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

第一章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

●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

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

●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

分组。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有的分三大

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

●我国的分组情况:

?60一69岁低龄老人

?70一79岁中龄老人

?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

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1、范围

●个体:社会因素对个体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群体:老年群体的形成、类型、状况、演化、行为方式等。

●社会:老年个体、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

2、领域(根据胡汝泉的观点)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老年群体的特殊要求及其社会保障(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精神状况、社会活动能力)。

●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特点

●老年群体的社会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未来趋势)具体领域

3、老年问题

●代际沟通、越轨、自杀、婚姻家庭、侵害老年人权利问题

●核心问题如何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健康老龄化

六、老年社会学的由来和发展

?从个体老化到社会老年化

(一)、个体衰老是一个自然历史(生理社会)过程

1、生理过程

古往今来人们对个体衰老的认识,是逐步的从生理的衰老心理的和社会行为方面,但归结原因主要在于生理机能的逐步衰退,也就是自然属性方面。

2、社会过程

虽然个体的衰老以其生理衰老为自然基础,但是,“年老”和“非年老”一直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个体衰老不单纯是一个生理过程,而是一个生理社会过程。研究老年课题更需要从社会角色入手,“老年学”的研究不得不拓展到社会学领域。

(二)、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也称为社会老龄化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尤其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时,则被称为老龄化了,这其中包含着过程和程度两个方面涵义。对老龄化的关注,最初从西欧个别国家发展为全世界共同关注。

1、从社会层面关注老龄化

对老龄化的关注以1940年雷蒙帕尔发表的《人口的老龄化》和1948年法国的索维发表的《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为标志,都是从社会层面加以研究的。

2、联合国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老年问题由最初的个体性问题,上升为社会性问题;由个别国家的问题上升为世界范围的问题。

?学科发展历程

1、社会老年学的提出

●对老年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的研究引起关注之后,1943年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了“社会老年学”,后为

蒂比茨所发展。

●1999年邬沧萍教授主编的《社会老年学》是我国第一部论述该学科的著作。其中的论述人口老龄

化问题,有表现向老年社会学过渡的迹象。

2、老年社会学的争议

这有两个方面的情况:

●其一是有的学者将“社会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学”未加以区分(或者尚未意识到其中的区别);

●其二是认为这是运用社会学观点方法研究老年问题的开端,可以作为“社会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学”

的共同起点。

?学科研究现状

第二章老年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侧重于老年个体的理论

一、角色理论

角色论社会学对老年社会最早的理论是从角色论的观点来解释的,研究者重点在于探讨老年人如何适应新的角色。角色论发现角色转变基本上牵涉到

1、抛弃成年人所扮演的典型角色;

2、代之以老年人的新角色。认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老年人丢弃了很多原来的角色。

角色论的另一个要点是指出老年人的角色由退休前的工具角色转变到情感角色。

1、工具角色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扮演的角色,例如职业上的角色;

2、情感角色是为舒畅身心的情感方面的角色,例如父母子女之间的角色。

角色论认定老年人在角色的量和质上都发生变迁。能对角色变迁作出适当调整的晚年生活会比较成功和满足。

二、隔离论:是坤铭和亨利两人在1961年所提出的。(也称脱离理论)

●隔离论认为老年人的退出对社会是有功能的,不然会破坏到社会上正常的互动。坤铭和亨利相形隔离

是社会稳定和均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隔离理论最受攻击的论点是研究者对隔离的看法和老年人本身不一致,研究者认为是隔离的一些现象

而老年人并不认为一定就算是隔离。

●隔离理论也倾向于忽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时所起的作用。

三、活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比没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

●基本上是与隔离理论相对立的,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与他的活动有关,也就是说,

一个人越活跃就越满意。

四、连续理论

基本原则是,不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观点声称,从根本上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更象年轻时的样子。

●按照连续性理论,这就是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因此,个人为结果良好的衰老规定自己的标准,而

不是试图适应共同的规范。

侧重于老年群体的理论

一、亚文化理论

●老年亚文化理论由罗斯在1965年提出的。

●所谓亚文化是指社会上一些与主流文化不一样的文化。

●这种亚文化通常是由于某一团体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比成员与其他团体互动要频繁的多。

