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北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河北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河北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河北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河北省“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设施蔬菜有利于高效利用光热资源、丰富花色品种、保障稳定供应,代表着蔬菜产业先进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升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制定“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河北环绕京津,是进出东北的交通要道,在保障京津蔬菜供应中地位独特,对东北地区冬季蔬菜供应影响较大。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人口近2亿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亿,蔬菜消费量大,依靠长途运输解决蔬菜周年供应难度大、成本高,常受到灾害性天气影响。而设施蔬菜可以近地生产、就地供应,是保障该地区蔬菜均衡供应的战略选择。河北设施蔬菜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

(一)设施类型齐全。与全国一样,河北设施蔬菜生产起源于农民创造,发展为多种类型。目前,全省已形成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拱棚为主,小拱棚、网棚和钢骨架玻璃连栋智能温室为辅的生产格局。多种类型设施和多类型品种高度融合,为保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冬季主要消费大白菜、白萝卜和马铃薯的习惯。

(二)生产规模扩大。“十二五”期间,全省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到2014年底,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28万亩,占全

省蔬菜总播种面积的50%,比“十一五”末净增128万亩,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日光温室播种面积364万亩,仅次于辽宁和山东,居全国第3位;大棚蔬菜面积283万亩,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2位;中小棚381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日光温室可以在不加温情况下实现越冬生产,带动农民增收显著,是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全省日光温室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18%,产量约占36%,产值约占40%。京津冀地区冬季蔬菜调入量仍然较大,发展深冬生产是主攻方向,日光温室仍是我省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

(三)区域特点明显。全省各地设施蔬菜特点鲜明。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冀北承德山区和张家口坝下山间盆地,秋冬春三季热量比冀中南部平原低,但光照充足,阴雾天气少,主体设施以日光温室为主,可以周年生产黄瓜、西红柿等各类喜温果菜。环京津地区廊坊、沧州、保定以及石家庄、衡水等地冬季温度好于北部地区,光照相对充足,日光温室与塑料拱棚平分秋色,可以周年生产各类果菜和叶菜。南部邢台和邯郸地区冬季温度条件较好,但阴雾天气多,生产设施以塑料拱棚居多,是冬季新鲜叶菜和耐寡照的西葫芦等果菜生产供应基地。坝上地区近年开始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拱棚,对于延长蔬菜供应期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

(四)设施大县增多。近年来,国家和省加大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部级蔬菜标准园和农业综合开发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各地把设施蔬菜作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给予大力扶持,涌现出一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14年,全省设施蔬菜3万亩以上的县(市、区,下同)达到83个,占全省农业县的60%,比“十一五”末增加12个,超过30万亩的有永年、乐亭、肃宁、定州、永清、饶阳和青县7县。

虽然我省设施蔬菜发展很快、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生产布局缺乏规划。设施蔬菜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农民自愿,出现整体布局分散与同一区域多品种生产并存局面,难以形成经济规模,缺乏优势拳头产品,不利于培育竞争优势。二是设施结构不尽合理。新建日光温室追求“高大上”和施工进度,耕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率普遍低于35%,排水系统不配套,生产性能低,抗灾能力差。三是机械作业难度较大。日光温室空间狭小,多数下挖1米左右,农业机械难以进入,专用机具研发滞后,田间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四是集成技术利用率低。从业者年龄偏大,既存在凭习惯延用传统技术和经验问题,又存在着盲目引进外地技术脱离当地实际问题,注重单一技术,不注重集成技术的应用。除湿增温降温手段不足,导致病害发生频繁,农药使用风险加大。五是支持政策不够稳定。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各地支持设施蔬菜发展力度下降。信贷支持政策门槛高、额度小、使用周期短。政策性保险仅覆盖24个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和阜平县,生产主体负担保费额度偏高,遇灾理赔范围只限于设施建造成

本,对农户吸引力有限。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效益为总基调,重点建设环京津设施蔬菜产业带和京广、津秦铁路沿线设施蔬菜产业带,着力提高设施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强化标准化技术落实,加强生产能力建设,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推动区域化布局、园区化生产、标准化栽培、法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和市场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分类指导。尊重自然规律,立足气候资源实际,因地制宜选择设施结构。北部坝下地区、环京津地区和冀东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坝上地区和中部平原重点发展大中拱棚,南部平原重点发展拱棚叶菜。

