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1脱证:应固气,独参汤主之。气能生血( 《中基》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2黄疸三黄:巩膜(白眼仁)、皮肤、小便

中年以上人的脂肪沉着与黄疸的鉴别:脂肪沉淀在局部,而黄疸的黄则分布均匀

3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4药方:大枣半斤,枸杞2斤,川红花50g ,冰糖半斤,酒10斤(纯高粱白酒60° -- 62 °)药 用价值:

治未病,促进血液循环,防高血压、脑瘀血。

四闭:气血阴阳 7五脱:寒热痰淤气

8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三气

(风寒湿)热痹

9治脱发、发折、头发干燥、干枯、头皮屑的药方:生大黄

40g ,紫草50g ,侧柏叶30g ,首

乌40g ,炮甲珠20g ,黑芝麻油2斤

将上诉药物混合,于黑芝麻油中3个月

法:以植物洗发水净头,涂上泡制好的黑芝麻油,揉搓

5—10

分钟,再洗净

10小儿风水:小儿受风寒面部水肿风水宣肺

(肺有宣发肃降的功能),此法称之

为提壶揭盖

11

面瘫:风邪中络,导致面神经麻痹,时间窗在一周之内,以针灸治疗,效果甚好 13红眼病:红眼病即充血性结膜炎,由病毒所引起,慎用抗生素

治疗方法:将菊花,金

银花放入水中,加热至有水蒸气,用水蒸气熏眼睛,熏时要使眼睛做上下左右的旋转运 动每天2 — 3次

此法还可用于眼袋,黑眼圈,眼睛干涩的治疗。

14针眼(中)麦粒肿(西):常见于少年,青年,眼睑下拉内面有黄白点,化脓所致(内)由 于毛囊化脓性

炎症,按之发硬,患者疼痛,肿胀,不及时治疗可形成疤痕(外)

五味

消毒饮主之 注意:头面部、危险三角区出现青春痘,针眼,切勿挤压,由于头面部 静脉无静脉瓣,细菌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内。

15

治疗流鼻血:法一:用冷水拍后颈窝法二:用湿毛巾夹于腋下,与流鼻血的鼻子同侧

17 口唇糜烂,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属胃热,清胃散主之

上火(中)牙龈炎、牙周炎(西)牙龈肿痛,牙疼,牙龈出血(牙宣)如是实火, 一般为青壮年,清胃散主之;虚火,一般为老年人,玉女煎主之

18鹅口疮是由白色链球菌引起,属于真菌感染;常年使用抗生素会使菌群失调,引

起真菌感染,可导致腹泻

口干

瘰疬: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七处淋巴结分布:腘窝、(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耳后、枕后、颌下加()的出现肿大属于危险症状

21风寒所致项强,项背强几几-----《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住之

22癥:腹腔内痞块,一般以隐见腹内,按之形证可验,坚硬不移,并有定处者为癥

瘕: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者为瘕

积: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有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23腰部拘急:1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2腰肌劳损:按之腰大肌发硬并伴有疼痛3肾结石: 见于腰部胀,并不是很痛4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由于尿盐晶体较易随尿

液排入膀胱,故原发性输尿管结石极少见,包括肾结石或体外震波后结石碎块降落所致,剧痛(此之谓:肾绞痛),可致休克。可以大黄、穿山甲、金钱草解之。

24西医认为:浮肿先从脚部开始可导致心脏出问题,如肺心病、心衰

浮肿先从眼部开始可导致肾脏处问题

25风湿:以侵犯大关节为主,严重者可患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狭窄

类风湿:以侵犯小关节为主(手的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严重则可波及大关节,属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应控制炎症,消肿止痛,调节免疫,西医可查类风湿因子痛风:属于自身代谢性风湿病,体内嘌呤代谢的紊乱,尿酸以盐的形式析出沉淀在关节处,应调节饮食,降低尿酸值,可出现晨僵,导致骨骼的改变

26龙胆泻肝汤:阴部湿痒

27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

28水痘:儿科常见疾病,传染性强,银翘散主之,晚上以煎过4次的汤液擦拭身体,尔后洗去,以除药味

29痰:痰是由肺和气管排出的病理性液,浊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痰分下列几种:

1寒痰:量多,色白,清稀。如果是外感风寒所致,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喉痒, 咳嗽;如果是脾肾虚寒引起,则出现恶寒肢冷,神倦纳呆,脉沉缓

2热痰:量可多可少,色黄,黏稠,舌苔黄,厚

3燥痰:量少,黏稠(常咯到下巴肯上),难咯,如蜘蛛丝一样富有弹性

4湿痰:量多,色白,痰滑,易咯

5 淤痰:量多,难咯,患者感觉痰很深; 方剂加入桃仁后效果更好, 小儿:15— 20g 成 人 30g

6 肺痈:肺脓肿(西) 痰腥臭无比,咯出的痰中有脓

27血痰:剧烈咳嗽能咯出血, 血痰因区分a 口腔中有血

b 鼻腔中有血

c 呼吸道出血(气

管、支气管、肺) d 消化道出血(胃) 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可致血 痰;肺癌所致血痰者, 支气管变小, 量少干咳, 咳声音调高, 似金属敲击声,

28 望呕吐物:要区分寒呕还是热呕,寒呕:呕吐物清稀

胃肠道感冒,证见呕吐拉肚子,霍香正气水主之

29 吐血的分辨:若血中有食物残渣者,是胃溃疡,血管穿孔所致,病变部位在胃,称吐血;

若见血中有泡沫,气泡者,嗓子还痒者,病变部位在肺,称咳

30 大便热,臭秽难闻,由于肠道的感染,肠道功能的紊乱,葛根芩连汤解之 31 下痢:严重,指痢疾

下利:一般指腹泻,如体内大肠杆菌失调

32 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里急后重

33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大便如黏冻,夹有脓血,便红白相间,俗称“桃花粪”

