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是一种高效的酶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它能够催化脂肪分子的水解反应,将复杂的脂肪分解成较小的脂肪酸和甘油,从而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促进医药品的吸收和代谢,改善化妆品的质地和效果。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筛选、培养、提取和纯化等步骤。首先,从大豆油中筛选出高效的脂肪酶菌株,通过培养和发酵,使其产生大量的脂肪酶。然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脂肪酶从菌体中提取出来,经过多次纯化和精炼,得到高纯度的脂肪酶制剂。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的应用非常广泛。在食品工业中,它可以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油脂制品等的加工过程中,改善产品的质地、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医药领域,它可以用于制备脂肪酸甘油酯类药物,促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在化妆品行业中,它可以用于制备乳液、霜、膏等产品,改善产品的质地和效果。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的优点在于其高效、安全、环保。相比传统的化学方法,它不需要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负面影响。同时,它的催化效率高,反应速度快,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大豆油精炼脂肪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酶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它将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酶法提取大豆油的改进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酶法提取大豆油的改进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毕业设计外文参考文献译文本 2013届 译文题目:Improvement of Soybean Oil Solvent Extraction through Enzymatic Pretreatment 酶法提取大豆油的改进 设计题目:1500T/D棉籽预处理压榨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酶法提取大豆油的改进 摘要: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多酶的水解作用作为预处理期间一个改善大豆油的溶剂萃取的选择以及它对传统工艺的适应结果。酶的作用使得含油细胞结构降解。对于提取物,产量和出油率的提高的预期得以实现。大豆饼粕作为油料,正己烷作为溶剂。最佳的温度,pH值和浸出时间,每一个固体的扩散系数都已经作了估计。溶剂输送出来进入溶剂储藏罐中,油量是由时间决定的,数学模型足以用来描述这个系统。对于大豆粕和饼的浸出,获得的最佳条件分别是pH值为5.4,温度为38℃,进出时间为9.7个小时以及PH值为5.8,温度为44℃,进出时间为5.8个小时。氢化植物油固体展现出更高的产量。扩散系数估计在10-11 与10-10之间。氢化植物油固体拥有最大的扩散系数。在大豆粕和大豆饼的浸出器里分别得到0.73克油每毫升和0.7克油每毫升,氢轻化植物油固体展现出更高的产量。酶的催化提高了出油速率和出油量。提议的模型被证明是适用的。 1 简介 种子油类代表着70%的全球有产品,其中的30%是大豆油。菜籽是出口阿根廷最重要的物料。 在菜籽中,细胞中的液泡含有油,细胞壁和液泡都必须被打破以达到改进溶剂提取效果。因此,为了油最大限度的复原,在溶剂浸出前对油料的预处理是很严格的。通过这种方法,大豆种子的细胞结构在适当酶的作用下,其水解作用将提高渗透率,因而提高浸出质量。工业用途包含的酶处理阶段对于传统工艺没有明显变化。通过这种方法使油释放出来将会获得更高的浸出产量和更少的有机溶剂使用。 在溶剂浸出过程中,经预处理后的油料(多空的固体模型)与纯溶剂或者混合溶剂相接处将油从固体模型中转运到液体介质中。然而浸出的原理相对简单,过程却是一个复杂过程。为了描述这个过程,包含的大量的油转移现象和在固体大豆以及正己烷中的对其可能的阻力都应该分析。这个过程包含几个现象:由于油料中孔穴的溶剂被阻塞和外部溶剂形成的对流机制,油通过内部空穴扩散到表面,然后到达大量液体当中。由于被萃取的油被包含于含有被阻塞溶剂的网状不溶固体中,扩撒主要发生在被阻塞溶剂和固体之间,因为固体模型存在三步性的运输而严重影响了浸出速率。 浸出速率和散布性固体运输可以用方程式表述,那个方程式预测,油的转运与料粒的体积和固液接触

脂肪酶综述

脂肪酶综述 摘要:脂肪酶(Triacylglycerol lipase E C3.1.1.3)是广泛存在的一种酶,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油水界面上,脂肪酶催化三酰甘油的酯键水解,释放更少酯键的甘油酯或甘油及脂肪酸。脂肪酶反应条件温和,具有优良的立体选择性,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食品、皮革、医药、饲料和洗涤剂等许多工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脂肪酶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字:脂肪酶性质来源应用

