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论基础总结

信息论基础总结

⎥⎦

⎢⎣⎡=⎥⎦⎤⎢⎣⎡)()()()(2

211

I I

x q x x q x x q x X q X Λ

Λ∑==I i i

x q 1

1

)(⎥⎦

⎢⎣⎡=⎥⎦⎤⎢⎣⎡)()()()(2211

m q q q q x x x x x x X X m ΛΛ∏

=N

i i x q 1

)(第1章 信息论基础

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或者说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

消息是能被人们感觉器官感知的客观物质和主观思维的运动状态或存在状态。

通信系统中形式上传输的是消息,实质上传输的是信息,消息中包含信息,消息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度量方法,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信息论

信息论研究的范畴: 实用信息论

广义信息论

信息传输系统

信息传输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功能:

1. 信源 信源是产生消息的源。

2. 编码器 编码器是将消息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送的信号的设备。

编码器分为信源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两种。

3. 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媒介,如光纤、电缆、无线电波等。

4.

译码器 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分为信道译码器和信源译码器。 5. 信宿 信宿是消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

离散信源及其数学模型

离散信源—消息集X 为离散集合,即时间和空间均离散的信源。

连续信源—时间离散而空间连续的信源。波形信源—时间和空间均连续的信源。 无记忆信源—X 的各时刻取值相互独立。有记忆信源—X 的各时刻取值互相有关联。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型的概率空间:

x i ∈{a 1,a 2,…,a k } 1≤i ≤I

0≤q(x i )≤1

离散无记忆N 维扩展信源的数学模型: x =x 1x 2…x N x i ∈{a 1,a 2,…,a k } 1≤i ≤N

q (x )=q (x 1x 2 … x N )=

离散信道及其数学模型

离散信道—信道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时间上离散、取值离散的随机序列。离散信道有时也称为数字信道。

连续信道—信道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时间上离散、取值连续的随机序列,又称为模拟信道。 半连续信道—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一个是离散的,而另一个是连续的。

波形信道—信道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时间上连续,并且取值也连续的随机信号。 无记忆信道—信道的输出y 只与当前时刻的输入x 有关。

有记忆信道—信道的输出y 不仅与当前时刻的输入x 有关,还与以前的输入有统计关系。

离散无记忆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信道输入、输出符号集为X 、Y

X ={x 1,x 2,…,x I },x i ∈{a 1,a 2,…,a k },1≤i ≤I Y ={y 1,y 2,…,y J },y j ∈{b 1,b 2,…,b D },1≤j ≤J

0≤p (y j ∣x i )≤1

离散无记忆N 维扩展信道的特性:

序列的转移概率p (y ∣x )=p (y 1y 2…y N ∣x 1x 2…x N )

通信中常用的概率函数讨论:

信道输入符号集X ={x 1,x 2,…,x i ,…,x I },输入符号x i ∈{a 1,a 2,…,a k },1≤i ≤I ; 信道输出符号集Y ={y 1,y 2,…,y j ,…,y J },输出符号y j ∈{b 1,b 2,…,b D },1≤j ≤J ; 输入符号x i 的概率记为q (x i )称为先验概率,输出符号y j 的概率记为w (y j ); 输入符号为x i 输出符号为y j 时的概率记为p (y j ∣x i )称为信道转移概率, 输出符号为y j 估计输入符号是x i 的概率记为φ(x i ︱y j )称为后验概率; 在输入输出XY 二维联合空间上,x i y j 的联合概率记为p (x i y j )。

先验概率、信道转移概率、后验概率和联合概率应满足的一些性质及关系

∏==N

i i i x y p p 1

)

()(x y 1)(=∑Y

x y p ⎥

⎥⎥

⎢⎢⎢

⎣⎡=)()()

()()()()()()(212222111211I J I I J J x y p x y p x y p x y p x y p x y p x y p x y p x y p Λ

M

ΛΛP ∑==J

j i j

x y

p 1

1

)(

第2章 信息的度量

自信息量和条件自信息量 一个事件的自信息量就是对其不确定性的度量。

自信息量的性质:

(1)I (x )是q (x )的单调递减函数; (2)信息量具有可加性; (3)当q (x )=1时,I (x )=0; (4)当q (x )=0时,I (x )→∞。 互信息量和条件互信息量 互信息量表明两个随机事件的相互约束程度。

(2-7)

(2-8)

式(2-7)的物理意义:在信源发出信号前,信宿收到y j 的概率为ω(y j ),其不确定性用I(y j )度量。而信源

发出符号x i 后,由于干扰,使信宿收到Y ={y 1,y 2,…,y J }中的哪个符号具有发散性,即信宿是否收到y j 仍存有不确定性,用I(y j ︱x i )度量。这二者之差就是事件发生过程中观察者所获得的信息量。 式(2-8)的物理意义:通信前X 、Y 统计独立,联合概率为p (x i y j )=q (x i )ω(y j ),不确定性用–log q (x i )ω(y j )

=I(x i )+I(y j )度量。通信后,由于信道转移概率p (y j ︱x i )的存在,使符号x i y j 有了某种关联,联合概率p (x i y j )=q (x i ) p (y j ︱x i ),发x i 收y j 的不确定性用I (x i y j )=–log p (x i y j )度量,二者之差就是通信过程中,x i 与y j 所得到的互信息量。 互信息量的性质:

(1)互易性: I (x i ; y j )= I (y j ; x i )

(2)可加性: I (x i ; y j z k )= I (x i ; y j )+ I (x i ; z k ︱y j )

(3)当x i ,y j 统计独立时,互信息量I (x i ;y j )=0及条件互信息量 (4)互信息量I (x i ;y j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5)两个事件的互信息量不大于单个事件的自信息量,即有:

平均自信息量

✧平均自信息量(熵)

✧平均条件自信息量(条件熵)

从通信角度来看:若X 为信道输入符号集,Y 为信道输出符号集,则称H (X ︱Y )为疑义度/含糊度或 损失熵;称H (Y ︱X )为散布度或噪声熵。

)()();(j i i j i y x I x I y x I -=)

()

(log i j i x q y x φ=)

()()()

()()

(log

);(j i j i j i j i j i y x I y I x I y x q y x p y x I -+==ω)

()()

()

