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最早的银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那时的寺庙就已有经营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取利息的活动。在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公元前400年的雅典和公元前200年的罗马帝国,都可以找到原始银行的雏形。

近代银行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主要出现在当时的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英语中银行一词“bank”就是由意大利语的“BanCa”演变而来的,原意是交易时用的长凳、椅子。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等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

英国的银行是在金匠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金匠业很发达。他们代为客户保管金银货币,签发保管凭证,收取保管费用,还进行金银划拨。后来,随着保管收据逐渐演变为银行券,划拨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十足准备金转变为部分准备金,金匠业逐渐发展成为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银行业。

我国的银行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周礼》中就有“泉府”的记载,即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春秋战国时,借贷行为已经很普遍。到了商业发达的唐代,不仅开办了称为“飞钱”的汇兑业务,还出现了“质库”,即当铺。以及后来宋朝设置的“便钱务”,金代的“质典库”,元代的“解典铺”,明代的“钱庄”和清朝的“票号”,都是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机构。

近代银行虽已具备了银行的基本特征,但它主要以政府和封建贵族为放款对象,并且放款利率很高,通常都在20%~30%以上,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17世纪末到18世纪期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商业银行。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组织的股份制银行。1694年,英国政府支持创办了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现代银行的产生。继英格兰银行之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现代银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我国的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英国在香港成立的丽如银行,即后来的东方银行。1857年成立的英国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1865年成立的英国汇丰银行,1889年成立的德国德华银行,以及1894年成立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都是当时几家主要的外资银行。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标志着我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不断加强,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需要。1668年,瑞典政府将成立于1656年、由私人创办的欧洲第一家发行银行券的银行改组成瑞典国家银行,使瑞典国家银行成为最早的中央银行,但直到1897年才独占货币发行权。而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则被普遍认为是真正中央银行的开始。英格兰银行于1833年取得法偿货币发行者的资格,即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资格。1844年,英国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即皮尔法案,英格兰银行获得独占货币发行的权力,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到19世纪,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立了中央银行,美国到1913年才开始建立联邦储备体系。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决定,凡未成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成立,这直接推动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中央银行的成立。

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

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银行得到了普遍发展。在17世纪,一些平民通过经商致富,成了有钱的商人。他们为了安全,都把钱存放在国王的金库里。这里要注意,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币,所谓存钱就是指存放黄金。

因为那时实行“自由铸币”(Free coinage)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把金块拿到铸币厂里,铸造成金币,所以铸币厂允许顾客存放黄金。

查理一世

但是很不幸,这些商人没意识到,铸币厂是属于国王的,如果国王想动用铸币厂里的黄金,根本无法阻止。

1638年,英国的国王是查理一世(Charles I),他同苏格兰贵族爆发了战争,为了筹措军费,他就征用了铸币厂里平民的黄金,贷款给国王。

下图就是查理一世。后来1649年,他被克伦威尔砍了头,这就是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详细情况可以参照《英国史笔记(四)》。

虽然,被征用的黄金最终都还给了原来的主人,但是商人们感到,铸币厂不再安全了。于是,他们把钱存到了金匠(Goldsmith)那里。金匠就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

很快地,商人们就发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黄金凭证交给对方就可以了。

再后来,金匠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开立的凭证,居然具有货币的效力!他们抵抗不了诱惑,就开始开立“假凭证”。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户不是同一天来取黄金,“假凭证”就等同于“真凭证”。这就是现代银行中“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也是“货币创造”机制的起源。银行体系可以将信用货币的数量放大,实物货币就做不到这一点。

此时是17世纪60年代末,现代银行就是那个时候诞生的。

历史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相关图片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1580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此后,1593年在米兰、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纽伦堡、