。由痢疾杆 菌引起,毒性强,严重者可导致人死亡,并有严重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排脓血便, 伴有全身中毒等症状, 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 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

34 治疗便秘:一杯温开水,一勺蜂蜜,一勺醋,早上起来空腹饮用,

便秘可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使心脏损伤,女子脸上长斑

35 肠道热极:大承气汤

伤阴,阴虚便秘:麦冬,沙参

肾气虚(轻)肾阳虚(重) ,阳虚便秘:肉苁蓉,锁阳 血虚便秘:当归,阿胶

36 脾胃虚寒:应内服温脾阳之药物 +外用药:丁香、花椒、吴茱萸、附子、加盐炒热后敷于

肚脐处

37 正常的小便:解便时透明无色,盛于玻璃杯中为淡黄色,味略臊、腥、臭,无淋漓不尽, 将鞋打湿的现象

小便发黄的原因: 1 喝水少(喝水量 min :确保口不干,小便不发黄)

2内热:以清热药解之,清热强度应从弱到强(夏桑菊(

min 板蓝根

T

上清丸T 牛黄解毒片(max )),中病即止,以免损耗阳气

3 黄疸: 医生应该建议患者检查小便, 查胆红素含量, 以确定甲肝、 乙肝、 肝癌及

是否会是胰腺癌

38 小便发红, 似洗肉水的颜色 (淡红色) ,此为肉眼血尿; 而尿外观不明显, 尿液离心沉淀后, 镜检时

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 3 个,称镜下血尿,为隐血 下述血尿的原因: 1 泌尿道的感染(炎症)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 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

2 结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的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 破尿路上皮,

即容易引起血尿和继发性感染。大块结石可引发尿路梗阻甚至引起 肾功能损害

3 肿瘤: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 道时均可引起

血尿的发生(膀胱癌、前列腺癌)

4运动性血尿:运动量过大,具有可逆性,教练员应该调整训练量 5外伤:暴力伤及泌尿系统

6药物刺激:如磺胺、酸、汞、铅、砷中毒,大量注射甘露醇、甘油等 7先天畸形

39小便又黄有臭1内热(肝热)太重

2酒毒太盛

小便出现酮味(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肾脏可缩至板栗大小

热呕:食入即吐,呕吐不止,心

烦喜冷 寒呕用生姜汁 +吴茱萸,丁香,半夏

热呕用生姜汁 +黄连,半夏

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

3 岁以上患儿起病急, 30min 后再吃早饭

尿液淡黄色,泡沫量大,由于尿液的粘稠度升高(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升高,肾功能受损, 肾小球只允许小分子量物质通过,由于蛋白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故可见患者脸浮

肿),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

40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41舌色:淡白色舌淡白胖嫩,有齿痕(舌胖有齿痕)多属阳气虚衰,还可见冬天怕冷,真

武汤主之

42红绛舌:热入营血,舌色必绛(深红谓之绛)温病四阶段:卫、气、营、血,表明温病

胖大舌:主水湿,痰饮

肿胀舌:主热盛,酒毒

瘦薄舌:主阴血亏虚,气血不足

裂纹舌:主阴血亏虚,高热,伤阴

芒刺舌(猫舌):主热盛若患者出现芒刺舌,舌色焦黑,属肠胃热极,大承气汤主之(此法称为急下存阴,泻热以保阴,留的一分阴液,便有一份生机)

齿痕舌:舌上有齿痕,观察患者两颊是否有齿痕,有为阳虚的表现

44进食补药的标准:观察舌苔的厚薄。苔薄可进食补药,苔厚立即停止。舌苔厚,说明体内有邪气,应网开一面,攻之,泻之可也,若进食补药则会导致闭门留寇,邪气内留。

45患者口渴,若津液少,伤阴;津液多,阳虚,此为阳气不能蒸腾水液所致,方中投以肉桂,附片等扶阳药

46滑苔,津液多,伸舌欲滴,多为痰饮,水湿所致

滑苔,舌黑,多为阳虚寒盛所致

腐苔,食积胃肠,无根,刮之易去;腻苔,痰饮,有根,刮之难去剥落苔,伤阴,伤胃气,甚者出现镜面舌,说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47中医急救三宝:安宫牛黄丸(宫指心包)、紫雪丹、至宝丹(三者都是凉药,清热效果很好)48哮: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声可达户外(中医:哮即痰鸣气喘之常发者,膈内有壅塞之气,肺中有胶固之痰,肺络又有风寒之感,三者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此之谓痰气相搏;西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致,以麻黄素缓解,可使支气

管扩张,而常人对麻黄素无效)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

49忽然开始打喷嚏:出现两种可能性:1出现感冒症状,流清涕,咳嗽2自身免疫力好, 能扛过去,无碍

50久病阳虚之人,忽发喷嚏,多为阳气的回复;久病,忽流鼻血或打喷嚏,是邪气外减的表

52慢性疾病由急性疾病发展而来者,表明患者正气已伤,正气虚,抵抗力弱,以黄芪、太子参、党参、附子、干姜扶正

54排泄物臭秽,多有热、湿所致

若患者出现白带中有血丝、血块,应先去查癌细胞,怀疑为宫颈癌白带的异常抓本质:看是否有异味

55主诉:痛经,血中有淤块,涩脉关键在于询问疼痛发生的阶段,疼痛在经血前,淤血

所致痛经,疼痛在经血后,寒邪所致痛经,患者可能小腹还冷痛

56鱼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58背部为阳气聚集之处,背部怕冷一定是阳虚,现在发现引起阳虚的原因可能是:1运动量少2多食冷饮3熬夜4猪肉性凉,多食伤阳

59病程短、体质好,多为实证,用丁香、干姜散寒即可(一次性吃大量的冷饮)

