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根据铁路建设总体要求,今年铁路建设将围绕大力推行以“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管理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积极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龙头,参建各方广泛参与,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格局,以标准化管理规范参建各方的各项工作,促进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全面快速提升。

一、标准化管理相关概念及标准化管理的经济学和管

理学分析

标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产生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创始人是泰勒。标准化管理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和其它行业。建筑业、石化、化工行业也广泛采用此方法。标准化即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一些单位的通行做法。

(一)标准化相关概念

1.标准。顾名思义,标准就是衡量各种事物的客观标准,可以说,标准就是各种事物的一种“规矩”。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标准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国家标准(GB 3935.l-96)《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

分:基本术语》对标准的概念规定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殊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

我国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同时,给出了该定义的两个注释,即:(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3.工程建设标准化。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对建设活动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通过工程建设标准化,从技术上实现对各类建设工程的科学管理。

(二)工程建设标准分类

工程建设标准涉及到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数量多、综合性强。因此,对工程建设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

类,对于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工程建设标准的内在规律,确定工程建设标准之间相互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标准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性质分类法、层次分类法、属性分类法、阶段分类法、对象分类法。

1.性质分类法:性质分类法是按照每一项工程建设标准的内容,将其划分为不同性质标准的分类方法。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如各种技术规范,验标指南等。

经济标准:工程建设中针对经济方面需要统一协调的事项制定的标准。如定额等。

管理标准: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的标准或程序。

2.阶段分类法。一是决策阶段标准,即可行性研究和计划任务书阶段。二是实施阶段,即从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管理、维护、加固到拆除。

3.层次分类法。按照标准作用和有效范围,可以将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标准。如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4.属性分类法

属性分类法是按照每一项工程建设标准在实际建设活动中要求贯彻执行的程度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法律属性的

分类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工程建设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自愿采用。

5.对象分类法

对象分类法是按照每一项工程建设标准的标准化对象,将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标准对象的专业属性分类,一般应用在确立标准体系方面;二是按标准对象本身的特性分类,一般分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质量标准,综合性标准等。

(三)标准化管理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分析

从标准化的定义可知,标准化是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分析标准化管理一般有以下优点:

1.使各方信息更加对称。建设项目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由于铁路工程项目一般为公共项目,具有社会性,而管理标准化使得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更加透明,各方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从而可以避免暗箱操作以及腐败行为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

2.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标准化可以使得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降低,使得工作变得简单化。对组织

来讲,定义了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术语、模版之后,使得组织内的管理人员有共同的沟通语言,从而使组织内的工作更加有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行标准化后,管理双方对管理实施流程比较熟悉,能深入了解自己的职责,从而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例如,采用标准合同文本,由于双方对范本都很熟悉,可以使投标者节省熟悉合同条件而带来的费用。

4.可显著降低工程管理的风险。管理标准化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预先识别,进而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从而降低工程管理的风险。

5.可以减少冲突,提高组织满意度。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得各个组织和个人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更加明晰,有利于降低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冲突,提高各方的满意度水平。

6.管理标准化可以确保项目持续成功。由于项目的暂时性,项目团队的成员一般是变动的,往往由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组合在一起。但是,新组建团队的专家可能不能理解和遵循项目管理的严格系统的制度方法,过多地依靠自己的经验而不关注项目的核心目标,从而可能影响工程的成功实施。管理标准化后各人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更加明晰,从而可使新来的人员也能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管理标准化可

以将团队成员的努力统一起来,保证项目成功。

7.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基础。管理标准化是以往经验的固化与积累。管理标准化后,管理人员在做标准化的工作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快捷地完成工作。同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标准化管理程序中值得改进的地方,不断完善标准化程序,进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8.管理标准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国际知名的标准化组织,如ISO、FIDIC等都在大力推行标准化,如ISO的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FIDIC的标准合同条件等。这些标准化组织都认为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对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来讲必不可少。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提出:标准化是工业化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有人认为信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是21世纪标准化的三个主要领域。

二、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发展和特点分析

(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1、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

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⑴工作定额原理;(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3)标准化原理;(4)差别计件付酬制;(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

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做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法国人,1860年从矿业学校毕业,从1866年开始一直担任高级管理职务.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著作.其内容包括采矿、地质、教育和管理等等。特别是他在管理领域的贡献,使他受到后人的瞩目,法约尔一直从事领导工作,他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法约尔认为,企业无论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其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6种:1、技术性的工作----生产、制造。2、商业性的工作----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性的工作----资金的取得与控制。4、会计性的工作----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5、安全性的工作----商品及人员

的保护。6、管理性的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

(2)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先益处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合理的报酬;⑧适当的集权与分权;⑨跳板原则;⑩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3).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另一内容是他首先把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4).虽然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与泰勒的管理思想都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但法约尔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更强,后人根据他建立的构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了课堂。

3.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

梅奥是对中期管理思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他曾经学过逻辑学,哲学,医学等三个专业,他的代表作为《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为提高效率,企业各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这是出于某种感情而采取行动的一种逻辑。它的缺点是可能集体抵制上级的政策或目标,强迫组织内部的一致性;他的优点是使个人有表达思想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工人们的自信心。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他的管理措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1)强调对管理者和监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以改变他们对工人的态度和监督方式;(2)提倡下级参与企业的各种决策;(3)加强意见沟通,允许职工对作业目标、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提出意见,鼓励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4)建立面谈和调节制度,以消除不满和争端;

(5)改变干部的标准。(6)重视、利用和倡导各种非正式组织。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2)过多的强调感情的作用,似乎职工的行动主要受感情和关系支配(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标准的影响