1629年在汉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继建立了银行。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现代西方国家的银行结构非常繁杂,主要有:政府银行、官商合办银行、私营银行;股份银行、独资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全能性银行、专业性银行;企业性银行、互助合作银行等。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它们构成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银行体系。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如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发展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逐年大幅增长,2011年中国银行业所实现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我国银行业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场化加快、内外竞争加剧、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银行金融[2] 机构必须在业务结构、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上均做出相应战略性调整。而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金融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的跟踪研究,特别是对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银行机构迅速崛起,逐渐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并成为行业的翘楚或新秀!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任务1-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认知 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满足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汇划清算与内外贸易、货币融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等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商业银行 (一) 近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演变 据说,英语单词“BANK'’的意义源于拉丁文中的“Banco。”一词,“Banco”的意思是“长板凳”。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商贾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就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商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有一部分没有取走的现金,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老百姓(现称为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要时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这就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1.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价值创造为目的,以筹集资金、提供结算为基本手段,以运用资产和创新产品为载体,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但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的金融服务企业,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其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主要的职能和作用: (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企业或个人在物物交易、物权交易、资产资金交易等方面的经济和贸易往来更愿通过银行来完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Agency)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最初,网络开通时只有四个站点:斯坦福研究所(SRI)、Santa Barbara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和犹他大学。ARPANET不仅能提供各站点的可靠连接,而且在部分物理部件受损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在网络的操作中可以不费力地增删节点。与当时已经投入使用的许多通讯网络相比,这些网络中的许多运行不稳定,并且只能在相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才能可靠地工作,ARPANET则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间互相通讯。 ARPANET的两大贡献:第一、分组交换概念的提出;第二、产生了今天的Internet,即产生了Internet最基本的通讯基础---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 1985年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为鼓励大学与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这些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开始的时候,他们想用现成的ARPANET,不过他们发觉与美国军方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叫做TCP/IP的通迅协议自已出资建立名叫NSFNET的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资金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已局域网并入NSFNET。这样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ARPANET 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在九十年代以前,Internet是由美国政府资助,主要供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但近年来该网络商业用户数量日益增加,并逐渐从研究教育网络向商业网络过渡。Internet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优势是能够实现一对多人的信息传递。(2)与专家和科研人员的网上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子布告板提出问题听取专家学者和用户各方面的建议。(3)了解商业机会和发展趋势:更多的公司通过Internet收集、调研和销售与商贸活动有关的信息。(4)远距离数据检索:查询各种商业性和专业数据库。(5)文件传输(FTP):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配合与联络:如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将设计方案直接传输给生产厂家。(6)检索免费软件:目前在Internet的公共软件里,有许多免费软件,很多公司利用这些软件来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7)研究和出版:出版商利用FTP进行文稿的传递,编辑和发行,以减少出版和时间和费用。 近几年,Internet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连接的网络7万多个,主机达500万台,终端用户近1亿,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Internet在中国起步较晚。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一些科研单位,通过国际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一些国家,进行国际联机数据库信息检索,开始初步接触Internet。1990年,中科院高能所、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子部华北计算所、石家庄54所等单位先后通过X.25网接入到欧洲一些国家,实现了中国用户与Internet之间的电子邮件通讯。1993年,中科院高能所实现了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中心(SLAC)的国际数据专用信道的互连。

20101126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基础知识 主讲人:杨春明 第一节互联网发展史 一.Internet 的起源和发展 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ARPAnet称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它是Internet 的主干网,它为Internet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Internet 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 的商业化。 1983年ARPAnet 分裂称为两部分: ARPAnet和存军事用的MILNET. 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NSFnet 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 而称为了Internet 的主干网。 NSF 指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它建立的网站NSFnet。 NSFnet对Internet 的最大的贡献是使Internet 全向社会开放。 二.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1.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成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 ChinaPAC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2.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试验阶段(1986~1993) 第二个阶段起步阶段(1994~1996) 第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97~至今)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化工程进入互联网,实和Internet的TCP/IP 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互联网的国家。 3 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三个阶段。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 施。 ●信息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 标志之一。 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起源和发展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互联网起源和发展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 )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从这以后,主要基于主机架构的低速串行连接,提供应用程序运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开发能够抵抗核打击的计算机网络,资助建立了一个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名为ARPANET,就是今天互联网(Internet)的最早雏形。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Tomlinson)开发出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73年,TCP(传输控制协议)正式投人使用;1981年,IP(互联网协议)投人使用;1983年,TCP八P协议正式被集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UNIX 版本中,该网络版适应了当时各大学、机关、企业强烈的网络需求。随着免费发放的UNIX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TCP八P协议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同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 协议TCP八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随着越来越多厂家的加人和支持,TCP八P协议成为将大大小小分散于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的纽带。 伴随着这张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网络的成长壮大,TCP八P协议也就成为既定事实上的世界标准,IP网络逐渐成为当代乃至未来计算机网络的主流。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生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o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Web),以及极其简单的网络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 ark A 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 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 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根据Miniwatts Marketing统计资料,到2007年3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1亿,占全部人口总数的17.眺,其中:北美地区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 .1%,但其互联网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19.酬;欧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2.观,但其互联网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27.啊;虽然亚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6.5%,但其互联网用户却仅占全球互联网用户 总数的37.2%。从增长率来看,自2000年至今.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很快.平均增长率高达225%,亚洲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超过了平均水平,达到282 . l%。如表1-1所示。根据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见图1-1 ) )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 .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比2006年年末新增了2 500万网民;与2006年同期相比,网民数一年内增加了3 900万人,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观。

