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f17463161.html,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轶格王盟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2期

摘 ; ;要:近年来,不断增长变化的汉语学习需求对汉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开展汉语教学受到汉语教师与汉语学习者的共同重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教育不断发展并逐渐普及,汉语国际传播更多样化。本文从当前汉语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互联网+”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 ;“互联网+” ; ;应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传播是中国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宏观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就是创新发展汉语国际传播事业,通过策略与模式创新,提高汉语国际传播效率。使汉语传播过程中师生互动更加紧密,使汉语及中国文化的魅力得以全面展示。

全球汉语热的发展使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关于“三教”的新问题,比如:汉语教师供不应求;目前各个国家所用的教材形式及种类比较少;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不够丰富灵活,学校的教学模式缺乏开放创新。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汉语国际传播的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有力支持着各行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受互联网影响的人群日渐增多,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变,越来越多学习者从线下实体学校转到线上虚拟课堂,一块屏幕就成为一个移动的学校。汉语国际传播不断尝试进行创新发展,以满足逐年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线上汉语远程学习平台、社交软件一对一教学、线上+线下等新兴教学方式蓬勃发展。

二、当前汉语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管理结构单一

目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管理和组织主体以教育部、文化部、侨办、汉办和孔子学院为主,组织管理机构单一,传播主体相对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很少。要对中国语言和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优化传播机构体系、扩展传播主体势在必行。然而,当前一些新主体却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经验及素质的缺乏,进展并不顺利。在这方面,以法语联盟为代表的西方语言文化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策略分析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策略分 析 摘要: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内来说,它是人民群众的的重要精神食粮,对外来说,它也是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递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是电视剧生产与消费大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电视剧“走出去”的现状并不乐观。在传播策略上,电视剧的国际传播应该把握世界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本土化、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艺术陈述的置换等策略上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出口,才能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作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电视剧出口;情节设计;民族化;本土化 中国是世界上电视剧生产与消费的第 一大国,每年电视剧的生产量在12000集左右,能让全国观众欣赏到的也不下六七千集。

对内来说,电视剧在全国13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观赏审美需要、弘扬民族先进文化的艰巨任务;对外来说,电视剧也是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输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文化产品和载体,具有增加经济收入和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双重意义。 电视剧出口中,《李小龙传奇》是做出了榜样,它远销到欧洲、北美洲、亚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未开播就靠销售国外版权收回全部投资,这是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中成功的例子之一,之前,像《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等四大名着改编电视剧也都成功进军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其中古装剧《越王勾践》在日本一集卖到4万美元,能算国产剧在海外市场卖到的一线价格了。 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是严重“入超”,进口与出口大约在6:1,中国电视剧的出口也是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能够“走出去”

