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绩生产及统计分析光大软件网上阅卷系统教务员操作手册.doc

成绩生产及统计分析光大软件网上阅卷系统教务员操作手册.doc

成绩生产及统计分析光大软件网上阅卷系统教务员操作手册.doc
成绩生产及统计分析光大软件网上阅卷系统教务员操作手册.doc

成绩生成及统计分析

说明:阅卷结束对客观题的识别情况进行检查后,就可以生成成绩数据和统计。主要包括生成科目及小题成绩和生成统计。

考试总分绑定、计算成绩、生成成绩数据、考试统计绑定、生成各统计数据

1.1生成科目及小题成绩

说明:当阅卷结束,选择题识别也检查过没问题后,就可以生成成绩数据和统计了。首先要生成科目及小题成绩,然后才能根据这些小题成绩去生成各种统计。

1.1.1考试总分绑定

考试总分绑定:打开成绩处理——考试总分绑定,操作和图如下:

考试总分绑定

1.1.2计算成绩

计算成绩:打开成绩处理——计算成绩,操作和图如下:

计算成绩

1.1.3生成成绩数据

生成成绩数据:打开成绩处理——生成成绩数据,操作和图如下:

生成成绩数据

1.2生成统计

说明:生成成绩数据之后,就可以在小题明细中查到各科目各考生的小题明细了,接下来,就要生成需要的各种统计了。

1.2.1考试统计绑定

考试统计绑定:打开成绩统计分析——定义——考试统计绑定,操作和图如下:

考试统计绑定

1.2.2生成各统计数

生成各统计数据:打开成绩统计分析——生成——生成各统计数,操作和图如下:

生成各统计数据

1.3成绩报表导出

说明:此菜单提供一键下载用户设置所需成绩报表的功能。

打开成绩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导出,操作和图如下:

统计报表导出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MSA

1.目的 评估测量系统的正确性和能力来加强生产工序和控制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 凡公司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均适用之。 3.权责 3.1.品质部对工厂所有必要的测量系统和量具进行分析和鉴定。 3.2.APQP小组负责对能力不足量具及适用性重新评估并确定对策。 3.3.管理代表负责核准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4.名词解释 4.1.R&R分析:量具再现性与重复性分析。重复性是指同一种量具同一位作业 者,当多次量测相同零件的指定特性时所得的变异。再现性是指不同作 业者以相同量具量测相同产品的特性时量测平均值的变异。 4.2.准确度:重复量测的平均值与设定值的差。 4.3精密度:重复量测时,其量测数据差异的程度。 4.4.MSA:指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的简称。 4.5.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也不知道所测为那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4.6计量型与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可用具体的连续的数值来表 述,这样的测量系统称之为计量型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用定性的 数据来表述,如用通过或不能通过塞规的方式来描述一只圆棒直径尺寸, 这样的测量系统称之为计数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 系统的分析将用到不同的方法。 4.7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 力。 4.8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 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9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 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 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 计值为1.41PV/GR&R。 4.10.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 差的。 4.11.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七天网络阅卷学校用户规范操作指南

第一章七天网络阅卷系统 1.1 七天网络阅卷业务流程七天网络阅卷业务以考试为中心,考试是整个网络阅卷的主线,网络阅卷业务是从创建一个“考试” 开始的,网络阅卷最终的成绩发布也是以“考试”为单位进行发布的。 图 1.1 所示的就是一次考试的网络阅卷流程图。基础数据包括考生单位名册、考生名册和教师名册,是考试之前导入到阅卷系统数据库中。其中考生名单每学年更新一次。 考试数据包括客观题分值和答案、主观题分值和任务分配,每扫描完一门学科的答卷后,录入到阅卷系统中。网站主页的下载频道里提供相关表格的下载。 图 1.1 网络阅卷业务流程 1.2 学校网阅负责人(系统管理员)职责学校网络阅卷业务的具体实施者,也是七天网络面向学校培训的主要人员,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管理学校的基础数据,包括班级名册、考生名册和教师名册; 2、打印考生条码; 3、管理本校与网阅有关的用户,包括校长、教务部门、学科组长和年级组长等,并对他们的权限进行设置,授 权包括考试授权、科目授权和操作授权; 4、考试安排的管理,包括考试安排的添加、修改、存档和监控; 5、答卷扫描和答卷入库; 6、答卷图像切割和任务分配;启用网络阅卷 6、监督教师的阅卷进度和阅卷质量; 7、生成和发布成绩