(二)现代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代管理科学主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在

过去的古典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手段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思想的科学化。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使管理者能够以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重视信息,加强控制,提高管理效益。

2.管理方法的数量化。管理科学已经由经验型的、定性的管理,逐步向重视定量分析、科学预测方向发展。系统工程学的产生就是数学运筹学方法应用的产物。

3.管理手段的计算机信息化。由于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电视、电讯等,使管理加快了速度,提高了精确度,解决了复杂运算的费时费力现象,推进管理日益科学化。

4.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现代的管理者,不仅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管理,能进行科学的管理。管理成为一种跨越各种专业知识的专业,称之为“软专业”。管理者应该是“软专家”。

(三)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科学表现在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管理是艺术表现在管理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要求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下,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并且通过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现代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加强项目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项目管理就是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的全过程管理。

1.现代建设工程呼唤科学管理。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相对应的只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工程建设必须依靠科学管理。十八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欧洲展开了一场伟大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进入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与之前的自然经济相比,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大工厂取代了家庭小作坊,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转变。中国如何由建筑业大国成为建筑业强国关键是要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2.管理和技术的关系。管理和技术是推动建设项目前进的两个轮子,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但是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如测量管理。

3.管理可以飞跃,但不能简单跨越。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是造就现代工商文明的必经途径。不能说我们建设了现代工程就说明我们的管理科学了。中国企业必须弥补科学管理的一课,就是要认真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

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没有明细的规范流程和严厉制度的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心、空壳的蛋。实施规范化管理是一项并无多大技术难度但却相当艰巨、长期甚至痛苦的工作。

三、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是工业化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业生产活动固有的特点和传统,使得建筑业的生产技术发展缓慢。建筑产品式样多、不定型;体积庞大、材料零碎;地点分散、施工流动;费用大、时间长。这些特点使机械化生产普及到建筑业所遇到的问题比其他部门更复杂、进程更长。虽然也使用了各种施工机械,更新了建筑材料,扩大了各种规模,完善了建筑功能,但就总体而言,建筑业就其它行业都已实现工业化很长时间内,仍然处于分散的、零星的、单独的小生产方式,施工封闭进行、构件小批定做。为改变这种面貌,各国正在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采取类似现代工业大生产的方式来建筑房屋,并使整个行业成为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

1、建设项目工业化的含义: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1)生产连续性;(2)生产物的标准化;(3)生产过程各阶段的集成化;(4)工程高度组织化;(5)尽可能用机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6)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研究与开发。

建设工程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指采用大工业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即按照最终产品的需要,把相关的科研、设计、施工、材料构配件生产、机械设备以及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不同的建设系统体系,做到批量生产,商品经营,也就是用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科学化的成套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建筑业生产方式,将其转移到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轨道上来。

建设工程工业化是将建设工程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转移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设工程生产方式的变革,当实现了在工厂运用先进手段大批量生产构配件,在现场进行机械化装配施工及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时,就能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依此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工业化是建设工程项目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2、建设工程工业化的内容:

(1)设计标准化、体系化;这是建设工程工业化的前提。要求设计标准化与设计多样化相结合,构配件设计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做到系列化、通用化。

(2)构配件和部品生产工厂化。就是将原来现场完成的构配件加工制作活动和部分产品现场安装活动相对集中地转移到工厂进行,改善工作条件,可实现优质、快速、低

耗的规模生产,为实现现场施工装配规模化创造条件。

(3)现场施工机械化。这是建设工程工业化的核心。即在施工中采用合适的机械,有效地逐步地代替手工劳动,用机械完成主要的构配件装配施工。现场施工机械化为改变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4)组织管理科学化。这是建设工程工业化的保证。从工程设计开始,直到构配件生产,施工的准备与组织,施工生产全过程都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按照工业产品生产的组织管理方法和建设工程产品的技术经济规律来组织生产。

3.建筑工业化的趋势

建筑工业化是各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共同方向,1989年在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第11届大会上,各国专家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把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列为当前世界建筑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之一。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起源于欧洲。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兴起、城市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工业化的思想开始萌芽。20世纪20~30年代,早期的建筑工业化理论就已基本形成。当时有人提出,传统的房屋建造工艺应当改革,其主要途径是由专业化的工厂成批生产可供安装的构件,不再把全部工艺过程都安排到施工现场完成。

建筑业出现全行业的改造推行工业化,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从欧洲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土地荒芜,欧洲面临住房紧缺和劳动力缺乏两大困难,促使建筑工业化迅速发展。欧洲一些国家,如前苏联、波兰、法国、英国、德国等国把其他部门工业化的成果用于建筑业,加快了建筑部门工业化的发展,其中,法国和前苏联发展最快。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部品开发、生产和供应不断发展。以住宅为例,日本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推行住宅部品,现在住宅的各部分都有通用部品,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只要将通用部品组合起来即可。

(2)现场施工的技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经济发达国家目前已基本做到分工种、专业来进行施工,同时施工机具(模板、脚手和建筑机械、工具)经营专业化不断深化,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建造质量。

(3)建筑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IT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将继续推动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将IT、电子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业的各个部门,不仅提高了建筑本身的科技含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建筑业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4)制造业等其他行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不断被引入建筑业工业化生产。最近几年生产管理与企业管

理领域里的很多理论与方法被引进建筑业的工业化生产中,包括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敏捷生产、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RP)、供应链理论、并行工程(CE)、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其内涵是淘汰落后,着眼现实的技术物质条件,合理利用资源,不断优化和提高效率,遵循发展的螺旋型上升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坚持发展的阶段性、创新性,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注重环境、生态保护和优化以及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延续。