病程长,体质差,多为虚证,用附子、肉桂扶阳(长期拉肚子,最近突然加重)

60引起热的原因:1阳盛(热盛)2阴虚3食积(多见于小儿)4气郁(多见于肝气郁结)5血瘀(骨折病人)6气虚(女性更年期综合症)

62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是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为进退的病理反应寒热往里,发无定时,伤寒病的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病,青蒿汁主之

胁痛肝胆湿热(属实热)淤血气滞:女性,两胁痛,甚至乳房亦痛,出现经期紊乱,肝囊肿,此为肝气郁结所致,此种患者多小气、脾气不好,症状轻者逍遥散主之,严重者

丹栀逍遥散主之

67患者出现脾胃虚寒,常年拉肚子治法:健脾胃,勿忘用上外用药驱寒(小茴、丁香、

草果、花椒、盐,炒好用纱布装好,趁热敷于胃寒处)

68少腹冷痛,牵引外阴者,是寒凝肝经,常见于疝气

69胆囊疾病(胆结石、胆囊炎)可引起背痛,B超检查

70背痛连项者,风寒侵袭,脊椎病

背痛连肩者,风湿侵袭,肩周炎(滑膜和肌肉黏在一起,严重者可暴力分离)

71腰痛:1淤血阻络:打篮球闪了腰可引起腰痛(活血化瘀应贯穿整个伤病中,即所谓的“37”

治疗法则)(损伤后,局部正气将下降,易受风寒湿的侵袭,所谓损伤性痹症) 2

寒湿痹阻: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3肾精亏虚:耳鸣、头痛、腰膝酸软、夜尿

频多,某些腰肌劳损患者属肾精亏虚

72消化不良的症状:便秘或腹泻,均应健脾胃

73头晕:1痰湿上蒙,痰浊蒙蔽心窍,症见头晕、恶心、呕吐,脉弦滑,苔厚腻中青年女性美尼尔氏综合症,耳迷路水肿,甘露醇脱水(西),除湿健脾化痰(中) 2

肝火上炎:肝经火旺,为实火,伴头痛,异发脾气者多见3肝阳上亢:本虚标

实,证见头晕、头痛、如醉酒貌、头痛欲裂(高血压)4气血亏虚:低血压患

者、贫血,可见口唇淡白、指甲苍白

74目痒、目痛、眼充血以熏蒸法解之(菊花、金银花、决明子)

75目昏:以杞菊地黄丸补肝经雀目:由于维生素缺乏,食新鲜蔬菜

76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此为冠心病的特征性表现(症状典型)

老年人、短气、胸闷,冠心病的先兆(症状不典型)

77脘痞:患者自觉胃脘部窒塞满闷,而检查其脘部并无胀感,三泻心汤(半夏、生姜、甘草)

78麻木:多因气血失养(包括气血运行受阻和气血亏虚)气血运行受阻可由风寒、痰湿、血瘀导致

79人长期感到疲乏,西医检查无异常,伴有睡眠质量差、失眠,常见于工作压力大之人,此时应该引起医生的高度注意

80睡眠的好处:1睡眠时是组织自我修复的最好时间2给大脑降温3人体只有在晚上,无光的情况下才会分泌褪黑素,能预防产生肿瘤

81失眠邙日不入阴):1入睡晚,正常人躺床上30min左右入睡2醒得早,醒后便无法再入眠3易惊醒4梦多,第二天早上起床头昏脑胀,体乏无力男子以精邙日)

为本,女子以血(阴)为本,所以女子熬夜更易伤阴

82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火向下以温肾水,肾水向上以济心火交通心肾的药物:蛤蚧、莲子心、黄连、肉桂、远志

83胃不和,卧不安,睡前不可饮食,易发胖

83嗜睡:湿邪困阳或阳气虚

84引起口渴的原因

85食欲减退的原因:1脾阳虚2长夏伤湿,无胃口,像成都的天气便容易长夏伤湿3肝气所动:人生气可引起食欲减退4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压力过大。实验证明

咀嚼可以缓解人的紧张

86抗生素要发挥疗效,人必须要有一定的抵抗力才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87

88小儿喝牛奶、奶粉出现便秘:可以将灯芯草与牛奶一起煮后饮用或用煮过灯芯草的水冲泡牛奶引起便秘的原因:热、气虚阳虚(肉苁蓉)女子血虚(当归、

阿胶)

89泄泻:1伤食可致2脾胃虚(轻)脾肾阳虚(重):可见患者脸色晄白、胃部怕冷(记得

外敷)

90尿量增多:白天尿量无临床意义,晚上一般可允许起夜一次,起夜次数多,多由肾阳虚所致

91小便频数:湿热下注所致,八阵散、龙胆泻肝汤主之

若出现小便时疼痛,尿路肯定有炎症

92正常月经:月经为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月经初潮(健康女子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

潮):12岁左右(现在的孩子多早熟)绝经(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意

味着进入更年期,现在水平为47.5岁(早衰现象的出现),女儿一般和母亲相似

T=28天持续3—5日量:50—100ml在妊娠期与哺乳期月经不来潮色:

正红(淡红、暗红皆不正常)质:不稠不稀不夹血块

93异常月经:经期一、二个月偶尔异常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太紧张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并连续提起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1热2冲任虚3肾阳虚4气虚闭