第二章基础数据采集 2.1考生单位对于学校用户,考生单位就是考生所在的班级。考生单位由“单位代码”和“单位名称”构成。 2.1.1单位代码 对于学校用户,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制定的规则对考生单位(即考生所在的班级)进行编码。建议按 照“年级编码+班级序号”的格式进行编码,如高一(1)班的编码为G101,初三(1)班的编码为C301, 其他以此类推。年级编码表如表 2.1所示。 对于学校用户,单位名称即为考生所在的班级名称,按照“年级名称(班级序号)班”的规则命名, 如“高一(1)班”,“七年级(11)班”等。 2.1.3考生单位数据上报格式 图2.1考生单位数据上报格式 2.1.4清空考生名册 图2.2清空考生名册 2.2考生名册 2.2.1考生信息的构成 考生信息由考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长手机号码组成,其中考号和姓名为必填项,身份证号码和家长手机号码为可填项。 家长手机号码确保每次考试成绩发布时,能够以短信的形式把成绩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 子的学习情况。考生数据上报格式如图 2.3所示。其中考生单位名称必须与2.1节所述的考生单位名称 一致。 图2.3考生数据上报格式 2.2.2考号编排规则 对于学校用户,考号是考生在校内的唯一编号,学校可以按照本校制定的规则进行编码,一般一学年编排一次。 建议考号按以下规则进行编排:考号采用9位编码,格式:“ 2位入学年份+2位年级代码+2位班 级序号+3位考生序号”“ 14”是入学年份2014年,其后“ 13”是年级代码,表示高三年级,其后“ 11” 表示该班级为11班,即4位代码“1311 ”表示高三(11)班,最后的“ 001 ”是该考生在班内的序号。年级代码如表2.2所示。 1、考号一次性导入,是不变的,每次考试时为每个考生单独编排考场座位号,每次考试的考场座位号是不同的,学校自己编排后单独放在Excel的考场和座位号两列中,只在打印条码时显示考场座位 信息,考场座位信息不存入数据库,不做为考号的一部分。考场编排如图 2.4所示,红色方框内考生的 条码打印效果如图 2.5所示,条码的左上角是考场,右上角是座位号,左下角是考号,右下角是姓名。 图2.4考场编排 图2.5条码打印效果 2、利用七天网络提供的“考场编排工具”编排考场。在考生名册编辑页面上点击“这里导出条码数据”显示图2.6 所示考场编排页面, 按页面上的步骤进行操作。打开考场编排工具应用程序窗口,在考场编排工具中提供的考场编

软件系统用户手册模板

附录4-4 用户手册 1 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1.2 背景 (3) 1.3 定义 (3) 1.4 参考资料 (3) 2 用途 (4) 2.1 功能 (4) 2.2 性能 (4) 2.3 安全保密 (5) 3 运行环境 (5) 3.1 硬件设备 (5) 3.2 支持软件 (5) 3.3 数据结构 (5) 4 使用过程 (6) 4.1 安装与初始化 (6) 4.2 输入 (6) 4.3 输出 (8) 4.4 文卷查询 (9) 4.5 出错处理和恢复 (9)

4.6 终端操作 (9)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用户手册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1)这份用户手册所描述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2)该软件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或首批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用的参考资料,如: 1)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2)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3)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

资料的来源。 2用途 2.1功能 结合本软件的开发目的逐项地说明本软件所具有各项功能以及它们的极限范围。 2.2性能 2.2.1精度 逐项说明对各项输入数据的精度要求和本软件输出数据达到的精度,包括传输中的精度要求。 2.2.2时间特性 定量地说明本软件的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传输、转换时间,计算时间等。 2.2.3灵活性 说明本软件所具有的灵活性,即当用户需求(如对操作方式、运行环境、结果精度、时间特性等的要求)有某些变化时,本软件的适应能力。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 标题: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版本: 页数: 生效日期: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分发编号:受控印章: 分发日期:

1 目的 通过MSA,了解测量变差的来源,测量系统能否被接受,测量系统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并针对问题适时采取纠正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计划中列出的测量系统。 3职责 3.1 品管部计量室负责编制MSA计划并组织实施。 3.2各相关部门配合品管部计量室做好MSA工作。 4工作程序 4.1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时机 4.1.1 初次分析应在试生产中且在正式提交PPAP之前进行。 4.1.2 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MSA。 4.1.3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分析频次和重新分析: (1)量具进行了较大的维修; (2)量具失准时; (3)顾客需要时; (4)重新提交PPAP时; (5)测量系统发生变化时。 4.2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准备要求 4.2.1 制定MSA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需分析的测量系统; (2)确定用于分析的待测参数/尺寸或质量特性; (3)确定分析方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可采用极差法和均极差法;对计数型测量系统,可采用小样法。 (4)确定测试环境:应尽可能与测量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相一致。 (5)对于破坏性测量,对于不能进行重复测量,可采用模拟的方法并尽可能使其接近真实分析(如不可行,可不做MSA分析); (6)确定分析人员和测量人员; (7)确定样品数量和重复读数次数。 4.2.2 量具准备 (1)应针对具体尺寸/特性选择有关作业指导书指定的量具,如有关作业指导书未明确规定某种编号的量具,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场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量具作 MSA分析; (2)确保要分析的量具是经校准合格的; (3)仪器的分辨力I一般应小于被测参数允许差T的1/10,既I 小于T/10。在仪器读数中,如果可能,读数应取最小刻度的一半。 4.2.3 测试操人员和分析人员的选择 (1)在MSA分析时,测试操作人员和分析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测试操作人员实施测量并读数,分析人员作记录彬变完成随后的分析工作。 (2)应优先选择通常情况下实际使用所选定的量具实施测试的操作工/检验员作为测试操作人员,以确保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与日后的正式生产或过程更改的实 际情况相符; (3)应选择熟悉测试和MSA分析方法的人员作为分析人员。

软件用户手册

第一部分系统管理员操作说明 1.1 管理员操作说明 1.1.1管理员登录 功能概述: 管理员登录窗口:管理员通过该步操作才可进入系统进行系统操作 操作方法: 1.打开IE浏览器,输入配送优化大赛软件的访问地址:http://IP:915/,进入之后如图 所示: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系统选择页面。

3.选择【配送优化大赛软件V1.0】进入系统首页。 1.1.2地图上传 功能概述: 管理员上传一张地图。

操作方法: 1.系统管理员进入主系统,点击【地图上传】按钮进入【地图上传】页面。 2.点击浏览,选择需要上传的地图,点击上传。(下图为上传好的地图) 功能按钮说明: 【浏览】:点击浏览选择地图图片。 【上传】:上传选择的地图。 1.1.3站点维护 功能概述: 管理员对站点进行维护。 操作方法: 1.系统管理员进入主系统,点击【站点维护】按钮进入【站点维护】页面。 2.选定某个客户或支点进行拖动,可随意放置客户和支点的位置,并对支点进行删除(只

能删除未保存的支点)。 3.可对站点添加多个支点(添加支点是为了方便后续线路维护)。 注:红色图标表示:配送中心;绿色图标表示:配送客户;蓝色图标表示:支点。 点击重置所有点,可将之前维护好的站点全部重置。

重置之后的所有站点需要重新部署。 4.站点维护好之后点保存可直接跳转到线路维护页面。 功能按钮说明: 【帮助】:显示帮助信息; 【重置所有点】:点击重置所有点,之前维护好的站点将重置。 【添加支点】:可添加多个支点。 【删除支点】:可删除支点(只能删除未保存的支点)。 【保存】:保存维护好的站点。 1.1.4线路维护 功能概述: 管理员进行线路维护。 操作方法: 1.系统管理员进入主系统,点击【线路维护】按钮进入【线路维护】页面。

网络阅卷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网络阅卷之图像识别需求规格说明书 东师理想软件集团

版本历史

目录 一.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二.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使用者特点 (4) 三.需求规定 (4) 3.1对功能的规定 (4) 3.2过程运行的规定 (5) 3.3对性能的规定 (6) 3.4对数据库管理的要求 (6) 3.5故障处理要求 (6) 四.运行环境规定 (6) 4.1设备 (6) 4.2软件 (6) 4.3接口 (6)

一.引言 1.1编写目的 该文档描述了网络阅卷系统中图像识别功能和性能的部分,用于与合作方沟通。 1.2背景 图像识别是网络阅卷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将纸质试卷转为电子试卷,供阅卷人在电脑前阅卷。它所呈现在系统中的试卷图片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对系统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 二.任务概述 2.1目标 在网络阅卷过程中,考生试卷通过扫描仪将试卷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切割技术和识别技术将图片信息数据化,并存入数据库,供系统进一步操作。 2.2使用者特点 ●试卷扫描人员 他们不了解图像识别的具体过程和原理,只是将试卷放入扫描仪上进行扫描。所以可能出现试卷位置放置歪斜等情况。 ●阅卷老师 他们不参与图像识别和分割的过程,但他们是对经过图像识别和图片分割技术处理后的图片进行评阅。 三.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自动校正 ●