西方银行业的存在与发展

西方银行业的存在与发展 壹、西方银行的起源 一、起源于货币兑换 里吉比银行(西方商业银行的原始状态)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巴比伦,希腊寺院、公共团体、私人商号,已从事金融活动,但仅限于货币兑换。 二、起源于资金的代理支付 随着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国际贸易的发展,1587年,在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成为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威尼斯银行早期是由货币兑换商组织起来的,主要是兑换各国货币以方便贸易,而货币兑换商很多都是放高利贷出身的犹太人,银行对风险很大的贸易比如海上贸易,东方贸易等都放高利贷的,后来又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和利率等级贷款抵押中保人等等设置,贷款业务就蓬勃发展起来,贸易兴旺时,银行没有钱贷出去,就开始向更多商人吸引存款,发展到后来就向普通百姓吸收存款,利率都有协议签订。 三、起源于贵金属保管 17世纪,英国金匠保存、划拨,“金匠券”。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金匠业极为发达,人们为了防止金银被盗,将金银委托给金匠保存。当时金匠业不仅代人保管金银,签发保管凭条,还可按顾客书面要求,将金银划拨给第三者。金匠业还利用自有资本发放贷款,以获取利息。同时,金匠们签发的凭条可代替现金流通于市面,称之为“金匠券”,开了近代银行券的先河。这样,英国早期银行就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了。早期银行小规模地行了现代银行的大部分职能;此外,它们还担负着类似现代证券交易所的许多工作。 贰、西方银行的发展阶段 1、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兴起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在欧洲,由金匠业演化而来的旧式银行,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缓慢地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另一途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这一途径是主要的。这一建立资本主义银行的历史过程,在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表现得尤其明显。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苏格兰银行,1694年,英国政府支持创办了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到1833年英格兰银行取得钞票无限法偿的资格。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贮藏的总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其他已取得发行权的银行的发行定额也规定下来。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至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凭其日益提高的地位承担商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等业务,在经济繁荣之时接受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则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随着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因实际需要,英格兰银行形成了有伸缩性的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及基础。同时英格兰银行是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开始。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现代银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Internet的发展大至经历了如下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Internet的起源 Internet是在美国较早的军用计算机网ARPAnet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Internet的起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nternet的雏形形成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Advanced Resarch Projects Agency)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Internet的雏形。 发展Internet时沿用了ARPANET的技术和协议,而且在Internet正式形成之前,已经建立了以ARPANET为主的国际网,这种网络之间的连接模式,也是随后Internet所用的模式。 Internet的发展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在1985开始建立NSFNET。NSF规划建立了15个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研网,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国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NFSnet,并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同其他网络的连接。NSFNET成为Internet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代替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9年MILNET(由ARPANET分离出来)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Internet 这个名称。自此以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Internet,ARPANET就宣告解散。 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Internet,使Internet开始了商业化的新进程,也成为Internet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Internet已彻底商业化了。 这种把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形成由网络实体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超级计算机网络,人们把这种网络形态称为Internet(互联网络)。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9-09-11T13:27:03.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罗颖[导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有效应用,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俩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身份证号:44178119851011XXXX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有效应用,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俩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为此,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化、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过个行业领域得到有效运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运用成果。