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又称为清除地的运动,是指欧洲近代历史中发生的一系列农业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经历了19世纪初期的高峰期,并在19世纪中叶逐渐减弱。圈地运动对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形成背景

在18世纪欧洲,农业生产仍然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但农田分散、远离市场以及传统农业技术的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兴起导致了城市的迅猛扩张,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贵族地主和富裕阶级开始寻求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2. 圈地运动的过程

圈地运动以平整和集中农田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 地主对农田进行整理和重新划分,将分散的小块农田合并成大片的林地和农田。

- 圈地过程中,地主将租赁传统农民的土地,使得农民失去了自己原本依靠谋生的土地。

- 圈地后,地主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规模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农田的产出,同时雇佣了更多的农工人。

- 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形成了以大规模农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农业。

3. 圈地运动的影响

圈地运动对欧洲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圈地运动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民失去土地后,被迫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 圈地运动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量增长。

- 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 圈地运动促使城市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原料供应。

- 圈地运动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地主和富裕阶级的财富不断扩大,而农民

则陷入贫困和无地可耕的境地。

4. 对国际影响

圈地运动不仅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全球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以圈地运动为标志,农业生产开始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向商品化的农业过渡,

农产品开始大规模流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圈地运动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后来的农业

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 圈地运动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失地问题、工人问题等,为

后来国际社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圈地运动是欧洲近代历史中一场重要的农业改革运动。其对农业、

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圈地运动带来了进步和发展,但也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理解和研究圈地运动有助于深入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世界史名词解释

1.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1498~1512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长官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1513年有余美第奇家族复辟,被捕。著有代表作《君主论》。《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2.哥伦布 意大利航海家。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从1492年至1504年,哥伦布先后四次出海远航到达了西欧人认为的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拉、特立尼达等岛。他误认为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3.教皇子午线 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2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4.《九十五条论纲》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文献,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梦口贴出《九十五条纲论》。《纲论》认为教皇出卖赎罪券犯了错误和违背了基督教的原理,之处基督教徒只要忏悔,不买赎罪券也能得救。由此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5.耶稣会 天主教会为反对宗教改革运动而成立的宗教组织。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罗耀拉创设于巴黎。旨在反对宗教改革,宣扬天珠教会最该权威;在欧洲致力于影响世俗权力,并积极在全世界传播基督教。明后期进入中国传教。 6.慈温利 瑞士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慈温利与路德一样,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谴责斋戒、炼狱、赎罪券和教士独身,力主简化宗教仪式以建立廉检的教会。不同的是,他比路德更激进,主张组织民主,信徒有权选举牧师,还主张废除圣经没有规定的仪式。慈温利的宗教改革在罗马教廷和瑞士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没有建立独立的教会组织,许多成员后来加入加尔文教会。 7.英国国教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又称安立甘教。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1563年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条》,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8.闵采尔 闵采尔(1490~1525),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原本攻读神学,是路德

英国史重点事件名词解释及简答

英国史重点事件名词解释及简答 英国史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1.七国时代:属日耳曼人直系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渡海西侵不列颠,打败 凯尔特人,建立十来个小王国,后兼并组合为七个小国,英国史称七国并存的局面为“七国时代”(6世纪-9世纪) 2.比德:(673-735)欧洲学术界的泰斗,英国第一位神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生撰写了 科学、史学和神学著作37部,他关于圣经的阐释及其他神学著作,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事件之性质》,《英吉利民族的教会史》。3.艾尔弗雷德大帝:“七国时代”威塞克斯国王,遏制丹麦人入侵,划定“丹麦法区”, 废除义务兵役制,重视教育,奖掖学术,主持编纂《撒克逊编年史》和法典,为英格兰的统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础。 4.诺曼征服:1066年英格兰爱德华王死,英王表兄法国诺曼底公爵进攻不列颠,在西 敏寺加冕,成为威廉一世,后经5年彻底征服英格兰,是为“诺曼征服”。诺曼征服将大陆的封君封臣制度导入不列颠,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使之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 5.安茹帝国:1154年,法国安茹伯爵继承英国王位,史称亨利二世,开始安茹王朝。 因其跨海而治,拥有英国和大部分法国土地,其统治下英国又被称为“安茹帝国” 6.《末日审判书》:1086年威廉一世组成专门委员会,在全英范围内详细核对与查证 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数额、农奴数量,以及庄园生产等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载案入册为《土地赋役调查手册》,因调查严格,清查细致又称“末日审判书”。