(二)推进建设标准化管理是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和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较多,集中反映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必须按照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工业化的要求,推进标准化管理,提高建设水平。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一是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不具备产业工人素质要求的人员承担先进技术的施工;二是由于客专建设规模较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数量都跟不上建设形势的需要,技术人员数量

少,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更少。人员数量、质量(素质)的难以满足铁路高速发展建设的要求,导致现场管理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低下,质量安全受到影响。

(2)建筑材料质量不稳定。当前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和突出性问题是建筑材料质量不稳定,离散性很大。市场供求短期内失衡,导致材料的质量、价格不稳定;加之目前铁路建设材料价格的调整不及时、不到位(存在时差、价差),易引发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最终影响质量安全。

(3)机械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如:在日本的隧道施工中,喷射混凝土多是使用机械手,铺设防水板台车。而我国因国情需要,大量使用劳动力,增加了施工中的随意性,工程质量主要是靠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来保证,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质量水平更难以上台阶。洞内通风状况很差。

(4)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在我国的建设领域,专业化队伍的培育机制还不完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与高速建设步伐不匹配。

(5)施工不规范。在客专施工过程中,还有相当多的人把现在存在的质量问题与过去的质量通病等同起来,认为是难以克服的,听之任之,没有把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高度,而是强调客观因素,没有想办法克服,而是找理由继续让问题存在下去。这充分说明了管理

层和操作层规范施工的意识还不强。

(三)推进标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进一步细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对外承建工程投资额快速上升,这些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建筑市场运作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2.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关键;

3.形成企业比较优势的关键。

四、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相关问题

(一)指导原则

1.统一原则。统一原则是标准化的本质,主要是运用系统原则、效益原则将同一标准化对象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合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统一的目的在于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建立共同遵循的法则或程序,减少交易成本。

2.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是指在规范标准化对象时,以系统(整体)思想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标准化对象在系统中的最佳形式、状态、数量或作用等。运用系统思想可以实现闭环管理,即设计-实施-检查-反馈(PDCA)的循环管理,使系统达到最佳结合,实现有序发展,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标准体系内部和外部

的有机联系以及标准化内容或方法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得标准化不能脱离系统思想,孤立地研究标准和标准化问题不可能实现系统最佳秩序和最高效益。

3.动态原则。动态原则是指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依据变化情况进行管理的原则。由于标准本身具有阶段性,并在各阶段中具有不同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呈现出动态的特性。因此,标准制定和修订时机的选择、标准内容的确定、标准的强制性与否以及标准实施和监督过程中问题的处理等,都需要研究时间因素和阶段性,考虑动态原则,运用这个原则来研究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并具体地选择标准化的时机、方法和形式。

4.优化原则。标准化的优化是指在某个动态阶段,为了达到最佳的标准化效果,应用最优化方法,解决如何简化、如何统一化、如何组合化、如何规范化的问题。要使事物通过标准化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就要对事物的多样化进行优选,在优选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对烦琐的、不必要的、低功能的产品品种或管理过程进行清除。

5.成熟原则。成熟原则是指需要规范的标准化对象应是较成熟的,并普遍使用的概念、事物、方法或程序,而不应是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新概念、新事物、新方法或新程序。标准是对重复事物所作的统一规定,这一定义说明只有对成熟的普遍事物进行规范才有意义,否则将失去标准的作用。

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中的关键数字 一、铁道部要求: ●3句话总体要求: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 高标准,主要是对工作目标的要求。只有确立高目标,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在思想上高定位,达到工作上高境界。 讲科学,主要是对工作方法的要求。只有坚持科学态度,把握工作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不懈怠,主要是对工作作风的要求。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落实,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工作成果。 ●“6位1体”建设管理要求:质量、安全、工期、投资、 环保和技术创新。 ●“4个标准化”项目管理: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 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 ●“2不1建”质量理念: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 工程。 ●“3标准”建设文化: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 结果达到标准。 二、集团公司实施性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

。 ● “4 层次”文件体系: 1、《项目管理手册》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手册》 应包括项目方针目标和指标、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项 目部部门职责、项目部部门工作流程、项目部各管理岗位和各管 理人员岗位职责。 2、《管理制度》。制定技术、质量、安全、计财、技术创新和 综合管理等六大类制度。 3、《作业指导书》 应分专业并结合分部分项或单位工程以 及不同的工法编制。 4、《作业卡片》。应分工序和工种编制质量、工艺和安全等 作业要点。 ● 5 部 1 室项目机构设置:

●“9521”架子队管理模式: 9大员基本配置:每个架子队配置一名专职队长和一名技术负责人,设置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五大关键人员,根据施工需要配备若干领工员、工班长。 5项基本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分配考核制度。 2项纪律:正式职工跟班作业纪律、工资直接发放到劳务人员的纪律。 1张架子队管理展开表。 ●“1152”架子队人员配备:1名队长;1名技术负责人; 5名要员即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试验员;1 名领工员和1名工班长。 ●3内6外的现场管理:

浅谈铁路企业创建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浅谈铁路企业创建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摘要:企业标准化体系就是指企业的标准按照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完整的有 机体。在生产、质量、安全和管理的全过程采用科学严格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 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作用和影响的标准化要素进行识别,从而制定相应的 标准,建立起标准化的体系,并运用标准化的理论对系统进行管理。 关键字:铁路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从技术标准上讲,是整个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核心,保证设备质量的重 要前提,其他的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服务,主要包括生产对象、条件和方式等;从管理标准上说,就是把我们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部门有机的结合起来,最 后集中到设备的质量上来,不断提高我们铁路的运输秩序,涉及生产、技术、经营、质量、计划、人事、财务、设备、物资供运和经济实体等。 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齐抓共干、 合力共为。推进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外美”,更加要“内实”,其创建主体覆盖班组、车间、科室各个层面,创建内容涵盖管理、设备、人员、环境、文化等方方面面,科室、车间、班组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就是创建的过程,完成任务质量的好坏, 最终通过相应的等级评定和挂钩奖惩来体现。我们在创建过程中,注重加强宣传 引导,让一线干部职工充分认清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看到标准化建设带来 的变化和实惠,凝聚了思想和行为共识。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结合标准 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党员带头履职执标,发挥了模范 带头作用。注重文化、环境等“软实力”建设,用文化引领人、让环境改变人,一 线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的精气神有了明显提升。正是由于党政工团各级组 织目标同向、合力共为,为推动标准化建设凝聚形成了强大合力。 一、标准化管理对铁路的意义 1.重视标准化管理是维护铁路运输秩序的需要。标准是铁路质量能扬己之长、克己之短的有效技术手段,是能在激烈竞争的“技术壁垒”。没有标准,或标准出 现偏差,或有标准但不严格执行,不仅会使我们每一个铁路人受到经济损失,更 会影响到铁路在全国的声誉,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形象。 2.重视标准化管理是维护每一位职工人身安全的需要。保障我们为一个铁路 人的切身利益,每一个标准都是由前辈们的血和泪组成。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 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以“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己任。 3.重视标准化管理是支撑技术创新的需要。技术创新要真正取得实效,离不 开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在此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保证标准的贯彻与 落实是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创新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就会变形、走样,就无法实 现产业化。 二、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缓慢的原因 1.创建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要与思想认识相结合 首先要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认识,实现由被动接受 向主动认识和提高的转变。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和其它 工作的关系。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强化职工安全质量意识。 安全与质量、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讲安全必须讲质量,抓质量标准化必须抓安全工作标准化,生产与安全质量 不相悖,安全质量出效益的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事实上,质量标准化工作

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措施

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措施 全面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机械化、 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与企业贯标紧密结合,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全面落实人员 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要求,努力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确 保工程安全质量。 1.11深入细化四个支撑手段 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落实“六位一体”的要求,全面 推行标准化管理,落实“四化支撑”,实施“架子队”模式。推行铁路建 设标准化管理,必须以现代化管理手段作支撑。光有好的标准、好的管理,没有相应的实施手段作支撑,很难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手段,是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在铁路工程 项目上应用广泛,具有标准化管理的共同属性,应作为推行标准化管理的 支撑手段。 (1)施工专业化为了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按照专业化要求合理配置 资源,实行桥涵、隧道等单项工程以及工序专业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生产工厂化为了实现工厂化管理,混凝土拌和站实行集中管理制 度,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强化对关键 工序的过程控制,严格控制掺和料的配制用量,保证质量,有效提高工作 效率,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利于强化物资管理,有效节约成本。

(3)作业机械化为了加快本铁路建设的步伐,机械设备按照“先进性 和适用性相结合,安全环保和实用新技术相结合,单项施工和整体配套施 工相结合”的原则,分专业按工作面配备成套机械设备。 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机械化专业优势,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高度重视 机械化配套施工,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根据《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铁 总建设[2022]280号)应进行标准化管理绩效考核。 1.22全面推进架子队建设和标准化作业 从源头抓起,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现场管理标准化 的要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满足施工需要,做好施工 现场布置工作,制定标准化项目经理部、标准化架子队和标准化工地、标 准化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钢筋加工区等工厂和便道 等的平面规划、效果图和建设标准。 做好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的设置和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确 保现场作业安全、用电安全、危险爆破品使用安全。做到现场各种质量数据、原始记录真实完整,对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及时总结改进;加强环境 保护工作,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地,及时处理现场废物垃圾,整治道路污染。 规范管理机械设备,按照生产需要配置机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加强物资材料管理,严把物资材料进场质量关,规范物资材料保管工作。加强技术管理,组织做好施工图核对、施工技术 调查、施工技术交底和工程测量等工作;按照《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和 施工需要,建立工地试验室,规范试验程序,实现专业化管理,保证抽样

铁路公司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铁路公司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铁路公司作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要进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的目标是统一各项业务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实现铁路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建设内容 1. 现状分析:对铁路公司目前的标准化水平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建设目标:根据现状分析的结果,确定铁路公司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制定明确的指标和要求。 3. 制定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结合铁路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铁路公司的各项标准。 4. 流程优化: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消除冗余环节,提高流程效率。 5. 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系统,实现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支持和监控。 6. 培训和培养人才: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员工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水平。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建设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和责任人确定等。 2. 搭建工作团队:成立专门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团队,确定各工作组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 3. 理论学习: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对

标准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4. 调研和需求分析:对各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各部门的实际需求,为制定标准和流程优化提供依据。 5. 制定标准和流程优化方案:根据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流程优化方案,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6. 实施标准和流程优化:按照制定的方案,对各项标准和流程进行实施和优化,同时进行信息化建设。 7. 培训与推广:开展标准化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水平。 8.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预期效果 1. 各项业务流程标准化,减少冗余环节,提高运营效率。 2. 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 提高员工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水平,增强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能力。 4. 引进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5. 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五、建设周期和资源需求 标准化建设的周期为两年,需要充分利用铁路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和专业顾问的帮助。 六、风险分析和对策 1. 缺乏标准化意识和资源投入: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标准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铁路标准化建设要点及企业标准化建设几点建议(修改)