●罗斯认为老年人在人口特征上、社会组织上、地理分布上皆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会发生类似的行为模

式或者规范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行为该法规范不一样,也就是老年亚文化正如青年人有青年亚文化一样。

●它的正功能是产生一种团体意识,但是,负功能却是社会上对老年人产生一种怪异的感觉,或者归类

老年无用。因为老年亚文到底与社会主流文化不同。

二、年龄分层理论

认定社会不仅按照阶级将人们分类。而且也按照年龄把人们分类分等。不同年龄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

的社会角色、权势,以及义务。这些情况与阶级不同者很相似。阶级社会实际上就等于年龄阶层,社会流动亦等于老化。因此,社会阶层理论的观点可用来研究老年人社会生活圈。

三、社会环境理论

它的重点在于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活动形态的直接影响。社会环境理论着重团体内成员年龄是否相近和环境内年龄是否和谐。

侧重于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兴趣在研究互动的性质与过程,因为社会只不过是由一群互动中的个人所组成的。

个人的互动行为一直不断的在修改和调整,因此社会也会不断的在受变迁。

●符号互动论认为在人于人的互动过程里个人总是先将对方的想法和观点加以吸收和解释,然后依此反

应。

●符号互动论的中心概念是符号。包括各种语言、文字、手势等各种符号,符号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生存

和发展。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默。

●该理论着重描述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认为老年人的互动自有其一套符号的解释和判断方式,要想

了解老年社会就先要了解他们的符号互动方式。

二、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认定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自我需求和目的。社会互动的动机是朝向获取人所希冀之喜乐

与物质的满足,因此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面的交换行为。此种交换行为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在交换过程中,个人必须考虑到利润的问题。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曼斯。

●从交换理论来看,老年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老年人缺乏可以用来交换的价值,他们无法跟社会讨价还价。

●交换理论强调取和给,强调社会互动的目的是取得利润,老年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对后者毫无利

润可取,因此双方互动就少。老年人在社会上受冷落正因为他们缺少付给别人的利益。

三、冲突理论

●冲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其理论重点是在社会变迁的解释上,认为社会变迁

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急剧的,社会变迁的后果是破坏多于建设。

●他们认为社会阶层的存在是因为社会里拥有财势与地位的人不愿意改变现状所致。才干并非是社会阶

级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权力和背景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社会阶层的存在并非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财富和权势分配不均所造成的。

●老年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上拥有权势的团体主要是由一批青年和中年人所把持,这些人不愿改变其

既得利益,因而置老年人于不顾。换言之,老年问题的发生视因为在年龄阶层里权利分配不均的结果。

侧重于社会整体的理论

一、结构功能主义

●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墨顿、戴维斯、斯美塞等人。

●功能学派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它是指一种对维持社会均衡有用的适当活动。他们认为社会里每一个部

门或单位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也就是有功能的。

●老年人在社会体系的运行中,也是有其价值、功能的。老年人对社会最主要的功能是对于下一代的社

会化,老年人历经沧桑,积累长期经验,是文化的传播者,使文化持续不断的延续下去。

●功能学派理论应用在老年问题上,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老年问题的存在将只是暂时性的失调,也必将

引起其他部门的调整,以达到社会均衡。

二、社会生物学

●社会生物学,它是应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的概念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认为符

合适应社会的社会行为会被保留发展,不符合的则会被禁止和淘汰。

●社会生物学在老年问题上有相当消极、否定的影响。认为老年人已不适合于生存竞争的要求,因此社

会不应勉强加以扶助,应让老年人自然淘汰,这才符合生物进化的原则。换而言之,老年福利是不必要的,是违背自然的。

●美国学者考吉尔和赫尔姆斯,在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现代化关系时提出了几个命题,我们称之为现

代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社会与老年人的关系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推进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削弱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如何既保持

现代化社会的水平,又有效的保护老年人的利益,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三章老年的社会特征

●在老年社会学的研究中,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法。

●横向研究是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老年人进行较大规模调查,反映某个时点上的老年群体的状况;

●纵向研究是通过对一些个体的跟踪调查,来了解个体衰老不同时段的情况。

●老年人的社会特征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这些特征总能够通过不同的社会参与方式,而被表现出来。

第一节老年个体的社会参与

1、持续从业和无职业变化状态(未剧烈变化)