语言类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设课程

语言院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专业所属;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培养目标: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英语系列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专业所属;国际传播学院 课程专业必修传播学基础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世界文化概论外国文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法 专业选修第二语言习得第二外语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礼仪文化汉语修辞学应用语言学汉语史汉外语言对比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中外文化交流史 北京语言大学。 专业所属人文学院 程 专业必修课: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语用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形式逻辑、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纲、写作、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报刊、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专业选修课: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语义学、汉语修辞学、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言应用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汉语言文字学系列专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语言与文化专题、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论著导读、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文化要籍导读、宗教与文化、英美文学、西方文明史、英语翻译、英语专题讨论、外贸英语、第二外语、社科文献检索等。 中国传媒大学 专业所属;文法学部文学院 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语听说、英语读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写作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专业所属国际交流学院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要略等。第一外语(英语)课程的开设贯穿4年,第二外语(日语、法语等)课程学时适量,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学生交流的合作关系。 中华女子学校 专业所属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 课程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词汇学、对外汉语语法学、语用学、文字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女性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与礼仪、英语听力、高级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等 专业特色;该专业教学团队力量雄厚,高级职称占全系教师的64%,博士学历的教师占73%。目前在女性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 摘要:“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被字句作为汉语句式中的基本句式,尤其独特的类型、特点及作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留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以结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理论为构思的框架和写作思路,对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作了较为充分的描写和解释,并根据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原因,进一步依据偏误类型及学生等级设计了教学对策。 关键字:对外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教学对策 一、“被”字句的定位 “被”字句是指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在书面语中,用“被·····所”“为····所”的文言格式表示。凡句中没有“被”之类特定虚词的被动句不在“被”字句分析之列。例如: (1)衣服被雨淋湿了。 (2)我被他诚恳的言辞打动了。 (3)他让坏人给骗了。 (4)弟弟不想叫蜜蜂(给)蛰了一下。 (5)书给他拿走了。 (6)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 (7)晚会被取消了。 (8)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9)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10)他曾经为情所困。 “被”字句是一种特殊的被动句,“被”字句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一般来说,介词“被”后的动作施事可以省,如例(6)、(7);口语中,用介词“给”、“叫”、“让”等代替“被”表示被动后的动作施事不可省,如例(3)、(4)、(5);用“被····所”、“为····所”的固定格式表被动,是古汉语的遗留形式,一般旨在书面语中使用,如例(8)(9)(10)。 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 1、关于“被”字句里动词的特点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传播-精品文档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传播 20世纪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华人涌入世界各地,为当地唐人街的汉语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所在地汉语学校的举办,让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子弟得以保存民族文化之根基。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汉语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国际传播的步伐空前加大。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 类如果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 里汲取智慧。” 2011 年,罗马尼亚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奥普利 安曾对世界语言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英语持平,德语、西班牙语言。”仅2012 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尔维亚等7 语、法语下降,中文上升”的结论,并预言“中文将成为全球性 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增加到40 多个。随着汉语热的升温以及对汉语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国际汉语教育”已经被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从2004 年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2014年9月,我国在全球五大洲123 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65 所孔子学院和713 个孔子课堂, 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教育” 21 世纪初,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一个独立学科的争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不断成熟。凭借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要求的多学科间的交叉性,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实践内容的丰富性,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 应运而生。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态势下,“国际汉语教育”的提法被学界所接受。“国际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关注的焦点是将汉语放置在国

国际传播

04国际传播 陈卫星、李智、罗青708 811 924 2011 复试参考书 03媒介与女性 刘利群 3.媒介与女性方向

2009 05媒介与女性 06国际传播 05刘利群 2007 女性 媒介与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与性别研究的交叉领域。在媒介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性别意识已经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媒介与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媒介与女性研究以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包括:本领域学术研究和传媒实践的历史脉络、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性别角度分析媒介工作者、媒介内容和媒介受众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本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促进大众传媒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推动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本研究方向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的优势国际平台,研究生可以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研究、实践工作,推动产学研综合发展。

本研究方向为各级各类传播媒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较强性别意识和丰富传媒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和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媒介实践和思考能力,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实际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4.国际传播方向 国际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基础及其优势而开创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其特色在于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传播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透视角度,并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交叉关系来对信息的跨国流动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传播学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形态的研究,(2)基于实证方法的政治传播和国际关系的研究,(3)国际传播学理论范式研究;(2)全球传播(传播的全球化)研究;(3)国际传播效果比较研究等。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国际传播的历史进程、行为主体、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效应,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等多个维度阐释国际传播现象,并注重运用量化性质的内容分析和受众调查方法以及质化性质的文本考证和田野方法,注重思考传播的主体性问题。 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运用国际传播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解决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能力,承担起对外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工作。 本研究方向的师资队伍完备,大多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理论修养高,业界经验丰富。在课程设置上,本研究方向以理论修养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除了为学生开设国际传播史、国际传播理论以及国际传播方法论等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中国政治与外交、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播、奥运传播、视觉传播、社会传播(或INGO传播)、跨国媒介经营与管理、传播全球化、国际政治营销(建设中)等课程,并开展生动活泼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际传播的总体态势,又能够运用多种理论范式对信息跨国传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为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国际传播 罗青 罗青 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教育背景 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