铁路标准化建设要点及企业标准化建设几点建议(修 改) 铁路工程标谁化建设要点及企业标准化建设几点建议 如何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究竟有何作用,在实践中如何操作?本人通过铁路工程建设实践,现对开展标准化工作作简单粗浅地分析总结,此文是个人在具体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仅供在推行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交流参考,不具有权威性。 一、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了解认识标准化,解析铁路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源远,使员工在标准化建设和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在认识上接受,在思想上重视,确保在行动上响应。 铁路标准化管理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何意义,目的何在?在标准化工作开展初期,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行动才有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1、了解认识标准及标准化的内涵、意义及其主要任务。 从汉语意义上理解,标准即衡量事物的准则。标准化即为了使社会生产和流通能够经济、合理并顺利地实现,对产品、规格、测试手段等在一定范围内做出统一的规定。(见《新华词典》) 在纯学术领域,标准和标准化的涵义分别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标准化指“在经济、技术、科学、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合法与违法、合格与不合格等方面的评判,如果所持的评判标准不同,得到的判断结果也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对一件

事物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对同一件事物会持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是放到社会化大生产的维度,完成一个产品或是一项工作就不能有多种评判标准,否则就会造成生产的无序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为避免同一种产品出现不同的评判标准现象,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就产生了。 标准化最早出现在我国东周时期,表现在兵器和钱币的制造方面。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钱币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标准化运动。秦朝兵马俑坑发现的青铜剑,应该是我国古代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剑身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发丝,采用氧化膜仿腐工艺进行保护即使是在当代也少有生产工艺能与之相比。(参见秦国青铜兵器-百度百科)随着人类的进步,机械化、现代化、程控化大生产为标准化的推广提供了更加现实良好的基础,人们对产品的更高要求,诸如更好的质量、互换的可能、统一的用途及一致的规格型号等便通过设置更严格的标准,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来实现,使标准化更加普及。标准化最先推行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电力电器行业,随着其功能的逐步显现,重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也逐步引进了标准化工作。目前,标准化建设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包括航空航天、电子器械、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服装制造、建筑建材等所有社会生产活动内容。 认识了标准和标准化的内涵,也就不难理解标准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了,它的任务在于设置某个产品或某项操作的合格程度,以质或量作为具体的标准参数,为确保这一标准参数的实现,同时规定了产品需要采用的技术工艺、过程的操作规程、安全要求、质量控制要领、对环境和职业健康等的限制性条款文理,以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过程中符合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及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通俗地说,标准化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产品达到什么指标才算合格,实现合格的过程应该如何进行,怎样操作。 2、铁路标准化的产生和创新。 既然人们对产品都有一定的期望值,标准化已经渗透到所有经济生产活动,那么对物质产品的美好期望也就自然而然扩展延伸到国家

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根据铁路建设总体要求,今年铁路建设将围绕大力推行以“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管理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积极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龙头,参建各方广泛参与,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格局,以标准化管理规范参建各方的各项工作,促进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全面快速提升。 一、标准化管理相关概念及标准化管理的经济学和管 理学分析 标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产生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创始人是泰勒。标准化管理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和其它行业。建筑业、石化、化工行业也广泛采用此方法。标准化即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一些单位的通行做法。 (一)标准化相关概念 1.标准。顾名思义,标准就是衡量各种事物的客观标准,可以说,标准就是各种事物的一种“规矩”。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标准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国家标准(GB 3935.l-96)《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

分:基本术语》对标准的概念规定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殊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 我国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同时,给出了该定义的两个注释,即:(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3.工程建设标准化。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对建设活动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通过工程建设标准化,从技术上实现对各类建设工程的科学管理。 (二)工程建设标准分类 工程建设标准涉及到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数量多、综合性强。因此,对工程建设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学习材料

铁道部为什么要搞标准化管理 铁路建设市场本来就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但随着铁路客运专线开始建设,我国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同时,对高速铁路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高速铁路设计标准高、技术复杂、工程质量偏差对正常运营影响重大,但铁路建设管理面临的实际情况:一是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形势下,建设项目管理涉及的建设单位、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凸显,关键岗位人员、关键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成了制约建设管理水平的瓶颈;二是铁路建设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质量标准在建设项目得不到全面有效落实。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内业资料弄虚做假、违法分包等现象,尚未得到全面的克服。三是项目建设过程控制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影响铁路行业形象的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四是客专铁路建设规划规模大、建设任务重,“四新”技术多,建设投融资方式正处在向市场化模式转变阶段。如何提高铁路项目建设管理能力,加快投资完成进度;如何强化创新,尽快形成完善科学的客专建设集成技术体系;如何增强投资控制水平,形成有利于又好又快建设要求的市场主体利益分配格局等,是铁道部作为政府建设管理责任主体,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针对上述问题,铁道部以作为建设项目管理龙头的建设单位为突破口,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过程控制、现场管理四个环节开展标准化管理活动;然后再以建设单位的规范管理带动其他参建各方实现标准化管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项重大建设管理举措。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铁路建设参建各方强化企业和项目管理工作,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应对大规模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给建设管理带来新挑战的能力,从而促进又好又快建设铁路事业的全面推进。 2009年7月8日,铁道部在南京召开“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暨质量现场会”,在《推进铁路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体系、目标和要求,通过推进建设单位的标准化管理,以建设工程合同为依据、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推进标准化管理。