2.坚持市场导向。与农业部《京津冀都市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相衔接,立足于服务京津都市群消费市场,积极扩大东北市场,大力培育区域性优势拳头产品,提高设施蔬菜规模效益和市场话语权。

3.坚持农民主体。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扶持机制,吸引农民投资。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参与各环节利益分配,促进农民增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施蔬菜生产,为建设

蔬菜强省注入新活力。

4.坚持科技支撑。组织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开展设施建造、园艺机械、物联网应用和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新成果转化,促进蔬菜产业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业效率和效益。

(三)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末,全省设施蔬菜生产规模达到1200万亩,年递增40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0%,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以上;总产达到4500万吨以上,力争达到5000万吨;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生态栽培无公害标准化集成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法人组织蔬菜产品基本实现质量可追溯;产品分等定级规格化处理率达到50%,供应京津的蔬菜实现净菜进市。

三、重点区域及类型

(一)环京津地区。包括三河、大厂、香河、安次、广阳、永清、固安、霸州、文安、大城、兴隆、滦平、丰宁、承德、怀来、涿鹿、赤城、遵化、玉田、曹妃甸、丰南、丰润、涞水、涿州、高碑店、青县和黄骅27个县,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560万亩,重点发展日光温室,适度发展塑料大中棚和网棚栽培。到2020年,设施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以上。

(二)燕山以北地区。包括坝上及接坝地区的尚义、张北、康保、沽源、崇礼、赤城、丰宁、围场和隆化9县,蔬菜总面积

100万亩,重点发展大中拱棚,实现塑料薄膜与防虫网全年覆盖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到202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比达到60%。燕山以北坝下地区的阳原、怀安、万全、宣化、怀来、涿鹿、滦平、双滦区、承德和平泉10个县,蔬菜总面积100万亩左右,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防虫网棚设施栽培。到2020年,设施种植达到总面积的70%。

(三)冀东地区。包括乐亭、滦南、滦县、迁安、古冶、昌黎、卢龙、抚宁、山海关9个县,蔬菜总面积120万亩左右,重点发展日光温室,适度发展盖苫塑料大棚、塑料大中棚和防虫网棚蔬菜设施栽培。到2020年,设施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

(四)冀中地区。包括顺平、满城、徐水、容城、清苑、唐县、望都、曲阳、博野、定州、肃宁、饶阳、武邑、武强、桃城、故城、辛集、藁城、新乐和无极20个县市区,蔬菜面积300万亩左右,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塑料防虫网大棚,适度发展塑料防虫网中小棚。到2020年,设施面积达到总面积的75%。

(五)冀南地区。包括高邑、隆尧、临城、宁晋、巨鹿、威县、任县、南和、平乡、广宗、永年、肥乡、成安、曲周、馆陶、广平、魏县、临漳、磁县、武安、大名、鸡泽22个县市区。蔬菜总面积200万亩左右,重点发展塑料防虫网大棚、盖苫中棚,适度发展日光温室、塑料防虫网中小棚蔬菜栽培。到2020年,设施蔬菜面积要占到总面积的70%。

四、设施建造主要内容

设施建造要以提高生产能力和抗灾性能作为主攻方向,优化设施结构,强化装备信息化手段,提升机械化作业能力,普及蔬菜标准化生产,实现设施生产省工省水省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标。

(一)优化日光温室结构。突出河北特色,建造性能优越、坚固耐用、土地利用率高、宜于机械作业、抗风雪防洪涝、成本适中的日光温室。制定越冬型高效日光温室和春秋型日光温室结构参数,合理设计采光角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深冬日光温室温度。因地制宜采用土墙、石墙或砖土复合材料建造温室墙体,提高墙体蓄热保温性能。推行钢骨架和竹木骨架混搭结构,提高抗雪灾性能,降低建造成本。合理设计缓冲间和出入口,既利于防风保温,又便于人员及物品进出。