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探讨与感悟

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探讨与感悟 黎婷 (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401班) 一、背景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仿似一头沉睡中渐渐苏醒的雄师,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也一直保持着稳高的增长,不断展现着大国崛起的风范。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到汉语也正随之走向世界,在世界的许多角落,汉语也正悄然兴起。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千年的传承也渗透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对汉语的推广和传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所以需要专业的人才和系统性的教学方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历史上的推广和传播 汉语对外的推广和传播我们可以追溯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大汉帝国联合大月氏消灭匈奴,将汉语作为一种政治交流的工具,但是汉语还是得到了对外的传播。到了唐代,巍巍的大唐帝国威震四方,长安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汉语也随之对周围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日、中韩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也派出了多个遣唐使来学习中国文化,汉语的传播和推广日益兴盛。历经明清两朝之后,我们甚至看到了第一位站上哈佛讲台的中文教师——戈鲲化,他也编撰出了第一部中国人为西方人写的中国文化教材。 2、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推广和传播汉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陆续出台了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北京语言学院也为部分国家培养了一批懂汉语的专门人才。到了八十年代末,63所高校恢复或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40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汉语对外推广和传播真正实现了国际化。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国际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出了大规模双向趋势,相关的科研工作也相深处推进,汉语对外的教学工作也在蓬勃发展。 三、专业分析 1、专业发展历程 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开设了本科五年制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开设本科四年制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1986年,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硕士生。2013年,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合称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专业介绍

重视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 重视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研究 李宇明 进入新世纪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之一,是汉语带着橄榄枝在世界许多地区快速传播。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应重视对已有的相关实践进行经验总结,鉴往而明今。与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相关的实践有很多方面,主要的有:一、早年汉学在东西方的传播;二、华人华侨在海外的语言保持与发展;三、五十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一、早年汉学在东西方的传播 汉语至少从先秦就不停向四方蔓延,汉唐为盛,形成了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包括越南一带、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在内的“汉字文化圈”。汉语在亚洲地区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周边地区逐渐将汉语汉字民族化。一开始是引进汉文经典,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由之发韧。社会上层及知识界在学习汉文经典的同时,也逐渐用汉语文进行写作,转写政府公文等等。进而使用汉字记录本民族语言,为满足记录本民族语言的需求,还改变一些汉字的作用,并造出一些特殊的汉字,如越南的“字喃”,日本的“国字”等。此后,依照汉字的某种特点设计本民族文字,如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设计出假名,朝鲜仿照汉字的结构方式设计出谚文,且长期汉字同假名、谚文合用。直到今天,日文还夹用1945个当用汉字和若干人名用字,韩国也在使用1800左右个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在日语、朝鲜语(韩语)、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借词,虽然现在越南和朝鲜已经不用汉字。 汉语汉字的逐渐民族化,使得这些国家已经无法离开汉语汉字。日本每年都要举办汉字检定考试,受测人数已过200万。日本800多万部手机中有2/3可传输汉字短信,日本计算机公司生产的汉字字库的字体有2900余款,日本的一些小学在提倡诵读《论语》。韩国同朝鲜一样也曾经废除汉字,但是现今已理性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前总统金大中说:“韩国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无视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历史传统。”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识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汉字和汉字标记,规定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1在越南,以著名法学家范维义为代表的十多位专家联名上书越南教育部,建议在中小学开设汉语必修课。这一建议是对越南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问题长期反省的结果。汉语汉字,已经成为这些民族的文化根基,成为其民族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汉语起码在汉代已经传播到中亚,并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延伸到西亚和欧洲。但是西洋真正的汉学兴起,却是在马可·波罗之后中国文献、传教士关于中国状况及语言的报道源源不断地传之西方。特别是明朝中后期以来的一些传教士和学者,如罗明坚、利玛窦、金尼阁、瓦罗、马若瑟、雷慕沙、马礼逊、马士曼、艾约瑟、威妥玛、甲柏连孜、卫三畏、比丘林、叶合逊等人,对汉语、汉文献进行了许多研究,为西洋汉学的形成写下了富有特色的一页。西洋汉学同“汉字文化圈”不同,其形成主要是传教和语言文化的学术行为。其中有些人懂汉语,甚至还研究过汉语方言,可谓“中国通”;而有许多人并不会说汉语,甚至连中国都没有到过,他们多是借助文献、甚至是译文资料从事汉学研究。不懂或不怎么懂汉语口语而研究汉学,是西洋汉学的一个特色。当今,西洋汉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汉语口语和书面 1参见《环球时报》2007年6月7日第11版。 2见https://www.sodocs.net/doc/2f17463161.html,/user3/phoenixok/archives/2007/675825.html。