浅谈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引领质量安全管理

浅谈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引领质量安全 管理 摘要:结合铁路工程建设实践经验,探讨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标准化建 设主要内容及实施应用剖析,探讨铁路建设标准化实施对质量安全管理的引领。 关键字:铁路工程;标准化;安全;质量 铁路工程建设在认真落实质量、投资、工期、安全、环保与技术创新“六位 一体”的管理要求,逐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标准 化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的安全,促进了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1.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方法,是实现 项目建设目标的科学管理体系。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于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要求更高、更严格了。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施工管理标准化有效地应用 到实际的项目建设当中去,能够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的管理。 1.1铁路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国铁集团提出的安全风险管 理的要求,是强化铁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迫切需要。 1.2推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不仅是顺应潮流、对标先进的主动选择,也 可谓是形势所逼、事关生死的被动抉择。 1.3标准化建设既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推动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 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的必要保障,更是优化成本、提升效益的保证。 1.4推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打造良好的现场形象和施工环境,不仅可以 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各参建单位的知名度 和市场竞争能力。

2.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要结合项目实际,依据专项编制的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工作行为等五大方面,积极利用 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手段,严格落实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及工 作流程。 2.1管理制度标准化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工作 有目标、实施有规范、操作有规程、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各项基础制度。 加强安全风险科学管理,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铁路工程建设安全标准 化制度体系,做到动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 2.2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置标准化是决定标准化管理的关键,必须根据工作岗位要求配备具有 相应技能、能力、知识的人员, 确保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 人员素质满足岗位 要求。 2.3现场管理标准化 结合建设项目实际和特点,从文明工地建设、架子队管理、工装设备、原材料、环境保护、工地实验室、现场技术资料、监督检查等方面,以人为先管理, 抓住细节,实现文明施工。各级参建管理机构要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 的安排各类管理人员按照工作标准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量化各项监督 检查标准。 2.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应通过完善过程控制标准, 优化过程控制流程,建立分级控制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将过程控制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保证过程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

工务段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稿十

工务段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稿 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铁路建设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完善。其中,工务段是铁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着铁路道路、桥梁、隧道等硬件设施的维护、修建和保护。随着我国高铁的不断发展与铁路总局的改革,工务段标准化建设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从实践与思考的角度,探讨工务段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工务段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1、保证工程质量 标准化管理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对于铁路施工来说,标准化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统一标准和规范,可以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与工程成本有效地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内。 2、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化建设可以将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疏漏,避免出现工作失误。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3、提高员工素质

标准化建设不仅能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标准化建设要求员工要严格按照工序管理,这就需要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及专业技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 二、工务段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流程不够顺畅 现阶段的工务段标准化建设虽然在规范化工作流程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流程不够顺畅的问题。例如,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很多细节问题无法及时协调,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 2、标准不够统一 工务段标准化建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标准不够统一。由于各个工务段的地理环境、人员构成、资源配置等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规范化管理标准不够统一,难以做到一致性。 3、人员关注度不够高 虽然工务段标准化建设能够提高员工素质、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员工对标准化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部分员工认为标准化建设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并影响到他们的腰包,因此并没有积极参与该项工作。 三、工务段标准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1、加强数字化建设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活动总结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活动总结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铁路交通作为国 家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建设工 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裙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稳定。开展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活动,是保障铁路建设工 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总结和探讨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活动的经验和做法,特开展此次总结活动。 二、活动总结 1. 开展背景 铁路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管理活动,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铁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对质量、进度、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 要强化标准化管理,提升施工质量。此次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系统总 结以往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让标准化管理工 作更加系统和有效。 2. 活动形式

本次总结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和大会汇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各部门 分别安排小组讨论,深入分析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 解决方案。之后,将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整合,召开大会,对成果进 行深入交流和总结。 3. 活动收获 经过本次总结活动,各部门深入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和大会交流,不仅增进 了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和合作,更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4. 活动启示 本次活动启示我们,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各部门密切 合作,有效交流,并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另外,也需要注重培养团 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未来展望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 方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标准化管理工作,加 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

铁路建设管理制度标准化

铁路建设管理制度标准化 一、项目公司管理制度标准化 项目公司在充分学习国家、行业及铁投公司关于铁路建设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从综合管理、工程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计划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五个方面制定工作有目标、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管理制度,用以指导各城际铁路项目标准化工作。 项目公司涉及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及物资设备标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制度。各项目公司应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补充添加及细化相应的管理制度。 ㈠工程管理类(包括:工作职责、前期工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绿色防护、工程咨询、初步设计初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审核、开工报告、技术管理、变更设计、工程测量、工程调度、工程信息、调度信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招标投标、投资控制、验工计价。) ㈡安全质量管理类(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地质勘察监理、监理管理、旁站监理、施工现场管理、隧道工程安全、营业线施工、创优规划、样板示范工程、质量分级管理、质量检测试验、第三方检测。) ㈢物资设备管理类(包括:物资采购、外资采购。) 二、勘察设计单位管理制度标准化 ㈠勘察设计单位主要结合项目前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实施四个阶段,建立健全设计单位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互关联的各项工作的配合联络制度。进一步明确勘察

设计各阶段基本要求及操作程序、内容及标准,加强全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化,确保勘察设计工作为工程建设当好先行。 ㈡勘察设计单位涉及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及物资设备标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制度。勘察设计单位应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和企业管理模式,补充添加及细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管理制度要方便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⒈综合管理(包括:设计图纸管理、公文档案管理、设计标准管理、现场调查管理等。) ⒉生产管理(包括:项目生产计划管理、调度管理、配合施工管理、激励考核管理等。) ⒊技术管理(包括: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包括预可研、可研技术管理内容设计、环评水保等报告论证管理、框架协议等)、初步设计管理、施工图设计管理、设计技术交底管理、地质勘察管理、精密测量和设计交桩管理、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变更设计管理、工程咨询管理等。) ⒋质量管理(包括:设计图纸分级审核制度、重大设计方案会审制度、设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 ⒌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设计安全责任制度、安全事故预案及应急管理等。) ⒍验工计价管理制度。 三、监理单位管理制度标准化 监理单位管理制度标准化是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重点突出的监理单位管理制度和体系。 ㈠工地例会制度 第一次工地例会应在工程开工两周内,且《监理规划》经