(log

);(i j j j i j j i x y I y I y x y p y x I -==ω0);(=k j i z y x I ⎩⎨⎧≤≤)()

();(j i

j

i y I x I y x I )(log )()()()(i i i i i i x q x q x I x q X H ∑

∑-=∆(比特/符号)

∑∑∑∑

-=∆i j i j i j

j i i j j i x y p y x p x y I y x p X Y H )(log )()()()((比特/符号) )(log )(x q x I -∆(比特) )(log )(j i j i y x y x I φ-∆(比特)

)(log )(j i j i y x p y x I -∆(比特) )|(log )()|()()|(j i i j j i i j i j j i y x y x p y x I y x p Y X H φ∑∑

∑∑-=∆(比特/符号)

(1)对于无噪信道,X 与Y 一一对应,不存在疑义H (X ︱Y )=0,也不会产生错位H (Y ︱X )=0; (2)在强噪声情况下,X 与Y 统计独立,H (X ︱Y )=H (X ),H (Y ︱X )=H (Y )。

✧联合熵 熵、条件熵、联合熵的关系:H (X Y ) = H (X ) + H (Y ︱X )= H (Y ) +H (X ︱Y )

当X ,Y 统计独立时,H (X Y )= H (X )+ H (Y )

极大离散熵定理:

设信源消息集X ={x 1,x 2,,…,x M }的消息个数为M ,则H (X )≤log M ,等号当且仅当信源X 中各消

息等概(=1/M)时成立,即各消息等概分布时,信源熵最大。

熵函数的性质:

(1)对称性 (2)非负性 (3)确定性 (4)扩展性 (5)可加性 (6)条件熵小于等于无条件熵,即:H (X ︱Y)≤H (X),X,Y 统计独立时等号成立。 (7)联合熵大于等于独立事件的熵,小于等于两独立事件熵之和,即: H (XY )≤H (X ) + H (Y )

平均互信息量(交互熵)

平均互信息量与信源熵、条件熵的关系(维拉图)

I (X ;Y )=H (X )-H(X ︱Y) (2-35) I (X ;Y )=H (Y )-H (Y ︱X) (2-36) I (X ;Y )=H (X )+H (Y )-H (XY) (2-37) 从通信的角度讨论:

(2-35)式的物理意义:设X 为发送消息符号集,Y 为接收符号集,H (X )是输入集的平均不确定性,

H (X ︱Y )是观察到Y 后,集X 还保留的不确定性,二者之差I (X ;Y )就是在接收过程中得到的关于X ,Y 的平均互信息量。

(2-36)式的物理意义:H (Y )是观察到Y 所获得的信息量,H (Y ︱X )是发出确定消息X 后,由于干扰而

使Y 存在的平均不确定性,二者之差I (X ; Y )就是一次通信所获得的信息量。

(2-37)式的物理意义:通信前,随机变量X 和随机变量Y 可视为统计独立,其先验不确定性为H (X )+ H (Y ),

通信后,整个系统的后验不确定性为H (XY ),二者之差H (X )+H (Y )-H (XY )就是通信过程中不确定性减少的量,也就是通信过程中获得的平均互信息量I (X ; Y )。

(1)对于无噪信道,X 与Y 一一对应,H(X ︱Y)=0从而I (X ; Y )=H (X );H(Y ︱X)=0从而I (X ; Y )= H (Y ); (2)对于强噪信道,X 与Y 统计独立,H(X ︱Y) =H (X )从而I (X ; Y )=0;H(Y ︱X)= H(Y )从而I (X ; Y ) = 0。

平均互信息量的性质: (1)非负性: (2)互易性:I(X ; Y)= I(Y ; X) (3)极值性:

定理2.1当信道给定,即信道转移概率p (y |x )固定,平均互信息量I (X ;Y )是信源概率分布q (x )的∩形凸函数。

定理2.2当信源给定,即信源分布概率q (x )固定,平均互信息量I (X ; Y )是信道转移概率p (y |x )的∪形凸函数。

⎩⎨⎧≥≥)

()()

()(Y H XY H X H XY H ()∑∑∆i j

j i j i y x I y x p XY H )()(∑∑

-=i j j i j i y x p y x p )(log )((比特/符号) ()()

0;0;≥≥Z Y X I Y X I ()())

(;)(;Y H Y X I X H Y X I ≤≤)

()

(log

)();()();(i j i i

j

j i j i i

j

j i x q y x y x p y x I y x p Y X I φ∑∑∑∑==(比特/符号)

第3章 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

信源编码的目的:提高传输效率。 无失真编码,压缩信源的冗余度,不改变信源的熵。

失真编码,压缩信源的熵。

信道编码的目的:

增强通信的可靠性。

信源编码的功能:(1)将信源符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符号;

(2)压缩信源冗余度,提高传输效率。

✧码的分类

✧平均码长

式中n m 是码字c m 所对应的码字的长度,p (c m )是码字c m

出现的概率。

✧信息传输速率

信息传输速率为信道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信息量/信道中平均每个码符号所能传送的信息量。

(比特/码元时间)

式中:H (X )为信源熵; 为编码后的平均码长;时间以码元时间(传输一个码符号的时间)为单位。

等长码及等长编码定理

对单符号信源S 的L 次扩展信源S (L)进行等长编码,要得到长为n 的唯一可译码,必须满足K L ≤D n

其中:K 为信源符号个数,D 为码符号个数,n/L 表示信源序列中平均每个信源符号所需要的码符号数。

定理3.1 等长编码定理 设离散无记忆信源S ={x 1,x 2,…,x k }的熵为H (X ),S 的L 维扩展信源为

,对信源输出的L 长序列s i ,i = 1, 2, …, K L 进行等长编码,码字是长度为n 的D

进制符号串,当满足条件 ,则L →∞时,可使译码差错p e <δ(ε、δ为无穷小量);反之

当 时,则不可能实现无差错编码。

编码效率:

变长码及变长编码定理

对于给定信源及码符号集,使平均码长达到最小的编码方法称为最佳编码。 在所有的唯一可译码中,平均码长最小的码称为最佳码(紧致码)。

},,,{21)(L k L S s s s Λ=()

D X H L n log ε+>()D X H L n log ε+

n X LH log )