所谓持续从业是指进入老年期时,没有显著的“职业变化”。以前研究中的“退休适应”、“角色调整”、“地位下降”等问题,都是未能真正涉及这批老年人。持续从业的老年人有:一是高级专家、知名的艺术家、学者、政治家、上层管理人员等;二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手工业者、个体户等尚未实行退休养老制度,而继续从业谋生;三是无职业的家庭主妇、食利阶层、流浪者等。这些人虽然年届老年,很难说一定遭遇正常退休人员常见的“退休综合症”、角色转型的问题,他们进入老年期是渐变的。

2、再就业状态

很显然这是指正常退休或提前退休、享受养老金的人,由于经济原因、心理原因等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再次谋得比较稳定的“职业性岗位”或者临时性的有报酬的工作。

3.退休状态

主要从职业岗位退出,享受养老金、未就业的人员。其中一是年届退休年龄正常退休;二是低龄退休,由于退休年龄国家、地区之间的性别差异。三是由于个体健康状况或产业政策调整,而提前退休。

对大多数人而言,“职业”与“事业”具有统一性;乐于从事“不为稻梁谋”的社会性工作,这种完全不依附于职业的“事业”,可能意味着从价值的自我实现,退休的“事业参与”,对个人的特征表现,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专业性事业、政治性事业、宗教性事业、社会公益性事业。

所谓志愿性活动的参与,是指老年人自愿参与的力所能及的惠人惠己的活动,虽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事业性参与相似,但是在个人的认识程度,并未当作“事业追求”,在发挥作用发面,并非组织者、发起者,而往往是普通的响应者活动参与的“自约束和他约束”程度相对较弱。大多数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为:

1) 与原专业相关的群体性活动

2) 与原属政治组织相关的群体性活动

3) 与维护基本公民权利、义务相关群体活动4) 与宗教相关的活动

5) 社会公益性的活动

6) 文化教育

许多老年人退休后更注重自身从活动中获得休闲娱乐,注意力转向休闲保健。主要有:

老年学校学习,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斗走鸡、宠物饲养、放风筝等,唱歌(戏)、练功、保健,走亲访友、旅游观光等

绝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更多的关注家庭,在某种程度被成为“回归家庭”注重家庭生活质量和秩序。虽然说,几乎每个老年人都有家务参与的内容,但是情况也还是有差距的。

1) 家庭事物决策,对外交往代表性身份

2) 家庭劳动的主要承担者

3) 照顾晚辈、老弱病残4) 仅生活自理

5) 日常生活需帮助

老年人生病之后,自己对治疗的参与程度,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本人是否有清醒意识(既有清醒意识、可以参与治疗和完全被动、失去完全自主能力)

第二节老年个体的主要社会特征——弱化(动态、收缩)(日本学者概括三丧失)

①主导角色②角色丛规模③角色扮演质量

●社会大空间——社区邻里空间——家庭空间——个人(孤独)

社会——次级群体——家庭——个人自主

第三节退休问题

退休:是职业工作者达到退休制度规定的年龄界限后,从职业工作中解脱出来一种状态和领取一定退休收入的一种权益待遇。退休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待遇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退休的产生有四个方面的条件:

●人的寿命的延长;

●生产力发达,能赡养老年非劳动人口;

●现代工业对劳动力(尤其是老年劳动力)的需要减少;

●工业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制度。

1、退休制度的形成

2、★退休制度质的演变——从保障性退休到强迫性退休

●人们把善意的福利性的退休制度称为“强迫退休”。即将退休和刚刚退休的人们对退休制度的善意理

解变得越来越少。

●强迫退休是一个管理方便的制度,因为对特定的人不必作出鉴定或评价,不再考虑个人意愿,只要到

了规定的某一个退休界限,普遍的退休制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同样,在事先统一规定的年龄,强迫退休可使退休者和雇用厂家企业两方面在退休者退休前就做好一

些准备工作。

●强迫退休减少了工人谋职的竞争,使年轻的工人能有机会受聘和提升,并且使退休者名正言顺地退到

一边,不必承认有任何职业上的不称职或有健康方面的问题。

二、退休对个体的影响

1、角色心理的变化

个体从退休之日开始,就正式进入“老年人”的行列,无论自身心理年龄如何年轻,“年老退休”的社会标签作用,使个体的“老年意识”进一步强化,社会角色陡然转变。

2、活动空间、方式的变化

个体退休之后,社会活动空间由原来的职业空间转向家庭、社区乃至更广阔的天地,活动内容、活动规范、活动伙伴,活动的目标、意义以及活动成果和自激励作用的程度、方式都发生根本改变。