全媒体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布局反思

全媒体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布局反思 摘要: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工程,加大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战略布局和实施力度,使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有所提升,但由于依然用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理念进行网络时代的全球传播,重视中国国际媒体传播能力建设而轻视或忽略国内媒体的国际传播作用,重视传统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作用而轻视非官方及网络社会媒体的拓展和利用,重视中国国家媒体对外传播渠道的延伸而轻视境外本土化传播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重视自我宣传式的“灌输”,忽视传播内容与海外受众的关联性和接近性,虽然投入很大,但效果依然有限,值得反思。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CN61-1487-(2016)05-2-0043-04 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国际传播力成为国家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际传播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工程,加大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战略布局和实施力度,使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日益提升,但应该看到的是,由于对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认识不足,依然用传统媒体

时代的传播理念进行网络时代的全球传播,虽然投入很大,但效果依然有限,值得反思。 一、忽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全球化特点,依然将中国媒体分为国际媒体和国内媒体,重视中国国际媒体传播能力建设而轻视或忽略国内媒体的国际传播作用 中国媒体要产生世界影响力,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扩大中国媒体和国际受众的接触时间 和接触空间。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媒体的全球布局,就是为了解决国际用户媒体接触这个基本问题。据资料介绍,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信号已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 球各地落地入户,7个国际频道已在全球17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1]新华电视5个直属卫星台,一个英文台和中文台的节目信号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亿人口,并且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入户。[2]可以看出,由政府主导,以国家主流媒体为主体,以国家级的对外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战略支点,以空间上的“占领”“覆盖”为目标是中国政府国际传播战略布局的基本思路。但是,中国媒体境外布点这种传统的媒体国际扩张模式,不但投资大,运行和维护费用高,而且容易受到落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互联网技术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为后发国家及传播弱势 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快速便捷的、覆盖全球的国际传播平台,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f17463161.html, “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轶格王盟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2期 摘 ; ;要:近年来,不断增长变化的汉语学习需求对汉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开展汉语教学受到汉语教师与汉语学习者的共同重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教育不断发展并逐渐普及,汉语国际传播更多样化。本文从当前汉语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互联网+”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 ;“互联网+” ; ;应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传播是中国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宏观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汉语国际传播就是创新发展汉语国际传播事业,通过策略与模式创新,提高汉语国际传播效率。使汉语传播过程中师生互动更加紧密,使汉语及中国文化的魅力得以全面展示。 全球汉语热的发展使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关于“三教”的新问题,比如:汉语教师供不应求;目前各个国家所用的教材形式及种类比较少;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不够丰富灵活,学校的教学模式缺乏开放创新。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汉语国际传播的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有力支持着各行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受互联网影响的人群日渐增多,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变,越来越多学习者从线下实体学校转到线上虚拟课堂,一块屏幕就成为一个移动的学校。汉语国际传播不断尝试进行创新发展,以满足逐年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线上汉语远程学习平台、社交软件一对一教学、线上+线下等新兴教学方式蓬勃发展。 二、当前汉语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管理结构单一 目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管理和组织主体以教育部、文化部、侨办、汉办和孔子学院为主,组织管理机构单一,传播主体相对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很少。要对中国语言和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优化传播机构体系、扩展传播主体势在必行。然而,当前一些新主体却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经验及素质的缺乏,进展并不顺利。在这方面,以法语联盟为代表的西方语言文化