通过分析“互联网+”的内涵,基于基层电路的紧密程度、应用范围的拓展情况及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经研究,在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为此,增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科学整合,让工业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1“互联网+”基本内涵概述 “互联网+”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本意是指的在互联背景下,其他行业的新形态,是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互联网+”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是对传统领域的一个创新,主要的代表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大数据、云储存、物联网”等,其对于促进开创创新、用户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知识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基础构成,并且随着计算机设备的进步普及和应用,其对于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因此,从“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入手,探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 2.1大数据 目前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主要应用也是企业。作为大数据和OLAP商业智能的前身,它为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合理应用大数据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市场领域的分析和相应的数据相关性分析,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小灵的概念,并从公司的实际发展入手,挖掘新的商业模式。使公司实现长远发展。来自供应链分析的力量,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库存优化,物流优化等,缓解流程冲突,同时有效控制预算支出,提供更好的质量: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交易。这些交易所蕴含的信息就是大数据,商家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他们可以生产自己的产品,节省并做出决策以改善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率。 2.2集成电路的精密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计算机的运行性能及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如何提升精密程度是人们关注的要点。纵观当代计算机硬件开发企业的发展情况,Intel公司作为本行业的领头羊,自1971年至今,计算机芯片和基础速度已得到大幅度提升,线路宽度显著缩小,与芯片集成度日愈提升相对应的是日愈增多的计算机能耗。为此,当下计算机运用CPU、GPU异构协同计算的方式,采用了异构混合体系结构,将多个处理器和定制加速协处理器有效整合,实现了大规模数据的有效处理,让计算机运算速度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2.3云存储 计算机云存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现代技术模型,它出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为了保持高效的信息传输,互联网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如何仅采用物理储存技术,会浪费大量的空间和成本,而且信息转移十分不方便。因此,所以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云存储技术”。云存储技术在传统存储技术水平上实现了最高效率和信息最大化,非常适合现在这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3“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精密化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上所包含的数据越来越多,这就对计算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相应提高了对集成电路精密度的实际要求。以著名的电脑芯片公司英特尔为例,其生产的计算机芯片产品,从初代到最新产品在集成度方面提升了13000倍,线宽从最初的10.0μm减少至现代的0.13μm,并且新版芯片对应的时钟速度可达2.8~3.2GHz。 此外,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持续提高,其能耗墙问题日益突出。就当前的CPU/GPU异构协同计算模式而言,其普遍采用定制加速协处理器结合多核处理器的异构混合体系结构,以达到高效、快速数据处理的目的。 3.2提升精密程度 由于计算机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其运行性能及运算速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例如: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例,着重强调提升其精密程度。如何保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精密程度,是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目前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硬件开发水平来看,英特尔公司自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已成为行业领军者,一定程度上加快计算机芯片运算速度。即便大规模集成电路明显锐减线路宽度,但是出现持续能耗上升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同时,计算机采取GPU及CPU异构协同计算方法且实行异构混合体系结构模式,并对多个定制加速协处理器及处理器进行有效整合,批量高效处理相关数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及运算效率。 3.3信息服务将更为智能、便捷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智能化时代已然降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均得到普及和运用。在我国未来发展中,要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在2009年制定的北京发展规划中,构建无线城市被列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和水电气交通等城市工程技术设施建设并在。推进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人们的基础公共要求,能够给人们提供更为便捷、智能的信息服务,能够推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和完善,让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还有助于有效完善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建设,让政府政务工作得到优化和完善。为此,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改革创新,提升智能化水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 3.4普适化趋势

