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

——以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鲁村为例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摘要:自2010年被中央确定为“综改区”以后,山西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发展的阶段,农村社会也不例外。而农村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本报告以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鲁村为调查对象,通过亲身观察、查询相关文档资料、采访村民及有关负责人等方式获取了所需信息,进而对当前山西农村社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农村转型发展变化问题

前言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育人功能,我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安排我们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作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农村的发展状况是自己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因此,借此机会围绕指导老师承担的“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路径研究”的课题,我以家乡为例,对农村经济建设情况、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情况、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尚且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农村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调查对象: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鲁村村民

调研时间:

2013年8月14日——2013年8月30日

一.东鲁村的基本状况

1. 东鲁村的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东鲁村位于浮山县城西北部。东鲁村委会管辖4个自然村,共有320户。人口为1122。

性别构成:

性别男性女性

人数(人)546 576

比例(%)48.66 51.34

年龄构成:

年龄(岁)0—16 17—35 36—49 50—59 60以上

人数(人)210 240 200 350 122

比例(%)18.72 21.39 17.83 31.19 10.87

出生率6/1000,死亡率7/1000。目前村民受教育程度达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全村人数的60%,在家纯务农人数达20%,以外出打工劳动者居多,这一比例达70%。

东鲁村前几年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全村2600亩地全是粮食作物。当时的东鲁村可谓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人均耕地少、严重缺水的纯农业村。

1996年以来土地耕种情况:

年份份份

面积(亩)

辣椒核桃树苹果树桃树芦笋粮食作物

种植种类

1996 ——————————2600

2008 200 200 ——330 ——1800

2012 350 250 300 100 80 1330

96年以后大兴果树栽种,经济作物人均达到1亩。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村党支部书记发动大家发展特色种职业和养殖业,先后引进养殖小尾寒羊、母马、猪、牛、羊、鸡等,种植烟叶、花生、梨树、桃树、果树等。2008年全村经济作物达730亩,同时新建百头以上猪场3个,2012年又新增天鹰椒种植150亩。为提高种植产量,村委会和党支部除经常聘请外地的科技人员来村中讲授有关桃树、苹果树、辣椒、核桃等栽种技术并实地操作外,还带领村民到翼城、曲沃、古县等地参观学习相关管理技术。这样,使大多数农民懂得了科学种田、科学栽种、科学管理,现已实现了经济作物地膜覆盖、果树套袋、果类上字等,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年收入达4500元以上,相比2000年左右的1000元,直接翻了两番。

浮山县素有“中国剪纸之乡”的美誉,东鲁村的剪纸艺人也不在少数,由于前几年传统的耕作方式现在全部被现代机械化代替,约有40%的劳动者被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达30%,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2.东鲁村的医疗保障情况

东鲁村有3个医疗点。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前,老乡村医生发挥主要的作用。不过由于医术有限,所治之病仅限于常见疾病如感冒、发炎等,而治疗方法不外于针灸、拔火罐等等。由于私人诊所中医生多为自己熟识的人,同时费用相对便宜,服务态度较好,往往成为村民看病的首选。一些土方也在村民中流传,同时,药贩在村中活动较多,村民们难以鉴别真伪和药效的可靠性,时常上当受骗。农民家庭中患大病者的治疗费用全靠家庭积蓄支付或向亲戚邻里借债解决。一些老年人如有疾病,通常由家庭中已成家自立门户的子女分摊治疗费用,如若子女不孝或经济条件有限则老人的病无法医治。一些贫困的家庭一旦生了大病则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增长较大,所以村民面临着大病经济负担的风险。

实施“新农合”以来,东鲁村“参合”情况日益变好。过去两年农民参保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信任度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2012年参合率达85%,上半年本级筹集资金8000元,补偿“参合”农民410次,医药费2480

元。近年来,东鲁村新农合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出台了《新农合实施细则》,充分体现了其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则。同时,东鲁村促进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随着近几年“新农合”的展开,东鲁村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断在努力提升和完善,这就逐步形成了医患双赢的良性循环。而且,村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如今,东鲁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享受了低保,每月可领100多元,同时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都享受了五保待遇,每月可领200多元,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现在的东鲁村可谓是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补偿,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家庭成员之间也更为和睦。

