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某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大纲

某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大纲

某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大纲
某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大纲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

目录大纲

一、规划总论

明确规划依据、规划目标、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近远期规划目标与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一致,通过合理确定城市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并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市水环境。

研究提出近远期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市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市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二、城市概况及相关规划

1、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辖区、气候气象、降水与蒸发、水文、工程地质、地震烈度、高程系统,以及河湖水系、水位特征值等资料。

2、城市规划

社会经济、城市建设、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规划人口、用地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等。

3、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给水排水规划和有关详细规划以及供水、节水、道路工程、水环境治理、水体功能区划、工程管线综合(或综合管廊)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进行解读,重点研究与排水工程有关的内容,并对上述规划之间有关内容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三、排水现状和问题分析

1、城市给水现状

现状城市供水规模(含公共、自备水源)、居民与工业商业及其它行业用水量、用水人数、自来水普及率及实际人均用水标准、近5-10年供水情况分类调查等。

2、城市排水现状

对现状排水管理体制、现状排水制度、现有各类主要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现状城市排水系统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含排水管道长度、管材、服务面积、各类管径构成和高程、排水口位置和高程等。

城市水系(河道名称、流量、流向、水位等)、受纳水体及污染情况、城市低洼区淹水情况,城市防潮防洪、河道排水能力和措施,以及排涝泵站和涵闸现状分布情况、用地面积、排水能力。

规划基准年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污水水质特性、城市工业废水点源治理情况、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已建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提升泵站等污水设施的规模、位置、主要工艺、配套管网建设情况、服务区域、服务人口、处理深度、出水受纳水体以及排放口位置、污泥最终出路,已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实际处理量、实际进出水水质、污水再生利用等情况。

3、排水现状分析

对现状排水设施和现有排水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与规划存在的问题;研究城市排水近、远期系统各项指标,提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排水建设指标;必要时编制专题研究报告。

四、排水体制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自然条件、城市排水水质水量、原有排水设施情况、基建投资、维护管理与建设施工等因素,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发展、近远期发展建设需要等方面进行论证,确定城市各区域的排水体制。

五、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及资源化利用

1、雨水径流量控制

根据低影响开发理念,通过调蓄、下渗、拦截等方法控制城市雨水径流量,并确定新开发地区径流系数不得高于开发前。

2、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因地制宜确定近远期雨水污染控制和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提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建议,提出可行的雨水利用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分别对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提出规划控制措施,包括点源、面源、管线乱接、污水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等。

3、雨水资源化利用

因地制宜确定近远期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提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建议,提出可行的雨水利用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六、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1、设计参数

依据各流域具体条件,提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暴雨重现期P、径流系数Φ、截流倍数n。、街坊集水时间等设计参数,并通过经济技术论证并参照规范来确定。

2、雨水汇水分区

根据城市水系和路网等条件,合理详细划分城市雨水汇水分区。确定每个排水分片区的面积及有关计算参数。

3、排水水系

进行城市排涝河道、湖塘、滞蓄洪区近远期规划,综合水文、水工、水环境、防洪排涝等信息,明确雨水主要受纳水体,控制水位,调蓄能力等。提出解决内涝淹水的解决措施,切实维护和优化城市原有水系,谨慎填埋、覆盖,严禁破坏。

4、雨水设施规划

根据汇水片区情况及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合理确定城市新建、改建雨水泵站和涵闸等设施的位置、标准、规模(含扬程)及用地面积等。

5、雨水管渠规划

对现有雨水干管走向、控制管径和控制点标高进行复核,提出改造整治措施。

在充分调查现状和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管道系统应基本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级城市道路,合理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面积,并用暴雨公式列表计算各管段内设计流量,确定管网及排水口(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系统布局及竖向控制原则,以及管道的设计流量,确定出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长度、流速、控制点管底标高和管道埋深,确定管道的最小埋深及雨水管排入水体的排水口高程。

6、雨水管材及附属实施规划

七、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1、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2、系统方案

