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服务原则

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服务原则

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服务原则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社会工作的需求与日俱增。中西方国家都面临着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服务的挑战。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原则。

一、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的建设

在中西方国家,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支持:中西方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2. 机构建设:中西方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机构,如老年人福利机构、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提供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服务。

3. 人才培养:中西方国家都重视培养专业的老年人社会工作人才,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4. 资源整合:中西方国家都加强了老年人社会工作资源的整合,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

在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时,中西方国家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人本关怀原则:中西方国家都强调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权和尊严,倡导关怀和尽力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 综合服务原则:中西方国家都倡导提供综合的社会工作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辅导、社交活动等多方面的支持。

3. 社区参与原则:中西方国家都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倡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参与和自治。

4. 家庭支持原则:中西方国家都重视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和照顾,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老年人社会工作。

5. 专业化原则:中西方国家都强调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专业的服务。

6. 预防为主原则:中西方国家都重视老年人健康的预防工作,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7. 福利平等原则:中西方国家都倡导老年人福利的平等和公正,力求减少老年人福利的差距,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三、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服务原则的比较

虽然中西方国家的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服务原则存在一些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 政策支持:中西方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为

老年人社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2. 机构建设:中西方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

3. 人才培养:中西方国家都重视培养专业的老年人社会工作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4. 综合服务:中西方国家都倡导提供综合的社会工作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

5. 社区参与:中西方国家都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倡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参与和自治。

6. 专业化服务:中西方国家都强调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提供专业的服务。

中西方老年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服务原则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只有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各国的经验和做法,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 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 (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许多老年人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 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自我概念,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念。比方说,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采取歧视的态度,必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如果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到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 从符号互动理论又派生出了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1、社会损害理论是反指,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一位因丧偶心情痛苦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出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社会工作 的含义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老年人与老龄化 (二)老年人的需要与问题 (三)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以协助老年人解决生理、精神、情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专业服务活动。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从价值观念上尊重老年人,努力理解和接纳老年人 (二)工作细致、周到、有耐心,并多鼓励老年人 (三)协助老年人自立、自决 (四)与老年人建立相互依赖的、有目的的良好情感关系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老年社会救助 (二)老年生活服务 (三)老年家庭关系处理 (四)老年心理辅导 (五)老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 四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 (二)社会政策 (三)文化环境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由于老年人缺乏可供交换的资源,他们在社会中扮演屈从和依赖的角色,因此应当最大限度的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让他们感到自己有用,仍能给下一代提供帮助和支持。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适应社会。 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的角色的丧失,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自愿地脱离社会。 连续性理论认为,如果一个老人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就会晚年幸福。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老年人会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一)临床治疗模式 这一模式的对象是老年人,协助者以专业人员为主,经由专业人员的努力,将家庭、邻里和朋友纳入对案主的协助,工作地点保持弹性,期待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功能。 (二)家庭照顾者增强模式 这一模式的对象是老年案主的主要家庭照顾者和其他家庭成员,通过提供给家庭照顾者一些教育与训练,期待拓展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支持网络,以减少照顾责任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个案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重在联结机构与社区内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网络,并且寻求新资源以协助老年人问题的解决。 (四)邻里协助模式 这一模式的对象是邻里中的老年人,协助者是邻里成员,工作地点主要是邻里之间,其目的在于启动和提升社区的邻里支持网络,以解决老年人的相关问题。 (五)义工联结模式 这一模式的对象是老年人个体,协助者为义工,工作地点主要是