3.东鲁村的税费改革情况

近年来,中小学生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免去了学费,还补助生活费(始于20006年),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农业税全免。另外,每亩地小麦补助65元,玉米杂粮补助65元,良种补贴10元,家电、农机等也得到了补助。对于独生子女户补助1200元/年,双女户500元/年。同时对于养殖户,每头猪补助50元~100元。前几年实行的移民搬迁制度,符合搬移条件的农户每人可以获得补助3000元。而搬迁后的旧地基,村里又出资统一平整为耕地,种植玉米等作物。如今的东鲁村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实现了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网。

自国家实施生态农业,号召退耕还林以来,东鲁村已将低产的土地还林,同时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业,在道路两边种上了柏树、杨树、槐树等,如今村中环境大为改观。

4.东鲁村的文化生活情况

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得文化生活也相应活跃起来。村里成立了百人锣鼓队、秧歌队,为村民娱乐而建的“文化广场”已具雏形,其中已配备了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台球室和一些健身器材。这些设施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生活,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而且也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活动的场地,减少了孩子们沉迷于网络的时间,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较好的发展。每天老年人和妇女在文化广场晨练或散步于村中小道,也可去图书室看些书籍、报纸等。有时村中也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还经常利用黑板、广播宣传好

人好事,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在炎热夏夜,有时村中还会在广场安排放映一些经典影片,丰富人们的生活。

东鲁村非常重视革命传统的教育。1992年村里就为11位烈士建起了烈士陵园,把它作为教育青少年的实践基地。每逢清明节,都要请有关人员根据青少年的思想实际,讲述赵东鲁等烈士事迹和革命斗争故事等,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思想道德主题教育。青少年基地启用以来,不仅对本村的青少年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每年都有周围村的青少年前来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东鲁村前些年曾是全县民事纠纷、刑事案件多的“破烂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东鲁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吸收17名老同志成立了“五老协会”。如今,五老成员仍积极活跃在个家庭之间,解决邻里之间的不快以及帮助思想落伍、价值观扭曲的村民。

5.东鲁村的民主管理情况

东鲁村实行公开选举制,每三年一次,由村里具有投票资格的村民投票选举。对于村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村中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从不搞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了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党支部每年的“两定”目标、党员承诺内容都在年初公示,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6.东鲁村的环境状况

近年来,围绕建设文明新村、改善村容村貌,村中加强引导管理,对居民点合理规划。并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水泥路铺到各户村民门口,农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村里的道路整洁,道路两旁栽有柏树、杨树,晚上有路灯。村里的家家户户建有沼气池,村民做饭主要是用沼气。由于树叶、秸秆、人和牲畜的粪便都可以为原料,之后的沼气渣可以送去田地里当做肥料,这就实现了良性循环。

二、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经济建设发展仍然较为缓慢

东鲁村虽然种植作物种类较以前明显增加,但纯农业生产仍占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形成不了优势,缺乏产业链、市场信息落后。

村里的果类产量日益增加,但在此产业链上没有能够延伸,既没有进行简单初加工的能力,更谈不上深层加工,而农产品的高利润往往集中体现在农产品的后续加工上。在销售方面,村民们各自经营,自己寻找销路,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同时一旦市场价格波动,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同时,由于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相对匮乏,加之农民没有把精力放在土地上,从而造成有的土地荒废、杂草丛生,因此农业发展较为缓慢。

2.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村级卫生所条件较差

在访问新农合相关问题时,有的农民对参保的基本条件和参保程序不了解,有的人对报账程序不了解,而有的人对报销的起付费及比例不了解,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此外,有的村民注重眼前利益,存有侥幸心理,不愿出钱参保。对于东鲁村卫生所,尽管已有很大改善,但由于工作条件和待遇还是不如城镇,依然是老的想去,新的不愿来,许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担多项事务,而且没有医术高明的医师,其医疗水平发展缓慢,一般稍有条件的村民往往会去城镇医院。当然,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大部分留守人员文化层次较低,这也给“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村民的就业渠道不宽

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对村民增收的贡献所占比重很大,而东鲁村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但由于大部分村民无专业技术,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如今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逐渐高标准化,使得村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自身存在自卑感,有的打工仔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在农村转型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4.村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村办学校濒临倒闭