(=η()∑

==M m m m c p n n 1

非奇异码 非惟一可译码

惟一可译码 变长码 等长码 即时码

延长码 奇异码

码 ()n

X H R D =n D

K L

n log log ≥

克拉夫特不等式: 惟一可译码一定满足克拉夫特不等式,满足克拉夫特不等式的码不一定是惟一可译码。

定理3.3 给定熵为H (X )的离散无记忆信源,及有D 个元素的码符号集,则总可找到一种无失真编码方法,构成惟一可译码,其平均码长 满足: 定理3.4 变长编码定理 (Shannon 第一定理) 给定熵为H (X )的离散无记忆信源 ,其L 次扩展信源

的熵记为H (X ),给定有D 个元素的码符号集,对扩展信源进行编码,总可以找到一种惟一可译码,使码长 满足

记 为信源每个符号所对应的平均码字数,则:

当L →∞时 , 达到极限值。Shannon 第一定理的物理意义:

对信源进行编码,使编码后的码集中各码字尽可能等概分布,如果将这码集看成为一个新的信源,这时新信源所含信息量最大。

编码效率:

变长码的编码方法 香农(Shannon )编码法;费诺(Fano)编码法;霍夫曼(Huffman)编码法。

霍夫曼编码法的指导思想是:概率小的消息赋予较大的码长,概率大的消息赋予较小的码长。 掌握D=2即二进制霍夫曼编码方法。

∑=-≤M

m n m

D

1

1

n ()()D X H n D X H log 1log +<≤⎥⎦

⎤⎢⎣⎡=⎥⎦⎤⎢⎣⎡)()()()(2121M M x q x q x q x x x X q X ΛΛ⎥⎦⎤⎢⎣⎡=⎥⎦⎤⎢⎣⎡)()()()(2121

L M M q q q q x x x x x x X X ΛΛn L ()()L D X H L n D X H L 1log log +<≤n L n L =()()L D X H n D X H 1

log log +<≤()()D n X H n D X H log log =∆ηD X H n L log )(_

lim

=∞

→D n X H R D log )(_==

第6章 率失真编码

✧失真测度矩阵

其中:d i j =d (x i ,y j )为信源方发送符号x i 而信宿方判为y j 引起的失真度。

✧平均失真

保真度准则: 式中D 是预先给定的失真度。

✧率失真函数R (D )

意义:选择p (y ∣x )即选择某种编码方法在满足 的前提下,使I (X ; Y )达到最小值R (D ),这就是满足平均失真 条件下的信源信息量可压缩的最低程度。

✧率失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

0≤R (D )≤H (X ) D min ≤D ≤D max ,

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1)R (D )是D 的∪型凸函数

(2)R (D )是D 的连续、单调、减函数

(3)对于离散无记忆信源(DMS ),R (N ) (D ) = N R (D )

R (D )是每次传送一个符号时的率失真函数,R (N)(D )是每次传送N 个符号时的率失真函数。

率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对于离散无记忆平稳信源,给定允许失真D ,当信息传输率R >R(D),则只要信源序列x = x 1x 2…x N 足够长,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法(对应一种实验信道),使平均失真满足 ,ε是任意小的正数。反之,若信息传输率R <R(D),则无论如何采用何种编码方法,必有 。

上述定理(香农第三定理),

R >R(D)的情况称为保真度准则下的率失真编码定理,R <R(D)的情况称之为逆定理。

[]⎥⎥⎥⎥⎦⎤⎢⎢⎢⎢⎣⎡=J I I I J J d d d d d d d d d d ΛM ΛM M ΛΛ21

2221211211j i I i J j j i d y x p D ∑∑===11)(j

i I i J j i j i d x y p x q ∑∑

===11)()(D D ≤D D ≤∑

∆i

j

i y i d x q D j min )(min ∑==I i ij

i

j

d

x q D 1

max )(min

()()

D d x y p x q D ij i j i j

i ≤=∑∑

|()(){}

D

D Y X I D R x y p ≤∆:;m in )

|(ε+≤D D D D ≥

第4章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的定义

(比特/码符号)

,使I (X ; Y )达到信道容量的分布q (x )为最佳分布。

定理4.1 如果信道是离散无记忆(DMC )的,则C N ≤NC ,其中C 是同一信道传输单符号时的信道容量。

定理4.2 使平均互信息量I (X ; Y )达到信道容量C 的充要条件是信道输入概率分布 简记为q (X ) = {q (x 1), q (x 2), …, q (x M )}满足:

✧无损信道 H (X ∣Y )= 0 I (X ; Y )= H (X )

✧确定信道 H (Y ∣X )= 0 I (X ; Y )= H (Y )

行(输入)对称信道、列(输出)对称信道、准对称信道(对称信道)。 定理4.3 实现DMC 准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的分布为等概分布。

信道容量的计算 ① 准对称信道 ② 信源只含两个消息

✧并行信道 并行组合信道的信道总容量:

✧串行信道 串行组合信道的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数据处理定理:无论经过何种数据处理,都不会使信息量增加。

);(max )

(Y X I C x q ∆⎥

⎦⎤⎢⎣⎡=⎥⎦⎤⎢⎣⎡)()()()(2121M M x q x q x q x x x X q X ΛΛ()()M

i x q C

Y x I x q C Y x I i i i i ,,2,10

)(;0)(;Λ==≤>=⎩⎨⎧若若)(max );(max )

()(X H Y X I C x q x q =∆)(max );(max )

()(Y H Y X I C y w x q =∆∑

=≤N

k k C C 1

[][

][]

)

()()('''i

j i j i j x y p x y p x y p ⋅=

信源编码的目的:提高有效性。方法:压缩信源的冗余度。衡量指标: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编码的目的:增强可靠性。方法:增加信源的冗余度。衡量指标:平均错误概率。

译码总原则:错误概率最小(最佳译码)。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准则(=最大联合概率译码准则)

极大似然译码准则(在信道输入等概条件下为最佳译码准则)

✧平均错误概率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Shannon 第二定理)

对于任何离散无记忆信道DMC ,存在信息传输率为R ,长为n 的码,当n →∞时,平均差错概率 p e < exp{-nE (R )}→0,式中E (R )为可靠性函数,E (R )在0