一、脂肪酶简介 脂肪酶即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它催化天然底物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脂肪酶基本组成单位仅为氨基酸,通常只有一条多肽链。它的催化活性仅仅决定于它的蛋白质结构。它是分解脂肪的酶。在动植物体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催化如下反应:甘油三酯+ 水= 甘油+ 游离脂肪酸。它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只作用于异相系统,即在油(或脂) 一水界面上作用,对均匀分散的或水溶性底物无作用即使作用也极缓慢,因此脂肪酶也可说是专门在异相系统或水不溶性系统的油(脂) —水界面上水解酯的酶。 二、脂肪酶的来源 脂肪酶广泛的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植物中含脂肪酶较多的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如蓖麻籽、油菜籽,当油料种子发芽时,脂肪酶能与其他的酶协同发挥作用催化分解油脂类物质生成糖类,提供种子生根发芽所必需的养料和能量;动物体内含脂肪酶较多的是高等动物的胰脏和脂肪组织,在肠液中含有少量的脂肪酶,用于补充胰脂肪酶对脂肪消化的不足,在肉食动物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丁酸甘油酯酶。在动物体内,各类脂肪酶控制着消化、吸收、脂肪重建和脂蛋白代谢等过程;细菌、真菌和酵母中的脂肪酶含量更为丰富(Pandey等)。由于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易发生遗传变异,具有比动植物更广的作用p H、作用温度范围以及底物专一性,且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一般都是分泌性的胞外酶,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和获得高纯度样品,因此微生物脂肪酶是工业用脂肪酶的重要来源,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脂肪酶的性质 1.脂肪酶的理化性质 脂肪酶是一类具有多种催化能力的酶,可以催化三酰甘油酯及其他一些水 不溶性酯类的水解、醇解、酯化、转酯化及酯类的逆向合成反应,除此之外还表现出其他一些酶的活性,如磷脂酶、溶血磷脂酶、胆固醇酯酶、酰肽水解酶活性等。脂肪酶不同活性的发挥依赖于反应体系的特点,如在油水界面促进酯水解,而在有机相中可以酶促合成和酯交换。 脂肪酶的性质研究主要包括最适温度与pH、温度与pH稳定性、底物特异性等几个方面。迄今,已分离、纯化了大量的微生物脂肪酶,并研究了其性质,它们在分子量、最适pH、最适温度、pH和热稳定性、等电点和其他生化性质 方面存在不同。总体而言,微生物脂肪酶具有比动植物脂肪酶更广的作用pH、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反应上的应1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反应上的应用 作者:彭成银班级:10食品科学与工程班学号:1002061004 摘要:利用脂肪酶催化油脂水解反应,实现豆油脱臭馏份中甘油酯的水解分离,以利于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其中,选择的脂肪酶为解脂假丝酵母,本文对脂肪酶用量、油水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并论述目前国内应用量最大、发展最迅速的碱性脂肪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脂肪酶油脂水解碱性脂肪酶脱臭馏份 引言:脂肪酶作为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基础原料,需求量很大。通常采用的生产路线有Col-gate-Emery优质高温蒸汽裂解法,中压皂化及化学催化法,但效率较低。植物油脱臭馏出物是提取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宝贵资源。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从40年代就开始探索天然维生素E与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植物油脱臭馏份(Deodorized distillate)主要含有游离脂肪酸、甘油酯、甾醇、维生素E及烃类物质等天然成分。其中,甘油酯的分离极为关键,因为甘油脂的大量存在会给其后的高真空蒸馏或分子蒸馏带来困难,同时也影响甾醇的结晶分离及产品质量。国外多采用皂化法和酯交换法来分解并除去甘油酯。然而,皂化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酯交换也必须加碱催化,而维生素E在强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分解,从而降低了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收率,也给工艺设计和生产操作带来困难。 正文:1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上的应用 脂肪酶催化油脂水解反应分解甘油酯,是一种简捷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酶反应温度不高,专一性强,有助于减少副反应,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收率。脂肪酶是将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酶,具有对油水界面的亲和力,并能在油水界面上以高催化速率水解不溶于水的油脂。脂肪酶的天然产物(催化对象)是油脂,它必需与底物结合才能起催化作用。但是,这种酶—底物复合体中是不会存在亲脂结合的,因为酶是水溶性的,而底物(油脂)不溶于水。因此,脂肪酶水解反应只能发生在油水界面上。为了是脂肪酶充分利用,需要利用搅拌或振荡来产生足够大的界面,有时甚至需要加入乳化剂,以利于两相的分散。 利用脂肪酶进行油脂水解是脂肪酶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脂肪酸多种类型的衍生物可广泛用作洗涤剂、药品、化妆品、塑料润滑剂、防霉剂、静电防止剂、造纸工业脱墨剂、脱树脂剂、印刷油墨、染料、纺织工业精炼洗净剂、柔软剂、防水剂、食品乳化剂、农用乳剂和消泡剂等的原料。工业上脂肪酸的生产有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进行化学合成及以油脂为原料进行水解两条途径。虽然前一条途径所需成本低,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随着食品洗涤剂、食品乳化剂、化妆品、药品等方面应用的发展,需要天然脂肪酸作为中问原料。同时,由于油脂是农副业产品,易于再生,我国素有农业大国之称,近年来油料作物生产飞速发展,利用油脂生产脂肪酸是有广泛基础的酯法油脂水解有以下方面: 1.1通过添加某些试剂来提高油脂水解率

脂肪酶分解油脂实验报告

脂肪酶分解油脂试验汇报 一、试验目的 使用本公司生产脂肪酶催化油脂分解,研究最适脂肪酶添加量、最适PH、温度、反应时间。 二、试验理论基础 脂肪酶催化三酰甘油酯及其他一些水不溶性酯类的水解、醇解、酯化、转酯化及酯类的逆向合成反应。 三、试验材料 大豆油、脂肪酶(酶活10万单位)、聚乙烯醇、去离子水、氢氧化钠、酚酞、高速搅拌机、恒温摇床、PH计、分析天平、三角瓶; 四、实验步骤 1.量取10ml油脂,10ml聚乙烯醇,高速搅拌机中搅拌至油脂 完全分散至聚乙烯醇中; 2.量取30ml去离子水,加入到1体系中,高速搅拌形成稳定乳 化体系; 3.NaoH溶液调节PH值,加入一定量脂肪酶,震荡。 4.放入40℃、150r/min恒温摇床反应一定时间后,用 0.1mol/LNaoH 滴定测定脂肪酸含量。 五、实验结论 1.脂肪酶最适反应PH为7.5。 PH为7-8时,反应结束上层颜色黄色加深,下层颜色接近透明,