国家倡导发展多元化,但村民知识水平有限,难以开通新的思路。对于学生方面,东鲁村有一村办小学,但人数日渐减少。如今只剩寥寥数人,究其原因,稍有条件的家庭便会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只剩家庭困难无法解决城镇吃住问题的农户。同时由于学生人数太少,教师难以聘到不说,已聘到的教师水平也十分有限,学校尚且面临关闭被合并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部分学生的上学问题确为一难题。同时城镇乡村教学水平差别极大,存在很大的不公平。

由于多数人外出打工,村中留有很多老人、孩子,而这些孩子的生活只能由老人照顾,由于老人过时的意识与教育方法,这些孩子所受影响也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性格明显趋于内向,这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等明显有影响。

5.人才短缺是制约新农村转型的瓶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提速,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不可阻挡之势。近年来,全国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已超过1.2亿,且正以每年800万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一些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已经不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几乎是拖家带口的人口迁移。这种大规模单向人口流动,使得个别农村呈现暂时性的人才匮乏。据调查,人才短缺问题在东鲁村同样存在。这也是造成该村种植业未能达到预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先进的技术做指导,再加上青壮劳动力的流失,致使东鲁村转型发展停滞不前。很多村民感叹:“建设新农村,资金技术也许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人才匮乏。”没有思维活跃、有经济头脑的人带头经营,使得整个农村很难打破瓶颈。虽然村中有上任的大学生村官,但这个作用明显不太乐观。因此,东鲁村很需要一批有眼光、懂技术的人员。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高度关注。

三、建议

谈到村民对于今后转型发展的建议,结合我的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农特产品规模化生产、集约型销售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据家庭纯收入的绝大部分,因此应该着重提高一这部分的收入。东鲁村所产桃子等闻名全县,但由于种植太少,成不了规模,客户不愿去收,还往下压价。因此上级部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并提供政策支持,使之形成规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将本村打造成一个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扩大生产链。同时效仿其他地方,利用毗邻临汾市的地理优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尝试第二、三产业。再者,东鲁村地势平坦,利用临汾市这个大市场,发展蔬菜温室大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浮山县近几年温室大棚的建设逐年增加,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由于温室大棚不受天气影响,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因此往往售出价格高,农民收益明显增多。以临近的浮山县中村为例,村里的大棚分为温室大棚和拱棚两种,主要种植茴子

白、西红柿、黄瓜、月季等作物,到了成熟季节,由于恰逢北方蔬菜产量少,往往立即会被抢购一空,销路不愁,平均一个大棚年收入2万元。)

2.进一步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

东鲁村是个缺水的村庄,而水利基础设施对于种植业有很大影响。完备的浇灌设施对于村民抵抗恶劣天气条件帮助极大,这样农产品的产量才会提高,村民的收入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村中财政应该继续加大水利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搞好水利设施的配套管理。不过现实问题是,农村的资金往往非常薄弱,尤其是类似东鲁村这种村中无大企业的村庄,按以往的惯例,这些事情都是由村民分摊大部分资金。然而,这种方式筹措的资金往往非常有限,因此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

3.教育宣传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可以调动社会多渠道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办学或捐资助学,从而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其次,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第三,提高教育资源的管理水平。第四,合理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最后,调整教师资源配置,使教师结构合理化。目前,我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呈现出不断良性发展的大好态势,各级政府都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正如前所述,农村基础教育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偏低,财政投入不到位造成经费短缺,教师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要想发展好农村教育、解决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重点关注农村教育资源问题。同时,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

在平时的宣传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使用方便的方式宣传。例如我们可以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把跨越发展等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印在日历上,送到每户村民手中,使广大村民看得见、记得住。

4.努力拓宽村民就业渠道、提高村民工资性收入

所谓工资性收入,即为村民通过打工的劳动收入,由于村民单独外出打工,往往因其势单力薄致使权益受损,因此可以考虑把一部分有外出打工意愿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团队与相关企业签劳动合同,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相关村民

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焊工、瓦工等等,如此村民的权益也会得到很大保障。5.提高村民的补贴标准,扩大补贴种类

