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发展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发展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发展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发展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发展策略

摘要:该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材建设与管理在体现办学特色、协作建设、科技含量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具体对策,为提高教学质量及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重要保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策略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应用型的特点不突出,办学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应用型本科往往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一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根植于社会,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选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应优先考量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但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起步较晚,尚在探索中前进的新的高等教育模式,部分高校由高职类转型或低层次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以许多教师在选用教材时要么沿袭以前老传统,要么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p总体而言,应用型本科教材还是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但是,近几年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担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生产者,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技能性决定着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获取新兴的实用性知识,紧密结合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讲课与生产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能不断通过科研、产品研发来反哺教学,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创新能力,既成为理论的专家,又成为实践的能手。 1.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应用型本科确实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内容,许多地方院校纷纷提出了应用型定位,注重培养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好多应用型本科是几所学校合并或者是职业性专科院校升级而成,专业缺少科学

的合理布局,甚至许多地方明显还有高职的影子,师资队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专业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 由于多校合并,专业分布、生师比非常不均衡,甚至趋高低两极之势。有的专业生师比偏低,一些教师长期课少或无课,造成师资浪费;有的专业生师比偏高的,造成一些班级外聘教师多,许多教师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配备的不均衡,使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不能进行很好帮带,教师的教学、科研成长缺少肥厚的土壤,教学发展也受到制约和影响。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学校发展后劲。 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量的增加,而且是一个质的飞跃,需要强劲的超越,必须有优良的师资,才有坚强的发展后劲。但许多应用本科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年龄结构不合理,有青黄不接现象。教师年龄正常的比例结构应该是宝塔形,许多新的应用本科缺少30-40岁中间的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青黄不接,一些老教师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掌握不够,个别新教师高学历、低能力,而起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中年教师队伍人数较少,整个队伍年龄出现失调。

有关机械专业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思考

摘要针对国内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立体化系列教材群,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教材建设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Material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Li Xiaohui,Luo Weiping Abstract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echanics education,this paper have disc-ussed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tereoscopic teaching material,taking a road to combine work with study to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s with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mechanical techniques. Key words applied;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11169,Nanjing,Jiangsu, China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机械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针对国内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一致认为,机械设计类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21世纪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陈旧,教材注意求全求严,忽视了现场应用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落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不够,未能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出发,以加快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人才为指导,我们提出了对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理念,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创造性改革,改革的成果以教材的形式固化。 1课程体系改革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及国内外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现况,我们得出结论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以工程应用为主线,课程改革也必须从核心专业课开始。按照知识能力模块构造课程体系,打破了过 去按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老三门”构建教学体系的旧框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重组、整合,使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得到了优化,增加了新技术内容,注重了知识应用性。如设计类课程中,将传统课程中“机床概论、切削原理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内容构建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将“夹具、刀具、常用机构、专机设计”等内容组建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二门课合并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1];同时,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每门课程都设置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反映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新设计类课程体系。 2立体化系列教材群建设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我们组成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系列教材编写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高质量的系列化、多层次的立体化教材群,大致涵盖了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1)出版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三本骨干课程的教科书。这套系列教材作为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级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为许多兄弟院校选用。新教材在教材内容上注意处理好了以下两个方面:1)围绕着应用来进行教材内容的取舍。2)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是指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实际工作中新的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应用能力,通俗地说,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后劲”和本钱。该套系列教材定位准确,能够满足新形势下我校及兄弟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教材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包括学习指南、习题题解、电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活泼生动,紧紧抓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大增,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趣味盎然;充分解放了教师,减轻了板书的负担,可以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讲解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目前《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合教材出版,另两门课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也即将完成等待出版。 (3)与教材配套的课程设计指导丛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教材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起到了强化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的作用。 3教材的创新点 (1)对机械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052-0252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 个基本问题 陈小虎杨祥 一、引言 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生产目的和消费需求的多层多类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自1999 年开始,高等教育较快速地展开了扩招,同时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时而生。截止2012 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 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含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到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还要新增650 万以上的学生,新增规模的主体要由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今后新建的本科院校来承担。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纲要》提出的毛入学率40%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多数省市都会超出这个比率。北京、上海、天津毛入学率2005 年已经超过50%,达到普及化标准了,有一批省份在2015 年毛入学率也会超过或达到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普及化的到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承担,也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范围广,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看,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指标比老本科院校好,少数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好。这整体上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或特色指向。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因而,《纲要》第22 条、第31 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是方向性指引,为新建本