其中经脂肪酸测定,PH为7.5时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他反应PH 值上层颜色仍接近乳白色。 2.脂肪酶最适反应时间为24h左右 PH为7.5的条件下,酶的添加量取800PPm,考察最适反应时间24、 36、48h。经脂肪酸含量测定24-48h脂肪酸含量相差不大,可取 最短时间。 3.脂肪酶最佳添加量为600ppm左右。 分别取300-800ppm浓度梯度进行脂肪酶添加量考察。经脂肪酸含量测定600ppm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 六、试验不足 1.由于本试验周期较长,规定试验时间较短,试验器材有限,最佳 反应温度考察未进行,试验取经验值40±0.2℃。 2.重复性试验次数较少,不具备完全说服力。 3.试验紧靠肉眼观察和单一脂肪酸含量测定,数据片面,影响试验 未知因素较多,实验过程仍需优化,结果仍需验证。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及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及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及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摘要:脂肪酶是一类催化脂肪水解的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本文旨在概述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方法以及如何克隆和表达脂肪酶基因。通过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其基因表达,可以为大规模生产纯脂肪酶提供基础。 1. 引言 脂肪酶是一种催化脂质的水解反应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它们通过将脂肪酯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寻找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并将其脂肪酶基因克隆和表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 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动物消化系统等环境中。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筛选法、改进筛选法和基因工程筛选法。 2.1 直接筛选法 直接筛选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微生物菌株进行培养,然后检测菌液中产酶能力。其中,利用酶抑制剂和显色剂的方法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操作。 2.2 改进筛选法 改进筛选法通过加入酶诱导剂、化合物诱导剂和高浓度含油样品等方式,提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菌株筛选效果。例如,可使用大豆油、浓缩桔子油等作为诱导剂,增强菌株胞外酶的产酶能力。

2.3 基因工程筛选法 基因工程筛选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脂肪酶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宿主菌株中,使其表达目标基因并产生脂肪酶。这种方式可通过对基因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脂肪酶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基因工程筛选法还可以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提高筛选效率。 3.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是关键步骤,它们可以为脂肪酶的高效生产提供基础。 3.1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可以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等方法实现。首先,从目标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或环境DNA 中提取目标基因的DNA序列。然后,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得到目标基因的DNA片段。最后,将PCR产物与目标载体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载体。 3.2 脂肪酶基因的表达 脂肪酶基因的表达可以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原核表达系统具有高效、易于操作的优点,如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真核表达系统则可以实现蛋白质的正确结构和活性,并能够进行糖基化修饰等。 4. 总结与展望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是脂肪酶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筛选和表达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可以为脂肪酶的高效生产提供基础。未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将会更加深入和完善。