对于占用村民土地的项目,如电线杆占用或建厂占用等等,均应按照市场价格及所影响的收入来与村民签订协议进行补偿,同时进一步加大村民的种粮补贴力度和提升大型机械设备及家电的补贴标准。

6.要不具一格招慕“本土人才”

首先,每个农村地区都有一大批在城镇工作或经商的农村籍人员,他们大都很关注家乡的建设,对农村有深厚的乡土情结。各级特别是乡、村两级组织要注意做好深入细致的联络工作,动员他们为家乡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使他们成为出谋划策的顾问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提供信息技术的指导员。要注意动员农村籍离退休人员中曾经担任过领导干部或有技术专长的人才回乡定居或担任干部和顾问,让他们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要出台优惠政策,动员有成就的农村籍企业家把资金和技术带回家乡“二次创业”,带动乡亲共同致富;要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兴业或进入村两委班子,担当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同时也要注意把农村中涌现出的种养能手、致富能人吸收到党员队伍来,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要采取措施留住退伍转业返乡军人,把他们培养成村级组织的骨干力量。

其次,要营造事业环境留住各方人才。人才来了,还要想办法留得住。留住人才一要靠一定的工资待遇和相关的福利政策,二要靠营造良好的事业环境。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制度的杠杆作用,吸引城镇的企业、资本、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村能够亦农亦工、亦商亦贸,搞多种化生产经营,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舞台。与此同时,农村基层组织也要充分信任和依靠外来人才,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尽可能好的机会和条件。农村越发展,就越能拓展干事业的舞台,就越能吸引住包括农村年轻人在内的各类人才,这样就会使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近年来,东鲁村的发展虽有不足之处,但其成果显而易见。此次调查,让我对农村的发展变迁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山西农村如今的现状,存

在的一些问题,获益匪浅。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所得出的结论和分析比较有一定

的典型性,希望可以为我省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制定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我省农村进入一个各项全面发展的阶段,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成为我省跨越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对于自己而言,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在学习时也要时刻与外界保持同步发展,了解社会各界目前的现状,做到与时俱进。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汲取各领域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为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夏阿国.强化基础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转型发展.政策瞭望. 2011年第1期

(2)文琦.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年第1期

(3)曹明贵.人力资本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河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

【评语】。。。同学的报告选题结合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调研报告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东鲁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一个农村大学生对家乡发展和建设的关心与期待。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调研报告。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山西日报(山西日报20100721期——山西日报20100731期) 在2010年7月29日下午举行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以无畏的胆略和务实的举措,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计划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封闭守成,小农意识,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要牢牢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布局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让想干发展的人有舞台,让干好发展的人有回报,形成人人想发展,个个谋发展,处处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牢牢树立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 解放思想放胆争先——一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一定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处做。? ?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一个多月来,省委书记袁纯清走遍了三晋大地,从南到北,从东

到西,一路走、一路问,一边看、一边想,一面听、一面讲,其中解放思想是他反复提到的话题。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能源资源大省,解放思想远比占有技术更为重要,远比拥有资金更为珍贵。强调解放思想,抓准了山西的要害,抓住了制约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社会中每一次大的发展变迁,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思想解放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就大;而思想观念受到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就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难以有效提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就是释放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也必将成为山西今后一段时间和?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现在山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经济要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发展要跨越是山西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34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而要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破除僵化保守、阻碍发展的思想。山西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都与解放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山西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也无不与思想还不够解放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山西在发展方式、社会事业、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环境等诸

2019年关于地理研究报告

关于地理研究报告 一研究动机 近年来重大泥石流山体滑坡之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例如20XX 年9月10日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泥石流,造成128人遇难。20XX年11月5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 二研究的目的 让人知道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学会去避免这种灾害,即使发生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学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研究方法 上网调查或者问专家。 四研究内容 1产生原因:地震是因为板块移动,地震可以造成滑坡和泥石流。山上植被减少也会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2两类灾害的区别:我觉得首先要明确堆积体的规模,然后要清楚其组成部分,了解周围岩土体的成分,然后再根据这些堆积体的性质来确定比较清楚。一般来说,滑坡的岩石、矿物成分一般和附近土和岩石一致,而泥石流堆积体物质成分更为复杂,来源更广更远,可以把大部分这种堆积物排查。例如本地岩石是砂岩,而堆积物里有花岗岩碎块,可以初步断定是泥石流堆积体及冰川堆积体物质。泥石