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 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 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范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办学定位和办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将交叉学科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现状入手进行剖析,紧扣“纲要”精神,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相应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对策;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现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增长,学科专业数量的快速,增加,其师资队伍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1、总体数量不能较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近10余年来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23万发展到2009年的2826万,而在岗的教师数量却没有按这样的速度同步增长。教师的总体数量明显不足。过去几十人的课堂,现在变成了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使得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难以操作,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课外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也变成了粗放式。在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上,普遍出现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地方本科院校更加明显与突出。 2、师资队伍结构制约队伍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缓解生师比过高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从而使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过大,总体结构不尽合理。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18岁以下教师平均占59.7%,35岁以下教师占47.7%,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十分突出。这些青年教师都是在急需教学人手的情况下被引进的,所以一般都没有经过助教的环节而直接走上讲台授课,所以缺乏应有的教学经验,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

深化应用型本科内涵意识,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水平

深化应用型本科内涵意识,提升体育学院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经历了一段持续迅猛的发展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提高。基于这一形势,原来的地方院校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升级重组。这些院校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建校的根本立足点,为地方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级人才,为当地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高校建设,特别是地方院校的建设速度得到空前提高的同时,教育质量——这一对于高等教育更为核心的问题却日益受到社会的关切和质疑。从教育部对地方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结果来看。虽然,地方院校在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诸如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模式等问题上还存在着重视不够、思路不清的问题。因此,对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研究,明确人才培养内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地方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为以学术性为主的研究型人才、以转化、实践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和以技能性为主的实用型人才三种类型。学术研究型人才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知识而寻求知识,在其所属的学科专业领域内追求精、深、专的知识背景,并能做出批判性思考;应用型人才则不一定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是需要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用型人才则主要是指技能型人才,更注重实际操作,简单而言就是指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 2、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本科院校。主要是指在20世纪 90 年代末,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国家通过整合、共建将一批办学条件较好的地方性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升格形式多采用独立升格或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升格后院校多采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习惯上称这种升格院校为新建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和老牌院校错位竞争,开拓发展的空间,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习惯上称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开展“2+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农业、商贸业、生产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懂得所属模块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整个行业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运用。这无疑是对物流行业人才储备量和综合素质的严峻挑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所需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此外,现今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总量不断增加,需求层次差异日益显著,从高端的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到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及基层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因此,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和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依据 职业教育应当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实现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依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置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解决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1.教育部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层次外,还应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层次延伸,既满足人们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摘要]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 元化构成。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范围狭窄、高层次体育人才匮乏,体育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技术技能实践型体育教师缺乏的瓶颈,提出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导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考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转型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快速扩招,到2012年,我国新建(新升格)本科院校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占全国本科生在校人数的50%以上,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新建本科院校60%以上集中在地市级城市,管理上以省市共管为主,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性及鲜明的发展指向,这批高校被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从合并组建、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凝练特色、快速发展,初步得到社会认可。然而,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①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②表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这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动力。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特别提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3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得到确认,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类型转,而现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③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 发展应用技术型院校是大势所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元化构成。狭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职业资格,但学术型体系下发展而来的教师构成多样,有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技能型等,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均为双师型、“通”“专”结合不太现实;但可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等提出此类要求,而其他教师则兼顾多元,以个人特色在专业团队平台上发挥个人优势。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构成包含两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适用性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适用性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9-05-21T10:00:10.5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韩明玉张超 [导读]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哈尔滨剑桥学院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企业需求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多个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适用性”规范,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适用性教材建设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并且受西方先进高等教育思潮的启发,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新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新型本科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新问题,其中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应用型”的特色就难免流于形式,最终必将陷入发展困境。 2.我国大学“金字塔”式的分类模式 (1)研究型、学术型大学 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主要指一本院校(985、211),占我国高等院校的3%~5%。其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承担国家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培养理论型、学术型和创新型的研究型人才。 “研究”二字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层次。研究性大学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研究性人才,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产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担负起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杰出人才。 (2)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金字塔”的塔身。主要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指二本和三本院校。 “应用”二字,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高职、高专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处于金字塔的塔基。主要指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培养面向具体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教学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的误区。地方型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大力学习和模仿985高校及211大学的“成熟”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在教材选择上易与这些研究型和学术型大学的所选用的“经典”教材一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国内教材中存在部分教材的内容陈旧滞后于科技进步,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性和地方适用性,缺乏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评价标准。学校政策导向及教师晋升渠道的限制导致教材建设不受重视,教材数量急剧增长,教材内容千篇一律,质量普遍下降;学校教材管理不完善导致教材选择无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匹配。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这类“经典”权威教材吃力,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理论精髓,使学生的厌听、厌学情绪加重。同时,由于缺乏与应用型培养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导致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学术性欠缺、技能性不强的局面,无法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4.专业教材适用性建设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通过第三部分的剖析,专业课教材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的选用两个方面。因此,需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材适用性评价规范。 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经典”教材大多由985或211高校的知名教授或学者编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模仿编写,且编写原则仍沿用这些研究性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层次,未能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导致教材无法更好地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应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材编写团队建设,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色编写应用型教材。 建立专业教材选用和监控制度。在教材选用过程中,教材管理部门应对教材的质量和选用严格把关。每门专业教材的选用,需二级学院教材使用团队或教师进行调研、申请,由二级学院审核把关监控,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信息反馈,不断跟踪和优化教材的适用性,使其切合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 市场导向,优化教材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课教材要适合区域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节和优化教材建设,使其与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5.结语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应用型”的特色就难免流于形式。应确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分类层次,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企业需求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多个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适用性”规范。 参考文献: [1]郑殷钰.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研究――教学管理的视角:以TZ学院材料物理专业为个案[D].2012:1-99.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摘要】在当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以应用型专业为培养目标的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从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的现状来看,就业层次、就业质量还有待提高,亟需引起高校、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调查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出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现状,由此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思考针对问题采取对应措施,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层次较低 从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从事一线技术类的占49%,从事服务经营类的占21%,从事管理销售类的占14%,从事文职类的占5%,其他种类的占11%,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应用型的人才,毕业生往往以从事技术类的蓝领为主的岗位。而这与高校学生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以及大学生家长和个人对大学生本身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