汉语国际传播的四个核心问题

汉语国际传播的四个核心问题 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汉语日趋国际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充分利用目前有利的形势,进一步推进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学专家学者当前思考的重点。我希望在本文厘清在中国境外推进汉语教学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根据新加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阐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要在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下,深化和完善已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必须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 1.汉语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变体? 2.各地汉语变体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如何? 3.在当地特定的社会语言条件下,怎样进行汉语教学? 4.面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汉语教学应做怎样的策略调整? 汉语早已不是一国一地的语言,早期的华人移民浪潮和时下中国人的留学热潮,使汉语使用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当汉语在某国某地使用时,受到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自然会形成独特的变体。新加坡汉语在海外称作“华语”就是其中的代表。长久以来,汉语传播的区域不广,汉语变体数量有限,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可以预见,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汉语变体。 任何一种语言在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变体。目前强势的世界语言英语所拥有的多种变体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甚至可以把未来汉语变体的多寡视为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鉴于此,应该对已有的汉语变体研究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总结,为未来研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要在某特定国家或地区继续推进汉语教学,就必须整理和分析当地汉语变体的特征,了解这些变体对当地人学习汉语造成的困难。对当地汉语变体的正确分析和总结,可以协助我们确定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以新加坡为例,当地的汉语变体无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已经逐渐形成了本身的特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语言特征采取无视的态度,势必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新加坡汉语教学界曾经独尊“正统”的汉语教学,强调一切向中国看齐。无论教材、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都采用全盘接受的拿来主义。实际上,新加坡汉语有其自身的特质,已为当地人所广泛接受和使用。强行推进钦定的“中原”标准汉语未必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倒不如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学习者原已熟悉的汉语变体,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新加坡在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引起各地区汉语教学专家学者的重视。

华为品牌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新闻与传播视听华为品牌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贾文文晋碧璇 摘要:华为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典型代表,其不仅在中国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在欧美等发达地区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本文重点研究华为品牌的国际传播策略,发现其国际传播的五大策略为与国际企业合作、地区差异传播、高端机型海外发布、邀请海外媒体访问、善用社交媒体,借此也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华为;国际化战略;企业品牌;国际传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国际传播不再只是政府或媒体主导的传播活动,企业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传播,不但能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对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也起着一定作用。 华为是中国最早进行国际传播的企业之一.在国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2018年《财富杂志怡布的世界企业500强名单中,华为再次无悬念上榜,排行72。从模仿起家,到跻身于国际三大电信系统供应商.华为的国际传播策略可圈可点。 一、中国企业的国际传播现状 在中国企业逐步国际化的今天,中国企业的国际传播能力普遍还比较弱,国际舆论和民众对其认可度和信任度还欠佳。2018年1月24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传播力研究团队”在京发布《中国国际传播力》系列报告,再次推出了中国企业、中国城市的国际传播力报告。报告显示,相较于前两年,2017年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力显著提升。无论是在入榜数量,还是在关注度、活跃度等方面中国企业均表现更佳.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为国际媒体所关注.今年入榜企业比2016年多了12家。其中,华为超过联想,位居榜首。 华为企业有如此强大的传播力与它自身的国际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它传播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华为企业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浪潮,立足于全世界,根据国际环境和国际形势不断调整全球战略,并把创新意识融入品牌血液中,从而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需要对城市的冰雪旅游品牌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再结合民众的时代需求进行融合,打造一个独具齐齐哈尔特色的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有比较明显的特色优势,例如扎龙雪地观鹤、鹤之汤温泉、昂昂溪冬捕节等,龙沙公园冰雪活动也是齐齐哈尔最具特色的冰雪旅游资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UGC短视频打造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齐齐哈尔冰雪旅游的特色,明确齐齐哈尔冰雪品牌形象的传播定位,并围绕这个定位整合相关资源要素,进行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 (二)借助UGC短视频,打造冰雪旅游信息化短视频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优势,整合区域冰雪旅游资源与路线,进行集中展示,以满足大众的冰雪旅游需求。借助UGC短视频来打造冰雪旅游信息化短视频平台,以短视频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旅游线路、景点介绍、旅游攻略等旅游信息,可以集中彰显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特色。 此外,还要将互动思维融入到冰雪旅游信息化短视频平台之中,可以将冰雪旅游宣传片、3D景区导览、虚拟动画等代表齐齐哈尔冰雪旅游的宣传短片在冰雪旅游信息化短视频平台上播放,同时增设弹幕等用户参与机制,使用户不仅能够参与互动,而且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城市冰雪旅游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借此来扩大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效果,逐步将冰雪旅游宣传通过冰雪旅游信息化短视频平台,提升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 (三)发挥UGC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建立完善的品牌传播体系 目前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还不是很迅速,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一些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品牌维护,这就使得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尚未形成一致的内核,这不利于打造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UGC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将UGC短视频的传播便利、互动性强的特点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优势相结合,以此建立起完善的品牌传播体系,从而促进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 四、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UGC短视频将成为未来传播的主要形态,运用UGC短视频打造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以提升其影响力,也是一个繁杂、动态的过程。用UGC短视频的方式传播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弥补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弊端,建立起了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完整体系,从而促进齐齐哈尔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使其传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荆丽娜.基于“互联网+”的哈尔滨冰雪旅游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J].冰雪运动,2016(01):59-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移动短视频对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20181023213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吴振军系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通讯作者:许畅,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讲师。) 视听2019.01I 175