“金融”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金融 金融通常被理解为货币或货币资金余缺的融通、调剂活动的总体。作为一个经济畴,其涵可表述为:经济生活中所有货币资产借贷、买卖等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这两个不可分割部分的集合。 金融畴的形成 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之前,这两者主要还是各自作为独立的畴在经济生活中起作用。 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畴与信用畴货币的产生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并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扩展其流通的围。最初的货币都具有实物形态,在中国主要是贝壳,随后出现金属铸币。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如布币、刀币、圜钱,而后是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圆廓方孔铜钱。从先到汉代,黄金曾一度作为货币流通,东汉以后至唐代则是铜钱与布帛并行。作为称量货币始于宋,清代中世之后,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到晚清,中国也开始自行铸造,银元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币。无论贝壳、金、银、铜,还是布帛,都不是信用的创造。作为主要流通手段的铜铸币以及后来的银铸币,其形制、成色和重量都是由国家直接规定的,铸币材料的开采、冶炼、调运,大部分年代也是由国家集中进行,至于铸币的权力则由国家垄断,大多是在京城和指定的地方设官府机构铸造。虽然曾有个别年代执行过极为短暂的允许私铸的政策,但采矿和铸造者也大多属皇室或宠幸,而与信用机构无关。 信用的产生是与财富非所有权转移的调剂需要相联系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一直是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作为财富凝结的货币在借贷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先时期已有大量货币借贷现象,如孟尝君“出息钱于薛”。汉初则有放债牟利的子钱家。至唐代,随着商业的兴盛,以动产为抵押的“质库”,以不动产为抵押的“贴赁”、“典质”,官府放债的“公廨本钱”,保管钱财的“柜房”等多种形式的信用经营活动颇有发展,而它们都以货币为借贷对象。但在货币借贷迅速发展的同时,实物形态的借贷仍然大量存在。在中国广大农村,春借一斗秋还三斗的借贷形式一直到中华人民国建立之前的历届政府统治地区始终存在。而且不仅实物借贷,包括货币借贷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都属于高利贷畴。高利贷的存在既有赖于商品货币关系一定程度的发展,又与自然经济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状况相适应。对于货币流通,信用的发展确实起到过强大的作用。如货币借贷,使不流动的贮藏货币变成流动的,加快了货币流通的速度。唐代的“飞钱”、“便换”是基于信用关系的汇兑业务,便利了货币在更广区的流动。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信用凭证,发挥了代替笨重的铸币流通和补充铸币不足的作用,等等。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货币制度在其基本方面相对于信用的独立性。在西欧前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同信用的关系同样是联系不断增多却仍然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 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畴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欧产生了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是国际互联网的简称,也有人把它译成"国际网络"、"因特网",它的英文原文是"Internet"。 说到互联网,它是继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脑之后的一个伟大发明。互联网的来源地是美国,而追溯美国互联网的起源,可以从1957年前苏联抢先用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说起,那时苏联抢在美国前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检讨国家的科学技术政策和教育,以便急起直追。当时美国总统埃森豪威尔决定设立一个用来发展科学技术的机构,叫做ARPA,就是这个机构后来提供供经费设立最早的互联网,它叫做ARPANET。ARPANET是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研制成功的,它主要解决这样一个课题:当战争发生时,如果美国军方的专用网络遭到破坏,如何利用民用通迅系统继续进行指挥?ARPANET将美国几个战区用于军事指挥和研究的计算机主机相互 联接起来,以便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战区仍能联系通畅并正常工作。 70年代,ARPANET的设计思想被运用到大学和学术机构。80年代,美国经济因其传统工业(如钢铁、汽车、电视等)相继衰落而陷入低谷,美国政府强烈意识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极其重视互联网在产业和商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政府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1986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利用TCP/IP 协议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NSFNET。1989年,ARPANET 解散,同时,NSFNET对公众开放。1992年,由于上网用户的急剧增加,互联网协会ISOC应运而生,互联网商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使得NSFNET的容量达到极限,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机构的介入,私营公司纷纷投资组建INTERNET骨干网。1995年,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行,由三家私营公司接替了它的工作,至此,INTERNET的商业化进程彻底完成,互联网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商业领域。截止1999年底,美国2/3的家庭电脑与INTERNET相联接,1/2的美国人迈上了互联网,全美上网人数超过1.1个亿。 中国从1994年开始联入互联网,1995年出现商用INTERNET服务,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极其迅速。据统计,我国的上网人数1995年底不到6千人,1996年底约20万人,1997年底为67万人。由于党和政府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具的强势推动,1998年"政府上网"轰轰烈烈,年底大陆上网人数猛涨到210万,1999年"企业上网"热火朝天,年底上网人数达到890万。2000年,由于"百姓上网"工程的启动,再加之60%的政府机构将在今年完成上网工程,企业上网热情高涨,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年底,我国上网人数将突破3000万大关,2003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上网人数将接近甚至超过美国,2008年至2010年,我国上网人数将超过3亿,成为世界互联网"超级"大国。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成千上万的人每天都在争先恐后地涌向互联网是我国跨进新世纪的巨大潮流和极其壮观的动人景象!