3、城市内涝系统分区

4、平面与竖向控制

5、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八、污水系统规划

1、目标及原则

2、污水系统组织

确定截流倍数等。

3、污水系统分区

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详细划分污水处理系统及服务范围。

4、城市污水量预测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预测各污水处理系统近、远期污水总量,考虑地下水渗入量和合流制雨水的影响。对污水量、水质特性进行地域分区预测。

5、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依据分区预测的污水量、水质特性,确定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明确各污水处理厂及泵站等设施的近远期建设规模、数量、位置、处理深度、用地面积、建设相关要求以及安全卫生防护要求等。各污水处理厂厂址和泵站等设施应进行多厂址比选后确定。

6、污水管网规划

对现有污水干管走向、控制管径和控制点标高进行复核,提出改造整治措施。

在充分调查现状和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排水分区和泵站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各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尾水排放管、深海排放管、管渠事故系统规划布局(含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管道系统应基本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级城市道路,合理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面积,确定出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长度、控制点管底标高和管道埋深等。

7、再生水利用规划

调查研究再生水使用对象,提出再生水利用规划;预测近远期城市和周边区域的再生水需水量,根据水质需求及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规模,因地制宜确定污水处理厂出水利用技术路线,对再生水规模、再生水利用设施数量、占地面积、位置进行规划,对再生水出水水质控制目标和工艺给出规划建议。

在对出水充分再生利用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功能区划等条件,明确污水处理厂出水受纳水体,提出污水处理深度要求,对污水处理工艺和尾水水质进行规划建议。

8、污泥处置

预测近远期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根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明确污泥最终出路,合理确定污泥处置技术路线和消纳主体,规划污泥

处置设施选址、规模及用地面积等。

九、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和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雨水、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规划排水设施、管网、水体治理等近期建设重点内容,明确排水工程近期建设主要项目。

十、投资估算

按近期、远期进行排水工程投资估算及运行、管理、维护费用分析。

十一、排水管理规划

提出城市排水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城市排水管理新模式及发展方向。

十二、保障措施

分析论证规划目标的可达性。从政策、资金、组织机构以及大力推进行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意见。

十三、结论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7.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8.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9.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0.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11.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3.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1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1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1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1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 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4.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 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 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 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 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 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 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年限及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 (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郎溪县排水专项规划汇编

一、《郎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一章郎溪县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郎溪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地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54km,东西宽约37km,状似犁铧。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48′45"至31°18′27",东经118°58′48"至119°22′12"。东以白茅岭、亭子山与广德县为界,西以南漪湖与宣州区相连,南以鸭山岭与宣州区为邻,西北以胥河与江苏省高淳县毗连,东北以伍牙山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东至上海297 km,至无锡167 km,至常州146 km,南至杭州226 km,西至宣城58 km,至芜湖130 km,西北至合肥268 km,北至南京130 km。 (二)行政区划 2004年郎溪县域共辖8个镇,4个乡。八个镇分别为建平镇、十字镇、南丰镇、梅渚镇、涛城镇、毕桥镇、东夏镇和新发镇。四个乡分别为凌笪乡、姚村乡、飞里乡和幸福乡。 (三)历史沿革 郎溪县古为桐内地,春秋属吴,后属楚。汉时为故鄣县地,属丹阳郡。南梁置石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名绥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属广德县。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始置建平县。隶属广德军,后属广德府、广德州至清。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废广德州,广德、建平不相统属,各自为县。1914年改称“郎溪县”,据明嘉靖《建平县志》载:“郎,居民之姓也”其地本广德之郎步镇,又名“郎川”,“县台之前,一溪襟带,上接桐水,下通湖阳,左浮塘,右赤山,镇岗拱于前,清润枕于后、故以郎溪名之”。 (四)自然条件与资源 1、地形地貌 郎川河自东而西横贯县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岗峦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地形。县城地处老郎川河下游北岸,海拔高程10-14m,属冲击平原。东南部地势高爽,西北为低洼农田,沟塘密布。县城南有新、老郎川河,上接广德桐内河和无量溪河,流经县城入南漪湖至水阳江。 2、气象 郎溪县城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9℃,年平均降水量1143.2mm,年日照时数2107小时,年平均风速2.9m/s,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 3、水文 郎溪县的地表水多属两大水系,即郎溪盆地内的水阳江水系、盆地外的太湖水系,总属长江水系。盆地内各河流,均汇入南漪湖,然后泄注水阳江、青弋江入长江,较大的河流有郎川河、飞鲤河、长溪河、袁村溪,这些河各成小水系,入注南漪湖。太湖水系流域面积约70 km2,均属北流的短小沟渠,分别流入胥河与梅渚河,然后汇南河入太湖,为较典型的羽状水系。主要河流有梅渚河和胥河。县境内的主要湖泊有宣州、郎溪两县共管的南漪湖,在郎溪县境内约70 km2。另有荡南湖、浮湖等。 地下水分布情况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一为郎川河中下游地带,含水岩性为粉细纱、中细砂、含砾中粗砂和砂砾石层,上覆分布稳定的亚粘土层,水位埋深1-3m,均小于5m,普遍具有承压性。含水层的粒度从中游至下游,由河床向两侧及由下而上均具有由粗变细的分选性,富水程度好,单孔出水量在10-30 t/h,是县境地下水比较富集的地带。二为红色岗地地带,分布于县境内北部中桥、下湖以及南部十字铺、毕桥等地。含水岩组是中、新生界的一套红色内陆河湖相沉积。红层地下水的富存条件及富水性,严格受岩性、构造、地貌等自然因素的控制,县境红层地区的地下水一般表现为贫乏,单孔出水量仅3-10t/h不等,需靠引水灌溉。三为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分布于东部及南部与广德县和宣州市相接部位。地下水的富水程度差,属于水量贫乏的网状裂隙水,水量小于10t/d。 4、工程地质 郎溪县的大地构造属下扬子台坳的皖南陷褶断带的东北端。受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影响,境内形成了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郎川河断裂是郎溪县的重要地质界线,其南为背斜上升区,其北为向斜下降区,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其北部和东北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将郎溪县城划为基本烈度6度区。 5、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排水专项规划设计提资清单规划