对图像进行去边,去印,增强,压缩处理,使之清晰,并保持图片大小在一定容量 ● ● 能识别条形码上的字符串,并按考试名称和考生考号分类存入数据库。 ● 将试卷按某一原则,比如按区域,或按题目(此原则是系统灵活设置)进行图片切分,按考试名称和考生考号分类存入数据库。 ●指定位置信息获取 对答题卡/试卷中某一指定位置(该位置不固定)的信息获取(比如:分数),按考试名称和考号存入数据库。 ●答题卡数据采集 将客观题的答案识别出来,形成一定格式的字符串,按考试名称和考生考号存入数据库。 ●对A/B卷混合识别 支持A、B卷的混合识别功能,抽取数据,按考试名称和考生考号存入数据库。 ●切分卷的拼接 对试题的切分区域能够拼接 3.2过程运行的规定 图像识别,获取信息,图像切分等过程都在后台运行,扫描人员和阅卷人是看不到

软件系统 用户操作手册

机票预订系统 ——用户操作手册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操作手册供本系统操作人员参考之用,为浏览器端使用人员说明本系统操作方法。 1.2 项目背景 本项目(机票预定系统)时由蓝天航空公司委托,由本软件开发小组负责开发。 1.3 定义 WINDOWS XP:本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 SQL SERVER: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4 参考资料 1.机票预定系统项目开发计划软件开发小组2007/8 2.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2007/8 3.概要设计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2007/8 4. 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2007/8 5.软件工程齐治昌谭庆平宁洪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 2. 软件概述 2.1 目标 本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两个部分,旅行社为客户机端,航空公司为服务器端。客户机和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旅行社通过网络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等)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程序通过对

数据库的查询来为旅客安排航班,并把安排结果传输到客户机,客户机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到旅行社交款,客户机将旅客信息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数据库中校对无误后,发出确认信息给客户机,客户机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2.2 功能 系统实现了在各个客户机端预定机票的功能,并在B/S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实时处理,以达到快速响应。客户机端除了预定之外,本系统还可进行航班查询和取消预定的功能。服务器端还实现了对航班信息的自动管理和数据库查询,维护功能。 2.3 性能 数据精确度: 输入数据: 旅行社输入: 旅客姓名String 旅客性别String 身份证号码String 联系方式String 电子邮件String 工作单位String 航班号String 航班日期Date 飞机票号String 座位等级String 出发地String 目的地String 航空公司输入: 旅客姓名String 旅客性别String 身份证号码String 联系方式String 电子邮件String 工作单位String 航班号String 航班日期Date 飞机票号String 座位等级String 出发地String 目的地String 销售统计的年月String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用户手册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V1.0) 用户手册

1.软件简介 软件名称:台风统计分析系统 软件版本:V1.0 软件功能简介:台风统计分析系统利用C#与ArcEngine开发完成,实现了台风数据的入库、时间查询、空间查询、名称查询等系列功能。 2.数据说明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所采用的数据为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内容包括1949以来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赤道以北,东经180°以西)海域热带气旋每6小时的位置和强度。 3.系统架构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基于File Geodatabase数据库建设,由数据管理系统、查询显示系统2部分构成。如图3-1所示。 ?File Geodatabase数据库 File Geodatabase数据库主要存储台风信息,包括台风GIS线数据(路径)、台风GIS点数据(站点)、受灾损失数据、台风相关图片、台风新闻报道等数据信息组成。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台风数据的导入、受灾损失数据的导入、图片信息的导入、新闻信息的导入,以及这些信息的删除。 ?查询显示系统 查询显示系统用于实现按台风名称查询、按时间段查询、按空间范围查询以及台风的受灾信息查询,并显示台风路径、台风站点、台风图片、台风新闻等功能。

图3-1系统框架图 4.系统数据库简介 系统数据库设计为Geodatabase的File Geodatabase,图片信息采用目录存储,文字信息采用WORD存储,存放于特定目录,目录以年份+台风英文名称的形式命名。 数据关联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 数据关联关系表4-1 数据汇集表 表4-2台风路径信息表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计划流程

程序名称:测量系统分析操纵程序 文件编号:MSA-01001 版本:A 生效日期: 2002-10-04

编写人:日期: (副治理者代表) 审批人:日期: (厂长)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受