养老服务发展理念及基础

养老服务发展理念及基础 养老服务由来已久,并在每个历史阶段经历着符合时代背景条件的发展。我国新时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势必要对养老服务不断进行实践更新和理论提升。一方面,要对“以人为本”、消费者主导的尊重、预防与抵御风险、人才为基、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等实践方面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另一方面,要有积极老龄化理论、公共物品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福利多元理论等诸多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新时代发展养老服务要从内而外、从外而内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既持续满足当代社会所需与人民所需,又不断丰富和发展思维认知与理论价值。 一、中外养老服务理念发展 无论是社会化的养老服务,还是其他性质的养老服务,在现代化社会中,应当采用福利性和市场性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理念进行服务实施与发展。在现代养老服务理念中,除了普遍意义上服务所要求的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服务理念外,养老服务作为针对不同需求、不同状况老人群体的服务,理念受到文化、环境、历史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应当结合中外养老服务实践与环境,进行相应的养老服务理念发展。国外部分国家受宗教影响,重视个人独立,养老服务理念突出充分尊重老年人自主权的体面养老。中国受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影响,更多地倾向于社会化服务契约性与中国观念伦理性结合的养老服务理念。因此,应当依据理念实践进行合理扬弃,形成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理念。

第一,“以人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内核。服务是面对服务使用者的一项行动,服务使用者的满意度直接体现出服务的质量。比如,我国香港地区的养老服务主要依托于照顾服务,凸显以老年人为本。在养老服务理念中应当明确以人为本,以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养老服务理念为发展核心。强调人性化、个性化选择,维护老年人的选择权利,确保老年人享受相应的权益。针对特殊困难老人群体应当确保基本公共养老服务的供给;针对自理能力强、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除提供公共养老服务以外,还应当为其提供较多的市场化养老服务选择,提供均等化养老服务。 第二,建立消费者主导的尊重性养老服务理念驱动。日本在为老年人进行福利立法时,首先阐述了老年人应当受到尊敬,以确保其过上健康安逸的生活。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经历了“孝敬—养老光荣—照顾管理弱势群体”阶段,目前,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需要建立消费者主导的服务理念,以消费端的消费行为塑造老年人的消费选择习惯,维护老年人的选择权,向着“以尊重为基础的消费者主导”阶段发展。但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西方国家经济目标先于社会发展目标,养老服务成为福利私有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经济附庸倾向。 第三,设置预防抗风险的养老服务理念支持。对于养老服务进行预防抗风险理念设置,在海外地区已有多地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国香港地区社会福利署引入了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用于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确保养老服务的精准有效。日本2006

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为满 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成为当下 重要任务。在建设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核心。养老服务应以老年人 的需求为导向,尊重并关注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根据老年 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方案,满足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二、综合性原则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应具有综合性,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除 满足老年人的食物、居住等基本需求外,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通过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提 供全方位、全程度的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全面幸福、健康和安全。 三、科学性原则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 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科学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和现实问题,为制定养老服务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养老服务标 准应经过实践验证,确保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落地。 四、包容性原则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应具有包容性,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 的老年人需求差异。针对城乡老年人、经济困难和边远地区老人等特 殊群体,制定相应的养老服务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 保障,避免各类老年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五、规范性原则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应具有规范性,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建立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和流程,确保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遵守规定,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养老服务。通过规范性的标准,维护老年人的合 法权益,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六、持续性原则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应具有持续性,不断更新与完善。随着老龄 化问题的深化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养老服务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和改进。同时,要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使其能够广泛运用 于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需要遵循人性化、综合性、科学性、包容性、规范性和持续性这些基本原则。通过合理的标准体系建设,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符合需求的养老服务,满足他 们的生活需求,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服务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提高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老年人融入社会的一种服务形式。老年服 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需要照顾的失能老年人。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服务方面 生活服务是老年服务的基础。涉及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食住行、卫生保健、文体娱乐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家政服务:代劳家务、洗衣、打扫卫生等。 2.饮食服务:配送营养餐、指导食谱等。 3.护理服务:提供日间照顾、照料身体不便的老人等。 4.健康咨询和服务:提供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支持。 5.文体娱乐和社交服务:提供文娱活动、游泳、舞蹈、乐器、旅游、亲子活动等。 6.家庭秘书服务:协助老年人办理有关家庭事务等。 二、医疗和护理服务方面