排水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所需提供的基础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1.1提供城市总体规划说明文本及基础资料 1.2城市内涝水位 2.城市概况 2.1县志。 2.2县城建成区面积(包括现状、近期、远期且说明年限) 2.3县城区近5年人口数据、城区用水情况(填写附表相关内容) 2.4近5年县城GDP数据;城区工农业经济状况,主导产业如城区主要工业、商业、服务行业等发展状况;近5年城区工业产值,县发展计划经济指标等。提供上述相关文字资料。 2.5县城区地图(现状)、近远期城区规划图(1:10000或1:20000)、道路路网图(包括各道路控制标高)、人口分布或人口密度图等。 2.8发展规划纲要文本,计划主要建设项目情况的文字资料。 3.县城供排水现状 3.1城区排水系统设计规模,污水厂实际处理能力,采用的处理工艺、排水处理流域等情况的详实文字资料及相关设计文件。 3.2现有和拟建污水提升泵站规模及水泵主要运行参数。 3.3污水厂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图,水泵机组型号及运行方式,污水厂运行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污水厂进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情况报告。 3.5排水管网现状图(1:10000或1;20000)包括雨水、污水现状图,那

些地区采用合流制,那些地区采用分流制,各污水厂、提升压站、排污口及主要排污大户位置。 主要街区或街道的管道材料,管道长度(填写附表); 管网、管材统计表(填写附表); 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详实文字资料。 3.7近5年主要运行经济技术指标(填写附表)。 3.8城市污水水质 4.附表 历年供水主要指标 历年排水经济指标