铁路某单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铁路某单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中国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铁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铁路某单位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和交流。 一、理念转变,提升标准化意识 铁路某单位从传统的“随着做着”模式转变为“先标准后做,再 检查不合格就返工”的理念,提高标准化意识。通过组织相关 培训和流程规范制定,使员工更加注重标准化工作;引导员工从建设过程中高度认识标准的重要性,从标准化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工作过程中熟练操作与执行标准。 二、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铁路某单位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管理制度,包括标准化管理流程、内部标准制度、工艺标准制度等。建立了标准化工作小组,加强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 铁路某单位制定出了标准化操作流程,并通过组织培训提升员工的标准化技能,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执行工作,杜绝一切随意性,确保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同时,建立了标准化工程实施的考核和评估机制,确保标准化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铁路某单位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了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实现标准化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标准化的数字化管理,在标准制定、标准审批、标准化流程控制等方面实现了系统化、精细化、自动化操作。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有效地地提升了标准化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上是铁路某单位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通过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摸索,铁路某单位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不断提升,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公司经营效益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于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调研与思 考 近年来,铁路系统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视,明确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Xxxxx以全面创建标准化xxx为载体,围绕“基础管理规范、安全质量可控、生产经营高效、人员素质达标、组织保障有力”的总体目标,严格干部落责和职工落标两个关键,狠抓立标、学标、对标、达标,不断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1 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标准化的概念。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能够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使各项工作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对标准化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一是理解较为片面。 存在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简单、片面的理解为作业标准化、设备标准化、岗位硬件配置标准化或定置管理标准化等现象,制约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完整正确的贯彻执行。二是建设标准不明晰。企业标准化管理建设包括了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

续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但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各项工作单一推进,相互关联较少,还未形成体系。三是缺乏统筹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既有管理存在割裂开来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标准化与安全基础建设、专业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等重点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单纯就标准化谈标准化,或是认为推进标准化就是再制定一些标准文件、制度或考核办法,对其具体内容和内涵掌握运用不全面、不深入。 1.2.2 职工素质不适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一是标准化意识不够强。各级干部职工缺乏标准意识,立标、学标、对标、达标的氛围不够浓厚、理念不够先进、方法不够完善,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职工素质不适应。管内新职人员数量较多,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不够扎实,部分车间干部、工班长想干好但不知怎么干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才培养滞后,具备综合素质的标准化管理人才缺乏,导致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很难有效的具体实施。三是落实标准较为被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有效运行均离不开全体职工的有效参与。但在实际管理中,职工在对标、达标上较为被动,主动参与建标、立标工作更是少之又少,“把标准养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理念还远未形成。 1.2.3 落实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方面还存在差距。一是抓闭环管理有梗阻。标准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

铁路建设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反思改进

铁路建设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反思改进 1、“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充分体现在工作的时时处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实践证明,安全意识不充分,不能做到我要时刻保安全,不能做到懂法守法、遵章守纪、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就不可能保证安全。 2、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安全业务知识没有做到完全掌握,思想素质上存在怕麻烦、简化程序等现象。纵观近年来铁路发生的一系列事故,每一起事故教训,都是由一系列违章、蛮干造成的,客观的因素少,设备的因素少,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有的是应知不知、应会不会,反映出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没有自觉地、经常的学习及掌握好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和作业制度,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作业中,造成了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3、实际作业中不能完全落实标准化,特别是对关键环节、重要部位、技术难点等方面的规章执行上存在做不到位等现象。这样容易造成事故隐患,或者直接造成事故。 4、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成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对施工设备、材料的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监控,加强对重大施工安全隐患的重点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5、对施工设备的定期检修,和易燃材料的储备严格监控,加强防范,对当地防洪防台风防范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制定一系列上墙规章制度,加强施工中安全方面的过程控制和加大安全巡检频率,落实到人,对安全应急预案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演练。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现场监理工程师必须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树立不牢,必然给铁路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安全规章、法律法规的学习,坚定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确保铁路安全生产的稳定,有序的进行安全施工。加大宣传力度,把事故经过向监理人员传达,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这起事故的惨重损失,事故原因以及造成的恶劣影响,使之树立起安全质量生产的理念。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安全水平。 业务能力是我们掌控作业流程和各项作业能否按照设计标准保质保量的关键。业务不熟悉、方法不正确就会留下安全质量等隐患。所以,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管理能力就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结合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以施工安全监理为重点,从自身查找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职业道德和遵章守纪,全面认真自查,首先解决安全第一的思