大豆油基天然酯

大豆油基天然酯 1. 引言 大豆油基天然酯是一种由大豆油制备而成的生物基酯类化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和工业等领域。本文将介绍大豆油基天然酯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制备方法 大豆油基天然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酯交换法和酶催化法两种。 2.1 酯交换法 酯交换法是将大豆油与甲醇等低碳链醇反应生成甲酸甲酯,再与长碳链醇进行反应得到大豆油基天然酯。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使用催化剂,并且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 2.2 酶催化法 酶催化法是利用生物催化剂(如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甲醇反应生成甲酸甲酯,再与长碳链醇反应得到大豆油基天然酯。该方法无需使用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但成本较高。 3. 性质 大豆油基天然酯具有以下主要性质: •物理性质:大豆油基天然酯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溶性。 •化学性质:大豆油基天然酯是一种脂肪酸甲酯,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它可以与多种化合物反应,如酸、碱、氧化剂等。 •环境友好性:大豆油基天然酯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化合物,对环境无毒害。 4. 应用领域 4.1 食品工业 大豆油基天然酯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它还可以用作植物油替代品,在烘焙、调味品和制作甜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2 化妆品工业 大豆油基天然酯在化妆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作为乳化剂、润滑剂和防腐剂,用于制备各种护肤品、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由于其良好的渗透性和稳定性,它可以改善产品的使用感受并延长其保质期。 4.3 医药工业 大豆油基天然酯在医药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载体和溶剂。它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并且与多种药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它还可以用于制备缓释控释型药物,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4.4 工业应用 大豆油基天然酯在工业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它可以作为润滑剂、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等功能添加剂,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品和金属加工等行业。由于其环境友好性,使用大豆油基天然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结论 大豆油基天然酯是一种具有良好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的生物基酯类化合物。它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酯交换法和酶催化法。大豆油基天然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和工业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大豆油基天然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脂肪酶Novozym435改性大豆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脂肪酶Novozym435改性大豆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潘树鑫;张大斌;王玥;向檬;曹阳;胡裕庚 【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 【年(卷),期】2022(47)3 【摘要】为提高食用大豆油作为润滑剂的抗磨性能,在超声振动条件下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作为催化剂使食用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甲醇进行环氧化反应,在温和反应环境下合成一种改性大豆油。利用红外、拉曼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同步热分析仪TG-DSC考察其热氧化稳定性,在四球机上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表面轮廓仪、拉曼光谱分析摩擦磨斑表面的微观形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大豆油的酸值、碘值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热氧化稳定性增强;同时其抗磨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磨斑直径降低了25.56%,磨损体积减少了54.18%。改性大豆油优异的抗磨性能主要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及磨损表面生成的有序润滑薄膜有关;由于其热氧化性能的提升,形成的有序润滑薄膜在润滑过程中作用时间大大增加,从而更加有效地抵抗摩擦过程中的磨损。 【总页数】7页(P89-95) 【作者】潘树鑫;张大斌;王玥;向檬;曹阳;胡裕庚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贵州省机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工程实训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7.1 【相关文献】 1.酰胺型改性蓖麻油润滑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和钢-铝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含氮、氧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和钢-铝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SACF纤维改性半金属摩擦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4.酰胺型改性蓖麻油润滑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和钢-铝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改性玄武岩纤维增强橡胶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天然V-E提纯的酶法预处理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天然V_E提纯的酶法预处理天然V_E作为天然的保健品,相比于合成V_E在手性纯度、生物活性、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大豆油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最重要的商品植物油,而其脱臭过程产生的馏出物中V_E含量一般在6.0~12.0%。 工业上,一般采用分子蒸馏法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纯天然V_E,而由于 其中的游离脂肪酸沸点和V_E相近,在蒸馏前必须将其转化为脂肪酸甲酯以降低其沸点而有利分离。本文首先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SODD)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测得其酸值为75.03±0.34 mg KOH/g、皂化值为159.65±1.14 mg KOH/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1.976±0.018%以及V_E的含量为6.02±0.08%;另外还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了酶法水解处理,调节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以便于在后续的酶法酯化过程中提供不同初始酸值的原料,优化后的水解条件为:缓冲液量30%、pH 8.2、酶量25 U/g-底物、45℃、200 rpm/min水浴摇床振荡反应12 h,水解后酸值为102.74±0.45 mgKOH/g。 其次在无有机溶剂体系中,利用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lipase)催化游离脂肪酸与甲醇反应,通过各单因素实验考察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水含量、酶用量和温度三个对甲酯化影响最大的因素,并进一步通过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水含量21.05%,pH 8.2、甲醇4M(mol:mol 游离脂肪酸)分四步等量添加(间隔3h)、酶用量115.45 U/g-底物、反应温度28.95℃和时间18h,此时酸值下降率达到93.85%,相比于优化前有一定的提高。重复五次的验证试验,酸值降低率为93.68±0.28%,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情况良好。 而反应后所得的油料中,天然V_E的含量为5.86±0.28%,相比原料中所含的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王冬梅;雒晓芳;程燕;高健;闫红梅 【摘要】从学校餐厅下水道废水中筛选获得7株脂肪酶生产菌,其中菌株X2产酶活性最高,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株X2的产酶条件,最适产酶条件为大豆油10.0 g·L-1、蛋白胨5.0 g·L-1、初始pH 7.0、摇床转速150 r·min-1、培养温度35℃、接种量3%,X2的脂肪酶酶活达42 U·mL-1. 【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49)003 【总页数】5页(P87-91) 【关键词】脂肪酶生产菌;筛选;产酶条件;优化 【作者】王冬梅;雒晓芳;程燕;高健;闫红梅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实验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实验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实验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6 脂肪酶(Lipaes,EC3.1.1.3)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不仅能催化油脂水解产

生甘油和脂肪酸,还能催化有机相中的酯合成和酯交换反应,生产许多重要原料,在油脂加工、有机合成、乳品工业、造纸、新型生物能源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1-3].脂肪酶在微生物界的分布很广,据估计约65个属的微生物能产 脂肪酶,但产酶量高的菌株却不多.不断筛选具有高活力的脂肪酶生产菌株可扩展 脂肪酶的应用研究,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和产酶条件的优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对餐厅废水进行富集驯化培养,以期筛选得到高效脂肪酶生产菌株,并优化其产酶条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样 样品采自西北民族大学餐厅下水道废水. 1.2 培养基及试剂 富集培养基(g·L-1):酵母膏2g,大豆油5g,K2HPO41g,MgSO4·7H2O 0.1g,(NH4)2SO4 1g,NaC1 0.5g,pH 7.0. 驯化培养基(g·L-1):(NH4)2SO42.0g,K2HPO41.0g,KH2PO41.0g,Na2HPO41.0g,NaCl 0.5g,MgSO4·7H2O 0.5g,pH7.0.大豆油由5.0g·L-1 依次增加至20.0g·L-1. 选择性平板培养基(g·L-1):酵母粉0.5g,(NH4)2SO40.5g, K2HPO40.3g,NaCl 0.5g,MgSO4·7H2O 0.2g,琼脂20.0g,pH7.0.将上述溶液灭菌冷却至60℃左右加入均质后的2%的三丁酸甘油酯溶液(V三丁酸甘油 酯∶V2%聚乙烯醇=1∶3),用紫外灯照射灭菌30min以上备用. 种子培养基(g·L-1):蛋白胨10.0g,酵母膏5g,NaCl 5.0g. 产酶培养基(g·L-1):大豆油 5.0g,(NH4)2SO42.0g,MgSO4·7H2O 3.0g,K2HPO4 1.0g,胆汁1.0g. 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脂肪酶实验方案