信道容量C 是在满足错误概率p e →0时,信道所能容纳的信息传输率的极限值。

信道编码逆定理

信道容量C 是可靠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率的上界,当R >C ,不可能存在任何方法使差错概率任意小。

✧费诺不等式 H (X ︱Y ) ≤ H 2(p e ) + p e log(k -1)

∑∑

=

k p p e x -x y

xy )(

差错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码 检错码

纠错码 分组码 差错类型 随机错误 — 无记忆信道

卷积码 突发错误 — 有记忆信道

前向纠错(FEC )方式

差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重传反馈(ARQ )方式

混合纠错(HEC )方式

线性分组码:(n ,k ),码长n ,k 位信息元,r 位校验元,n = k +r ,(编)码(效)率R = k /n

生成矩阵G : G 是k ×n 阶矩矩

系统码的生成矩阵G=[I k P ],其中,I k 为k 阶单位方阵,P 为k ×(n-k )阶矩阵。 校验矩阵H : H 是(n-k )×n 阶矩阵

系统码的校验矩阵H=[P T I r ],其中,I r 为r 阶单位方阵,P T 为(n-k)×k 阶矩阵。 G ·H T =0 H ·G T =0T

对偶码: (n ,k )码,G 、H ;(n ,r )码,G d 、H d G =H d

H =G d

码的距离和重量: 码的最小距离d 愈大,其抗干扰能力愈强。 定理8.2 对于任一个(n ,k )线性分组码,若要在码字内

⑴ 检测e 个错误,则要求码的最小距离d ≥ e +1; ⑵ 纠正t 个错误,则要求码的最小距离d ≥2t +1;

⑶ 纠正t 个错误同时检测e (≥t )个错误,则要求d ≥ t +e +1。

定理8.3 (n ,k )线性分组码有最小距离为d 的充要条件,是H 矩阵中任意d -1列线性无关。

伴随式:接收序列y =c +e ,e 为信道的错误图样 接收序列y 的伴随式(校正子) s = y .H T =e .H T

汉明码:(n ,k )=(2r -1,2r -1-r ),能纠单个错误且信息传输率为最大的线性分组码。 汉明码的H 矩阵的列由非全零且互不相同的所有二进制r 重组成。

⎥⎥⎥⎥⎦⎤

⎢⎢⎢

⎢⎣⎡=⎥⎥⎥⎥⎦⎤⎢⎢⎢⎢⎣⎡=------0,2,1

,0,22,21,20,12,11,1k n k n k n n n n g g g g g g g g g ΛM M M ΛΛM k 21c c c G []⎥⎥⎥⎥⎦

⎤⎢⎢⎢

⎢⎣⎡⋅=⋅=---------0,2,1,0,22,21,20,12,11,121k n k n k n n n n k n n n i i g g g g g g g g g m m m ΛM M M ΛΛΛG m c ⎥⎥⎥⎥

⎦⎤⎢⎢⎢⎢⎣⎡=

---------0,2

,1,0,22,21,20,12,11

,1k n n k n n k n n n n n h h h h h h h h h K M M M

K K H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信息和数据 (一)广义说法 1.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二)狭义说法 1.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2.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必须要将处理的有关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所以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3.信息是具体的物理形式抽象出来的逻辑意义,数据是信息的物理表示 (三)信息社会 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第三资源。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为主要经济形势的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四)伟大人物 1.信息的创始人:香农 2.信息的贡献人(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3.逻辑的创始人:布尔,提出“符号逻辑”的思想 4.计算机之父:巴贝奇,提出“通用计算机”的思想 5.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五)注意 1.有信息一定有数据,但是有数据不一定有信息 2.同一个信息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据表示 3.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 解答:只有计算机能识别的那些符号,才被称为数据 3.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所以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4.信息能够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因素(信息论) 5.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获取信息 6.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美国开始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7.我国的三金工程包括:金桥,金关,金卡 8.信息是对事物及其属性的描述,要在计算机中处理,必须首先转化为数据 计算机文化 1.计算机文化的提法 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 2.文化的发展 语言—文字—印刷术—计算机文化 3.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广泛性,传递性,教育性,深刻性 4.文化的核心:观念和价值 5.计算机文化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的(×) 答:先有了计算机后出现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起源 1.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ENIAC,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6篇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6篇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1 因为三四年没有外出培训了,所以接到通知时,我对这次培训期待万分。顶着寒风赶到了进修学校,步入机房,一股暖风迎面扑来。我环视机房:50多台电脑紧密有序地排放着;角落里空调正努力地呼吸,几位先到的老师零散地坐着,熟悉电脑;门口方桌上放着水杯、茶叶、饮水机……感谢班主任老师的细心准备。 4天的培训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主要是4个课程:微课制作、几何画板、Excel表格数据处理以及PS抠图。因为以前对Excel与PS 有过针对的学习,所以此次培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首次接触的微课与几何画板的学习。 微课制作让我成为了一个“导演”,声音、图像等的设计处理皆由我掌控。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制作的软件到具体的操作再到最后效果的调整,一连串下来,我也能够完成基本的微课录制与处理。几何画板的学习让我成为了一个“设计师”,在这里我可以设计各种图案,并且可以随我所想地控制它们,让它们在课堂上活跃地表现。当然,Excel中函数的学习让我能更全面地掌握数据的处理,PS的学习也让我提高了对蒙版的掌握。 4天培训下来,我的培训手册上的笔记也写得满满的。这是我几天学习成果的见证,也是培训老师们严谨教学的见证。各位老师,你

们辛苦了!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不仅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也使我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的课堂更生动、更活泼、更丰富!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2 一转眼,两个月的培训就要结束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在这两个月里,虽然在紧张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余,还得趴在电脑前认真地学习专家引领性的视频或文本资料,或是完成一些培训的作业,几乎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回想起本次培训中自己收获与进步,觉得累得值得,因而又对这次培训倍感珍惜。 首先,必修课的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听说过微课程,以为微课程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小段,通过培训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竟是井底之蛙。现在我不仅明白了什么叫微课程,知道了如何设计和制作微课程,更明白了微课程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激起了我认真学习和培训的热情,以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以之外,我还学到了图片、音频、视频的一些使用技巧,学会了制作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良好。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范文三篇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范文三篇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范文三篇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1 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好坏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十分大,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关于在学习java软件开发时练习项目的总结,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项目一定要全新的项目,不能是以前做过的 2、项目一定要企业真实项目,不能是精简以后的,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3、在开发时要和企业的开发保持一致 4、在做项目的时候不应该有参考代码 长话短说就是以上几点,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了解,可以继续往后看。 一:项目的地位 因为参加就业培训的学员很多都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大部分都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尤其是在校或者是刚毕业的学生,多少都有一些基础。 他们欠缺的主要是两点:

(1)不能全面系统的、深入的掌握某种技术,也就是会的挺多,但都是皮毛,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 (2)没有任何实际的开发经验,完全是想象中学习,考试还行,一到实际开发和应用就歇菜了。 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项目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然后通过项目来获取实际开发的经验,从而弥补这些不足,尽快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 二:如何选择项目 项目既然那么重要,肯定不能随随便便找项目,那么究竟如何来选择呢?根据java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选择项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1:项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这个要根据项目练习的阶段,练习的时间,练习的目标来判断。不能太大,太大了做不完,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没有意义,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2:项目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项目应该是实际的系统,或者是实际系统的简化和抽象,不能够是没有实战意义的教学性或者是纯练习性的项目。因为培训的时间有限,必须让学员尽快地融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当中去。任何人接受和掌握一个东西都需要时间去适应,需要重

(完整word版)系统动力学(自己总结)

系统动力学 1.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的出现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教授。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动力学的诞生—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SD这种方法早期研究对象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系统,初名也就叫工业动力学。这阶段主要是以福雷斯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工业动力学》作为奠基之作,之后他又讲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和原理,系统产生动态行为的基本原理。后来,以福雷斯特教授对城市的兴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模型。 2)系统动力学发展成熟—20世纪70-80 这阶段主要的标准性成果是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与美国国家模型的研究成功。这两个模型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长波问题,因此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确立了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学科地位。 3)系统动力学广泛运用与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SD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获得新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正加强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与分叉、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统计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类属结构研究、专家系统等方面的联系。许多学者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能源、交通、环境、生态、生物、医学、工业、城市等广泛的领域。 2.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

信息论与编码_课程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总结 吴腾31202130 通信1204 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利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 本书系统地论述信息论与纠错编码的基本理论。共9章,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和度量;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信息熵;信道和信道容量;平均失真度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三个香农信息论的基本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若干种常见实用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以及信道纠错编码的基本内容的分析方法。 第1章首先讨论处信息的概念,进而讨论信息论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内容,并简述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动向。本章需掌握的大多是记忆性内容,主要记住香农(C.E.Shannon)在1948年发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为信息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通信系统模型以及其五个部分(信息源,编码器,信道,译码器信宿) 第2章首先讨论信源,重点研究信源的统计特性和数学模型,以及各类离散信源的信息测度—熵及其性质,从而引入信息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结论。本章内容是香农信息论的基础。重点要掌握离散信源的自信息,信息熵(平均自信息量),条件熵,联合熵的的概念和求法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源的信息熵。另外要记住信源的数学模型。 第3章首先讨论离散信息信道的统计特性和数学模型,然后定量的研究信道传输的平均互信息及其性质,并导出信道容量及其计算方法。重点要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平均互信息的性质和算法以及与信息熵,条件熵之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特殊信道的信道容量,如:无噪无损信道,对称信道,准对称信道以及一般信道的信道容量的求法。 第4章讨论随机波形信源的统计特性和它的信息测度,以及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等问题。重点要掌握连续信源的差熵,联合差熵,条件熵,平均互信息的性质和求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连续差熵与离散熵求法之间的区别。另外还要掌握均匀分布连续信源,指数分布,正太分布连续信源的熵以及信道容量的求法。 第5章着重讨论对离散信息源进行无失真编码的要求,方法及理论的极限,并得出一个极为重要的极限定理----香农第一定理。重点要掌握等长码,变长码,奇异码,非奇异码的定义,回即时码得树图构造法,惟一可译码的判断法,克拉夫特不等式的应用以及求码的平均长度。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版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版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是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研究信息的度量、传输和存储等问题。第四版教材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内容,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本总结将对该教材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一、信息论基础 1. 信息的基本概念:教材首先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度量和性质,强调了信息在决策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2. 熵的概念: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教材详细介绍了离散和连续熵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中的极限性能,用于描述在理想条件下,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量。教材介绍了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编码理论 1. 信源编码:信源编码的目标是减少信息中的冗余,从而减小存储和传输的代价。教材介绍了各种信源编码方法,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而采取的措施。教材详细介绍了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法,如奇偶校验、里德-所罗门码等。 3. 纠错编码:纠错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教材介绍了常见的纠错编码方法,如循环冗余校验、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等。 三、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在通信、数据压缩、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分析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得出信道容量和编码方案的选择;通过数据压缩算法的比较,得出适合特定应用的编码方法;通过网络安全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四、总结

第四版信息论与编码教材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内容,引入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学习该教材,我们可以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熵的计算方法,了解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方法和原理,并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在通信、数据压缩、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总之,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理解信息的度量、传输和存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第四版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信息安全学习总结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信息安全学习总结 信息安全培训是效果最快最显著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以下 是由整理关于信息安全讲义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一) 4月24日,学校安排我到北京步同信息进行信息安全实战班 培训。计算机系统本次培训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 进中心举办,虽然仅仅为期五天的时间,但我受益匪浅,我对网络工 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考核取得了信息安全网络 工程师。 本次培训主要任务是学会分布式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 连技术,以及生命安全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采用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专业培训老师从中石化、中海油、核电、政府信息中心、安 全部网络警察等真实案例出发,利用NetMeeting展示和WINDOWS20xx 虚拟环境进行学员间的攻防演练的授课形式,对诸多从合规化建设入 手到影响信息安全的信息安全因素进行了深入解析。 通过本次CISP培训,我对信息安全领域知识认清和技能有了 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信息安全的布置和设置能够有的放矢,减 少不必要的挹注浪费,保证校园网络的良好运行,为高效能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作出以下贡献。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 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是,信息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 它为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巨大产业发展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 的冲击,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一如瘟疫般的计 算机病毒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意代码广泛传播,增长态势涉及到计