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应急处置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应急处置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应急情况,如设备故障、天灾人祸等。对于铁路设备管理单位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 处置标准化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标准化建设可以帮助铁路设备管理单位提高应急处置工作 的效率、规范和科学性,从而保障铁路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将围绕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应 急处置标准化建设展开思考。 一、完善应急处置制度 在应急处置标准化建设中,首先需要完善应急处置制度。应急处置制度是规范应急处 置工作的基础,它包括了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指挥体系、责任分工、应急资源准备等内容。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明确指挥体系,以及储备充足的应急资源,都是完善应急处置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 能在应急情况下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处置,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应急处置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既包 括了人员的能力建设,也包括了设备的能力建设。在人员能力建设方面,需要对应急处置 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技能和水平。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员值守制度,确保 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动人员进行处置。在设备能力建设方面,需要储备充足的 应急处置设备和物资,确保在应急情况下有足够的设备和物资支持。只有加强应急处置能 力建设,才能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规范应急处置流程 在实际应急处置工作中,需要建立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可以帮 助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因为混乱和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应急处置流程应包 括了应急报警、信息收集、应急评估、处置方案制定、执行和处置结果评估等环节。只有 建立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才能在应急情况下做到有序处置,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应急处置综合演练 应急处置综合演练是应急处置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应急处置综合演练,可以 检验应急处置制度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检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成效,检验应急处置流程 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综合演练中,可以模拟各种可能的应急情况,检验不同情况下的应 急处置工作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只有加强应急处置综合演练,才能不断提 高应急处置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2024年铁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铁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心得:____年铁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一、总结会议精神 ____年铁路建设工作会议是我国铁路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围绕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参加这次会议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我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下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性、任务和要求。 会议精神的核心是“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这体现了我国铁路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高铁建设,完善铁路网规划,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会议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如要完善铁路建设规划,加大铁路投资力度,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优化运输组织和服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等。 二、学习心得 1. 新时代下的铁路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铁路建设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指出,铁路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铁路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升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铁路

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加快铁路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2. 加快推进高铁建设是重要任务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高铁建设是当前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对于提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继续加大高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高铁运营,打造更多高铁品牌,提升高铁的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这对于完善中国铁路网结构、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加大铁路投资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会议强调要加大铁路投资力度,确保资金到位。只有保证资金的充足和稳定,才能推动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铁路是一项重大工程,工程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高铁建设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铁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4. 优化运输组织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会议要求要优化运输组织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铁路运输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确保运输的高效和顺畅。会议要求做好运输组织工作,提高整体运输效益。同时,还要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旅客和货物提供更好的服务。

基于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铁路客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思考与对策

基于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铁路客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出行需求也更加多样化。随着普速列车大面积提速、高速铁路及客 运专线的投入运营,出门选择铁路已经成为重要选择之一。安全是铁路客运的重 要因素,是保证铁路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铁路建设网逐步完善,旅 客发送量连年提高,对铁路客运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铁路;客运;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随着普速列车大面积提速、复兴号等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的投入运营,铁路 成为广大旅客的首选出行方式,确保旅客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客运生产安全有序 是铁路长期以来工作目标,铁路领域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运作业安全保 障能力也持续提升。铁路客运安全关乎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铁路安全的 重中之重。铁路客运持续安全是在防火防爆、安检查危、乘降组织、设备设施等 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匹配的条件下达到相对安全的水平。安全是 铁路行业的生命线,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铁路客运作业是直接服务于广大 旅客通过铁路出行的重要作业环节,铁路客运作业的安全关乎铁路运营安全大局,直接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社会形象。要进一步增强确保铁路客运安全的强烈责任感,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担当精神、更有力的工作举措,着力破解制约铁 路客运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实现铁 路持续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铁路客运服务安全工作存在的不足 1、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干部、职工对当前的安全形势认识不足,不能深刻 理解安全生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盲目乐观的思想,部分干部安全责任意识不

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在大型复杂的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国铁路工程企业服务“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包括UIC、欧标等)具有很大的差异。虽然我们的技术水平不低,但我国工程技术标准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加上配套的工程咨询服务没有同步“走出去”,我国铁路标准并没有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针对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一些建议,拟为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提供思路与办法。 国际铁路标准现状 任何标准背后都是国家利益,铁路也不例外。铁路标准是铁路行业金字塔最尖端,是铁路行业的皇冠和未来,目前国际上主流铁路标准有:UIC 标准、欧洲铁路标准(含EN 标准、法国标准、英国标准、德国标准等)、美国铁路标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等。其中又以UIC 标准及欧洲标准影响最广泛,由于UIC 标准由欧盟国家主导制定,故而欧洲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在国际铁路工程市场上具备相当的话语权,特别是在非洲、亚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影响力最大(工程项目往往被业主指定采用欧洲标准)。这其中亚洲和东非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海外市场,因此了解欧标体系及架构,熟练运用于生产,是我国铁路企业开拓该区域市场的先决条件及核心竞争力所在。

我们的设计咨询人员对欧洲铁路技术标准法律基础、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体系构成和铁路技术标准管理体制(包括标准类别、起草单位、归口单位等)不清晰,尤其是标准的动态研究不及时。以下两个方面需要重视。 一、法律基础和框架(包括强制性与否和适用范围) 欧盟为了确保跨欧洲高速铁路安全可靠地实现可互通性运行,建立了层次清晰、相互协调支持,充分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高可操作性,并且内容详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可以说,欧盟高速铁路是基于共同标准的相互兼容的铁路系统。 从欧盟指令到TSI互联互通技术文件,逐渐扩展到欧盟标准,有内在逻辑和框架,是欧洲铁路标准的架构基础。 欧盟指令和TSI必须强制性执行,而欧盟标准不是强制性执行文件,需要注意的是,national technical rules (NTR)即各国国家标准和技术条件,也必须强制性遵守(历史原因)。同时TSI本身并不足够作为设计标准来进行设计铁路,也需要其他NTR以及其他标准。需要注意的是TSI文件会经常参考EN标准,比如具体参数和指标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估方法,上述情况参考的规范或者相应部分,是TSI技术文件组成部分之一,进一步讲,EN标准成为强制性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