脂肪酶实验方案 富集培养基( %) :酵母膏0. 02 , Na2HPO4 0.35 , K2HPO4 0. 15 , MgSO4·7H2O 0. 05 , NaCl 0.05 , 橄榄油1. 0 , pH 7. 0. 溴甲酚紫筛选平板分离培养基 ( %) : 牛肉膏0. 5 , 蛋白胨1. 0 , NaCl 0. 5 ,葡萄糖0. 3 ,聚乙烯醇1. 0 ,橄榄油2. 5 , 琼脂1. 5 ;灭菌后加入过滤灭菌的溴甲酚紫(50 mg/ 100 mL) 0. 4 mL , pH 6. 0 ,7.0 ,8. 0. 种子培养基( %) :葡萄糖 2. 0 , (NH4 ) 2SO4 0.5 , K2HPO4 0. 1 ,MgSO4·7H2O 0. 05 , 蛋白胨2. 5 ,橄榄油1. 0 , pH 7. 0. 发酵培养基( %) :蛋白胨2. 0 , 蔗糖0. 5 , 橄榄油1. 0 , (NH4 ) 2SO4 0. 1 , MgSO4 〃7H2O 0. 05 ,K2HPO4 0. 1 ,pH 自然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将细菌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上,于30 ℃,200 r/ min 摇床培养24 h,划线于溴甲酚紫筛选平板分离培养基上。观察已生长的菌落周围有无透明圈,有红色水解圈的菌落对应的菌株即为产脂肪酶菌株。 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1)产脂肪酶菌株发酵培养:将产脂肪酶菌液按 1 %的接种量接入50 mL 发酵培养基中(250 mL 三角瓶) ,30 ℃,200 r/ min 摇床培养48 h; (2)上清液的制备:经6000 rpm/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用0.20 μm滤膜对上清液过滤除菌,滤液分装后-20℃保存待用;(3)(i)度法测定各菌株产酶相对大小:在pH7.5, 30℃条件下, 每分钟释放 1 μmol 对-硝基酚( ρ- nitrophenol) 所需的酶量, 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脂肪酶催化对- 棕榈酸硝基苯酯分解产生ρ- nitrophenol, 在该过程中不断测定其光吸收值的变化。根据单位时间产生ρ- nitrophenol 的量来反应脂肪酶的活力。(本实验采用如下方法:分别向各菌株等量上清液中加入等量过量的对- 棕榈酸硝基苯酯,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测定其光吸收值的变化,根据吸光值变化幅度确定产酶量大小。) [A液:16.5mmol/L的对硝基苯棕搁酸酯(p一NPP)的异丙醇溶液(冷藏,两周内使用)。B液:含有0.4%Trilonx一100和0.1%阿拉伯树胶的50mmol/L的Tris一HCI缓冲液(pH8.0)。测定时,将相应的A液与B液1:9混和,取100ul适当浓度的酶液加人900ul的上述混和液

脂肪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脂肪酶在食品工业上的 应用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脂肪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摘要:脂肪酶是一种既可催化水解反应又可催化合成反应的生物催化剂。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肪酶的来源、结构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脂肪酶根据来源分为内源性脂肪酶和外源性脂肪酶。并介绍了加入外源性脂肪酶对腌肉制品和乳制品风味的影响。 关键字:脂肪酶;来源;结构;食品 前言 脂肪酶((lipase,3.1.1全称为甘油三酰酯水解酶,其基本功能是催化甘油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酶广泛存在动物、植物种子和微生物中[1]。动物体内含脂肪酶较多的是高等动物的胰脏和脂肪组织等,而植物中含脂肪酶较多的是油料作物的种子。而微生物脂肪酶种类最多,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和霉菌中,最易获得和大规模生产,且具有比动植物脂肪酶更广泛的pH、温度适应性,因此是工业用脂肪酶的重要来源。脂肪酶分为碱性脂肪酶、中性脂肪酶和酸性脂肪酶。溶酶体酸性脂肪酶可水解中性脂肪,如甘油酯和胆固醇,最适pH 值—。碱性脂肪酶水解二、三酰甘油酯,最适pH值—。有研究者认为中性脂肪酶是激素依赖型脂肪酶,最适 pH 为中性。脂肪酶作为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制革、饲料、洗涤、油酯化工等传统工业领域[4]。在乳制品中添脂肪酶,奶酪中的酸、酯类(十四酸乙酯除外)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有所增加,辛酸、己酸、癸酸等含量增加明显[5]。在腌肉制品中添加脂肪酶可以使脂肪在较短的时间内分解,会对快速腌肉制品的风味有很大贡献,加快腌肉制品的成熟[6]。 1 脂肪酶的来源与结构特性