<受控文件>印章 1.0目的 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1.2 对新进或维修后的量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 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测量系统之再现性及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 1.3.1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验; 1.3.2是否可供使用; 1.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 1.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及频率。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公司车载产品量测设备及量具的统计变差分析。 3.0定义 3.1测量仪器:任一用来量测产品特性之仪器皆称为测量

仪器。 3.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 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3.3测量系统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实际之制程选择 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分析要紧变差缘故。 3.4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3. 5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4.0职责 4.1计量室:负责制定并实施测量仪器校验打算。 4.2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仪器之变差分析(要紧指重复性、再现性)及送校。 4.3设备维修部负责测量设备(不包括工具)之维护保养; 各使用部门负责测量工具之维护保养。 5.0内容 4. 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

常用量具测量系统分析周期(参考操纵打算): 5.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5.2.1量测仪器、量测物及人员选择 5.2.1.1对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被测物公 差的1/10,报告采纳附录中MSA-01001-03B;对 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过程 变差的1/10。报告采纳附录中MSA-01001-04B。 5.2.1.2测量仪器必须校验合格,并贴有“计量合格”标识。 5.2.1.3随机选取几个有资格使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员,评估

七天网络阅卷学校用户规范操作指南

第一章七天网络阅卷系统1.1 七天网络阅卷业务流程 七天网络阅卷业务以考试为中心,考试是整个网络阅卷的主线,网络阅卷业务是从创建一个“考试”开始的,网络阅卷最终的成绩发布也是以“考试”为单位进行发布的。 图1.1所示的就是一次考试的网络阅卷流程图。 基础数据包括考生单位名册、考生名册和教师名册,是考试之前导入到阅卷系统数据库中。其中考生名单每学年更新一次。 考试数据包括客观题分值和答案、主观题分值和任务分配,每扫描完一门学科的答卷后,录入到阅卷系统中。网站主页的下载频道里提供相关表格的下载。 图1.1 网络阅卷业务流程 1.2 学校网阅负责人(系统管理员)职责 学校网络阅卷业务的具体实施者,也是七天网络面向学校培训的主要人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管理学校的基础数据,包括班级名册、考生名册和教师名册; 2、打印考生条码; 3、管理本校与网阅有关的用户,包括校长、教务部门、学科组长和年级组长等,并对他们的权限进 行设置,授权包括考试授权、科目授权和操作授权;

4、考试安排的管理,包括考试安排的添加、修改、存档和监控; 5、答卷扫描和答卷入库; 6、答卷图像切割和任务分配;启用网络阅卷 6、监督教师的阅卷进度和阅卷质量; 7、生成和发布成绩

第二章基础数据采集 2.1 考生单位 对于学校用户,考生单位就是考生所在的班级。考生单位由“单位代码”和“单位名称”构成。2.1.1 单位代码 对于学校用户,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制定的规则对考生单位(即考生所在的班级)进行编码。建议按照“年级编码+班级序号”的格式进行编码,如高一(1)班的编码为G101,初三(1)班的编码为C301,其他以此类推。年级编码表如表2.1所示。 表2.1 年级编码表(用于考生单位编码)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高三X1 X2 X3 X4 X5 X6 C1 C2 C3 G1 G2 G3 2.1.2 单位名称 对于学校用户,单位名称即为考生所在的班级名称,按照“年级名称(班级序号)班”的规则命名,如“高一(1)班”,“七年级(11)班”等。 2.1.3 考生单位数据上报格式 图2.1考生单位数据上报格式

软件系统用户手册范本

用户手册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软件,提高用户与软件的亲和度。用户手册讲述怎样安装、配置和使用该企业管理系统,以及该软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2 背景 a.该软件系统的名称:企业管理系统 b.该软件项目的任务提出者:企业 c.该软件项目的开发者:胡灿河,洁,家乐,龙江,伟聪 d.该软件的用户(或首批用户):企业用户 1.3 参考资料 《实用软件工程》——人杰、殷人昆、永雷清华大学 2008-11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 2008-3 《Delphi 7.0程序设计》——田原、官东、素若、文泼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 2007-7 2 用途 2.1 功能 a.企业人员档案管理:可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该企业人员的具体信息 (1)人员添加界面如下: (2)人员修改与删除界面如下:

b.企业物料档案管理:可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该企业仓库中各物料的具体情况(3)物料添加界面如下: (4)物料信息修改与删除界面如下:

c.物料进出仓信息管理:可登记和查询各物料在各操作人员以及各时间段的进出仓情况 (5)物料进仓管理界面如下: (6)物料出仓管理界面如下:

(7)进出仓单查询界面如下: d.统计打印:可按物料统计进出仓流量,计算分析流动量最小的物料。按月份打印进出仓单表,打印进出仓单,按物料打印仓库账本 (8)物料统计界面如下:

(9)打印报表界面如下: (10)打印仓库账本界面如下:

e.设有专门的管理员,用来管理其他操作人员的权限。 (11)用户权限分配界面如下: 2.2 性能 2.2.1 精度 各物料的库存数量以及进出仓数量都必须为整数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 明确测量系统的评价方法,从而确定测量系统变差,并利用研究结果采取措施,减少测量系统的变差,确保测量系统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対产品控制计划所渋及到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评定的管理。 3 基本职责 3.1品管部门负责测量系统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再现性数据的采集、分析、评 定。 4 工作程序 4.1测量系统分析対象范围 4.1.1在如下情况下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新产品的试生产阶段、采用了新的量具的分析。 4.2 测量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统计特性 a)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変差只能由普通原因产生而不是特殊原因产生; b)测量系统的変异小于制造过程的変异,并小于制品公差带(设定界限値); c)测量系统精度是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 d)测量系统的最大変差是小于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4.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要求 4.3.1能正确反映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4.3.2评定并确认测量系统是否在测量正确的変量。 4.4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4.4.1偏倚:

4.4.1.1 在精密测量设备上获得被测样件或标准器件的基准値。 4.4.1.2 使用被研究的测量系统测量该样件或标准器件,次数应≧10,求出观测平均値。 4.4.1.3 计算公式: 偏倚=观测平均値-基准値 偏倚占过程変差百分比= ×100% 4.4.1.4 如果偏倚相对比较大,应分析其可能原因并作相应措施,可参考以下几方面: a)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应检讨校准程序; b) 仪器磨损,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计划; c)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対时,应更换仪器; d) 测量了错误的特性时,应变更测量对象; e) 仪器校准不正确时,应复查校准方法; f) 评价人操作不当时,应复查检验说明书; g) 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时,应重新计算。 4.4.1.5 偏倚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偏倚分析》(FM-6-1102-06)。 4.4.2 稳定性 4.4.2.1由同一评价人在不同的时间内(时间间隔由品管部主管根据不同的测量系统而定) 测量同一标准或标准样件来获取平均值和极差值。 4.4.2.2 应用X-R 控制图技朮画出标准或标准样件重复读数的平均值和极差图,看其是否有 失去控制的信号,并通过估计测量过程随时间的变差,定量表示过程的稳定性。 4.4.2.3 若X-R 图失控则表明测量系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量具松动、磨损,这时,须 対量具进行修理、校准。 4.4.2.4 穏定性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穏定性分析》(FM-6-1102-05)。 4.4.3 线性 4.4.3.1 在量具的工作范围内选择一组(5个以上)标准或标准样件,用此量具测每个标准 或标准样件(10次以上)得均值,均值与标准或标准样件值(基准值X1、X2...Xn ) 之差为相应的偏移(Y1、Y2、...Yn ),拟合方程式为:y=b+ax ,在用偏移与不同基 准值所求得的拟合直线斜率乘以标准或标准样件的过程变差代表量具的线性指数, 线性指数=斜率a ×过程变差,显然斜率a 越小,量具的线性越好。 4.4.3.2 若出现线性过大或非线性,其原因可能为: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量具没正 偏倚 过程変差

软件系统用户手册模板

附录4-4 用户手册 1 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背景 (2) 1.3 定义 (2) 1.4 参考资料 (2) 用途 .................................................................................................................................................................3 2 ..................................................................................................................................................3 .功能2.1 ..................................................................................................................................................3 .2.2 性 能 ........................................................................................................................................3 全保密2.3 安3 运行环境 . (4) .........................................................................................................................................4 3.1 硬件设备..........................................................................................................................................4 支持软件 .3.2 .........................................................................................................................................4 .3.3 数据结构4 使用过程 (5) ................................................................................................................................5 安装与初始化4.1 ..................................................................................................................................................5 4.2 输 入 ...................................................................................................................................................7 .输出4.3 .........................................................................................................................................8 .4.4 文卷查询...........................................................................................................................8 4.5 出错处理和恢 复 (8) 4.6 终端操作.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用户手册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1)这份用户手册所描述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CPK统计分析操作手册