医疗和护理服务是老年服务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服务主要 是面向失能老年人等人群。提供护理和医疗服务旨在提高失能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体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包括: 1. 贴身看护:为失能老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 2. 医疗康复: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 3. 心理辅导:为失能老人提供心理辅导,缓解失能老人的精神疲劳。 4. 义务义诊:为老人提供免费义诊和医疗咨询。 三、培训和教育服务方面 老年人的学习和教育需求也越来越高。即便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也渴望了解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因此,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也包括 以下培训和教育服务: 1. 智能化培训:老年人聚集智能技术,如智能手机、电脑等科技 产品。 2. 旅游教育:老年人喜爱文化游学、养生旅游等,寻求新的经验。 3. 传统文化教育:绘画、书法、民间音乐等传统文化教育。 4. 语言教育:如英语、普通话等市场热门。 以上就是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肩负 着特殊的使命,其服务内容也是日益完善和多元化的。老年人是社会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引言 养老服务机构承担着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的责任。为了提高养老 服务的质量,建立服务标准体系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标准体系 提供指导,以确保老年人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 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标准体系可以确保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得到规范和提升,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2. 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标准体系可以明确服务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机构整体运营效果。 3. 保障服务一致性——服务标准体系可以确保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内容和质量 上的一致性,消除差异化和不确定性。 4. 提高服务满意度——服务标准体系可以定义服务目标和指标,确保老年人的需求 得到满足,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三、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 以用户为中心——服务标准体系应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来制定,以满足他 们的需求为出发点。 2. 透明公开——服务标准体系应该公开透明,让老年人和其家庭成员能够了解养老 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标准和流程。 3. 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服务标准体系应该包括多个服务领域,同时也要针对 特定服务领域做出专门的标准。 4. 持续改进——服务标准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 应老年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四、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步骤 1. 定义养老服务范围——明确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和范围,包括护理、健 康管理、社交活动等。 2. 制定服务标准——根据养老服务的特点和老年人的需求,制定具体的服务标准, 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服务流程等。

老年社会工作标准

老年社会工作标准 一、概述 老年社会工作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进行的工作。本标准旨在规范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方法,确保老年人得到高品质的服务。 二、服务内容 1. 生活照料:包括提供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照料,如浴衣服勤等。 2. 心理关怀:提供老年人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扰。 3. 社交互动:组织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他们的社交和交友。 4. 健康管理:提供老年人的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包括康复训练、合理饮食指导等。 5. 法律援助: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6. 社区参与: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促进他们的社区融入感和参与度。 三、服务质量 1. 专业能力:提供老年社会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2. 保密原则: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严守职业道德,不泄露老年人的个人信息。 3. 安全保障:提供安全的服务环境,确保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个性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和支持。 5. 及时响应:对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及时做出回应,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服务方法 1. 定期评估: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方案。 2. 多元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包括康体运动、文化娱乐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3. 个案管理:对重度依赖老年人进行个案管理,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和跟进措施。

4. 家庭支持:提供老年人的家庭支持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和困扰。 5. 联络合作:与相关机构和社区组织建立联络和合作关系,共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以上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标准,社会工作者应在工作中遵循这些标准,确保老年人得到全面、贴心的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 老年社会工作首先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工作的形式,具体来说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首先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工作的形式,具体来说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理论 (一)增权理论 增权(empowerment),又译作增能、赋权,是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所罗门对美国黑人少数民族的研究,后来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框架的重要概念。在增权这一概念中出现的“权”并不是指“权利”(right)而是指“权力”(power),是指个体改变生活状况和获取资源的控制能力和影响力。它与无权(powerless)相对应,目的在于帮助无权群体改变现状,减少他们的无力感,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增加他们对获取社会资源和改善生活状况的能力。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增权不仅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介入方式,运用这种方式提升案主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是增权理论的核心要义。 在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增权工作所涉及的对象,集中在弱势群体和富裕地区中的贫困社区,后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个人或群体作为被“去权”(depowered)或被剥夺资源的对象出现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只要是在生理,心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弱势的个人或群体都属于增权的对象。 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和群体所拥有的权力是不断变化