算机的犯罪案件迅速增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鉴于此,对于初 入建行的我们而言,学好股份制银行信息安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下午,个金部的周经理给我们详细讲解科学知识了一些有关银行的信息 安全知识,并介绍了建行的邮件都办公约请系统的使用方法,周销售 经理的讲授深入浅出,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建行员工在信息安全 方面掌握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为我们基克维泽区正式 走上工作岗位奠定缔造了基础。 通过下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常犯的信息安全方面的 错误,比如:开着电脑离开,就像离开家却忘记关灯那样;毫不费力相 信来自陌生人的邮件,好奇打开超链接;使用容易猜测的口令,或者根 本不设口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总结报告安全事件等等。也知道 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方面该如何要求自己:1、建立对信息安全的 体认敏感意识和正确认识2、清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危害风险3、遵守 各项安全策略和管理体制4、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三) 4月24日,学校安排我到北京步同信息培训基地进行实训。 本次培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举办,虽然时间 不是很长,仅仅为期五天,但是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训,让我对网络 工程及有了更深的理解,并通过考核取得了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师资格。对于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这次本次培训主要任务是学会分布式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网 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老师通过沟通了解,有 要学针对性的教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间歇性的培训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

人工智能总结报告5篇

人工智能总结报告5篇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状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写总结报告时应留意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切不行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号召力。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人工智能总结报告,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第1篇: 人工智能总结报告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解读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掌握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进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动身,人工智能是讨论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力量,以延长人们智能的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像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进展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展史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能够用来讨论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在21世纪必将为进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人工智能的进展历程 事物的进展都是曲折的,人工智能的进展也是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月,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冷落。人工智能概念在1956年首次提出后,相继消失了一批显著的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通用问题s求解程序、LISP表处理语言等。但是由于消解法推理力量有限以及机器翻译等的失败,使人工智能走入了低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视问题求解的方法,而忽视了学问的重要性。 其次阶段:60年月末到70年月,专家系统消失,使人工智能讨论消失新高潮。DENDRAL化学质谱分析系统、MY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PROSPECTIOR探矿系统、Hearsay-II 语音理解系统等专家系统的讨论和开发,将人工智能引向了有用化。并且,1969年成立了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即IJCAI)。 第三阶段:80年月,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的进展。日本在1982年开头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方案”,即“学问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KIPS”,其目的是使规律推理达到数值运算那么快。虽然此方案最终失败,但它的开展形成了一股讨论人工智能的热潮。 第四阶段:80年月末,神经网络飞速进展,。1987年,美国召开第一次神经网络国际会议,宣告了这一新学科的诞生。此后,各国在神经网络方面的投资渐渐增加,神经网络快速进展起来。 第五阶段:90年月,人工智能消失新的讨论高潮。由于网络技术特殊是国际互连网技术的进展,人工智能开头由单个智能主体讨论转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讨论。不仅讨论基于同一目标的分布式问题求解,而且讨论多个智能主体的多目标问题求解,将人工智能更面对有用。另外,由于Hopfield多层神经网络模型的提出,使人工神经网络讨论与应用消失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人工智能的多元应用 1、人工智能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提高效率,而是用计算机实现人们特别需要做,但工业工程信息技术是靠人工却做不了或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1、信息组织的定义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信息体自身的属性特征,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 2、信息组织的原理 基本原理: 如果有若干自然状态的无序信息资料,将这些信息资料按照某种属性特征排列成一个序列,并且需要使用信息资料的用户能将自己的需求转换成相应的信息资料属性特征,并在排列后的信息资料序列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信息组织由信息著录标引(信息描述揭示)和信息序化两个工作环节组成。 3、信息组织的容 一般而言,信息组织包括四项容。 1.信息筛选(甄别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 2.信息分析(对信息的外部特征进行细化、挖掘、加工整理并归类) 3.信息描述与揭示(对信息资源的部分主题容、形式特征及物质形态等描述维度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 4.信息整序与存储(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 4、信息组织的类型 按信息的认识层次划分,信息组织有三种类型 1.语法信息组织(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形式畴的结构规则,如:字顺法、代码法、地序 法、时序法) 2.语义信息组织(研究信息的容特征的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 3.语用信息组织(研究环境与使用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信息群,如:权重值信息组织 法、概率组织法) 5信息组织的作用 控制整序 提升品质 传播利用 节约成本 第二章 1、熵(entropy)

最早是热力学上的一个符号,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综述。熵指的是混乱的程度,负熵是物质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度。香农第一次将“熵”引入到信息论中,在信息论中,“熵”可以用作某件事不确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等活动。学术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即负熵”。 2、逻辑学原理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略): 相容关系 同一关系:是指有相同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属种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其中一个概念完全被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里,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包含另一个概念的概念(外延广的概念)对被它包含的概念(外延窄的概念)来说是上位概念或属概念,被包含的概念对包含它的概念来说是下位概念或种概念。 交叉关系:是指有一部分外延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不相容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同一个上位概念(属概念)之下的几个不存在共有外延的下位概念(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矛盾关系:这是概念并列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外延总和等于其上位概念全部外延的两个并列概念之间的关系,非此即彼,没有第三种情况。 对立关系(反对关系):也是概念并列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外延总和小于其上位概念全部外延的两个并列而且是相互对立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1、规语言 定义:规语言从自然语言出发,根据信息描述与信息检索的需要,从自然语言中筛选出特定的词汇来网罗和指示概念,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自然语言进行事先规而形成的人工语言,是符号化的概念表示系统。规语言也称为受控语言、人工语言。 规语言是人工控制的语言系统,词汇控制和句法控制是核心所在。 规语言的词汇控制 (1)词汇的选择:精选、压缩,保留具有检索意义的词汇,尽可能地控制词汇规模。(2)词形的控制:实现词义和词形的唯一性。 (3)词义的控制:采用加限定词或加注释的方法让词汇与概念一一对应。 (4)词间关系的控制:采用索引、图示系统或参照系统来揭示词典中语词间关系。 规语言的句法控制 (1)引用次序/组配次序:显著性引用次序、畴职能引用次序、上下文从属引用次序 (2)控制符号:联号、职号、关系符号、加权例: 537+621.3 (3)句式变换:检索词轮排转化。(机检时代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信息论基础总结