藏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与策略

藏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与策略 摘要:中国藏族文化国际传播战略上需“顶层设计”,注重中国特色和藏族特色,立足全球化和新媒介生态环境现实,多管齐下;藏族文化国际传播策略上应主体多元化、专业化,容精华化,受众特定化,渠道整合化,效果可量化。 关键词:藏族文化;国际传播;战略;策略 2018 年是自治区成立周年,3年前自治区成立50 周年庆祝活动吸引了诸多中外媒体的报道,与此同时与有着密切关联的藏族文化又一次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藏族文化国际传播意义重大。那么在中国藏族文化国际传播时应采取怎样的战略和策略呢? 一、藏族文化国际传播战略 1、中央政府应高度重视,进行“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本来是一个工程学术语,但是现在已成为中国一个新的政治名词。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基于这种“顶层?O计”的原则和上述中国藏族文化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中央政府当然要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藏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藏族文化

国际传播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从中央政府的层面考虑如何统筹规划藏族文化国际传播,改变过去相对比较零散和缺乏系统的藏族文化国际传播的局面。在中央政府“顶层设计”的战略下,中国藏族文化的主要覆盖区域、、、等省区再进行协调落实藏族文化国际传播,争取在藏族文化国际传播中以“一个面孔,一种声音”传播藏族文化的精华。 2、中国藏族文化国际传播应注重中国特色和藏族特色 在战略层面,藏族文化国际传播一方面固然要适应传播目标国受众的需求;另一方面,藏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当然也不忘应坚持“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最后,藏族文化也具有自己独特性,如藏族文化中的佛教哲学为核心的观念文化、以《大藏经》为代表的经籍文化、政教合一为特点的制度文化、以活佛转世制度为特点的寺院僧侣文化、以颂扬神佛阐释佛理为主体的文学艺术、以礼佛、转经为主体的民俗文化等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开展国际传播中注意选择相应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 3、立足全球化和新媒介生态环境现实,从文化国际传播活动的整体来关照中国藏族文化国际传播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整合性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国藏族文化国际传播中我们不可能无视这种现实。另外,随着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史