(二)就业稳定性较低 随着这些年来的高校招生政策和高校办学定位的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出现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大学生供给的大幅度增加和就业机会的相对削减。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是不是都是合理的、应用型的,经过调查发现,部分专业存在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变化等问题;在就业政策问题上,在追求就业率这单一目标的政策影响下,先就业再择业,签订灵活的就业合同已经成为许多院校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受到当前国家经济转型的影响,竞争压力大导致岗位的供应比不上毕业生的数量,因而在大学毕业生最初就业的阶段,企业单位提供的薪资水平较低,大学生为了能就业一般都会接受,特别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但当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因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就会导致频繁跳槽的现象。 (三)就业率较低 很多应用型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应付上一级就业部门的检查或为了对外宣传的需要,而强制要求大学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或者灵活就业协议,以造成就业的假象。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这种现象存在比较突出。通过调研显示,灵活就业协议占到就业率的30%,这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无形中成为了“被就业”的对象,实际上高校就业率偏低。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系统讨论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行状况,然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带來重大作用。 标签: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实现院校跨越式发展都需要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鼓励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的方式方法,要敢于尝试,反常规的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教育方向。 一、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程,不管从院校的规模方面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前提是院校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不符合常理,创新水平不够。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师资队伍的人数方面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教师在面对如此艰巨任务的情况下,在教学工作方面必然会有所疲乏,教学质量的低下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我国本科院校中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造成各个学科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力量薄弱,不利于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现在本科院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在短时间内壮大教师队伍,这就造成了学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影响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2.创新创业的观念不强。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会单纯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是看学生是否对知识有了充分的掌握,没有重视学生兴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加上教学的内容时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没有注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点,教学的内容比较落后,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另外,部分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比较少,教师创新能力不够,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 摘要:本文以经济管理类教材为例,分析了目前教材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以生源状况和目标定位为基本依据,以务实求真、学以致用为价值取向,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 本文立足于教学型大学,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对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持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 一、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生源状况和目标定位 如果我们把普通本科学校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个类型,从人才培养的主体观察,“应用型”的本科生主要由教学型大学培养。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教学型大学应该以培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人才为中心,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如果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比喻为一个“金字塔”,并且把这个“金字塔”划分为五个由低到高的层次,那么,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金字塔的第四个层次,即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竞争激烈化的今天,本科毕业生应具备“学创”融合的思想素质、务实求真的科学素质、雅俗优选的文化素质、“忍辱负重”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在业务能力方面,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由梯度上升的三种能力,即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或称一般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或称专业能力)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或称创新能力)构成。在这个体系中,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由知识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微机应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所构成;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由经济核算能力、信息选择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策划能力所构成;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是在规范化专业能力基础之上的拓展,由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能力所构成。这些素质和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教材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教材建设的目标应决定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建设,就应该围绕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教材建设要在“三个有利于”上下功夫,即要有利于开阔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下转第7页) 摘要随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要尽量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还要适应相对稳定的发展需要,通过引人“双师型”素质师资,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主要通过兼职形式,聘请具备教师素质、教学能力,特别是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兼职教师来解决实践能力教学的急需。兼职教师来源可以是科研院所、相近院校,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骨干。