社会工作中的老年人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社会工作中的老年人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在现今社会中,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需求 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中的老年人服务体系要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老年人服务体系优化的研究中,我们首先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例如,老年人通常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因为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通常不如年轻人那么好。此外,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也非常强烈,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和社区活动,以便更好地与社会和其他人联系。 因此,社会工作中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优化: 一、优化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通常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因此医疗保健服务变得尤为重要。医疗保健 服务应该更加全面,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此外,还应该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例如家庭医生到家服务、网络医疗等,让老年人更加放心地得到医疗服务。 二、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区 老年人通常需要更多的社交机会,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社 会交往需求。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应该包括各种社交活动,例如老年人俱乐部、文艺活动、健身运动等,让老年人有更多的社交机会。此外,还可以建立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 三、提供精准化社会救助服务 老年人中有一部分人生活条件差,需要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应该提供精准化 社会救助服务,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例如,

可以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或者补贴一些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并为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门的社会援助和国家补贴等。 四、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机会 老年人应该有更多的参与社会的机会和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技能培训和教育课程让老年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此外,还可以在生活中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公益事业,让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老年人服务体系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全面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为全面和便利的服务。通过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建设友好社区和提供精准化社会救助服务等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让他们过上更加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最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规定

最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规定 最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规定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规定了老年社会工作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宗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服务管理、人员要求和服务保障等,适用于社会工作者面向有需要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最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规定,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老年社会工作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宗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服务管理、人员要求和服务保障等。 本标准适用于社会工作者面向有需要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2012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MZ/T 059-2014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the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以老年人及其家庭为对象,旨在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3.2 老年社会工作者 the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er 从事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且具有资质的社会工作人员。 3.3 适老化环境改造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for the elderly

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特点,设计和改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宅、公共设施和社区环境等活动。 3.4 老年临终关怀 hospice care for the elderly 为满足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及信念等方面的需要,开展的医疗、护理、心理支持、哀伤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 4 服务宗旨 4.1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致力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2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遵循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的原则,促进老年人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晚年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5 服务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救助服务、照顾安排、适老化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慰藉、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区参与、老年教育、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倡导、老年临终关怀等。 5.1 救助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00001——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空巢、高龄、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00002——协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申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 00003——协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获得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捐赠、帮扶和志愿服务; 00004——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5.2 照顾安排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一项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服务,在老年人的生活、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亲情关系、经济收入等方面提供全面多元化的支持,以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素质和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增强社会凝聚力。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 中困难、失能以及社交孤立的老年人是服务的重点对象。这类老年人在生活中普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支持。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援助:帮助老年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如购买食品、照料卫生、家政服务等等。 2.健康保健:提供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服务,帮助老 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并及早发现和治疗了可能存在的疾病。 3.教育文化: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教育和文化活动,提高 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扩充老年人的社交圈子,延续老年人的人生价值。

4.精神咨询: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咨询服务,帮 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烦恼、焦虑和孤独等问题。 5.社区关怀: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化、家庭化、的关怀服务,使老年人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和支持,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素质和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和凝聚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组织形式 老年社会工作的组织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老年社会工作有以下几种形式: 1.机构型社会工作:包括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之 家等机构,提供老年人住宿、生活、食品、医疗等生活需要,也提供一定的文娱、教育等服务活动,为老年人的有限年华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2.社区型社会工作:设立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丰 富多样的文娱、教育、运动、交流活动,使老年人能够愉快度过晚年时光,并通过活动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3.单位型社会工作:即通过工作单位、企业所属的社会工 作部门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生活服务,提供健康监测、预防保健、劳动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为老年人能够将退休后继续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关于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的重点考点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健康促进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的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健康照顾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 ②出行和行动服务,包括提供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 ③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 ④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人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年人的一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年人的认知,帮助老年人适应他无法改变的情形。 做这方面的工作要注意老年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老年人可能对认