名称:CPK 统计分析操作手册 一、 适用 该分析方法适用于我司内部各项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各项特性数据之分析. 主要针对: 1)新物料、新产品;2)出现品质问题之产品; 3)我司重要产品的重要特性. 二、 责任单位 各部门统计分析人员. 三、 概念 Ca: (Capability of Accuracy) 制程准确度.主要衡量制程实际平均值与规格中 心值之一致性.(针对值) Cp: (Capability of precision) 制程精密度.主要衡量制程之变异宽度与规格公 差范围相差之情形.(针对公差) CPK: 制程能力指数,综合Ca 与Cp 两值之指数. 四、 计算公式() 1) Ca= 实际中心值-规格中心值规格公差 x100%= X-μT/2 X100% (T=S μ- S L =规格上限-规格下限) U=(MAX 值-MIN 值)/2+MIN 值 * 单边规格因没有规格中心值,故不能算Ca. 2) Cp= 规格公差6个标准差 = T 6σ (双边规格时) Cp= S μ-X 3σ = X-S L 3σ (单边规格时) (δ= N X X X X X X 232221)()()(-+-+-,((X ): 取量测样品的平均值,N 为个 数) 3) CPK=(1-K) T 6σ ; K= |X-μ|T/2 =|Ca| =(1-|Ca|)*Cp 当Ca=0时,CPK=Cp

单边规格时,CPK即以Cp值计. 4) σ =Σ( X- x )2 n-1 五、作业方法 1.分析员针对检测仪器选取一定的原始数据.(一般选20或40即可) 2.资料输入: a.打开相应的EXL工作表;工作表<<优耐电子厂首件确认记录表>>为15 个检测数据的分析. b.在工作表灰色区域填入各项规格数据. c.在工作表黄色区域填入各项检测数据 3.资料输出. 在工作表蓝色区域直接读出各项分析结果。 4.判读 A级:维持原状. B级: 改进为A级. C级: 全数选别,并管理、改善工程. D级: 进行品质的改善,探求原因,需要采取紧急对策,并重新检讨规格. 发行单位:优耐电子/品管部 2004年3月12日 附則: Cpk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 A++级Cpk≥2.0 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 A+ 级 2.0 >Cpk ≥ 1.67 优应当保持之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1 目的 应用“均值——极差法”和“比较限值法”来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以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 2 适用范围 适于新产品和三大公司配套产品加工过程所使用计量器具的评估。 3 引用标准 3.1 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 3.2QG/LB-2001《质量手册》第二版 3.3 术语解释 3.3.1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3.3.2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3.3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3.3.4 重复性: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3.5 再现性:是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3.6 稳定性:是指测量系统在某连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

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3.7 线性:是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4 职责 4.1 品保部是测量系统分析、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品保部技术人员的职责 4.2.1 负责对选择样品(量具)、数量及评价人重复读数的次数预先确定。 4.2.2 负责检查测量设备的分辨力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4.2.3 负责做好记录,并进行计算。 4.2.4 负责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4.3 评价人的职责 4.3.1 如果量具在使用前需要校准,由评价人负责事先提出。 4.3.2 评价人负责正确使用量具,并按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 4.3.3 负责正确读数。 5 管理程序 5.1 测量系统分析前的准备 a按MSA参考手册和控制计划的要求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提交技术部一份; b确定采用哪一级的计量标准,是否可以追溯到国家标准; c选择“盲测”,即在操作者不知道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评

软件用户操作手册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前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软件征述 (2) 2.1软件的结构 (2) 2.2程序表 (2) 2.3文卷表 (3) 3安装与初始化 (3) 4运行说明 (3) 4.1运行表 (3) 4.2运行步骤 (3) 4.3运行1(标识符)说明 (3) 4.3.1运行控制 (3) 4.3.2操作信息 (3) 4.3.3输入一输出文卷 (4) 4.3.4输出文段 (4) 4.3.5输出文段的复制 (4) 4.3.6恢复过程 (4) 4.4运行2(标识符)说明 (4) 5非常规过程 (5) 6远程操作 (5)

操作手册(GB8567——8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操作手册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前景 说明: a.这份操作手册所描述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软件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或首批用户)及安装该软件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用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列出的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软件征述 2.1软件的结构 结合软件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提供该软件的总体结构图表。 2.2程序表 列出本系统内每个程序的标识符、编号和助记名。

