有货币,而不是借贷或投资,从而增加货币需求。 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通 常会导致人们对持有货币需求的增加,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金进行交易和购买。而预期收入变化则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风险的认知,从而影响人们对货币需求的预期。

3. 货币供求的关系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即汇率。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货币价值有可能下降,导致通货膨胀;而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货币价值则可能上升,导致通货紧缩。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央银行可以对货币供给和需求进行干预,以维持经济 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整利率、购买或销售政府债券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调整货币市场,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尽管货币供求的调节在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的,但是实际操作中, 由于经济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现完全的平衡一直是一个挑战。因此,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不断研究和分析货币供求的动态变化,以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1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综合考试大纲之货币银行学复习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2011)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2002)(2007) 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2、货币层次 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 M0:流通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3、流动性偏好 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二、简述题 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2002)(2009)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 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费雪方程式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 剑桥方程式为:M=kPY,其中,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 (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剑桥方程式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 d /P=f(Y P,ω;r m,r b,r e,1/P·dP/dt;u) 弗里德曼认为: (1)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利率变化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 (2)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 (3)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因此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由以上三点得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据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单一规则”货币供给政策。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6)货币是“流动性"。(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 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

关于供求的名词解释

关于供求的名词解释 供求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供求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供求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 供求的意思 供 : 供gō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求 : 求qiú 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 广义供需关系 广义供需论 基本观点:供需差动 (需求与供给产生差距,便有动力或动机寻求供给满足需求,这样的动力与供需差值有关) 实验例子:牛顿惯性定律实验 推动装有不同量的内容物的容器,加速度不同 人的需求:判断对错的根据(高不高兴,要不要) 人的供给:人际关系的利用和被利用(送礼让对方产生亏欠感) 逻辑需求:判断逻辑供给对应与否的逻辑根据 逻辑供给:先入为主,思维定势,确证偏见,受制于人等等 供求造句欣赏 1、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现象,所以在科学上等于零,可以看作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马克思 2、二手车供求信息可以足不出户获得更多的买卖信息,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节省时间精力。 3、随着需求增长幅度的降低,供求关系得到了调整,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 4、只要人们自由交易,只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泡沫就永远存在. 5、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供求关系分析,寻找解决高职毕业生在汽车整车厂工作稳定性下降的办法。