现有污水处理构筑物、建筑物一览表 注:以污水厂为单位填写,如有多个污水厂,按本表格格式另外制作填写。 排水管管径、管材统计表 污水厂人员编制一览表

地级及以上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

附件3 序号省份城市 内涝防治标准 (重现期:年) 对应降雨量 (毫米/24小时) 1北京北京市100410.0 2天津天津市100270.0 3河北石家庄市50280.0 4河北唐山市50194.4 5河北秦皇岛市30210.0 6河北邯郸市30100.0 7河北邢台市30236.1 8河北保定市30184.0 9河北张家口市30100.4 10河北承德市30151.4 11河北沧州市30158.0 12河北廊坊市30249.5 13河北衡水市30195.7 14山西太原市50180* 15山西大同市50120* 16山西阳泉市30150.0 17山西长治市30102.5 18山西晋城市3079.2 19山西朔州市30100.0 20山西晋中市30150.0 21山西运城市30138.5* 22山西忻州市3050.0 23山西临汾市2075.6 24山西吕梁市20147.3 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50120* 26内蒙古包头市30100* 27内蒙古乌海市30150* 28内蒙古赤峰市50146.4* 29内蒙古通辽市30172* 3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30100* 3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30101.4* 3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30150* 3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30100.4* 34辽宁沈阳市50250.0 35辽宁大连市50102.9 36辽宁鞍山市30164.3 37辽宁抚顺市30150.0 38辽宁本溪市30177.2 39辽宁丹东市30172.2 40辽宁锦州市30177.6 41辽宁营口市30158.1 42辽宁阜新市30190.4地级及以上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 1

东莞市城镇排水规划编制刚要

附件 东莞市城镇排水专项规划 编制纲要 东莞市水务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3) 2、规划编制原则 (3) 2.1规划指导思想 (3) 2.2 规划原则 (4) 2.2.1 经济合理性原则 (4) 2.2.2可实施性原则 (4) 2.2.3相关性原则 (5) 2.2.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 3、规划年限、范围和内容 (6) 3.1 规划年限 (6) 3.2 规划范围 (6) 3.3规划内容 (6) 4、规划成果格式 (7) 4.1规划文本必要章节及图纸 (7) 4.2规划说明书内容要求 (8) 一、概述 (8) 二、城市概况 (8) 三、排水现状调查及分析 (8) 四、排水标准及相关参数 (8) 五、雨水系统规划 (8) 六、初期雨水治理规划 (9) 七、排水管理规划 (10) 八、项目实施计划 (10) 九、投资估算 (10) 十、存在问题及建议 (10) 十一、附录 (10) 5、附则 (10)

1、编制说明 为确保东莞市各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市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东莞市各镇排水专项规划。 东莞市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应在镇街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镇街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册两大部分。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应合理布局和规划全镇的排水系统,按流域、地形或地势进行分区,在充分利用现有排水系统设施和服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分析,选定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的规划方案,指导全镇排水工程的分期实施。 东莞市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市政排水规划设计资质。2、规划编制原则 2.1规划指导思想 排水专项规划始终坚持以各镇街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蓄用排相结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各镇街的具体情况,按流域、地形或地势、统筹安排、合理分区。规划的管网系统、雨水提升泵站等适当留有余地,提高排水管网覆盖率、排水收集率,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支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综合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规划思路上应以“三提高、二确保、二利用、一推广”为核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提高:①提高城市化地区雨水管道、雨水泵站达标率;②提高城市对雨水高峰的缓冲能力,增大调蓄容积;③提高各水利片外围排涝泵站达标率;改善城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环境质量。 二确保:①确保在设计重现期内,排水畅通,不积水;②确保在超过设计重现期时,退水快,积水时间短。 二利用:①充分利用城市的公共绿地、室外大型停车场等场所,作为超标准降雨和低标准地区改造措施的调蓄池,以降低投资成本,体现工程效益;②科学、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作为绿化、道路冲冼及对水质要求不高用水水源。

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细则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纲要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 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 一、规划文本 (一)总论 (二)排水体制 (三)污水系统规划

(四)雨水系统规划 (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 (七)再生水利用规划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投资估算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说明书 (一)总论 1、规划依据 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同时,要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镇水环境。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提出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镇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二)城镇概况 1、自然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辖区、气候气象、降水与蒸发、水文、工程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XXXX年汛期将至,为全面做好XXXX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排水防涝安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 为有效防御洪汛灾害,开展好防汛排涝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我局领导十分重视,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防汛排涝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涝抢险应急预案,明确职能,安排了汛期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做到值班领导和人员二十四小时不关机,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待命,确保发生灾情有组织、有领导、有人员、有预案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 根据排水防涝工作职能和重点防汛区域,汛期前重点进行了排查,排水管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责任人每天对全市雨水井及检查井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当天解决如不能当天解决,解决时间不能超三个工作日。同时在汛期前,组织精干人员对城区所有排水管道彻底进行清挖、疏通。及时清理打捞排水道入口处的杂物。做好汛期内市政基础设施的修缮与维护工作,加强对城区排污、泄洪干渠的巡查、检查,加强汛中观测,及时处理突发险情。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不得脱岗。逢大雨时城区重点积水部位,确保降雨量10公分内及时到达打捞各类杂物,同时开启井盖,确保洪水排出。 三、存在的问题:

1、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承受不了排涝能力,排水管道直径小。 2、用于排水防涝的专用设施设备数量不足。 3、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a、光明北街原五矿处b、向上路与建设街交叉处c、口岸街人民医院门诊前d、大路老交警队门前e、锦水街警察公寓门前f、口岸街海关转弯处。 四、应急预案: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二)强化汛期安全事故防范,配备相应设备、仪器及防护器具; (三)制定预警等级,根据雨量大小及积水程度分为二个等级。 1、二级预警:一般雨量,道路积水较少,通过排水口可正常排放。 2、一级预警:雨量为大到暴雨,道路积水较多,通过排水口已无法排涝。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二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每到汛期,xxxx 城区频繁遭受暴雨袭击,部分沿山、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城市交通受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为根治城区渍涝之患,xxxx市对受渍原因、防涝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城区。 一、渍涝成因 (一)先天气候条件影响,特殊地形地势制约。xxxx市中心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整体呈盆状的特殊地形地势,加上区域年降水量丰沛,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气候条件,形成了中心城区易遭受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4T09:50:06.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许可[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在不断发生,这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 胁,与此同时这对于整个城市的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对于城市内部的排水和防涝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和多年工作的经验我们得知造成这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多是排涝管渠及泵站设施不完善。关键词: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 1项目背景 项目范围为昆山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吴淞片区和城南片区,面积合计4.96平方公里,是吴淞圩和城南圩北部区域的一小部分,现状主要为老城区、将拆迁地块、部分未开发地块和村庄。 2降雨分析 2.1降雨特征 昆山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2.2修订后暴雨强度公式 目前,昆山市排水设计一直借用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制的苏州市暴雨强度公式,样本系列为1959~1979年21年的降雨资料,且选样采用了年多个样法。该公式编制时间较早,至今已有30余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给许多地方带来了内涝灾害。同时,由于苏州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区范围的扩大,旧暴雨强度公式已不能够代表现状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苏州地区实际的暴雨特性。公式适用范围为除苏州中心城区(602km2)、常熟市、太仓市以外的苏州市域范围。就暴雨强度公式本身而言,无论从编制年代上、编制的技术方法上及适用范围,均不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及适用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20号文件),于2011年底前,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昆山市开展了“昆山市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研究”项目。修订后的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式中:i——设计暴雨强度(mm/min); t——降雨历时(min); ——设计重现期(年)。 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采用K.C法对昆山雨量站1980-2015年共36场次降雨数据统计分析。根据36场次暴雨统计,雨峰出现在各降雨时段的比例确定120min雨峰位于第11位,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19.70%,r=0.438,120min降雨时程分配如下所示。 昆山市短历时设计降雨雨量时辰分配情况表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昆山市288*5min设计雨型如下图所示。288*5mi雨型中雨峰时段发生在第214位,r为0.741,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7.46%,288×5min雨型中按1h滑动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占总雨量的29.83%。 3内涝风险评估 平原河网地区的内涝风险主要有二种成因,一是城区局部短历时暴雨,此时河网水位基本维持常水位;二是由于区域性长历时降雨,河网水位抬高导致管网排水不畅,低洼地区积水。成熟城区有可能受上述二种风险因素之一,或者组合遭遇影响。短历时暴雨内涝风险 ①常水位1年一遇两小时设计暴雨下内涝风险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第一作者简介:关鸿滨,男,1967年4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89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工程师,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省太原市金刚堰路46号,030009. 文章编号:1005-6033(2001)05-0040-02收稿日期:2001-06-13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鸿滨1,张晋峰2 (1.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9;2.山西省城乡规化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 要:结合工程规划实例阐述了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并对其编制方法和深度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要点中图分类号:TU 9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编制科学可行的给排水专项规划可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因而近年来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已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统一的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和实施细则,因而各地在规划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规划成果形式上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山西省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实例对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进行阐述,旨在对规划编制方法和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1 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子项 首先应明确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相应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并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子项。同其它工程专项规划如道路、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是并列的关系。从规划期限到规划范围也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给排水专项规划中所采用的一些基础指标如规划人口规模、规划用地规模等均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而来。从实施和管理程序上,给排水专项规划也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当地规划部门依照规划进行管理。换言之,从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这一点,对把握编制深度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依法管理城市建设的法规文件,因此成果中包括具有法规条文性质的文本,而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不仅是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的延伸和深化,同时还可作为行业管理的技术原则和依据,在内容上更注重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从成果形式上,我们认为可分 为3部分(规划说明、现状基础资料、规划图纸),不需要编制规划文本。 2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与给排水专业规划不等同 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中 (包括给排水专业规划),对其内容及深度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估算 城市用水量、排水量,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确定水源地范围及给排水厂站设施的位置、数量、设计规模,确定给排水管渠的布局、走向、管径等。 近年来一些规划界人士对此规定提出了质疑,原因主要归结为总体规划阶段,由于侧重点主要在城市的定性分析和宏观布局以及规模指标的控制,由于受资料的广度、深度限制,总体规划中专业规划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提出过多量化指标(如给定管径等),即便提出量化指标,在没有深入分析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也不会切合实际,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误导,带来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编制《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就发现,晋城市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的许多量化分析就不够准确,不够符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量化的分析研究过程应放在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在占有大量深入的基础资料、做好细致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使规划切合实际,同时使规划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划分更明确。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在深度上除要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外,还应在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分析、给排水系统建设规模论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排水分区划分、近远期规划结合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在《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中,仅在水源开发规划上就分别对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各提出了3个水源开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在给水管理网规划中也进行了多种工况的设计、校核,使供水管径选择和工作压力 4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2、地形地貌 3、地质水文 4、经济社会概况 5、上位规划概要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四) 规划期限 (五) 规划目标 (六) 规划标准 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 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 径流量控制 (二) 径流污染控制 (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 排水体制 (二) 排水分区 (三) 排水管渠 (四) 排水泵站及其她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 体制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 (三) 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 建设用地 (二) 资金筹措 (三) 其她 十、附件 (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 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与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 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纲要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范围。 规划原则。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污水受纳水体。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1 总论 (1) 1.1 规划目的 (1) 1.2 规划依据 (2) 1.3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 1.4 规划范围 (3) 1.5 规划期限 (4) 2 规划背景 (4) 2.1 社会经济现状 (4) 2.2 城市发展现状 (5) 2.3 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6) 3 规划目标与任务 (7) 3.1 规划目标 (7) 3.2 主要建设任务 (7) 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0) 4.1 资金保障 (10) 4.2 加强规划和计划指导 (11) 4.3 明确责任 (12) 4.4加强技术保障 (12)