世界汉语教育史 第一章导论 1.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对外汉语教育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史;国文华文教育史;国别汉语教育史;国外汉学史 2.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方法 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方法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 汉学史的研究方法 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3.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意义(论述) 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推动汉语的本体研究;加深海外汉学史和中外交流史的研究 第二章明清以前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背景:1.张骞通西域2.佛教的发源与传播 1.魏晋南北朝时期 教学对象:到中国弘法的印度和西域僧侣 中介语:月氏语、粟特语可能地点:河西走廊一带 2.隋唐时期 背景:始终依托于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主要通过三条渠道实现的:一是中外经济贸易,二是外国政府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三是宗教途径 唐代还初步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使得汉语的广泛传播具备了可能性 官派留学生制度 原因:1.综合国力:唐朝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威远扬,对日本和亚洲各国有巨大的吸引力 2.政治经济文化:外国人对中国的向往,希望向中国学习政治制度,文化和先进文化 3.政策:唐朝形成完整、宽松、优惠的留学生制度,一切费用都由中国政府提供 唐朝的留学生分为学问生:志在长期留学和深造的;请益生:入唐前在某一领域已有一定研究或造诣,来华进一步研修和研讨的留学生;环学生:遣唐使来华请益,并随遣唐使一同返国者 管理结构为鸿胪寺建立学籍档案,并按规定提供日常用品,安排食宿 国子监是唐朝的教育机关,负责留学生的机构 外国留学生在得到中国皇帝的批准后,一般在此读书,分别入太学、国子学或四门学学习 所学的课程主要有《礼记》《春秋》《左传》等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等中经,还要学习《尚书》《周易》《孝经》《论语》等经典 由于官学名额有限会有选拔,汉语便是一个重要考核内容 刚来的外国学生无法跟上正常教学速度,国子监经常派经学教师到鸿鹄寺进行讲学或辅导 (一)新罗来华在9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崔致远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构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构想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诉诸武力的代价日益昂贵,国际传播作为软权力的重要内容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意识由对抗转向服务和市场化;国际传播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这使得国家对国际传播的控制与管理难度增大。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定位应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突显新形势下的价值和意义,注重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公共外交、国家软权力之间的互动。中国国际传播的战略构想应实现从防御型向主动型国际传播理念的转变,完成国际传播策略的调整,在有效机制的保障下促进国际传播战略长期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传播;战略构想;中国软权力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体系的两极格局宣告终结,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力量逐步减弱;信息革命和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推动,资本、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使全球各地区均融入一个相互联系的国际体系。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其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通过国际分工与商业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使得国际体系的组织化程度日益紧密,这改变了国家之间信息传播的方式,深刻影响着国际传播的战略与策略。中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传播 经济全球化最初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罗马俱乐部报告”中提出,部分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应该从哥伦布发现美洲算起,然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发展得益于冷战的结束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市场深化的进一步推动。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当代国际关系体系转型,这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因素;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日新月异,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速提升,使得信息的传递克服了时间、成本、距离的多重限制,密切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全球市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动力,“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对所有的经济体而言,世界贸易更为重要”。[1]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逐步发展,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国际化,使得全球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国的事务和政策可以受到大洋彼岸其他国家的影响和牵制。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概念,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全球成为一个共同分享的社会空间,地区之间能够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复习提纲(DOC)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及类型 0.基本信息: (1)联合国工作语言: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阿拉伯语 (2)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 国家汉办: 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孔子学院: 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总干事为许琳女士。境外大学与国内高校合建孔子学院,境外中小学与国内高校合建孔子课堂。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所孔子课堂,遍及134个国家。 孔子学院的业务范围有:①开展汉语教学,②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③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④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⑤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等。 (3)对外汉语教学历程: ①初创阶段(1950=1961) 1951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开课 1952 首次向海外(保加利亚)派遣双语教师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1962-1966) 标志:1962: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③恢复阶段(20c70s初-70s后) ④蓬勃发展阶段(20c70s后-21c初)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提出并得到确认 ⑤跨越式发展阶段(2004年后) 2005“世界汉语教学大会”为标志,“请进来”“走出去” 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是“三教”问题,包括教师问题、教材问题和教法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问题。 1.二语习得 (1)概念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和外语:通常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母语有时候也指第一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本族语是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外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2)习得与学习的区别与联系……………见第9题 2. 心理学 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一张张静止画面看成连续电影。)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外语系08级11班刘靖馨 摘要:随着中国崛起于世界大国行列之中,“汉语热”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在全球化瞬息万变的风云场中,如何维护和有效传播汉语成为亟待我们的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国际化;专业化 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西欧、拉美、亚太等地区跨国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并运行,其中尤其以西欧共同体完成向欧盟的过渡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最具划时代意义。欧盟统一劳务市场的建立、管理和科技人员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要求各国高等学校加速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彼此了解,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等。这一切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欲制定这一进程中的各项“游戏”即竞争规则,则要求各国现代大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国内、也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以便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为本国占领一定数量的制高点,因此种种因素使中国对外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成为各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高人才与科技优势,长期保持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语言是人类情感交流,是思想沟通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是人们互相理解、发展友谊的桥梁,是国家、民族合作发展的纽带。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和哲学理念的最佳表达方式,无论是国家和人民的对外展示,还是外国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先从汉语入手。从对外教育的价值和发展趋势上分析,当前抓住时机加强并扩大对外汉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是国内外主观客观因素的需求,是知识全球化的需求,是全力推动留学生教育的需求。积极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因此,对外汉语,也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备受各国人所青睐的的语言。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文化的多元、趋新和融合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决定论;另一方面则是文化的对抗、逆反和泛滥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决定论。这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这种种状况表明,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其突出标志是文化的开放,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开放。开放就意味着多元化、趋新和融合,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抗、逆反和泛滥。所以,如何在这个矛盾的世界局势下是汉语发展的顺利,被更多各国人所接受、学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人就这个方面发表关于如何维护汉语的四方面的对策。 一,如何维护汉语 (1)维护汉语的重要策略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传播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事业。首先,要充分认识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化大环境。汉语热是国际需求的体现,我国软实力的提高是基本要求。其次,要认清汉语的国际地位和汉语国际传播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其三,要学习其它语言的世界传播经验,特别是英语和法语的世界传播策略。其四,要实现汉语的国际推广,应该以汉语教学为主体,媒介传播和民间传播相结合,作旗舰式的逐渐推进。研究最后认为,