3、经济地位的变化

个体退休经济收入在量上的变化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在于由一个生产者转变为一个消费者,如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如何适应由人生积累向绝对耗费的转变。

4、政治参与的变化

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是通过职业领域的职业活动进行的,个体退休之后政治参与的途径、政治参与的影响力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总之,退休对个体无论是旧事业的终点还是新事业的起点,努力保持一如既往的状况,只能是一相情愿的事情。

三、对社会的影响

1、真正意义上促进了老年群体在全社会的形成

●自退休制度开始实施,因不再适宜继续工作的“年老”,由于以一定的时序年龄为判断依据而变得清

晰和具体。

●更进一步的是“老年群体”由单纯以年龄划线的“统计学群体”一跃成为实实在在的“社会行为群体”。

●老年人从职业群体中分离出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生活,开始了老年人之间交往,开始了职业

生涯之外的共同关注。

2、老年亚文化的崛起

真正的老年群体的形成,必然产生相应的群体特征,这些相应的群体特征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概括为“老年亚文化”。

3、各项社会政策甚至退休制度本身的相应调整

退休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自从退休制度实施以来,作为老年个体、老年群体的对立面——整个社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下方面的折磨。

1)老年福利的内容、范围、程度和方式

2)管理服务的机构、机制

3)对老年群体的总体价值判断

4)退休制度的选择与改革

第四节当前世界多数国家的退休年龄规定

●亚洲(25) (男前,女后)新加坡55 55

所罗门群岛50 50

中国60 55/50*

●中东和北非(17)

马耳他61 60

●撒哈拉以南非洲(40)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62 57

塞舌尔63 63 ●东欧和前苏联(24)

斯洛伐克60 57

俄国60 55

亚美尼亚62 57

爱沙尼亚62.5 57.5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4)厄瓜多尔55 55

欧洲北美国家(27)

爱尔兰66 66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丹麦67 67

列支敦士登65 62 挪威67 67

冰岛67 67 美国65 65

●大洋洲及其他国家(5)基里巴斯50 50

退休年龄比较

●退休年龄是可变的。

●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

●富国大于贫国

男女退休年龄状况简单分析

●男女退休年龄相同的国家(地区)多于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国家(地区)。

●男性平均退休年龄高于女性。

●男女退休年龄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

●男女退休年龄是否相同与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似不相关。

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

(一)决定职工退休年龄的可能因素。

●人均寿命

●初始劳动年龄

●劳动环境与工作性质

●劳动力供求状况

●养老保险基金储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决定男女退休年龄差距的可能因素。

●保护女性

●历史传统

●歧视女性

●市场竞争

●政策倾向

●同时退休

第四章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老年意识

一、由个别方面到诸多方面

●身体病痛的感知

●行为活动的质量的比较

●能力、责任、义务的意识

●规范的意识

●总体形象的意识

二、对衰老的一般反应

●从怀疑到求证

●拒绝、否认与掩饰

●接受与顺从

第二节老年人的主要心理要素

●认知方面

●情绪情感方面

●意志方面

●气质性格能力方面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第三节老年的心理适应

老年的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程度与方式,除了外在社会环境制约之外,与老年人的主体感受密切相关。

1、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老年之前。

自我实现的峰值出现在老年来临之前,实现峰值是达到个人原来的预期,都已经历了人生下降期,对老年期的角色中断总是有所预计,所以对自我实现的心理调适是那样进行的,心理适应转口较好,除非,进入老年期时遭遇剧变。否则心理冲突较小,心态平和。

2、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临老之时。

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临老之时,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一个体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二是临老前夕上升之势,但基本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之上。

3、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老年后期。

此种认识往往不是来自社会外界,而是出于个体内在。这种意识也是出现于个体临老之前,也属于前期调试。个体的着重点不在于对“人生断裂”的衰怨之上,而在于为迎接峰值的出现作准备而奋斗。表现为事业追求和理想志愿的追求,矢志不渝。