⎥⎦ ⎤ ⎢⎣⎡=⎥⎦⎤⎢⎣⎡)()()()(2 211 I I x q x x q x x q x X q X Λ Λ∑==I i i x q 1 1 )(⎥⎦ ⎤ ⎢⎣⎡=⎥⎦⎤⎢⎣⎡)()()()(2211 m q q q q x x x x x x X X m ΛΛ∏ =N i i x q 1 )(第1章 信息论基础 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或者说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 消息是能被人们感觉器官感知的客观物质和主观思维的运动状态或存在状态。 通信系统中形式上传输的是消息,实质上传输的是信息,消息中包含信息,消息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度量方法,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信息论 信息论研究的范畴: 实用信息论 广义信息论 信息传输系统 信息传输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功能: 1. 信源 信源是产生消息的源。 2. 编码器 编码器是将消息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送的信号的设备。 编码器分为信源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两种。 3. 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媒介,如光纤、电缆、无线电波等。 4. 译码器 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分为信道译码器和信源译码器。 5. 信宿 信宿是消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 离散信源及其数学模型 离散信源—消息集X 为离散集合,即时间和空间均离散的信源。 连续信源—时间离散而空间连续的信源。波形信源—时间和空间均连续的信源。 无记忆信源—X 的各时刻取值相互独立。有记忆信源—X 的各时刻取值互相有关联。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型的概率空间: x i ∈{a 1,a 2,…,a k } 1≤i ≤I 0≤q(x i )≤1 离散无记忆N 维扩展信源的数学模型: x =x 1x 2…x N x i ∈{a 1,a 2,…,a k } 1≤i ≤N q (x )=q (x 1x 2 … x N )= 离散信道及其数学模型 离散信道—信道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时间上离散、取值离散的随机序列。离散信道有时也称为数字信道。 连续信道—信道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时间上离散、取值连续的随机序列,又称为模拟信道。 半连续信道—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一个是离散的,而另一个是连续的。 波形信道—信道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时间上连续,并且取值也连续的随机信号。 无记忆信道—信道的输出y 只与当前时刻的输入x 有关。 有记忆信道—信道的输出y 不仅与当前时刻的输入x 有关,还与以前的输入有统计关系。

密码学总结

班级:信息111 姓名:刘秉森学号:201112030119 1引言 1.1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知识,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如: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电子政务,银行证券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样信息安全问题也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信息交换中,“安全”是相对的,而“不安全”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信息安全标准不断提升,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永远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信息安全的核心是密码技术。如今,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都需要采用密码技术来解决。公钥密码在信息安全中担负起密钥协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等重要角色,已成为最核心的密码。 1.2密码学的研究对象及作用范畴 1.2.1密码学的研究对象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理解了学习密码学的学习目的,掌握了基本的密码学基础知识,了解了密码算法的多种分类和密码学研究的对象。密码学是主要研究通信安全和保密的学科,他包括两个分支: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对信息进行变换,以保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敌方窃取、解读和利用的方法,而密码分析学则于密码编码学相反,它主要研究如何分析和破译密码。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对于一个密码系统,加密者对需要进行伪装机密信息(明文)进行伪装进行变换(加密变换),得到另外一种看起来似乎与原有信息不相关的表示(密文),如果合法者(接收者)获得了伪装后的信息,那么他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密钥,从得到的信息中分析得到原有的机密信息(解密变换) 1.2.2密码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密码技术总是和政治、经济、军事联系在一起。密码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密码学到现代密码的演变。现代密码是以信息块为基本加密单元的密码。密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十分巨大,军事国防方面,现代金融、贸易、生产等无不在大规模使用密码.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密码的依赖达到了新的高

自考00320《领导科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00320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 1.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2.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1)决策工作专门化 2)领导主体集团化 3)领导方式民主化 4)领导方法科学化 3.斯隆——“现代组织之父” 4.孔子——《论语》孙武——《孙子兵法》司马光——《资治通鉴》亚里士 多德——《政治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来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 学。 6.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7.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简答】领导认识的特征:

2)超前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 5)系统性 2.领导的行为方式和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原始简单领导、集权式领导、民主式领导、 公仆式领导、专家式领导。 3.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 4.“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同志对现代领导本质特征最深刻最精辟的概括。 5.从领导要素角度看,领导就是服务,必须要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6.【简答】领导者的特征: 1)拥有职权 2)负有责任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7.【简答】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 2)受动性

4)源泉性 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8.什么样的被领导者才是“好的被领导者”? 1)服从领导 2)支持领导 3)监督领导 9.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相互信任 2)相互促进 3)相互支持 4)相互转化 5)相互监督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1.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 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 2)指挥

1.当代会计领域所面对的前沿性问题总结2000字

1.当代会计领域所面对的前沿性问题总结 2000字 现代会计经历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如统计学等)的分化,也经历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如,信息学、系统控制学等)的整合。会计学科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会计学科分化与整合的过程。管理会计学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并与财务会计学并列,不仅仅是会计学科本身分化发展的结局,同时也是会计学科与管理学、系统控制学等学科整合的成果。会计学科的分化与整合趋势是必然的,未来会计学科的发展将形成由信息会计学、微观控制会计学和宏观会计控制学三分天下的局面。 1、信息会计学(会计学)信息学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递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变换、接收和存储等。信息会计学是运用信息方法,依据信息论原理,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报告,以实现会计目标的学科。信息会计学是传统会计学与信息科学整合的产物,其目标是研究会计实体如何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从内容看,这些信息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但也包括相关的非财务会计信息;从计量属性看,这些信息主要是货币计量信息,但也包括相关的非货币计量信息;从范围看,这些信息主要是过去交易引起的现时信息,但也包括由过去交易引起的未来信息。 信息会计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优化。会计信息系统结构主要涉及会