6、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矛盾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7、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多家合作伙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供求信息网络,可以为您快捷、安全地代理进出口所需马匹及其产品。 8、由于水的供求关系的扭曲,水资源紧缺现已达到危机程度. 9、然而,其后本地资源供求因为经济放缓而再度失衡,以致价格压力亦因而退减。 10、讨论:市场经济,有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和供求平衡三种状态。 11、需要指出的是,从近年茧丝供求总量匡算看,2009年的茧丝供应并没有缺口。 12、近年来,我国电力发展很快,但电力需求增长更快,供求矛盾突出。 13、政府应将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考虑,加大对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援助的力度。 14、信用的供求和流动资金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15、国家定价的依据主要有价值、供求、国际市场行情和政策四大因素。 15、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16、第三,供求关系与水平产业结构作为渠道外部的经济因素,通过影响渠道权力结构会间接地作用于进场费。 17、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供求及教育供求矛盾的产生。 18、从市场的供求平衡方面来说,玉米价格必须上涨。 19、非正式的社交关系市场,也要受支配其他市场行为的供求逻辑所影响。罗伯特·弗兰克 20、陈耕指出,完善石油储备量,并建立石油供求平衡预测体系,中国石油才可走市场定价。 21、市场人士说,美国和欧洲地区天气偏暖缓解了取暖油供求紧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包括工 资、租金、利息和利润。 4、重置投资:用来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5、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 和实际GDP 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 价铬平均变化幅度。 6、均衡产出:与计划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为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经济 主体想要的支出。 7、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的比率,也就是增加1 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 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 8、乘数效应: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 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量之间的比率。 9、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i=△y/△i。 10、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中提出,指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的 稳定性对短期消费减少具有抑制作用。 1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该贴现率恰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 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可以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 算得到的预期利润率。 12、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当利率下降时,若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 成本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利率就会缩小,这个不断缩小的利率就是投资的边际 效率。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13、IS 曲线:又称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14、LM 曲线:即为满足货币市场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与利率之间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15、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极低有价证券市场价格极高时,由于人们预期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 会上升,因而会抛售有价证券,以免跌价受损,而将大量货币滞留手中,此即为“流动性陷阱”。 16、IS-LM 模型: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旨在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均衡时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7、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无法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对经济总量进行干预和调节, 根据经济目标使经济总量增加或减少而采取的一些列行为规范准则和手段。 18、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9、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0、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合称,又称为高能货币,经过存款创造后, 形成经济中的货币供给。 21、货币幻觉:市场价格上涨时,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作 出反应的现象。 22、挤出效应: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带来利率提高,进而使私人消费和投 资支出减少的现象。 23、自动稳定机制: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 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银单本位制:以白银为货币金属,白银可以流通,黄金不是货币金属,不进入流通。 2、金银复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3、金单本位制: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入输出。 4、①承兑:付款人在票据上签名盖章,注明“承兑”字样,承诺票据到期付款的行为。 ②票据: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汽油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款项的信用凭证。③汇票:是出票人【发票人签发汇票给执票人并委托付款人想执票人付款】(债权人)向债务人签发的,要求即期或定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支付命令书(或信用凭证)。 ④本票:又称期票,是债务人(出票人)承诺在一定时间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的支付承诺书或保证书。 ⑤商业汇票。按承兑人分类: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5、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商业承兑汇票按交易双方约定,由销货企业或购货企业签发,但由购货企业承兑。 6、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7、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出售有价证券,直接向后者进行融资的方式。 Δ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单位通过金融中介结构间接获得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8、单利计息:仅按照本金计算利息;本金产生的利息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 Δ复利计息:经过一定时间将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算利息(约定计息期长短)。 ①名义利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 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②市场利率: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③官方利率: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④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⑤浮动利率: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9、股票的定义: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活期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10、债券定义: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11、①货币市场: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活动的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或短期金融市场。 ②同业拆借: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 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19、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1、乘数: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如GDP或货币供应)。 22、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所表示的需求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私人和政府的支出。) 23、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24、通货膨胀: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25、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对整体经济的研究,包括对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2、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4、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5、衰退:实际GDP的减少不严重的时期 6、萧条:实际GDP的减少很严重的时期 7、模型: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其目的就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8、内生变量:模型要解释的变量 9、外生变量: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 10、市场出清: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使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 11、有伸缩性和粘性的价格:价格能否对供求变动做出即时的调整,长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伸缩性,短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粘性 12、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消费物价指数CPI:一个典型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某个基年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3、失业率: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4、国民收入核算: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 5、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数量 6、增加值:该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7、估算值:对于一些不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没有市场价格,对其使用价值的估算 8、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实际GDP:用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9、GDP平减指数:又称为GDP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定义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 10、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Y=C+I+G+NX) 11、消费: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 12、投资:包括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不包括在不同个人之间重新配置的资产购买) a)企业固定投资:企业购买的新工厂和设备 b)住房固定投资:家庭和房东购买的新住房 c)存货投资:企业产品存货的增加 13、政府购买: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军事设备、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但不包括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和福利。 14、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15、劳动力: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 16、劳动力参与率: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第三章 1、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 2、生产函数:表达可获得的生产技术,其决定了在给定资本和劳动的条件下的产出量 3、规模收益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即zY=F(zk,zL) 4、要素价格: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决定国民收入的分配。工人工资、

经济学课后名词解释

《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 一、 1、资源配置: 指社会上的生产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的分配。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 配置成了任何经济制度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生产要素 2、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示用一定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两种商品的各种量组合。 3、机会成本: 经济品的次优(next-best)使用(或机会)价值,或曰所牺牲掉的可供选择的其他用途的价 值。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 之为机会成本。 4、帕累托标准 5、帕累托最优 假如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法已经不能在无损于任何一个人的前提下使任何一个人 的处境较前变好,这就意味着一个社会在既定的生产技术和既定的每个消费者偏好函数 条件下,生产资源配置情况已达于最适度状态,即帕累托最优。 6、理性人 7、均衡 8、规范分析 9、实证分析 二、 10、需求 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上,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四 层含义①建立在购买(支付)能力的基础上②涉及P和Q两个变量。③非实际购买量,只 是计划购买量。④时间概念 11、需求定理 又称需求铁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反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量上升。即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比例 变化。 12、供给 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上,原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 量。有四层含义①原意并有实际的供给能力。②涉及两个变量P,Q③并不是实际出售量, 而是计划的出售量。④时间概念。