脂肪酶的来源 食品中脂肪酶可以分为内源性脂肪酶和外源性脂肪酶。内源性脂肪酶主要存在动物的脂肪和肌肉组织中以及植物的油料种子中。外源性脂肪酶主要是通过微生物产生的,根据产脂肪酶微生物的不同,脂肪酶可以分为细菌性脂肪酶和真菌性脂肪酶。细菌性脂肪酶大多数是胞外酶易于生成。细菌脂肪酶大多数是碱性脂肪酶, 且在 pH4~11、温度 30℃~60℃间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大多数细菌脂肪酶是糖蛋白,但也有些细菌胞外脂肪酶是脂蛋白[7]。目前商业化的菌株有: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lipase)、葡萄球菌脂肪酶(Staphylococcus lipase)、芽胞杆菌脂肪酶(Bacillus lipase)等6大类。真菌脂肪酶具有温度和pH稳定性、底物特异性以及在有机溶剂中具有高活性,提取成本较低等优点。目前商业化的真菌脂肪酶有:黑曲霉 ( Aspergillus niger) ,米曲霉( Thermomyces Lanuginosus) , 高温毛壳霉( Humicolalanuginosa) , 米赫毛霉 ( Mucor miehei) , 少根根霉( Rhizopus arrhizus) , 德氏根霉 ( Rhizopus delemar) ,日本根霉( Rhizopus japonicus) , 雪白根霉( Rhizopusniveus) , 米根霉 ( Rhizopus oryzae) , 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 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柱状假丝酵母( Candida cylindracea)[8]。 脂肪酶的结构特性 不同类型的脂肪酶具有非常相似的立体结构。脂肪酶的氨基酸顺序可能有较大的差别,但却具有相似的折叠方式和活性中心。一般地,脂肪酶的多肽链折叠成两个结构域,即N—末端和C—末端结构域。几乎所有的脂肪酶的活性部位都有组氨酸(His)、色氨酸(Ser)、天冬氨酸(Asp)组成[9]。通常情况下,脂肪酶的活性部位被一个螺旋片段(又称为“盖子”)所包住。在底物(如醇、酸或醋等)存在的

rProROL脂肪酶催化大豆油水解反应的半经验动力学模型

rProROL脂肪酶催化大豆油水解反应的半经验动力学模型覃小丽;李道明;王永华;钟金锋 【摘要】以大豆油水解反应为模型,考察了缓冲液pH(5.0 ~7.0)及其添加量(5%~30%)、酶添加量(10 ~ 50U/g)和反应温度(30 ~50℃)对rProROL脂肪酶(recombinant Rhizopus oryzae lipase with prosequence,rProROL)催化大豆油水解的影响,并基于反应条件假设该酶促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建立了酶催化大豆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水解反应的半经验动力学模型(Hr=Hri×(1-e-kt)+ Hr),并通过规划求解得到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方程系数.结果显示,通过对比TAG水解率的实验实测值与由动力学方程计算的预测值,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1,验证了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不同反应条件对方程系数(k、Hri、Hr)的影响程度各不同,反映了该酶催化大豆油水解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k)及TAG水解程度的变化规律,为该酶催化大豆油水解过程优化控制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16(042)006 【总页数】6页(P67-72) 【关键词】rProROL脂肪酶;水解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动力学模型 【作者】覃小丽;李道明;王永华;钟金锋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油脂水解是脂肪酸生产的重要途径。目前,油脂水解的方法主要有高压蒸汽裂解法、化学催化剂催化法和生物酶法。然而,高压蒸汽水解法存在反应温度和压力高(250 ℃,70 bar)、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等弱点;化学法对设备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酸对脂肪酸盐进行酸化。因酶法催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特异性强、设备要求低、工艺绿色化等优越性,其广泛用于研究油脂改性。酶法催化油脂水解生产脂肪酸成为油脂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多种不同来源的脂肪酶被用于催化天然油脂水解制取脂肪酸[1]。近期,Alves等[2]研究显示,单种酶(Novozym 435、Lipozyme TL-IM和Lipozyme RM-IM)催化大豆油水解的水解率(<50%,70 h)较低,但复合酶(80%Lipozyme RM-IM和20% Novozym 435)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油的水解率(>80%,24 h)。然而,脂肪酶的生产成本较高和催化效率仍是酶法催化油脂水解工业化生产脂肪酸的技术障碍。因此,对现有脂肪酶的基因序列改造,以获得高产量和优异的催化性质(高活性、高稳定性等)的重组脂肪酶,这对生物酶法改性油脂具有重要意义。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脂肪酶广 泛用于酯交换反应,但天然酶的表达量少、酶活低。国内外学者在Rhizopus oryzae脂肪酶基因克隆及在不同微生物中表达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3-4]。WANG 等[5]构建了Rhizopus oryzae脂肪酶前肽基因序列与成熟肽基因序列(Rhizopus oryzae lipase with prosequence,ProROL),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表达,获得高产率的该重组脂肪酶(recombinant Rhizopus oryzae lipase with prosequence,rProROL);结果显示该重组脂肪酶对多种油脂(棕榈油、大 豆油、菜籽油等)具有较高的水解活性。rProROL在催化醇解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中显示较好的稳定性[6],并可用于催化酸解反应制备结构酯[7-8]。然而,对rProROL脂肪酶在催化油脂水解制备脂肪酸方面的报道较少。 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与Palatase 20000L脂肪酶(通常对催化油脂水解具有良好