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后又

中断,连续停经3个月以上者):人体脂肪中有一种酶可转化为雌激素,所以人体必须保持

21%以上的脂肪量月经才能来,过度消瘦者不可能会有月经(体质过

胖的女子,其不孕,从痰治)运动员过度训练脂肪大量的丢失月经

期紊乱重者闭经,闭经后的运动员运动素质会变差,人会容易衰老,体内的

Ca会大量流失,易发生骨折,而西医以注射雌激素治疗,但会诱发肿瘤

有些妇女终身无月经而同样能怀孕者,称为“暗经”;有三月行经1次者,称为季经;行经期经血不循常道而上逆,出现吐血、鼻衄或眼耳出血者,称为“倒经”。上述

情况的形成,主要与个体体质有关,无病理意义。

94崩漏:指非行经期间,阴道内忽然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止者称为崩漏。一般来

势急,出血量多者称为崩(也称血崩);来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止者称为漏

(也称漏下)。西医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女性,现代科技可直

接输血,效果比独参汤好,选之。

95调经:所谓调经是指如果月经少,使之增多;月经多,使之减少。调经时间窗:月经期的前和后一星期,一般调2—3次,见到月经应立即停药,五灵脂调经效果好

96痛经:有淤块,色暗红或紫暗,应分三类考虑:1痛在行经前,说明有与淤血2全程都痛3痛在行经后,并伴有小腹冷痛,手脚冷,遇寒加重者,为寒一般寒、淤

同时出现,思路一般为活血化瘀,寒、瘀何者为主,药将按一定比例配比。

注意:月经中的淤血应该很小,像王不留行一样大小,颜色暗紫,不会很大,出现大

者是血凝块,是出血大的表现。

97带下:指妇女阴道内的一种少量白色透明、无臭的分泌物,具有润滑阴道、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称为生理性带下。月经期前后、排卵期或妊娠期,白带量f,属正常生理现象

98白带:1量多,质清稀者,应补冲任、补脾胃,是脾不能摄津所致,用补中益气汤+续断2状如奶酪者,以湿热带下论治,用龙胆泻肝汤(内服)+苦参、土茯苓、花椒、地肤子、白鲜皮、白矶(外用)外用的用法:6味药煮后,患者熏、坐浴,并

用清洁的药汤浸湿棉球后塞入阴道中

99赤白带:39岁以上已婚妇女,出现赤白带,先排除是否是阴颈癌的可能。

阳痿:指男子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致使不能进行房事的一种病症

阳虚者,服用三鞭酒,虎鞭酒,此酒必带睾丸破酒,否则效果不甚好,此酒用于扶阳、改

变体质;白领阶层出现阳痿者,可能是心理因素。情绪问题,应疏肝理气八纲辨证:辨表里

寒症分类:

虚证:

105虚证夹实(虚多实少):举例:患者肺炎,肺部大面积阴影,西医治疗后阴影基本消失,患者感觉胸闷、乏力、咳嗽、低热(比正常高0.1 C----0.2 C),肺部还有小部分阴

影,脉细此为温病后期,以虚证为主,患者正气已伤,余邪未清,竹叶石膏

汤主之(方中人参偏热,改用西洋参效果更佳)

实证夹虚(实多虚少):发热头两天见患者口未干,舌上仍有津液(此时以清热为主mi随着病情的发展,见患者口唇干裂,舌上津液明显减少(清热+滋阴)7

mi伤阴,实邪盛,脉洪,少津

106四肢厥冷,胸腹冷,脉虚欲绝,冷汗,脸色苍白,此为真寒;四肢厥冷,胸腹部却灼热,肘关节、膝关节以上是热的,此为真热假寒(热闭其中,阳气不能到达四肢,内热越深四肢越冷,此之谓热深厥亦

深)

107风邪

荨麻疹(西):患者用指甲一划皮肤,会出现很粗的一道红线,散去时间很长,以清风散+苦丁茶、马齿苋解之,煎过2道后,用第3道的汤液擦洗身子,第二天淋浴净身除药味,连续3----5天面瘫者,千镇散+针灸(注意时间窗,一周以内效果好,逾时不候)

风水:风邪犯肺致使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受损而引起水肿,越婢汤主之,提壶揭盖过敏反应:若遇冷过敏:清风散+附子、肉桂

若遇热过敏:清风散+知母、菊花

108寒邪

I恶寒重,或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脉浮紧:此为表寒。冬季出现重感冒、病毒性感冒(头痛、全身酸痛者),荆防败毒散主之,若

n痰鸣喘咳,腹痛肠鸣、腹泻,或出现局部冷痛拘急:此为实寒,起病急、病程短、若长时间不愈可导致虚寒。方中可加丁香、肉桂、吴茱萸

川四肢厥冷,面色晄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此为虚寒,病程长。脾胃虚寒导致的虚寒,用干姜、附子补脾胃之阳,注意应有过渡阶段,循序渐进。脾肾阳虚之脾胃病,先温火,从温药开始,逐渐加量,附子可从10g开始逐渐上升,予身体一个适应的

阶段,参苓白术散+外用药以驱赶胃部的寒气

109燥邪犯肺(秋咳):川贝粉(1 —2g)+梨(1个)+冰糖(少许):梨切成四瓣,将川贝粉, 冰糖放入梨心,于碗中,隔水蒸,饮汁,食梨

川贝:滋阴润肺,以补为主,适用于干咳,无痰或痰少患者,若痰多用川贝,痰会越来越多

浙贝:以攻为主,适用于痰多患者,可软坚散结,用于不发热,暗淡,发硬,时间长的青春痘,发红的那种用清热解毒药

冰糖:用于干咳无痰者,糖生痰湿,小儿咳嗽应忌糖、巧克力等甜食

110流清涕,但见小便发黄,痰黄,此处出现矛盾,若患者咽喉疼痛,视为外感风热。111阳虚证:

淤血证:点特征:疼痛、肿块、出血、舌象(紫)、脉象(涩)

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固定、拘按、夜间加重

可由外伤、寒邪入侵、寒冷邙日虚)、长期气滞所导致

淤血不去,出血不止;淤血不去,新血不生

113青春痘(粉刺):红活者:血热,以清热解毒治之暗淡者:病程长,认为是血瘀,痰

结所致,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浙贝)