(二)完善塑料拱棚棚型。制定连栋塑料大棚、塑料拱棚和改良塑料大棚结构参数,提高塑料拱棚建造标准。支持建设大体量连栋式塑料大棚,改善设施空间环境,便于棚室农机作业。积极发展镀锌管骨架和钢骨架拱棚,延长设施使用年限。支持塑料拱棚装备卷帘机,推广草苫保温被覆盖技术,延长生产供应期。加快中小拱棚防虫网、遮阳网“双覆盖”改造,增强设施蔬菜均衡生产能力。拓展设施栽培范围,把网棚栽培纳入设施蔬菜支持范围,积极发展韭菜、大蒜、菜花、甘蓝等网棚栽培,提高应季蔬菜生态防控技术水平。

(三)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快设施蔬菜信息技术装备,应

用物联网,提高设施内地温气温、土壤水分、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土壤养分等环境指标自动化检测和调控能力,实现设施蔬菜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精准化管理。开发引进设施蔬菜田间管理机具,改人工操作为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研发用于温室建造的大中型机械,建造性能优良的节地型日光温室,降低建造成本。

(四)集成技术广泛应用。大力开展标准化创建和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组织推广设施结构优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防虫网、粘虫板等集成技术,优化黄瓜、番茄、西瓜、甘蓝、豆角等10种主栽蔬菜品种结构,通过物理、生物、栽培等生态防控措施,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重点建设项目

加快设施蔬菜发展,要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农民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向设施蔬菜产业转移。重点做好以下项目建设:

(一)开展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和标准化基地创建。引导蔬菜生产向园区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优先发展区域,通过开展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和标准化基地创建,引导蔬菜生产向设施化方向转变。“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老旧设施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物资补贴、优良品种推广、地头预冷和采后处理设施建设,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积极争取国家蔬菜标准化基地创建,重点向环京

津地区和环省会倾斜。

(二)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鼓励农民合作社和相关企业投资建设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打造育苗企业聚集区。争取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支持蔬菜集约化育苗单位改造提升,提高商品化育苗能力。到2020年,全省建成5000万株以上育苗基地10个,2000万株育苗基地40个,1000万株育苗基地200个,100万株以上育苗基地300个,全省集约化育苗能力达到70亿株以上。

(三)大力推广蔬菜节水栽培。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蔬菜微喷技术。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中,按每亩1500元标准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重点补助和可持续支持,实现规模园区和蔬菜大村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全覆盖。

(四)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充分发挥省级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作用,重点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和集约化育苗技术、日光温室结构优化、物联网应用、蔬菜新机具、新产品研究,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六、保障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引导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整合各类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向优先区域倾斜;把新型蔬菜、食用菌机具纳入农机补贴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京津资金资本投入。

(二)推动信贷支持。与金融部门加强合作,推动出台信贷新政策和金融新产品,突破信贷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社的瓶颈,支持合作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壮大经济实力。充分利用小额贷款政策,帮助农户及新型市场主体对生产设施改造升级,提高设施生产性能和抗灾标准。

(三)扩大保险范围。总结推广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政策性保险试点经验,逐步完善政策保险制度,积极推动扩大政策保险范围,为生产主体灾后及时恢复生产提供基本保障。

(四)争取税收优惠。积极争取促进蔬菜服务组织发展的减免税政策,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展专业化服务,满足蔬菜产业规模化、园区化、法人化发展需要。

(五)严格监管质量。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落实属地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农产品质量是“管出来”的责任意识,落实部门监管职能。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增强农产品质量是“种出来”的意识,推进生产过程档案化管理,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着力提高生产者质量控制能力,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六)加强目标考核。强化规划约束性,加强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加强宣传引导,推广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先进经验,为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河北省农业厅办公室2015年12月16日印发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二〇〇九年六月

目录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取得的成效 (1) (二)存在的问题 (5)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6) (一)市场前景分析 (6) (二)竞争力分析 (7)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8) (一)发展思路 (8) (二)发展目标 (9) 四、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10) (一)优势区域布局 (10) (二)发展重点 (11) 五、重点推广品种和技术 (20) (一)主推品种 (20) (二)主推技术 (22) 六、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23) (一)投资概算 (23) (二)效益分析 (28) 七、支撑和保障措施 (30) (一)加强组织领导 (30)