个体的社会尊重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由个人直接感知的,借用“社会交换理论”,老年成员在社会互动中能否得到尊重与能付出的交换资源密切相关。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资源资源支配能力下降。如何应付社会尊重的变化,是其适应状态的又一表现。

●认可一定程度的下降

●重新获得

●多取

悦己为目的的互动不可以引起他人的尊重为目的

●自己缩小社交圈

●以外直接联系形成替代(电话网络)

●走亲访友

生活保障好,生活,人身,卧床;子女、夫妻、社区社会、公寓

第五章老年人的身体特征第一节衰老的理论假说

●衰老基因说●修饰基因假说●密码限制假说●重复基因利用枯竭假说

●DNA分子修复能力下降假说●端粒缩短假说

●消耗学说

●生活速度说●内分泌学说●大脑衰退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

●细胞代谢失调学说

●自由基学说

●差错灾难学说

●交联学说

●生物膜损伤学说第二节老年人的生理衰老

●皮肤及其附属物●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及生殖系统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第三节老年的身体活力状态

老年的身体活力状态就是指在正常心智水平条件下的身体衰老过程中能承担社会性活动不同的能力状态。

●具有正常事业职业活动能力(或者事业职业活动尚未明显衰退)

●尽管体力下降,但是由于技术进步,新设备的运用,使原先的劳动强度和速度问题,得以改善。

●专业、技术、艺术、管理主要靠智力经验,较少依赖体力工作的

●尝试新职业、新活动(尤其有年轻人参加的)

●由于休闲保健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任务时间要求低于职业事业活动,但也需体力和心智一定程度上

的配合。

●开始注意活动对身体适应性

●降低活动质量等约束性

●不愿尝试新活动(即使人生属于老年人)

畏惧单身长途旅行

●当身体状况制约,使老年人只能限于室内活动时,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强调“老了”,拒绝责任义务

●畏惧单独室外活动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病痛缠身

●意识时有模糊

●植物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复试录取情况

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复试录取情况一、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试科目招生情况 招生院系:人口研究所 计划招生数29人 拟接收推免人数15人 备注说明本院系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社会学(老年学)(030320) 计划招生数:3人拟接收推免人数: 专业备注: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 01.(全日制)老龄经济学 02.(全日制)老龄健康学 03.(全日制)老年社会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或677公共卫生学或678社会学理论或679经济学原理 ④912老年学综合考试(人口学概论占50%,老年学概论占50%) 跨专业选题 二、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祥旭考研独家提供书单 1、人口学概论: 《人口理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口统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口学词典》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老年学概论: 《社会老年学》邬沧萍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老年学的同学务必要将穆光宗老师的所有论文都看过,一个不落,即使是上世纪的论文都不应遗落,毕竟出题者是穆老师,所以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对于最后最大分值的论述题的影响及决定是非常重大的。

三、2017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考研复试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报考专业备注1刘艳女人口学 2刘祖源男政治经济学 3詹双双女社会学(老年学) 4爨玲女人口学 5孟庆洋男社会学(老年学) 6周坤女人口学 7李佳佳男人口学 社会工作硕士 8陈铭女 9胡雅坤女社会工作硕士 10潘一女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11王婧雯女 社会工作硕士 12邵镜儒男 社会工作硕士 13魏天瑶女 社会工作硕士 14闫晶宇女 15李景涛男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16王泽浩男 社会工作硕士 17王润芝女 社会工作硕士 18吴梦甜女 社会工作硕士 19贾娟女 社会工作硕士 20郑艺女

【VIP专享】关于老年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论文题目:关于老年社会学 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于老年社会学 概述 (1) 一、老龄化 (2) (一)老龄化趋势 (2)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2) (二)老龄化的原因 (3)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3)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3)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3(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4)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4)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4)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4) 三、总结 (5)