114血寒证

寒凝肝经:女者出现痛经、闭经、月经量减少;男子出现疝气,以温经散寒药解之(吴茱萸)寒凝血脉:动脉闭寒、冻疮、静脉曲张

冬季体寒者:生姜+牛肉、羊肉、狗肉

115脾主运化:运化1水湿2谷物一患儿饭量很好,但出现咳嗽,有痰,此为脾之

运化水湿能力受阻,应健脾

116腰背部放映性疼痛,脉弦,怀疑为肝胆病,胆结石之类

117血虚: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补血、调经的基础方:四物汤活血化瘀基础方:桃红四物汤补气基础方:四君子汤

118交通心肾的药物:黄连、肉桂(交泰丸)、莲子心、莲子、远志、柏子仁、五味子、茯苓

119水火不济:酸枣仁汤心火独亢:朱砂安神丸

120心火下移小肠(小便黄热、涩痛、尿血、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导赤散

中医诊断学三基本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1)整体审察:人体局部与整体、内脏与官窍、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内外环境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和谐统一,便可能发生疾病。因此,在对疾病进行诊察时,不要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综合审察。 (2)诊法合参: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因而为详尽地获取临床资料,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病理信息进行综合,互参互校,四诊之间只能相互补充,不可相互取代。四诊合参,方可为正确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3)病证结合: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识两方面。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高度病理概括,而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病理概括。故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位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以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2.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就诊日期、病史陈述者、发病季节等。 (2)主诉:是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如“发热恶寒三天”。主诉一般不使用病证名称。如“发热恶寒三天”,不能记为“感冒三天”。若病情复杂,其主诉中包括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几组主要症状,则应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如“心慌、气喘四年,下肢浮肿十天”等。 (3)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包括发病情况、演变过程、诊治经过和现在症状四个部分。 (4)既往史:是指除主诉所述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包括问过去一般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及其他病史。 (5)个人史:是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工作性质、劳逸起居;性情、饮食习惯;婚姻生育史等。 (6)家族史:是指询问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主要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的情况。 3.恶寒、恶风、畏寒各自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1)恶寒:以无风自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缓解为特征。多为寒邪外袭,腠理密闭,卫阳遏郁而不达,皮毛失其温煦所致。恶寒常见于外感病初期,是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2)恶风:以遇风觉冷,避风可缓为特征,较恶寒为轻,一般为外感风邪所致。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微有冷感而避风可缓。在内伤病中,也可见恶风,多为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由于恶风主要以腠理不固密为病理基础,故常与汗出同时存在。 (3)畏寒:以经常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为特征。多属阳气虚于内,机体失却阳气的温煦,故时感怕冷,而加衣被可防止阳气耗散,近火取暖可资助阳气,故畏寒可缓。 4.临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哪些? (1)恶寒发热:即恶寒与发热并见。其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卫阳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卫阳之气不得宣发,肌表失却温煦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恶寒重发热轻者,主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发热重恶寒轻者,主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发热轻而恶风者,主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症结合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概念 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 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1.望神的主要内容:目光(重点)、神志、面色、形态等 2.得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3.失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4.假神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5.常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6.病色的概念、特点及五色的主病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中医诊断学

二、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 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 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疒咅)、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 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和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 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 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疫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和乏力等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问睡眠:失眠的概念及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中医诊断学期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名词解释 1.戴阳证: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突见两颧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浮越,生命危在旦夕 2.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者,为——湿热熏蒸 3.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寒湿郁阻 4.瘿瘤:颈前颌下喉结的一侧或两侧,结块肿大,或大或小,随吞咽移动——肝气郁结,痰凝血瘀,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5.瘰疬: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肺肾阴虚,或外感风热时毒,挟痰结于颈部 6.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间厚边周薄,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主湿浊、痰饮——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7.光剥舌(镜面舌):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8.金实不鸣:新病音哑或失音,属实证,多由外感风寒/热、痰湿——肺失清肃 9.金破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属虚证,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津枯肺损 10.自汗:(清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卫阳虚弱、腠理不固——气虚、阳虚 11.盗汗:睡时汗出,醒则自止,阴虚阳亢、阴不制阳——阴虚、气阴两虚 12.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伴腹满、便秘等,属阳明腑实证 阴虚潮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常伴见颧红,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属阴虚火旺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并伴见身重,脘痞,苔腻等症,属湿热蕴结,湿温病 13.完谷不化:大便中夹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 14.癃闭:指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导致以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实——瘀血、结石、湿热;虚——脾气虚、肾阳虚 15.饥不欲食--有饥饿感,但不欲食,或进食不多——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16.寸口三部九候: 寸口三部:寸、关、尺 每部三侯:浮、中、沉 寸:浮、中、沉 关:浮、中、沉九候 尺:浮、中、沉 二、问答题 1.试述青、赤、黄、白、黑五色的临床主病? (1)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2)白色:主虚证(气、血)、寒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4)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 2.临床常见的舌色有哪几种?各提示哪些临床意义? (1)淡红舌:淡红舌为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疾病情况下见舌色淡红,为疾病初起,病情轻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知识点作业

各知识点测试汇总 绪论 1.1概述 一、单选题 1.提出“独取寸口”的医书是() A《脉经》 B《肘后备急方》 C《难经》 D《黄帝内经》 2..下列不属于诊法的是() A 望色 B 诊舌 C 诊病 D 按腹 答案:1. C 2. C 二、多选题 1.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诊法 B 辨证 C 诊病 D 病历 2.“证”是对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理性概括,其主要内容包括() A 病位 B 病因 C 病机 D 病性 答案:1.ABCD 2. AD 1.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多选题 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是() A 审症求因 B 见微知著 C 以常衡变 D 整体审察 二、判断题 “因发知受”的“发”是指发病。() 三、填空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秉承中医学的特点。 答案:多选题:BC 判断题:╳ 填空题:整体观念 1.3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A 四诊合参 B 以常衡变 C 病证结合 D 整体审察 2.创立“诊籍”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李时珍 C 淳于意 D 扁鹊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征() A 口臭 B喉中痰鸣 C 腹痛 D 脉滑()答案:1. B 2. C 3.C