(二)加大资金投入 (30) (三)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31) (四)强化科技支撑 (31) (五)完善市场体系 (32) (六)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 (32) 附表1: (33) 附表2 (34) 附表3 (36) 附表4 (38) 附表5: (39) 附表5续: (40)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由蔬菜大省向蔬菜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效益驱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数量供应充裕,花色品种丰富,鲜细菜比重增加,品质显著改善。但同时还存在着设施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低、采后处理少、加工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200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571万亩,总产量6394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比2005年增长7.4%和8.7%。设施蔬菜生产也获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588万亩(折合设施面积39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0万亩、塑料大中棚145万亩、小拱棚187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23%,设施蔬菜总产量2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1%,冬春蔬菜供应紧缺问题得到缓解,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提高。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定西市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局 定西市安定区园艺站

目录 前言 (2)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 (4) (一)自然条件 (4) (二)社会经济条件 (6) (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7) (四)发展潜力与有利条件 (10) (五)存在问题 (12) 二、发展前景分析 (12) (一)市场供求分析 (13) (二)竞争力分析 (15) 三、总体要求 (17) (一)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 (17) (三)发展目标 (17) 四、区域布局及重点乡镇 (20) (一)优势区域生产布局 (20) (二)重点乡镇 (21) 五、建设重点与重点项目 (22) (一)扩大基地规模,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22) (二)种苗繁育体系建设 (24) (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24) (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27) (五)市场及信息体系建设 (29) (六)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30) (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32) (八)品牌建设 (33) 六、规划投资与预期效益 (34) (一)规划投资 (34) (二)预期效益 (34) 七、保障措施 (36)

前言 蔬菜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蔬菜的需求呈品种多样化、品质高档化和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针对新时期蔬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和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问题,国家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全区辖12镇7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人力资源丰富。目前城市人均蔬菜占有量284.7公斤,农村人均蔬菜占有量192.8公斤,均低于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水平(目前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70公斤)。耕地总面积17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4.6亩,耕地资源丰富。全区主要地貌特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大多在1700-2580米之间,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和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380毫米,年平均温度6.3℃,无霜期100-140天,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发展高原夏菜。安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马铃薯负誉盛名,具有中国薯都之称,已形成马铃薯、畜牧业等农业支柱产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结合《定西市

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2、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3、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群体都将大幅度持续增长。 目前旅游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加,中国开始向老年社会转化,相当多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好、收入稳定、闲暇时间充足,纷纷产生了出国旅游、飞机旅行、外出度假和参加各种专题旅游活动的愿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广大农民出游的势头非常强劲。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出游消费,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5%,农村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客源市场。 (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以“515战略”为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与治理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以大数据、旅游扶贫、文明旅游与旅游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更讲法制与规范的治理准则,更加多元与专业的治理同盟,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治理架构,成为2016年我国旅游治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标志。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3,663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共5.7万座)的76.6%。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旅游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截至2016年年底,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市达到20个,超过了全国省区市的半数以上;13个设区市、34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5个设区市和9个县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5个设区市和44个县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目前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共计500个,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示范的全国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成为投资热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行业投资增长乏力。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下,旅游投资逆势上扬,成为社会投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11-20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 文 https://www.sodocs.net/doc/fa662477.html, 2012年02月22日 11:59 农业部网站 发改农经[2012]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厅(局):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附件: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前言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11.73,0.15,1.30%),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市场价格波动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2010年国务院出台三个文件,对加强蔬菜生产流通、保障市场供应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要求制定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商务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统计局等部门及部分省(市、区)组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成就和经验,梳理和探寻了蔬菜产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未来十年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提出了对策措施,并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目的是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促进生产流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引导生产和流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抑制市场和价格波动。为此,《规划》在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大中城市提高蔬菜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划定了产业优势区域,选定了产业发展重点县580个;提出了生产、流通及质量安全体系发展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信息化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与要求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信息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化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信息化已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产业体系已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

显。 (二)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将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对信息化有了新的需求,需要用信息技术推进旅游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消费形态的转变,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稳步增长、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目标。 (三)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近年来,特别是旅游“515”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旅游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旅游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旅游在线市场初具规模,全覆盖式旅游宣传营销格局基本形成,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对旅游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要求