概述 “老年社会学”一词是1943年由E·J·斯蒂格利茨首先使用,而后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第一次对老年社会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1948年奥托波拉克出版《老年的社会调适》一书,标志着西方老年社会学体系的初步成型。中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始于四十年代,经验调查兴起于八十年代前后.但在学科的建设上,老年社会学仍举步维艰。自1985年袁缉辉等发表《城市老年生活研究》以来至今,只有两本老年社会学著作,即1988年李德滨著的《老年社会学》 和1989年袁缉辉等著的《当代老年社会学》。叶乃滋在1989年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学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突出的特点是科学精神不足和缺乏理性力量”,并进而指出,学科的逻辑起点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方法落后、研究心态上的自然主义,是老年社会学研究的薄弱之处‘时隔6年,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上述弱点并无明显改观。如果说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具有二定的范式,那么中国老年社会学目前尚处在“无流派的流派”阶段。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面对我国这样的大国,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格外明显。 一、老龄化 (一)老龄化趋势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及以上的人口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一些专家 预计,今后五十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约26%,平均不到四人就有一位老人,在大城市中大约每2~3人就有一位老人。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

社会学复习讲义(完整).doc2

社 会 学 复 习 讲 义 【第一章 绪论】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社会学从结构入手)。构成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关键要素在于,能以局外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社会,而不是只用个人的经验与文化的偏狭观念来看待。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进一步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个能赋权于个人的工具,让我们可以超越对人类行为的有限认识,通过一个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人类。 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 人口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研究对象:整体的社会现实的结构与运行的过程,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这种社会结构关系和运动变化过程。 2、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2、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 整体性和综合性: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研究(整体性),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综合性)。 2、 广泛性和开放性:研究范围的广泛性和研究领域的开放性。 3、 现实性和实证性:面向现实社会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 3、 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①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②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 2、 实践功能:①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②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讨论的社会知识。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1、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参与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1、个人在社会中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2、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环境再现社会经验。 3、 人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与参与社会的统一。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

最新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第一章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 ●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 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 ●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 分组。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有的分三大 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 ●我国的分组情况: 60一69岁低龄老人 70一79岁中龄老人 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 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1、范围 ●个体:社会因素对个体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群体:老年群体的形成、类型、状况、演化、行为方式等。 ●社会:老年个体、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

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一、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到2000年,全球总人口约60亿,而老年人口已达6亿,约占总人口的10%,宣告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2025年全球所有国家或地区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球老年人口系数由1950年的3.0上升到2025年的14.3,发达国家老年人由11.4上升到23.6,发展中国家由6.4上升到12.4。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60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预测2025年升至20.0%,2050年达25.0%。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经济、文化、人体素质等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政府及医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便应运而生。 二、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1.老年学(gerontology) 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衰老的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卫生保健和其他诸多领域,主要包括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目前已成为一门重要而独立的科学体系。 2.老年医学(geriatric medicine) 老年医学既是老年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年医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流行病学、老年预防医学与老年保健及老年社会医学。 (1)老年基础医学主要研究老年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和生化免疫等的增龄变化,探索衰老的特征、过程、原因、机制及延缓衰老(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方法。 (2)老年临床医学主要研究老年病尤其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寻找有效的诊疗和防治方法。其中也包括老年护理医学和老年康复医学,重点研究老年病

老年社会学

关于老年社会学

————————————————————————————————作者:————————————————————————————————日期: ?

老年社会学 论文题目:关于老年社会学 学院: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于老年社会学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老龄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老龄化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老龄化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 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 (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 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自我概念,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念。比方说,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采取歧视的态度,必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如果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到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 从符号互动理论又派生出了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1、社会损害理论是反指,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一位因丧偶心情痛苦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出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

社会学学科分类

840 社会学 840.11 社会学史 840.1110 中国社会学史 840.1120 外国社会学史 840.1199 社会学史其他学科840.14 社会学理论 840.1410 社会学原理 840.1420 社会思想史 840.1499 社会学理论其他学科840.17 社会学方法 840.1710 社会调查方法 840.1799 社会学方法其他学科840.21 实验社会学 840.24 数理社会学 840.27 应用社会学 840.2711 职业社会学 840.2714 工业社会学 840.2717 医学社会学 840.2727 城市社会学 840.2731 农村社会学 840.2734 环境社会学 840.2737 家庭社会学 840.2741 青年社会学 840.2744 老年社会学 840.2747 犯罪社会学 840.2751 越轨社会学 840.2754 妇女问题研究 840.2757 种族问题研究 840.2761 社会问题研究 840.2764 社会群体及分层问题研究840.2767 社区研究 840.2771 社会保障研究 840.2774 社会工作 840.2799 应用社会学其他学科840.31 比较社会学 840.34 社会地理学 840.37 文化社会学 840.3710 艺术社会学 840.3720 知识社会学 840.3730 道德社会学 840.3799 文化社会学其他学科840.41 历史社会学 840.44 经济社会学 840.47 军事社会学