一、望诊 1.1望诊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望神的重点临床意义 1.望诊的内容包括()ABCDE A.全身望诊 B.局部望诊 C.望舌 D.望排出物 2.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ABCD A.以常衡变 B.动态观察 C.充分暴露 D.综合判断 3.望神重点观察的内容是()ABCD A.神情 B.目光 C.色泽 D.体态 1.2 得神与少神、失神、假神的辨析 1.得神的表现提示()A A.精充充盛,体健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属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属虚证或体弱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或邪气亢盛,功能障碍,属病重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属病危 2.下列各项,属神气不足表现的是()B A.两目晦暗 B.精神不振 C.面色无华 D.肌肉瘦削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于()C A.狂病 B.癫病 C.痫病 D.中风 1.3 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4 望诊的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常色与病色 1.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特点是()。AC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2.病色可分为()AB A.善色 B.恶色 C.主色 D.客色 3.病色的特点是()BD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1.5 望色之赤色、黄色、青色 1.小儿惊风多见()C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而无华 2.满面通红多属()A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范文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 A.寒饮停胃证 B.胃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寒滞胃肠证 E.胃阴虚证 答案:1.B 2.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肝血虚证 E.胆郁痰扰 答案:2.C 3.女,52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脉痹阻证 D.气虚血痰证 E.心血虚证 答案:3.B 4.男,22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肝火上炎证 D.心血虚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4.A 5.男,70岁。患有“冠心病”10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气虚证 D.亡阳证 E.心阳暴脱证 答案:5.E 6.女,60岁。患“高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临床辨证是 A.心脉痹阻证 B.痰阻心脉证 C.肝气郁结证 D.血瘀心脉证 E.心气虚证 答案:6.B 7.女,55岁。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E.心阴虚证 答案:7.A 8.女,50岁。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肝气郁结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滞心脉证 E.寒阻心脉证 答案:8.D 专业知识分享

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 一、望诊属于中医诊断方法之一 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全省和局部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排泄物的形、色、量等具体情况,从而了解病人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并判断其是否患病以及患疾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又可分为望神、望五官、望、躯体、望皮肤、望二阴、望排出物等局部望诊。总的来说,望诊已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中医诊断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是四诊的重要部分,位居四诊之首。 1、视觉是人的众多感觉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通过视觉,人们可以获取丰富的感官治疗,从而为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医生通过望诊,能够获得关于病人和病情的较为丰富和全面的资料,从而准确判断疾病的具体情况并相应地施以治疗。所以,医家有言:望而知之谓之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在发生疾病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整体性。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器官发生病变时,就可能会影响并表现出为整个身体出现问题;而全身发生的某种病变,也可能突出表现为在某个局部或特定器官。人体内部的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可能会表现为人体外部发生改变;人体的外部出现疾病,也可能会引发内部脏腑出现问题。人身体上的疾病,有可能会引发精神上的某种问题;而精神上的疾病,也可能会影响并表现为身体出现一定的病变。所以,人是神、色、形、态、五官等外在的情况,通常体现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面部和舌部,与五脏六腑指甲更是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能够表现出这些脏腑的病变情况。因此,医生通过望诊,过程病人的神、色、形、态、五官等外在整体情况,往往就能够了解病人是否出现疾病以及病变部位、病程程度等具体的病变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并加以相应的治疗。 二、望诊的主要内容与全省望诊 (一)望诊的内容 望诊包括全省望诊和局部望诊。全省望诊,是指通过对病人外表的神态、气色、面色、肤色、形态、姿态等整体情况进行概括的诊查,来从总体上大致了解疾病性质及病情程度的一种诊断方法。局部望诊,是指在全身望诊之后,再深入、细致地诊查病人的头部,面部、五官、躯体、皮肤、二阴、排出物等,从而详尽地了解病变原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等具体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具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补充的作用,因此医生在望诊时,应当将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判断和掌握病情,并为以后的对症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态等具体内容 1、望神是指通过观察患者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来诊察其是否患有疾病以及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疾病性质等的一种重要的望诊方法。医生在望神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表情神态、身形体态、言谈举止、动作反应、呼吸饮食等,尤其是应重点观察眼神目光 2、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和全身皮肤的颜色、光泽,从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一般来说,通过观察面色和皮肤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疾病发生的脏腑以及疾病的性质,通过观察脸和皮肤光泽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脏腑内精气的盛衰情况、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后的痊愈情况。因为人体在发生病变时,面部的变化较为明显,所以下面将主要介绍面色的主要内容 (1)面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中医理论认为,面部的色泽和部位,都与特定的脏腑相对应,因此通过对面部各个部位及色泽的观察,可以推断脏腑的病变情况。

中医诊断学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绪论 中医诊断三大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第二单元望诊 1望神 ①得神:健康 ②失神、无神:重病,久病,虚证,实证。 精亏盛衰:意思模糊,目无光彩,眼球呆滞。→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 邪盛神乱(病重):实证导致谵语←热扰心神所致实证。 ③少神:得神与失神之间,亚健康: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 ④假神:突然面红如妆,戴阳证,除中。→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回光返照)傻 2神乱:癫狂痴痫脏燥↑ ⑴焦虑:脏燥;恐惧:卑惵;⑵淡漠痴呆:见于癫,痴呆⑶猝然昏倒,口吐白沫,口中怪叫见于痫病。↓ 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3望面色 ①正常人(有胃气;有神气;):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生来就有肤色;有光泽和无光泽之分) 客色(→外界影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善色,恶色属于异常。 ②五色主病 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歡潮红、嫩红:虚热证、阴虚。 面色苍白,歡颊部嫩红如妆:戴阳证 白色:主虚证(血虚→淡白;气虚→苍白;阳虚→晄白),寒证,失血证。无阴虚 黄色:主虚证(脾虚为主),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脾虚湿盛 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橘,湿热 阴黄如烟熏,寒湿。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寒痛淤惊+气滞) 青紫:血瘀 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眉间鼻柱,唇周围色青:惊风、惊风前兆。 青黑、淡青:寒盛痛剧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淤血,剧痛。(寒痛淤虚+水饮) 面黑暗淡:肾阳虚 面黑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黧黑:淤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docx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 诊察病情 , 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和技能的学科。 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 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 潮汐之有定时。 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 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 发热。 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 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 见于阴虚内热证。 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 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 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 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 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 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 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 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 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 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 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 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 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 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 郁气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 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 火灼痰,结于颈项。