商业银行考试1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其次,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银行又有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企业:a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b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c商业银行的责任特殊——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 最后,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有别于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作用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在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 2.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 3.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成派生存款,以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4.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等 三、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1.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它的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2.分行制 分行制的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分行制按总行职能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 3.银行控股公司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有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制有两种类型:非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 四、政府对银行监管的内容 政府对银行监管要以审慎监管为原则,即camel原则 C(capital)代表资本,建立国际上共同的资本 A(asset)代表资产,关注资产品质与资产集中的问题 M(management)代表管理,用以评价银行管理人员 E(earning)代表收益,银行的盈利能力 L(liquidity)代表清偿能力,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一、银行资本的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不稳定因素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ARPA)资助的ARPAnet。该计划局是1957年成立,主要针对前苏联的Sputnik(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做出的反应,其任务是打造美国国防及军事应用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ARPA主持研究了用于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络ARPAnet。该网络的设计思想是:要求网络能够在遭受严重破坏的条件下(如某些节点不能工作或某些线路中断),仍然能够保持运行。因此,ARPAnet被设计成可在计算机间提供许多线路(即“路由”)的网络,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其中任一线路而不是只通过其中某一固定线路来发送信息。“包交换”的含义就是把数据分解成不同部分,每部分经由不同路径发送,最后再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在1969年底,建立起一个由4台计算机(节点)互连的分组交换试验网络ARPA网。这四个节点分别是斯坦福研究院(SRI)、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和犹他大学。1976年,ARPA网发展到57个节点,连接了100多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用户发展到2000多个。

1982年,ARPA网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作为民用,即早期的Internet。为了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互连,即解决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ARPA提供基金支持工业界和学术界从事新的研究项目,最后ARPA网决定采用网络互连协议 IP (Internet Protocol)来取代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如果把Internet的发展划分阶段的话,1968~1984年的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提出、研究和试验阶段,这时的Internet以ARPA网为主干网。由于ARPA网采用离散结构,不设中央网络控制设备,实现了网络渠道的多样性,从而减少了系统彻底崩溃的可能性,网络的生存能力得到保证,实现了ARPA的最初构想。 后来,Internet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1984年到1992年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实用发展阶段。为了使全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共享那些过去只有军事领域和少数人 才能使用的超级计算机设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于1985年提供巨资建设了全美6个超级计算中心(分别是匹滋堡超级计算机中心、康奈尔超级计算机中心、约翰?冯诺依曼超级计算机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同时建设了将这些超级计算中心和各科研机构互连的高速信息网络NSFnet。 1986年NSFnet成功地成为

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

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按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将其业务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类。 1. 什么是负债业务? 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存款、借入款和银行资本等。 2. 什么是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以获取利润的行为。主要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3. 什么是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同时,还利用其在机构、技术、资金、信誉和住处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一些服务性的业务与之配合。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等。 (一)保险的基本职能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保险原始与固有的职能。关于保险基本职能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摊损失和补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职能。 经济补偿职能是在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根据保险合同按所保标的的实际损失数额给予赔偿,这是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 保险金给付职能是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双方当事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进行给付,这是人身保险的职能。 (二)保险的派生职能 保险的派生职能是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职能。保险的派生职能是融资职能、防灾防损职能。 防灾防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防灾防损工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其他防灾防损主管部门扩展防灾防损工作。保险防灾防损工作体现于:从承保到理赔履行社会责任;增加保险经营的收益;促进投保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促使其加强防灾防损工作。 保险的融资职能是保险人参与社会资金融通的职能。其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具有筹资职能;另一方面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购买不动产等投资方式体现投资职能。 (三)保险的宏观作用 保险的宏观作用是保险对全社会和国民经济总体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