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湖北蔬菜网 ?发布人:俞艳丽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 -12-17 鄂农发〔〕149号 ( - )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中国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全国蔬菜年播种面积达2.73亿亩,总产量6.02亿吨,总产值约8800亿元,出口67.7亿美元,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8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00元,蔬菜产业已由原来单纯的保障大中城市蔬菜供应拓展到“保供,增收,就业,创汇”四大功能,成了保障城乡居民蔬菜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城乡就业和扩大出口创汇的朝阳产业。可是,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蔬菜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能力不足,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3月9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18号), 8月18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并于 8月27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6号)。湖北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于 9月1日召开了全省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并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鄂政发〔〕5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的通知》(鄂政发〔〕68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全省菜地最低保有量的通知》(鄂政办函〔〕137号)。 这是推动我省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也为我省蔬菜产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湖北作为全国蔬菜大省,其主要蔬菜产业已被纳入农业部“十二五”《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为此,在认真做好产业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全面规划我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蓝图,对促进我省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湖北是中国蔬菜生产大省,经过上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蔬菜产业稳步推进,正在实现“六个转变”:一是蔬菜布局由分散插花向相对集中规模化转变,二是蔬菜生产由简单低效种植向现代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精选资料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村**自然村地处县城南郊,距县城0.5公里,全村152户,人口602人,耕地326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36元,农民收入以蔬菜种植、外出务工为主。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大做强一个新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结合本村实际,经村民大会讨论,依托我村区位、资源及人才优势,做大做强我村蔬菜产业,制定本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一、蔬菜生产现状 1、我村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气候优势明显,是生产蔬菜的理想之地;第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蔬菜能当天采摘,当天上市,保持蔬菜固有品味和新鲜度;第三,水利基础设施好,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沃,为此产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充分保证;第四,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此产业经几年发展,农民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有很大提高。 2、全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82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8亩,创产值106.5万元,以大蒜、西红柿、冬瓜、藕、辣椒、白菜种植为主,户均在蔬菜生产中的纯收入达1.2万元。但我村蔬菜销售仅仅面对县城,市场不广,品种不多,蔬菜产业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产业效益不显。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为保障,抓投入、扩基地、拓市场、树品牌、促生产,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 2、发展目标: 基地建设:2010年计划发展80亩露天地菜、30亩大棚反季节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亩;2011年计划发展100亩露天地菜、40亩大棚蔬菜,计划种植面积达到216亩。 效益分析:2009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84亩,大棚68亩,创产值208万元,户均从中创收1.78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4600元;2010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164亩,大棚88亩,创产值306万元,户均从中创收2.1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6000多元。 技术体系建设:以县农业局蔬菜站为主要技术依托,以镇农技站为技术指导体系,严格按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稳定和加强推广队伍建设,确保完善的推广体系。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村两级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出规模,抓出成效。 2、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支持力度。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倾斜农业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及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等。 3、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每年至少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4-6个,提高蔬菜产品的内在品质。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镇、村两级组织经常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上田间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5、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龙头企业,扶植大户,实施“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经营方式,健全和完善龙头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扶持重点种植大户,引导他们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龙场镇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龙场镇蔬菜产业发展规 划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龙场镇2010年蔬菜生产计划 一、龙场镇基本概况及蔬菜产业现状 1、龙场镇基本概况。龙场镇辖36个行政村,4个社区,219个村民组,总人口8万余人,是修文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龙场镇地处黔中腹地,东靠扎佐镇,南连白云区,西隔猫跳河同清镇市相望,北与久长、小箐、谷堡三乡镇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距省城贵阳40公里,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万亩,境内修文河、猫跳河、穿山堰、马关河等河流网布全境;阁老寨、金龙、王官、营盘山、黑山等水库星罗棋布。全镇森林覆盖率达%。贵毕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130多公里的乡村硬化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通讯发达。 2、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县城周边新春、新水等6个村种植常规蔬菜,面积达1200余亩;107省道沿线的王官片区,修文到三元公路沿线的水塘片区为主要优质晚番茄生产基地,面积达3800余亩;修久公路、贵毕高等级公路沿线新生,白莲等村种植大葱,面积2300亩。中哨、马口、王官、新寨种植冬春季蔬菜,面积1000亩;修六公路沿线阳早、放马坪等村种植折耳根,面积在300亩左右。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蔬菜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促进全镇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蔬菜产业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和照搬照套。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等战略,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冲刺万亿元产业,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旅游新路。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统筹推进皖南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业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培育5个至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力争2020年,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突破8.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我省将实施“1+1”(一计划一工程)旅游强省决策部署,“一计划”即:5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打造山地旅游、湿地旅游、农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会议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10大类产业集聚区,实现省旅游总收入达1万亿元的“111计划”;“一工程”即:重点推进一批国际和国内旅游示范工程,具体包括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万里茶道”旅游兴农、遗产文化旅游等3个国际典范工程和“四个旅游”特色化、黄山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皖北塌陷区生态旅游、全球孔子学院研学体验基地、“幸福安徽”大众游、中国新型城镇化旅游、乡村旅游分类施策全域推进、生态旅游试点、低碳全域旅游、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等13项国内试点示范工程。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打造系列重点旅游项目,建立5A级景区备选名单遴选制度,推动巢湖中庙景区、亳州古城景区、皇藏峪景区、寿州古城-八公山旅游区、焦岗湖风景区、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蔬菜全国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报告