脂肪酶发酵工艺

湖北大学 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 题目脂肪酶的发酵工艺 专业年级08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文乐雷 学号**************** 指导老师…….. 2011 年 5 月 24 日

目录 1.脂肪酶的简介 (2) 1.1脂肪酶的定义 (2) 1.2脂肪酶催化的反应 (2) 1.3脂肪酶的结构特点 (2) 1.4脂肪酶的特性 (2) 1.5脂肪酶的来源 (2) 2.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方法 (2) 2.1筛选路线 (2) 2.2初筛方法 (2) 2.3复筛方法—摇瓶培养 (3) 3.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3) 3.1酸碱滴定法 (3) 3.2对硝基苯酯法 (3) 4.产脂肪酶微生物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 5.脂肪酶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图 (4) 6.南极假丝酵母生产脂肪酶 (4) 6.1菌种、培养基及试剂仪器 (4) 6.2发酵过程 (4) 6.3 脂肪酶的热稳定性和 pH稳定性测 (4) 6.4南极假丝酵母生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 (4) 7.脂肪酶发酵生产过程 (5) 7.1分批发酵 (5) 7.2反复分批发酵 (5) 7.3补料分批发酵 (5) 7.4连续发酵 (5) 8.脂肪酶的固定化 (5) 8.1固定化脂肪酶的优、缺点 (5) 8.2脂肪酶固定化方法 (5) 9.双水相体系提取脂肪酶 (6) 9.1材料 (6) 9.2分析内容 (6) 9.3硫酸铵的定量分析 (6) 9.4试剂配制 (6) 9.5相图节线制作 (6) 9.6双水相体系制备 (6) 10.脂肪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6) 10.1三酰甘油水解 (6) 10.2 三酰甘油的改性 (7) 10.3催熟和发酵 (7) 10.4脂类合成 (7) 11.脂肪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7) 11.1脂肪酶在纺织物中的应用 (7) 11.2脂肪酶的医学应用 (7) 11.3脂肪酶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7 11.4脂肪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7) 11.5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8)

脂肪酶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脂肪酶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2班周明 20091525 摘要:酶的固定化是生物技术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脂肪酶能发生催化水解、醇解、酯化、酯交换等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而由于脂肪酶的特性,其能否工业化利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固定化技术的成功与否,酶的固定化方法是酶固定化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固定化脂肪酶由于其易与底物分离且可重复使用而备受关注。为此,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固定化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对酶的性质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固定化脂肪酶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固定化方法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固定化;脂肪酶;载体材料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ipase immobilized Abstract:Of enzyme fixed is in th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field of the most active.Fat enzymes would happen catalytic water and alcohol, ester, ester exchange for is a major catalyst of biological.And the fat, the enzymes can be very much depends on the use of technology on the success of the enzyme is a fixed set of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important research.Into a fatty because of the enzymes that are and separate and can reuse have a major concern.The common immobilization methods were generally introduced including physical adsorption, covalent cross-linking method and entrapment method. Different immobilization method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nzyme.Of the few years, the enzymes a study of the review, as a further explore the method provides research. Keywords:immobilization; lipase; carrier 脂肪酶(Lipase EC3.1.1.3,甘油酯水解酶)是一类特殊的酰基水解酶它的底物是油脂其水解部位是油脂中脂肪酸和甘油相连接的酯键[1];人们对脂肪酶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最早被研究的酶类之一[2]。脂肪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于许多有机合成反应,列如能在油—水界面上催化酯水解或醇解、酯合成、酯交换、内酯合成、多肽合成、高聚物合成及立体异构体拆分等有机合成反应,是目前被重点研究的酯催化剂[3]。有关脂肪酶(1ipase)较确切的定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 Brockerhoff等首先提出的,他将水解长链脂肪酸酯或水解油酸酯类的酶类定义为脂肪酶[4]。自由酶对所处环境十分敏感,在强酸、强碱、高温、高离子浓度和部分有机溶剂中均不够稳定,容易导致酶蛋白的变性,从而降低甚至丧失其催化活性。同时,自由酶反应后不易与底物和产物分离,既影响反应产物纯度又难以重复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酶促反应的广泛应用