7.王在议会王在法下、专制依法而治: 8.《大宪章》:1215年,约翰王和贵族签订的旨在约束王权,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 权不受侵犯的政治文件。肯定封建王权的合法地位,国王人身不可侵犯的尊严,同时肯定臣民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及在臣民和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包括了“国民自由”的自由主义精神,预示着君主和各阶层进行制度化合作的议会君主制即将出现。 9.百年战争:14-15世纪,英法两国历时百年的战争,是诺曼征服以来两国领土战争 的继续和发展,是英国与大陆分离,不列颠形成民族融合,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力行为。最终使英法两国深刻地意识到他们之间的民族差异,促使两国民族国家的发展。 10.玫瑰战争:15世纪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的内战,反映了英格兰封建军事制 度的变异,家丁私臣取代封建骑士,“变异君主制”取代正统封建制。为都铎王朝建立君主专制扫清了道路,促进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发展。 11.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的行为。 12.至尊法案:1534年亨利八世与议会携手颁布,规定国王及其继任者为英国国教(安 立甘教)在尘世的唯一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国教事务。这样便确立了国教的民族归属性。 13.信仰划一法案:1559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要求每个教区都使用新修改的实质上为

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又称为清除地的运动,是指欧洲近代历史中发生的一系列农业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经历了19世纪初期的高峰期,并在19世纪中叶逐渐减弱。圈地运动对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形成背景 在18世纪欧洲,农业生产仍然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但农田分散、远离市场以及传统农业技术的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兴起导致了城市的迅猛扩张,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贵族地主和富裕阶级开始寻求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2. 圈地运动的过程 圈地运动以平整和集中农田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 地主对农田进行整理和重新划分,将分散的小块农田合并成大片的林地和农田。 - 圈地过程中,地主将租赁传统农民的土地,使得农民失去了自己原本依靠谋生的土地。 - 圈地后,地主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规模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农田的产出,同时雇佣了更多的农工人。 - 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形成了以大规模农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农业。 3. 圈地运动的影响 圈地运动对欧洲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圈地运动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民失去土地后,被迫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 圈地运动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量增长。 - 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 圈地运动促使城市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原料供应。 - 圈地运动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地主和富裕阶级的财富不断扩大,而农民 则陷入贫困和无地可耕的境地。 4. 对国际影响 圈地运动不仅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全球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以圈地运动为标志,农业生产开始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向商品化的农业过渡, 农产品开始大规模流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圈地运动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后来的农业 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 圈地运动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失地问题、工人问题等,为 后来国际社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圈地运动是欧洲近代历史中一场重要的农业改革运动。其对农业、 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圈地运动带来了进步和发展,但也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理解和研究圈地运动有助于深入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2,圈地运动: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分为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对公荒地的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的圈地四种类型。 圈地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二是在政治上,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彻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3,胡格诺运动: 即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4,根特协定: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 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但没有具体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5,阿拉斯同盟: 1579年尼德兰南方几省的贵族在阿拉斯城(ARRAS,今属法国)结成同盟。 规定在保持南方各省的特权和任命地方贵族担任官职等条件下,效忠西班牙国王共同镇压革命。 6,乌特勒支同盟: (荷兰语: Unie van Utrecht)是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荷兰北方诸行省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得勒支的牧师会大礼堂缔结的同盟条约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特勒支城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旨在与南方效忠西班牙的阿拉斯同盟对抗,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布加盟各省结成永久的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征税、

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上)名词解释(少数几个实在没找到,求补充) 第二章第一节(缺公簿持有公) 1.圈地运动 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英国贵族地主自十五世纪末开始,纷纷采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并把原为农民公用的山林,草地,沼泽霸占过来,围上篱笆,圈做牧场。之后以高价出租,或雇人饲养羊群。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进行,使英国大批农民丧失了租种的耕地,而被迫走上充当雇佣工人的道路,使英国的贵族地主逐步资产阶级化,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2.清教运动 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当时英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不断增强,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清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清教”的称谓由此而来。请教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3.新模范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长期国会于1645年建立的军队。总司令为费尔伐克斯(Thomas Fairfax,1612-1671),实际是+克伦威尔领导。全军2.2万人,骨干是自耕农,有良好纪律。内战时期,击败王党军。1649年又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 4.《航海条例》 1650年和1651年英国为削弱荷兰商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165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非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1651年的《航海条例》又规定进口到英国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或生产国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英国出口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运输。荷兰宣布拒绝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和英国在1652年到1673年间先后发生三次英荷战争。《航海条例》是17世纪重商主义的典型产物。5.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辉党与托利党决定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 统治的开始。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6、权利法案 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1689年由英国议会颁布。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宪章》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国的《权利法案》可以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它改变了人类历史,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世界第一步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版