840.51 社会心理学 840.5110 社会心理学史 840.5120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840.5130 实验社会心理学 840.5199 社会心理学其他学科 840.54 公共关系学 840.57 社会人类学 840.61 组织社会学 840.64 发展社会学 840.67 福利社会学 840.71 人口学 840.7110 人口学原理 840.7115 人口经济学 840.7120 人口社会学(包括老年人口学、妇女人口学、发展人口学等) 840.7125 人口学说史 840.7130 人口史 840.7135 人口地理学 840.7140 人口生态学 840.7145 区域人口学 840.7150 人口系统工程 840.7155 人口预测学 840.7160 人口规划学 840.7165 人口政策学 840.7170 计划生育学 840.7199 人口学其他学科 840.99 社会学其他学科 850 民族学 850.10 民族问题理论 850.1010 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850.1020 民族关系 850.1030 民族经济 850.1040 民族教育 850.1050 民族法制 850.1060 民族心理学 850.1070 少数民族政治制度 850.1099 民族问题理论其他学科 850.20 民族史学 850.2010 民族史 850.2020 民族关系史 850.2099 民族史学其他学科 850.30 蒙古学 850.40 藏学 850.50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免费下载】关于老年社会学

论文题目: 关于老年社会学 学 院: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老年社会学 连接 管半径标,为敷设技用金属,线缆继电 保资料试案;关运行,作为料试卷情况与料试卷要避 高中资要求电术是资料试

关于老年社会学 概述 (1) 一、老龄化 (2) (一)老龄化趋势 (2)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2) (二)老龄化的原因 (3)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3)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3)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3(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4)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4)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4)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4) 三、总结 (5)

概述 “老年社会学”一词是1943年由E·J·斯蒂格利茨首先使用,而后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第一次对老年社会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1948年奥托波拉克出版《老年的社会调适》一书,标志着西方老年社会学体系的初步成型。中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始于四十年代,经验调查兴起于八十年代前后.但在学科的建设上,老年社会学仍举步维艰。自1985年袁缉辉等发表《城市老年生活研究》以来至今,只有两本老年社会学著作,即1988年李德滨著的《老年社会学》 和1989年袁缉辉等著的《当代老年社会学》。叶乃滋在1989年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学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突出的特点是科学精神不足和缺乏理性力量”,并进而指出,学科的逻辑起点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方法落后、研究心态上的自然主义,是老年社会学研究的薄弱之处‘时隔6年,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上述弱点并无明显改观。如果说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具有二定的范式,那么中国老年社会学目前尚处在“无流派的流派”阶段。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面对我国这样的大国,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格外明显。 一、老龄化 (一)老龄化趋势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及以上的人口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一些专家 预计,今后五十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约26%,平均不到四人就有一位老人,在大城市中大约每2~3人就有一位老人。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要点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4*5'=20' 二、简答题:5*10'=50' 三、案例分析:3*10'=30' 复习要点: 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生活适应不良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低压力、引发个人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过程。 性质: 区别于一般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社工专业价值理念、方法、技巧) 老年人及其家庭为服务对象 增进老年人与社会的福利为目标,“助人自助” 改变社会与家庭对老年人的片面看法(组织、宣传) 介入内容: ①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 ②帮助老年案主重新整合过去生活的意义,从而使老年人产生人生完美的积极的、正面的感受; ③改善老人与家人的关系和相处问题; ④支持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⑤为老年人组织争取权益以及寻找各种社会资源; ⑥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丧偶、重病、空巢家庭,等等) ⑦辅导老年人正确认识死亡及接受死亡的来临,而减少愤怒及恐惧的消极情绪。 基本技巧: 1、会谈技巧 双方交换观念、表达态度、分享情感、交流经验,老年案主向工作者袒露心声,工作者向老年案主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并籍此收集有用资料,同时向案主传递一种新的观念、希望、支持、信心,以提升老年案主的能力。 ①专注(案主的语言、情绪、心理)。 肢体:面向案主,面部表情要松弛,手势要自然,眼神亲切,身体适当向前倾向案主。 心理:倾听案主的说话,观察案主的手势、神态、身体动作及语气语调,揣摩案主的心理以及体会案主话语的“言外之意”。 ②真诚。真诚地表示愿意协助的态度,拒绝专业脸谱和权势吓人,降低案主的自我防御。 ③同理心。 浅:只是进入了案主的浅层内心世界,并把对案主的感觉与理解作了一定的表达。 深:运用专业力量影响案主,引导案主从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同时能够明察出潜在的、隐含的或透露不足的部分并对此进行有效的沟通。 2、辅导技巧 ◆人——环境:缅怀往事、人生回顾