1 总论 1.1 规划目的 近年来,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显,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内涝的防治。2013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山西省政府也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3)82号),明确要求要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维护,提高应急保障能力。2013年6月,住建部出台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指导各地开展《排(雨)水防涝设施综合规划》的编制。 为落实国务院部署,统一安排全省城镇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消除城市内涝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计函[2014]185号)的要求,编制《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排水防涝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以山西省各城市编制的《排(雨)水防涝设施综合规划》以基础,以提高山西省城市排(雨)水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一、排水防涝管理现状分析 1.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较低,排水设施的管理与查询仍为手工操作阶段,工作效率低下。 2.管网人工管理及养护难度大。 3.排水系统调度分析和布局优化相对滞后 4.缺乏有效的管网运行评估和监测手段 二、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国家及部委相关文件及通知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13〕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 住建部《关于批准实施防汛排涝和雨雪灾害信息化监控系统项目建设的批复》 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排水防涝检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842号 二、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为排水防涝管理单位解决的实际问题:1.可以科学管理排水管网运行数据,完善应用数据中心。 2.提高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3.实现管网运行现状分析和评估 4.辅助进行管网规划设计 5.提高管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6.为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奠定基础 三、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在充分调研勘察的基础上,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流程,以“水联网”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水动力分析等技术为支持, 坚持“物联化排水防涝设施、互联化水务时空信息、模型化城市内涝 风险、协同化专业管理服务”的特点,排水防涝信息化总体架构由感 知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标准规范和运行保障体 系组成。 根据排水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并对监 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展示。同时,实现与城市防汛视频监控系统、防汛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市长服务热线系统以及排水其他相关系统的 有机整合,为城市排水设施、城区河道、泵站的运行、调控等方面的 提供在线监视、监测、监控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的管理,实现排水管网 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系统整体架构 数据感知层主要为流量计、液位计、流速计、水质、视频、温湿度等 自动化的管网和设施监测设备。 1.进行排水管网及设施的实时感知