知和情绪问题有偏见,抵触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因而,帮助老年人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各种情感状态也是介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处理精神问题 珍惜当下;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 (1)正式支持。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是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老年中心等。 主要支持内容: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 (2)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 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通常分成3类:第一类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支持。第二类是亲属(兄弟姐妹及远亲、姻亲等)对老年人的支持。第三类是非亲属(邻居、朋友、同事、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等)对老年人的支持。 主要支持内容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3)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 家庭体系工作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帮助家庭“解除羁绊”;二是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三是帮助老人及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顺序;四是为老人制订行动方案。 (4)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 促进社会接触,设计活动方案,开展社区活动项目,促进融合。 5、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措施: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救助性服务、发展支持性服务、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

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社会变迁与老年问题 一、老年问题的由来 (一)何为老人 一般来说,年满60岁的人被称作老人,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作为老年的起始年龄。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也是以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7%)作为其指标的。 之所以把60岁作为老年的起点,是因为60岁以后,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发生了较大的退化性变化,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呈衰退和下降趋势。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60岁(女的可55岁,男的可延至65岁)左右法定为退休和享受社会保障的年龄。 (二)老年问题的提出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在20世纪以前,进人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只有法国、瑞典、挪威。进入20世纪以后,欧美国家的出生率普遍下降,人口相继老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模式,都先后实现了从“高出生率一高死亡率一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一低死亡率一低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从而使人口增长的速度变慢。加之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发达国家先后成为老年型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10%以上(北欧、西欧的一些国家,65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高达15%一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同样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这一历史过程,目前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率为3.1%,是发达国家的3倍;全世界老年人口每月增加120万人,其中发展中国家占80%以上。因此,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老年群体的日益庞大,老人问题已成为各国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社会变迁对老年人地位和作用的影响 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前工业社会中,个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才能逐渐掌握生产技术和经验知识,人的年龄和知识是成正比的,因此,老年人往往是知识和技术的宝贵源泉。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老年人在前工业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社会冲击着人们随年龄增长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老龄权威。这是因为:第一,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被淘汰的周期愈来愈短,人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愈来愈多;而在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方面,对新的社会环境的适应方面,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有优势。第二,在现代社会,教育得到普及,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产知识能够高效率地通过学校教育直接获得,不必非得经由上一代人的言传身教,这样,老年人在农耕时代所获得的权威地位自然遭到冲击。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源起与发展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源起 社会工作从它的诞生之日起,无论是开初的慈善服务还是当今的专业社会工作,始终对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予帮助和提供服务。英国最早于1908~1911年就通过了《养老金法》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美国1935年由罗斯福主持制定了有名的《社会保障法案》。在社会保险方案中,老年保险制度被置于首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1.缅怀往事疗法 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此方法对于老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2.人生回顾疗法 人生回顾疗法的重点既有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人对人生历程一的感悟,使老人现在的生活更满意,更有建设性。在实施人生回顾疗法时,特别注意前测(建立评估基线)和后测(评估介入的效果)两个环节。 3.验证疗法 验证疗法是尊重头脑混乱的老人所感知的世界,运用他所感知的现实,而不是照顾人或社会工作者感知的现实,了解老人想表达什么。明白老人行为的意义,而不是让老人意识到现实是什么样,是应用验证疗法的要旨。验证疗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对改善患痴呆症老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有成效,但它还是一个尚在实践中验证的疗法。 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老人在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 其次,还领者自始自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 第三,老人小组工作的节奏要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 2.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 (1)现实辨识小组 现实辩识小组的成员一般是有轻度到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通过环境中的一些提示,帮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者是人。现实辨识小组一般是在护理院、医院或者成人日间护理设施中开办。 (2)动机激发小组 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或投入的老人。小组活动是通过愉悦的活动,帮助老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麻烦的状况。 3.注意事项 包括: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对老人造成伤害时采取介入措施等。 三.老年机构照顾 1.老年机构照顾理论 包括: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前者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人身体功能的减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后者则强调老人在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能契合老人的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2.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 (1)爱登选择模式 是摒弃养老机构僵化的院舍管理方式,倡导“家居”型的院舍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安排。其要点是:①认为孤独和无助造成了长期机构照顾的大部分问题;②建立一个“人性化居住”模式; ③充实日常生活;④不强调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权威等。 (2)住房与服务模式 其要点是:①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应当与家类似,有私人空间;②对空间的使用和照顾工作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 设规划》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严控提前退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表示,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增收、严管等措施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综合施策,实现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贾江介绍说,截至202x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达到2050年的1.3:1。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的人口规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方位和极其深刻的影响,并直接对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必须及早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 贾江表示,从养老保险方面看,主要是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实现基金长期平衡。一是在基金增收上下功夫。抓住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红利,实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解决基金结构性矛盾,开展积累基金投资运营,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通过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做大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二是严格基金支出管理。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