2.3文卷表 列出将由本系统引用、建立或更新的每个永久性文卷,说明它们各自的标识符、编号、助记名、存储媒体和存储要求。 3安装与初始化 一步一步地说明为使用本软件而需要进行的安装与初始化过程,包括程序的存载形式,安装与初始化过程中的全部操作命令,系统对这些命令的反应与答复,表征安装工作完成的测试实例等。如果有的话,还应说明安装过程中所需用到的专用软件。 4运行说明 所谓一个运行是指提供一个启动控制信息后,直到计算机系统等待另一个启动控制信息时为止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的全部过程。 4.1运行表 列出每种可能的运行,摘要说明每个运行的目的,指出每个运行各自所执行的程序。4.2运行步骤 说明从一个运行转向另一个运行以完成整个系统运行的步骤。 4.3运行1(标识符)说明 把运行1的有关信息,以对操作人员为最方便最有用的形式加以说明。 4.3.1运行控制 列出为本运行所需要”的运行流向控制的说明。 4.3.2操作信息 给出为操作中心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信息,如: a.运行目的; b.操作要求;

XXX软件系统用户手册模板

XXX系统(项目) 用户手册Revision History(修改历史)

目录 1.系统基本功能 (1) 1.1.系统登录和基本操作 (1) 1.1.1.登录系统和退出 (1) 1.1.2.中英文切换 (2) 1.1.3.辅助查询 (3) 1.1.4.必输内容 (4) 1.1.5.输入日期 (5) 1.1.6.记录翻页 (6) 1.2.我的工作项 (6) 1.2.1.业务说明 (6) 1.2.2.菜单路径和权限要求 (7) 1.2.3.操作过程 (7) 1.2.4.已转移工作项 (8) 1.2.5.业务说明 (8) 1.2.6.菜单路径和权限要求 (9) 1.2.7.操作过程 (9) 1.3.工作项代理管理 (11) 1.3.1.业务说明 (11) 1.3.2.菜单路径和权限要求 (11) 1.3.3.操作过程 (11)

1.系统基本功能 1.1. 系统登录和基本操作 E-Pro是一个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业务系统平台,用户不需要安装系统客户端,直接利用IE浏览器,输入系统的网址,就可以连接上系统做相关业务操作。系统的网址由信息技术部统一发布,在本手册中不做介绍。 1.1.1.登录系统和退出 1.用户进入系统的首页面如下,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认Login”按钮 2. 用户名和密码正确的情况下,用户登录到系统

系统页面上分为:一级菜单,二级菜单,导航切换和功能操作区域这四大块。 3.用户点击右上角的“注销”按钮,用户可以退出电子采购系统 1.1. 2.中英文切换 1.电子采购系统支持中文和英文2种语言环境,在用户登录系统时,系统会根据用户初始设置的登录语言显示中文环境或是英文环境,用户自己也可以切换语言环境,点击系统右上角的“简体中文”或“English”图标。下面是中文环境的首页面。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在国内,大多侧重基本方法的介绍,而忽视了统计实验的教学。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显得枯燥无味。为此,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以使学生对统计软件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初步的基础。 一、统计软件的种类 1.SAS 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大型统计分析系统,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尽管价格不菲,SAS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行政管理,科研,教育,生产和金融等不同领域,并且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SAS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9000多个客户群,直接用户超过300万人。在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卫生部,中国科学院等都是SAS系统的大用户。尽管现在已经尽量“傻瓜化”,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训练才可以使用。因此,该统计软件主要适合于统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使用。 2.SPSS SPSS作为仅次于SAS的统计软件工具包,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由于SPSS容易操作,输出漂亮,功能齐全,价格合理,所以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纷纷就SPSS 的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称赞。迄今SPSS软件已有30余年的成长历史。全球

约有25万家产品用户,它们分布于通讯、医疗、银行、证券、保险、制造、商业、市场研究、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在国际学术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凡是用SPSS软件完成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可以不必说明算法,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和信誉之高。因此,对于非统计工作者是很好的选择。 3.Excel 它严格说来并不是统计软件,但作为数据表格软件,必然有一定统计计算功能。而且凡是有Microsoft Office的计算机,基本上都装有Excel。但要注意,有时在装 Office时没有装数据分析的功能,那就必须装了才行。当然,画图功能是都具备的。对于简单分析,Excel 还算方便,但随着问题的深入,Excel就不那么“傻瓜”,需要使用函数,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方法了。多数专门一些的统计推断问题还需要其他专门的统计软件来处理。 4.S-plus 这是统计学家喜爱的软件。不仅由于其功能齐全,而且由于其强大的编程功能,使得研究人员可以编制自己的程序来实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它也在进行“傻瓜化”,以争取顾客。但仍然以编程方便为顾客所青睐。 5.Minitab 这个软件是很方便的功能强大而又齐全的软件,也已经“傻瓜化”,在我国用的不如SPSS与SAS那么普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