13、供给定理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 商品的供给量下降。即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供给量成正比例变化关系。 14、需求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 16、均衡价格 17、蛛网模型 三、 18、弹性 19、需求弹性 又称需求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 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公式:需求量变动的百 分比△Q/Q △Q P Ed= ────────── = ─── = ──·──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P/P △P Q 20、需求收入弹性 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 百分比之比。如果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那么 △Q/Q △Q I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Em = ─── = ──·─ △I/I △I Q 21、需求交叉弹性 22、供给弹性 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Es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Q/Q △Q P 公式:Es= ─── = ──·─ △P/P △P Q 23、无差异曲线 24、供求规律: 又称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 动 四、 25、效用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部分解答 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等),一个国 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综合。 2、国民生产总值(GNP):指的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收入 总和。 3、中间产品:是指用来参加其他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产品,如原材料、出口品等。 4、最终产品:是指已经退出生产过程,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 5、总产值:指统计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值,即销售总收入。 6、增加值(又称附加值):指统计期内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即 销售总收入与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产值之间的差额。 7、GDP的统计方法: 生产(增值)法:只关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即新创造出来的产 出(前面介绍过)支出法:只关注最终的销售额。既然任何一种国民产出 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购买,则 我们把花费在最终产品或劳务上的所有支出相加,总额应该等于国民 产出总价

值。 收入法:关注所有要素收入。收入是针对产出的生产而进行的支付,因此最终总收入应 该等于总产出。 8、消费(C):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用于购买消费品方面的支出。包括购买耐用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9、投资(I):投资是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 10、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11、净出口(N某):是指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或者说等于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12、价格指数:是表示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数量指标。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和GDP缩减指数(GDPdeflator)。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和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经济指数。GDP缩减指数:是一种反映经济社会各类型商品总体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 13、名义GDP:指的是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14、实际GDP:指的是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需求习题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需求习题 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4分) 1、货币需求 所谓货币需求,就是指家庭、企业和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2、流动性偏好 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3、恒久性收入 这是弗里德曼计量财富的指标,称为永久性收入,理论上讲就是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简单地说就是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 4、名义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以Md表示。 5、实际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6、交易方程式 即 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7、剑桥方程式 即M = 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8、投机动机 是凯恩斯提出的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之一,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二、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1分) 1、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获取时间长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 A 。 A、正相关,正相关 B、负相关,负相关 C、正相关,负相关 D、负相关,正相关 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3、货币本身的收益与货币需求成 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4、制度因素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C 。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5、下列 B 是货币需求函数的规模变量。 A、货币本身的收益 B、收入 C、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D、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6、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B 。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7、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 C 。 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庇古 8、M=KPY是属于 B 的理论。 A、现金交易说 B、现金余额说 C、可贷资金说 D、流动性偏好说 9、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 。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股票 D、只持有商品 10、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D 。 A、预防动机 B、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C、交易动机 D、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11、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的 A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2、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的 C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 一.名词解释: l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l 国民生产总值:即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l 个人可支配收入:DI=NI-个人所得税+GT。即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课本第27页〕 l 一般价格水平:用P表示。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l 失业率:其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是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 l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l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注意: l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任何组成局部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都是一样。我们把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乘数或支出乘数。用K表示。〔课本第51页〕 l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 l 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用MD T表示。 l 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是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此形成的货币需求是对限制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防止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构造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l 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当利率低到某一点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不会下降而会上升,从而都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到达无限大,货币供给量无论怎样增加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政策失效。〕 l IS曲线:IS所代表的含义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这一公式所表示的实际上就是商品市场均衡,即商品市场上总需求与总供给相当的状态。〔西方学者用IS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所谓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好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 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分析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活动, 以及个别消费者、个别厂商、个别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及一般均衡分析理论等。 3.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NGO)等国民经济整 体对资源的利用,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分析经济活动的现象及规律。它包括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 4.实证分析法: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解释、分析与预 测,它的判断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查来判定,并且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阐述“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实证命题范围。 5.规范分析法:是在社会一定的哲学、文化、道德、宗教前提下,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对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提出行为的标准,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6.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一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其不仅在于这种商品和劳 务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的能力,而起这种效用的大小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这种主观感觉所决定的。 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该消费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所引起的 总效用的增减数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 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0.私人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11.搭便车:是指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某些个人虽参与消费,但是却不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 产成本的现象。 12.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规模同比例改变而获得规模报酬的变化趋势。主要包括 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 13.内在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增加和成本下降。 14.内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减少和成本提高。 15.外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有利于增减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因素。 16.外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不利于增减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因素。 17.机会成本:是指把某种资源投入一种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它在其它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18.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 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19.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的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无法收回的成本。 20.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和经营之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包括个人的工资、借人资本的利 息、原材料费、运输费、销售费用等。 21.隐性成本:是指企业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应支付,但未 在形式上以货币支付的费用。包括自有资金、管理能力和承担风险的代价,也被称为正常利润。 2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23.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下愿意而起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24.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 的数量。 25.吉芬商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 而上升,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吉芬商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