计信息加工处理的具体程序和相关信息载体的安排,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的选择等。其优化问题直接关系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以及会计信息加工成本等。 (2)会计信息生成标准(会计准则)的完善与“高质量”。现有会计准则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会计实务,特别是新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新型交易事项。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使用者要求的变化,原有会计准则也需要不断完善。近几年来,会计准则的“高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会计学界及整个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国际性的会计准则如何达到“高质量”要求,是会计准则研究与制定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3)会计信息生成环境的优化。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优化和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前者主,要在于强调应形成以企业作为真正市场主体的经济环境,消除对企业的不正当于预,后者则主要强调企业主体应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 (4)会计信息人才储备。21世纪是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时代,信息会计是整个数字化网络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未来会计人员,必须通晓会计学和信息经济学并真正具有迎接数字化时代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2、微观控制会计学(财务学)控制学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控制过程的科学,其以生物体、机器以及各种不同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为对象,探讨其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必修1)知识点汇总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第一章数据与信息 1.1 数据及其特征 1.1.1 数据 数据: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对所有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的总称,包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文字、数字、数值、字符)等数值性和非数值性符号。 1.1.2 数据的基本特征 (1)二进制。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加工。 (2)语义性。语义是将数据符号解释为客观世界的事物。 (3)分散性。数据是分散的记录,分别记录不同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 (4)多样性和感知性。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如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 1.2 数据编码 1.2.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息。如声音信号、图形信号。 优点:直观且容易实现。缺点:保密性差、抗干扰能力差、不适合远距离传输。 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字化表示。如开关电路中输出电压、电流脉冲。 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缺点:算法复杂、成本较高。 1.2.2 编码的基本方式 1.文字编码 在现代技术的信号处理中,数据基本上是通过编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 (1)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采用单字节编码,用8位二进制码为英文字母、数字、不可见控制符、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建立的转换码。字符0的码值为48;A的码值为65;a的码值为97;空格的码值为32。 (2)国标码:我国设计的简体中文GB码和繁体中文的BIG5码。采用双字节编码。 2.图像编码 图像编码:是指在一定保真度的条件下,对图像进行交换、编码、压缩,以较少的

文本挖掘算法总结

文本数据挖掘算法应用小结 1、基于概率统计的贝叶斯分类 2、ID3 决策树分类 3、基于粗糙集理论Rough Set的确定型知识挖掘 4、基于k-means聚类 5、无限细分的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 6、SOM神经元网络聚类 7、基于Meaning的文本相似度计算 8、文本模糊聚类计算 9、文本k-means聚类 10、文本分类 11、关联模式发现 12、序列模式发现 13、PCA主成分分析 1、基于概率统计的贝叶斯分类 算法概述:贝叶斯公式是由英国数学家( Thomas Bayes 1702-1763 )创造,用来描述两个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比如P(A|B) 为当“B”事件发生时“A”事件发生的概率,按照乘法法则: P(A∩B)=P(A)*P(B|A)=P(B)*P(A|B),可导出 贝叶斯公式:P(A|B)=P(B|A)*P(A)/P(B) 贝叶斯分类基本思想为:设决策变量为D,D1,D2,Di,…,Dk为n条记录组成的样本空间S的一个划分,将n条记录划分成k个记录集合,如果以P(Di)表示事件Di发生的概率,且P(Di) > 0 ( i=1,2,…,k)。对于任一事件x,P(x)>0,则有: 贝叶斯分类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贝叶斯条件概率公式,将事件X视为多个条件属性Cj各种取值的组合,当x事件发生时决策属性Di发生的条件概率。贝叶斯分类是一种概率型分类知识挖掘方法,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X事件发生时Di一定发生。 解决问题:预测所属分类的概率。通过已知n条样本集记录,计算各种条件属性组发生的概率,得出“贝叶斯分类”规则,给定一个未知“标签”记录,选择最大概率为其所属“分类”。 2、ID3 决策树分类 算法概述:ID3算法是J. Ross Quinlan在1975提出的分类算法,当时还没有“数据挖掘”的概念。该算法以信息论为基础,以信息熵和信息增益度来确定分枝生成决策树D-Tree。ID3算法以决策树D-Tree构建分类知识模型,D-Tree中最上面的节点为根节点Root,每个分支是一个新的决策节点,或者是树的叶子。每个决策节点代表一个问题或决策,每一个叶子节点代表一种可能的分类结果,沿决策树在每个节点都会遇到一个测试,对每个节点上问题的不同取值导致不同的分支,最后会到达一个叶子节点为确定所属分类。

江苏省二级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及真题练习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一.信息及信息技术 (一)信息: 1.客观事物立场: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2.认识主体立场: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 形式、内容和效用 3.信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资源。 (二)信息处理过程(行为和活动):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 息传递、信息施用 (三)信息技术: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 类技术 1.扩展人类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技术及识别技术——雷达 2.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3.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及存储技术——信息系统 4.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及显示技术 (四)常见信息处理系统 1.电视/广播系统:单向的、点到多点(面)的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的 系统 2.电话:双向的、点到点的以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的系统 3.是一种跨越全球的多功能信息处理系统 4.网络聊天是一种双向的、以信息交互为目的的系统 (五)现代信息技术 1.特点: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采用电/光子技术。 2.涉及领域:通信、广播、计算机、微电子、遥感遥测、自动控制、机 器人等 3.核心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二.微电子技术简介

(一)微电子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础 (二)集成电路: 1.定义: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 管、电阻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2.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功耗小 3.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硅()、砷化镓()等 4.制造: 1)工序:从原料熔炼开始到最终产品包装大约需要400多道工序。 2)条件:必须在恒温、恒湿、超洁净的无尘厂房内完成。 3)工艺技术名称:硅平面工艺 4)技术指标:线宽(主流技术线宽为45纳米或65纳米) 5.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晶 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 (三)集成电路分类 1.按所包含的电子元件数目分: 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对象: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 2)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对象:功能部件、子系统; 3)机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都是超大规模()和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2.按功能分:数字集成电路(如逻辑电路、存储器、微处理器、微控制 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模拟集成电路(又称为线性电路,如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3.按用途分:通用集成电路(如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芯片等)、专用集成 电路(、) (四)定律:(在未来的十多年里)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 月翻一番 (五)集成电路卡卡 1.又称为或

信息安全的心得体会5篇

信息安全的心得体会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_1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 初冬季节,带着憧憬与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我来到北京参加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教师能参加这次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和倍感珍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高度重视,也进一步说明了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训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现将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总结如下: 首先,从认识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我们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教育,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更要为他们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少数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全社会的全民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其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特别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职教学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差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定位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另外在技能教学中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