国际广告传播策略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一)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营销时代的到来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这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型企业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始跨国性经营。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转向实施全球化经营策略,更深层次地把触角伸向全球市场。发展到本世纪初,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宰力量。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6.4万家跨国公司通过它们的85万个海外分支机构,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几乎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研究与开发投资已占全球研发投资的80%[1],跨国公司已经无处不在。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全球营销的兴起。全球营销指企业通过全球性布局与协调,使其在世界各地的营销活动一体化。开展全球营销的企业在评估市场机会和制定营销战略时,不能以国界为限,而应该放眼于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主动适应和利用环境的变化,为了加强竞争力以主宰全球市场,在观念上、行为上一步步走向全球化。 (二)品牌营销时代的到来及国际广告传播的广泛运用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即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而今,价格竞争己很难为跨国公司争取到最多的顾客,取而代之的是非价格竞争。当今世界,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成为培育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市场运营的轴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成为最锐利的武器。当今市场上的竞争已不仅仅集中于产品,而在更深刻的意义上集中于品牌。跨国公司品牌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已经超越产品和企业,并延伸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随着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培育品牌竞争力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之一。因此,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营销的重点则是树立和维护企业或产品的品牌形象。国际广告作为国际营销的重要一环在全球品牌塑造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跨国公司以全球一体化市场为目标,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广告宣传,使国际广告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国际广告活动遍布全球,一些世界著名品牌每时每刻都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告活动。因此,探讨国际广告传播的策略,提高跨国广告传播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成果 (一)关于国际广告传播标准化策略及本土化策略的特点分析及应用研究 跨国广告的标准化策略是指在所有的目标市场上采用一致的广告。广告标准化策略的支持者认为世界市场形式呈现越来越标准化的趋势,相似性和统一性的趋势将增强。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 Vol.33No.11 Nov.2012 第33卷第11期2012年11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国际广告传播策略研究综述 陈书杰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作为国际营销关键一环的广告也变得更加重要。国际广告传播与国内广告传播存在很大的不同,国际广告面对的是一个趋同和差异并存的市场。通讯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更加走向一体化,而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既保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统一形象,又能跨越文化等方面的障碍是国际广告传播中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广告;传播策略;标准化策略;本土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154-03 154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