流的形成需要沟谷上游比较开阔,坡度较缓,这样产汇流面积大,并且有利于松散堆积物的堆积。而滑坡体主要看坡度、后缘和植被等。 3分布的地域:山区 4治理方法: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 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 破坏损失; 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9日) 袁纯清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 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回升稳步向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煤

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强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扭转了一度时期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这几年超越了我们。“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

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喜爱偏好及对地理掌握的难弱项。 二、调查过程 在七年级18个班分发地理调查问卷100份,每个班随机抽取若干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100份,有效答卷97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使学生认识基本地理知识 有80%学生认为有达标,另有15%认为可以再加强,从上面调查统计得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都能掌握,另有一两成学生认为在讲述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再加强,合计95%同学能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达标。 2.对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 有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还有7%的学生则读不懂地理图表。 3.认为地理学习过程中是否需要地理填空图册自测 有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另有15%的学生认为有没有都可以接受。 4.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你获取与加工信息的方式是 该题有87%的学生通过课堂和教材来获取和加工地理信息,5%的学生通过上网了解,3%的学生通过地理课外读物获取。 5.你对新教材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调查统计学生对大洲和大洋,人种和人口,国际合作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 6.你认为新教材中哪部分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有待加强调查中学生整体认为在地球和地球仪,地形图和世界的气候类型上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难度过大,需要深入加强。 针对上面调查的数据显示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地理这门课的开设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这是个好的现象,因为很多的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学以至用。 (二)独立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调查显示仅有13%的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完成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加工,87%则是通过地理课堂来完成获取与加工地理信息;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大,自己独立完成的能力很弱,尤其是对图表的自学能力。地理学习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地图和图表的学习,中学地理课程学生必备的除了课本还有地图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地

最新形势与政策——山西转型发展资料

《形势与政策》调研论文 故乡的腾飞 ——山西省的转型发展 院系:社会管理学院 班级:11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组别:第四组

小组成员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小组的成员中有两个是从山西省来的。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最终决定选择以他们的故乡变化为背景,以他们的视角为基础,再通过我们共同查资料,共同文成本篇调研论文。这也是我们小组与其他小组相比最大的闪光点。

摘要 山西作为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发展长期“一煤独大”,制约着其延伸产业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山西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跨越是必然趋势。这关系着全省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年,山西省被国务院授予了资源转型开发特区。从近几年山西省的资源整合,煤炭业的逐步发展,环保技术的大力跟进,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的跨越式发展真的是激动人心的。 山西省经过了那一系列改革,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树变绿了,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自豪与骄傲! 【关键词】:山西省转型发展可喜变化故乡腾飞

目录 一.印象中的旧山西 (5) 二.山西省进行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5) 三.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方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7) 四.放眼观未来——从“十二五”规划中看未来变化 (11)