第一章 1.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阶级和宗教神学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是资产阶级借助于古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斗争。在这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纷纷学习希腊文,掀起研究古代文化的热潮,他们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被淹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因而有“文艺复兴”之名。 2.君主论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马基雅维里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坚决倡导者。书中对国家的起源和目的、政治体制、统治艺术、军事理论等方面表述了自己的思想观点。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和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和研究现实的政治和国家问题,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还从权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本书因最先把政治和道德明确区分开来而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诞生的象征。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社会上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 3.胡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史称胡格诺战争。战争自1562年起分为三个阶段,时打时停,互有胜负。最终胡格诺派首领波旁王朝;亨利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改奉天主教,取得了北方贵族资产阶级的支持。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标志着胡格诺战争的结束。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4.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16世纪前期,尼德兰城乡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但受到了宗主国西班牙封建专制及其支柱天主教会的严重阻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1566年爆发了反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随即掀起了反西班牙统治的武装斗争,后遭到武力镇压和恐怖统治,尼德兰人民组织森林和海上游击队频频出击。1572年北方各省举行大起义,奥伦治.威廉被推为总督。1576年9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3、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4、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

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

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 圈地运动是指英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间,贵族和富人大规模收购农民的土地,将其围起来,改种商业作物,导致农民失去了土地和生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么,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商业农业的兴起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间,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品,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农业也随之兴起,贵族和富人开始在土地上种植商业作物,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商业作物收益高,土地的价值也随之上升,农民的土地被视为珍贵的资源。 二、农业革命的影响 农业革命是指18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包括种植新品种作物、改进耕作技术和养殖方式等。这些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村人口增加,土地需求量也随之上升。贵族和富人通过圈地来满足自己的土地需求,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三、国家政策的影响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间,英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鼓励贵族和富人圈地。例如,1793年通过的《小麦出口法》规定,只有拥有一定面积的土地才能出口小麦,这促使贵族和富人增加土地面积。此外,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税收政策,鼓励土地合并和圈地,使得圈地运动得以加速。 四、社会结构的影响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间,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贵族和富人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阶层,他们通过圈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此外,由于农民的土地被圈起来种植商业作物,农民失去了土地和生计,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商业农业的兴起、农业革命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这些原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展,对英国农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文艺复兴: 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 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与18世纪末的法国打革命。通常是指在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状况。启蒙思想家及其追随者主张用理性和知识之光来驱散迷信、蒙昧、狂热和专制编制的黑暗。

3. 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4.巴士底狱: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被人们使之为旧制度的象征。 5.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之间,欧洲列强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全欧的国际会议。旨在恢复欧洲的秩序和重新划定各国的边界。 6.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集结下,巴黎被围,巴黎公社失败。 7.意大利统一: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间,将意大利半岛内各个国家或分裂的政权统一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会过程。 8.德国宗教改革: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从而引发了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 1.曲辕犁: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一种先进的耕作工具,可以控制耕地的深浅。 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南青北白: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即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4.五大名窑:哥汝定官钧。只有哥窑出产青瓷。 5.资本主义萌芽:指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6.重农抑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7.商帮:明清出现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著名的有徽商和晋商。 8.草市:乡村定期集市。 9.扬一益二:除了长安、洛阳这两京,全国工商业经济最繁荣的是扬州,次为成都。 10.广州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全国唯一的经营对外朝贡贸易的专业商行。 11.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12.市舶使:官名,唐朝置,专管对外贸易。

13.井田制: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形式。 14.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一,目的是要抑制土地兼并。规 定官员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15.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对外政策,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 海贸易,闭关锁国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 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开辟新航路:是指从欧洲出发,经过大西洋、印度洋或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到达亚洲、美洲的新的航海线路,这主要是相对于新航 路开辟前由亚洲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而言。 2.地理大发现:西方历史学中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发现新航路 的通称或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事件为代表的15~17世纪欧 洲国家进行的海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其已知世界以外的地球上新的 地理单元的发现。 3.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 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价格革命:是指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 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海上马车夫:形容17世纪荷兰商业贸易繁荣和海上运输能力发达。 6.《航海条例》: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 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此条约遭荷兰 强烈反对。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文艺复兴: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 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与18世纪末的法国打革命。通常是指在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状况。启蒙思想家及其追随者主张用理性和知识之光来驱散迷信、蒙昧、狂热和专制编制的黑暗。