完整word版,《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推荐文档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中医诊断学重点集合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望诊 一、望神(选择、填空)(临床表现、病因病机) 1.得神:即神气充足的表现。 2.少神:即神气不足的表现。 3.失神:即神气衰败之象。 4.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二、望色 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 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2.病色(填空、选择、论述)P183 (五色主病:青主寒痛瘀惊风,黄主虚湿赤热戴,白脱血虚寒夺光,黑肾虚饮瘀寒痛) 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淤血。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寒证、淤血和水饮。 四、望舌 正常舌像为淡红舌薄白苔,表现为: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舌体前1/5为舌尖部,候心肺;中2/5为舌中部,候脾胃;后2/5为舌根部,候肾;舌之两边候肝胆。 望舌色(简答题:舌色及主病)P189 淡红舌:健康或疾病初起,病较轻浅,尚未伤及脏腑气血;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证; 红绛舌:主热证,有虚实之分; 青紫舌:主血行瘀滞 望舌形(名词解释) 老舌: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者,多主实证。 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胖大舌: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且舌肌呈迟缓状,主水肿、痰饮。瘦薄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者,主阴血亏虚之证。 点刺舌:点指舌面上有大小不一的星点。刺是指芒刺,面上红色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P190) (二)望舌苔 正常舌苔是由脾胃之气、津上蒸而成,是胃气充盛之象。 病理舌苔是由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 1.望苔色(简答题:试述各种苔色的主病及表现。)P191 白苔:主寒证、表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主寒极、热极2.望苔质 薄厚苔:薄苔主病初起在表,邪浅病轻,厚苔主病邪在里,病情较重。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 第二节闻诊 听声音(名词解释)P198 金实不鸣:新病喑哑失音,属实证,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痰浊阻滞,以致肺气不宣而失音。

期末中医诊断学高起专word精品

1. (单选题)宋代医家陈无择提出致病三因”学说,将眼病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和()(本题 10711182358722 3.5 分) 疔A、外伤 厂B、不内外因 厂C遗传 'D、老化 厂E、疠气 标准答案:B 2. (单选题)脱肛,便溏,气短纳少,脘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弱,证属(本题 3.5分) 1071119 2358723 B、肾气亏虚 r D、脾不统血 ( A、脾气亏虚 ? r C脾虚下陷 标准答 C 案: 1071120 3.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聚星障的眼部体征()(本题3.5分) 2358724 A、抱轮红赤 r D、黑睛病灶呈地图状 r C黑睛病灶呈树枝状 r E、黑睛病灶状如豆腐渣 r B、黑睛表面点状混浊 标准答 E 案: 1071121 2358725 4. (单选题)聚星障眼部外用药常选用()(本题3.5分)丨

A、抗生素滴眼液

B 、 抗病毒滴眼液 C 抗真菌滴眼液 E 、 激素滴眼液 D 、 降眼压滴眼液 标准答案:B (单选题)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本题3.5分) 大肠湿热 C 脾胃湿热 5. B 、 肝胆湿热 A 、 脾胃湿热 D 、 膀胱湿热 标准答案: 6.(单选题 )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本题3.5 1071123 2358727 A 、 呃逆 r D 、 暧气 r B 、 太息 r C 干呕 标准答案: A 7. (单选题 2358728 )胞睑红肿热痛,伴大便干结,多为()(本题3.5 1071124 A 、 外感风热 D 、 心火上炎 E 、 肝胆火炽 C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方剂学在中医师承考试以及中医确有专长考试中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为此复习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方剂学复习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可以正在准备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的考生可以认真复习。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常用治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有部位浅深、程度轻重的差别,故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 使用温法要注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6)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壅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故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不同。 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中医诊断学.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4.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5.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6.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 7.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9.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10.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 11.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 12.解颅:囟门迟闭。 13.囟填:囟门高突。 14.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 15.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6.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 17.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 18.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 19.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21.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 22.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 2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 25.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 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26.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实证: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 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 哮: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7.症: 28.主诉: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29.现病史:指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诊治经过。 30.潮热:患者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有定时者。 31.寒热往来 : 恶寒发热交替而作,邪正分争在半表半里 32.自汗:经常清醒状态下汗出较多,活动尤甚者。 33.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阴虚或气阴两虚

中医类专业本科中医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

中医类专业本科中医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责任校对: 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 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类专业本科《中医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A 型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相似之处是哪项 A.以常衡变 B.诊法合参 C.整体审察 D.见微知着 E.司外揣内 2.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3.在《灵枢·五色》中,“庭”是指 A.前额 B.眉间 C.鼻 D.颊侧 E.耳门 4.鼻端色青,多属 A.气血亏虚 B.肺脾蕴热 C.阴寒腹痛 D.胃气已衰 E.肾虚水停 5.舌绛紫干枯少津,可见于 A.热毒炽盛 B.肝火上炎 C.风热犯肺 D.气不摄血 E.寒凝血瘀 6.红瘦舌,黑干苔,最不见于 A.阴虚证 B.阴虚火旺 C.津枯血燥 D.胃肠热结 E.阳虚寒盛 7.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E.恶心 8.下列主诉,哪项最正确 A.诊为肝癌而来就诊 B.发热.咳嗽.吐痰 C.患痢疾三个月 D.胁胀.肝肿大一周 E.头晕一周,加重半天 9.时感肌肤麻木的原因,下列哪项最为常见