一. 印象中的旧山西 小时候的记忆里,山西是一个贫穷到骨子里的小地方。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山西煤老板多,有钱人多,但是实际上煤老板仅仅是社会中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们还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由于烧煤的缘故,山西的环境污染相当厉害,印象中山西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白天见不着蓝天白云,夜晚也看不到星星月亮。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因为要烧暖气,整个城市的污染仿佛更严重了,空气中的灰尘也多了起来。所以冬季里呼吸道疾病也就突然增加了起来。 如果把山西放到全国省区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格局中,山西对外开放的步子还是明显小、明显慢。“十五”末期,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6省排在倒数第一。2009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按照商务部口径为4.93亿美元,无论哪个口径在中部排位都是垫底。再与周边省区同年利用外资数据相比,陕西15.1亿美元,内蒙古29.84亿美元,河北36.9亿美元,河南48亿美元,山西也还是处于末位。必须老老实实承认,在新一轮的开放进程中,山西的的确确是落后了 二.山西省进行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激烈的竞争迫使我们跨越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省区你追我赶。这几年山西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一个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怀仁地税局陈 先谈谈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认识。转型跨越发展,一场山西人敢问“路在何方”的突围之战。有两个原因造成。 1、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粗放型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解放以来共采煤120亿吨,每采1吨煤要破坏2.5吨水,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痛定思痛,山西要改变“利润在沿海,代价在山西”的发展困境。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要鉴戒辽宁阜新教训,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曾经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阜新海洲矿因资源枯竭而申请破产。全市80万人,有20万人下岗。19万人月收入在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山西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产1亿吨。我们不能再走阜新之路。 山西之所以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开始之后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省级试验区。我想,就是要保证山西一旦地下没挖的,还要手里有花的。 下面,我再谈谈对解放思想的认识,我觉得地税部门要重视两个观念。 1、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30年,山西这个资源大省还是欠发达省份,与周边的内蒙差距日益拉大。显然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思想观念束缚较重。个别同志工作中,总想着要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停靠在上级的工作思路下。工作起来缺乏棱角。从袁纯清书记推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我学习到,基层工作者要“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和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2、价值高于位置。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我建议地税人的要树立“价值高于位置”的思想。铁打的营盘,首先要有铁打的兵。如果一个单位里都抢好位置,站在前面的精神,站在后面的松垮,是没有战斗力的。为此,上级部门多重视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给站得较远的靠后的多些关注,开发出他们的优点,及时地调整他们的位置。让最基层人员愿意在基层干,感觉干得有价值,有出路。 大税收,应主要体现在科学管理上;大服务,就是要服务纳税人,服务当地经济。我还想谈谈工作上的一些建议: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什么?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山西必须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大转型促进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国家取向。近年来,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之间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发展全面展开。山西只有奋力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才可能在新一轮"赛跑"中成为"黑马"。 转型发展是山西主题。能源重、化工轻;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而且,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山西省的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鉴于此,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惟有转型的文章做好了,山西跨越发展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如何破题?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那么,山西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该如何破题?

对此,袁纯清在讲话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 这番话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的确,转型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谈发展,不切实际谋转型,就是建"空中楼阁",注定难成大业。以煤为例,山西"因煤而困",但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因此,山西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重要资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袁纯清紧密结合省情,指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袁纯清代表省委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定位,振奋人心,引人遐想。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前景灿烂--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如何解释拉美陷阱? 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通过半年的下乡听课和与地理教师座谈,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的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 现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思维1.为什么要转型? 1.1 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与煤炭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的挑战,普遍出现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增长乏力等现象,对煤炭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结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2 不断收紧的环保政策对煤炭消费提出了减量化要求 近几年来,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国家不断收紧相关环保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 —2020年)》。要求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对运距超过600 km 的商品煤要求更加严格,并对汞、砷、磷、氯、氟5种有毒有害元素指标做了相应规定。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新出台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t;到2020年,这一目标将达到1.6亿t以上。可以预见,由于防治大气污染需要,煤炭消费减量化将成为长期趋势。 1.3 国家能源战略和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挑战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t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t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行动计划》强调: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新能源将不断挤占煤炭产业的市场份额,煤炭产业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1.4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深刻影响 在“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框架下,相继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煤炭将以较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将对中国煤炭市场和本土煤炭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机遇。 1.5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趋势更加严峻,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巅峰,并在2030年前后大幅度下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到2030年,将会出现多达2450万人的劳动力短缺。煤炭行业作为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行业自身吸引力的影响,目前煤炭产业已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当今时代的变革新浪潮正在快速兴起,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互联网十的时代己经来临。互联网不是技术,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颠覆传统的新观念,是一场全新的思维革命。互联网思维将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宗旨,改造和颠覆传统工业思维“集中、等级、控制、独享”的规则。互联网的出现并快速传播应用其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是革命性的。她对煤炭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又给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和变革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需要紧迫破解的大命题。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重多思维中选择五个关联视角点,对接煤炭企业助推其转型发展。 一、树立用户思维,寻找危害企业生存的短板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摘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关键字中山传统文化 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1]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但到了上个世界末这种平衡性已荡然无存,“英语热”席卷中国,高校则首当其冲,中文系则像光辉不再的老者,逐渐暗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海外兴起的“汉语热”,众多海外知名高校设立了孔子学院,而国人则沉浸在“英语梦”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的原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中山市文化的发展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中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2)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起点,省委袁纯清书记发出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重要号召,为全省“十二五”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宏伟亮丽、波澜壮阔的转型跨越发展新蓝图、新画卷。省信用联社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经营理念和“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的改革发展“九字方针”,成为指导全省农信社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方法论。那么,作为全省业务规模最大、机构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其重要的金融支撑作用,在支持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笔者就此,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浅见认识。 一、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营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新环境 转型跨越,思想先行。省委袁纯清书记讲到,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不解放,思想不转型,转型跨越的步子就迈不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从农信社来讲,不仅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跨越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农信社自身新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融入到支持服务转型跨越的大潮中去。要突破思维定势,切实转变和纠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按部就班、闯劲不足等陈旧思想,支持敢想、敢干、敢冒、敢闯,提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要在理念上创新跟进,进一步拓展延伸“三个转变”经营理念,由被动转型向主动转型转变,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通过思想转型、理念创新,在内部营造一个敢想敢干谋发展、敢闯敢试谋发展、超常加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谋发展的新氛围、新环境。 二、紧贴需求,调整投向,瞄准支持转型、服务跨越的新方向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转型跨越发展工作重点,是农信社金融服务的范围与重点。对此,要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重点,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选准五个支持重点: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全省制定的建设三大农业经济区、十大农产品基地、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持续实施“支农惠民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重点支持一批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普惠增收。二是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绿色信贷,扶持低碳经济。重点支持全省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县。三是支持生态环保建设。重点支持“一市一河”环境整治工程,支持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建设,促进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四是支持民生领域发展。重点支持省政府“513”工程企业和“三农”基础客户,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民营小企业发展等,巩固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五是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出三项支持重点:一要支持建设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五大特色产业区;二要支持振兴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艺术品与工艺美术等九大行业。要全力支持“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关公故里、抗战文化”八大文化品牌,重点支持晋商文化、关公文化和五台山佛教文化三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三要支持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三、突出重点,找准支点,开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论文