脂肪酶的综述

食品与药品 Food and Drug 2007年第 9 卷第 12期 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张中义,吴新侠(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 450002)摘要:对脂肪酶菌种来源、催化活性中心构成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脂肪酶;催化作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Q 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79X(2007)12-0054-03 1前景与展望 脂肪酶来源不同,导致结构和性质的多样性、不稳定性,使脂肪酶研究进展较慢。固定化脂肪酶可重复利用,提高酶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目前,脂肪酶固定化因其经济性和技术可靠性,离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对脂肪酶载体、固定化技术作深入研究。今后,脂肪酶研究需生物遗传、生物化工、仪器分析、食品工程等领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筛选新的工业脂肪酶菌株,以解决工业生产和保护环境问题。 2 脂肪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2.1 脂肪酶的结构 脂肪酶分子由亲水、疏水两部分组成,活性中心靠近分子疏水端。脂肪酶结构有 2 个特点:(1)脂肪酶都包括同源区段:His-X-Y-Gly-Z-Ser-W-Gly或Y-Gly-His-Ser-W-Gly(X、Y、W、Z 是可变的氨基酸残基);(2)活性中心是丝氨酸残基,正常情况下受 1个α-螺盖保护;(3)多数脂肪酶都有 1 个螺旋片段,一般称为“盖子”,当酶处于闭合状态时,活性位点被“盖子”覆盖。当存在脂质微囊时,“盖子”打开与其结合,催化脂肪水解。Secundo[4]研3种脂肪酶是: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lipase, CRL),莓实假单胞菌脂肪(Pseudomonasfragilipase,PFL)和枯草杆菌脂肪酶A(Bacillussubtilisli-pase A, BSLA)。用 CRL同工酶 3 代替 CRL 同工酶 1的盖子结构时,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都有降低。用Thr取代PFL脂肪酶活性中心137位Val和138位Asp,发现PFL 作用于8底物时活性增强。BSLA 无脂肪酶“盖子”结构,将同源脂肪酶“盖子”结构插入 BSLA,其活较插入前降低,底物专一性也发生改变。研究表明,脂肪酶“盖子”结构不仅影响酶活性,而影响酶底物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动物机体内,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受激素调控。Luigi 等[5] 研究发现,激素敏感脂肪酶 N- 末端严格控制着底物与活性部位的结合,即N-末端是脂底物专一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用酸热脂环酸芽孢杆菌酯酶(Alicyclobacillusacidocaldariusesterase EST)定向诱变脂肪酶N-末端,实验结果表明,诱变后产脂肪酶突变株催化原来底物,己酸酯催化能力降低数十倍,但催化三酰基甘油酯能力提高 30 倍。研究了3种脂肪酶“盖子”结构对脂肪酶活性和有机溶剂中选择性的影响。2.2 脂肪酶分子生物学研究 用基因技术改造脂肪酶部分基因,克隆出多种脂肪酶基因并获得表达。Kohno 等[6]用错配 PCR 技术,对雪白根霉脂肪酶基因随机突变,酶 C 末端Glu218被Val替代,并在酿酒酵母AH22中表达,可使雪白根霉脂肪酶作用温度由37 ℃提高到50 ℃。酶活性增加110 %韩振林等[7]首次克隆了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脂肪酶基因,测定了核苷酸序列,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脂肪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蛋白质占发酵液总蛋白质的 25 %。

叔丁醇介质体系中R. oryzae细胞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1- 叔丁醇介质体系中 R. oryzae细胞催化大豆油制备生 物柴油的研究 里伟,杜伟,刘德华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 E-mail : 摘要:利用产胞内脂肪酶的微生物全细胞代替脂肪酶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是降低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成本的一条可行途径, 近年来成为酶法制备生物柴油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探讨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下, 以固定化 R.oryzae 全细胞作为催化剂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可行性;考察叔丁醇用量、甲醇用量、缓冲液 pH 、初始含水量、菌体干重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下, 以大豆油为原料, 反应 24h 生物柴油得率可达 70%左右。比较了固定化 R.oryzae 全细胞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与无溶剂体系两种体系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叔丁醇介质体系下 R.oryzae 全细胞回用稳定性显著提高。关键词:生物化学工程;生物柴油;单因素优化; R.oryzae 全细胞中图分类号:TQ9; Q8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即采用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催化油脂原料与短链醇(通常为甲醇反应得到脂肪酸甲酯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FAME ,即生物柴油。目前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问题在于催化剂脂肪酶的使用成本较化学法的催化剂酸或碱为高,因而在经济上难以与化学法竞争。

利用产胞内脂肪酶的微生物细胞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是解决脂肪酶生产成本的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是目前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一个研究热点 [1~4]。 Kazuhiro 等研究了固定化 R oryzae细胞在无溶剂体系下催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情况 [1]。与传统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相似 [5~10] ,高浓度的甲醇和副 产物甘油对微生物细胞的活性存在负面影响。采用分步加入甲醇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甲醇对全细胞的毒性 [1],但反应副产物甘油吸附在微生物细胞的表面阻碍了底物向胞内酶的传质。因此,在无溶剂体系下, 固定化 R oryzae细胞的回用稳定性较差。 为同时解决底物甲醇和副产物甘油对全细胞催化活性的负面影响,本论文考察了固定化 R oryzae细胞在有机介质中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情况。探讨了在叔丁醇介质体系下固定化 R oryzae细胞催化大豆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可行性。系统地研究了叔丁醇 用量、甲醇用量、缓冲液 pH 、初始含水量、 菌体干重、反应温度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固定化 R oryzae细胞在该体系下催化大豆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回用稳定性。 叔丁醇本身对脂肪酶没有毒性,而作为一种相对亲水的有机溶剂 (lgP =0.35 ,能促进甲醇和副产物甘油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解, 可有效降低甲醇和副产物甘油对固定化 R oryzae 细胞催化活性的负面影响,显著延长了 R oryzae细胞的使用寿命,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全细胞催化剂的使用成本。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