--2《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查试题(精选、)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2、开卷考试。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1 分,共计16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A.生命回顾 B.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怀旧 D.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运动。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络”。 A.社区照顾 B.社区管理 C.社区服务 D.社区福利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1961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__ __ ___ __ __ ___ __ __ 系_ __ __ ___ __ 专业_ __ __ ___ __ _班级 姓名_ __ ___ __ __ ___ __ 学号__ ___ __ __ ___ __ 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 第一章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 ●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 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 ●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 分组。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有的分三大 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 ●我国的分组情况: ?60一69岁低龄老人 ?70一79岁中龄老人 ?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 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1、范围 ●个体:社会因素对个体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群体:老年群体的形成、类型、状况、演化、行为方式等。 ●社会:老年个体、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 2、领域(根据胡汝泉的观点)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老年群体的特殊要求及其社会保障(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精神状况、社会活动能力)。

2019老年社会学复习题

2019年老年社会学复习题 一、概念 1,老年——通常是指个体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一段时间,也就是人生历程最后的一个年龄段。在含义上包括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划分时常用到时序年龄、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和事业年龄等。 2,社会老龄化——也称人口老龄化,既反映一种过程,也反映一种程度,过程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而程度则指60岁以上人口达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7%以上。 3-1.撤离理论——这是一种老年社会学理论观点,认为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和能力的下降,而愿意从工作中摆脱出来,不必再承担任务和责任,重点转向养老和休闲。这种从社会中的撤离不是被逼出来的单方面的行动,老年人和社会大众都认为有好处,有积极的社会功能。这种理论后来受到很多批评。 3-2.活动理论——老年社会学理论观点之一,是针对撤离理论而提出的,认为老年阶段如果要生活得满意,需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去,这不仅能跟上社会进步,不被社会所抛弃,而且能够使生活内容丰富,有益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充实。 3-3.连续理论——连续理论认为,人的个性对生活适应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如果希望老年生活令人满意,最好不要苛求自己,可以按照自己中年时期形成的生活方式生活,既不要消极的脱离社会,也不要刻意保持很高的活动状态,保持个性就可以生活得满意。 3-4.年龄分层理论——认为社会总是把人分成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年龄往往也是对人们进行分类分等的因素。一般而言,不同年龄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角色、权势、义务等等。该理论一般关心:个人在年龄层位置和态度行为的关系;人与人在年龄层内层间的互动;老化是一种社会流动;年龄层的状态受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影响。 3-5.同期群——赖利把老年群体中,一些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时期,经历过相同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相同或相近的感受,有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相同或相近的思维方式的人群,称为同期群。不同的同期群有不同的特征,其动态过程犹如自动扶梯上的一群群人,个体和群体是由相互影响的。 3-6.老年亚文化理论——老年社会学理论观点之一,认为老年人在人口特征上、社会组织上、地理分布上皆有相似之处,因此会发生类似的行为模式或者规范,往往与大多数人的行为规范不太相同,这就是老年亚文化。正如青年人有青年亚文化一样,是一种特征所在。老年亚文化的正功能是产生一种团体意识,其负功能则是使别人产生一种怪异的感觉。 3-7,社会环境理论——是一种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对老人活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于团体内成员的空间上是否接近和环境内年龄是否和谐。该理论认为养老院、安老中心或老年国民住宅的老年人比较容易熟悉朋友。 4,ERG理论——由奥德弗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础上提出的更接近实际经验的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E,相互关系需要R,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尤其是认为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在起作用,如果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低层次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也即出现“挫折——回归”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