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主要依靠煤炭发家。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是山西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因此,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促进山西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让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字: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昔日的山西,500年逞强世界。而今山西面临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综该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重振往日雄风提供宝贵机遇。因此,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是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但煤炭的不可再生的特性,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年攀升而日益显露。为了山西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地区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要振兴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开放工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强省工程,让人才引领山西转型跨越,让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山西转型跨越。 首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目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从传统工业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

式转变。农业农村为实现这种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同时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更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山西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定地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类型,培育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同时更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优势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现代经营来改造传统农业。要依靠文化渗透提升农业产业内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依靠品牌效应打响国内市场,使现代农业真正走出一条弘扬传统之路,特色发展之路,耦合创新之路,积极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兴办农产品加工,加快我省转型发展步伐。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使山西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省。新的历史机遇为山西旅游由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提供了绝佳时机。山西将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旅游业被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引领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策略地打造山西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加快旅游产业的调整,打造旅游产业王牌:一是以那些重点旅游景区为主,向周围辐射,开开发新景点。一方面通过方便的交通拉近各旅游点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形成旅游网络;另一方面要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使他们成为文化产品链。二是对景店进行整理和修补;三是要大力挖掘各名胜古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

山西省转型跨越式发展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分析

山西省转型跨越式发展对中部崛起 的战略意义分析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政府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意见。自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获得了持续较快发展,2004~2007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6%以上的增速。2008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下,中部各个省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加紧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生产总值增速仍达到了12.2%,同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整个中部地区的地位凸显无遗。 山西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是整个中部崛起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一直在进行大踏步的发展,尤以工业中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重型工业结构最为突出,充分发展和巩固了其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地位。从整体上看,山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符合经济状态的比较优势,不仅能够带动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可以为全国经济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因此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能否顺利实现。 一、总论 (一)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的32年,开创了山西国民经济发展史上的最佳时期,期间GDP总量由1980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358.3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64%(按可比价格计算)1,完成了山西经济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尤其自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为中部地区乃至我国的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2 1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统计年鉴2010》,2010年7月, https://www.sodocs.net/doc/f013011098.html,/kns55/navi/result.aspx?id=N2010120028&file=N2010120028000011&floor=1 2 窦志达、董晓玲:《山西经济发展八大趋势》,转自山西统计信息网,2006年11月8日, https://www.sodocs.net/doc/f013011098.html,,2005年以后数据根据历年《山西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 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 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 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 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 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 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 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