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2011-11-30 我国蔬菜(含西甜瓜,下同)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不稳定。制定并实施《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下同)将有利于促进蔬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化生产布局,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地位突出,对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成效 1.生产规模稳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随着全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瓜菜播种面积在上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近10%,90年代年均增长14.5%,本世纪前7年平均增长1.9%,到2007年达到 2.94亿亩,总产量6.41亿吨。其中,蔬菜2.6亿亩,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7公斤。设施蔬菜发展更快,1980年设施蔬菜不足10万亩,到2007年达到5050多万亩,增长504倍。另据FAO统计,2006年我国蔬菜产量占世界的49.6%,居世界第一。 2.供应状况明显改善。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依托气候、区位优势,沿路、沿海、沿边建立规模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华南、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基地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基地稳步发展,设施蔬菜特别是节能日光温室快速增长,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使我国冬春和夏秋淡季蔬菜消费,由过去的有什么吃什么变为吃什么有什么,缓解了供需矛盾,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蔬菜播种面积列前10位的省区(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湖南、广西、湖北、安徽)播种面积都在1000万亩以上,共计1.68亿亩,占全国的64.6%;产量共计 3.86亿吨,占全国的68.4%。 3.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农业部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业部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按照国家标准判定,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5.3%,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7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攀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累计出口蔬菜817.59万吨,与2000年相比增长1.55倍;出口额62.14 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2倍;贸易顺差61.06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与2000年相比增长2.04倍。我国蔬菜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4%。 (二)产业地位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某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8年某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某县1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市府字〔2015〕38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1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17〕24号)精神和市有关会议要求,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提升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发展思路。突出丰富市民“菜篮子”、建设优质蔬菜外销基地、推进蔬菜产业扶贫三大任务,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适度规模种植,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化服务,引领蔬菜龙头企业、规模基地、基本菜农同步发展,努力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二)工作目标。18年力争全县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较上年增加0.5万亩、1.38万吨和0.80亿元,达到15.45万亩(复种面积,复种指数为2.5)、23.95万吨和6.10亿元。新(扩)建50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面积5600亩,其中钢架大棚蔬菜生产面积达到3400亩(含1个集中连片1000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确保全年不发生产地蔬菜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把XX打造成为赣州重要的蔬菜生产县。 二、工作任务 (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按照《XX县2016—18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科学布局蔬菜种植重点区域和品种,有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发展蔬菜产业,瞄准东南沿海和省内目标市场,合理安排种植品种,进一步拓展本地特色蔬菜品种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做优本地特色蔬菜品牌。 (二)大力发展规模基地。以赣州市中心城区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以《XX县2016—18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为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蔬菜基地,着力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生产技术服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高我县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 1.位于蔬菜产业核心圈的潋江镇、高兴镇分别新建1个集中连片1000的蔬菜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