本文在界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政策制度失衡、激励机制缺乏、兼职渠道不畅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 -Qualification"Teaching Staff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Lu Wei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only try to meet the actual teaching demand,but also adapt to the relatively stable development need.By introducing "dual -qualification"teachers,the structure of teacher team can be improved.Part-time teachers can be the backbon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similar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Based in the defini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teacher,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 -ermeasure. Key words applied college;dual -qualification teachers;con -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Author '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ersonnel,Shanghai Universi -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201701,Shanghai,China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开始提出,并被付诸实践。应用型高校一般指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 1“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他们 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一大批熟悉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是在1990年12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先生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的文章里。本文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又具有行业、职业素养,同时具有解决职业岗位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而且还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2存在的问题 “双师型”教师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之本,“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决定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仍存在如下问题: 2.1培训政策失衡,培养规划欠妥,学校失去主动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还是一种政府行为,师资培训规划由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制定,师资培训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建设、领导和管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职责就是根据上级主管们的统一培训要求,以名额、任务的形式将培训活动分派到教师,参加培训的教师接受统一步调和内容授课,培训者凭借其专家的身份在培训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负责知识传授。 2.2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不高 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时间投入不足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教师师资队伍总体数量的不足,大量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去完成,致使无法安排更多的教师到其他企事业单位或实务部门参加产学研践习。由于政府政策上对“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硬性要求,以至于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另外,高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工资待遇上没有特殊补贴,在工作环境、评优评奖、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上没有优先照顾等,从而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2.3“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兼职渠道不畅 尽管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政府、高校等对“双师型”教师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因此一些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实际的困难,导致具备“双师 (上海政法学院人事处 上海201701) 中图分类号:G4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4-0005-02 5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朱科蓉①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开发面向行业与地方的特色课程,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化,将创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生源和分配大部分来自本地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即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要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其中“依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面向应用”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在这些公共基础课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必须开设外,其它的公共基础课完全由高校自主决定。高校开设哪些公共基础课,每门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学时是多少,都应该取决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生物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8学分、物理实验4学分;北京联合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4学分、没有开设物理实验。两所院校在大学物理与物理实验课程开设学分与学时的差异,是源于两所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差

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416527466.html, 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作者:林燕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07期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水平 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从学校科学定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87-02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水平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显著特点是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其专业设置能更广泛地与地方经济及社会接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全方位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很快,办学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校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今天,如何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这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切合实际的定位 专业建设缺乏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思想,特色不鲜明,专业趋同性严重,定位不准确。片面追求“高、大、全”,没有在实质上对专业建设进行内涵改造。没有和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去向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仅注重形式,对内涵理解的不透,缺乏深层次研究和探索。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空洞,缺乏必要的措施保障,没有详细实施过程。有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制定方案而制定,不是为了指导人才培养过程。如有的院校提出的“3+1”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专业背后没有强大的企业群支持,没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支撑,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多数认为就是时间上的“3+1”,在“1”这个环节上究竟要做什么,校企如何联合培养人才,怎么加强管理和进行质量监控等还没有好的办法。 (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专业教师数量不均衡,制约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的专业特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