3. 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到18世纪末期, 为旧制度的象征。 5.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之间,欧洲列强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全欧的国际会议。旨在恢复欧洲的秩序和重新划定各国的边界。 6.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集结下,巴黎被围,巴黎公社失败。 内各个国家或分裂的政权统一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会过程。 8.德国宗教改革: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从而引发了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 哥伦布:意大利热那亚人,近代航海家,是美洲的发现者。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却在航行中到达美洲,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使美洲大陆进入人类开展历程,为全球地理知识的进步作出巨大奉献,同时他的殖民占领屠杀了大批北美土著居民,为美洲人民带来沉痛灾难。 2. 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路德原本研究基督教神学,后来在思想上开场否认基督教神学的根本观念,否认教皇权威。1517年,写成?九十五条论纲?,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提出了“信仰基督即可得救〞。1520年8—10月间,他又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被囚于巴比伦?,概述了他关于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路德的思想受到民众和局部贵族的支持,新兴的路德教派形成。他的思想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但仍未完全摆脱经院哲学的影响。 3.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开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此“以人权反神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外表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为资产阶级的一种思想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根底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 4.启蒙运动:通常指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一般认为,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末期的英国大体上以1688年为标志。牛顿,洛克的著作相继问世标志着新科学观念和政治观念的诞生。进入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思想家继承了科学革命和英国哲学的理论成果,展开了富有创造力的公共思想文化活动。启蒙运动延续一个世纪,完毕语法国大革命,其留下的思想主张为人类思想翻开了理性之光。 5. 荣耀革命: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次政变。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英国议会决议废黜国王詹姆士二世。迎请信奉新教的荷兰奥兰治亲王威廉及其妻子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规定了臣民的权利。1701年国会又进一步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做出一系列限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原那么,有效的将王权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由于这次推翻复辟王朝的统治,是没有民众参加的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所以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作“荣耀革命〞。 6. 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它明确了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和平等,这种自然权利通过人们的“政治结合〞,就变为公民权利,政治结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 是不是在找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的解释,下面让小编给你分享一套吧。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 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奴隶贸易 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

世界史名词解释汇编

世界史名词解释汇编 1.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奴隶贸易 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 4.教皇子午线 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

圈地运动的过程介绍

圈地运动的过程介绍 圈地运动指的是在农奴制渐渐开始解体的时候出现的一种运动,资产阶级将土地从本来拥有他们的农民争夺过来,将他们驱逐出去后把土地的拥有权收到自己的手中,在此之后他们再将这些土地圈定起来形成私人的农场或者牧场。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 圈地运动时间发生在哪年 在〔英国〕曾经出现过很多资产阶级占有农民原有土地的现象,他们将农民从原来拥有的土地上驱逐出去,然后将他们的拥有权、使用权以及畜牧权全部剥夺,让土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将这些土地圈定起来,变成自己私人拥有的牧场或者农场,人们将这些行动成为圈地运动,而圈地运动时间也受到了社会进展因素的影响,那么圈地运动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 圈地运动时间还要从中世纪开始说起,当时从英国开始许多地区都实行了敞地的制度,这是一种从农村的公社演化而来的新形式。每当土地进行收割之后,人们的条田以及农民的土地都会根据习惯接触自己建立的各种阻挡装置,在敞开之后成为公共的自然牧区。而除去这些敞开的土地其余地区名义上都是庄园主们的土地,可是事实上照旧是属于农民共同拥有。然而这些土地却让治理者十分的不方便,于是在12世纪的时候英国就出现将土地交换之后合并在一起。那个时候各个地区都是十分盛行的,然而到了14世纪之后农奴制出现了解体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