A.肾精不足 B.肝阴亏虚 C.风痰阻络 D.风寒入络 E.血虚失养 10.胃气衰败的脉象特征最可能的是 A.弦而软 B.弦而硬 C.弦而缓 D.弦而数 E.弦而滑 11.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者为 A.心气亏虚 B.心阳不足 C.痘疹将发 D.心肺气绝 E.宗气不守 12.最能辨别虚实真假的是 A.脉沉取之有力无力 B.舌质的苍老与嫩胖 C.病程的新久或长短 D.整个体质的壮和弱 E.二便的通利和闭涩 13.原高热烦渴,脉洪大,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肢厥,属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热证转寒 D.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 14.伤风证最常见的表现是 A.咳嗽,喉痒,鼻塞 B.恶风,微热,汗出 C.突起水肿,少尿 D.皮肤瘙痒,出风疹 E.眩晕,麻木,振颤 15.下列哪项常不是形成气虚证的原因: A.久病重病 B.劳累过度 C.年老体弱 D.情志过极 E.先天不足 16.下列哪项不是脾阳虚证的特征表现 A.浮肿少尿 B.带下清稀 C.形寒肢冷 D.月经淋漓 E.久泄不止 17.脘腹冷痛,痛势暴急,口吐清水,面青肢冷,苔白滑,脉沉紧,应诊断为 A.胃阳亏虚证 B.寒饮停胃证 C.胃气亏虚证 D.食滞胃肠证 E.寒滞胃肠证 18.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 A.少腹硬满或不满 B.口渴引饮或不渴 C.小便自利或不利 D.神志不清或神清 E.脉象浮数或沉结 19.十二经脉病证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A.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 B.经络所属脏腑的症状 C.多经合病的症状 D.另条经络所见的症状 E.与相表里经络的症状 20.住院病历的“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是

中医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2020年整理).pdf

中医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诊断学是考试中容易得分和对学习其他临床科目有很大帮助的学科,就此,对中医诊断学在考试中常出现考点的内容进行了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重点内容,重点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诊: 一、望神中四种神态常考的是少神、假神及得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假神尤为常考查的内容。 1.得神的临床表现:精神良好,神志清楚,反应灵敏,两目精彩,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作自如等。反映脏腑精气充足,生命活动正常,为健康的表现。 2.少神的临床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常见于素体虚弱者,或病情较轻,或病后恢复期。 3.假神的临床表现: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神志清楚;或目无光彩,突然目光转亮;或久病面色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久病懒言少语,却突然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久病本无食欲,而突然欲进饮食或食量突然增加

等。提示脏腑精气衰竭,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多见于临终之前。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二、望面色中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意义是重点中的重点。考频率尤为高。 1.青色 青色主血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 (1)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 (2)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剧痛,或肝病迁延日久。 (3)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阳虚衰,心血瘀阻,或肺气壅塞。 (4)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冷脉微,多属心阳暴脱证。 2.赤色 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上篇四诊部分笔记 绪论 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 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 5、东汉华佗《中藏经》 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 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 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四诊并重,色脉并重 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 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证”和“症”和概念“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辨证就是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决定 如: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三、四诊合参 四诊并重,不可偏废 第三节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听声音、嗅气味 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切—诊脉和按诊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八纲 (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 辨证的方法 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二、博览群书:以教材为主,兼看一些其它书籍 三、参加临床实践: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望诊注意事项: (1)光线 (2)动作熟练、敏捷“一望而得” (3)有步骤、有重点 先全身→分部;上→下,头→足 第一节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姿态 一、望神 (一)望神的含意: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期末中医诊断学高起专

1. ( 单选题) 宋代医家陈无择提出致病“三因”学说,将眼病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和()(本 题3.5分 A、外伤 B、不内外因 C、遗传 D、老化 E、疠气 标准答案:B 2. ( 单选题) 脱肛,便溏,气短纳少,脘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弱,证属(本题 3.5分) B、肾气亏虚 D、脾不统血 A、脾气亏虚 C、脾虚下陷 标准答案:C 3. ( 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是聚星障的眼部体征()(本题 3.5分) A、抱轮红赤 D、黑睛病灶呈地图状 C、黑睛病灶呈树枝状 E、黑睛病灶状如豆腐渣 B、黑睛表面点状混浊

标准答案:E 4. ( 单选题) 聚星障眼部外用药常选用()(本题3.5分 A、抗生素滴眼液 B、抗病毒滴眼液 C、抗真菌滴眼液 E、激素滴眼液 D、降眼压滴眼液 标准答案:B 5. ( 单选题) 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本题3.5分) C、大肠湿热 B、肝胆湿热 A、脾胃湿热 D、膀胱湿热 标准答案:B 6. ( 单选题) 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本题3.5分) A、呃逆 D、嗳气 B、太息 C、干呕 标准答案:A 7. ( 单选题) 胞睑红肿热痛,伴大便干结,多为()(本题 3.5分)

A、外感风热 D、心火上炎 E、肝胆火炽 C、脾胃湿热 B、阳明实火 标准答案:B 8. ( 单选题) 患者白睛红赤肿胀,患眼灼热疼痛,刺痒较重,恶热畏光,泪热眵结;兼见头痛鼻 塞,恶寒发热,口渴思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选用()(本题3.5分 A、泻肺饮加减 B、羌活胜风汤加减 C、泻白散加减 D、防风通圣散加减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9. ( 单选题) 中医称角膜为()(本题3.5分 A、白睛 B、黑睛 C、视衣 D、瞳神 E、神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