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项目委托方: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 项目承担方: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号:S12-233 工程勘察设计证书编号:A232020769 江苏省工程勘察设计出图专用章: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12年12月技术协助与指导人员: 单位姓名职务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 王德家局长 王振友副局长 李高峰科长 鲁蕾 参与编制人员: 单位职责姓名职务/职称签名 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 公司 批准吴有香总经理 项目负责李朝晖总工程师 校对柳勇工程师 编制万清华工程师 参与人员 汤林 周文

前言 江宁区位于南京主城区以南,面积155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空港工业园、滨江开发区等多个开发区型的管理主体。现状下辖东山、秣陵、汤山、淳化、湖熟、禄口、横溪、江宁、谷里和麒麟共10个街道。 自2002年,江宁撤县建区后,江宁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江宁区城市建设步伐,至今,以逐步形成了以东山副城为中心,禄口、汤山、滨江、麒麟、湖熟五大新城拱卫,秣陵、淳化、谷里、土桥、铜山。丹阳、横溪、陆郎等新市镇环绕的城镇格局。 与城市化相对应市政排水设施建设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东山副城及各街道集镇,除老城区外,新建城区均采取雨、污分流体制,新建市政道路已基本建成雨、污水管网系统。并逐步形成了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8.0万m3/d)、科学园污水收集系统(科学园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8.0万m3/d)收集系统、东山老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城北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0万m3/d)收集系统、汤山启动区污水收集系统(汤山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0万m3/d)、滨江新城污水收集系统(滨江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3.5万m3/d)和禄口新城北部污水收集系统(空港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2.0万m3/d)。其余街道老集镇也基本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处理站。 然而,城市化发展速度之快,排水设施特别是污水系统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 一、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存在污水无出路的尴尬局面,如江宁开发区二期、秣陵新市镇和谷里新市镇(东善桥)等大片区域污水规划排入南区污水处理厂(未建),又如禄口新城南部区域污水规划排入横溪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未建),市政道路下污水管道已建成,管道内污水无出路,导致建成管道淤积、堵塞、污水漫流至周边水系,即造成现状排水设施的浪费,又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土地使用功能改变,原有污水系统需进行调整,如滨江新城,在原有新城的基础上,新设立滨江建材园、静脉产业园等,污水接入滨江新城污水系统,对原有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近年来江宁区规划编制频繁,且多为分区编制,各自为政,导致规划结论多样,污水处理厂规划总规模偏大,甚至超出区域供水总规模,对政府部门管理、决策造成困扰。 四、各街道老集镇现状多为合流制排水体制,且多为明沟,卫生条件差,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五、部分新市镇圩区排涝泵站按农村圩区标准建设,无法满足城区的排涝要求。 在这一形势下,我公司受江宁区规划局委托,以《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基础,编制《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本规划重点需梳理江宁区现状污水系统,划分污水收集分区和进行污水处理厂布点规划,并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规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公司规划设计人员对现状污水处理厂,雨、污水泵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调阅和收集了大量的排水管道测量资料和施工图设计资料。最终形成了城区排涝规划、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农村污水工程规划及尾水利用规划等规划成果。其目的是使城市免受污水污染之害和免受雨水洪涝之灾,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维持生态平衡,保持城区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