间出现了圈地运动,并且演化的更加激烈。 也就是说圈地运动的时间是在14、15世纪的时候,在此之后的15世纪中期以及16世纪之后,英国的贸易进展的更加快速,之后各个地区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并且渐渐演化到其他GJ,圈地运动的时间也开始无限期的延长。 圈地运动的过程介绍 圈地运动的过程还要从中世纪开始说起,当时许多地区都实行着敞地制度,也就是说在农作物完成收割之后,各种条田和农民的土地都会根据习惯撤掉之前所设立的一些障碍物,将全部的土地进行敞开的防止,出去这些敞开的土地之外,其余的土地名义上是庄园主拥有的,可是事实上却是农民的。但是这种分散的形式让治理者觉得特别的不方便。 所以在十二世纪的时候英国就出现一些人将这些土地进行交换,然后再全部合并起来。在十三世纪的时候本来交换的土地被GJ的法令所影响,地主阶级开始圈定一些公有的土地,在圈地运动的过程进展到十四世纪的时候圈地运动开始进展的更加激烈了。 圈地运动的过程在十五世纪末期的时候,〔欧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航路,这条航路胜利的让英国对外的贸易变得更加快速,这也更好的刺激畜牧业的进展和羊毛的价格的上调,从今之后畜牧业开始变得特别的火爆,这时候圈地运动已经进展为国王将土地占据之后会赏给自己的宠信的臣子,或者直接卖给私人。这些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 1东印度公司 建立于1600年,是英国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为了控制那里的贸易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许多商馆、货栈和负责保护任务的据点。 2.圈地运动 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圈地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为以后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3清教运动 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增强,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故名清教。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益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4、“新模范军”: 英国内战时期,“长期议会”建立的新型革命军队。1642年8月内战爆发后,议会军掌握在长老派手中,指挥不一,作战不力。1645年2月议会通过《新模范军法案》,决定组建一支由国家统一控制和指挥的新型军队。4月初又通过《自抑法》,规定议员不得兼任军事领导职务,从而把长老派军官清除出军队。新模范军以克伦威尔的东部联盟军为骨干,对原议会军的三支部队进行了改组。新模范军采用募兵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军服。总司令全权处理军队事务,不受任何外来干预。士兵主要来自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军官多数是独立派乡绅代表。新模范军纪律严明,指挥统一,装备先进,英勇善战,在内斯比之战和普雷斯顿之战中战胜王党军,并逐步发展为议会的常备军。但随着军队内部特别是高级军官的腐化,在1649年5月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士兵起义和远征爱尔兰后,蜕变为维护大资产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利益的工具。1660年英国斯图加特王朝复辟后被解散。

大二上世界近代史复习重点讲义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圈地运动 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圈地运动有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对公荒地的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的圈地四种类型。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大抗议书 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 4.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是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为了向外扩张和争夺殖民地,曾对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作战,取得了胜利。恩格斯曾说他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1658年病死。 5.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了城乡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的利益。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长老派掌握议会大权,推行损害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引起了小资产阶级不满。于是,在李尔本等领导下,平等派在士兵、平民、手工业者中开展工作。李尔本主张在政治上限制议会权利,保证人民享有主权;在社会经济上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取消垄断专利公司,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1647年,平等派士兵提出了“人民公约”。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1649年,平等派为把革命推向深入,发动了反对克伦威尔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平等派运动最后失败。 6.掘土派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代表贫雇农和一部分城市贫民的利益。领袖为G.温斯坦利。该派主张把土地交还给人民,人民共同耕种、共同生活;要求社会政治平等、财产平均,消灭土地私有制;反对使用暴力。1649年共和国建立后,国内经济凋敝,粮价高涨,人民群众普遍不满,很多地方发生了下层群众运动。4月,有二三十人在温斯坦利和W.埃弗拉德领导下,集合于伦敦附近萨里郡的圣·乔治山,共同占有并开垦那里的荒地。几个月后,人数迅速增加,并在肯特郡、白金汉郡、北安普敦郡、贝德福德郡等许多地方得到响应。他们的行动引起当地地主和政府的恐慌。地主武装破坏他们的垦殖区,政府也派军队驱散他们。1650年春掘土派运动遂告结束。 7.长期国会 1630年代末发生了苏格兰人起义。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于1640年4月13日召开新的国会。遭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的抵制,他们要求进一步限制王权,给予发展工商业的自由。但遭查理一世拒绝,于是于5月5日又解散了议会。随着苏格兰起义军又大举进攻,查理一世被迫于11月3日重开议会,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4月20日,史称长期议会——在这次为期13年之久的议会中,当选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议员形成反对派,提出并通过了处死国王宠臣斯特拉福和劳德大主教的决议,以及限制王权的《大抗议书》等议案,急速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一般把这

相关主题