制,保持适度待遇水平。三是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减轻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主要是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满足不同群体保障需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说,《规划》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鼓励市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具体来看,一是做大增量。《规划》强调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二是盘活存量。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鼓励整合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养老服务,同时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提升质量。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手段提升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养老服务供求有效对接,促进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x—202x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业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据《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及《关于印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保障适度、权责清晰、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原则。 基础性原则。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统筹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着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照料需要。 共担性原则。在赡养人、扶养人切实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互助共济等方式,帮助困难家庭分担供养、照料方面负担。 普惠性原则。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过程中,逐步拓展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与内容,使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能够方便、均等地获得基本养老服务。 系统性原则。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

老年优待等制度资源优化整合,强化各相关领域体制改革配套衔接,支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清晰明确,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监管等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1. 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基本养老服务是由国家直接提供或者通过一定方式支持相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内容。“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特殊、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在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的基础上,优先为低收入的失能、特殊、独居、空巢、留守、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老年人等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2. 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各县对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于2023年5月底前完善本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具体服务对象、内容、标准等,各县清单应当包含市级清单服务内容,且覆盖范围和实现程度不得低于市级清单要求。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 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 年龄的划分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其界定 人口老龄化成因的几种误区 东西方人口老龄化形成差异 世界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 人口老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人类的寿命 各种生物的寿命差异很大,常用日龄、月龄或年龄来表示不同种的个体或群体的已生存时间。 一群同种生物诸个体生存时间的代数和除以个体数目所得之商称为平均生存时间或平均寿命,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中最后一个或最后一批死亡的个体的生存(或平均生存)时间称为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或最长生存时间。通常,群体中个体数越多,最高寿命也越长。人类的最高寿命 人类的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是指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从遗传学上人可能生存的最高年龄。 据历史记载,我国人的正常寿命“大率以百年为期”,《老子》认为,“人生大期,以百二十为度”,说明中国人的最高寿命应该在百岁以上。 近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的寿命应该是110-150岁。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细胞生物学领域中出现的新突破—即可用细胞分裂次数极限推算人的寿命,人的细胞传代次数为40-60代,推测人的寿命为110岁或更长。 虽然人的正常寿命可以超过百岁,但也不是可以无限延长,法国生理学家Flourens认为,人的最高寿命为110-120岁;老年病学家Franke通过对百岁以上老年人的仔细调查,认为人的最高寿命为110-113岁。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人的最高寿命为110-115岁,也有个别人可以突破这个界限,但极为少见。 平均预期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e)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总人口的平均生存年限,也就是从0岁算起的总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用来反映某地区人群寿命的长短,但不同于人的真实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 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个年龄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